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就是我-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涣说模蛭颐堑幕『腿思也灰谎N遗戮团履忝敲挥行判模约号肯拢拾菹路纾慌戮团履忝浅杉ú徽妫绞辈豢炭啵际弊鲐帧D忝悄懿荒芏岳鲜簿涫祷埃忝窍衷诘某杉ǖ降资钦娴幕故羌俚模俊蔽业幕耙煌#嗤Ь推霘F欶举起手来,一个个争抢着说:“我是真的,我是真的……。”我心中有数,尽管考试成绩一次次的不理想,但我每次对考试纪律都是狠抓不放。考前强调,考后严查,一旦发现舞弊者,必严惩不殆。我相信同学们说的是真话。
  我说:“这就好!我宁可要真的五十分六十分,也不要假的九十分一百分。”
  我在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上说:“……孩子们的成绩可能还不太理想,但成绩是真实的。请各位家长不要责怪他(她)们,请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懂事会进步的;也请你们相信,我们初一(4)班是个很好的班,班风好,学风浓,有目共睹;还要请你们相信我,你们把孩子交给了我,我就一定会把他(她)们当作自己的孩子负责到底……”。
  竞争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在学习方面,竞争的风气一旦形成,同学之间就会互相攀比,互争高低,整个班集体就会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在四班,我不断鼓励这种良性的竞争,连续三年,从未停息。
  我们班订立的奖励制度,不光奖励优等生,而是最大范围地面对各类学生,面对全体,让成绩倒数第一的学生也能得奖。如果有学生上次考倒数第一,这次考倒数第二,或上次倒数第一,这次还是倒数第一,但上次只考了20分,这次考了21分,都可以拿进步奖。即使在学习上什么奖也拿不到,那边还有一个纪律进步奖,劳动表现奖,助人为乐奖……同样可以拿着奖品回家报喜。
  这样,尽管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总体成绩还不够理想,但已与其他班大大拉近了距离。学期结束,四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我自然也就成了优秀班主任。从此,再无人要求换班……。
  俗话说,一娘生九子,连母十条心。在一个班集体中,五十多号人自然各种性格特点的都有。
  有一个学生叫王永承,人倒是挺聪明,可就是生活散乱,学习马虎,纪律松懈,自觉性较差,所以学习成绩平平。据说他小学就留过级,进入初中时年龄就偏大。他的家境贫寒,一家四口,母亲姐姐均无工作,父亲自谋职业。为了摆脱贫困,父亲十分勤奋,对永承更是望子成龙。可是,不管父亲使尽千方百计,永承的表现总是不尽人意。可父亲对他并不灰心,一如既往寄以厚望。进入初中以来,头一个学期开学不久,永承家里就办了一桌丰盛的酒宴,盛情地邀请所有科任老师到家里,把儿子也叫到旁边,千拜托万拜托各位老师对永承要严格管教,多多关照。他当着儿子的面恳切地说:“如果永承不听话,就给我打,我绝对不怪老师。”接着又对永承说:“永承,你对老师说,以后听话不听话?不听话就挨打。你是肯听话还是肯挨打……”……初中六个学期,他每个学期之初都是这样一席丰盛的酒宴,一番诚恳的请求和拜托。次次真心实意,盛情相约,让人无法谢绝和推脱。
  我理解家长的苦心,感激家长的信任和重托。从第一个学期开始,我就在永承身上费了一番心思,可收效甚微。找他个别谈话,他嘻皮笑脸;对他批评教育,他无动于衷;给他表扬鼓励,他忘乎所以;。让他当班干部,他连自己也管不了。在不短的一段时间里,表现毫无改观,学习不见长进。
  一天下午,我从教室回来刚进办公室,任教数学的黄维金老师就对我说:“金老,王永承真是没救,今天的作业又糟透了。”其他老师也接嘴议论,都有同感,说王永承这样下去,他父亲的满怀希望肯定泡汤。
  我走到黄老师的办公桌前,只见永承的作业不仅错误百出,而且书写潦草不堪。我对数学老师说:“本子暂时给我”。我拿着本子来到教室门口,最后一节正课还没下,我就从门缝中暗窥了一下教室的情况,又见他趁老师回头板书之机,掉过头去伸手撩拨后面的同学,咧嘴嘻笑……。
  待下课后,我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按捺不住的激动让我怒气冲冲地说:“都不要离开!”刚刚离座的学生又坐回了原位。我几乎是冲进教室,象一头怒狮雄踞在讲台,直冲王永承一声吼:“王永承过来!”此时,王永承肯定知道我是专冲他而来,不敢迟延,怯生生地走到我跟前。我又是一声惊天动地的命令:“把手伸出来!”看来这种方式他很是适应,我话音刚落,他就伸出右手,张开巴掌。我二话没说,操起桌上的教鞭,重重地抽了下去。随着“啪”的一声,木质教鞭一折两半。他大概根本没想到老师会抽得这么狠。当我扬起鞭子的时侯,他脸不变色手不动,但当鞭子扎扎实实落在他手掌心的一刹那,他的手明显地抖了一下,脸上的表情也不是以前那种顽劣不驯……。
  我把断鞭扔在地上,剧烈起伏的胸潮一时无法平静。为了平抑心绪,我快步地在黑板前面兜了几个圈子,然后突然停在讲台中央,深呼一口长气,扫视一眼全班,才略显缓和地说:“王永承,你知道金老师今天为什么发这么大火吗?”
  他瞟了一眼桌上的作业本,若有所悟地说:“我做作业不认真……”
  我把他的作业翻开,展示给大家看,既对全班又对永承说:“你们看,这象一个初中生写的作业吗!我再问你,刚才下课前你又在干什么?”他原本低下的头,这时几乎埋到了脖子根。接着,我把老师和家长的情感合二为一,推心置腹地说:“永承啊永承,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你父亲的满怀期待,你自己的未来前程,难道你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吗?……”
  这天晚上,我失眠了。永承的那一鞭就象抽在我的身上,内心深处感到隐隐作痛。其实,当我离开教室,情绪冷静下来之后,心里就产生一种不安。此时不是为永承,而是为自己。当年在南山中学任校长时,我严令老师不得体罚学生,一经发现有违犯者,我就要亲自制止,严厉批评。现在自己居然开戒了,犯禁了,亲自动手打人,而且是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还打得那么重。我更为不安和担心的是,这一鞭子下去,后果难以预测。此时的我在学生心目中是个什么形象?对我挥出的一鞭学生又会如何理解?如果孩子们对我那狰狞的面孔、凶狠的言行产生厌恶,对那一鞭心存逆反,师生间必然重开鸿沟,重现障碍。以前辛辛苦苦打开的大好局面,建立的师生情谊,都将化为乌有!
  我敏感地意识到,当务之急必须设法抚平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隔阂和情感裂缝,消除所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巧这天是周末,要不,我决不会等到过夜才行动。而第二天又是星期天。在家散漫一天,不知他(她)们私下又会如何议论?思想又会产生什么波动?……
  翌日晚自习,我早早来到教室。我的表情仍很严肃,没有象往日那样跟同学们轻松接触、嘻笑玩耍。而是等学生基本到齐了,就迈着沉重的脚步走上讲台。同学们见我进了教室,一阵呼啦啦都往自己位上赶,端端正正地坐着,包括永承在内,一个个眨巴着眼睛盯着我。我注意到,同学们除了有点急切地等着老师开口,与往日无任何异常表现。
  我终于启动双唇,开始发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昨天,金老师一个晚上都没睡好。我想了许多许多,我首先想到的是王永承同学。他本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可为什么就如此不自觉,不自尊,不争气!如果你能象许多同学那样认真刻苦,你的学业完全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我接受你父亲的重托,采取了各种措施,软的,硬的,正面的,反面的……。可对你就象鸭子背上泼水,点滴不进,非逼着老师动手不可!希望昨天那一鞭能把你抽醒,让老师和你的家长从此能看到你的长进。”我说话时目光总是落在王永承身上。他也始终注视着我,并不时点头与我呼应,看不出有任何抵触和不满。
  紧接着,我的谈话开始进入第二个层次,我首先问:“同学们,你们谁挨过父母打骂的请举手。”绝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
  我接着问:“挨过老师打骂的同学也请举手。”少数学生举起了手。
  我又问:“父母打骂你,是因为父母不爱你吗?”
  学生齐声回答:“不是。”
  我继续问:“老师打骂你,比如昨天,我就狠狠地抽了王永承一鞭,是老师不喜欢永承吗?”
  一声更响亮的回答:“不—是!”其中永承的声音格外清晰。
  我说:“有一句话叫……什么亲什么爱……是怎么说的?”
  学生答:“打是亲,骂是爱。”
  我的情绪已基本灰复常态。听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我高兴地说:“对,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会出于爱心,深怀善意地打你骂你。你们说,是那两种人?”同学们用不同的声音说出了同一个意思:“是父母……爸爸妈妈和老师。”
  我接着说:“父母打你骂你往往是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和‘恨铁不成钢’的切切爱心。老师偶尔打骂你是为了逼你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希望你不断进步,学业有成。所以,同学们在家里要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和喋喋唠叨;在学校要接受老师的严厉管束和谆谆教诲。大家说对不对?”
  “对—”同学们处处密切的配合,句句毫无杂音的回应,完全消除了那一鞭给我带来的担心。但我还有许多话要说。我要把自己师教与家教、教师与家长融会贯通的一些道理和事例讲给同学们听。希望能把这一鞭的负面影响降低为零。
  我说:“我有三个子女,全在本校念书。去年三姐弟都评为三好学生。你们都看到了,他(她)们的合影至今还留在宣传栏中。老大今年高中毕业,以文科全县第四的成绩录取在江西大学。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她的一段故事。”
  大家一听我要讲自己女儿的故事,一个个挺直身子,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开始讲述老大小学起蒙时我们父女俩至今不忘的一段往事。
  老大初上小学时,也跟一些不太懂事的孩子一样,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学习生活总是松松散散,做什么都是漫不经心。这样的学习状态,怎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头一个学期从入学到期中考试两门主科成绩总在七十分左右徘徊,从未上过八十,甚至七十以上的得分率也不多。她是三姐弟的带头羊,她的状态如何对后面两个必然会产生影响。小学启蒙就表现如此糟糕,往后还怎么学得下去!我心里十分着急,不敢等闲视之。
  那时我已调入小学任教。我一方面利用本校教师的便利,请一年级的几位老师给我严格要求,严加管教;另一方面我在家里常把她拢到身边用父亲的慈爱感化,用耐心的疏导启发……。几乎各种方法都采用了,就是毫无效果。每次考后我问她考得如何,她总是毫不在乎地回答:“嘿嘿,六十分。”“嘿嘿,七十分。”
  如果一年级不能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如果就让她这样稀里糊涂地混下去,势必积累惰性、滋长散漫,接着就是丧失信心,远离勤奋,非彻底垮掉不可!
  如果她的智力就是如此,我也无需苛求。根据我对她从小到大的观察,发现她的智商并不低。特别是我回家接她来南山上学时,在路上的那一次考察,更让我觉得我的女儿智商不低。
  老大从小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樟树农村老家由奶奶带养。一九七九年暑假,我去老家接她回南山上学。从我们老家要步行穿过一片很大的田野到新余的水北车站乘车。那天,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我突然问她:“慧慧,你说我们从家里到这里走了多少路?”
  这个题目既无前提又无数据,对于一个从没上过幼儿园更未进过学前班的六岁小孩来说可谓不易。可是没想到她眨巴眨巴眼睛居然很快就作出了回答:“爸爸,我们走了八里路吗?”
  我说:“你这个八里是怎么来的呢?”
  她好象早已心中有数地说:“我听婆婆说,我们家里去水北有十五里路,是吗?”
  我说:“对。”
  她又指着远处一个很大的村落说:“前面看到的是水北吗?”
  我说:“是。”
  她又问我:“我们站的这个地方离水北有七里路吗?”
  我说:“唔,差不多。”
  她便开心地说:“那我们不就是走了八里路呀?”
  小小年纪能结合周围的环境,把听到的看到的综合起来,灵活应用,准确地解答出这样一个无头无脑的难题,真是让我欣喜不已。
  可是一入学,反差却是这样的悬殊!显然她的学习状态连她本身素质的最低水平也没达到,实在让我忧心如焚。看来,如果现在不下决心采取措施,再拖下去,就有可能误她一生。我想,既然正面教育无效,就给她施以高压,或许能将压力变动力,推她奋进。我再三考虑,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咬牙一试。
  期中考刚结束,我就知道她一如既往。中午一进门,我就问她:“慧慧,你这次考得怎么样?”
  她仍是习以为常地说:“嘿,语文六十八,数学七十一。”
  我火冒三丈,随手抄起早已准备好的一块竹片,掀起她的屁股连抽了七八下,屁股上立即见红见肿,血痕斑斑。打完后我含着泪给她穿上裤子,问:“痛吗?”
  她哭着说:“痛,好痛……”
  我说:“你知道爸爸为什么打你吗?”
  她使劲止住了哭声,呜咽着说:“知道,我不认真学习,没考好。”
  “以后你打算怎么办?”
  “今后我好好学习。”
  “你打算怎样好好学习?”
  “期末考试我保证语文考九十五分,数学考九十八分。”
  我只希望她改掉以前的懒散,养成认真刻苦的良好习惯,至于考试成级只要能不断进步就行。不料她把目标一下子提得这么高,我担心到时候她达不到,反而会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于是,我说:“你不要信口开河,做不到的就不要说,说了就要做到,懂吗?”
  老大说:“懂。”
  我有意让她把指标降下来,于是,自己先往后撤。我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爱抚地摸着她的头说:“慧慧,先别急着说考多少多少分。要认真想一想,能做到就对爸爸说,说了做不到爸爸就会生气的。你到底有什么打算,用纸写好,晚上贴在墙上,期末考试兑现,好吗?记住,做不到的就不要说,懂吗?”
  晚上,她果然写了一张纸条贴在正面墙上:“语文95数学98,没考到就挨打。”
  从此,老大对学习再也不敢马虎。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勤问老师,作业书写工正,答案准确。老师们夸奖说,老大就象换了个人似的。
  我以一个父亲的挑剔和严格,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她的各个方面,发现她确实在变。其行为表现,精神状态,学习效果与过去大不一样。老大的变化给老师带来了高兴,给父母带来了欢喜,给自己带来了快乐—你们看,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我看着她经常掐算时间的那个样子,知道她心里既着急又担心。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对她的学习和考试同样不利。我经常对她说:“老大,别这样,越临近考试,心里越要放松,知道吗?着急和担心对学习和考试都没好处。爸爸知道你这段时间很努力。只要尽力了,即使没考好也没关系。爸爸相信,我的慧慧将来一定能进步的……。”
  期末考试终于到了,她再不是以前那种漠不关心,而是考试一结束,就迫不及待地追着老师问成绩。她先找语文老师问:“老师,我的语文多少分?”老师说:“不错,这次考了九十五分。”小家伙眼睛一亮,脖子一歪,高兴地回答一声:“嘿,恰点(方言意为‘正好’)!”她又跑到数学老师那里问:“老师,我的数学改了吗?”老师说:“老大大有进步,这次考了九十八分半。”她又是一声“嘿,还超过半分。”接着就蹦蹦跳跳跑来向我报喜,老远就叫:“爸爸,爸爸,我考到了,考到了……!”
  从此,她信心倍增,兴致高涨。后来一直到小学毕业,每个学期都是全班第一,同年级全场第一。并在小升初全县统考中,以优异成绩考入省重点中学—县城二中少年班。
  我讲述完对女儿的家教过程,问道:“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金老师心太狠,把自己的女儿打得那么重?”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各抒已见。
  有的说,如果不打那一次,总让她六十分七十分下去,肯定考不上大学。有不少学生还能联系自己谈看法。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就是想玩,所以学习总没劲,有时父母打一顿就不敢马虎,学习才好一点。过一段时间没挨打又忘了。不知怎么搞的,就是管不住自己。”还有一个学生这样说:“我爸爸就是要我考八十分以上,最少最少也要及格。没达到就挨打。我实在考不到这么多分,挨了打还是考不到,有时我真想干脆不读了。”
  我接过同学们的话说:“感谢同学们对老师的信任,对我讲了这么多心里话。我希望同学们要充分理解和相信自己的爸爸妈妈。尽管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了些,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态度简单粗暴了些,但是,你要相信,父母的全部情感和言行,都是出于对你的爱。不信你就试一试,如果你能做到诚实懂事,认真学习,即使成绩仍不理想,我敢肯定,家长决不会责怪的,因为他(她)们知道,儿子(女儿)已经尽力了。
  “谁都知道,世界上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考八十分一百分。我以前常说,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大家都高分上大学,这个世界就实在太单调了。正是由于各种不同人材从不同的方面奋发努力发挥各自的长处,才构成了世界的精彩纷呈。我的女儿如果通过努力只能考六十分五十分,我也不会盲目强求。只要她能养成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说不定将来在其他方面同样能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
  “这个道理我会对你们的父母讲清楚,希望你们的父母不要为难自己的子女。但是如果因为不努力而误了自己,那就太不应该了,因为你在虚度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有一句名言,同学们学过的,是怎么说的?对,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对,这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现在不努力就会误了自己一生的!你的父母怎么会不生气、老师怎么会不着急呢。”
  我的话刚完,就有学生发言说:“老师,我想是想学好,就是自己太贪玩,吃不了苦。老师能不能再管严点。”
  我说:“我已经够严了,难道你们没有感觉吗?”
  这个学生又说:“你也可以象对自己的女儿那样打我们骂我们都行。”没想到这样一个平时比较顽皮的学生,居然对我提出这种要求,我真有点感到惊讶。我抽永承的那一鞭,我讲述对女儿的一次家教,居然引出了这样一种效果——这是我希望的,然而又是忌讳的。
  我说:“这种教育方法是粗暴的,不科学的,你也愿意接受?”
  又有学生接过我的话茬说:“你可以打自己的女儿,也可以打我们,我们知道金老师心好。”
  作这种发言的全都是坐在后面的那些个子较高,年龄较大,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他们的发言充满诚意。可以看得出来,他们的求学欲望丝毫不亚于那些优等生!只是从小也许是各方面的原因把他们或逼或拉或引离了正轨,成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受欢迎者。
  第二天早读,我一到教室就发现有学生做了一块很精致的板子放在讲台上。既然学生赞成,我就打算使用这块竹片。但我决不轻易使用,用就要用在点子上,用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底线上。用就要用得公正公平公开。
  我公然在家长大会上说:“我会动用这支教鞭打人,怕子女挨板子的就请转班。”家长们没有一个反对,也没一个要求子女转班。我又对学生补充说:“我打板子有轻有重,对初犯的我只能象征性地轻轻一碰,甚至我连一碰也不碰;而对屡犯的我就会重重地一击,这是不是老师不公平?”同学们说,不是,初犯的轻打或不打,屡教不改的重打,应该。
  初中三年,挨板子最多的就是王永承。每挨一次板子,至少这三五天能看得见效果,下次测验成绩就会好一点。我对老师们说:“看来,王永承老爸那桌酒一定会做到底,没得说,我们也要为王永承负责到底。大家齐心协力,拉的拉,赶的赶,使尽办法也要把他逼上梁山。”
  三年下来,还真让他以优良成绩考取了重点高中,几年后又一股作气考取了大学本科,终于圆了全家的大学梦。直到今天,他的父母还常对人说:“真是感谢金老师,要不是有幸在他班上,我家永承还不知怎么样呢。”
  我的板子也有抽错的时候。这一次错误是我的另一项课堂管理措施引起的。
  我发现别的班有一种课堂管理办法,觉得很好,就学了过来。这种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每节课的科任教师,下课后,在本子上写几个字评说本节课的纪律情况。其中主要是两项,一是老师对本节课的纪律印象是很好、较好、不好、还是很不好;二是评判依据,如好表现在哪里?不好又表现在哪里?
  为了让这一措施落在实处,更见成效,我就再发展了一步,给每天值日的班干部一项新任务——详细记录每节课违纪的人和事。如老师指着某学生说:“不要讲话。”值日班干部就要把他的名字和行为记下来。这样,我每天查看纪律情况就一目了然。
  有一天,科任老师的纪律印象写了个“不好”。我查班干部的值日记录,发现这节课记了好几个学生的名字。我在班上狠狠地批评了一阵,并要求这些违纪学生写出检查。对这种一般的违纪,我只在口头批评,决不会轻易动用竹板。可是,放学以后有人将这位班干部的文具书本扔得满教室都是,有的课本还被踩了几脚,水笔也被踏碎。这个班干部晚上进教室发现自己的东西被糟塌成这样,哭着向我报告。
  学生报复班干部是班级工作的大忌,如不坚决制止,后患无穷。我急忙来到教室,见满地狼藉,便抑制不住激动。凭我的直觉,此事肯定是今天被记名的几个学生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所为。我立即把这几个学生叫到讲台前,怒火熊熊地说:“你们自己讲,是谁干的?”他们知道我的性格,一旦发了肝火,必然地动山摇。因此个个吓得战战兢兢,低头不语。我又吼道:“有胆量做怎么就没胆量承认。是谁干的,自己说了,我就从轻处罚!”
  我眼睛扫视着每一个“犯人”。当我的视线落在其中一个年龄最大,个子最高,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时,他嘟囔着说了一句:“不是我……”
  这“不是我”三个字竟把我的熊熊火焰引了过去。记录本上,他的名字在首位,几个人中他又最调皮。他带头说“不是我”后面的几个都跟着说“不是我”“不是我”。我认定为首的就是他,报复班干部的恶作剧一定是他所为或带头所为。于是,我的怒火便喷向了他:“把手伸出来!”他又说:“不是我。”
  这时,我已经听不进他的话了,又接着吼道:“伸出手来,伸不伸?”他再不敢说“不是我”了,胆战心惊地把手伸了出来。我随手抓起竹板狠狠地在他的手掌心抽了一板。他挨了板之后,含着泪说:“老师,真的不是我。”
  我终于听清了他最后说的这个“不是我”。这个“不是我”是挨了一板之后说的,而且前面还加了“真的”二字。我心里一颤,莫非我这一板打错了?
  以前,偶尔批评或惩罚了学生,我都不会马虎了事。事后我还会找学生谈话,跟踪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抚平学生可能产生的逆反心理,弥合可能出现的情感裂痕。这一次我更不会掉以轻心,我的工作还要继续做下去。
  挨板子的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等他稍稍平静之后,我把他叫出了教室。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我就象对自己的儿女一样,拉起他挨打的手抚摸着说:“还疼吗?”
  学生说:“不疼了。”
  我说:“那件事真的不是你做的?”
  学生很认真地说:“我家离这里好远,放了学我就回家去了。金老师,请你相信我,我决不会骗你的。那件事确实不是我干的。”
  我说:“不是你干的就好,老师相信你。如果这一次老师错怪了你,你怪老师吗?”
  学生说:“不怪,真的不怪,我知道自己不好。我爸爸在家里常说我是碰上了好班主任,要不早就被赶出了校门。爸爸说,我哥哥比我好多了,可是没念完初二就离开了学校。”
  这样的学生,能对我说假话吗?我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呢?能得到学生如此透彻的理解和宽容,我感到既高兴又内疚。这个学生毕业以后,有一次我在街上碰见他的父亲,这位家长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还非要拖我到酒店坐一坐不可,说是表示一点谢意。
  既然惩错了人,就有必要把肇事者找出来。在我反复的引导和启发下,那位行为出格的学生终于自己站了出来,承认了错误。
  真相大白了,但我仍不就此了结。我利用了一节正课的时间,首先承认自己性格暴躁,主观武断,凭一时意气,冤枉了学生,惩罚了无辜。当场向那个受了委曲的学生赔礼道歉。并由此再次引出了一段“犯错误难免,犯了错误就要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争取少犯错误”的议论。接着又从班干部的职责讲到班上的班风学风,要求同学们理解并支持班干部的工作。因为班干部是受全班的推举、班主任的委托,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维护全班的利益,是在为同学们服务的。此后,我更加注意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态度,遇事尽量做到适度、准确、宽容、平和。而学生们也都能理解和配合我的工作。讲台上的竹板一直搁到初三毕业,既做教鞭,又做罚板。坏了有人不声不响重做,旧了有人主动换新。而动手重做或换新的,正是那些挨过板受过罚的学生。
  三年来,我班的班风学风在全校众口皆碑。有在我班任课的老师说:“在金老班上讲课真舒服,无需管纪律,不但备好的课能点滴不漏,讲深讲透,就是教案中没备的也能临场发挥许多。”
  从初二上学期开始,不断有家长找我,说想把他的子女转到四班来。我只收了少数由领导安排的学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