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轴心国代表,并保证在战争期间不提出宪法上的争端(如分裂问题)。当然,这些条件是德·瓦勒拉所不能接受的,他只准备在六郡并入一个统一、中立的爱尔兰的基础上,才进行合作。7月4日,他发表声明重申,他的政府无意背离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将捍卫中立的政策。
与此同时,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加强爱尔兰的薄弱的防御工事。正规军的后备队和第一线的志愿兵被征入伍,为了征召更多的志愿兵员,开始展开全国性的动员。另外又招收了一支地方保安部队从事巡逻和侦察工作。都柏林和其他的中心地区都建立了防御工事,并在公路和飞机可能降落的地段设置了路障。海岸巡逻加强了,都柏林、科克和其他重要的口岸都实行了军管。6月7日通过了一项防务法案,授予总统以广泛的紧急应变权力。反对党都保证在这危急关头支持德·瓦勒拉,并于5月28日成立了一个由三个主要政党的成员组成的国防委员会,以便捍卫爱尔兰的中立和镇压叛国活动。在这三天前,德·瓦勒拉向爱尔兰共和军的极端分子提出了进一步警告。他说,看来有一个小集团正在策划叛国,这种事态是不能容忍的:“他们不是爱国者,他们只会做卖国贼的事。”伴随着警告而来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对犯有搞颠覆活动嫌疑的人进行了搜捕。
当1940年即将过去,英国愈来愈多的人提出要求,应对爱尔兰政府施加压力,要它让出那些港口。9月,在希特勒决定推迟入侵英国后,德国人便把全部力量都集中于试图切断英国的供应线来把它困死。秋冬两季中,英国损失的船只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而它在对抗德国潜艇威胁方面的努力却因它不能使用爱尔兰的港口而受到严重的阻碍。11月5日,在下院的一次战局审议会上,丘吉尔公开表示,他对爱尔兰的态度表示遗憾。“事实是,我们无法利用爱尔兰的南部和西部海岸来为我们的舰队和飞机加油,从而保护我们和爱尔兰赖以生存的贸易,这是不应该由我们肩负的一副非常沉重和难于忍受的担子。”
德·瓦勒拉对丘吉尔首相的讲话立即作了毫不妥协的回答。11月7日,在众议院发言时他说,只要爱尔兰保持着中立,就谈不到港口的让渡,他还补充说:“任何交战国——英国——想对我们施加压力的任何企图都只会导致流血。”德·瓦勒拉说,他本不想评论丘吉尔首相关于爱尔兰港口的讲话,如果不是由于英国普遍掀起的要求转让港口运动已引起了“美国舆论的响应的话”。11月20日,德·瓦勒拉特地接见了一位美国有权威的记者华莱士·卡罗尔,说明了他拒绝放弃这些基地的理由:“这个问题是牵涉到我们国家主权和我们人民意愿的一个问题,它也是牵涉到我国人民的安全的一个问题。”要把港口转交给英国,就将使相对说来没有设防的爱尔兰城市受到德国报复性空袭的恐怖威胁。在问到他是否准备拿爱尔兰的中立作为结束爱尔兰分裂的交换条件时,德·瓦勒拉回答说,爱尔兰既有统一的权利,也有自由选择战与和的权利。
12月8日,罗斯福再次当选总统后的一个月,丘吉尔给他寄去了一封长信,强调美国的援助对赢得大西洋战役胜利的重要性。丘吉尔建议,美国能以帮助的办法之一就是为英国获取爱尔兰的基地施加它的影响。他又说,尽管要由英国政府强迫北爱尔兰违反它的意愿与爱尔兰合并将是不可能的,但他毫不怀疑,如果爱尔兰政府在这危急时刻表示它与讲英语世界的民主国家团结一致的话,那末,就能够建立一个全爱尔兰的防务委员会,而这很可能导向战后在这个岛上实现某种形式的统一。五天后,在第二封信中,丘吉尔告诉罗斯福,由于缺少船只和爱尔兰的不合作态度,英国内阁决定,再也不能接济爱尔兰以饲料和肥料了。
这样,到1941年初,爱尔兰的处境就变得越发困难了。爱尔兰又受到压力,要它放弃港口,用以给爱尔兰输送供应品的英国船只大大减少了,而它自己的小商船队也因战争开始以来损毁了九艘而减少了。此外,显而易见,美国政府和人民对爱尔兰的态度是越来越感到不耐烦了。他们支持英国和抗击轴心国的政策,声势迅速增大:1月,政府提出了租借法案并在两个月后获得了通过。因此,爱尔兰政府的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以及由于英国不能使用爱尔兰基地而使船只越过大西洋的护航工作危险频增,大大地激怒了美国。而且,美国已经在制订在大西洋上给英国以海军支援的计划,并将不等到美国参战就要见于行动。英美参谋会议上(1941年1月到3月)所商讨的计划,拟订由美国海军对横渡大西洋的船队进行护航。美国海军代表被派往不列颠诸岛,在苏格兰和爱尔兰选择可供美国军舰和飞机运用的基地。他们为说服德·瓦勒拉允许他们使用在多尼戈尔郡的斯维利海湾而作的努力显然没有成功。
在这种形势下,当爱尔兰的国防部长弗兰克·艾肯于1941年春对美国访问时受到多少有些冷淡的接待,就毫不奇怪了。而由于艾肯强烈的反英倾向和他显然没有了解到美国对爱英争端的态度上的转变,因此选他作为使节也就说不上是一个什么特别适当的人选。3月17日,艾肯携带着德·瓦勒拉的亲笔信到了美国。他的直接任务是购买小麦、武器和船舶。1941年间,在美国,船舶和军用品的出售都必须取得政府的许可。4月7日,罗斯福总统接见了艾肯,4月11日,赫尔也接见了他。在六个星期的逗留期间,他还同美国政府的其他领导人举行了会谈,并在美爱协会所组织的集会上发表了讲话。4月25日,在一次由爱尔兰中立的美国朋友协会安排的会议上,艾肯否认当时流传的关于美国政府曾提出要爱尔兰允许英国使用其港口作为条件才能供给它所需要的武器和其他补给品的报道,说这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他还说,“无论是经济压力,还是军事入侵的威胁,或是对在战后建立一个爱尔兰乌托邦的许诺”,这些都不能诱使他们改变自己的立场。美国人也否认他们曾要求过爱尔兰向英国提供基地。然而,很明显,艾肯和德·瓦勒拉对于美国政府在这件事上的愿望,是完全清楚的了。赫尔在他的回忆录中有过这样的记述:4月25日,他指示格雷向德·瓦勒拉转告美国政府对他的要求的答复。格雷应当告诉他,美国政府愿意设法让出两条船用来从美国装运粮食到爱尔兰。但是他们不准备比这走得更远了。美国驻都柏林大使奉命向德·瓦勒拉指出,爱尔兰政府的态度似乎完全没有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爱尔兰的安全是取决于英国的胜利的。美国政府认为英国的胜利对所有一切民主国家的安全是休戚相关的,所以任何可以提供的武器都将送往英国和其他正在抵抗轴心国侵略的国家。因此,他们不能接济爱尔兰以任何武器,除非它“对那些国家的作战努力表现出一种更为合作的态度”。
德·瓦勒拉就美国派出技术人员和工人帮助北爱尔兰修建基地一事质询美国政府的“目的……和……意图何在”,美国政府在其所作的简短答复中,再次表露出他们对爱尔兰的态度的不耐烦。11月18日爱尔兰驻华盛顿公使罗伯特·布伦南被通知说,由于查询之事涉及到的领土是属于得到美国承认的联合王国的一部分,因此他的政府最好是直接去向联合王国政府交涉。
(二)同德国的关系
1939年9月4日,德国驻都柏林公使爱德华·黑姆佩尔拜访了德·瓦勒拉,向他保证说,如果爱尔兰坚持中立的话,德国将尊重它的中立。德·瓦勒拉回答说,爱尔兰政府希望与德国和所有其他国家和平相处。整个战争期间,爱尔兰政府对德始终小心翼翼地恪守着他们作为一个中立国的义务。当然,德国人却是准备侵犯爱尔兰的中立的,无论是直接的入侵,或是通过煽动爱尔兰国内的叛乱,如果这样做似乎对德国有利的话。
爱尔兰想同准备与德国人合作的一小部分极端分子建立有益的联系而作的尝试未能取得成效。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爱尔兰政府在1939年到1940年即拘捕了爱尔兰共和军的大部分领导成员,同时对其他搞颠覆活动的嫌疑分子则加以严密监视。在北爱尔兰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德国情报机构的拉豪森将军在1945年于纽伦堡的一次对新闻记者采访的谈话中,提到了德国在1940年密谋勾结爱尔兰共和军的失败。拉豪森说,德国的计划——称为“鸽子行动计划”——分为两部分,一是与爱尔兰共和军协作在爱尔兰组织一次暴动,与入侵英国同时并举,另一是建立一个从事破坏活动的基地。主要的特务为肖恩·拉萨尔,一名从美国途经意大利被护送到德国的爱尔兰共和军的领导人,他死在把他载往爱尔兰的潜艇上。其他人则在爱尔兰被捕,而少数几个由爱尔兰顺利逃到英格兰的也被捕获。
从德国军事文件中看来,在推迟进攻入侵英国的“海狮行动计划”以后,希特勒并不考虑在1940年秋天以前入侵爱尔兰。在判定在英国登陆的必要条件尚未具备以后,希特勒和他的最高统帅部又重新研究了开辟另外的战场,爱尔兰也包括在内。海军参谋人员受命研究入侵爱尔兰的可能性。关于入侵可能性的报告于1940年12月3日由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呈给希特勒。雷德尔极力劝阻希特勒不要采取这一行动。他说,即使爱尔兰情愿向德国军队开放他们的港口,但要使一支远征军登陆还是极其困难的,并且,鉴于爱尔兰的地理位置和德国缺少控制海上通路的海军优势,要在登陆后维持它的供应线也是不可能的。雷德尔说,只要英国同爱尔兰之间不处于战争状态,而且爱尔兰愿意合作,就有可能在冬季月份中偶尔将载有武器和军用品的船只偷越封锁线开进爱尔兰的港口和海湾。
希特勒不甘心放弃这个计划;爱尔兰作为一个从空中袭击英国西北部港口的基地,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希特勒认为,占领爱尔兰可能导致结束战争。但他承认,在爱尔兰登陆只能在德·瓦勒拉的同意下才能进行。为此要做进一步的调查,并给德国驻都柏林的全权公使发出指示,令其查明德·瓦勒拉是否希望得到支援。与此同时,德国的宣传机器企图使爱尔兰人相信,英国正在准备入侵爱尔兰。这时还不清楚,提出英国入侵迫在眉睫的警告是希望用以吓唬爱尔兰接受德国的援助,还是希望用以作为德国进行“保护性占领”的一种借口。德·瓦勒拉拒不允许任何外国军队插足爱尔兰领土一事无疑使那些仍按1916年时代的方法思想的人为之失望,特别是从12月3日的元首会议报告中,可以清楚看到,德国人竟会天真到相信德·瓦勒拉可能愿意接受德国的援助。爱尔兰政府的态度,以及雷德尔从海军角度力陈入侵是不可能的报告,估计一定已使希特勒被说服入侵是行不通的,尽管有关爱尔兰的详细地图和情报已在1940年到1941年间准备好了。加以,到1941年春,德国的全部资源都已被用来准备进攻俄国和援助它在地中海的意大利盟友。
虽然德国入侵的危险实际上已经过去了,但是还存在德国进行空袭报复的危险,如果爱尔兰允许英国使用它的港口的话。1941年1月,继而在5月,都柏林和爱尔兰的其他地方连续遭到轰炸,所投下的炸弹经查明是来自德国的。1月6日和6月4日,爱尔兰政府就这种侵犯中立领土的行径向德国政府提出抗议。对这两次事件德国人都提出,应由英国飞机负责,但是他们最后承认说,不能排除5月31日有一架德国飞机偶然地在都柏林误投炸弹的可能性。德国政府同意赔偿这一事件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炸弹都是偶然地误投在爱尔兰的这种解释,似乎是很站不住脚的。那末德国人当时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它是不是想通过使爱尔兰人相信炸弹是英国飞机投的而挑起爱尔兰同英国的纠纷呢?还是想吓唬住爱尔兰人使其采取更为合作的态度?或者是——这似乎是最可能的——打算用炸弹作为一种警告,如果爱尔兰对英国实行让步,将会出现什么事情。无疑,空袭在这方面是有些作用的。爱尔兰几乎没有防空工事,对未设防的城镇遭到空袭的恐怖确实加深了爱尔兰人严守中立的决心,虽然采取和坚持这个政策主要是出于其他原因。
到1941年年中,德国人一定已明白,他们所能期望从爱尔兰得到的好处,莫过于爱尔兰严守中立,因而拒绝让盟国染指它的港口,与保留德国在都柏林的代表,在那里他们可以获得有关盟军军事活动的重要情报。
如果爱尔兰在战时的态度,对英国和美国来说,是一件令人失望的事,那末它对希望看到爱尔兰再发生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更大规模动乱的纳粹政府来说,无疑也是同样如此。
第三节 袭击珍珠港到盟国总攻日:与盟国的关系以及中立的经济后果
(一)美国参战的影响
由于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和12月11日德国及意大利的宣战,美国也于1941年12月加入了交战国行列。美国人可能曾抱有希望,爱尔兰将会因他们的参战而改变它的政策,这种希望很快被证明是毫无根据的。12月14日,德·瓦勒拉在科克的一次演讲中说,国家的政策将保持不变,即友好的中立政策。尽管如此,罗斯福仍然决定吁请德·瓦勒拉重新考虑他的决定。罗斯福在12月22日发出的一份备忘录中说,如果要维护自由和民主,那就必须由所有的自由国家一起来捍卫它。他表示确信,爱尔兰政府和人民在目前形势下会懂得应该怎样负起他们的责任。
1942年1月27日,德·瓦勒拉发表一项声明抗议美军在这前一天在北爱尔兰登陆。他说,无论是英国政府还是美国政府都未就此同爱尔兰政府进行过协商。爱尔兰对它整个领土统一的权利要求将不因美国远征军的到来而受到影响。他最后说:“继续保持爱尔兰的分裂就如同侵略所有国家一样是不能原谅的,而结束侵略别国正是英国和美国在这场战争中信誓旦旦公开宣布的目的。”2月6日,当布伦南向美国政府递交这一声明书时说,爱尔兰政府和人民把美国军队的到来看作是对分裂的认可。他们还担心,美军可能被用来以武力占领基地。副国务卿韦尔斯向布伦南保证说,美国无意侵犯爱尔兰的中立。罗斯福在2月26日写给德·瓦勒拉的一封信中,又进一步作了保证。同时罗斯福还告诉他,若当媾和时机到来时,爱尔兰还继续坚持孤立政策,那它的地位就将遭到损害。
4月26日,在答复罗斯福的信中,德·瓦勒拉重申他反对美国军队在爱尔兰登陆,并要求为它提供武器,以便使爱尔兰能进行自卫。美国政府没有予以答复。
德·瓦勒拉不允许由于美国参战而偏离他的严格中立路线的决心,得到了国内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人们对J·M·狄龙鼓吹与大不列颠和美国积极合作的演说所作的反应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1942年2月10日,在反对党“爱尔兰统一”党的年会上,当时该党的副主席狄龙说,爱尔兰之获得独立是由于美国人民的支持。爱尔兰作为报答,就应该向美国人民奉献出它所有的一切,并不让自己被德国的威胁所吓倒。狄龙的态度给他的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结果他辞了职。“爱尔兰统一”党主席威廉·科斯格雷夫在接受他的副手辞职时说,党不相信狄龙所主张的那条路线符合国家的利益。
在这同时,德·瓦勒拉和供应部长肖恩·勒马斯告诫他们的国民说,如果他们希望保持中立,就必须准备为之努力工作,需要的话,并为之而战斗。更多的人应当自愿接受军训,生产必须得到发展,如果他们要避免被困死的话。德·瓦勒拉2月3日在纳斯说:“爱尔兰很可能越来越陷于与外界隔绝,对我们的威胁也将越来越大。”
(二)中立的经济后果
1942年和战争的余年中,对爱尔兰经济生活的最严重威胁是燃料和肥料的匮乏,而这两样东西,爱尔兰大部分是要靠从国外进口的。在政府实施强制耕作政策之下,土地迫切需要肥料。战前,德·瓦勒拉为了推行他的经济自给自足政策,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提高国内谷物和其他作物的产量。战争年代中,在强制耕作制下,土地的面积逐渐有所增加。到了1942年,由于政府实行这项政策的结果,爱尔兰生产了大约四分之三本国人民所需的小麦。可是,1942年初,在新谷尚未收割以及为填补当时供求之间的差距而从国外进口的小麦尚未运到之前,政府迫不得已将面包供应量削减百分之二十,并禁止磨制精白面粉。来自伦敦的游客在此所获得的关于它是一个富足国家的印象大部分是令人产生误会的。都柏林的旅馆固然供应丰富多采,有大量的肉、蛋、糖和奶油。但是由于价格高涨和工资管制,大多数的这些食品对于较为贫困的人们来说,是买不起的。对许多爱尔兰人来说,马铃薯是唯一可供代替面包的食品,1942年的小麦短缺确实使收入较低的阶层遭受到莫大的苦难。茶叶的缺少——整个战争时期都是如此——这对一个有大量饮茶嗜好的人的国度来说,也是深有切身之感的。每人每星期只定量配给半个盎司到一个盎司的茶叶,在黑市上则卖价极高。1942年6月,实行了服装的定量供应;那一年里,燃料煤和汽油的短缺也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为了应付物资匮乏,政府雇用了许多人从沼泽地里挖掘泥炭,泥炭堆遍及全国,连都柏林的长生鸟公园里也堆起了两座巨大的泥炭堆。泥炭是家庭用户所使用的主要热源;没有煤可供使用,而煤气和电力又都受到严格的限制。点灯用的石蜡和蜡烛也供应不足。1942年5月1日起,禁止向私人汽车主出售汽油,并减削了公共汽车和电车的服务。马路和街道上,自行车和马拉的车辆取代了汽车。爱尔兰久已是骡马之乡;旧的双轮轻便马车和短途游览车被拉出马厩和院落,掸去尘土,再一次奔驰在路上。1942年和战争的余年中,燃料短缺所造成的最严重局面是它对公共运输和工业的影响。国家的运输系统大部分脱节了。有限的火车班次,由于机车烧的是木柴、泥炭和少量的劣等煤屑,因而行驶缓慢且不准点。煤和其他原料短缺的结果,使许多行业被迫关闭了它们的工厂和车间,或者只留下最低限度的人员维持门面。国家全靠把大批的青年男女外迁,到英国的军火工厂去工作,才免于造成普遍失业的现象。除了那些在国外从事文职工作者外,在海外的大批爱尔兰人参加了英国军队。在国内大约有二十五万人参加了爱尔兰军队,另外许多本来要失业的人则从事挖掘泥炭的工作。
(三)同美国关系的恶化
1943年间,爱尔兰与盟国的关系没有什么重大进展。尽管美国政府和人民感到难以理解或同意爱尔兰一心要继续置身事外的那种最后决定,但他们并未试图迫使爱尔兰政府放弃他们的中立政策。美国政府和人民既已放弃了他们自己的中立而投入到对轴心国的战斗中去,他们决心以他们独特的高度热情把它进行到底,因而每当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障碍时,就按捺不住性子。再加,在战争的头两年间,他们总认为爱尔兰拒绝出让它的基地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对英国的厌恶和不信任。因此,在美国参战后,德·瓦勒拉还继续拒不让盟国使用它的港口这件事,不但使他们感到失望,而且大为恼火。1943年夏,美国政府考虑到,为了促使爱尔兰租让港口并驱逐在都柏林的轴心国代表,对爱尔兰政府施加更直接的压力是可取的。有人建议,如果德·瓦勒拉拒绝满足他们的要求,美国和大不列颠便可运用经济制裁手段。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魁北克和开罗会议上,就按照上述方针处理基地问题进行了商讨。1943年12月22日,在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致美国国务院的一份照会中,表达了英国政府对于此事的观点。艾登说,英国政府认为,拟议中的处理方法将只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困难,因为这样一来德·瓦勒拉很可能避免表示直接拒绝而设法借口提出分裂问题来混淆事端。因此,美国政府同意把这件事暂搁起来。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爱尔兰政府所提出的准其购买美国船舶的申请,就不倾向于给以善意的考虑了。1944年1月6日,格雷向德·瓦勒拉递交了一份照会指出,两艘由爱尔兰政府包租的美国商船于1941年被德国潜艇击沉,而爱尔兰政府竟没有提出任何抗议。假如更多的船只移交给爱尔兰,它们很可能会遭到同样的命运。爱尔兰政府通过他们驻华盛顿公使布伦南提出抗议说,美国的照会是毫无理由的,因为没有证据可以表明,这两艘船的损失确是由于德国的行动所致,但是从此就没有更多的船给它用了。
随着盟军总攻日的迫近,轴心国间谍在爱尔兰的存在和爱尔兰的地理位置为他们提供监视和报告盟军军事活动的良好机会,引起了美国和英国越来越大的不安。美国政府决定这是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时候了。於是在1944年2月21日,在与英国政府协商后,美国以一份命令式的照会由格雷递交给德·瓦勒拉,要求他安排撤走在都柏林的德国和日本代表。美国政府表示希望爱尔兰政府的行动将采取断绝一切外交关系的形式,但要求“最低限度是无条件地撤销这些轴心国代表,因为他们在爱尔兰的存在肯定将被看作构成对美国士兵的生命和对盟军作战胜利的一种威胁”。第二天,驻爱尔兰的英国代表约翰·马菲爵士(后为拉格比勋爵)递交了英国的照会,声明联合王国政府欢迎美国要求撤销轴心国代表的倡议,并说这一倡议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
德·瓦勒拉告诉格雷说,要他答应美国的要求是不可能的。同时他立即采取步骤以捍卫这个国家的中立。军队奉命处于戒备状态,并取消一切休假;边防哨所和战略要地都配备了人员,桥梁埋置了地雷。但是,与此同时,爱尔兰驻华盛顿公使得到美国政府的保证,说它无意也不打算入侵爱尔兰以求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2月29日,美国驻都柏林公使也对德·瓦勒拉作了同样的保证。
在对盟国的要求正式答复以前,德·瓦勒拉呼吁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首相从中斡旋,促使英美两国撤回这种照会。但是,这两位首相通知他说,由于他们完全同意美国政府所提的要求目标,所以请他们调解是爱莫能助的。南非和新西兰首相也表示他们支持美国的要求。
3月7日,德·瓦勒拉向美国政府发出一份很长的照会,确认了他在2月21日口头上对格雷所作的拒绝。他写道,爱尔兰政府对美国竟向他们发出一份如此严峻的备忘录深表震惊。并否认美国所称爱尔兰的中立是为轴心国谋利益这一指责。从战争一开始,爱尔兰就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来防止泄漏任何可能危及英国安全和危及后来的美军安全的情报。德·瓦勒拉提到了曾经采取的一些措施,包括对新闻和通讯的严密检查,以及开展一个广泛的反间谍运动。德国驻都柏林公使的无线电发报机被没收了。五名空投的敌特被逮捕监禁。包括伞兵在内的十二名间谍嫌疑分子在同一天内下狱。德·瓦勒拉又说,英国政府尊重爱尔兰的战时中立对于改变爱尔兰人民对英国的感情已做了很大贡献。如果这种“可喜的结果”如今因任何一点小事而遭破坏的话,那将是很遗憾的。接受美国的要求,并要德国召回它的代表就意味着放弃爱尔兰的中立,朝战争迈出了第一步。
1944年3月11日公布了美国的要求和德·瓦勒拉表示拒绝的答复。在3月17日的一次记者采访时,布伦南把美国的照会形容为“几乎是一份最后通牒”,他说,这个消息公布时,就好象是“对爱尔兰人民投下了一颗炸弹”。
对入侵的恐慌虽然是短暂的,但爱尔兰始终惴惴不安的是,唯恐美国和大不列颠将诉诸于经济战。1944年3月14日,丘吉尔在下院的讲话并不令人放心。当有人问到丘吉尔,英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来对付因轴心国使团呆在都柏林从而使德国得以刺探盟军行动的危险时,首相说,前一天已经宣布,禁止在大不列颠和爱尔兰之间的所有旅行,接下来就将进一步采取措施以贯彻这一政策,“那就是在目前即将来临的危机时期,使大不列颠和南爱尔兰隔绝开来,同时也使南爱尔兰和外界隔绝开来”。他又说,他很遗憾,由于有大批爱尔兰人在英国部队中作战,因此有必要采取这些措施。隔离爱尔兰的措施,包括禁止船舶和飞机离开它的海岸开往外国港口或机场,撤销大不列颠和爱尔兰之间的电话通讯,以及中断伦敦…都柏林航线。英国和美国政府不准备再对爱尔兰政府作出将继续向其供应各种必需品的保证,因为他们希望,爱尔兰的政治家们可能慑于经济制裁而采取一个较为合作的态度。
美国政府建议就都柏林的轴心国代表问题向德·瓦勒拉发出第二份更强硬的照会。可是,当时爱尔兰政府已经表示,他们愿意采取另外措施来满足盟国的愿望,丘吉尔认为,鉴于有了这些保证和爱尔兰政府已经采取的步骤,再发一份照会是不必要了。美国政府接受了丘吉尔的意见,同意把此事搁置起来。
面对着外界的反对,国内所有政党乃一齐团结起来支持德·瓦勒拉。1944年3月15日,在众议院进行的一场三小时的辩论中,德·瓦勒拉拒绝美国要求的行动得到了所有各种色彩的党派发言人的支持。两个月后,5月31日大选的结果,确认了公众对德·瓦勒拉捍卫爱尔兰中立政策的支持,那天,自主党因获得了大幅度增加的选票而重新掌权。
第四节 爱尔兰与战后世界
对许多爱尔兰人来说,中立政策成了一项与统一同等重要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战争结束前发生的两件事清楚地证明德·瓦勒拉决心要把中立政策坚持到底。第一件事就是他拒绝作出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将不允许轴心国战犯到爱尔兰来寻求避难。1944年9月21日,美国政府就此提出异议,10月9日,德·瓦勒拉回答说,他不能作出拒绝给任何人避难的保证,只要“公道、仁爱、国家的荣誉和国家的利益需要这样做的话”。但是,他指出:
从目前这场战争开始以来,爱尔兰政府的一贯做法就是,对于所有那些外国人,只要他们的出现与爱尔兰的中立政策相违背,或者对爱尔兰人民不利,或者是与爱尔兰人民希望避免损害友好国家利益的愿望不相符时,都一概不允许其入境。
第二件较难理解的事是,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