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物语-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数的洪门弟子来说;加入洪门是为了生计;而不是理想。

边峰庄重的站了起来。朝莱山跪下;磕了三个头。又朝着在坐的师兄们作了揖。

站立直了;说;“感谢师父委以重任。边峰定不会辜负师父的委托。和各位师兄的信任;我一定要把洪门事业发扬光大;让它海内外闻名。”

莱山道;“好;好;还望各位今后还是好好扶佐;齐心协力壮大洪门。”

众人齐身道;“一定遵照师父嘱咐。”

边峰又说;“人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师父年高厚望;经验丰富;还希望继续执掌洪门;我跟师父多学习学习。”

旁边的人都点头称好。

莱山也没有推辞。

自此;洪门中有两个舵主;老舵主莱山;少舵主边峰。

边峰手下的人习惯叫他老大;为了显示他们的与众不同;还是唤他老大。后来;洪门中的总舵主被人称为老大;大约就是来源于此。

洪门中指定了接班人;这是件大事。很快就传遍了洪门上下。各路的堂口也都有庆祝。

既然指定了接班人;莱山当然是要对他进行培训。

首先要阐明洪门的宗旨;是要“反清复明”。

关于这点;边峰有话要说;可是;被秦炼阻止了。

秦炼抢着说道;“这个宗旨应该改一改了。”

他的话才一出口;几位年长的师兄立刻就横了眉;“怎么?难道也要和那漕帮一样;去舔清狗的靴子?”

秦炼道;“我哪是这个意思;几位兄长也太心急了;且听我说。如今这众人说到反清;没人有疑问。可是要说到复明;问问你们自己;愿意给朱明效力吗?”

“这…………”

几个人对看着;还真是不好回答。

“说到那个明朝的朱姓皇帝对我们百姓有何好处?再复了他家天下;不是给我们自己找死吗?”秦炼道。

“那依你说;要如何改?”莱山问道。

“不如改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我洪门众弟子都是华夏子孙;这点总不会错。”

边峰道;“说得好;用这八个字可以团结更多的人。洪门和漕帮不一样;我们不和清廷合作。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把这些清狗赶出去。过去我们也是这个目的;但是;因为我们说的要‘复明’;天下人对这一点没了兴趣;所以我们一直以来不能壮大。如今;我们提出这样的宗旨;即使我们这代人不能完成;让后代记住我们这八个字;作为努力的目标。”

众人没有马上说话;而是思索着。

过了好一会;能惠说话了;“这一改;我看行。当年洪门祖师爷们提这口号也对;因为当时没人比朱明更正统;更有号召力。而今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是要重新考虑我们的纲领了。”

万大纲道;“我也赞成;皇帝轮流做;何必再为他人做嫁衣?”

其他的人也附和着。

莱山沉吟了一会;觉的大家说的有理;但是;这是一个组织的纲领;要改也不是一时三刻就能改的。

“这是件大事;要开了香堂;请了先辈后再能决定。”莱山如是说。

“那好;在开香堂时;也再重申一下我洪门的纪律。”边峰拿出了写满了条文的纸;对牢他们说讲起来。

洪门几经重创;先祖门定下的规矩根据现实做了许多的改变。如今又将它们规范了出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人人都知道。所以;大家听的很认真。还认真的讨论。

秦炼最后道;“立少舵主;和制定新规矩都是我洪门中的大事;要让所有的会主都来。当着大家的面立下。省的日后麻烦。”

如今他们有山河会;天地会;红花会;青龙会四大会堂。

最远的是红花会;从那里过来;路上一点不耽搁;也要二十来天。

莱山想到;这是洪门中的大事;纲领和规矩都是重要的大事。要开这样的会;也是要做准备的。准备工作自然交给组织能力最好的秦炼了。

半个多月的时间并不算长;秦炼忙着筹备会议。边峰和能惠讨论着广南的事宜。莱山有时也参加;他听的多;说的少。再怎么说;他也是奔九的人了;精力难免搭不够。

梅朵趁机巡视这里的农场。不仅自家农场要看;连洪家;万家等家也请她去看自家的田地。这年头懂管理庄稼种植的人并不多。梅朵在琅琦的农场;产量都比他们种的高;这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如今有了这么好的机会;都请她去田地里指点指点才好。所以;比起来;她才是最忙的那一个;日日在田里看视。连莱山也关照人请她来察看寺庙的农庄。即使是出家人;也都要食人间烟火的。

范大娘等人风尘仆仆的赶来时;精神上是十分兴奋的。特别是范大娘;以红花会的副会主的身份过来。

莱山对她很亲切;和她谈了祖上的旧事;还把自家珍藏的那副傅青山的山水画取了出来;给她看。

范大娘原本心中还有些忐忑;她毕竟是做过盗匪的。看到这样的情形;那点不安已经全都消失了。

开过会;知道边峰成了少舵主;她心里更是高兴。怎么说都是自家人不是?

再说;边峰对她比对别人又有一种尊敬;亲自带她参观了南少林寺。她这一看;还真看出不少门道。她也不耻下问;心里对边峰倒是佩服起来。这比红河村是要严密的多了。

参观了武僧们的练武;范大娘很受启发。

范大娘是第一次见到秦炼;但是久闻大名。如今他们的那条运输线;很繁忙;一车车的羊毛;煤;皮子;运往南方。而南方的砂糖;棉布丝绸;粮食;盐茶等又通过那条通道运往北方。这来来往往地使得那条原本冷清的道路;日渐繁华。这一切;听说都是这个少年郎的主意。

如今;范大娘看华家诸人;那是替女儿看未来的家人。当母亲的谁不希望自家的女儿过的好?

范大娘看着华家的诸兄弟;心里清楚;女儿和他们相处;是决不会有什么堵心事情的。这样齐心协力的兄弟们;还怕不能把日子过兴旺了?

居家过日子;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但是看看华家的唯一女孩子梅朵;那是个和十三娘一样爽利的孩子;不会玩什么阴的损的。

梅朵见到范大娘;果然很热情;问侯了十三娘;“怎么这么好的机会;不带上十三娘姐姐来?回去时往苏州去逛逛。”

原本十三娘是吵着要一起来的。被范大娘强烈制止了。那里怎么说都是华家的地盘;哪有还没过门就先去了会了人家的家人的。既然是华家的产业;日后还怕没有机会去看;巴巴的这样赶过去;还不被人笑话。日后还不被人指责没有家教?

“你十三娘姐姐在家里做针线呐。哪有要出嫁的女儿到处乱跑的?”

十三娘做针线?梅朵忍着不让自己笑出来,“我是说;你们不如趁这机会去苏州走一趟;看看要置办些什么?哪里毕竟繁华。”

范大娘原本是打算往苏州走一趟;为女儿置办嫁妆。

“那好;亲家太太就和我们一起去苏州;路上大家有照应。”秦炼说道。

可是;他们被阻在了琅琦;因为台风来了。

229 蜀锦

台风是从上海方向过来的。

台风袭击上海时;梅兰妮正在那里指挥着人。于立清不在;他是山河会的副会长;去莆田开会了。梅兰妮亲临现场;看着工人在码头上忙着固定船只;别让它们随风漂走了。又检查了货物的安全。

台风其间;所有的装卸工作都暂停了。

在风里;斗笠都带不住;小伙子们干脆就淋在雨中。梅兰妮嘱咐了食堂准备好热茶热水。

在大家都完工;就要离开的时间;有人大叫;“有一只船!”

这种天气;驶船真是要命。

那艘船摇摇晃晃的;歪斜着;看的出是损坏了;为了避风;帆已经全都放下了。离着他们还有百来米的样子。

众人看着那船。

有人说;“如果不去相帮拖过来;那船就要沉了。”

也有人道;“这么大的风;怎能把船摇过去;就怕是船不但摇不过去;还被风刮走了。”

大家在议论着;那船摇晃着离岸又近了些。但是;因为是斜风;所以;没法被风吹过来;看样子;要漂走了。

远远的见那船上有人朝他们大叫。但是风太大;根本听不见他喊什么。

就算是听不见;大家猜也能猜到;那是求援。

虽然这年头沉船是家常便饭;但是看着船要沉;不去救援;也是过意不去的。

码头上有德高望重的人说;“只有用缆去拉了。”

但是;船上的缆绳没有这么长;够不上。

“那就把岸上的缆与他们的缆接起来。”

这样的风雨天气;送缆过去也是要命的事情;没有真本领;还真不敢揽这活。

但是;在他们中间;就有那弄潮儿;盘上了辫子;脱去了衣服;把缆绳的一端绑在自己的身上;下了水;朝那船游去。岸上的人一圈圈放着缆绳。

又有人站在高处;朝着那艘船拼命的挥动一段缆绳。想借此告诉他们用缆绳。

天色灰蒙蒙的;能见度很差;梅兰妮站在楼上的窗子边上;用望远镜朝那船上看去;希望船上的人能理解这边人的意图。

在望远镜里;她看见船上有人指着岸上说着什么;又指着水里;水里那游泳的人;正奋力朝船游过去。

船上也有一个人身上绑着缆绳下水了。

看来他们理解了岸上人的意图。

梅兰妮的望远镜看着水里的两个人;看着他们奋力的划水;一会被浪掀起;一会被浪打下去;看的人胆战心惊。

好一会子;那两人才碰到了一起。

梅兰妮见他们把绳索结了起来。

她让办公室的小弟去告诉岸上的绞盘的人;缆绳已经接住了。

办公室小弟才到那里;那里几个人已经推起揽绳盘收缆了。

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拉扯;那只船终于靠上了岸。

船上的人都有死里逃生的幸运感。

这里自然有人安排他们的吃住。

很快;他们的情况就汇报到了梅兰妮这里。

这是来自四川的船;顺着长江下来;要到苏州去;船上装的大多是蜀地锦缎丝绸。

他们的船在大风中撞上了礁石;受了损坏;有一部分船舱进水;可惜了那些锦缎。

四川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只是这年头的交通并不十分方便;东西运出来不易。

船主姓方;是开州人;家里经营着长江船运。

货主姓单;是成都人;家里专营丝绸锦缎生意。

两个人安定后;都想过来谢谢主人家。

如果依着梅兰妮的脾气;早就想要见他们了。但是;这些年来的磨练;她也知道;在这个朝代里;女人不能总是冲锋在前;那样不但不会得到任何表扬;反而会落下轻浮的名声。所以有什么事她得先端着点。尽管她其实是很想做蜀锦的生意。这种几何图案最受西方人的欢迎。

梅兰妮授意自己的助手好好招待他们。有意无意讲起主人愿意收购蜀锦。

那两人都是生意人;怎么会听不懂?

只是这价钱…………

谈到了价钱;总要公正;大家才好做生意;否则让一方尽赔;这生意也不能做久。

但是讲价钱;先要看看货怎样了。水泡坏了没有。

方船主还很担心自家的船;也不知损成什么样了。

这好办;办事的人告诉他;华家在这里有船厂;可以替他察看;修补。

先要做的事;就是把货卸下来。

这也好办;这就是华家的码头;有自家的仓库。搬运工人也一应俱全。

按照市价;说好了租金和人工费用。台风才过;就开始卸货了。

华家的码头;并不象其他码头只用人抗来卸货;他们的机械装置很多;小推车;长吊车;传送带。。。。

仓库也管理的仅仅有条;让人一看就放心。一船货卸了两天才卸完;有四分之一的锦锻浸了水。

货主单先生捶胸顿足的惋惜着。

仓库里很快就给了他一张单子;上面罗列着进仓的货物情况;多少匹绸缎;多少匹锦锻;纱多少;其中多少是浸泡过水。浸了水的货物另外放开。

单先生一看就非常的满意;这样的仓库很专业;让人放心。

而方船主的船拖到了船厂;里面的师傅检查了船后;和他说;如果仅仅修补这个洞;要花上一百两银子;但是如果要换掉几乎腐烂的船底;那就要五百两银子。

管事的对他说;五百两银子就几乎是条新船了。否则;你每修一次都要近百两的银子。

方船主对船业的行情还是很拎得清的。对自己的这条船的情况也是很了解。

他知道船厂讲的都是实情;要价也很公正。

但是;他说;“我也想大修;但是没带这许多银子。”

“你可以分期付款给我们。但是要加三厘的利息。”

就是说要百分之三的利息。

方船主算了算;也划的来;比买新船还是便宜了。

当下同意了。不过;“你们怎么放心让让我分期付款。我们初次见面;你们就这么信任我?”万船主好奇的问。

管事不慌不忙地;“你万老板在开州也是有名气的。你家的三条船;来往在长江;如果信誉不好;又这么能做生意?”

方船长呵呵笑了。谁都爱听好话。再说;行走江湖;也是要靠信誉的。

方;单二人也没有闲着;他们也向周边的人打听这个码头主人的情况。

听说主人是个寡妇;心里佩服的紧。就是一个男人要把码头打理的这样仅仅有条也非易事。而且这个码头的管理诸事比其他们到过的码头都要好很多。

梅兰妮抽时间去查看了那批在仓库了的丝绸锦缎;那些浸了水的绸匹;如果不马上处理;这些绸匹就报废了。

梅兰妮原打算等于立清回来再让他去出面去谈买蜀绸蜀锦的事。可是;那边回电说;因为台风;行期压后了。再等下去;那批货就要完了。

他们近来开拓了南洋的贸易;丝绸的需要量激增。可是他们的货源除了席家;并没有新的。而席家能提供给他们的也就是那些量了。再想增加就难了。他们早就想要建立自己的丝绸生产线。如果要从蚕养起;那这个生产线的建立就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如今;他们在温州那里种植了几百亩的桑田。并准备要专门养八熟蚕。今年桑树才长成;养蚕也要等到来年才开始。

而现在他们正需要丝绸;江南的丝绸都有固定的老客户;要在里面分一杯羹是很难的。早就想从其他地方找货源。

如今;有一单蜀地丝绸在她家的仓库里;而货主急着找买家。

尽管有了思想准备;但是这两人见到了梅兰妮;还是颠覆了他们寡妇东主的概念。

梅兰妮请的是单先生;可是;方船主主动要求跟过来。他想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能把生意打理的这样好。

梅兰妮给他们的印象是素净。寡妇人家;不上脂粉;不穿华服;简单的在脑后挽一个单髻;身穿月白色的斜襟衫子;一条深蓝色的长裙。

看上去是有些教养的;但是;说起话来;她不用女人的语言;和男人一样;直接和他们‘我;你’相称。如果在别处;他们一定会觉着这个女人粗糙。但是;因为谈的是男人的事………生意上的事;谈话中大家注意力集中在银钱的计算;并没有觉的她唐突。反而觉的她的语言简练;易懂。

货物从蜀地运来不容易;是蜀地的双倍价。

最后;双方成了交;货物全卖给了梅兰妮;但是因为泡湿了不少;所以;整批货打了个八五折。

单先生货物一出手;顿时觉得浑身轻松。

梅兰妮趁势提出两家长远合作的建议。

蜀地的丝绸卖到江南;比在当地翻了一倍。如果有人固定收货当然是好事。不过;生意上的事情;尽管心里同意了;嘴上还要考虑考虑。锱铢必较嘛;这是做生意的必修课。

梅兰妮也不多说;送了客。

到了外边;方船主说;“我看她开出的价也算公正了;苏州人家;也差不多是这个价;你想;你运去苏州;那码头的靠岸费;搬运的人工费;仓库的租用费;加起来都不是笔小数目;如今卖给她家;这些费用都能省;尽管她出的价钱不比别人高;但是她是全包;不比你零星卖省力?算下来你赚的只多不少;又何必迟疑不决?莫非你还想拿捏她一下?”

单货主被道破了用意;面上起了尴尬;嘴上说道;“你也知道;我家是大姐当的家;这事要先与她商量商量。”

“是啊;你家大姑奶奶也是个能干的;你父亲去世的早;竟靠着她把生意撑了下来。不过;我想她也不会有什么异议;这生意;我看只有好处;没什么坏处。”

单货主也不多说。

梅兰妮买下了那批货后;立刻让人把那浸过水的绸锦拿到了染印厂再做了整理。

梅兰妮这几个月又开设了配套的染印厂;她那草虫的棉纱终于印了出来;那帐纱做出的帐子比普通的帐子要贵三;四倍;但是江南很多人家还是喜欢那花样;买的人也很多。居然有些供不应求。

230 西北扫货团

等范大娘他们到了上海时;已经是风平浪静了。

江南的初秋到处飘着桂花的香气。

梅兰妮见到梅朵;是由衷的高兴。这几个月来;她独自留守江南;非常寂寞。虽然来到大清这些年;清朝的风土人情了解了不少;可是要真正融于这个社会;还是很难。

先不讲她和这时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的不同;单是她的大脚;就不为主流社会所接受。

虽然她身边有梅香;绫子;她们对她是恭敬;但是不能真正理解她。在这里;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见到范大娘;如今两人就要成为儿女亲家。自然是有一番应酬。

秦炼暂时留在琅琦。边峰和能惠已经动身去了广南。

随船来的有几个人;让梅兰妮奇怪;一看就是南洋那里的人;和华人长的很不一样;穿的很简朴。但是;很有礼貌。对人都行合掌礼。会说粤语。

于立清介绍说;这几个人是随边峰过来的金银工匠;领头的叫莫厘。

莫厘是泰族人;在大城王宫做工。虽然是金银匠;但是;因为手艺好;很得王室的注意;收入也不算差。只是他的妻长的漂亮;为国王的弟弟铁菩提看中。抢了去。

莫厘打伤了铁菩提带着徒弟们;逃到了柬埔寨。

后来;大城对柬埔寨施加压力;让他们交回莫厘几人。

事先有人告诉了他们;所以他们沿着湄公河逃到了西贡。在那里碰上了边峰他们。

因为;南洋的贸易中;宝石占的比例很大;边峰知道贩卖宝石没有贩卖首饰赚钱;好的首饰工匠难找;所以一直没办法开出自己的首饰作坊。如今有了暹罗国的国手;定能助自家一臂之力。

暹罗国的首饰以珠宝镶嵌为主;所以他们的宝石切割打磨的技术很好。

见多才能识广;于立清安排人带着他们先去看看苏州的首饰。

梅兰妮因为新近做成了一单大生意;心里得意;立刻讲给了于立清等人知道。

于立清听说方船主是开州人;立刻找了船厂的负责人来问话。

船厂的管事说;“方船主将船放在这里修;自己同单先生一起去了苏州。说是过些日子回来;那单先生还乘他的船回四川。”

于立清让他等方船主回来立刻汇报他知道。另一面使人打听方船主的情况。

方船主叫方志豪;家中虽然有两;三艘船;但并不是什么大富人家;只是沿着长江为人送货接人。因为为人有信誉;所以江湖上的名声还算不错。

和男人们见缝插针的扩充势力相比;女人这边就轻松的多了。

梅兰妮亲自陪同范大娘带领的西北土豪采购团;奔走在苏州的大街小巷。

范大娘这次并不是一人过来;而是带着众多的亲信和随从。

这些年在那西北路上;他们也是赚了不少;到了这人间天堂;第一次见到这琳琅满目的各地商品;还不拼命的扫货?

王信益和天宝楼的各色首饰被他们买了一多半;把那两家掌柜喜的眼睛都只剩下一丝缝了。

大批的人住进了华家的园子;把乔妈忙的个双脚朝天。

如今华家的园子;平日里只有鸟雀的声音。

经过一番操作;老乐恢复了本姓;把户籍报到了上海。他在上海买了一所宅子;接了鲁妈和天香过去。天香要在上海进行童子业。

老乐还在华家当着管事;可是;鲁妈不做工了;只在家里照顾儿子。老乐还买了一个小丫头和一个小厮供他们差遣。

如今梅香在上海管着那几家纺织厂;有时也过去看鲁妈和天香。

鲁妈现在万事如意;一心一意要为女儿张罗婆家。

为了这事;梅香和她翻了脸。

老乐做了主;才把这事抹平。

鲁妈总是心不甘。

老乐说;“知道的;你是为她好;可是;象她这样的;你想把她嫁去深门大户可是难了。小门小户;日日为了柴米油盐犯愁合算;还不如她如今的日子。”

鲁妈道;“难不成她就在陆家终老?”

老乐一听;想明白了她的心事;“哪里会在路家终老;怎么说;她现在都是华家的人。你要动她的脑筋还要梅夫人允许了才行。”

鲁妈嘟囔道;“我这女儿白养了。”

老乐也不客气;“可不就是白养了?当初如果想到这一点;何必将她卖了。你知道她在周家吃了多少苦?如果不是夫人;如今她还不知在哪里呐?做人要懂得感恩。”

鲁妈才不敢多说什么。

老乐也从没有告诉她;梅香如今的收入;比个小地主都不差。她那身份;华家企业里的各个管事都巴结着。她如果想嫁;就是看在华家的面上都会有大把的候选人给她选。哪里需要到小户人家去做看人脸色;忍气吞声的小媳妇。

老乐一家人搬走后;华家的园子就空了下来;每日里除了席羽绢和乔妈母女。就没有别的人。

羽绢每日安排了伙计过来;给乔妈差遣。

小蛾如今也去管事了。她从南方学了做点心的法子。在唐风管着厨房。

南方米多;很多点心都是米粉做成;所以唐风如今的河粉和肠粉;和各类的米粉糕都是独树一帜的。

金家两个女孩;如今也了得;一个当着停云阁的掌柜。另一个管着对岸的闺秀会馆。

两个女孩子;合伙出钱;请了小林工程队来;按照华家的房子;重新翻造了自家的房屋。如今金姆他们也住上了新房子。

喜的金姆逢人就夸自家的两个女儿能干。

西岸有些人听了当面没说什么;背后却说;“让女儿抛头露面的;以后谁娶?到底不是亲生的;总归两样。”

也有人不同意;反驳道;“你家女儿倒是亲生;日日让她吃糠咽菜;连件象样的首饰都没有。就是有人娶了;也还是吃苦的。倒不如她家那两个女儿;索性出来;从小做生意;以后还怕没有那有眼光的商家上门?这样能干的媳妇;谁家不想?”

西岸人看着着东岸这几家人;心情是复杂的;看着这些外地人;到苏州都混的比他们要好。心里总不是个滋味。

教堂那里;如今林永青和乔制两人办起了竹制品作坊;和华家的企业搞联营;效益也是越来越好;现在他家的作坊里有十来个工人。

他的竹制品都是由华家帮着销售。

梅兰妮是抓紧时机宣传他的竹制品;和德化那里的农业;日用大件竹制品不同;他家专做细致的东西。包括鸟笼。

西北人被安排去参观竹制品作坊。

虽然;那些精细的竹葫芦;小花篮;对于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但是;他们还是买了不少。

这样的东西送人很别致;特别是送女孩子。

范大娘一人就买了百多个。

梅兰妮知道;她有许多女孩子要送;在西北路;范家的校书院开了好些个。她们的情报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那里。

当范大娘看见不同大小;粗细大竹织针;竹钩针和竹缝针时;纳闷了。这些是派什么用场的?

很快;她的疑惑就被解了。

梅兰妮安排她参观了闺秀会馆。

她第一次见到了绒线编织。

多年的掌事;让她立刻就看到了商机。

她和梅兰妮商量;在西北开设编织作坊。梅兰妮提供原料;她出人;货物卖出后;五五分成。

对于梅兰妮来说;没什么不好;当即同意了。

范大娘做事爽气的很;立刻就安排了几个心灵手巧的丫头留在了闺秀会馆里学手艺。梅兰妮把她们交给了莲香;嘱咐她要好好对待她们。莲香笑着一一应了。

范大娘一行有四;五十个人;住是没问题;吃饭就有些麻烦。

梅兰妮学着后世的旅游团;把中;晚餐包给了河对岸的饭庄;让那些西北人尝尝苏州的各式菜肴。早餐由自家的茶馆做了面点送过来。

这些西北人在苏州并没有多少娱乐活动;请他们看戏;这里唱的是苏昆;不是京昆;别说是他们了;连梅兰妮都听不太懂。

去游虎丘;看惯了西北的雄壮山水;这就象在看盆景。

燕云山倒是回来了;正在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