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生韩信-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谈倾耳听了会便笑道:“这是咸阳城内欢呼的声音呢,想来陛下的子民们都在高兴大军在前线打了胜仗。”
望夷宫在咸阳宫群的西侧,和咸阳街区隔着并不远,所以街上震天的欢呼声他也隐隐听到了一点。
子婴忽然面色一变,“你再听听,他们在喊什么。”
韩谈又细细听了会,猛的面色大变,有些支支吾吾的说道:“老奴年事已高,耳力并不是很好,所以听得不是很真切。”
子婴看着韩谈冷笑道:“好你个狗东西,连你都敢欺君了吗,你分明就是听到了,快说!”
韩谈吓得急忙跪在地上,身子忍不住微微颤抖,“陛下恕罪,老奴只是隐隐听他他们好像再喊……”
“再喊万岁!”
子婴原本听的不是很清楚,心中还有些不确定,现在哪里还有怀疑。脸色顿时变得铁青,怒目圆睁的紧握着拳头。
万岁!
万岁!
这是一个臣子应该僭越的称号吗?只有自己,高高在上的天子才配这个称号、他想干什么?韩信他想干什么?
韩谈见子婴脸色吓人,急忙劝解道:“陛下不要动怒,我想百姓们喊的万岁肯定是说我们秦军,而绝非上将军。”
这个解释倒是合情合理,可是怒极之下的子婴已经听不进去了,此刻他心中满是恨意,还隐隐有着深深的惧意。
子婴站在那久久不语,却忽然开头问道韩谈:“明天是不是祭祀之日?”
韩谈一愣,随即点头道:“回陛下,明日确实是我大秦祭拜先王的祭祀典礼,只是陛下您的身体欠安,这半年来的祭祀和祈福都未出席过,所以老奴就擅做主张将明日的祭祀取消了。”
子婴却勃然大怒,恶狠狠的等着韩谈低吼道:“好你个狗奴才,连你都欺负到寡人头上来了是吗?居然敢擅自替寡人做主,寡人要治你的罪,治你大不敬的罪。”
子婴自幼性情温和,对待下人都是好言相加,韩谈哪里见过他发如此大的火,顿时吓得急忙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拼命的磕头求饶道:“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呀,老奴不过是担心陛下您的身体,才狗胆包天的擅自做主的,还望陛下饶命呀。”
子婴心中的怒火渐渐消去,他到也不是针对韩谈,只是心中压抑至极所以才借题发挥。待又想到韩谈自幼陪伴在自己左右,一直忠心耿耿的,心中不由一软,又轻言道:“好了,你起来吧,寡人只是心情不好,你不要放在心上。”
韩谈连忙爬了起来,口中连称不敢。
子婴又沉吟了会,开口缓缓说道:“明日的祭祀之礼不变,寡人需要去求见列位先王,向他们祈福解惑。”
第157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
雍城位于咸阳以西五十里的雍河河畔,是秦国昔日的都城,关中仅次于咸阳的第二大城。从秦德公即位定都于此,到秦献公为了与魏国争霸将国都迁往了地近河西的栎阳,自此雍城才结束了近三百年秦国国都的使命。以后不久献公薨,其子秦孝公即位后开展了赫赫有名的商鞅变法,始建新城咸阳为都,咸阳这才取代了雍城成为了秦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雍城虽然不再是都城,可秦国的宗庙和先王的寝陵仍然是在雍城,所以每逢大的祭祀典礼都是在雍城大郑宫的太庙中举行。每年的十月二十是为秦国祭祀先祖的大典之日,按照惯例将有秦王亲临主持的,焚香献牲以祭拜诸位先王之灵。
只是这半年来秦王子婴长卧病榻之上,所有的祭祀和祈福仪式都转由赢氏宗正代为主持。久而久之,太庙中人也渐渐生出怠慢之心,许多仪式都是偷工减料的草草完成。
不过这一次却有些不同,子婴突然派来了使者通报将要亲临太庙祭祀先祖。这对太庙来说可是一件头等大事,要知道子婴自即位以来就从未亲临过太庙,今天是第一次来自然要隆重十分。所以太庙中大大小小的宦官杂役们早早就被奉常赶了起来,忙碌了一早上终于将太庙打扫的一尘不染,一些旧损之物通通被换成了新品。忙碌完后,数百人就毕恭毕敬的候在殿外,耐心的等待着秦王子婴的驾临。
秦王的车架自辰时出咸阳,到达雍城时已经临近午时。数百名雍城属官在大郑宫外足足等候了二个时辰,可子婴并没有出面接见他们,而是车架直入太庙中途并未停留。原本还准备了许多觐见仪式的雍城令不由大失所望,无奈之下只好独自跟随秦王车架进入了太庙。
因为子婴的身体情况并不好,所以韩谈特意叮嘱太秒之内要保持清净,闲杂人等不得靠近以免惊扰了王架。
秦王的仪仗驶到太庙前便缓缓的停了下来,韩谈上前小心翼翼的扶出了子婴。
经过一月多的静养,子婴的身体情况已经好转了许多,只是脸色因为长久不见阳光显得苍白异常,在韩谈的搀扶下缓缓的下车走进了太庙。
走了进去,迎面而来的是一阵肃穆庄严的感觉,高台上密密麻麻供奉的是数十位秦国列代的君王牌位。最先的是赢氏的先祖黄帝之子少昊,紧挨着的是秦国的开国国君造父,他因为替周氏养马有功才得以建国。其后便为七百年来的三十二代国君,最后在始皇帝之下却并非二世皇帝胡亥,而是子婴的生父扶苏。
扶苏虽贵为始皇嫡长子,可并未临朝乘制,论身份不过一名公子而已,按例是没有资格进入太庙受后世香火供奉的。到是胡亥虽然暴虐昏庸,却是秦国合法的君主,到是要入太庙的。
子婴重临国事后便和大臣们就扶苏的地位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他坚持认为既然始皇帝的遗诏是迎立公子扶苏,那扶苏就应该是秦国合法的君主,矫诏夺取皇位的胡亥却只能算做篡逆之徒。而一大批老成持重的老臣和宗室们则坚持要按照赢氏族规来办,按资格扶苏不应该入太庙。
为了此事当初在朝堂之上闹得不可交开,最后还是在赢可和孟坚的支持下,子婴才勉强的将他父亲扶苏的灵位送入了太庙中,不过并不是居正位,而是在始皇帝之下单独立一小灵牌,谥号秦隐王,而不再称皇帝。
子婴目光落在扶苏的灵位上,许久都没有移开目光,长吸了口气努力平缓了心中的忧郁之情,开口缓缓说道:“韩谈,你们都退下吧,寡人想单独和父王以及列位先祖说会话。”
“诺。”韩谈躬身应道,随即站起身来挥了挥手,身旁的宫人宦官纷纷随之退出宫门。
一阵悉悉索索的退下脚步声,偌大的太庙顷刻间便空荡荡起来了。子婴背负双手,缓缓的踱步上前,脸上的表情似乎有些激动,又有些惆怅。
除了他之外,殿中尚有一人留了下来。一身黑色长袍的大祭司束手平静的立在一旁,仿佛和身后黑色的柱子溶为了一体,若不是仔细观看的话根本看不出他的存在。
秦国的大祭司掌管的是祭祀、占卜、祈福的事项,他是秦国内唯一一个可以在太庙中不用遵从秦王命令之人。子婴也无视他的存在,他并不担心大祭司会将他说的话泄露出去,因为身为大祭司的他根本就什么也听不见。
自夏启以来,各国宗室都极其敬重天地鬼神,大祭司一职顾名思义就是君王与天帝交流的传话筒,所谓地位超然,不受世俗的约束。但既然是与天帝交流,自然不能受外部杂音的影响,所以每一任大祭司在上任前都会刺破耳蘘,这一残忍的规矩便成为了秦国世代的体制。
所以每一代大祭司都只能说不能听,身为秦王的子婴自然知道这个规矩,便对他的存在视而不见了。
子婴慢步向前,挽起了衣襟缓缓跪下,闭目轻声祷告道:“列位先祖再上,不肖子孙子婴在下。大秦大难方过,如今却是权臣当道,我这个秦王便如同傀儡一般无所作为,祈求先祖们用智慧给予我指引,助我大秦能够度过此劫。”
子婴喃喃述说之时,却没有看到背后一直闭目的大祭司忽然睁开了眼睛,眼中闪过了一丝厉色。
魏满并不是秦人,他是燕赵一带有名的术士。当吹始皇帝追求长生之术时曾经广招天下方士术士入朝为官,魏满便是在那时来到了咸阳。后来始皇帝驾崩,新任的二世皇帝因为年纪尚轻,所以对长生之术并不感兴趣,便将宫中供养的数百名方士术士一起赶出了咸阳宫,那时魏满也在其中被赶了出来,只好流落咸阳街头靠给人占卜求卦为生,日子过得极为清苦。
让魏满庆幸的是赵高意外的发现了他的才能,将他招进了丞相府作为门客。随后又秘密的打通关系将他送入了太庙,一番运作后便跃然成为了秦国的大祭司,赵高则利用魏满为自己屡屡借占卜的结果蒙蔽胡亥。
因为大祭司一职对外界来说极为神秘,魏满又是个行事谨慎为人低调的人,虽然耳力健全却始终装着耳聋,久而久之竟无人知道他是赵高的心腹。所以赵高被诛后他也没有受到牵连,仍然在太庙中恪尽职守的担当大祭司一职为秦国占卜。
魏满虽未术士,所学所用俱是虚无缥缈之物,可他却是个耿直知恩图报之人。虽然赵高倒行逆施祸乱天下,许多行径都让魏满不齿,可他仍然对赵高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无外乎其他,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赵高当初在他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拉了他一把,他现在所能拥有的地位以及家室美眷都是拜赵高所赐,他自然要以死相报。
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在燕地并不仅仅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而已,而是一种融入骨髓的精神,所以小小的燕国才会涌现出荆轲、高渐离、秦舞阳等一大批杰出的刺客死士。
赵高伏诛后,魏满悲愤异常,日夜思虑如何为赵高报仇。原本他是想借着秦王祭祀的机会行刺的,可是子婴自登基以来就重伤在床,竟让他毫无下手的机会。今日听到子婴要来祭拜先祖后不由喜出望外,早早就将短刃藏与长袖之中,想一会借着占卜的机会将子婴一举刺杀。
可刚刚子婴的一番话却让魏满改变了主意。虽然他常年居于太庙之中不理外界的俗事,可秦国如今的大致情况他也是知道的,现在是权臣韩信大军在握,而子婴不过是个徒有其名的秦王而已。若是杀了子婴的话,秦国很快就会推举出一个新的秦王继承王位,对韩信却是百利而无一弊。
赵高当年之败,在魏满心中的仇人是子婴和韩信两人,若要报仇的话,最好不过的是让他两狗咬狗互相搏命,最后秦国元气大伤。于是魏满迅速的改变了主意,临时取消了行刺计划。
而子婴却浑然不知他刚刚从鬼门关绕了一圈回来,若不是他出的一番话救了他,恐怕现在他已经伏地毙命了。他只是站起身来轻轻的咳嗽数声,然后挥了挥手招魏满过来。
魏满轻轻松开了袖中握住匕首的右手,不动声色的缓步向前,走到子婴面前低头一揖,然后从衣袖中取出了占卜用的五十根桃木棍,放置在子婴面前。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占卜中最为通用的揲蓍法就是用五十根桃木棍由乞卦着抛掷求的卦象,如遇老阳爻或老阴爻,还需变爻,就是阴爻变阳爻,阳爻变阴爻,这时所得的卦叫变卦,此为占卜吉凶所得卦象。
子婴捡起了桃木棍,放在掌中闭目暗暗祷告:“列位先王再上,请给子婴指明方向。”
待手中的桃木棍轻摇掷出后,子婴闭目半宿才缓缓睁开了眼睛,看到地上的卦象却是脸色大变。子婴自由喜好杂学,对占卜术也多有涉猎,自然认的出此卦。
七四归三,客犯主暗,大凶之卦。
子婴深深的吸了口气,再次捡起桃木棍又是扔下,仍为大凶之卦,如此三次后,终于面如死灰的瘫坐在地上,最终喃喃的说道:“难道寡人真将成为大秦的亡国之君,秦国的国运真会如此不堪?”
之前他对韩信的态度仍然摇摆不定,一方面他想限制韩信的权利,重新建立起秦王对秦国的绝对领导力。另一方面他又对韩信的盖世之功心怀感激,心知秦国之所以还存在唯靠韩信苦苦支撑而已,他本就是温厚宽仁之人,所以对韩信的态度久久未决。
可今日的连番卦象却让他如同雷击,他所祈的是秦国的国运,以及赢氏一族将来的命运,却连续三把大凶之兆,这如何能不让他怀疑到韩信身上。
若说当前对赢氏一族威胁最大的,已经不再是关东的项羽了,三关已复,大军已经重建,秦国闭关锁国完全可以保住关西一地。而内部的威胁却来自于大军在握的韩信,虽然韩信一直不曾以与子婴发生冲突,反而步步退让,可他越是这么做越是让子婴放心不下。
秦国以军功立国,大军在手就足以颠覆朝堂,刀剑才是最好的征服手段。所以若是万一韩信起了异心,子婴可以保证自己当天就能身首异处了。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算刀俎暂时无意于鱼肉,可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绝非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子婴他是秦王,秦王的尊严让他无法忍受一个潜在致命的威胁时刻悬挂在自己的脖子上。
子婴低头沉默了半响,终于抬起头来看着大祭司,忽然伸手拿起了一旁的笔简,挥笔写上了四字:“若论国势,此卦如何?”写完抬头看向魏满,眼神中满是期许之意,希望自己是曲解了卦象。
魏满盯着地上的卦象,说道:“陛下此卦是为大凶,若论国势的话则主星暗淡,客星入宫,以势凌主。是为奸佞当道之卦。”
子婴心中一紧,急忙脱口问道:“可有破解?”却见魏满仍然自顾坐在那里,面色有些茫然却未回话,这才想起来他是个聋子,便又握笔疾书道:“可有破解?”
魏满沉吟许久,缓缓道:“此卦唯一的破解之道在于破而后立,若此尚有一线生机。”
子婴又写道:“何为破而后立?”
“当年始皇帝当年行冠礼之前曾来过太庙求过一卦,和陛下所求卦象基本相同。”
魏满说完了这句,便闭口不再说话,他知道子婴是个聪明人,若是自己说的太多反而会引起他的怀疑。现在效果既然已经达到,闭嘴似乎是最好的选择了。
果然,魏满的话让子婴浑身一震,眼睛猛然瞪大,满脸的惊骇之意。
始皇帝加冠礼那天发生了什么事情,作为秦王的他自然一清二楚。在那天,年轻气盛的嬴政在前往雍城的路上突然发力,秘调王翦率大军攻入咸阳将阴谋叛乱的嫪毐一党迅速扑杀,叛军的鲜血将整个咸阳城都染成了鲜红色。随后嬴政迅雷不及的将权相吕不韦擒拿住了,罢黜了他的丞相之位,将他赶回了三川郡的封地,接着又派人在半路上将他赐死。
魏满轻飘飘的说出这么一句话,拿出了始皇帝当年的例子作为比较,其意已经不言而喻了。无非就是劝他做他的祖父,而韩信则做嫪毐和吕不韦。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子婴也没有什么好问的了,默默的站起了身子走出了太庙,门外候着的韩谈急忙上前扶住他。他见子婴脸色铁青,看上去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便也不敢打扰他,只是闭嘴小心翼翼的将子婴送上了马车,起驾回宫。
子婴在颠簸的马车上紧闭双眼,心中却已经惊涛骇浪,他心中闪过了一个个念头,却又一一否决掉了。
若要为之,那只有一次的机会,若是失败的话,嘴脸已经撕破了,韩信绝不会愚蠢到束手待毙,那时候就是他子婴的死期临头了。
回到望夷宫后,子婴仍然眉头紧锁,对外界之事不闻不问。韩谈本来不敢打捞他的思路,可见他如此失神忘己的样子,还是忍不住提醒道:“陛下,您的身体要紧,不要熬坏了身子。”
子婴这才回过神来,苦笑着说道:“这副身体本来就是这样,坏与不坏又有什么区别。”
说完子婴不待韩谈说话,而是紧急的盯着他说道:“韩谈,你可以值得我信任吗?”
韩谈浑身一颤,随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低声哽咽道:“陛下你这说的什么话呀,老奴自二十六岁就在公子府中服侍陛下您,至今已经有了二十多年了,老奴对陛下您的忠心日月可鉴,天地为证!”
“好,那我要做一件事情,需要你帮我。”
韩谈一躬身,回道:“陛下折煞老奴了,有什么事情请吩咐就是了,哪里要用‘帮忙’。”
子婴紧紧盯着韩谈的眼睛,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说道:“我要杀韩信!”
“什么?”韩谈忍不住脱口喊出,急忙劝解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陛下千万不要受了小人的蛊惑做出什么有损国体的事情。”
子婴却面色丝毫不改的说道:“我只要问你一句话,你帮不帮我?”
韩谈叹了口气,说道:“陛下您还是稳妥些为妙,上将军他虽然权势极重,可并不是赵高那种奸佞之臣。”
子婴冷哼一声道:“他可比赵高的权利大多了,当年赵高不过是手握咸阳驻军,而韩信却是统领天下兵马。万一他有了异心,那当如何?”
韩谈见子婴心意已绝,可仍然忍不住再次劝解道:“陛下你别忘了,韩信他虽然是权臣,可对秦国功高盖世,在军中和百姓心中的地位及其高崇。远不是倒行逆施激怒天下的赵高能比,你说对他下手,难道不怕秦国好不容易重建起来的基业毁于一旦吗?”
“怕!”子婴点了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然。“可我更怕赢氏的天下落入到他人的手中。”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搏!我意已决,你无需多言。”
韩谈叹了口气。“既然如此,那老奴只好肝脑涂地,以一条老命来报效陛下您的恩德了。”
“好,替我招丞相和安阳君前来相见。”
第158章 不求连城壁
咸阳的防务主要由城防军和守卫宫门的羽林军构成。按秦国军制,非战时外军是不允许入驻都城咸阳的。所以王泾从上郡回师的北征军扎营在咸阳城北三十里外的北大营,而汉中回师的南征军则入驻城南二十里的南大营,两支大军一南一北,和城中的城防羽林遥相呼应,共同护卫着秦帝国的心脏——咸阳。
只是随着秦国上层权利争夺的激化,整个咸阳的形势也变得微妙了起来。意欲夺回秦王大权的子婴重新临朝决政,也不顾身体的孱弱强行将决断朝政的大权抓回了手中,以丞相孟坚为首的文官团体则坚定的站在了子婴一边。与之相对的便是韩信为代表的将军集团,韩信曾经通过这个集团控制了整个秦国所有的军政大权,强势将文官团体压下。
而随着王泾的回归局势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子婴很明显是想通过王泾的影响力来分夺韩信的军权。事实上他也差不多成功了,整个秦军现在分裂成三派,一部是王泾带回的北方军团残部为底子的北征军;另一部是王歧、甘肖为首的中间派,他们虽然依附韩信,可却是出身于秦国世家大族中,所以大多学习王歧装聋作哑置身事外。
剩下的则是韩信的嫡系所部,包括田市、赵无忌、蒙石、英布、李左车、皇甫圭一众死忠,他们和韩信或为兄弟、或为主臣,一身的荣辱富贵皆系于韩信一人身上,若韩信倒台他们也不会有好果子吃,所以对韩信忠心耿耿。这部仍然占据了秦军绝大部分的军力,从咸阳到陇西、函谷关,从上郡到汉中,遍布着韩信一年来培养起来的亲信部属,靠着韩信巨大的军功威望凝聚在一起。
就连王泾的北军旧部中,以及天子的亲卫羽林中,仍然不乏韩信坚定的支持者和崇拜者。子婴想利用王泾和王家的影响力来和韩信集体分庭抗拒,想法是对的,可是与功高盖世的韩信想比,王泾的威望实在还显得太过单薄。虽然子婴一路对王泾大开方便,将他火箭般提拔到和韩信相仿的地位上,可在极重军功的秦人心中,王泾还是太过稚嫩了。
上将军一职是秦国武将最高的荣耀,自秦昭襄王到始皇帝也只有白起和王翦享此殊荣。昔日王贲有灭魏、燕、齐三国之功,也不过是被拜为大将军通武侯;蒙恬灭楚灭齐之战中功勋显著,又有戍守北疆屡屡大破匈奴,积功也只是大将军而已。可到了二世皇帝后,秦国竟连连出现了四名上将军,若说章邯韩信有救秦之功,拜为上将军还属名副其实,那王离王泾两父子的上将军之职就更多的与权术制衡扯上关系了,而再非单纯的军功积累。
在十月二十一日的早朝上,子婴更是发出了强烈的夺权信号,国尉府提交的十三项提议被否决了六项,剩下的四项交由丞相府接手,而仅仅通过了三项无关紧要的军务。对于韩信和王泾分别报来的军功名单也很快批复了下来,王泾所奏请之军功悉数通过,而韩信奏请的大多克扣减免,一时朝野哗然。
要知道秦军以军功爵位制度作为立军之本,丰厚的军功是鼓舞将士们奋勇杀敌最好的动力。可如今却厚此薄彼,长期以往,谁还愿意在韩信麾下效命杀敌。
不得不说子婴这手确实做的漂亮,许多意志不坚定的将尉们纷纷打起了新的主意,重新审视起跟随韩信的前景,更有甚者已经直接前往咸阳宫向子婴宣誓效忠。
而此时风暴中的两大主角,韩信和王泾却仍然如同没事的人一般,数日皆在府中把酒言欢、喝的大醉而归。这一日王泾又一大早的带着两坛酒兴冲冲跑到韩信府邸,说是从陇西老家中辛辛苦苦的找到了两坛百年老酒,珍贵无比。
有美酒下肚,韩信自然大为开心,便将田市、赵无忌这两个同样出身北军的老熟人齐齐召来,共聚一堂品味美酒。
酒席之上,韩信和王泾只是开怀畅饮,笑谈着昔日北疆的往事,绝口不提当前的朝政。倒是赵无忌憋着满肚心事,喝的极为郁闷,终于忍不住发作,借着醉意摇摇晃晃的站起身来举酒斜视王泾道:“少将军,我赵无忌敬你一杯,恭喜你也坐上这上将军之位呀,要知道您祖父王贲大将军那么大的功劳都无缘此位,少将军您倒是年纪轻轻的就当上了,真是一代胜一代呀。”
赵无忌虽为敬酒,可话中的嘲讽之意不言而喻,意思就是说王泾的上将军之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韩信此时脸色一变,瞪着赵无忌骂道:“你要是来痛快喝酒的就留下,要不然就滚。”
赵无忌面色露出了不服之色,正欲开口反驳却被身旁的田市死死的拉住,这才酒意稍醒,哼了声坐了下来,只顾着闷头喝酒。
王泾却仿佛没听出赵无忌话中的嘲讽之意,仍然笑意相迎的端起了酒杯道:“多谢,来,我先干为敬。”说完一大尊酒便张口一饮而尽,随即又满上一杯对着韩信敬道:“来,韩信,我敬你一杯,祝你和表妹百年好合。”
韩信虽然已经有了几分醉意,可仍然听得出王泾话语中的醋意,不由暗暗苦笑。王泾对赢可自幼倾心不已,可没想到被韩信这个后来者居上了。王泾倒也是个天性洒脱之人,知道感情勉强不来况且韩信又是他的生死兄弟,便自觉的将这份感情深深藏了起来,但不管怎么说,心中的嫉妒之心仍然按耐不住。
随意韩信南征的凯旋归来,他和赢可的大婚日程也被提上了朝堂。大概是觉得心中对赢可的愧疚,子婴便力促此事大为操办,以天子迎后之礼操办韩信赢可的大婚。下令将这次华阳公主的大婚举办成普天同庆,不但要前往雍城告祭先祖,还要轻率文武百官共同相随。作为上将军的王泾自然也在跟随之列,故此王泾才会如此酸溜溜的说道。
想到此处,韩信便站了起来,举酒笑道:“娶了你表妹,那以后咱就是名副其实的自家兄弟了,来,为这个咱得痛饮三杯。”
王泾哼了声,站了起来斜眼不服气的说道:“怕你不成。”
两人斗酒半宿,韩信还好些,王泾却是心事在胸,便刻意醉酒,没多会就烂醉如泥。到了掌灯时分,王泾又踉踉跄跄的站了起来,说要回府睡觉。
四人摇摇晃晃的来到府外,王泾接过了家仆递来的马缰想要翻身上马,脚却踏空了差点摔了下来。韩信见此哈哈大笑道:“你醉成这样了,连马都不会骑了,要不要我派人用八抬大轿送你回去吧。”
“放屁!”王泾酒意上涌狠狠的瞪了韩信一眼,“我乃堂堂北军大帅也,这区区一匹马哪里是我的对手。”随后抱着马头连滚带爬的才挣扎爬上马身,对着韩信哈哈大笑道:“如何?”
说完便猛的一抽马鞭,那马吃痛,长嘶一声便扬蹄便跑,王泾翻身躺在马背上,仰天高声唱道:“醉卧美人膝,醒握杀人剑,不求连城璧,但求杀人权!”
韩信见王泾醉的不轻,生怕他路上出了什么事情,便叮嘱几名亲卫随后跟紧。
见韩信如此吩咐,赵无忌却忍不住开口粗声说道:“老大,我看你也别操这个心了,就算少将军出啥事了,那也是好事呀。”
韩信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去,看着赵无忌冷冷的说道:“你什么意思?”
“我什么意思?”赵无忌重重的哼了声,借着酒意大声的说道:“所有人都知道秦王他什么意思,你还以为少将军还是以前的少将军吗?他早就跟我们不是一条心了,你却还是自欺欺人的想靠着兄弟之情来打动他,到时候恐怕死到临头你才知道谁到底是真心为你好的。”
韩信沉默了许久,抬头看了眼赵无忌,语气平淡的说道:“我自有打算,这种话今天我是最后一次警告你了,下次再说就别怪我不念旧情。”
韩信说完就甩袖而去,赵无忌本已经有了几分醉意,见自己忠心耿耿的劝诫屡屡被拒不由勃然大怒,张嘴就要大骂,却被身边的田市紧握住了嘴说不出话来。直到韩信身影离去田市在松开了手,赵无忌大口喘着气怒目瞪向田市吼道:“你拦我做什么,我就是要让他知道,这天下不是就他一个聪明人,不是所有人都会按照他心中想的那样去做。”
田市横了他一眼,“酒疯发够了吗?够了就跟我回去。”
赵无忌破口大骂道:“够个屁,是兄弟就和我一起去见老大,让他头脑清醒过来。”
田市重重的哼了声,道:“我看头脑需要清醒的是你。”
赵无忌怒目圆睁,“什么意思你。”
田市有些不屑的扬了扬眉,“你见过上将军他被人坑过吗?”
赵无忌微微一愣,有些迟疑的说道:“这好像没过,一直来都是他算计着别人的。”
“这就对了,论头脑、论心思,上将军远在我们之上,如果你这个大老粗都能想到的问题,他难道会不知道?上将军虽然极重情义,但在大事上绝不含糊,我们都跟随了他这么多年了,你难道连这都不看不出来吗?”
赵无忌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那你的意思是?”
田市深深的看了一眼赵无忌,低声说道:“我觉得上将军心中早已经有了主意,只是现在还不适合声张,可笑你个傻大冒还此书嚷嚷,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一样。”
赵无忌一惊,忍不住说道:“他难道连我们都不信任呀?”
田市摇了摇头道:“这不是信任不信任,而是谨慎。就算我们不会把住口关,可难免平时不小心所为会被有心的人发现,那时候就前功尽弃了。”
又压低声音说道:“你看现在这事态,哪里还是争权夺利这么简单,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