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这一幕,队伍地速度不由自主的慢了下来。狂奔了接近两个时辰,马匹的体力已到了底线。现在这只是第一个,再跑几里,队中的战马便会接二连三的倒下。

张觉轻轻拉着马缰,仅有百骑的队伍随着他的马势逐渐停了下来。他回头看去。身后追兵的烟尘已消失无踪。

张觉手一挥。一个亲兵跳下马,俯下身子。把耳朵贴在地上。片刻之后,他抬起头来,对着张觉摇了摇头:“没有听到声音。金狗要么没追过来,要么追来了,却还没进二十里之内。”

张觉沉吟了一下,环视周围疲色尽显地部下,他下令道:“先歇息一刻钟!”

听到命令,残存的平州精骑纷纷下马,不过他们没有直接坐下来休息,而是先顾着用随身携带的豆料喂食马匹——在这时候,马比人更重要。虽然这支张觉以之为依仗的骑军,今日惨败于金人之手,残兵不及十一。但在与数倍的女真铁骑交手过后,他们还能冲杀出来,这样的战力,却也算是天下间排得上号地强军了。

李安弼被张觉招到了身边。今天,为了迎接册封使节,张觉将麾下的将领和官员都带了出来,在平州城中留守的只有张忠嗣、张敦固两人。而方才一战,高党、卫甫、张钧、赵仁彦等人接连战死。现在留在张觉身边的幕僚将佐,就只剩李安弼一人。

张觉挑了个干净的地方,和李安弼一起坐了下来,长叹了一口气,他问道:“天已经黑了……李翰林,金狗人数不多,你觉得我们是不是趁夜潜回平州!?”

完颜宗望率大军突如其来,张觉先是仓促应战,而后又拼死逃窜,始终没有机会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现在终于可以歇歇脚,就要想一想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不可能!”李安弼摇着头,“完颜宗望兵力虽少,但堵住平州四门不会有问题,凭我们现在的人数,根本冲不过金人的防线。而且没有大帅你在城内镇守,光靠张忠嗣、张敦固两人,威望不够,镇不住人心,平州……恐怕此时已经失陷了。”

张觉的腰佝偻了起来,这事他不是不知,但他的心中总存了个万一,毕竟他的家眷都在平州城内,父母、妻妾以及两个儿子。只要能回到平州城,以他地威望,坚守数月绝无半点问题,只是……这件事,完颜宗望肯定也知道,“……那翰林你说该如何?”

“去天津!去天津投东海人。”李安弼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天津?!”张觉怀疑李安弼今天被吓糊涂了,“要去也该去燕京啊?我们现在是大宋地臣子!”

“如果有平州在手。大帅莫说去燕京。就算去东京,也能成为紫宸殿中地座上宾。但现在平州已失,我们对宋人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用处。收留我们只会引来金人的大军,大帅你就算逃到燕京,也会被送还给女真人。”

张觉摇头道:“翰林多虑了,大宋哪会如此?”

“大帅。南人绝不可信!”

“我知道!但我想他们应该足够聪明。有郭药师和常胜军在,宋人总得顾虑着。北地人心犹未稳。若宋人真的把我绑回给女真,幽燕之地民心他们还要不要了?难道他们就不怕郭药师和常胜军兔死狐悲?!……绝不至于如此!”

一刻钟的休息时间转瞬而逝,张觉带着手下又上马西行。行不过数里,一个亲兵突然叫起:“大帅,李翰林不见了。”

张觉大惊勒马,环顾四周,的确。队伍中已经不见李安弼的身影。张觉怒意上涌,但立刻就又平息下来,树倒猢狲散,也不能怪他。“算了……不管他了,走,我们去燕京!”

远远地,望着滚滚尘烟西去,李安弼黯然一叹。张觉这一去,就别想再活着回来。掉转马头,故辽翰林学士单人孤骑转向南方行去。

天津在平州西南,两地相距约两百里。今年开春后,东海便开始修筑连接平州和天津的官道。天津人、财、物皆不缺,卢克忠动用府库存粮。以工代赈,很快便征招到上万衣食无着地难民。而为了与东海联系起来,张觉也下令全力配合。不过半年时间,一条宽达三丈的通衢大道便出现在天津与平州的旷野中。

当然,修筑速度如此之快,也跟天津与平州之间的地势有关。这里本就是一片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坦荒原,即不需开山,也不须穿林,只要在地图上画上一条直线,堆起土。夯实便可。

平州往天津的官道是东北、西南走向。而今日早间李安弼随张觉向西逃了近百里。所以只要一直向南,很快便能走上官道。只要上了官道。李安弼就不用再担心在荒野中迷路的问题。

十一月地寒夜中,李安弼一人一马踽踽独行。身上冷如寒冰,肚子也空空如也。张觉向西逃,沿路还能遇上市镇,而李安弼走的这个方向,连个人影都没有,只是偶尔能在周围看到一对或几对闪着绿光的眼睛。

李安弼的心提了起来,他南逃天津是不想去燕京送死,可不是为了把自己送进狼肚子里。原本预备稍事休息的打算无影无踪,一夹马腹,加紧向南方赶去。跨下爱马的速度越来越慢,李安弼也清楚坐骑不知何时就会倒地毙命,但为了性命着想,也顾不得那么多。

从繁星初上一直走到旭日东升,李安弼的坐骑出人意料的坚持了下来。借着晨曦地微光,一条宽阔平坦如同玉带的道路就出现在李安弼的眼前,还附带一座供行人休息的凉亭。心中的一块大石落地,紧张和彻夜未眠带来的疲倦立刻如潮水般涌了上来。

李安弼看了看周围,枯黄地衰草丛中已看不到危险的野兽。‘休息一下好了,应该没问题。’他这样想着,从马背上跳下,走进凉亭中,把坐骑拴在柱子上,就自顾自的躺了下来。

本想着只是稍作休息,但躺下去后,李安弼却转眼间便沉沉睡去。当他在大腿上的一阵剧痛中再次醒来,已是日照当空,而他的四周正围着八九个士兵。但让李安弼松下一口气的是,围在周围的士兵都身穿着东海军服。他曾听闻官道建起之后,天津镇内的守军便把巡逻防线拓展到离城百里的地方,这些个应该就是天津的巡逻队罢?也正好是十个人地样子。

“你是何人?”一个看起来头领模样地军士问道,问话的同时,还用抓在手上地连鞘腰刀用力捣了一下李安弼的大腿。

又是一阵剧痛传来,李安弼身子猛得一抽搐。终于知道刚才他是怎么被叫醒。他看了看说话的东海士兵地胸口,东海军特有的红色胸牌上是两朵银白色的云。李安弼对东海军制稍有了解,红色的胸牌代表了镇戍军的身份,但银白色的云又是什么标志,不应该是武官的金星、银月、铜日再加上代表士兵地条条折杠吗?

李安弼这一愣神,忘了回话,军士脸色变得不善起来。右手一动,提刀作势。又要戳将上去。

李安弼连忙翻身爬起,虽然他穿着方心曲领的大宋官袍,但东海上下是有名地只认赵瑜,目无余子的脾气,莫说大宋官儿,就是大金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企弓),还不因为一言不合。给郭立郭将军一刀给砍了吗?眼下,这些东海兵是得罪不得的。

“我是大宋徽猷阁侍制,故辽翰林学士,是你家郭将军的故人!”

军士上下打量了李安弼一阵,看起来半信不信的样子,但至少把腰刀收回去了:“宋国、辽国的学士怎么跑到这地方来了?听你地口音却像是平州人啊!”

李安弼惨然一笑:“平州昨日已经被完颜宗望带兵攻下,张大帅孤身投了燕京,平州已经完了。”

军士的脸色变了。周围的士兵也一阵哗然:“平州丢了?!你可有什么凭据?”

李安弼指了指身上的官袍,又举了举腰间的金鱼袋:“在下这身衣物做不得假,这金鱼袋想必卢监镇也有配发罢?”

“张虎、李三!”军士死盯了金鱼袋两眼,当即大声叫起手下名字。两个年轻精干的士兵立刻站了出来。

“你俩速速回城禀报,沿途不得耽搁!”军士连串下着命令,“……李四。把你的马给你哥!朱武,你的给张虎!一人双马,够你们骑到天津了!”

接下命令,也不多话,两名士兵跳上坐骑,各自牵着一匹马,沿着官道向南狂奔而去。

报信地人走了,李安弼也被带上马,没了坐骑的李四、朱武与他人共乘,一行九人七马也跟着向南方行去。

宽阔的官道向南延伸到地平线的下方。李安弼边啃着从东海巡兵那里要来的干粮。一边看着路边的里程碑,他们现在地位置。离天津尚有八十五里。以现在的速度,至少今天是赶不到了。

行不过数里,身后却突然升起一抹尘烟。

“队正!北面有人过来了。”一个士兵喊道。

军士回过头,看着丝丝缕缕的烟尘,“人数好像不多啊!是不是逃难的?”

“不是!”另一个士兵从地上抬起头,方才看到尘烟出现,他便跳下马伏地静听,“蹄声很整齐,是军队!”

“全体下马,准备接战!”军士当即下令。

李安弼只见七个士兵应声一起跳下马,先用一根铁钎把缰绳钉在路边的地上,拴好坐骑。又把长枪放在脚下,然后从鞍后的包裹里取出甲胄套上。接着便忙着给随身携带的重弩上弦。而军士也跟着一起下马,同样给弩弓上弦之后,又从坐骑后的囊袋中,取出三个系着绳子的圆形铁球,整齐的排在地面。

“这是什么?”李安弼忍不住心中地好奇。

“手雷!”军士答着,并从怀里掏出一根火折子点燃。

东海士兵准备地很快,而从北方来的队伍却也不慢。很快他们地身影已经清晰可辨,都是女真人的装束。人数的确不多,但也有三十余甲骑……是巡逻队现有兵力的四倍,而领队的女真首领,身上挂着铁甲,背后披着白披风,盔簪红缨,身边的亲兵掌着一杆金白色的角旗,竟然是完颜本部的谋克。

李安弼脸色惨白,方才他还以为是从平州逃出来的残军,却没想到完颜宗望的手下来的这么快。东海与女真仇怨极深,现在对面女真军的兵势远过于他身边的这支人数不足的巡逻队,绝不可能放过他们。而且女真骑兵都是一人双马,想逃都逃不掉。

“刚打下平州就赶来送功劳的吗?还真是体贴呢!”这时,他听着身边的军士这么说道。

见到前方有人阻路。女真骑兵放慢了速度,渐渐停了下来。

双方隔着百步地距离静静的对视着,远处吹来的风在他们中间卷过,染上了浓浓的肃杀之气。

李安弼捏紧了袍服袖口,胸腔里仿佛有重锤在敲,喉咙也如半年没见水一样干涩。但他看看身边的东海士兵,他们的脸色却平静如常。

对峙了片刻。女真军的首领大声叫了两句,女真骑手立刻下马换乘了另一匹战马。一人双马。一般都是一匹耐力好地用来骑乘,而另一匹身材好、冲击力强的战马则用来作战。女真人开始换乘,就代表他们已经决定动手了。

三十余名女真骑兵一分为二,一支十人地分队下了官道往巡逻队的侧面绕来,而主力则缓缓前进。从他们战术安排来看,金人的指挥官绝对是经验丰富、从不低估对手的老兵。

“射!”军士见敌手分兵,分队已下了官道。便立刻下令射击。

‘太早了!’李安弼暗叫,敌军还在百步外,如果这边人多,用箭雨覆盖是理所当然的战术,现在只有八张弩,应该放近了射才对。

正如李安弼所料,八支弩箭横过百步的距离,落入金人阵中。一人未中,波澜不起。而见到东海兵把弩弓放空,金军立刻纵马前冲,转眼之间便把距离缩短了一半,不给他们再上弦的机会。

‘来不及上弦了!’李安弼哀叹。

但士兵们却毫不在意地弯腰拉弩,而队正军士则丢下弩弓。悠闲的拎起手雷上的系带,先点燃了引线,继而用力挥臂一甩,黑色的铁球划着弧线落到了二十步外,金人骑兵之前。

下一刻,犹如晴空霹雳,一声巨响在官道上的女真马队中炸开。弥散开的硝烟中,一片惨叫嘶鸣。女真骑兵的攻势给这一炸,顿时瓦解冰消。

“射!”军士再次大喊道。手雷威力并不大,适用范围也有限。真正的作用也只是惊吓马匹。所以仅在镇戍军中配备,如果等女真人恢复过来。那就麻烦了。

七支弩箭这次瞄准了硝烟中地黑影,只隔着二十步,以东海神臂弓的威力,弓弦响过后,便是连串惨叫。

军士再次掷出手雷,又一声惊雷在官道下赶来救援的女真分队中响起。如果没有前面提前射出弩箭诱敌,让金人两支分队同时过来夹攻,那他们这支区区八人的小队,全军覆没是必然的结果。但现在却打成了连续击破战,两支骑队都失去了冲击力,而变得一团混乱。当然这也是手雷的功劳,不然,两支女真骑队地人数都在巡逻队之上,就算分出前后,也不可能出现现在的局面。

七名士兵不间断的拉弓上弦,不再齐射,而是在队正的指挥下,一个接一个的连续射击,让惨叫声不停响起,消磨着女真人的士气。

硝烟散尽,李安弼目瞪口呆,不过片刻的混乱,三十多人女真铁骑就只剩下二十来人还站着。而东海军的士兵仍不断的用重弩瞄准了战马射击。受伤的马匹在队伍中狂嘶乱叫,不但把背上地骑手甩下,还把刚刚重新聚起地女真士兵冲散开来。转眼之间,已经没有一名女真骑手还能安坐于马上。

“金人败了!”李安弼喃喃念道。在他看来,如今的局势,就算完颜宗望亲来也只能先逃了。

但女真人地首领却不这么想,他们的人数,此时依然占着优势,而二十步的距离,也并不长。他大吼一声,挥舞着沉重的狼牙棒,砸断了在身边乱叫乱跳的战马的脖子,随即大步向前,当先冲出阵来。拖着狼牙棒,这位完颜部谋克用左臂护着头面,用身上的铁甲挡住迎面飞来的弩箭,低头猛冲向东海巡逻队。还站着的女真士兵,见此情形,士气复振,也吼叫着跟着冲了过来。

“弃弩,换枪,结阵!”军士大喊着丢出了第三枚手雷,在爆炸声中,脚尖一挑,横摆在地上的长枪就出现在他手里。

女真首领冲出硝烟,毫发无伤,方才的爆炸并不是冲着他去的,而是把紧随他的十几名士兵阻断在后面。

“杀!”

四支长枪同时戳出,瞄准的只有女真首领一人。女真首领侧身一闪,狼牙棒猛力一挥,四支长枪同时被荡开。只有四人横排的枪阵,完全锁不住敌军的躲闪。

胡须猬集的脸上,浮起嘲笑,汉人就是汉人,没有了重弩和火器,面对面的厮杀如何是女真勇士的对手。但下一刻,他脸上的笑容扭曲了起来,另外的几支长枪接连没入他的体内——枪阵还有第二排!

当追随着谋克冲上前来的女真士兵们,从爆炸后的混乱中重新恢复。他们便隔着几缕仍未散尽的白烟,正看见几杆长枪带着内脏的碎片,从他们谋克的体内缓缓抽出,鲜血如泉喷涌,完颜部中有名的勇士就这么死在了东海人的几名小卒手中。

仅存的十五六名女真士兵脑中一片空白,呆看着他们的首领慢慢软倒在地上。那是他们的主心骨,从鸭子河边誓师破辽,就带着他们跟随各大勃极烈南征北战,直至今日。但他们的支柱今天倒了,倒在了几支长枪之下。没有了率领他们冲入敌阵的勇士,在连番的打击下,他们再也提不起半点勇气。

军士领着部下挺枪上前,击杀女真首领对他来说不值一提。以八对一,若还杀不了一个女真人,那就是今年天津镇中最大的笑话了。

东海军步步前逼,女真人则步步后退,当恐惧随着后退的步伐逐渐占满了心中,他们终于丧失了正面对着枪尖的勇气。一声大喊,仍有两倍于东海巡逻队的女真士兵,掉转头没命的向来路逃去。

看着那些丧了胆的女真人跳上那批放在远处的战马逐渐远去,巡逻队队正并没有去追杀,而是下令割下首级,并带上女真谋克的头盔和金白色旗帜以作凭证。

走到张着嘴呆然木立的李安弼身边,军士说道:“李翰林,我们该上路了!”

“啊……啊!”李安弼被惊醒,看向军士的眼神带着畏惧。“敢问壮士大名?”今天第一次,他收起了心中的高傲,问起了这个队正的名字。

“王贵!”

第二十四章 舆论(上)

大宋宣和六年元月十一,庚申。

基隆。

“夫张觉者,小人也!世食辽禄,不念其恩;降为金臣,遽负其诺。先背于辽,复背于金,为人反复,不知其可。然觉举平州归宋,虽负辽金,却无过于宋。今其事败而奔燕,宋帝不庇觉以安,而献其首媚于金虏……”

砰的一声巨响,一页文稿被狠狠的拍在了桌上,写着南山则三个字的名牌从桌面震飞了出去。

“你写的这叫什么狗屁玩意儿?!”两层的木质小楼被雷霆般的吼声震得一阵摇晃,隔着一张宽大的木桌,一名五大三粗、环眼黑脸、活脱脱一个山贼样的中年人,吼着对面一名豆芽菜般的瘦高书生:“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要通俗易懂!要通俗易懂!懂不懂?报纸上的文章要让每个东海新闻的读者都能看懂,要让所有蒙学毕业的学生也都能了解其中的大意。你写的这破烂玩意儿有多少人能看得明白?!改了几遍还改不好,你怎么不写骈四骊六的赋去啊!”

总编室的门外,几个东海新闻的编辑凑在一边窃窃私语。一个年长一点的编辑透过镂空雕画的木门,用着同情的目光看着那位被喷得满脸口水的新人:“可怜的小子,南总编是最恨人耍笔杆子拽文的,这回犯到刀口上了。”

“他没看过东海新闻的文章吗?怎么还犯这种错?”

“看是一定看过!但肯定是看不起报纸上地文字,想表现一番罢了!教了几次都不改。活该挨骂!”

“算了,这种毛病过一阵子就好。”年长的编辑挥手把人群散开,“做自己的事去,今明两天一定要把今年的第二期做好,不然印刷坊就赶不及在上元节前把报纸印出来了,没时间再给你们闲扯,散了。散了!”

编辑部中,所有编辑又回到座位上埋首于工作。而总编室内,南山则主编从严辞厉色变得苦口婆心,驭下之道在于打个巴掌要给颗甜枣,不能一味训斥,要让人觉得你是为他好,这一点,南山则早已熟能生巧:“东海新闻的文字。就要像顺风楼里说三分的刘五德那样,每一句话都要让人听得明白,要有味道,不能文绉绉的,给老百姓看了就觉得像块咽不下去地鱼干,那是俏媚眼做给瞎子看,他们不会明白你费得多少心力!通俗易懂,把握到这四个字就够了。”

见新来的编辑点头受教。南山则笑道:“其实你这篇文章,如果不看文字,只看内容地话,其实写的并不差。‘道君皇帝背信弃义,畏金如虎,出卖自己的臣子。’能把握到这个中心思想。你领悟得很好。

但光写张觉,你不觉得还是太单薄吗?一定要作出对比,才能给人印象深刻。比如今次,张觉奔燕,而李安弼却逃到天津。金人敢跟道君皇帝要张觉,但他们敢跟大王要李安弼?再想想故辽的萧后、秦王,完颜阿骨打派了十万兵想把他们要回去,但最后怎样?他们跟着大石学士在东瀛安安稳稳的住着,而金人呢?又被宰了一万!

所以说,万事要对比。两方一比较。高下就出来了。给人的印象也直观许多。不比平叙直抒要好得多?”

新编辑小鸡啄米般的连连点头,南总编笑得更为开怀。“你这篇评论只要记住一点,要以我东海之义证大宋之不义。要把信义无双地大王跟卖臣媚虏的道君皇帝比一比,让人明白孰优孰劣,知不知道?……好了!”他一拍手,“你下去罢。明天早上把文章交上来,不要误了!”

新编辑点头应是,诚心诚意的向主编弓腰施礼后,转身出门。

南山则重重的靠上了椅背,酸枝木的太师椅一阵吱呀作响。为了教育什么都不懂的新人,方才他费了不少气力。不过这也是为了东海新闻的未来在努力。

从一开始,东海新闻的定位就是所有识字地普罗大众,而目的也是为了控制和引导天下间的舆论,宣扬东海的威名,扩大东海的影响。经过几年的发展,东海新闻已经在台湾和大陆沿海确立了舆论权威地地位。靠着发布各地商情物价培养出来的信用,东海新闻上的消息,在台湾岛上和大宋沿海各路的读者心中,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信用是无价的。南山则很明白这一点,让他欣慰的是,东海王也同样明白这一点。从报社建立时起,除了规定了新闻保密制度以外和确立报道方向,赵瑜从没有利用东海新闻发布过一次虚假的消息,也没有借助报纸给自己涂脂抹粉,绝大部分事务都是让南山则他自己放手施为。

得主君信重如此,南山则当然有着效死之心。他当年不过是个考不上贡生的穷措大,能成为东海王向民间发布消息的喉舌,哪还有不拼死卖命地道理。许多事不必赵瑜开口,他也能预备得七七八八。师出有名,凡事都要讲个名分,南山则很清楚,他最重要地一个任务就是给赵瑜争大义的名分。

正如此次今次张觉一事。对于张觉之死,东海上下无人在意,但张觉死后天下地局势变化,南山则却关心的很,那对于赵瑜的大计,实在太过重要。

张觉奔燕,被郭药师藏匿在常胜军中。当完颜宗望发文来要人时,燕山路宣抚使王安中第一个反应是否认,但金国二太子却不会上当,催索得越来越急,王安中无法,便找了个跟张觉相貌相似的人斩了,把头颅送给金人。想搪塞过去。只是孩童般的把戏如何瞒得过去,反而坐实了张觉就在燕京城中。宗望遂威胁要攻打燕京,王安中胆寒,上述朝中:“‘如不发遣,恐起兵端!’”道君皇帝便下令勒死了张觉,把他地首级用匣子装了交还给金人。

经此一事,大宋尽丧幽燕士民之心。郭药师愤恨道:“金人今次要张觉就送回去。若是下次要我郭药师呢?是不是也送给他们?”常胜军因此而解体,重新投靠金国。又或是逃往天津的燕地士民也与日俱增。

更重要的是,化外蛮夷本是禽兽之属,畏威而不怀德,大宋君臣今次的应对如此愚蠢,金人也因此而看清了大宋君臣的本质,正如黔之驴里的那头看透驴子真实本领的大虫,对南朝地敬畏荡然无存。南下攻宋的念头也越发地高涨起来。

而南山则也欣喜于机会又一次降临到他面前,今次他可是专门增发了四版,做了一个专题,借助参谋部职方司历年来积累的情报,从石敬瑭割十六州到道君皇帝起意北伐,从金人入关到张觉被杀,将幽燕之地两百年来风云变幻的来龙去脉,说得通通透透。其主要目的,就是他刚才对新人所说的,要以东海之义证大宋之不义。要把信义无双的东海王跟卖臣媚虏的道君皇帝比一比,让人明白究竟孰优孰劣。

‘就借这个机会,再刮一下道君皇帝地脸皮罢!很快,全天下的人都会知道。谁才是货真价实的真龙天子。’

南山则翘着腿,悠然的坐在太师椅上,翻阅着下属们呈上来的稿件。突然间。他想起了一事,在稿件堆里一阵翻找,随即猛然跳了起来,大步走出总编室门外,高声问道:“步飞步超羽那篇天竺游记的下文写好了没有,怎么还没送来?”

东海新闻并不只是一份政治和商业性质的报纸,正常情况下,五到八版都是各种百姓们喜闻乐见的趣事和逸闻。也有各方名家新作地诗词。甚至还有台湾岛上蹴鞠联赛的战报。而天竺游记便是在第八版半年前新开辟的一个栏目里连载着的文章。

虽然天竺游记的作者步飞从未到过天竺,故事情节也是荒诞不经。明眼人皆知是杜撰,但这种连载的故事,或者说是长篇小说,在大宋、在东海,尚是第一次出现,给只看过诗词歌赋和短篇传奇地人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读者中是大受欢迎,在酒楼茶肆中甚至被说书人当作话本来用。

不过这步飞,不到饿极了不会动笔,为了让他连载下去,东海新闻编辑部上下没少费气力,而南山则这样的问话,每到截稿时,总会按时出现。

“那家伙什么时候提前完成过?!”那个年长的编辑反问道。

“十天只要他写五千字,还尽给我磨蹭。”南山则抱怨着,若非现在能写出这样的故事的只有步飞一人,他早就把天竺游记赶出栏目里了,“明天午后就要送去排版,容不得他再拖!哪个去找找他,让他连夜把下一节赶出来!”

年长编辑叹道:“据说他这些天,天天泡在小天竺里,让他写小天竺游记没问题,写天竺游记可就难了!”

南山则不由气结。小天竺是基隆城中有名的妓馆,里面的几个头牌都是大食商人带来的注辇国美女,剩下的不是南洋地女奴,就是高丽、倭国来地新人。人气一直都是排在城中前三位的。不过还有一种说法,这间妓院是其实是赵武将军地产业,里面的妓女都是他手下的兵将抢来的,不过是假借了一个大食商人做掩饰。

“管他在哪里,去把他给我揪出来!”南山则大叫道,他曾听说过王后王妃都爱看天竺游记,若是今次步飞不能按时完成工作,王后王妃怪罪下来,他可吃不起。

“还有……”南山则继续道,“广告也得加紧设计,要让已经出了钱的商人们在我们这里觉得物有所值,觉不能敷衍了事。”

王合生的菜刀,李云记的绸缎,还有香精、玻璃作坊的新品,甚至如小天竺这样的妓馆,只要交足了钱,都能在第八版找到一个显眼的位置——自然,这一点让陈正汇深恶痛绝——东海新闻的资金来源一部分来自于国库,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广告。

第二天的傍晚,赵瑜拿着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校样:“连载、广告,还有体育新闻,越来越像后世的报纸了。”

第二十五章 舆论(下)

“二郎,你说什么?”一边的赵文没听清赵瑜的低语。

“不,没什么。”赵瑜摇摇头,把手上的报纸递了过去,指着那篇对张觉事件的社论道:“为了得到平州,便接收张觉,当平州丢了后,就把张觉出卖。道君皇帝把天子的信用视若无物,朝廷的脸面也不当回事。出事之前,只看到好处,出事之后,就只求把事情搪塞过去。当年章相公说得没错,我们的那位族叔啊,当真是轻佻!”

是的,轻佻。

这里的轻佻并非作‘不庄重、严肃’解,而是指赵佶行事不谨,不适合做皇帝。

旧年哲宗皇帝驾崩,并无留下子嗣。向太后便向当时的各个宰臣征求意见,哲宗诸弟、神宗皇帝剩下的五个儿子谁堪即承大位。

时任宰相的章惇提议道:“当立大行皇帝的同母弟弟,神宗皇帝十三子,简王赵似。”在他看来,既然是哲宗皇帝的同胞兄弟,便可算是嫡脉,有资格为天子。

而向太后则很干脆的回道:“‘老身无子,诸王皆神宗庶子。’”言下之意,诸王皆是庶子,没有哪位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