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爷传奇-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解决依赖那几条河流生存的游牧民族的问题。

那些地方地域广大而且土地肥沃,但是天气寒冷在当时的农业技术条件下不利农耕而利于牧业,干燥的亚洲内陆季风使雨量偏少以致中原农耕文明难以深入持久。历史上那些地方不断翻新文化特征有所不同但是又具有紧密联系的民族政治势力,虽然在中央政权强盛时依附中国,但是地域偏远,交流极不充分,不能形成真正的统一政治制度。稍有机会,这些社会形态为奴隶制的势力就会骚扰甚至侵入中央政权实际管辖的地域,甚至侵入华北平原和中原腹地。现在的机会难得,应当尽早经略那些地方。

对此文天祥称是,他搬出历史典籍,给贾迩冶看史书中记载的隋唐四代皇帝不余遗力地东征高句丽的历史。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在出兵东征前对大臣们说,“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一句“不遗后世忧也”使贾迩冶大为感叹,甚至感到震撼,唐太宗实际上预感到后世辽河流域的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巨大冲击和毁灭。文天祥虽然不能完全明白贾迩冶感叹的全部含义,但是据此认定了贾迩冶的非凡胸怀。

文天祥提醒贾迩冶,隋炀帝东征高句丽耗费了太多的人力物力,给朝廷带来了严重硬伤,加上修运河等工程,壮丁劳力遭到巨大损失,农业受损,国家元气大伤,以致激起民变。有个自称“知世郎”的山东人王薄,因为运河通过他家的房子和土地,心怀愤恨。而官吏对这一类事情处理不当,严重地损害了类似王薄这样的大小地主阶层的利益。王薄利用百姓厌战的情绪,作《无向辽东浪死歌》,扯朝廷的后腿,鼓动百姓抗拒朝廷起事造反而自谋利益,以致天下大乱,隋始亡于此。贾迩冶说他不会犯历史错误,但是十分感谢文天祥的提醒。贾迩冶请文天祥推荐一些学者到参谋部担任高级参谋,研究军事历史方面的学问,给参谋部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第三卷 天翻地覆 第三章 突飞猛进(三)

3—3

“大哥,这几个月忽必烈的情绪怎样?”回到北平的当天贾迩冶和杨无过喝着马奶酒聊天,首先关心的是忽必烈的情况。

“能吃能喝,胖了不少,但是态度消极,脾气太大。耶律铸和桑哥私下里向我表示不愿陪他吃喝了,我同意他们的要求了,但是过几天还是陪一次,免得忽必烈太难堪,更不愿合作了。”自从贾迩冶几个月前不陪忽必烈吃喝胡諞之后文天祥也拒绝参加每晚的羊肉宴了,只有杨无过当作任务继续开导忽必烈,但是仍然没有什么成效。

“噢,可以理解。Tmd,忽必烈这老小子居然赖赌账,拒不接受我封给他的蒙古大公的称号,太没义气了。一代雄才大略的君王竟然是个赖皮。”忽必烈似乎宁愿被砍头也不愿做什么蒙古大公,贾迩冶感觉忽必烈是害怕做了大公后无颜再见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那些如今的大大小小蒙古宗王,包括他的几个儿子宗王和远在伊利汗国的亲兄弟旭烈兀汗。

“嘿嘿,你那些哄小孩子的把戏不灵了吧。”杨无过的口气又像嘲笑又像幸灾乐祸。

“唉,我还不是为了早点结束战争吗?噢,大哥,现在战况如何?”贾迩冶北上草原之前虎威、闵烟和开合拔掉了徐州,歼灭五万余元军,中原腹地的门户洞开。

“详细情况我不清楚,我只知道虎威的部队现在重兵驻守郑州和许昌一带好像没有打什么大仗,各地元军跑的跑了,降的降了。前一个多月闵烟的骑兵部队在扫荡黄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听说虎威、开合和闵烟的部队膨胀的厉害。过几天肖烈要过来,详细情况你问他吧。噢,宝兄弟,最近招了十几名江湖义士,文天祥认识这些人,南宫的情报人员盯着他们很长时间了。”

“大哥,你说说详细情况。”

德佑二年(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代丞相文天祥等大臣奉谢太后之旨入伯颜大营谈判。伯颜见文天祥不拜,表现与其他大臣不同,遂将文天祥扣押在军中。五月,在元军将文天祥押送大都的途中,在镇江时文天祥得到这些江湖义士的帮助,逃往福州。文天祥曾经派人招揽这些江湖人物,未果。更早一些,咸淳十年(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腊月,这些江湖人物火烧元廷淮西枢密院指挥中心正阳,一把火烧毁了元军军械仓库,元军储备的甲仗火药焚荡无余,负责监守的万户爱先不花等元酋遭到杖责。

自文天祥兵败五岭坡被俘以后,这些江湖人物百般搭救文天祥,苦于元军监守严密而无法下手。后文天祥被押往大都,这些人又尾随至大都潜伏,继续设法营救。他们的行踪被南宫的情报人员察觉,直到贾迩冶挥军奔袭大都后这些人也没有离开。杨无过和南宫亲自侦察过这些人,感觉不是敌人,也没有惊动他们。

贾迩冶率军北上高原地带后,北平只有直属二团和警卫二团驻守,这些人试图接近文天祥,被盯着他们的南宫的手下发现了他们的企图。杨无过和郑芙调集人手和一个连的兵力将他们合围逮捕,惊动了文天祥。其实文天祥也不认识他们,当年在深夜里匆匆一见,并未认得仔细。好不容易搞清楚这些人是仰慕文天祥意图搭救,大家都感慨万分。文天祥动员他们为新政权效力,而且这些人虽然未曾见过杨无过,却也久闻其名,于是表示愿意帮衬文天祥。但是文天祥对他们说现在军政分工分明,用不着他这个文人操心打仗的事情了,于是这十几个人暂时编入情报部门。

贾迩冶听说后十分高兴,“大哥,这些江湖义士爱憎分明,可以大胆使用他们。”

“呃,应当可以放心使用,但是有几个年龄老了些,让他们出生如死有些不妥。”

“哎,老一些没关系,可以做教官呀。嗯,大哥,如果发现政治头脑发达的跟我说一声。像白大哥那样的人才,可以担当重任啊。”

“噢,我会留心注意的。宝兄弟,文丞相还推荐了一个人,是个大宋武将,还是皇家外戚,你看这人能不能用?”

文天祥推荐的这员武将叫杨镇。当年元军南下,临安危急,临安府尹文天祥为保护两个皇子,奏请谢太后让淑妃杨氏子吉王赵昰和修容俞氏子信王赵昺分别出镇闵广。殿前都指挥使韩震奏请迁都。丞相陈宜中反对迁都,诛杀韩震。德佑皇帝的祖母谢太后采纳其主张,不许出逃迁都,也不允许二王出镇。后来元军迫临安,陈宜中遁走清澳,这才升封吉王昰为益王,信王昺为广王,出镇闵广。外戚驸马都尉杨镇及杨亮节、俞如珪等奉二王南逃婺州。伯颜遣范文虎将兵五千趋婺州捉拿二王,杨镇单身赴元军大营与范文虎周旋,他对别人说“我将就死于彼,以缓追兵。”二王得以潜逃温州,后来陈宜中、陆秀夫等立益王赵昰于福州,以为宋主,改元景炎。杨镇被囚禁在皇城中多年,不惜命反而未死。

贾迩冶听闻杨镇的事迹后不胜感叹,“此等忠肝义胆之人令人敬佩。现在有一关隘之地,虽然暂时不会有重大战事,但是必须有军政两方面都能拿的起来的将才镇守经营。不知这位驸马大人是否愿意去,本来我是考虑调姜才过来担当此重任的,明天我得跟杨将军谈谈。”

两天后肖烈来到北平,这两天贾迩冶通过阅读《军情通报》对各战场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辽东无忌部队的情况《军情通报》没有丝毫反映。实际上这是贾迩冶的意思,辽东的策略很秘密,不适合在《军情通报》反映,以免引起非议而坏了大事。辽东的策略只有贾迩冶、杨无过和无忌部队的四个军头清楚。

胶东补给辽东的水军基地设在龙口,由于郑不败慷慨地支援了一艘十五仗战舰和一艘十丈战舰,最后没有使用武装商船,而是将一艘武装商船用于调剂各地物资的运输任务。九月份肖烈亲自参加了龙口基地补给辽东无忌部队的首航,刚回胶东不久就来到北平汇报工作。

“肖烈,无忌的部队现在在哪里立足?”贾迩冶关起门来单独听取肖烈的汇报。

“公子,无忌他们现在占领了锦州、义州(义县)以东至辽河西岸的地区。”这一带当时属元廷大宁路治下。大宁路的地域十分广大,很古时为奚部,唐初其地属营州(朝阳),贞观年间奚酋可度内附,置饶乐郡。除了沿海狭窄地带和辽河西岸冲击平原地带,多为低山丘陵草原和森林植被覆盖地区,利于牧业。

贾迩冶查看了地图,“你去的时候他们的情况怎样?”

“嗨,”肖烈笑道,“公子,本来我以为给他们送粮送弹药是救他们的命去,毕竟他们是孤军深入嘛。没想到他们过的有滋有味的,早知如此我就用不着那么着急了。”

“呵呵,怎么个有滋有味的了?”

“嗨,几句话说不清楚,他们那里的情况有些不可思议。”

“不着急,你慢慢说。”

无忌的部队跟着刘国杰庞大的集团从西到东一直到达海岸地带,然后出了榆关(山海关)沿着海岸进入大宁路地界。这时候刘国杰的部队开始和当地的元兵打仗了,虽然没人能打过他的军队,但是也不逍遥自在了。刘国杰没有将那些蒙古宗王的军队看在眼里,不仅一路都是打过去,还四处掳掠牲畜和财物。反正前些日子的所作所为已经和元廷彻底决裂翻脸了,再得罪几个宗王有什么关系?虱子多了不痒嘛。

无忌的部队不时地敲打敲打刘国杰的后卫部队,促使刘国杰跑快一些,而刘国杰也没有待在辽西的意思,于是看起来就是无忌将刘国杰打跑了。无忌占领锦州后就不走了,还打击掠夺义州的刘国杰的骑兵,乘机占领了义州,以后一直将刘国杰集团赶过辽河就不追了。现在刘国杰以辽阳为中心,沿着辽河和浑河之间的水草地带安营扎寨,放牧捕鱼。那时候辽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多为水泽草地,森林密布,农耕开发程度极低,刘国杰要在那里屯田发展,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好在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而自然资源丰富,活下去倒也不成问题。

无忌控制的地盘有一条大凌河,沿河一带从唐朝时就有了农耕开发。虽然被刘国杰掳掠一遍,但是一路上无忌的部队也收容了五万余被刘国杰裹挟的移民。无忌的部队和老百姓大面积的种植了甘薯,已经有了大丰收。

“公子,送去的粮食帮了他们很大的忙,但并不是起到救命作用。无忌他们食物充足,周边的蒙古和其他部落的牧民给他们贡献了大量的牲畜。我问无忌他们这是怎么回事,无忌说是公子让他们打着元军的旗号,是来消灭叛军刘国杰的。公子,这是真的吗?”

“嗯,是真的。这事知道的人很少,回去后除了项飞你不要泄露给别人知道。辽河的问题十分复杂,民族多,部落民多,不能只用打来解决,何况我们能派去的兵力有限。那个地方地域非常广大。”

“公子,还有奇怪的,无忌他们明的通元廷势力,暗的还通刘国杰。他们暗地里给刘国杰集团提供大量甘薯,还教他们的人种植甘薯的技术。无忌说这也是公子的授意,这也是真的吗?”

“嗯,也是真的。辽河流域农耕开发程度很低,刘国杰的军队主要是汉军,裹挟去的移民也是汉人,这些人要生存下去很不容易,必须开发农业。我们给他一些甘薯是为了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生存下去。我们到那里去不是为了消灭刘国杰,而是为了解决东北的问题。”

“噢,不过还是有不可思议的事情。西门参谋长交桃花运了,娶了两个蒙古贵族小娘子,我才知道蒙古人还有这么美的女人。那两个美女一个叫大玉儿,一个叫小玉儿,真的都是如花似玉啊。”肖烈喉头动了一下,咽了一口口水。

第三卷 天翻地覆 第三章 突飞猛进(四)

3—4

贾迩冶召集肖烈、五个直属团的头头们以及杨镇在枢密院开了几天会议。第一项内容是组建一个四个营编制的团级部队,人员从刘芒的直属五团成建制的抽调一个营,再从已经完成疏通运河任务的四千俘虏中挑选年轻力壮者组建三个步兵营,军官从各部队抽调。该团的直属连和侦察连也从老部队抽调军官和骨干。贾迩冶指定了正副团长和参谋长人选,团长是原大宋驸马都尉杨镇。一个月后,杨镇团将赴榆关(山海关)屯守。一个新编的五人情报小组派往该团,主要担任与无忌的部队联络的任务。

各部队从俘虏中挑选年轻精壮者补充兵员,刘芒团恢复六个营的编制。剩下的约两千俘虏编成二十个连,分散到燕山各大河谷里牧马牧羊。直属三、四、五团分别到北平东北、北面和西北各城池和关隘要道口驻扎,但是团部都驻扎北平。

为了永久的消弭草原游牧部落掠夺农耕地区的威胁,必须加强草原地带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在二十一世纪,草原上水草丰美的地带一户五六口人的牧民人家,一般都拥有二三千只羊。而一只羊一年羊毛或羊绒的产值为二百元至三百元之间。相对于内地普通的农民,草原上的牧民非常富裕,许多牧民雇用外地打工者骑着摩托车放羊。在古代,羊的产值没有这么高,原因是羊毛、羊绒的价值没有被充分开发,杀羊吃肉后羊皮的价值也没有充分开发。开发牧羊的价值可以加强发达地区和草原地带的交流和联系以及相互间在经济方面的依赖性。不同民族之间只有密切的联系和充分的交流才能具有一致的利益和凝聚力。

重返江南后不久贾迩冶在建康搞了个羊毛加工实验工厂,虽然纺出的毛线还不够柔软,但也可以编织毛衣了。秦文虽然没有编织过毛衣,但知道有手工编织毛衣那么回事,结果贾迩冶的五个女人都会编织毛衣。习荏和古丽的技术最好,创造了不少花色。军人的家眷有不少人都能编织毛衣了,将来牧羊、羊毛加工和编织成衣必定是一个新生的产业链,新的财富源泉必定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肖烈和杨无过一直在北平主持军务,贾迩冶让杨无过熟悉日常军务的工作,熟悉驾驭北平的参谋班子,这些参谋人员是肖烈上次来北平时带来的。贾迩冶自己却东游西荡起来,带着警卫一团东面跑到榆关,西面跑到平城(大同)城下,还向城墙上放了几炮。

十一月中旬,参谋部的三大头目以及虎威、闵烟、开合部队的军头们齐聚北平城枢密院。会议首先盘点一年的成果以及部队的兵力膨胀情况。贾迩冶将三支部队都提升为集团军,每个集团军司令部都配置几名原大宋太学生、大臣作为高级参谋以补充部队政治参谋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元廷的一些文官和学者也被使用,而且不仅仅只是使用汉人。以后这些高级参谋随集团军司令部行动,贾迩冶要求军头们以后在新解放区在政治、人文等方面尊重这些高级参谋的意见,如果忽略他们的建议而造成人文等方面的重大损失是要承担责任的。

虎威的部队编成三个各辖四个团的师级部队和一个司令部直属团,全军共三万六千余人。闵烟和开合的部队都编成二个各辖四个团的师级部队和一个司令部直属团,两军的兵力都是二万三千余人。所有的团级部队都是四个营编制。各部队富余的兵力转变为城池治安部队和运输部队。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主力部队保持精干,另外地方的治安和运输部队也需要兵员。明年各主力部队打出去后,还可以继续扩张。

贾迩冶下令成立了后勤运输司令部,副参谋长陈达兼任司令,门不合和韩震任副司令。门不合管运输部队,韩震管兵工和工兵部队。运输部队扩张到五个陆地运输团和一个运河运输团。运输部队除担任运输任务之外,还承担后方交通要道枢纽城池的驻守任务。

各部队在明年春季结束前完成编成和部署,直属一团和二团在冬季结束前给各部队送去两万余马匹,这些马都是从北方草原来的战利品。闵烟的部队是清一色的骑兵,虎威和开合部队的司令部直属团也是骑兵,师级部队有二个骑兵团。各部队差些的战马转给运输部队。

明年初夏开始,虎威集团的两个师及直属团沿黄河一线向潼关乃至长安方向进击。闵烟集团的一个师及直属团攻入娘子关,进击太原,扫荡汾河谷地,策应西进部队的右翼。开合集团的一个师及直属团在内河水军部队配合下沿长江北岸西进,解放荆北长江沿岸城池。三个集团军各有一个师扫荡河南残敌,然后合力进军南阳。以后虎威部队的一个师从南阳出发西进汉中,打开通往四川的通道,开合集团和闵烟集团各有一个师扫荡荆北。开合的部队将会师江陵,准备渡江进攻潭州(长沙),夺取赣北元军后勤补给的重要来源,彻底动摇赣北元军阵线。闵烟部队的一个师完成任务后驻守南阳、襄樊作为战略机动部队,随时支援虎威集团的两支西进部队。

会后大家各奔东西,贾迩冶待在北平不动。北平只有两个警卫团、一个运输营、五个直属团团部和刚组建不久的五百城池治安部队,总兵力五千余人,承担城防、皇宫监守和城池治安。文天祥领导的政务班子将北平及其周边的政务、民生管理的井井有条,贾迩冶懒得过问。闲极无聊,贾迩冶派人到胶东将新任的后勤运输副司令韩震接到北平,询问吴公公组织的电学研究的进展情况,贾迩冶现在非常希望远程通讯的研究能有突破。

韩震来到北平后贾迩冶才知道自从成立科技大学筹备组以来,吴公公已经将各方面的技术精英都调到建康城去了,成立许多教学研究小组,包括化学、炸药、钢铁、有色、硅酸盐(琉璃、陶瓷、水泥)、光学、电学、弹道学、水利、测量、机械、枪械、酿造等各学科。这些小组除了做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准备工作,还自建实验室和自造实验设备从事研究工作。

吴公公还向徐大锤要些造船的人才,被徐大锤拒绝了,原因是那里很忙。但是徐大锤将一帮研究从粪便提取氨水的年轻人给吴公公送了过来,这些人从研究粪便转为研究动植物资源的化学问题,在传统的香料、染料和药物方面有所进展。吴公公还将植物原料和酿造相结合,成立发酵饲料和沼气研究小组。另外徐大锤还准备在蒸汽机研究小组有了实质性进展之后将研制人员都给吴公公送来。

贾迩冶指示韩震回去后成立一个武器装备开发领导小组,他亲自任组长。这个小组根据部队的需要和现有技术能力,给研究人员提出开发新武器装备的研究项目,经费由军队提供。韩震回胶东之前先到建康去一趟,贾迩冶命令萧德江带领警卫一团一营和运输营随韩震将郭守敬送到吴公公那里去。同时送到老根据地去的还有将数千名解放了的男女童奴以及皇宫里和达官贵人官邸里的歌舞伎。

年关将至,警卫一营、直属一团和二团先后返回北平。这天晚上贾迩冶和杨无过在枢密院喝酒,“大哥,我想动忽必烈那个老家伙了。”

“呃,宝兄弟,你是想杀了忽必烈吗?我赞成,老东西又臭又硬,留着他有什么用?”

“咳咳,大哥,不是要杀他。我只是觉得让他一直待在皇宫里不合适。我是想将忽必烈,还有那个太子以及皇后、皇妃、太子妃什么的转移到别的地方去,免得他们住在皇宫里还心存幻想。”

“噢,宝兄弟的意思是转移到外地去还是仅仅从皇宫里搬出来?”

“最好是转移到外地去。大哥,地点必须是绝对秘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但是哪里有这么秘密的地方呢?”

杨无过想了一会,“呃,宝兄弟,你看这个地方怎样?”杨无过用手指沾着酒水在桌子上写了四个字。

贾迩冶笑道,“那个地方现在不是训练情报人员的秘密基地吗?不错,就那里了。”

“宝兄弟,什么时候动手?”

“大年三十吧,夜里突然行动,戴钟的部队协助。大哥,知道最终去处的人越少越好。”

“呃,宝兄弟,那些宫女和太监怎么处理?”

“发些钱财遣散了吧,除此还能有什么办法?想要土地的就分给她们土地,这样就会有人娶她们,凭空得到十一亩二分地啊。不要土地的就多给些钱财。”

“宝兄弟,为什么给宫女多分土地?”

“嗯,大哥,给她们的土地还是十亩,还有一亩二分地是女人自己随身带着的,娶她们的男人也要勤奋地耕耘啊。”

“嘿嘿,宝兄弟,天下事你操心的太多了吧。”杨无过哪里知道,二十一世纪还免费发放安全套呢,关怀的程度更高更细致。

“大哥,皇宫里的东西一样也不能让他们带出皇宫。”

“噢,财物都按老办法登记造册,交给肖烈的部门保管。”

“嗯,不完全是这样。皇宫里的东西不仅仅是财物,典籍文书更重要。大哥,先办人的事情,回头请文天祥推荐一些太学生帮助清理皇宫里的东西。以后将皇宫办成一个博物馆,皇宫就不需要作战部队监守了。”

“博物馆是什么?”

“啊,就是收藏了一些好东西,供人们来参观,饱饱眼福。”

“呵呵,宝兄弟,你是想将皇宫变成平头百姓也能进去的地方啊。”

“大哥,你觉得天下要是没有皇帝会怎么样?”

“也没多大关系。现在大宋皇帝没有了,大元皇帝也关起来了,不是已经没有皇帝了吗?天下还是天下,也没见天塌下来。不过,宝兄弟,你为什么不当皇帝呢?”

“大哥,我嫌当皇帝麻烦。皇帝的女人太多,安抚不过来。那么多美女,摆在那里闲着是极大的浪费,大家都会变态。”

“嗯,宝兄弟不当皇帝也好,免得你大哥还要给你小子磕头。”

第三卷 天翻地覆 第三章 突飞猛进(五)

3—5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贾迩冶又出新花样了,北平出现了两个新生事物,一个叫“长城工业”,另一个叫“燕京大学”。“长城工业”已经在开发矿山,一个叫“宣化铁矿”,另一个叫“开滦煤矿”。还有一些地方也在开矿,那些地方开采的是天然硝石。河北的天然硝石蕴藏量在全中国位居第二,排在第一的是新疆的鄯善小草湖。

燕京大学分两个学院,一个叫文学院,还有一个叫工学院。文学院设在国子监,与孔庙是邻居。工学院设在北中书省,就在钟楼西面的马路对面。文学院已经招到六名大学生,先生比学生要多出许多。工学院现在只有先生,学生一个都没招到,但是先生们很忙。这些先生是过年后不久贾迩冶亲自到建康去抢来的,对此吴公公至今还恨的咬牙切齿。

刚过完年的时候,贾迩冶和古丽带着警卫一团一营回了一趟江南,对此郑芙十分理解和体谅。秦文、习荏和郑蓉需要安抚,古丽需要看望自己生的孩子,这是郑芙的理解。可是此行并非仅仅是探亲那么简单。

贾迩冶回北平的时候将吴公公为筹建科技大学而成立的一个个教学研究小组都抽调一半人马带到北平,有些人少的小组连锅端了。在建康城的七天时间,贾迩冶两次到吴公公官邸串门,但是压根就没有提挖墙角的事情,而是大谈特谈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探讨如何建立竞争机制,至于建立竞争机制的必要性是两人的共识。另一个问题是搞工业包括军工工业究竟是搞国有还是搞私有。两人讨论来讨论去也拿不定主意,但是有一点明确了,古代的手工业军工都是国有的,至少是历朝历代都是竭力垄断的。最后两人都认为现在就这么糊里糊涂的干着,否则想搞的工业会胎死于没有原始积累。但是竞争机制也必须建立,否则会固步自封,失去创新的动力。

后来吴公公在《华夏半月刊》上见到北平成立长城工业和燕京大学的报道,三人领导小组开了一个会,随后建康城出现了“长江工业”和“金陵大学”两块招牌。实际上贾迩冶已经对秦文说过这事,如果吴公公提出搞这些东东,一定要全力支持。贾迩冶希望形成南北竞争机制,互相促进发展。将来还要在西北、西南、东南建立产学研集团。一个国家政治上必须大一统,但是产学研必须竞争,思想界必须百家争鸣,否则还会走进封建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循环。

留梦炎对大学和大学生这些名词很有意见,“呃,贾都督,为什么叫大学生?以前在国子监做学问都是叫太学生啊。”

“呃,留大人,差别不大嘛,就差一点嘛。”

“呃,贾都督,不能差一点,为什么要妄自菲薄,比别人差一点呢?应当比别人高一点,至少要一样,不可比别人低啊。难道我朝比别的朝代低吗?”

“呃,留大人,大学生不比太学生低啊。大者,一人也。太字的那一点在下面,是一个人下面的那一点啊。学生者,斯文人也。既然是斯文人,为什么要暴露那一点呢?在下面晃来晃去的多不文雅。也不能将那一点挪到上面去,否则就是犬学生了。”

“啊?呜呜,呜呜·;·;·;”,留梦炎痛哭流涕,眼泪鼻涕大把大把地掉在地上。从此太学生下面少了一点,变成了大学生。实际上那一点是藏起来了,不敢再暴露在外面,否则有失斯文,更不敢扛在肩膀上而变成犬类。后来大学生并非都是男生,老知识分子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贾都督早有预见啊。以后再也没有人坚持认为应当恢复太学生这个名称,于是太学生绝迹,大学生延续后世。

工学院虽然还没有招到学生,但是贾迩冶给那些预备当先生的工匠们布置了几项任务,让他们联合攻关。这些项目的核心是炼钢、水泥和平板玻璃,这些技术必须突破现在小规模生产技术,否则不能成为经济的有效增长点。比如说钢铁业吧,用坩埚冶铁炼钢是传统技术,但绝对满足不了将来的需求。

宣化铁矿的矿石用船运输到扬州和江南,结果是别的地方采铁矿为生的人们被迫向北方转移。宣化铁矿是沉积型肾状赤铁矿,矿层厚,规模大,易开采,品位高,不用选矿,因而成本低,当时只要有这么一个矿山小规模的开采,就能满足各地的需求。同样,开滦煤矿开采出来的原煤也满足了所有的需求。贾迩冶稍微提示了一下,蜂窝煤就搞出来了,特别适合小户人家的消费水平。

仅仅是两个矿山的开发,就明显地加强了北方和南方的经济交流,开采、运输和下游产业红火起来。江南有实力的商号都盯上了这个产业链,这时候贾迩冶做出了绝大多数官员都反对的举措。文天祥对贾迩冶的决策也不能理解。

“呃,小贾啊,为什么将政府的铁矿石和原煤的运输让民间商号来承担?军队不是有个内河运输团吗?用军船运输不是可以节省开支吗?”

“文大人,军船只能用于军事运输任务,不可从商,否则必定迅速腐败。铁和煤是民间用量多于军队用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