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爷传奇-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迩冶不理会别人的期待眼神,打了个招呼后接过警卫战士递给他的一盘羊肉串,自顾自地大吃起来。这是用了孜然的正宗羊肉串,在炭火上烤的的热油直滴。烤肉的厨子并非御厨,而是杨大嫂安排的人。孜然是镇守斡瑞(和田)的阿瓦老丁献给皇帝的贡品,打下大都没几天贾迩冶就在御厨房找到这个好东西,老实不客气的占为己有,用于烤羊肉串。当时贾迩冶在皇宫里有些鬼鬼祟祟地到处乱串,着实让不少人在手心里捏了一把汗,以为贾迩冶在皇宫里寻找美色。别人明白贾迩冶是为烤肉的佐料进宫后都松了一口气,只有古丽感到非常失望。贾迩冶当时看到古丽的眼睛里有太多的不理解。

毕竟是皇帝和丞相级的人物,没有人急着提问题。看着贾迩冶将一盘羊肉串吃完后,首先沉不住气的是桑哥,“呃,小贾,刘国杰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桑哥和耶律铸都五十多了,两人学着忽必烈将贾迩冶称为小贾。

贾迩冶自顾自地干了一杯酒,“呃,老桑,你猜是我赢了还是老忽赢了?”

“咳咳,”忽必烈先做了发言前的准备,“小贾,看你吃得这么香,简直就是狼吞虎咽,是不是担心以后吃不上了?嘿嘿,放心吧,老夫一定遵守诺言,封你做大公,以后天天有烤羊肉串吃。”

“嘿嘿,老忽,我也一定遵守诺言封你做大公。羊肉串嘛,以后你得请我吃,你是蒙古大公嘛。吃了这草原产的羊肉,才知道别的地方的羊都不好吃啊。”

“哈哈,小贾,这话老夫爱听。我们草原上的羊肉不是关内的羊肉能相比的,在草原上的帐篷里吃羊肉更有味道,这就是每年老夫都要到上都去的原因。”忽必烈终于和贾迩冶有个共识了。贾迩冶去过真正的草原,领略过“风吹草低现牛羊”景色,那里的羊吃的草是羊的绿色食品,羊肉的滋味美不可言。草地里生长着许许多多各种草药,都是羊的食物。据说羊粪就是六味地黄丸,羊尿就是太太口服液。忽必烈因为贾迩冶认同草原上的羊肉好吃而笑容可掬,突然又大惊失色,“这,这羊肉是从哪里来的?”

贾迩冶淡淡一笑,“老忽啊,我的士兵将开平总管府的羊都赶到大都来了,要不然哪能天天都有这么好的羊肉吃?”

“真,真的吗?我们吃了两个月了,你早就扫平上都了?”忽必烈表情痛苦。

“那里只有五千宿卫军,哪里是我的一万精兵的对手。”贾迩冶表情冷酷。

“咳咳,”文天祥要发言,“贾都督,大兴战况如何?”

“文大人,我军大胜,刘国杰惨不忍睹。”贾迩冶转向忽必烈,“老忽,你认输吧。”

耶律铸问道,“刘国杰死了吗?怎样算胜了?啊,啊,怎么算输了?”耶律铸有点搞不清楚自己的屁股应当坐在哪边了。

忽必烈不满地哼了一声,“小贾,你应当说说具体战况,一战如何定输赢?”

“刘国杰折兵九万,逃到固安去了。这还不能定输赢吗?”平平淡淡的语调,但是犹如晴天霹雳。

文天祥精神大振,仰天大笑。耶律铸和桑哥面面相觑,低头不语。忽必烈神情沮丧,沉默无言。对于刘国杰撤兵大兴这一点没有人怀疑贾迩冶谎言欺人,这种事情编造谎言毫无意义,如果刘国杰攻下大兴,随后必然兵临大都城下。说谎只能自取其辱。

还是忽必烈的军事素质高,“你用什么兵器一夜消灭九万大军?刘国杰退兵何处?”

“兵器嘛,我就不说了,说了你们也不明白。不过消灭刘国杰将士最多的不是兵器,而是陷阱。刘国杰会填河铺路,我的将领士兵会挖坑设陷阱,这是他们的必修课。刘国杰填河修路驱兵入坑送死,他自己现在逃到固安苟延残喘。”

忽必烈似乎恢复了一些信心,“九万之数不一定准确,刘国杰只退到固安说明他没有惊慌失措,现在说输赢为时尚早。”

“老忽,你不想派人核实刘国杰折损了多少兵力吗?”

“不用了。上次老夫上你的当了。虽然老夫让人传话老夫不干涉刘国杰的作战计划,但是刘国杰肯定有压力,急于猛攻才让你有机可乘。”忽必烈犯错误了,而且不只一个错误。

“老忽,刘国杰着急是因为他存粮不足。”贾迩冶只指出一个错误。

“粮食的事情老夫核实了,你确实将沧州的储备粮仓烧了,但是军中在近期内还不至于断粮。”[小说下载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唉,老忽,什么时候你才能认输呢?”

“刘国杰仍然实力雄厚,最终输赢尚无定论,老夫怎能认输?”

贾迩冶只能长声叹息。打赌毕竟是小儿科的事情啊。玩小技巧办成大事只在小说里有成功的实例。贾迩冶确实是希望忽必烈认输,但是贾迩冶也明白既使忽必烈能够配合地下诏命令各地元军和地方政权投降,并不意味着元军都能服从。当年大宋朝廷下诏命令各地向元廷投降时,丞相李庭芝就拒绝投降,射杀传旨使臣,坚持抗战一年多。福州行朝也拒绝投降,丞相陈宜中在温州将谢太后派来传旨的几个使者沉水溺死。贾迩冶只是希望能够迅速瓦解元廷在各地的势力,这样收拾起来应当容易的多。一旦元军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各自自谋利益,无疑便于各个击破。刘国杰如果真的北上辽东,则可以说明元廷势力分崩离析的现象已经开始。想通这一层,贾迩冶对争取忽必烈投降并予以配合的兴趣降低了许多。

以后的几天时间里,贾迩冶密切注视着刘国杰的动向。刘国杰派出的两万人马确实占据了武清,而且和固安的军队一样在加强城防。但是固安的元军有一万人马向沧州方向去了,还带走了一万多匹战马,这些战马的主人在攻打大兴时死了。不久两万骑兵在运河以西百里多的范围内大肆抢夺粮食和各种物资以及牲畜,各地的少量元军城防部队根本就不是对手,只能望风而降。刘国杰的部队不仅抢夺物资,还掳掠人口,掳掠对象竟然包括各地的元军和官员以及他们的家眷。贾迩冶认定刘国杰与元廷彻底决裂了,对刘国杰掳掠人口的行为不加干涉,刘国杰需要人口找个地方安家。贾迩冶对无忌等人说刘国杰正在强迫河北的老百姓搞一次轰轰烈烈的闯关东的大规模移民运动。

与此同时,一万元军骑兵掩护三万步兵逐次向北转移。越向北,刘国杰集团越滚越大,聚集在武清以东一带时达到三十余万。严库表示了严重的忧虑,担心刘国杰驱使老百姓再次攻城作战。但是贾迩冶不担心,原因是现在刘国杰的三十余万军民都不是步行,也没有严重的杀人现象。刘国杰现在有七万多骑兵,还有三万步兵也不是步行,都有驴子或骡子,最差的骑着老马劣马行军。二十余万百姓乘驴车、骡车和牛车行军,还有数不清的车辆载运粮食和其它物资。这些迹象表明刘国杰只想跑得快一些,这三十余万军民是他的本钱。

刘国杰集团在渐次东移,相应地秦玉团和李大逵团随着刘国杰东移的节奏依次占领了玉田和丰润,汪海成团和桂进门团填补了潞河和三河。至此,刘国杰要到辽东去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朗。大多数人对贾迩冶坐视刘国杰胁迫老百姓移民辽东不理解,但是贾迩冶认为是个意外的收获。刘国杰集团在东移的行程中甚至掳掠了宝坻、韩城、玉田和丰润一带的屯田军以及存粮,无忌的部队得到命令不予干涉。在真实的时空,清初满族大规模南下,还有一支西进新疆,平番后吴三桂部属被移往黑龙江屯田,汉民大规模移民东北发生在晚清和民国时期。

贾迩冶召集杨无过、白秀才、无忌、严库和西门开了一个会。会议地点在朝堂,内容十分机密,由西门子做记录,警卫战士只能在门外警戒。无忌、严库和西门都不太理解会议涉及的机密内容,但都表示坚决执行命令。令三人意外的是白秀才完全理解贾迩冶的授意,而且从战略情报部队的一个行动小组组长一跃而成为副参谋长级别的高级将领,他的五人情报小组将随军前往辽东,无忌部队的军头由三人增加到四人。

有些内容也不算什么秘密。贾迩冶将戴钟的特战部队划拨一个连给无忌,其中两个排的人员原来属于情报部门。这个连队装备了六十支步枪,兵员多是庄园子弟和庄园培养的孤儿。吕铁头团支援无忌的部队半个大炮连和半个小炮连,以便无忌现在的五个团到辽东分开活动发展壮大时都能拥有一个装备十门大炮和二十门小炮的炮兵连队。另外,一个运输营划给了无忌,将带来的弹药储备都带到辽东去,其它部队剩余的炮弹都调剂给无忌的部队,转轮手枪子弹每人只留下十二发,多余的也都给无忌。突袭大都时忽必烈的仪仗军和扈从军共二千人基本上都是完整捕获的,现在都编入无忌部队的五个团作为运输部队使用。他们的旌旗和长枪大戟等摆设都带走,必要时用来镇镇那里的蒙古宗王。

第三卷 天翻地覆 第三章 突飞猛进(一)

3—1

无忌的部队跟着刘国杰集团的屁股后面到辽东去了,刘国杰集团到达海岸地带时规模达到四十余万,也就是说三十余万百姓被刘国杰强行迁往辽东。无忌的指挥部大帐被无忌带走了,贾迩冶现在坐镇皇城东墙外的枢密院。一万多匹战马被送往根据地,远在根据地的骑兵独立一团和二团是真正的骑兵部队了,还有五千余匹战马驱往莒州马场。肖烈带着一批参谋部的人员和大量弹药以及二十门大型迫击炮和四十门小型迫击炮来到北平,一半火炮是用来恢复直属一团的两个炮兵连建制,还有一半用来组建一个大小炮混合的炮兵连。

“肖烈,赣北战线近况如何?”

“公子,赣北战线仍然处于对峙状态。正月和二月动用范广师和炮兵教导大队的共八个炮兵连搞了一些破袭战,摧毁了元军前沿的堡垒。现在信江和抚河之间地带的老百姓都跑光了,已经是无人区。公子,赣北战线目前还看不出打破僵局的突破口在哪里,元军没有胆量进攻,我军兵力也不足以主动进攻。”

“嗯,没关系,僵着就僵着吧。元军聚集了三十余万大军,后勤补给负担一定非常沉重,长期耗下去肯定吃不消。我军没有必要主动攻击,但是一定要严密防守,提防元军孤注一掷大举进攻。”

“公子放心,如果元军大举进攻,我军按计划依托城池和野战工事消耗元军,节节抵抗,寻机反击。大兴守城战的胜利使将领们信心大增,士气高昂。参谋部组织守军在前沿重要城池加强了城防工事。呵呵,那个什么硫酸尿尿也装备了前沿城池的部队,城门里建造瓮城,挖了陷阱,平时上面铺木板,战时就是敌人的坟墓。”

“肖烈,现在忽必烈握在我们手心里了,赣北元军有可能后撤而自谋出路。回去后以参谋部的名义告诉范广他们,如果元军撤退,可以追击,但是必须稳步推进。在元军兵力雄厚的情况下,切不可冒进,以防被元军反噬。”

“是。”

“其它方向的情况怎样?”

“虎威和闵烟的部队拿下了济南府和泰安一带,现在正在清理山东剩余的地方。项飞组织参谋部人员已经做好了解决徐州之敌的计划,动用的部队是开合师、虎威师和闵烟师的主力部队。公子,项飞请示我军向元军地盘可以打多远?”

“嘿嘿,回去告诉项飞,能打多远就打多远,能占多少地盘就占多少地盘。如果遇到大敌而不敌,可以退却收缩兵力。除了北平的部队和江南的部队,将长江以北的部队包括淮西的营级部队分配到虎威师、闵烟师和开合师,组成三个集团。他们从根据地打出去后有条件也可以扩充部队。后勤方面你要多费心了,别发生粮弹不济的情况而造成重大损失。我们生产的和台湾运来的制式武器有多少就下发多少。对稳固的新地盘,组织文官和情报资源司令部的人员接管政权,建立地方治安部队。”

“是。公子,海洋水师的战绩不错。他们的基地还在南澳岛,但是两次沿海岸深入作战,击沉元军战船二千余艘,陆战部队占领了潮州。”

“好,确实不错,其实只要堵住元军水军令其不能北上就是战略上的成功了。如果有可能的话,给董文柄留下一二千艘战船,将之驱往安南。你向郑不败传达我的这个意思,能不能做到由他们决定。内河水军和陆战二团的情况怎样?”

“林冲锋他们仍然以江州为基地与元军对峙,威胁赣北元军侧翼。水军向上游直到黄州和鄂州,经常过去转转威胁沿江元军控制的城池。另外他们分出少部分水军船只进入鄱阳湖,不时的上岸骚扰元军。”

“也不错,将领们仗打得越来越精了。肖烈,现在有个问题。无忌的部队进军辽东了,我打算在胶东的潍州或登州(蓬莱)一带的海岸建立一个水军基地,用船只从海路补给无忌的部队,但是苦于没有富余的大型船只。”

“嗯,公子,给海洋水师提供补给的武装商船有两艘,有些冗余,可以抽调一艘。和台湾联络和运输的武装商船也有两艘,能不能也抽调一艘?”

“台湾的就不要抽调了,那条航线需要远航外海,两艘大船保险一些。你回去后立即调一艘武装商船和组织后勤兵力到潍州或登州择地建立水军基地。这事你派得力的人员去办就可以了,你自己乘武装商船亲自到南澳岛去一趟,看看能不能抽调一两艘战舰北调。如果他们那里不是很吃紧,你就说是我的命令调船调人,你走的时候我给你带上签署的命令备用。”

“是。公子,辽东元军有战船吗?如果有的话,这些年应当早就用于对付我胶东根据地了。”

“呃,这个问题我也是到北平来以后才搞明白。至元十一年(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元军曾经组织过一次东征日本的战役,规模有二万多兵力。元军渡海部队好像没有打什么大仗,就在海上全军覆灭了,很可能是气象因数造成的。现在已经六七年的时间过去了,很难说元军在高丽有没有新建相当规模的水军,因此我们海上运输最好要有战舰护航。另外我想让海洋水军尽早熟悉辽东半岛以东的海航情况,将来我们把日本搞定。”嘿嘿,日本女优好玩喔,到时候能欣赏浅涧舞蹈喔,还有温泉共浴。解决东北问题之后继续东征是贾迩冶的既定战略决策之一,目的是免得将来出现哈日哈韩分子。

“是。公子,回去后我就到郑不败他们那里去一趟。”

“噢,肖烈,还有一件事。我打算将赣北前线范广师之外的五个团整合成一个师级部队,调党宁任师长,荣广野任副师长,叶涛到范广师任副师长。现在缺一个合适的参谋长人选,这个人选最好是我们的老底子。”

“公子,徐总管让周谨过来了,项飞现在让他在参谋部帮忙。”

“太好了,就他了。这几年他在台湾搞组织和训练工作搞得很有成绩。嗯,我们现在还有多少火炮储备?”

“大型迫击炮二十六门,小型的五十二门。”

“那就给他们组建一个大炮连和一个小炮连,将炮兵教导大队的两个连也编入这个新的师级部队,这样炮兵也达到四个连队。以后炮兵教导部队只有十八门炮了,但是训练和战术研究工作不可放松。”

“是。公子,部队将领都吼着要求装备炸药包抛射器。”

“别理他们,那玩意用不起。现在主要装备水军,炮兵教导大队的两个抛射器连还是放在赣北前线,有机会就去扔几个炸药包,震慑元军。肖烈,明天这里有个军事会议,你也参加,然后你就回去吧。回去时要带些有趣的人物到根据地去。”

“是,公子。”

第二天在枢密院出席会议的人除了贾迩冶和肖烈,还有五个直属团的头头、萧德江、戴钟以及一些参谋人员。警卫营和戴钟的部队提升为警卫一团和警卫二团,各瞎三个营。直属一、二、三、四团各支援一个营给新部队。萧德江和戴钟的老底子互相交换,各为四个连队,其中源于特战部队和情报部队的人员平均分配。两个新团都拥有一个大小炮混合的炮兵连,由老部队代为训练以及支援军官和骨干炮手。两个警卫团拥有的步枪都没有在全团平均分配,仍然集中在原来的两个营中。实际上两个警卫团合在一起比一个直属团的编制还小一些。

直属一、二、三、四团各自组建一个新的营级部队,兵员来自俘虏,装备非制式武器。贾迩冶说以后出去作战,只要条件许可,都可以增加营级部队编制,但是除了钢弩都没有转轮手枪,原因是现在没有钨矿石资源。当然,手榴弹之类的玩意还是有的。这些俘虏都是汉人,包括忽必烈的宿卫军,元军的主体是汉人。还有将近四千俘虏被组织起来,由刘芒的直属五团代管,这批人不装备武器。这些俘虏中的不少人以前也不是什么军人,而是达官贵人的家丁。以往不继续当兵的俘虏都放掉了,但是在大都对这些人不能这样做。这些人握在手里是劳动力资源,放出去是很有能量的潜在不稳定因素。

几天后,控制在皇城里的许多达官贵人突然遭到逮捕,包括没有什么职务的蒙古贵族。第二天,于辉的直属二团将这些贵人连带他们的家眷送往根据地,交给肖烈的特勤部队分散看管。后来这些人的去向就是秘密了,实际上就是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后自动消化了。

自从进北平后北平城就是被封锁的,可进不可出。清理掉潜在的不稳定因数之后,城门都打开了,普通百姓可以自由进出城池。贾迩冶组织警卫部队查抄了达官贵人和蒙古贵族的财产。普通的奴仆婢女发些钱财让他们自谋生路。耶律铸和桑哥以及参加新政权工作的一批文官不在这次清理之列。事后这批人都感到十分庆幸。这批人的财产也没有被查抄,但是贾迩冶要求他们减少奴仆婢女的数量,主家给些钱财让他们自谋生路,剩下的必须改为雇用关系。这些人只得照办。警卫部队和文天祥领导的文官队伍监督这项政策的落实情况。

贾迩冶还没有动忽必烈,实际上皇宫里的一切都原封不动,皇宫仍然是被封闭的监狱。贾迩冶对忽必烈还抱有期望,能不能达到目的贾迩冶自己也不知道。

第三卷 天翻地覆 第三章 突飞猛进(二)

3—2

冬十月,天气寒冷,第一场雨雪将人们都圈在屋里不愿出门。贾迩冶带领直属一、三、五团和警卫一团从高原返回北平,部队带回了数不清的马和羊。几个月来这支一万二千余兵力的队伍的主粮就是羊肉,除了羊肉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将士们二三天才能吃上一两个甘薯,七八天才能吃上一顿米面。贾迩冶在训练将士们的胃,如果有人实在适应不了,将被调到其它部队。大多数将士将甘薯和米面食物当作调剂品,吃了羊肉后来上一口过过瘾,这个办法对调节胃口的适应性效果很好。几个月来全军都不喝水,唯一的饮料是奶茶,有时搞到马奶酒也可以。贾迩冶回到北平时郑芙大皱眉头,嫌弃他身上的气味,不允许贾迩冶接近她。而古丽非常欣赏贾迩冶身上的气味,竟然趴在贾迩冶身上嗅个不停。

在刚入秋之时,贾迩冶对几个直属团的军头说现在草原上的羊最肥,奶最浓,我带你们吃羊肉喝奶茶去。带去的茶叶都是老叶粗茶,其中夹杂许多细枝棍棍,用来煮茶正好,价廉物美。部队出发前贾迩冶将直属二团从大兴调往北平驻守,直属四团接替直属五团带领四千俘虏兵疏通运河,戴钟的警卫二团负责监守皇城和皇宫。

运河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即使在交通发达的二十一世纪,运河的作用仍然是无可替代的,航运的成本比其它运输方式低得多。利用运河可以长距离运输石子、沙子这类的廉价建筑材料,如果用火车或汽车长距离运输这类建材,那房子会贵的不得了。古人开凿运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惠泽了后人。现在有些人大骂隋炀帝,要么是无知,要么是期望中华民族没有创造力。造山对古人的地理知识满怀崇敬之情。这么长的京杭大运河,穿越了长江和黄河,还不能有明显的落差,古人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有时空穿越者给古人送去了先进的测量仪器?

在入秋之前,北平及其周边地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所谓土改,就是将没收的蒙古贵族和达官贵人以及元廷军屯占有的大量土地分给无地的佃农和奴隶以及其他愿意务农的人们。不分男女,只要申请,每个人都能分到十亩土地,但是愿意当兵的人可以得到二十亩,而且还优先分到耕牛或其它牲畜以及生产工具,浮财也比一般人分的多一些,这样许多劳动力较多的家庭都愿意出人当兵。新兵被组建成一个个营级部队和治安部队,由老部队抽调人员担任军官,与文官一起进驻周边的城池。文天祥对贾迩冶的办法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也明白了文官对军队没有指挥权,最多在必要时可以动用治安部队。

部队翻越燕山山脉进入高原,先沿着潢水流域进行扫荡。所谓扫荡就是消灭贵族,而所谓消灭贵族并不是将贵族杀了,只是强行将之变成平民,当然武装反抗的结果是丢掉性命。贾迩冶采取了非常温和的方式对待草原上的蒙古贵族和其他部落民的首领。那时候草原上没有平民,只有贵族和奴隶之分。贵族拥有一切,而奴隶一无所有,仅仅是贵族的财产之一。牲畜被没收和分配,牧民自治,自己选出头头,选出的头头是以前的贵族也可以,发给一面旌旗代表自治组织的合法性。贾迩冶剥夺了贵族太多的财产,给于他们一些食盐、茶叶、布匹甚至丝绸作为补偿,这些安慰品打消或淡化了许多贵族武力抗拒的意识。

各种各样的反抗是难免的,集体逃亡也是难免的。反抗在强大的军力面前微不足道,逃亡则任其自然。想逃就逃吧,看你能往哪里逃,看你能逃多久。反复也是难免的,没关系,我会经常来的。贾迩冶解决草原上游牧民的问题基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在阶级压迫深重的社会从事社会变革,阶级斗争是不二法宝。阶级斗争是纲,纲举目张,假以时日,必定成功。贵族变成平民是痛苦的,但奴隶最终能发现自己变成拥有羊群和牧场的平民是幸福的。何况贾迩冶并不是一下子将贵族的财富搞的和平民一样,顺从的贵族仍然拥有较多财产。

贾迩冶没有期望一举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希望别太顺利了。没收、逃亡、反抗的结果是部队回到北平时发财了。至于反复嘛,那有什么关系。阶级斗争的精髓是什么?自然是阶级之间的斗争,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斗争。阶级斗争的最终结果是两个对立的阶级同时消亡,产生新的社会制度。贾迩冶坚信觉醒的奴隶最终必胜,何况他们有强大的军队做靠山。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曲折复杂的。

离开潢水流域后部队沿着大兴安岭西麓向北进发,一直到达建河与石勒喀河的交汇处。几个军头对贾迩冶对地理和地形特点的熟悉程度感到不可思议,对地形地理的了解是几场较大的战斗取得胜利的重要因数。有一天吕铁头实在忍不住了,“都督,你以前来过这里吗?”

“来过,而且来过多次,我对草原了如指掌。”贾迩冶斩钉截铁地回答铁头的问题。包括吕铁头在内,军头们都不相信。这怎么可能?贾迩冶什么时候来过遥远的草原?贾迩冶确实来过。贾迩冶熟悉草原的生存条件,而且还知道低山丘陵地带蕴藏着丰富的矿产。

“公子,在庄园的时候我就跟着你,在此之前你是大户人家的娇贵少爷,怎么可能到这种像天涯一样的地方来?这里正午的时候太阳也只有几竹竿高,刚来的时候我连时间都看不准。”质疑的是庄园子弟、直属五团团长刘芒。

“呵呵。”贾迩冶笑道,“我前世来过。”半真半假的回答。

“啊?”似乎没有人相信,但似乎又不得不信。

“都督,你前世是干什么的?不会是放羊的吧?”范阔这小子也敢跟贾迩冶开玩笑了,贾迩冶是个十分随和的人,和手下将领相处的像朋友。

“呵呵,没放过羊,但是吃过很多羊肉。”实话,涮羊肉、烤羊肉串、手把羊肉、羊肉抓饭、腊羊肉,花样丰富的各种羊肉馅小吃、甚至爆炒羊肝、羊杂碎的滋味好极了,贾迩冶特别欣赏回民做的羊肉食品。二十一世纪的人就是不爱吃羊肉也一定穿过羊毛制成的衣服。

“那,都督,你前世究竟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到草原来?”萧德江似乎真的相信有关前世的说法了。

“呵呵,我前世是将军,到草原来打过仗。”嘿嘿,忽悠,忽悠吧。

“都督,是什么时候的事?跟谁打仗?”吕铁头似乎也真的相信前世之说了。

“噢,那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强汉时我是汉朝大将,一生都在草原上跟匈奴打仗,杀敌无数,战功赫赫,惊天地,泣鬼神。”哇,做梦啊。但是效果好极了,军头们的崇拜之情难以言表。

“嗯,都督,你怎么能记得前世的事情?不是说过奈何桥时喝了孟婆汤就将前世的事情都忘了吗?”还是有人心存疑虑。

“我没喝。我身上的杀气太重,阎王也奈何我不得。”吹吧,吹吧,使劲地吹吧。效果好啊。军头们没有不服的。

“都督,人要一千多年才能轮回一次吗?”

“嘿嘿,只有我这样能翻天覆地的煞星才是千年轮一回。”形象越来越高大,令人仰视。

“都督,这一千多年里你的鬼魂在哪里?”

“鬼魂嘛,自然是在地狱里了。”好恐怖啊。

“都督,你在地狱里干什么?”

“喝酒啊,天天跟阎王在一起喝酒聊天。”

这次谈话的内容后来在军中广为流传,甚至传到民间,而且添油加醋越传越玄,演变成民间艺人的曲目,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贾迩冶的形象是高大全,受到的不仅仅是敬仰、崇拜和歌颂,还有无限的忠诚和爱戴。自此民间尚武成风,少年追逐军营投军,学子报考军校,向往战场建功立业,醉心于开疆拓土,扬名立万。

出兵草原时文天祥提出了质疑,他对贾迩冶说现在的当务之急应当是集中力量解决赣北之敌,收复长江以南半壁江山,然后进军中原,一雪靖康之耻,恢复太祖基业。贾迩冶就这个问题与文天祥讨论了半天一夜,最后基本取得共识。

自秦汉以来,东部的燕山以北和中西部的河套以及大漠之北是中央政权的最大威胁和外患。贾迩冶认为在目前的局势下,着手解决辽东和燕山北面的草原地带的问题是个极好的时机。现在元廷的力量过于分散,燕山以北的势力实际上比以往薄弱。无忌的部队跟着刘国杰集团的后面进入辽河流域,以及贾迩冶出兵潢水和建河流域是乘虚而入,贾迩冶有决心花费几十年的时间首先解决依赖那几条河流生存的游牧民族的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