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爷传奇-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丞相大人,贾某还将奉送大人一些黄白之物,免得到福州后手头窘迫。”

“啊,多谢都督了,庭芝惭愧无以回报啊。”

“大人不必谢我,贾某的产业也有先皇和几位前任和现任的丞相的股份。目前战乱,贾某将财物用于战事了,送于大人用于扶助朝廷正是用得其所。将来天下平定,还是要还给他们或惠泽他们的后人的。”

“都督信人也,庭芝敬佩。”

“贾某更敬佩丞相大人啊。丞相坚守扬州时,可是散尽了家财用于战事啊。”

十一月底,李庭芝的部队被直属营训练了两个多月,贾迩冶将李庭芝送到川腰港。李庭芝带走的部队被编为为三个营共十二个连和一个侦察通讯排,三分之一的人装备了钢弩,其中少数人的钢弩还带有瞄准镜。李庭芝见到三十倍望远镜后竟然激动不已,说这是千里眼啊。贾迩冶还送给李庭芝的部队三千多枚手榴弹,但是船上的炮和炮兵没有给李庭芝。贾迩冶担心万一迫击炮被元军缴获,用来对付自己那就亏大了。上船的前几天,贾迩冶送给李庭芝三十把转轮手枪和三千发子弹,李庭芝和姜才如获至宝,各自怀揣一把,其余的说是给亲卫护兵使用。

贾迩冶送给李庭芝手榴弹和手枪的目的是希望他将来再找他。子弹用完了应当就会再来找他要的。这样就有了一个了解南方形势的情报来源。

第二卷 武装割据 第六章 收复扬州(一)

6—1

阳光明媚,贾迩冶和杨无过在泰州参谋部小院里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心情舒畅。

苏北的宋军全部被贾迩冶整编了。闵烟团、无忌团、范广团提升为师级部队。师部由师长、副师长、参谋长、二十名参谋和勤务班组成,下辖师直属营和两个团级部队。师直属营包括营部、警卫连、大炮连、小炮连。团级部队的团部由团长、副团长、参谋长、十名参谋和勤务班组成,下辖警卫连、侦察通讯连和四个营,营级部队不再设侦察通讯排。一个团的满员编制为2400余人。闵烟师和无忌师是骑兵部队,范广师只有师直属部队和团直属部队为骑兵部队,部分步兵部队装备驴子骡子作为运输工具。

赵林的水军陆战团完成了团编制,下辖警卫连、侦察通讯连、大炮连、小炮连和四个营,编制比普通的团级部队多两个炮兵连。参谋部直属营扩编为直属团,编制与水军陆战团相同,是清一色的骑兵部队,该团设参谋部,但暂时未设参谋长。

胶东的虎威团和开合团也将各自的训练部队正式编成,提升为师级部队,编制相同。湘云的特战部队及其训练部队编成团级部队,下辖一个女兵亲卫连和一个男兵警卫连、一个炮兵连(小炮二十门,大炮十门)和两个营,营有侦察通讯排。贾迩冶给自己重新组建了一个警卫排,骨干来自于特战司令部的人,排长为以前的小参谋头头萧德江。以后贾迩冶外出时总带这个排做警卫。

年前年关将至时郑不败送来了武器装备,所有的部队都装备整齐,还有四个多团的武器装备储备。不算特战司令部所属部队,贾迩冶在胶东和淮东共有三万多装备精良的正规部队,各城池还有数百人的治安部队,农村组织了农会和民兵组织。收编的文官和军官轮流抽调到胶州培训,上政治课洗脑。

范广师驻扎江都,与湾头堡元军对峙。水军陆战团驻扎南通州,虎视崇明岛。茗烟师驻扎涟州、淮安,随时可以拿下海州。无忌师驻扎宝应、高邮,随时增援闵烟或范广,直属团驻扎泰州、泰兴,防范江南元军渡江袭扰。

“大哥,从北上攻打海州开始,都快两年了,我军才发展到三万兵力,何时才能拥有十万大军啊。”

“宝兄弟,你也太心急了吧,两年多的时间你占了三块地盘,人口一百五十万了吧,不算台湾的兵力,这里明的兵力就有三万多。若加上城池治安部队和乡村民兵,到底有多少我都搞不清楚,兄弟还嫌发展的慢呀。”

“大哥,胶东和淮东人口太少,哪里能和江南相比,临安一地人口就有一百五十万呐。”

“是啊,宝兄弟,江南富庶,江浙一带人口过百万的城池就有六座。可惜现在尽落敌手,朝廷那帮官员真是无能啊,有如此雄厚的人力物力竟然败给元廷二十万军队,而且败的如此之快,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大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朝廷兵败投降,表面上是战之不利,实际上深层的原因政治腐败,也不知道国之根本乃是民,而不是君啊。政治失措,以致不能充分调动人力物力抗敌是军事失败的根本原因。”

“宝兄弟,元军大军压境之下,虽有不少投降变节的文武官员,但也不乏尽死节的文臣武将,为何就挡不住元军进攻的势头呢。如果各地都能死守城池,消耗元军兵力,何至今日山河破碎之局面?”

“大哥,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有很大的学问啊。应当让军政大学的那些秀才和各部队的武将讨论这个问题,看看他们能作出什么学问。大哥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嘛。”

“宝兄弟,元军每到一处,在当地都是优势兵力,故宋军不敌,守城的文臣武将或战死,或投敌,或自尽,或逃遁,败局难以挽回。兄弟,现在元军主要战场在南方,没有全力对付我军,后院还有内讧,可是将来大军进攻我军,我们当如何应对。”

“大哥,我军只有充分发动民众,才能战胜敌人。”

“宝兄弟在城池组织治安部队,在乡村组织民兵,就是发动民众之举吗?是个好办法啊,凭空增添了大量兵力啊。”

“大哥,在军事方面正是这个意思,政治上是为了军民利益一致。但要注意治安部队和民兵用于守城尚可,不能拉出去打进攻战。”

“打仗嘛,哪能都是进攻,守城就不是打仗了?”

“呵呵,大哥这么看重守城,以后有城池防御战就交给大哥了,兄弟我去打进攻战过瘾,到时候大哥别反悔啊。最近就要打几个小仗,扩充一点地盘。大哥就看好家吧。”

“呵呵,兄弟小滑头。嗨,晒的真热呀。今年冬天比去年还暖和。”

贾迩冶愣了一下,“大哥,你说什么?”

“今年冬天无雪,春天无雨,天气又暖又干。”

贾迩冶一下子站了起来,“大哥,不好,暖冬之后多有大旱。连续两个暖冬,今年可能要大旱。我们得早作准备防止饥荒。”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北方大旱,遍地饥荒,甚至波及到四川一带,如果大宋能坚持到这时,恐怕历史会是另一个样子。这一年,元廷在北方搞了不少军屯,建立国家粮仓,包括大都的两个著名的国家大型粮仓。

几天后各地文武主官云集泰州,贾迩冶提出了备战备荒为生存的口号,要求大家想办法防止今年极有可能出现的大旱和饥荒。很快一整套方案拿了出来,包括军民齐动员,修缮水利,堵塞小河汊不让河水流走,大力打造水车用于灌溉,尽量扩大甘薯、大豆等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军队除帮助农民生产之外自己也垦荒种地,淮东收编的文武官员士兵都获得十亩土地,以后成为定例,土地暂时由部队统一耕作。

贾迩冶让项飞传令胶州,胶东根据地也照此执行,要求陈达、秦文到各地监察执行情况。各地军民动了起来,贾迩冶亲自在淮东各地视察一个多月,现场解决资金和物力困难,而且逐渐将闵烟师和直属团的主力撤出生产劳动。整个一二月份老天没有下一滴雨,旱情十分严重。

回到泰州指挥部后贾迩冶对项飞下达命令,“项飞,命令直属团的一半兵力增援闵烟,十天后拿下沭阳,然后解决海州、赣榆和东海之敌;命令虎威派一个团和一半炮兵部队、湘云派一个营和炮兵部队增援开合,十日后攻下郯城。北线由开合指挥,南线由闵烟指挥,两地同时行动,你组织后勤供给。让开合他们多用火力打击,郯城那些敌兵留着没什么用。”郯城元军守军是山东元军主力留守部队,曾经在山东都元帅塔出的率领下对淮东宋军地盘多次掳掠侵夺,罪行累累,不可饶恕,而且这些元军装备精良,有不少重甲骑兵。

半个月后贾迩冶、杨无过、项飞和几名参谋来到沭阳。“闵烟,仗打得激烈吗?”

“公子,没有什么可打的,沭阳只有一千元军主力部队,都被消灭了。其余城防部队没有什么战斗力,基本都俘虏了。海州的丁顺见我军一到,杀了一百蒙古和色目兵,打开城门投诚了,还招降了赣榆和东海的城防军。”

“呵呵,这个丁大人和我们有感情了,胆子也大了,让他继续做知州吧。”

“公子,宿迁近在咫尺,我军拿下宿迁吧。”

“不急,先消化果实。部队要抓紧时间帮助农民播种耐旱农作物,这是当务之急。闵烟,收编了多少城防军?”

“三千五百多人。”

“tmd,元廷真会抓壮丁啊。将他们编一个训练团,其余的编成治安部队。不过这些事由孙谋负责,治安部队整训后交给特战司令部的人,严库驻守沭阳,你明天带些警卫部队跟我到郯城去。”

第二天贾迩冶一行人马来到郯城。在开合的师部湘云蹦了出来,“二哥哥,你来晚了,敌人被我们杀完了。”

“呵呵,小姑娘变成杀人狂了。”

“二哥哥,我都嫁给肖烈了,不是小姑娘了,我现在是团长。”

“哇,大官呀,失敬,失敬。”

“二哥哥,你不公平。”

“我怎么不公平了?”

“别的团都有四个营,就我的团才两个营。”

“你们是特战部队,大部队打特战还有什么意思?”

“二哥哥,还是大部队打攻坚战过瘾。在山里打特战,敌兵缩在城里不出来,又不让攻城,越来越没意思了。”

“这次你带来的是哪个营啊。”

“是戴钟的营,小鬼看上我的女兵亲卫连长了,我就带他的营过来了。”

“湘云,有没有兴趣在平原地区练练特种战?”

“好啊,在哪里打?”

“就拿邳州和宿迁之敌练手,要打的元兵不敢出城,让我军实际控制这两地的农村,还要让元兵知道,到我军当兵每人都可以得到十亩土地。不过你的大本营还在沂水,那里也别放松特战。”

“遵命,二哥哥,湘云坚决完成任务。可是敌兵缩到城里不出来之后就没什么意思了。”

众人笑了起来,贾迩冶对吕部说道,“吕部,休息一天就带部队返回青州吧。回去告诉虎威和张大成,北面只要敌军不进攻,就不要刺激元军。北线还是以做买卖为主。”

“是,公子。”

“开合,十字路可以交给文官和特种兵司令部的人了,你们驻守沂州和郯城。”

“是,公子。”

“湘云,你现在去做饭,一会我和大哥到你那里喝酒吃你炒的菜。”

“是,湘云遵命。不过,二哥哥,只有马肉啊。”

“没关系。”湘云走后,贾迩冶接着说道,“开合、闵烟,你们要注意掩护湘云的部队行动,特别是要保护好那些女兵,一个都不能落到敌人手上。”

“是,公子放心。”

吕部说道,“公子,湘云的那些老兵厉害的很呐,我们的侦察兵都搞不过他们。”

俞岿说道,“那些女的也厉害啊,湘云经常让特战司令部的人训练她们,南宫女侠有时候也来。真不敢娶那种女人当老婆啊。”

“那也别大意。噢,你们可以在师直属营组建一个特战兵连,将来以师为单位独当一面时可以用特战连和团属侦察部队整治敌人。项飞,将这件事记下来,各师都组建这样的部队。嘿嘿,你们好好巴结湘云,向她要一些人做骨干。将来女兵都必须撤出战场。”

第二卷 武装割据 第六章 收复扬州(二)

6—2

三月份下了两次下雨,稀稀拉拉的雨点掉在地上就被干燥的土地吸干了,土地变成雨水的无底洞。四月份过了一大半了,老天只下了一次短暂的小雨。土地龟裂,兴化北面的大片大片水泽变成了草地,骑兵部队的多数战马都在此放牧,肥了战马,急坏了根据地的军民。灌溉水田成了头等大事,甚至耐旱作物都需要浇水。部队分批帮助农人抗旱,部队自己开垦的土地也要抗旱。

淮东大小河流密布,有便于灌溉之利。但是北方将如何?淮西、河南将如何?贾迩冶的脑海中出现了秋天时大批饥民逃难的景象,总是挥之不去。北面和西面的高原季风地带的草原是不是已经干旱一两年了?甚至干旱了更长的时间?蒙古贵族之间的战争与干旱有没有关系?在贾迩冶有限的历史知识记忆中有一个强烈的印象,北面高原草原地带如果有二三十年的风调雨顺,则草茂羊肥,羊多了,人也就多了。如果再来几年的干旱,草枯了,羊死了,人将如何?战争,掠夺、杀戮、罪恶将不可避免。这是大江大河孕育的华夏农耕文明挥之不去的恶梦。怎样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沿江地带的军民在江边沙土地上种植了许多甘薯苗,现在已经结出手指般粗细的甘薯。洪泽湖和高邮湖湖面水位下降,湖滩种植了甘薯、大豆、棉花等耐旱作物。贾迩冶又将眼光瞄向两个大湖之间的狭窄的地带,应当尽量控制更多的湖滩地带。只要有足够的粮食,秋后根据地必将涌入大量的饥民。根据地的人口越多越好啊。

“宝兄弟,南宫的报告,最近元廷又向北面草原地带派遣军队,除了燕京一带的卫军之外,还有阿术的一万蒙、汉精锐部队,镇守高丽的二千部队,还有河北、河南等地的少量部队。”忽必烈当时确实有些紧张,他的一个叫昔里吉的侄子反了。昔里吉是蒙哥的儿子,而忽必烈是在蒙哥死后自封大汗的。

“噢,这么说扬州的元军只有六万了,精锐元兵只有三万。”

项飞说道,“公子,这个情报与范广的侦察部队的情报相符,年初扬州之敌就有异常调动,湾头堡驻军有所加强,但是瓜洲和扬州调走的部队更多。”

“宝兄弟,战略情报部队还有报告,开春以来江南各地的元兵都有调动,但都是派往南方。”

贾迩冶感叹,“忽必烈一方面在草原上打仗,一方面在加紧消灭南方的抵抗力量啊。”

“宝兄弟,南宫的情报还有一点,元廷在二月份发布了禁酒令。”

“噢,蒙古人很爱好饮酒,怎么会发布禁酒令?”

“公子,酿酒是要耗费粮食的。”

“啊,项飞,这是关键。北方旱情一定很严重,因此才会有酿酒令发布。哇,这是什么人给忽必烈出的主意?”

杨无过笑道,“宝兄弟,出这种主意的绝不会是要饮酒的武将或蒙古人,只能是那些深谋远虑的汉人文臣。”

贾迩冶有些悻悻然,“是啊,忽必烈身边不乏熟读圣贤之书熟谙经世之道的儒者啊。可惜他们为外族所用。”

一位参谋说道,“都督,那些人都是汉奸。”参谋多是东山庄园的子弟和庄园培养教育出来的孤儿。

贾迩冶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汉奸肯定是有的,那些投降元廷并为之所用的文臣武将可谓汉奸,但是还有一些人很难界定。汉朝时中原文化就北至漠北,隋朝时疆界深入高原草地,唐朝时直达北海(贝加尔湖)之北端,有多少汉人与草原上的部落交融啊。多少汉人文臣武将和普通百姓世代相传,保持了汉人习俗礼仪和文化传统,今虽为外族所用,但不能简单归为汉奸之列。”

参谋有点不服,“都督,那些人应当算什么呢?”

贾迩冶笑道,“不算什么,只是敌人罢了。项飞,传令各部队将领召集作战会议,有两个议题,一是扩大一些临近水域的地盘,二是试试扬州之敌的胆量。开合他们就不要过来了,将海州训练的新兵编入开合师,该师扩编为三个团,下发一个团的武器装备,沭阳也划归开合师驻守。这件事要在月底前完成。”

五月初,贾迩冶、杨无过和吕铁头等人来到江都,这里距离元军的湾头堡营寨直线距离只有十三里。贾迩冶、杨无过、范广、党宁、萧德海和一些参谋人员登上西门城楼,用架在城楼上的高倍望远镜观察湾头堡元军的营盘。

“范将军,能确定元军营盘中间的城堡就是粮仓吗?”

范广答道,“都督,肯定没错,我亲自观察过多次,看见元军往里面运输麻袋,有时往外运出,但是进多出少。”

“元军为何将粮仓建在前沿营寨里,而不是将粮仓建在瓜洲或扬州城里?”

“都督,元军围困扬州时就在那里驻扎大军,储备粮食。那里东、西、北三面环水,尤其是东面有三条水道,易守难攻,还有城堡,其上储粮可以防潮。瓜洲城堡被李庭芝当年撤退时毁掉了,阿术的营寨建在水面上,是用大量缴获的宋军战船改造成的水上城堡,不利于粮食防潮。扬州守将投降后元军没有将粮仓搬到扬州城去,可能是打算向东进攻我军时可以就近运粮到前沿。”

“范将军,打造浮桥的保密措施可靠吗?”

“都督放心,十分可靠。匠人是从别的地方召集的,集中在军营里打造浮桥,造好后暂时也不放他们走,安排些事情让他们做。”

“范将军,今晚我们就在此观赏部队是如何骚扰敌军的。你要弄些宵夜的小菜啊,我来请酒如何?”

范广笑了,“没问题,几样小菜比都督的酒便宜多了。”

“那你得将茶也备好,要龙井茶。”

“哈哈哈。”范广大笑起来,“那我要多喝些酒了。”

下午贾迩冶美美地睡了一觉,像他这样下午睡个大觉的人还大有人在,今晚偷袭敌营的部队都被命令下午睡觉。晚上天黑后贾迩冶又登上西门城楼,范广已经在这里等侯了。

“哇,范将军,这哪里是几个小菜,将军今天破财了。”

范广请贾迩冶和杨无过入座,贾迩冶环顾四周,“党宁,德海,铁头,时移(直属团副团长),范阔,今天是观战,可以喝酒,都入座吧。”

众将入座,欢欣鼓舞,但是范阔婉言拒绝了,“都督,我值勤,不可饮酒。”

“好。”贾迩冶由衷地称赞,“各位将军,大家只能意思意思,以三杯为限,只有我和大哥可以痛饮。”

吕铁头说道,“没关系,我们多吃菜。”众将笑了起来。

天旱也有好处,天上没有云彩,月光明亮,凭肉眼就可以依稀看见元军营寨轮廓。子夜时,一位参谋对范广耳语几句,范广说道,“都督,出击的部队到达前沿。”

贾迩冶用八倍望远镜观察了一阵,又用高倍望远镜观察了一会,最后还是在一名参谋的指点下看见元军营寨东南角几个模糊的人影。

“范将军,部队训练的不错嘛,能够如此隐秘地接近敌营,用的是特战连吗?”

“正是,特战连的人员都是从各部队抽调的精悍士兵。”

“湘云的部队有没有支援人手?”

“参谋部和特战司令部联合调来五个人,连长就是史团长支援的人。他和我师的团长和副团长都很熟,一起训练特战连。都督带出来的人都厉害的很呐,即能打歼灭战、攻城战、阻击战,又能搞偷袭,而且计谋百出,可谓诡计多端啊。那个连长和李四海副团长行动起来就如同鬼魅,恐怕盗贼也不如他们。”

“李四海啊。”贾迩冶笑着看了看时移,意味深长。

时移有点不好意思,向贾迩冶拱拱手,“都督留情,莫说过去的事情。”吕铁头、党宁和萧德海都笑了起来,杨无过也面有笑意。

范广不解其意,“都督,什么意思?什么过去的事情?他们笑什么?”

贾迩冶笑而不答,原来李四海和时移都是吴公公和四位侍卫官当年送来的二十名特招士卒的成员,是蟊贼出身。这样的特招蟊贼还有四个,现在在五个师和直属团都有一名。吕铁头也是特招的士卒,不过他犯的前科是斗殴伤人。“范将军,李四海当年跟我出生入死,是我最早的士兵之一。最初我只有二十名警卫士兵,稍后发展到四十名,增加的二十名警卫是皇上送给我的,都是些有特殊本领的人才。他们现在都有出息了。”想到当年的警卫,贾迩冶忽然一愣,若有所思,不禁自言自语,“呀,该死,怎么把他们两个人给忘记了?”

范广诧异,“都督想起谁了?”

贾迩冶看看吕铁头和时移,“噢,我刚才想起两个老部下,不知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吕铁头和时移对望一眼,吕铁头说道,“都督是想起于辉和游济吗?”

贾迩冶长叹一声,“是啊,不知他们现在处境如何。噢,于辉的小弟和小妹应当长大了,不知近况如何?”

杨无过说道,“宝兄弟,于辉的小弟和小妹现在都在情报部队。”

“啊,那怎么行。万一出了事,将来如何向于辉交代。”

“宝兄弟勿焦虑,他们姐弟两都受过特别训练,而且他们在胶州,协助秦文弟妹工作。”

“噢,吓我一跳。大哥,这次行动结束后要设法联络于辉和游济。不知他们在敌后有没有坚持住啊。”

忽然一名参谋叫道,“快看啦,敌营起火了,特战部队得手啦。”

第二卷 武装割据 第六章 收复扬州(三)

6—3

袭扰湾头堡元军营盘的战斗进行了五天,后两天元军作了伏击和反击行动,吃了不少地雷,以后元军干脆缩在营寨里不出来了。直属团全部和赵林团的炮兵部队进入江都城,水军陆战团分出两个营驻守泰州和泰兴。

江都军营指挥部里参谋向贾迩冶报告,“都督,闵烟师长的部队和金无忌师长的部队突击天长和盱眙成功,占领了两座城池,还拿下了黎城和铜城两个小城堡,这两处城堡的守军没有抵抗,都是投降的。”

“攻打两座县城的战斗激烈吗?”

“不算激烈,守军主要是原来淮西的宋军,对夏贵投降元廷本来就有不满,基本上都没有认真抵抗我军。我军抓获的俘虏有三千多人。”

“夏贵丢人啊,可耻又可恶。他的投降导致李庭芝孤立无援,他还坑害了镇巢军,洪福将军死的冤啊。” 洪福原来是夏贵家童,军功累积升为统制。夏贵帅淮西大军投降元廷时洪福不服,更仇恨元军奸淫掳掠,帅镇巢军抵抗元军,杀光元军派来的色目人军队。后来夏贵亲自招降洪福,致使洪福被骗而放弃抵抗,洪福被斩首,镇巢军尽遭杀戮,人民涂炭。贾迩冶问参谋,“对我军攻占盱眙和天长,元军有何反应?”

“元军恢复了扬州西北的丁村堡营寨,守军五千人。”丁村堡是阿术围困扬州时的一个重要据点,在此阻截淮安、宝应向向李庭芝的部队供应粮草,当时运河通道已经被阿术截断。丁村堡多次发生过激烈的争夺战。

“五千太少了,最好要像湾头堡一样有一万人时再集中兵力消灭之。传令:一,将天长、盱眙的俘虏及其家眷迁往宝应,交给留守部队和特战部队,编一个训练团,安置家眷及淘汰老弱军人;二,虎威的部队派出一个营驻守沂水;三,湘云的部队移师驻守盱眙;四,无忌师的主力驻守天长;五,闵烟师的主力进驻真州,整编当地宋军;六,以上调防必须在十天内完成,十天后无忌的部队对丁村堡之敌开展袭扰战,诱使扬州元军向丁村堡增兵,闵烟的部队对瓜洲之敌开展袭扰战,使之不能全力增援湾头堡。”

贾迩冶去了一趟盐城,原因是郑不败驾驶浏河号来到新洋港。战船运来了大量武器装备,可以装备七个多团的装备。另外郑不败通报了一个好消息,两艘新式战船即将完工,下水后将有六艘战船同时开始打造。每艘长达十五丈的新战船将装备十门大型迫击炮。贾迩冶对此没有太多的高兴,这种新式战船的建造周期长达两年,现在拥有八艘战船,等到拥有十六艘战船时已经是两年之后,加上八艘武装商船,二十四艘大船也没有把握消灭元军南下的几千艘战船。贾迩冶非常希望拥有强大的水军,一举消灭元军水军主力,这样军队就可以进退自如了。但是看来与元军水军决战的日子还早着呢。

郑不败还带来了坏消息,去年将近年底时福州行朝为元军大军所迫欲迁徙泉州,招抚蒲寿庚有异志,杀尽在泉州的朝廷士大夫、赵氏宗室和二千多在泉州的淮兵,后来投降了元军,接着漳州也投降了。泉州基地和在外开矿的人员几经波折去了台北。虽然人员没有遭受损失,但是生产设备丢光了。漳州都在元军的掌握之中,看来小皇帝只能逃到广东避难去了。

现在徐大锤又停止了钢弩的生产,原因是硼砂又快没了,钨矿石也失去了补充。还有一件糟糕的事情,送给李庭芝的两艘商船的船员没有赶到泉州,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也不知道李庭芝现在去了什么地方。按日期推算,李庭芝前往福州时小皇帝已经离开那里,而且泉州已经出事了。

元军沿浙江、福建南下的大军分水陆两路,元军在浙江的水军战船多数开到福建去了。如果李庭芝撞到元军水军,一定是凶多吉少。在真实的历史中李庭芝和姜才是在扬州被斩首的,难道两人还是难逃一死?

贾迩冶和杨无过以及警卫排返回江都时,队伍里多出了林冲锋等十名杨无过的老部下和他们的家眷。贾迩冶将林冲锋、张顺水、阮二郎三位当过职业军人的好汉安置在参谋部,其余七人安置在特战司令部,仍由杨无过领导。他们的家眷暂住泰州。

林冲锋等人带来了两个徐大锤让他们转交给贾迩冶的密封木箱。箱子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很长。贾迩冶打开箱子后差点乐得不能自禁。箱子里装的是十支步枪和子弹,枪长五尺,七毫米口径,有膛线,有装弹五发的弹仓,枪口装有消音器,还装有三倍瞄准镜。

这种步枪虽然打一枪需要拉一次枪栓退弹壳和上子弹,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绝对先进的武器了。贾迩冶试枪玩了半天,每支枪打了五发,共耗费子弹五十发,这枪在贾迩冶手中二百米内指哪打哪,四百米距离仍然有很不错的精度,不用消音器杀伤力更强。贾迩冶将步枪给警卫排的每个班配置三支,自己留下一支做玩具,化了一天半时间教警卫排打枪,每人耗费子弹三十发。

贾迩冶回到江都后立即了解了前线形势,丁村堡元军仍然是五千人,各地元军都采取坚守不出战的策略。贾迩冶下达了如下作战命令:范广师、直属团和陆战团的两个营及团直属部队攻占湾头堡,以基本相同的兵力和优势兵器火力消灭一万精锐元军,抢夺粮仓,由范广做总指挥;无忌师和湘云特战团的炮兵部队佯攻丁村堡,闵烟师佯攻瓜洲,牵制两地元军;五月二十五日拂晓三面同时行动。在此之前,各部队仍然继续开展骚扰战行动。

二十四日夜里,在江都养精蓄锐的各部队从西门和南门相继出城,逼近湾头堡元军营寨。在距离湾头堡四里多的河边停了下来,三支部队的六十门大型迫击炮支了起来。部队铺设了三道浮桥,然后逼近到营寨的东门和北门二百米处,总共一百二十门小型迫击炮做好了发射准备,步兵垒砌了胸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