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一世木已成舟-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品:这一世木已成舟
作者:邱琼
内容简介:
小说中以浓墨重彩来铺陈的,是主人公苏漓江对自己那份超越生死的爱的勇敢承担。爱情的非理性色彩,有时候真的能让一个人甘愿燃烧一切来感动自己。但是,如同一只在屠刀面前觳觫的牛流下了大滴大滴的眼泪,最终我们会发现,那个被感动的,已经不是我们所认识的那个自己。什么时候,所谓的爱情,已经将人的面目改写得如此百孔千疮。
正文
第一章
“你知道吗,我来这里,是为了躲避一场追杀。”
苏漓江说这话时,距离宁琥珀辞职那天整整三个星期。
21天前,当宁琥珀拖着行李,站在公司门前的广场回望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姚明为联通公司做形象代言的巨幅广告牌,上面一行醒目的字:一切即将改变。她看着,蓦然惊心无比。不过只是六个字,却如同谶语,铺天盖地而来。
一切即将改变。
当天的天气预报是这样的:晴转多云,午后有小雨,降水概率80%,南风二级,下午起转北风二到三级。宁琥珀辞去了沪上某著名外资企业市场部总监的职位,拿上全部的积蓄开始四处旅行。
上海虹桥机场。候机时,宁琥珀在机场商店买了一个小收音机和两节电池,坐下来搜索了所有广播频道。杂音和啸叫之间,萧邦波兰舞曲跳出来,换一个台,是无稽的相声,再换,是一档介绍肝病神药的节目,再一个台,有人带着浓重的方言腔调哭诉婚外情。惟独没有辛夷的。其实她知道此时并非辛夷的节目时段,可不知为何,她就是想听她说话,说她喜欢的音乐,新喝到的一种口味特别的饮料,某家咖啡剧场上演的法国戏剧,甚至是,她即将到来的婚期。
头顶有巨大的声音呼啸,广播召唤着乘客登机,去往目的地。宁琥珀站起身,把收音机丢进不可燃垃圾桶,向登记口走去。
两个多小时后,航班号为FM171/2的中国民航客机752准时到达太原。宁琥珀没有作任何停留,直接换乘巴士去平遥古城。车窗外,风景流动着,时常目及荒凉,有些冷冽。调子是灰色的,看得久了,微微会觉得累,却并不惹人厌。她自然想不到会在这次旅途中相遇一个叫做苏漓江的男人。
……说起来,相识于山清水秀间,注定会是个浪漫的开端。然而事实也许全然不是这样子的。
到达平遥将近黄昏,宁琥珀背着不多的行李悠闲地四处走动,随意得几乎不像是在旅游,而是这里的人,在此生活过良久,并将继续生活下去。除了她的游客身份的装束外。
想要来平遥,缘自宁琥珀在杂志上翻到过相关的图片和匹配的字,有一祯黑白的照片,特写,漆黑的瞳仁,很漂亮。加上她又看到作家洁尘的一句让人很是心动的话:“艳色的及至,迸发于那些古朴、神秘、俊美得无可挑剔的女人的面孔,这面孔上嵌着一对深潭似的眼睛,只有亲眼见过这种眼眸,才能明白一个词,天荒地老。”这才彻底动了心念,将古城作为长途旅行的第一站。
买了地图,边走边看。宁琥珀有这么个习惯,每到一处,就会买当地的地图。不见得为着识路,更多的是留作纪念。
到底是旅游,她更乐意四处走走。路过街道、树木、人群和微弱灯火。
走在石板路上,没有上海的车水马龙,耳畔全然纯净。琥珀的心情因而放松起来,这种感觉有如回家般亲切。整个古城,满眼是高高的院落,精巧的飞檐,没落的深宅大院,残破的黑漆铜环大门,门前的小石狮,以及黑底金字的大匾。灰色的天空、城墙、院落、街道、还有砖窑,像极了真实的古代世界,仿佛时刻会有古老的故事袭来,很厚重苍凉。
琥珀很享受这种行走的过程,票号、镖局、民居一间间地逛过去,心情愉悦。走得累了,就在屋檐下站一会儿,什么都不做,静静地站着,就觉得足够地好了。
有些饿了,就近在一家饭馆吃午饭。平遥的牛肉很出名,味道的确不错。店主是个中年男人,坐在一旁和店里三三两两的游客闲话。他说:“我们落后,不过正因为落后,才保留了这么多原始的风貌”。没有遗憾没有责备,言谈间非常纯粹和平静。经他指点,琥珀住进了一间由私宅改建的旅馆里。
旅馆就位于这条最具风味的明清街上,叫“协隆顺”。她选了主屋最大的一间,为了一张床。它看起来极为古朴,她只在古装电视剧里看过,让人联想到吹熄红烛后的春宵。
对已经习惯了西式家具的现代人来说,这样的床无疑太硬了些。椅子也是,晚饭后坐在上面看小说,很快就腰酸背疼了。可琥珀还是贪恋这古意。包括门口的大影壁和窗前的红灯笼。因此并不觉得受罪。
宁琥珀是次日在王家大院闲逛的时候认识苏漓江的。进了大院,“侯门深如海”的感觉油然而生,一进进的庭院一重重的门,据说有一千多间,比故宫还要多。登上最高处,看到外边住在窑洞里的百姓,想他们的祖先曾经如何仰望这所宅院,她百感交集。
在某间庭院的绣楼,琥珀站了很久,意兴阑珊决定下楼的那一刹,看到了苏漓江。当时这个男人正阔步登上楼来,她下楼,他上楼,一抬眼,从此终生相遇。
那一刻,琥珀无比震动,他的外型像是她这么多年来的梦。这样的男子,眉目清净,散散的胡渣,有着深深的酒窝,如此纯粹温厚。或许不羁却不狂野,阳光下他的眼睛烁亮如金。她蓦然明白了《大明宫词》里的太平公主初遇薛绍的感觉。那年元宵夜,花市灯如昼,人潮万千中,面具下温文的男子,生生地闯入视线,只这一眼,只那一笑,便有了后来的酷烈纠缠。
然而彼时他们并没有交谈,只是相对笑笑,错开身。他上楼,她下楼。
随后的行程中,琥珀又去了好几个地方,都是她向往已久而苦于没时间游历的胜地。在某座著名的山上,正好赶上一部武侠片的拍摄。山间清亮的雨后,20岁出头的姑娘古装出场,轻轻推开寺院古老的大门,探身叫道:“青哥,青哥,我是兰妹。”清脆的嗓音在空旷的山中回荡。这一幕叫琥珀念念难忘。很久后,还记得这声呼唤,青哥,青哥,我是兰妹。
宁琥珀的最后一站是青海湖。沿路上她仍会想起在平遥看到的那个男人,那么出众的容颜,并不年轻,风霜满面,却是叫人过目难忘的。她想着,微微有些怅然,也许当时应该不那么矜持,和他说笑一二?可终于没有,于是就这么着,成了回忆里的遗憾,只能想想而已。
乘上到青海湖的车,一路上和司机扯些东西南北,打发着时光。偶尔朝窗外望去,看到浮云后的太阳轻抚着黄色的草地,弥漫着蒸腾的水气,笼罩着悠闲吃草的牛群羊群,如一幅幅淡淡的水彩。往北看,祁连山脉雪色皑皑。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衬着高旷、深蓝的背景,令人的呼吸也顺畅了起来。
过日月山时,海拔有3000多米了,琥珀微微有点高原反应。日月山古称“赤岭”,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赴藏和亲,途经赤岭,曾于此登高遥望家乡,忍泪抛下皇后亲赠的日月宝镜,以断绝思乡之情。
不忍辜负美景,尽管头还在闷闷地痛着,她还是勉强爬上日月山的一个亭子,极目而望,山川田野间的恬淡景色极美,远处起伏的绿色山峦,并不像是西北的山,倒象南方的丘陵。山下是大片的田地,种着小麦和油菜。
远远望向青海湖,满目都是深蓝色的湖水,好似高出地平线几尺,将溢了出来。渐行中,湖水的颜色因光线和角度的不同而变幻着:浅黄、淡蓝、深蓝,直至和天空融为整体。下车后,发现与别的风景名胜不同的是,这里居然没有几个游客,更显得安静澄明。
琥珀身着白衬衫,工装裤,有着妩媚的英气,相貌并不十分耀眼,但看上去很舒服。站在风里久了,披肩长发被吹得有些凌乱,她索性摸出一支红色铅笔盘起它,将两手插在裤兜里,闲闲地站在湖边观赏着浩淼无边的水面。
一枚橙色的夕阳斜斜地挂在西边水与天的密合线上,照得一湖碧水仿佛一幅巨大的绸缎,在脉脉的斜晖中漾出一片片深深浅浅的绿色。寂寂的青海湖微卷细浪,偶尔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偏着身子急速地掠过湖面,发出短促的叫声。
站得有些累,索性坐下来,摊开一本书阅读。这本书名叫《夏洛的网》,是个可爱的童话。从第一次读它到现在有十多年了,她对它有种近乎偏执的着迷,以传教士般的热情推荐给每个认识的人,并紧张地等待对方的反应。如果他们说好,琥珀就会很高兴,大大增加对此人的好感,若只收到感觉平平的评价,她就会掉头而去。尽管早已成年,在某些方面,她依然保存着少年人赤诚的心性。
童话讲述了一个清新可喜的故事,朴素,明晰,隽永。一头名叫威伯的小猪在猪圈地快乐地成长,某一天明白了自己必将成为圣诞节火腿的处境,感到痛苦而惊恐。它当然不想死,哭得像个泪人儿。
万念俱灰之际,从猪圈的黑暗中传来了一个清朗的声音:“你不会死的。”
琥珀记不得这是第多少次看《夏洛的网》了,她熟知里面的每个细节,可每当她看到此处时,还是感动莫名。
这声音属于一只叫作夏洛的蜘蛛。夏洛答应威伯,她会想办法拯救他的生命。她说了一句每个读者都应该记住的话:“我会做你的朋友,你醒过来,睁开眼睛,就会看见我。”
仆人来到猪圈,倒完猪食后,抬头一看,猪食槽上方有个大大的蜘蛛网,网上明确无误地结着两个大字:“好猪”(somepig)。
消息顿时传遍了乡里,威伯成了一头名猪。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主人一家乐开了花。接着,在贪吃的老鼠谈波顿很不情愿的帮助下,夏洛用她的网上艺术对威伯的名声层层加码,连续推出“光焕”(radiant)、“杰出”(terrific)等光辉字眼。最后,威伯参加了当地的农业博览会,在危急关头,已经衰老的夏洛使尽全身的力气,用即兴发挥的“谦虚”把临阵怯场的威伯推上了金奖的宝座和名声的顶点,从而彻底地化解了威伯的性命问题。
琥珀再一次看完了它。想到曾和自己一同阅读它的陈燃,伤感得无以复加。佛说,历尽万水千山,犹如清风拂面。可凡俗的人永远都做不了佛陀,对着蔚蓝的湖水和金黄的油菜花,喝着青稞酒,她哭了。她曾计划到达青海湖后,会打手机给陈燃,然后哭泣。然后回上海,继续活着。
结果她只是一个人静静哭泣。
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
来青海湖游览的人不多,尤其是这暮色四降的时候,游客纷纷散了,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琥珀的举止。她哭了很久。直到有个人走到她身边,静静地递过一方手帕。白色大格子,干净柔软。
她回头,是他,在平遥时遇见的男人。她真的没想到还会碰到他。这简直是奇遇般的感觉。两个人走了那么多不同的旅程,竟然再度相逢。
他温和地朝她笑,眼睛很亮。他说:“是你。”
琥珀也笑了:“是你。”接过他的手帕……
像一阵细雨洒落我心底,那感觉如此神秘。我不禁抬起头看着你,而你并不露痕迹。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啊,有情天地,我满心欢喜。
他在琥珀身边坐下来:“到了我这个年纪,生离死别,都可以不那么计较了。”
“青海湖是我最向往的地方,来了,不虚此行。”琥珀扯了一棵小草,随意编着,心里变得无限欣喜。初见心惊,再见依然。眼前人如此熟悉,似乎相逢足有三世。
他望着她用铅笔盘起的头发,低声道:“我以前的她……走路时喜欢拿一支铅笔。”
“你和她分开了?”
“是啊。”
这时他看到了她手中的书,“呀”了一声,又惊又喜地说:“你怎么也有它?这是我最喜欢的书了。”
琥珀也吃惊道:“啊,你也喜欢它?”听到他这么一说,她立刻崩溃了,简直可以用眼前一黑来形容。
“是啊。一本关于拯救和爱的书。初中时代,我在班主任家里看到它,借了回来,看得既伤心又感动,没舍得再还回去。对作者怀特更是热烈崇拜。”他兴奋连连说:“啊,相见恨晚,相见恨晚。”
他们越聊越投机,彼此交换了姓名。是他先说的:“苏漓江。”
“我叫琥珀。宁琥珀。”
天色将晚,寒意袭来,两个人站起身,进了蒙古包。美味的煌鱼和清香的奶茶让所有游客大快朵颐,席间相谈甚欢。更让大家喜出望外的是,这蒙古包中居然有一套家庭影院。在湖边星夜,一群逃离都市的人,之前互不相识,此刻却轻易地熟悉起来,大家豪兴大发,痛饮美酒,击节而歌,颇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之潇洒意气。
几个小时后,游客们渐渐安静下来,各自回住处休息了。琥珀正待离开,身旁的苏漓江提议道:“随我出去看看星星,可好?”
琥珀依言随他走出去。在气温低到6度左右的青海湖边,夜浓郁的深影里有着沉睡的湖泊。天地寂静,只余呼吸和风声。两人披着大衣、裹着被子,坐在帐外,仰望星汉。
海子说,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在所有的词语中,琥珀最喜欢“天空”这两个字。天,空。她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夏夜躺在户外的竹床上乘凉,满天繁星眨呀眨,大人们轻声闲话家常,蒲扇轻轻摇,丝瓜藤下时常有萤火虫飞来飞去。恍惚中,睡意会越来越浓,分不清天空的星星和身边闪烁的萤火虫,不知不觉进入梦乡。夜渐深了,被外婆抱回屋内,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在柔白蚊帐里,这时听到窗外人们的轻言细语,会觉得空旷,像是梦境。
“偶然夜里失眠,去露台吸烟,看星星。想起那张可爱的脸庞。想起她数星星时的眼神,那样温暖而清澈的眼神。那一刻她不是刁蛮的小丫头,更像个乖巧的小孩。”静默良久,苏漓江燃了一根烟,开始安静地诉说,他的神情清淡自然,语气平缓,似乎并不在意琥珀有没有听。也许他只是想说话。
呵,他竟会与初识的女子说起如此私隐的过往。这样的男人,在平日的生活和工作中,该是硬朗锐利甚至是强悍的吧,生意场上的男人——他该是商人吧,都善于隐藏,懂得分寸,决计不会感性如斯,可眼下是在度假,身边是对他不会有任何利益侵犯的陌生女子,况且这里的夜,如此温和安详,叫人软弱,忍不住会想起辽阔的的寂寞和遥远往事。
“我和她,十六年。你知道这是多久的年份?咱们可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两次,杨过和小龙女也该重逢了。”他的讲述如此娓娓,并没有滔滔不绝,时而出现短暂的沉默,仿佛陷入某种追忆,之后断断续续地继续,时而又会停顿。像是一场节奏缓慢迂回的影片,靠细节和画面感见长。琥珀逐渐被他的言说方式吸引了。她听着,带着理解的心态。谁没个伤感的时候呢。
“我的后脑曾被人击伤过,早就不记得当时的疼痛了,但从此后脑就有了几块疤痕,我自己看不到,因被头发覆盖,旁人也看不到。可它毕竟是存在着的。于是我知道,她,我是不可能忘记了。”
旷野里咆哮的风呼啸,夜色迷茫,苏漓江的故事说到这里嘎然而止。琥珀很认真地听着他温和沉静的讲述,见他突然陷入沉默,良久不再出声,忍不住轻轻地问:“后来呢?”
“后来……”苏漓江站起身,“后来,我离开她了。我不得不离开她。”他望向她的眼睛里有深切的疼痛,颇令人荡气回肠。
琥珀还没来得及说什么,苏漓江的话头忽地一转,问:“你这次出来旅游为了什么,琥珀?”
“疗伤。想散心,为了忘记他。”
“你知道吗,我来这里,是为了躲避一场追杀。”
第二章
苏漓江在 “日月星”的咖啡厅里唱歌,从夜里10点到凌晨2点。日月星咖啡厅是城里首家酒吧,经营酒水生意,有啤酒、劣质咖啡以及小点心,晚上会有像漓江这样模样周正、嗓音不错的歌手出来唱歌,客人们也可以自己上去唱。
厅内布置得绚烂耀眼,配着鲜艳的油画。纸张和色彩都不高档,但看上去喜气洋洋。当年物价便宜,一个晚上包场,也不过30块钱。除却电费等等,还能略有盈余。常常有客人喝得微醉,跑上台去合唱一首歌,一人一句,抢过话筒,声嘶力竭地吼。
散场后,漓江拎两瓶啤酒独自回家。他唱歌的样子颇似王杰,连发型都类似,又落拓又漂亮的浪子形象,不羁帅气,有种邪邪的英俊。有男人看上他,在深夜的街,跟在他后面,慢慢靠近,低声问,要不要一起走?
他站住,微微笑,说,谢谢,不了。在酒吧,取悦听众是必须,下场后的他从来没有想过热切地去接近谁。行事做人很是简单,合意者言谈甚欢,反之连敷衍都懒得,被找上门来,也是一贯客气礼貌的,拒人千里的散淡。
当时是1989年的冬天。苏漓江穿黑色的夹克,很不怕冷似的,没有拉拉链,里面是薄的毛背心,白衬衣。他还年轻,才二十岁,即使是这样清贫的装束,仍有着逼人的青春。
白天的时候,歌手苏漓江在咖啡厅里当酒保,负责做咖啡。他没念多少书,初中毕业就出来做事,找不到正式工作,只能给别人打打临工。
漓江并不清楚那个身着黑衣的男人是什么时候开始来咖啡厅的。那天,他一曲终了,随意朝台下一扫,看到一个男人,站在角落里朝他招手。厅内的灯光忽明忽暗,看不太清楚那人的容颜。他走了近去,那男人沉默地注视了他一小会儿,递上一沓钱,说了句,你的歌唱得不错。随后转身离开。看得出来他并不年轻了,四十来岁,锐利的轮廓,神情里有种仿佛与生俱来的威严。
漓江数了数,数目并不大,却足够他可以较为体面地过上一个月。此后每个月,这个男人都会来咖啡厅。因为漓江留了意,每次那男人一来,他就看到了。有时他正在唱歌,看到他进来,用眼神朝他示意,那男人就很轻地微笑着,站到一处很是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里。等漓江下场来,他仍是一沓钱,随即离开。好象他来这里,就是为了看看漓江,再给他这些钱。
每个月他都会来一次,处事相当低调。如此几个月,漓江渐渐觉得奇怪,终于忍不住问他:“如何称呼您?”
那人怔住了,眼神开始温暖,伸出手来,似乎要触摸漓江的面颊,犹豫片刻,放下了。漓江见他没答,不肯走。彼此僵了几十秒,他终于说:“我姓丁。”只这一句,怕漓江再问,很快匆忙离去。
接下来的这个月,漓江又见着丁先生了。他仍是独自行来,仍是一沓钱。数目固定。漓江又问:“您需要我为你做点什么吗?”
丁笑了。他笑起来时,面孔依然很冷。顿一下,说:“好生谋个正经差事做吧。这样下去总归不是个办法,学点文化是正道。”怕漓江反感似的,又说,“我只是,只是希望你能过得好一点。”
漓江笑:“您怜悯我?”
丁姓男人怔了,斟酌着措辞:“嗯,这个……”
二十岁的少年有着奇异的清高和自尊,用手挡了丁递过来的钱。
丁见状,摇头道:“只是觉得你这孩子,不应该被埋没在这里,怕你生活为难,想资助……”
漓江冷了脸,说谢谢,又说:“以前那些钱,我会还的。”
丁欲言又止,止又欲言。终于开口:“如你要还,十年为期吧。我总在这个城市。如果你想找,一定能够找到。我姓丁,丁振中。”
“这里对你日后的发展不利,尽快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吧。”丁振中最后说。
下个月,他仍然会来。漓江觉得丁振中这个男人和自己应该会有渊源,不然不会平白无故地帮助他。而这原因,绝对不是丁所说的,觉得他的歌唱得不错。只是漓江不再试图询问关于这个男人的任何情况。他知道他不会说,也知道他最终会向他说,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他和丁振中的关系,就这样维持下来。于心里,他对丁是有感激的,虽然他常常觉得丁的出现,是件奇怪的事情。然而丁的资助,令他的生活不至于非常拮据,还可以有一点点积蓄。这些,足以令他生计无忧。同时他还是听了丁的话,找一些书来读。
漓江不是没有想过要做大事业的,可此刻心爱的姑娘许颜还在念高中,他计划过等她考上大学之后,和她去新的城市,所以暂时在A城呆了下来。他总想令手头上宽裕点儿,发狠似地挣钱,就算再卑贱的活儿也不在意。他的空闲时间因此很有限,偶尔有个把小时的空当,就会去找许颜。
有时,他会站在她的教室窗外看她。看她上课时偷喝一口软包装牛奶,偷偷观察是否被老师发现,神情狡黠得像只猫咪。更多的时候,他会在她的教学楼前,巴巴地等着。看到放学后她出来,满脸笑容地迎上去。
许颜在A城一中念书,这是一间重点中学。她所在的教学楼是一幢尖顶红色房子,有80多年的历史,古朴静谧。初夏时节,墙壁上爬满了爬山虎,看着就觉得清凉。
因为有了漓江,许颜时常落了单,转着铅笔思考点线面,慢慢地走在同学后面。等大家都散了,再飞快地跑到他身边,把手放到他手里。她的手很小,洁白纤细。手里的铅笔是惯常用的,HB型,落到纸上,颜色很淡,容易擦去,容易覆盖。那时早就有自动铅笔了,不贵,也好使,可她老用不习惯。她用小刀就可以把铅笔削得比卷笔刀削出的还整齐漂亮,非常清晰的木纹,一卷一卷的,散花一样。
当时都还那么穷,一人一杯清茶就能在茶舍里打发掉几个小时,再送她回家。她家门前有条长长的小巷,青石板路,能看见深绿色的青苔。无数次的黄昏,身着白衣的她和黑衣的他走在这条巷子上。
漓江偶尔会带许颜回自己的宿舍坐坐。他在A城租了一间10来平方米的房子栖身。租金不贵,还有个小小的阁楼,可以踩着梯子爬上去。房东放了点东西在上面,他收拾了一下,整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刚好可以睡下一个人。他不大在床上睡,直接爬到阁楼上去,整夜整夜看武侠,金庸、古龙、温瑞安。阁楼上有扇小小的窗,睡不着的时候,将眼睛贴在窗玻璃上,看到外面繁星密布,这种孤独安全而温暖。
有次许颜在漓江的房间里睡着了。简陋的架子床上,她的睡态安静,但即便在睡梦中,也带着青涩的意味。漓江小心地避免惊醒她,坐在旁边呆呆凝视她的睡态。她抿着唇,脸上是毫无防备的脆弱神气,有着美好而不自觉的身体,与大把的忧伤。
他看着她,看着她,很想伸出手来触碰她的面颊,只想单纯地抚摸,不带任何欲念。如同触碰虚幻的梦境。她的脸近在眼前,她的唇微抿,她的睫毛随着呼吸颤抖。她看上去是那样的真实。然而他却不能够惊醒她。
他想要拼了性命一样宠爱她,想要令她快乐。
这个叫许颜的女孩子,名字是美的,长相斯文秀气,短发,很利落,显得伶俐。两人相识于1987年。当年她在重点中学念初中,15岁,是家里的独生女,喜欢穿白裙子,桀骜不驯,不笑的时候表情很淡漠,面容倒是清秀的,很芬芳,像一朵刚刚好绽放的百合花。常常光着脚丫在客厅里走来走去地唱歌。他叫她小孩,小孩小孩。漓江是个沉默的人,和她在一起时,喜欢听她说话,他笑,什么都不说,看到她,就觉得好。
20岁时,爱情中的漓江,心性温和柔软。他会取来吉他,给许颜唱自己写的歌。歌词直白朴素,曲调简单自然,浅吟低唱的风格很叫她喜欢。许颜最喜欢的歌是漓江花了三个晚上写的,叫作《乞》。这首歌被他拿到咖啡厅里去唱,效果很好,满座喧哗的客人在片刻间突然沉寂,有大胆的女生上去拥抱他,吧间内口哨声四起,漓江轻轻和她拥抱。他不喜欢这样,可他需要这份酬劳。
其实在漓江看来只是极平常的歌。他只想写出乞丐的愿望,可写来写去,还是写成了自己。当时灵感来了,窝在自己的小房间里,找来纸和笔,在信纸上潦草地写下歌词后,抱着吉他,哼唱着,时而停顿下来,记下旋律。写好了,完整地唱一遍,感觉还可以,就拿到咖啡厅里去了,立刻就火了。等许颜来了,唱给她听,她竟极喜欢,每次都缠着他唱。
请给我一个姑娘 不管她漂不漂亮
请给我一个地方 不管它是干净还是肮脏
请给我给我一顿早饭
请给我一点银两
再给我一点阳光
我的要求其实就这么简单
请给我给我给我一点时间
我的要求其实也不平凡
吃饱了喝足了以后
我的心灵变得纯洁
我开始祝福每一个我能想起来的人
请给我给给给给我一点欲望
让我躺在这个街上以后还能幻想
请给我给我给我一点衣衫哪
请给我给我给我一点新鲜
请给我给我给我一片蓝蓝的天
让我能看到看到看到一段明天
请给我一个姑娘 随便她漂不漂亮
那时候他们都还年轻,对人生的感悟不强烈,渴望的,也就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不够现实,然而美好。
漓江很喜欢听许颜说话。只是单纯地,喜欢听她说话。暮色四降的房间里,不开灯,黑暗里,看不清她的容颜,只有声音轻轻地响着。她悠悠地讲起过往,关于童年,梦想,曾经难以释然的小小心事。她讲话的节奏很慢,时时停顿。而他也不着急,安静地吸一口烟,看烟雾在面前缭绕燃烧,这时的房间里显得如此安宁。有时她会坐过来,依偎在他身边,抢了他的烟,夹在小指和无名指间,刻意作风尘状,他看在眼里,只觉佻达天真。
纯真少女扮祸水的模样,会有种别样的风情,反倒是叫他更是怜爱。后来他认识了不少女人,可记在心里的始终是她。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如此喜欢一个人,喜欢到哪怕仅仅是听她说话,都觉得欢喜。
如果可以,他愿意就这样坐着,一直坐下去,一辈子就这样听她说话。
在他,她代表了一种纯真。就像青春,和自己干净清白的曾经。
多年后,苏漓江还记得和许颜在一起的时光,阳光芬芳。认识漓江时,许颜15岁,在重点中学里念初中。每天要很早起床去上自习,背无数英语单词,倦了就望望窗外那棵玉兰树,冬天,树叶掉光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