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沃轩辕-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天是朱斌新纳的小妾寇湄为朱斌送饭,到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发黑,看了眼中午送来的饭菜几乎未动,寇湄叹了口气,把热饭菜拿了出来:“你好歹吃上一点吧。”

朱斌苦笑了下,轻轻握住了寇湄的手,寇湄脸上微微一红,却没有挣扎,就任自己的夫君这么握着,朱斌低声说道:

“我只想为大明做些事情,可是你说,为什么想做些事情会那么困难?圣上不信任我,不让我出兵援助卢象升,难道我就眼睁睁地看着他这么死了吗?”

“卢帅爷未必会死,他吉人自有天像。”寇湄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自己的丈夫:“不管圣上怎么对待你,起码,你还有我们在你身边,还有那么多的部下在你身边……你不知道,我自从到了江南,到处都能听到传颂武英侯的声音,在江南,武英侯的名字甚至比圣上还要响亮……”

“这点才是我最担心的啊……”朱斌长长叹息了一声。

“对了,今天顾炎武来了。”寇湄拿出了厚厚一叠书稿说道:“他说‘忠义武英传’已经写完了,请你看上一看,若是没有什么问题,他就去找老师题字了……”

朱斌接过顺手翻了一翻,他哪里有心思看什么书,顺口道:“告诉顾炎武,我没有什么意见,一切都按着他的心思去办吧……”

正说着,只见远处黄飙飞奔而来,一到面前翻身落马说道:“督帅,卢象升那,来人了!”

朱斌一惊,翻身而起,也不多话,夺过黄飙战马,上马就走,还未等寇湄和黄飙反应过来,一条身影早就消失在了他们的视线之内……

那寇湄痴痴地看着朱斌的背影,也许在金陵的时候,她还不知道这位侯爷是个什么样的人,可是到了江南,她终于知道了。大英雄,大豪杰。酒酣耳赤日,谈笑杀人间,这才是自己想要的丈夫,能嫁给这样的人,也许是自己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吧……

……

回到武英侯府,只见江南军诸将围着一个人,不停地在外问着什么。朱斌分开诸将,一见,原来正是老熟人李重镇!

“侯爷,侯爷,救命啊!”见到朱斌进来,这个在战场上从不落泪的汉子放声大哭:“我家帅爷只得五千老弱,狗贼杨嗣昌和高起潜不肯发兵,此时帅爷已经危在旦夕,请侯爷火速发兵相救,我等永世不敢忘记侯爷大恩!”

这铁打的汉子都哭成了这样,可见卢象升处形势何其紧张。那的战报早有人不断送到江南,也无需多言,朱斌大声吼道:“召集众将,连夜在这开会!”

自满清再次入侵之后,江南诸将早从各地赶来,日夜待命,此时朱斌命令一下,不消一个时辰,各路将领都已到齐。

朱斌让李重镇简短的把当地情况说了一遍,说道:“卢象升处吃紧,这才派来李将军求援,卢大人忠心为国,一心杀敌,我等焉能坐视不救?”

“请督帅下令,江南军枕戈待旦,随时可以进发!”郑天瑞大声说道。

“好!”朱斌站起了身:“我准备部署如下……”

“且慢!”就听黎风打断说道:“督帅千万三思,我江南军两次上奏,皆未得朝廷允许,若是私自发兵的话,罪同谋反,请督帅仔细考虑啊!”

朱斌和麾下众将都怔在了那里,他们只顾着救援卢象升,却疏忽了这一最根本的事实。

眼见诸人犹豫了下来,李重镇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督帅,黎大人,非是李重镇贪生怕死,若以李重镇一人之命,能换取帅爷之命,我无论如何不敢不应……将来出了事情,万事只管往李重镇身上推好了……”

“李将军请起来说话。”黎风上前扶起了李重镇:“这不是发不发兵的问题,万一将来出了事情,你就算想承担责任,可是你承担地起吗?”

“难道,难道就看着帅爷这样吗?”李重镇猛然站了起来:“既然众位大人都不愿意发兵,那么李重镇就此告辞,就算死我也要和我家帅爷死在一起!”

“回来!”

朱斌暴喝一声,这时他的心里又是苦闷,又是烦躁。自从来到了这个时代,浴血疆场,快意恩仇,什么时候像今天这么憋屈过?

再看看自己部下,也是一个个虎着脸,一脸的懊丧和愤怒……

“侯爷,我倒有一个办法。”正在这时,曹桓慢慢地说道:“侯爷未得圣旨,自然无法前行,可是若侯爷信得过曹桓的话,请给曹桓一军,我愿带着救援卢象升!”

朱斌一惊,这事干系实在太大,不管是谁,未得朝廷指令,擅自出兵的话,都是死罪一条,曹桓这么站了出来,等于是把自己送上了一条绝路……

“侯爷,何必学妇人之仁,犹豫不决?”曹桓大笑起来,这豪迈之气,哪里还有半分阉人的样子:“为大丈夫者,当断则断,侯爷以英明果断威震天下,莫非今日还不如我这一个残疾人吗?”

“曹桓听令!”朱斌一咬牙道:“我以你为江南援军之帅,领骑兵两千先行。诸将,谁敢与监视大人决死!”

“末将愿往!”麾下钟建一声大吼。

“末将愿往!”郑天瑞哪肯示弱,一样吼道。

钟建以眼斜着郑天瑞道:“郑将军,我自先喊,你焉敢与我争功?”

郑天瑞冷笑几声:“咱江南军中可没哪条说着谁先站出来谁就能先去啊!”

“郑将军,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才新婚,家中有妻有妾,钟建了然一人,难道不用我这没家室的反倒用了你?”

本以为郑天瑞要反唇相讥,谁想到郑天瑞却有些动情地道:“钟将军,正因为我已有家室了,所以才更加要我去,你连个老婆到现在都没有,总不成天下的好事都让我们这些人占了吧……”

众人看着心下感动,这次出兵可不是什么好事,先别说能不能打胜,纵然胜了,回来后也是掉脑袋的事情,此去实是九死一生。

“钟建上前!”朱斌厉声吼道:“我以你为随军大将,与监视大人一起出征,冲锋陷阵,马跃疆场!”

“得令!”

朱斌轻轻叹息了一声,走到钟建面前,看了他许久说道:“你,你家中还有什么人没有,我会帮你好好照顾的……”

钟建一笑:“督帅,钟建就只一个,家里人早死在了金虏手中,这次去,也算是为我家人报仇,督帅,将来你要是还想着钟建,每年清明就往我的坟头上放一壶好酒也就是了!”

……

风舞猎猎,战旗招展!

两千江南骑兵,笔直地乘坐在马背之上。江南文武官员齐聚于此,为远征赴死援军送行,他们的脸上写着悲壮,他们的眼中写着诀别!

“监视大人,保重!”走到曹桓面前,朱斌一揖到底。

“侯爷何须如此!”曹桓笑道:“我大明阉人最为让人看不起,今日曹桓总算做了件有意义的事,此去必然不负侯爷之托,侯爷看到我身边的人没有?”

曹桓指着身边的七个服侍他的小太监说道:“如果曹桓不能完成侯爷重托,我自与这七个随从,与那金虏大战,死也死它个轰轰烈烈!”

众人听着眼里湿润,纷纷上来,也不说话,人人对着曹桓抱拳行礼。那江南军中诸将,一个个都是眼高于顶的人,从来都不服谁,今日对一阉人如此,直让曹桓觉得死亦瞑目。

那郑天瑞却带着自己的妻妾马丢儿和李香君而来,此时马丢儿已有两月身孕,郑天瑞指着她的肚子说道:

“钟将军,我已和内子商议过了,将来这孩子便姓了钟,还请钟将军给这孩子取个名字!”

钟建大喜过望:“郑将军美意,钟建铭记在心。钟建生平只恨金虏,若是生了个男孩,那便叫钟破虏吧!”

看着远去的援兵,朱斌忽然叫过身边黄飙:“你立刻去下金陵,却面见保国公朱国弼,只说如此如此,千万不可耽误了事情……”

……

这两千江南骑兵,明知此去救援必死,一个个却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一路上谈笑风生,轻骑快进,谁也不肯落后!

不几日出了江南,进入山东境内,到处都见饥民,这些人看到大队官兵疾驰而过,有的眼神里露出愤怒,有的眼神里露出羡慕……

“此去还有几日才可到达?”那曹桓看着远处,问道。

钟建看了眼队伍,说道:“按照目前的速度,还有七日当到!”

“太慢了!”曹桓皱了皱眉头:“救兵如救火,我等受侯爷所托,卢帅爷尚在等着我们,命令士兵们加快速度,早一日赶到也好!”

钟建苦笑了下,这位公公虽然一腔热血,却是不懂用兵之道。这已经是他们的极限速度了,若是再强行加速,或许可以早两日赶到,可是除去掉队的,剩下的早就人困马乏,能起多大作用那可就不好说了……

“公公,有件事我可对不起你了。”钟建也不做解释,把话题岔了开来说道:“您才来江南的时候,我可看不起你的很,公公你了千万不要放在心上……”

“咱们这些做阉人的,又有多少人能看得起了?”曹桓笑了起来:“文武百官,市井黎民,一个个都把我们看成小丑那样……当年的魏逆忠贤算是权势熏天了吧,可一朝失势,又落得个什么结果?所以将军不必把这些事放在心上……”

钟建只觉得这位公公甚是可爱,正想说话,忽然看到前面一彪军队拦住去路,为首的一员将领大声喝道:“且住,来的是哪里的军队?”

钟建策马上前:“我等乃江南之军,奉命前去救援卢象升部!”

“江南来的援军?”那将官一皱眉头,随即道:“我奉兵部杨嗣昌大人之命,在此堵截,未得兵部之命,任何人不得擅自通过!”

钟建勃然大怒:“此刻卢象升孤军奋战,难道你想眼睁睁地看着他送死吗?”

那将理也不理,冷笑道:“这是朝廷的事,我可管不了那么多。杨尚书有命,我只管照着做也就是了。这位兄弟,我知道你们江南军的厉害,可咱们都是吃着朝廷俸禄的,大家客客气气,退一步海阔天空,你千万可也别来为难我……”

钟建心中恼怒,偏偏又发作不得。对方足有一千来人,又打着朝廷的旗号,厮杀起来,只怕又多了个谋反的罪名,不比前去救援卢象升,好歹也是轰轰烈烈战死。

只没奈何之间,就见曹桓上前,冷冷看了这将几眼,说道:“那么,我要通过这里可行,莫非你也想要阻挡吗?”

一见曹桓穿戴的服饰,那将赶紧低头说道:

“公公,非是小人刻意要为难你们,实在是朝廷下了严旨,事关朝廷用兵大计,一个兵都不许经过此处,不过,若只是公公一个人去,小人当然就不敢挡路了!”

第202章 血染黄沙

曹桓没有想到这人居然连自己也敢挡在那,看来杨嗣昌等人是铁了心,要把卢象升这些主战派往死里整了,曹桓面色骤变,正欲发作,忽见身边钟建怒吼:

“我等舍生忘死,不畏艰难,欲与金虏血战。朝廷里就是多了你们这些结党营私,贪生怕死,只以一己之力忘却国家根本之人,才弄得如今战乱四起,国家危亡。若是你今天再不让路,我拼死也要上本朝廷,让圣上和天下人知道你们的面目!”

“这就是圣上的意思……”那将领低声道:“圣上,圣上还专门交代了尤其不能让江南军通过……将军,我们这些人都仰慕江南军的忠义之名,可是,你想,如果没有圣上的默许,杨大人他一个人哪有这么大的权利……”

钟建握着拳头,呆呆地站在那里,忽然,他大吼道:“管不了那么多啦,救兵如救火,兄弟们,跟着我冲过去!”

“全军准备!”那将领大声道,他身后的士兵顿时张弓搭箭,齐齐瞄准了两千江南将是,那将几乎随即几乎是哀求着道:

“将军,不能啊,强冲等同于谋反啊!”

就在这个时候,曹桓竟然“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将军,我求你啦,放行吧,卢帅爷那顶不了多少时候了,我虽然是个刑余之人,可也知精忠报国四字,难道,你就忍心看着卢帅爷和我大明将是血洒疆场吗……”

那将居然也对着曹桓跪了下来,放声大哭:“公公,你当我们就都不忠义了吗,就都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这样吗?可我们没有办法啊……我家四十七口都在京师,四十七口啊!还有我身后的这些兄弟们,你问问他们看,哪个在京城不是拖家带口的,我们也想和金虏拼个死活,可我们不敢,真的不敢啊,公公……”

曹桓巍颤颤地站了起来,他知道已经不可能在从这里过去了,他们可以强冲,这些人也挡不住他们的步伐,可他们不能。私自发兵掉的只是自己的脑袋,可一旦和朝廷官兵交手,那就是不折不扣的谋反了,这只会给督帅带来杀身之祸……

“我向侯爷拍着胸脯发过誓,一定要赶到卢帅爷那……”曹桓居然笑了一下,对钟建道:“可是现在看来真的过不去了,钟将军,你带着兄弟们回去吧,告诉侯爷,事不可为了,让他……让他自己小心啊……”

“监视大人,你呢?”

“我?”曹桓惨然一笑:“我一个残疾人,又失信于侯爷,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再说……再说,卢帅爷还在那等着咱们呢……”

“拿咱们江南军的战旗来!”眼见钟建要说话,曹桓厉声叫道:“是曹桓的性命重要,还是侯爷的性命重要?是我们这些阉人废人的性命重要,还是两千健儿的性命重要?钟建,休要再开口说话!”

战旗在手,那曹桓哪里还有半分阉人的样子?只见他双手攥紧战旗,对手下那七个小太监道:“候崽子们,跟公公去啦,有怕死的没有!”

“愿跟公公赴死!”那七个小太监一起叫道。

“公公这是要去巨鹿游玩,将军,你放不放行啊?”曹桓斜着眼睛问那将道。

那将热泪盈眶,笔直地跪在那里,哭道:“公公,小将名叫丁国力,我对不起你,从此后我年年上供,岁岁祭奠啊,公公……”

钟建什么话也没有说,就在那默默地站着,默默地看着,泪水顺着这个坚强汉子的面颊上慢慢流了下来,他从来也没有想到,一个阉人也能表现出丝毫也不逊色于武将的英勇……

“卢象升,援兵来啦!大明的援兵来啦!”

曹桓嘶声厉吼,战旗飞舞之中,那八骑如电,如风,带着必死的决心,冲向了那再也不能回头的深渊之中……

……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卢象升领兵进驻巨鹿贾庄。太监高起潜统帅关宁铁骑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卢象升遣部将杨廷麟要求援助,高起潜根本不是予理睬!

是日,卢象升领兵至蒿水桥,遭遇清军主力。

满清统帅多尔衮亲领三万铁骑,三万步兵,将卢象升统领的五千士卒团团包围,从内及外,密密麻麻包围了整整三层。

第二日,随着多尔衮的一声令下,满清总攻开始。卢象升这位屡败清兵,使清兵对宣、大之地望而兴叹的杰出将才,开始这一生中最悲壮的一次战斗!

卢象升持大刀,背弓箭,远者射,近者斩,于满清军中往来冲突,大呼声撼天动地,不绝于耳。多尔衮见明将英勇,料是卢象升,乃遣扬武大将军,贝勒岳托摔众围之。

谁想只半个时辰不到,卢象升刀斩箭射,竟杀清将三人,骑十七,骁勇异常,清兵竟不能靠近其半分。

岳托勃然大怒:“一介书生勇武如此,我八旗铁骑颜面何存!”

狂呼乱叫声中,岳托亲领数百人围之,正危急时,卢象升部将雷时声连发数箭,箭枝到处,清兵无不落马。岳托部一时大乱,卢象升见状,杀开一条血路,重回本营。

一将英勇,卢象升部无不精神大振,炮声隆隆,箭枝如雨,自晨而午,清兵不能进半分。

午时,炮声忽停,卢象升大怒,回首道:

“此关键时刻,炮声如何停了,岂非乱我军心?将炮队统领给我斩了!”

谁想炮队统领上前道:“帅爷,非末将不肯尽力,实是弹尽!”

卢象升这才知道错怪了部下,说道:“既然如此,你可领炮手以充步兵……”

话音未了,那炮队统领慨然道:“帅爷方才已说要斩末将,为帅者,岂可言而无信?”他抽刀转头对部下说道:“弟兄们,我自犯了帅爷法度,死而无憾。今日我等皆有死无生之局,万望众家兄弟勿学我样,努力杀贼,以报帅爷之恩!”

说着横手一刀,顿时倒在血泊之中……

那卢象升部下都是些老弱残兵,本已不堪抵挡清兵连番攻击,这时见那炮队统领自刎以谢帅爷,人人群情激愤,大声道:

“帅爷,今日你我皆死于此地,何不大开营门,死也死个痛快!”

卢象升大笑:“好,好!都是我大明的好男儿!也让金虏知道,我大明有的是忠勇之辈,但叫我大明还有一人在,绝不让金虏马踏中原!”

及至申时,弓矢全部用尽。卢象升部但凡炮手、弓手,人人持刀枪冲杀入清兵阵中。雷时声最是英勇,亲手斩杀清兵十数人,环顾左右,叫道:“帅爷,援兵呢,援兵在哪里?”

“哪里还有援兵?”卢象升手刃一贼,笑道:“高起潜就在五十里外,尚且不肯发兵,我等还能去指望谁?武英侯离太远,想来又多得奸臣阻挡,若等来时,只等着收我的尸体也就是了!”

“卢象升,援兵来了!大明的援兵来了!”

忽然,远处嘶声厉吼,一面江南军的战旗猎猎飞舞。马踏战场,尘土飞扬,更不知来了多少援兵。

卢象升大喜,放眼看去,却只见八骑飞来。马上之人,非兵非将,等看清楚了,又哪里是什么大明官兵,分明就是八个太监。

那八骑冲到阵中,领头的那个太监蓬头乱法,满面都是尘土,不知道赶了多少的路,笑道:“卢帅爷,江南军监军曹桓,率麾下前来救援!”

“援兵,这就是援兵?”雷时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

曹桓大怒:“怎么,莫非将军看不起我们?我等虽都是些阉人,却抡得动刀,杀得了人。今日金虏在此,正可一试刀锋!”

言毕回头道:“崽子们,跟着公公杀贼啊!”

那八骑更是毫不停留,转眼间就已和清兵混战在了一起!

“杨嗣昌,高起潜,你可看到我大明勇士了吗?”笑声中,卢象升指着京城的方向放声大笑,突对部下吼道:

“看到了吗?你们都看到了吗?大明的援军到啦,杀啊!”

卢象升孤骑奋进,其部谁肯落后,一个个红着眼睛,像疯子冲向对面的敌人……

卢象升手刃数十人,忽然背后巨疼,原来两枝箭已射中他的后心。卢象升看也不看,翻手一刀,又将一名清将砍落马下。

岳托看着卢象升勇猛,心惊胆战,悄悄持弓箭,又是两箭射出,他本以箭法见长,这两箭又全中卢象升后心。

卢象升跌落马下,随即翻身而起,未等他来得及做出动作,三把快刀全部命中他的胸前。卢象升前胸血流如注,狂呼中大刀轮动,三名清兵瞬息间头颅飞起……

卢象升跌跌撞撞,手中的刀再也无法握住,“当啷”一声落到地上。他摇摇欲坠,看着蜂拥上来的清军,惨笑一声:“陛下,臣卢象升竭尽全力,这就去啦!”

他重重地倒在了地上,双眼睁得大大的,死不瞑目,像在那怨恨着什么,而在他的周围,却是一具具清兵的尸体……

清兵不敢相信这员勇猛的将领就这么死了,他们慢慢地从四面围上,一直走到了卢象升的尸体前,才有胆子大的拿武器捅了捅卢象升的尸体。

“休伤吾主!”

忽然有人大吼,腾身扑到了卢象升的尸体之上。

此人乃是卢象升麾下掌牧杨陆凯,他见帅爷身死,只恐清兵残其尸,哪里还会想到其它,腾身而起,只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护着帅爷遗体……

清兵愤怒下以弓箭射之,杨陆凯死不起身,只管用双手牢牢抱着卢象升,任凭箭枝落到自己身上。那清兵射了二十四箭,直到杨陆凯气绝,清兵兀自不能将二人分开……

“不要伤害了这两人的尸体。”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多尔衮叹息道:“有忠勇的将军,自然有忠勇的部下,南人一勇如此,多血性烈士,我大清还未到夺取天下的时候啊!”

贾庄一战,大明自卢象升以下,无不人人死战。总督卢象升、部将雷时声皆力战而亡。五千士卒死伤大半,仅三百余人突围而出。

卢象升是大明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死时年仅三十九岁,与风波亭之岳武穆死时年纪相仿。时大宋有岳武穆之冤,大明有卢象升之屈。二人皆死于奸臣之手!

那多尔衮环顾战场,竟不能寻到一个活着的大明官兵,心中正在感慨,忽见前面清兵从死人堆里拉出一个人来,太监装扮,满脸是血,浑身上下到处都是伤口,却是一时昏厥过去。

多尔衮令人救醒,问其姓名,这太监大声道:

“我乃江南军监军曹桓是也,只可恨战时昏厥,不能身死报国,我也别无它求,只求给我一刀,以全我忠义之名!”

“一个太监尚能不惧生死?江南军,江南军!”多尔衮喃喃自语,欲想好言相劝,见到曹桓眼中决死之意,知事已不可为之,挥挥手道:

“放了他,全了他的节烈,好生收敛了他……”

曹桓纵声大笑:“不可,就让曹桓尸身暴露于此,他日等我家侯爷率江南军一到,自然会为我等报仇!多尔衮,多尔衮,今日我死于此,他日你必死于武英侯之手!”

言罢对着自己就是一刀……

这一战,曹桓以八骑救援,明知必死而为之,忠烈之名天下闻名,后来有乡间百姓收拢其尸,将八人合葬在一处,立一碑,是为“大明八烈之墓”!

第203章 江南之王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卢象升督五千兵,与数倍于己只清兵血战于贾庄,江南军督军曹桓八骑救援,皆死难,是为贾庄之败!

此后,高起潜随即不战而溃。卢象升死节后,杨嗣昌怕他没死,以后会报复他,派了三个巡逻兵去查看。

这其中一人叫俞振龙,告诉杨嗣昌,卢象升真的死了。对杨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说卢象升没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战之类的罪名加到卢象升的头上了。但这俞振龙非常硬气,杨嗣昌把他鞭打了三天三夜,快打死了,他仍然瞪着眼睛说:“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顺德知府上奏卢象升的死状,杨嗣昌故意刁难,不肯上报朝廷,整整过了八十天卢象升的尸体才得以收敛。第二年,卢象升的妻子王氏请恤,不许。

卢象升是一个对大明克尽忠诚,以死报国的将领,他虽然是文人,却有着超人的武艺,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冲锋陷阵。他善于驭下,士兵愿意替他效死力。

史料载:“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这是他抚治郧阳时的事。当时郧阳附近有贼兵四十多万,而卢象升当时带的兵计郧镇的标兵五百,蒋允仪招募的毛兵五百,周仕凤的石砫兵六百,许成名的筸兵三千五百,邓玘的川兵五千。

除邓玘的川兵稍有战斗力外,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但在卢象升手里,绵羊也变成了猛虎。这群乌合之众在深山野岭中转战千里,忍饥挨饿,九战九捷,斩首万余,硬是把绝对优势的贼兵给彻底扑灭了。

但就是这样一位文武双全,忠肝义胆的名将,却生生的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而卢象升之死,也终于彻底激怒了大明王朝另一位名将,武英侯、镇南将军、江南总督朱斌!

当钟建带着两千骑兵退回江南的时候,朱斌一切都明白了;当明军于巨鹿一线大败,卢象升、曹桓等人的死讯传到他的耳朵里后,朱斌的怒火终于被点燃了。

对于大明,这位武英侯始终保持着无限的忠诚;对于崇祯,他始终心怀着感激。没有大明,没有崇祯,也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可是现在这大明的朝廷,这大明的皇帝,所做的一切并不是在那中兴这个国家,而是在把这个朝廷、这个民族一步步地拖向深渊,最后看着他被毁灭……

崇祯十一年十一月底,闻听卢象升死讯,远在江南的卢象升部参将李重镇,不顾劝阻,坚持前往贾庄为帅爷收尸。半路为杨嗣昌截获,以临阵脱逃、惧战的名义杀之。

是年十二月初九,朱斌奋笔上书朝廷,指出朝廷在击寇抗清中七大失策的地方,其言辞之激烈,是为一贯对待朝廷和崇祯小心谨慎的朱斌从所未有过的,史称“朱斌七骂”。

在这份奏章的后面,朱斌要求严惩杨嗣昌、高起潜等人,不杀不足以慰籍贾庄英烈在天之灵。恳请表彰卢象升、曹桓、雷时声等人之功,抚恤家小。而在这份奏章的最后,让朝野为之震惊的事发生了:

武英侯朱由斌,跪请大明皇帝再下“罪己诏”!

是年年底的时候,就在朱斌孤注一掷,与朝廷剑拔弩张的时候,他的结义兄弟吴三桂,被提升为宁远团练总兵,开始跻身于封疆大吏、朝廷显官的行列……

……

在这份奏章传上之后,朱斌迅速召集江南军各级将领,江南各镇守大员,召开紧急会议,以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状况,甚至,是朝廷的进剿大军!

江南军的这些将领,也在迅速发生着和朱斌一样的改变。这些人,本来也都和他们的顶头上司一般无二,忠于朝廷,忠于皇帝。可是东征西讨,浴血奋战之下,朝廷带给他们的却是无穷无尽的伤害……

尤其是卢象升之死,更让这些将领心寒,谁知道什么时候他们便会面临一样的境遇……

“我的奏章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朱斌冷着脸说道:“大家怎么看,全部都说出来吧!”

那些将领一个个都虎着脸,黄飙冷声说道:“主昏臣奸,圣上不明,乃使英烈捐躯,死不瞑目。可再由我江南军诸将联名上一奏章,再请圣上铲除奸逆,还朝野以太平!”

“若圣上依旧不准怎么办?”朱斌把头转向黎风:“黎风,你平日里自诩足智多谋,怎么现在如此大事,却反而一言不发了?”

“属下正在考虑,现在考虑好了。”黎风微微笑了一下:“我有两策,其一立刻派人追回侯爷的那道奏章,并上书朝廷,通诉自己的罪过,并请朝廷派大员前来惩办……”

“放屁!”朱斌骂了一句:“死了一个卢象升,难道我自己还巴巴的往火坑里跳?朝廷里的那些人,正巴不得我这样!”

“那么就是另外一策。”黎风笑容不变:“江南军拥兵十余万,又有战船火器之利,大人久在江南为官,江南一境被侯爷治理得路不拾遗,深得士子乡民之心。侯爷又是建文帝后人,只需登高一呼,历数朝廷之罪,必然军民响应。而后我江南之军,一路取金陵,一路取北京,建功立业,只在今朝!”

这话顿时让所有的心都“扑通、扑通”跳了起来,这是效仿当年永乐帝,以江南军的实力,未必便不能成功,到时,这些人一个个便都成为了开国功臣……

朱斌沉默了下来,过了会缓缓摇了摇头:“我想问你们,一旦咱们反了,这最得利的,是谁?”

“既不是咱们江南军,也不是朝廷啊……”朱斌像是在那自言自语地说道:“朝廷征剿流寇,历十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