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就是坤沙-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国辉正色说:“参谋长,这话可不要再说了!谁让我们都是党国的军人,谁让我们的部队还打着‘中华民国复兴部队’的旗号,既是中华民国的部队,就无法不听老头子的!我希望我们还是以大局为重,别出大事才好。”
谭忠点点头,说:“总指挥这话很对。我们实在都是在为党国,为兄弟们做事的,要为自己,也早就不干了。”钱运周不再说什么,只是一脸的不高兴。
李弥回到台湾,马上在台湾和香港两地设点,公开大张旗鼓收罗旧部,招兵买马。在他招罗的人中,有些人以后成了金三角大小毒枭,其中比较出名的有:
段希文,又名段经。1912年生于云南宣良县大渡口村。1928年进入云南讲武堂十九期步兵科学习,1948年升任十二师少将师长。1949年任二悰五师师长兼武汉卫戍司令。同年底,该部在广西被歼,段希文被俘后逃跑,其父段其昌派特务李光视从广州将其接到香港。
李文焕,号彩然,1919年生于云南永德县班龙镇热水塘。1935年到昆明畜麦中学上初中,因学业不佳退学。1939年回乡向其父要了一万银元买了20条快枪,在佤山种植鸦片,并来往于永德、昌宁诸县武装贩运鸦片。1948年任镇康县自卫总队长。1950年5月镇康和平解放,任副区长。后叛逃出境,投靠李弥。
张秉寿,1918年生于云南曲溪。193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宪兵学校,1949年任昆明宪兵大队长。现在正化名雷雨田,沿着滇缅公路外逃,准备进入金三角……
终于,李弥又来到了金三角。他的身后,跟着数十名扛着少将、中将金星肩章的原国军军长、师长们,还有一支庞大的参谋、幕僚队伍。
大土司刀栋西不失时机地讨好将主宰金三角的大人物。他让方圆一千多里的各个山寨的掸族山民们穿上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到勐萨,欢迎汉人召龙(将军)的到来。
李弥在山民们载歌载舞夹道欢迎中登上竹、木搭起的主席台。
李弥宣布:“复兴部队”正式改编为“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云南绥靖公署”临时办公驻地也在勐萨。大会中间,发生了一个让李弥喜出望外的事情,他的老婆龙慧娱和他的副军长柳元麟带着第六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傅克军,师长李彬甫,副官处长何永年、团长浦景云等人正好逃到了勐萨。
李弥的“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摆出一个小“国防部”的格局。柳元麟被任命为第一副总指挥;段希文老乡被委以“西北军区司令”要职。李国辉被任命为九十三师长,钱运周原是第八军军部少校参谋,得以留任九十三师参谋长。
22
谭忠眼里闪着泪花,嘴上却是轻松的自嘲:“我生来就是当连长的命,北伐时当连长,现在也管不足一个连的队伍。我就这点能耐!”
谭忠是在大会上最后一个被任命的,职务是一个仅有一百人的游击支队司令。听到这一任命,李国辉和钱运周以及“复兴部队”的官兵都把惊讶的眼光投向李弥和谭忠,李弥毫不理会地开讲他准备干的几件大事:修机场、办军校和办小学。谭忠却无言地低下了头。
会后,钱运周愤愤不平地对李国辉和谭忠说:“在金三角这块地头,出力的是牛,吃草,挨打的也是牛!”
谭忠眼里闪着泪花,嘴上却是轻松的自嘲:“我生来就是当连长的命,北伐时当连长,现在也管不足一个连的队伍。我就这点能耐!也好,管的人少了,担子也轻了!以后,能呆就呆,呆不住我就撒手走人。没啥责任呀!”
李国辉心里十分愁闷,说是当了九十七师师长,可管辖的人马实际上只有他原来的七悰九团千把号人。“复兴部队”其他官兵都划归其他师、团、纵队去了。他实际上也是被明升暗降,彻底被夺去了权力和自进入金三角以来的战果了。但他知道这时候发牢骚没用,始终一声不吭。
原二七八团的黄团副和原七悰九团的张营长,这两人都是自己团长的心腹干将,他们气不过,商量后一起找到李国辉和谭忠,提出把队伍拉到金三角深山老林去,不受这些曾经是逃跑大员如今是接收大员的上司们辖制。他们说:“就让他们自己去打出一片天地来吧,看看是不是真有能耐!”
于是,尽管大家,包括坤沙在内都对李弥到来之后的这些变化有看法,但都保持着沉默。
李弥主政以后,一手抓权,一手抓钱。他马上动工修小飞机场,准备迎接美国和台湾的军援物资和人力资源,也丝毫不放松对鸦片贩运中的巨额利润的经营。他知道只有抓好这些才能真正达到扩军的目的。
要扩军,就要有一大批军事骨干。在金三角李弥首先干的几件事中,有一件就是开办“反共抗俄军政大学。”
坤沙和其他的五百个年轻人被从各个部队选派进了这个学校学习。
金三角的所有人都明白,自李弥进入金三角的那一天,金三角华人鸦片史上第一个“小李(李国辉)将军时代”就被“老李(李弥)将军时代”取代了。
蒋介石和李弥先后下达了反攻大陆令。
在得知中共在中缅边境上没有大兵团驻军之后,李弥的心里就更有底了。他“运筹帷幄”,策划了一场只有他自己明白、外人都不一定看得透的轰轰烈烈的进军云南的“假戏真做”的大举动。在这场“战争”中,他这个“大导演”实在当得不错。
首先,他爽快地答应美国,给他李弥的大批武器在大陆交接。由他在打进云南之后,在云南境内由美国的运输机空投。这使美国人对他的信心大增,认为值得为这个反共的马前卒花点代价。
接着,他召开了规模浩大的“反攻动员誓师大会”。
真正出兵时,他先派出东路军进入云南,并以李国辉的主力部队作为接应,目的在于先在云南打开一个缺口,以示他真的向云南、向大陆发起了攻击。而他自己却带着主力部队,一路慢悠悠地行进。目的在于制造影响,同时招降纳叛,沿途招安土司及他们的护院武装,给这些土司头人出官钱和枪再加一纸“委任状”,一时间“云南反共救国军”多了许多纵队,然后,他根据已颁发的“委任状”的数目,估算了一下,电告台湾“国防部”,称反共救国军已统一整个缅北,军队人数已发展到七万余人。并声称,先头部队已进入云南,即日将发动全面进攻,亟待武器、军饷的补给。
至此,李弥导演的“假戏真做”的进攻云南战役全部结束,李弥“大获全胜”。他在国际上声誉鹊起,在蒋介石这里也重新成为红人。
美国和台湾当立即作出回应,让李弥在进入云南后,迅速占领有一座废机场的耿马,运送军用物资的飞机将在耿马废机场上空空投。
李弥即令李国辉率九十三师锳过界河,占领基本上没有守军的沧源县城,接着攻下耿马和双江,并分兵由钱运周率领,西进攻打西盟和澜沧。四座县城的城头升起了青天白日旗。
李弥这时跃马扬鞭,亲率来自西方与台湾的记者队伍,涌进了这四座县城,接受“战地采访”,一时间,“国军在云南大捷”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
李弥跟着率军驻扎到了耿马,并把重兵安顿在废机场四周。
熟知共军兵法的李弥,知道共军决不会堵在国境线上阻止他们进入云南,而一定会诱敌深入,然后快速切断他们退路,采用关门打狗,一网打尽的战法。所以,他的部队进入云南后,只向国境线两翼谨慎运动,先后又占领了岩帅、党坝、南掌和镇康县的南伞、大营盘、山口寨以及糯福、孟马、孟连县城等地。
至此,李弥严令部队不得冒进,一律原地休整待命。并令各部队征用马帮,将所占地区的百货商店、供销社、储蓄所、粮站……一切可以搬走的财产驮上马背,运往金三角。
李弥自己守在耿马,一边等美国军援的到来,一边继续“造势”,他频频召开记者招待会,战利品展览会,声称已歼灭共军数千。自己麾下已有雄兵十万……
李弥终于等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一架接着一架不明国籍的美制C…47运输机,按照他的士兵燃起的一堆堆大火的指引,在耿马废机场上开始空投,投下了可武装三万多人的武器装备。空投持续了好几个夜晚,最后还空投下三个美军情报军官。
李弥知道这三个美军军官的来意,他们不是来了解共产党中国的情况的,而是来探他李弥的虚实。
于是,李弥一边派亲信幕僚带着这三个美军情报官在滇西与金三角丛林里转,去看他的阵地,他的军营,同时又忙着把队伍从这个阵地调往另一个美军情报官将要到达的阵地,从这个军营调向另一个同样是美军情报官将要抵达的营地,他使美军情报官所到之处,不但兵员充足,而且群情激昂。美军情报官终于通过电台向华盛顿报告:我们看到的“救国军”与“游击队”人数有六至八万人,军事素质较高……
美国方面于是马上来电,自本月起,每月给予李弥部队二十万铢泰币,后又改为七万美金,次月,又增加家属救济金二万美元。
李弥全部目的均已达到,他回到大其力,喝茶,下棋,对部队只一句话:“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他静观的是哪方面的变化,只有他李弥自己心里明白。
这出闹剧唱了三个月。一天,李弥得到报告,解放军有两个师向滇南快速运动,并有迹象表明,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也正向国境线敌后穿插。李弥不等核实情报是否准确,马上命令所有部队放弃占领的城镇,全部以最快速度撤过国境,回到缅北,部署在国境线上。他的总指挥部也全部退到萨尔温江东岸的“安全地带”。
一些不相信解放军的快速进军能力的“游击纵队”,如李弥一路收买来的“岩城王”与“岩帅王”,刚迟了一步,便当了解放军的俘虏。
不久,朝鲜战场上传来第一次和谈的消息,李弥有了借口,便下令他们“救国军”全军正式“凯旋班师”返回金三角大本营。
至此,李弥导演的“假戏真做”的进攻云南战役全部结束,李弥“大获全胜”。他在国际上声誉鹊起,在蒋介石这里也重新成为红人。而更主要的,是他达到了武装自己的军队、独霸金三角的目的。
23
史密斯上校在墙上的中国地图西藏的位置划了一个圈,说:“我们共同的利益在这里,李,你明白吗?”
对李弥这种“打”法,连李国辉和钱运周都表示叹服。李国辉说:“这是最好的结局了,还想怎么样呢?打到昆明去?真的那样,你我都死无葬身之地。”
谭忠自知自己在金三角已无甚前景,退回萨尔温江畔之后,便申请退伍回台,马上获得了批准。
这一天,李弥在孟杯修的小机场落成启用。这个机场利用一条藏在两面绿树葱茏的大山间的狭长坝子修成,十分隐蔽,轻易不会被缅甸政府发现。机场修成后,台湾派出飞机进行了试航,试航成功三天后即正式启用。
李弥的太太龙慧娱、李国辉的太太唐兴凤,还有一些团长,支队长以上军官的太太,一起携儿带女登上首班运输机,撤到了台湾。谭忠与太太也坐这一班飞机离开金三角抵达台湾。
李国辉与钱运周都来到机场送行。李国辉送自己的妻儿上了飞机,然后百感交加地握着谭忠的手,说:“到了台湾,有什么难处,不要忘了兄弟,一定捎个信来!”
谭忠说:“我会的,我们毕竟曾经生死相依,兄弟一场。你自己要保重,有些事情要看透,不要一门心思只知道忠君爱国。”
李国辉说:“可能过不了多久,我也要到台湾找老兄一起耕读去。我最瞧不起的就是没有尺寸战功的皇亲国戚,可偏偏现在身边这种人比比皆是,让人没法活!”
钱运周悄声说:“幸运的是我娶的是土司女儿,要不,也要在这里送人质去台湾了。”
唐兴凤本来要带走莎莎,但莎莎正和坤沙如胶似漆,不愿去,唐兴凤和李国辉也拿她没办法。
有了机场,有了空中走廊,李弥和台湾之间来往密切,蒋介石这时候对他是有求必应。李弥说在深山密林作战,最好给派一支特种兵中队。蒋介石马上给他空运了一支特种兵中队。
特种兵中队队长叫张苏泉,上尉军衔。他身高1。8米,白皙的国字脸,略显瘦削的脸上嵌着笔直的鼻子与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头发微曲,给人一种英俊潇洒、机灵干练的印象。李弥一见他马上有了好感。
“你是哪里人?受训何校?”李弥问他。“俺是河南人,民国三十六年中央步校成都分校步兵科毕业。”上尉规规矩矩地回答。
李弥拍拍他的肩膀,看着他身后佩着最先进的新型武器和各种先进装备的队伍,说:“好!我现在就以中队为骨干,马上扩编为一个加强营,由你张苏泉任营长!”
这次和张苏泉一起到金三角的还有一个以美国中央情报局史密斯上校为首的观察组。对这个观察组到金三角的真正目的,李弥一开始并不知道,只是例行公事地进行接待。史密斯在看了几处阵地和营地后,对李弥说:“你们的队伍的确有了很大发展,对付缅甸军队肯定没问题,但说要打回南京,要去攻占昆明,NO!NO!用你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史密斯上校伸出小指头:“对付共产党,你们是这个!”
李弥敢怒不敢言,依然谦恭地问:“那么,盟军将让我们做些什么呢?”
史密斯上校在墙上的中国地图西藏的位置划了一个圈,说:“我们共同的利益在这里,李,你明白吗?”
“他妈的臭美国佬,干嘛不去肢解你自己的国家,老在打人家国家的主意!闹分裂,挑动独立,这就是美国外交!”
李弥及幕僚们都大吃一惊。
史密斯上校临走前,又同李弥进行了一次密谈。李弥毕恭毕敬地送走了这一帮美国人,等飞机一起飞,他转身就破口大骂:“他妈的臭美国佬,干嘛不去肢解你自己的国家,老在打人家国家的主意!闹分裂,挑动独立,这就是美国外交!中国的事,全让美国佬搞糟了。”
李弥把钱运周找来,对他说:“你是刀栋西的女婿,又是‘复兴部队’的元老,主要领导人之一,名声在外。我现在调你到总部任情报处长,上任以后,以我的特使的身份,带上钱和枪支做礼物,力求与金三角以外的各个民族的土司、头人结盟,让他们和我们站在一起,共同发展,共同对付缅甸政府。”
钱运周想这差事既可以一路去玩,又可以广交朋友,他何乐不为呢?他指名要坤沙作为随从。
一路上,坤沙不断地向钱运周讲述他知道的克伦族的情况。克伦族是缅甸仅次于缅族的第二大民族。大头领苏巴英季是一个地道的亲殖民主义派,他先亲日,后亲英,就是不亲缅甸政府。还反对缅甸独立自治。1949年,他还带领了十几万人的克伦自卫军大起义,包围了首都仰光,逼使缅甸政府签下协议,同意七个邦实行自治。
钱运周问坤沙:“这个苏巴英季有什么爱好吗?”坤沙说:“听说他出门时喜欢穿西装,喜欢参与时髦的体育运动,比如打马球。他妻妾成群,还养着庞大的歌舞队,供他自己和客人寻欢作乐。他还是个瘾君子,瘾还特大。”
到了巴安,他们来到了苏巴英季的官府。所谓官府,也只是一些铁皮瓦的木头房。他们被请进苏巴英季的客厅时,苏巴英季正穿着一袭印度丝织睡袍,躺在竹床上吸着鸦片。按照习俗,作为贵宾的钱运周在他对面的竹床上躺了下来,也开始吸鸦片。
坤沙与其他随从被让到侧房,一个老妈子和几个丫头为他们摆上了铜质烟枪,铁杆和烟灯。一个丫头见坤沙不吸烟,就替他烧了一个烟泡,坤沙吸了一口,觉得有些恶心,再吸一口,就感到有点头晕目眩,眼前出现一片灰蒙蒙的雾,视觉中的一切都变得不太真实了……
大头领苏巴英季等客人过足了烟瘾,才接过钱运周递给他的李弥“李主席”的信。看了信之后,苏巴英季哈哈大笑起来,说:“多少年来,你们汉人不管哪个做皇帝,是中央的大皇帝也好,只占着云南的偏皇帝也好,都是要我们纳赋进贡,现在你们这个李主席李弥,不是也被称作云南王的吗?现在让你到我这里来,却是要我们同你们‘共进退’,怎么个‘共进退’呢?”
钱运周说:“自古以来,我们汉人和你们克伦人就是好兄弟。只要政府派兵打你们,我们立即会派兵支援你们。”
苏巴英季问道:“如果政府出兵打的是你们汉人军队呢?”钱运周说:“那只要你们不帮政府就行。大头领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粮食、鸦片、枪支……都行!李主席一言九鼎,言出即行。”
钱运周一挥手,他带着的马队立即卸下几口大木箱,木箱里装满了崭新的美制卡宾枪和黄澄澄的子弹。
于是,苏巴英季收了这份厚礼,与钱运周签署了克伦自卫军和李弥的“救国军”一起成立“联合作战指挥部”的协定。
大事办完,苏巴英季的“御用”少女歌舞队开始为贵宾表演祝酒舞和火塘舞。克伦少女们风情万种,边唱边舞边敬酒,对这种场面久违了的钱运周和未曾见过这种场面的坤沙,经不起少女们温柔的强迫,只好一碗一碗地往胃里倒酒,不知不觉,都已酩酊大醉。
24
仰光政府痛下决心,非要剿灭李弥与他的武装力量不可,哪怕是拚个鱼死网破,也比坐待当亡国奴的命运好。
钱运周一直处于沉醉之中,直到天蒙蒙亮才醒来,朦胧间感觉身边有人,探手触到的竟是柔嫩的少女肌肤。
坤沙心一沉,浑身不自在起来。
返回总部,坤沙刚放下行囊,早已望穿秋水的莎莎就出现在他面前,他们携手奔向罂粟地。坤沙望着莎莎清纯可爱的小脸,心里不觉更加自责。莎莎见他神情有异,就问道:“怎么啦,这一次出差不顺利?”
坤沙说:“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
莎莎说:“怎么会?出趟差,怎么会对不起我?”坤沙见她还不明白,就把喝醉了把克伦少女当成她的经过说了。
莎莎听后,微微红了脸。沉默了片刻,在他脸上亲了一口,说:“这不怪你,是男人在这种时候都会把持不住,何况你又喝醉了,只是,以后再碰上这种事,你也不必再告诉我,我要你和我在一起的每一刻都是快快乐乐的,我永远是你最好的莎莎!”
坤沙感动地搂紧她:“你真好!你永远都是最好的!”
过了几天,坤沙又跟着钱运周出
发。这一次,坤沙发现莎莎送他时神情不像以往开朗轻松,隐隐地似有几分忧愁,眼眶里还充满着泪水。
这时候的金三角,成了缅甸的国中之国,李弥的控制地区北至缅甸昔董,南至耶县,西至勐苏、勐畔土司管辖地区,东至老挝边境的勐信,南北长达530公里,东西宽至280公里。在这一大片土地上,李弥成了至高无上的“皇上”。
他当然知道树大招风的道理,他估计这么折腾下去,终有一天缅甸政府不会坐视不理。但他不怕,他想,你连李国辉的二千多人都奈何不了,还能奈何我李弥!
缅甸政府终于发动了第二次讨伐汉人入侵军队的战争。
缅甸政府在李弥率部向云南的时候,曾经热切地希望这一支军队能一去不复返。但最终他们失望了,狐狸般狡猾的李弥并没有真的长驱直入共产党腹地,只是在中缅边境搔共产党的痒痒。而共军一出动,这只狡猾的狐狸便夹起尾巴又逃回了金三角。李弥只是玩了一个类似小孩过家家的把戏。但他却因此而得到了极大的好处,骗取了美国大笔的军援,使回到了金三角的李弥如虎添翼。李弥回到金三角之后,使仰光政府深为震怒而又寝食不安的情报不断传来:李弥在金三角修了机场,形成了稳定的空中走廊;李弥在金三角招降纳叛,大批国民党遗老遗少投奔金三角,李弥军队人数与日俱增;李弥在金三角开办军政大学,称之为国民党在缅甸的黄埔军校;让仰光政府更为震惊的,是李弥派出特使,在金三角之外游说各民族头目,使其与政府反目,以达到分裂缅甸、孤立政府的目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仰光政府痛下决心,非要剿灭李弥与他的武装力量不可,哪怕是拚个鱼死网破,也比坐待当亡国奴的命运好。
缅甸政府开始部署代号为“旱季风暴”的作战方案。缅甸政府不惜勒紧裤腰带,节省开支,以重金向西方购买武器。
印度、缅甸相继独立之后,毕业于英国皇家军事学院的爱尔兰人丹东上校和他率领的一支有八千骁勇善战的官兵,就是闻名世界的职业雇佣军“廓尔喀兵团”,此时正陷入无人过问、给养不济的窘境。缅方代表到了印度,找到丹东上校,告诉他,缅甸政府将集结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军队及地方武装,倾全国之力以配合,务必一举打垮或赶走国民党残军,除了给予丰厚的报酬外,还可以在金三角为他们提供一个长期驻扎的营地和基本的生活资源。
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廓尔喀部落,素以狩猎为生,部众以骁勇善战著称。自1851年英国人征召廓尔喀人当兵,廓尔喀兵便以坚决执行命令、勇猛耐劳、不怕死、不怕苦、高付出、低需求的职业兵最佳素质,为自己赢得了世界最优秀雇佣军的殊荣。
听了缅方代表的表述,丹东上校欣然受雇。他认为击垮日前在东南亚声名显赫的共产党军队手下败将并非难事。此举正好让他的军队再次扬名东南亚,以后不愁大量财源不滚滚而来。
丹东上校率领他的清一色英制武器装备,加配廓尔喀闪亮长刀的“八千子弟兵”,迅速越过东印度边境,进入缅甸。然后,快速隐蔽地向金三角集结。
按照丹东上校的谋划,他希望能在他认为的最佳时刻发起攻击。这个时刻是1952年的除夕夜。这个时候中国军队肯定正放假欢度他们最主要的传统节日。可是,这个时刻让缅军给耽误了。纪律松懈、行动拖沓的缅军没能按指定日期进入指定地点,失去了最佳的战机。
直到元宵节的傍晚,丹东才认为缅军的战备基本就绪,作为前锋的他的兵团,可以发动攻击了。
这是缅甸战争史上一场大规模的惨烈的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十万人。
这实际上也是金三角的第二场鸦片战争。它的胜负同样决定着金三角这块地方的鸦片生产与销售的前景、决定由谁来垄断和发展毒品生产和贸易。
这时的李弥和他的部属们,还沉醉在不断膨胀的自大与轻敌之中,他们根本没想到缅甸政府会这么快动手。而缅甸政府的军事保密工作做得也好,居然做到数万军队临近金三角而金三角的人无一知晓。
元宵佳节的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欢度节日的官兵正在举杯痛饮。一群缠着黑色头帕,脖子上戴着象征神佑平安的银项圈,上身光着膀子,下身着一条筒裙,肩扛步枪、机枪、腰间却挂着弓箭、长刀的克钦兵,是缅甸政府军的另一支前锋部队。
他们悄无声息地用弓弩发出的毒箭射杀了“救国军”的哨兵,然后像猿猴一样攀蹿到大树上,屋顶上,占领了所有的制高点。指挥官一枪打响,一时间,枪弹、弓矢,一起倾泻在聚集在一起,正在欢度节日的官兵身上……
在南线战场上,丹东的廓尔喀士兵也同样以突袭的办法,一下子打得“救国军”懵头转向,廓尔喀兵团势如破竹,十日之间,连克“救国军”六七个重要军事据点。
李弥这时才有点清醒。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急调李国辉的九十三师进入南线战场,阻挡廓尔喀兵团的凌厉攻势。为了表示重视也为了尽快取得胜利,李弥把张苏泉的特种兵营编入了九十三师序列,把在军校被他单独下命令去掉“副”字的排长坤沙也派到特种兵营担任尖刀排排长。
九十三师刚进入阵地,廓尔喀兵已经乘坐着二战时英国人使用过的冲锋艇,渡过萨尔温江,摧毁了“救国军”的滩头阵地。
守卫滩头阵地的官兵败退下来,廓尔喀兵的尖兵排一路追赶过来,显然,这些廓尔喀兵不是已经在上岸前打完了子弹,就是为了节省子弹备用,他们在追赶“救国军”败退的官兵时没有使用枪击,而是挥舞长刀砍杀,他们跑得快,许多“救国军”的士兵被追上砍掉了头颅。
走在九十三师最前面刚进入阵地的坤沙一看这阵势,登时气炸了。他说了声:“欺人太甚了。”便迎着涌上阵地的败兵冲去。
25
张苏泉突然看到有一颗炸弹正要在坤沙附近落下,他猛地一跃,把坤沙扑倒在地,只听得轰隆一声,炮弹在坤沙扑倒的地方爆炸了。莎莎已炸得血肉模糊,没个人形了。
坤沙让过友邻部队的败兵,突然出现在举着刀吼叫着追上来的廓尔喀兵面前。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连出手斩杀,一眨眼工夫,他脚下已倒下几具廓尔喀兵的尸体。
李国辉的尖刀排的士兵们一片欢呼,冲上前去,夺回了滩头阵地。
张苏泉一边握着他的手,一边拍拍他整洁如新的军装,说:“他们一群狼似的,居然半点也伤不了你?原来听说你有武功,今天是眼见为实了。”
李国辉重新调整了部署,命张苏泉的特种兵营去守小孟棒与勐萨之间地势险要,战略地位也极为重要的拉牛山隘口。
坤沙的尖刀排马上撤出滩头阵地,跟着张苏泉上了拉牛山。
张苏泉的部队尚未构筑好工事,缅军的重炮已开始对他的阵地进行轰击,雨点般的炮弹落在临时掩体上,许多士兵被炸得血肉横飞。张苏泉的指挥所也被轰塌,张苏泉和副营长及通讯员都被埋在了土里。坤沙不顾炮弹就在自己的前后左右爆炸,一门心思奋力刨着土,终于把张苏泉刨了出来,张苏泉脸上被炸开了一道口子,其他地方并未受伤,而副营长与通讯员刨出来时均已断了气。
坤沙赶紧叫莎莎为张苏泉包扎。张苏泉一开始还处于半昏迷状态,被不停的枪炮声惊醒之后,第一个感觉是坤沙守在他身边,他猛地一扬手给了坤沙一个耳光,骂道:“守着我干啥?敌人若上来了,大家都完蛋!”
坤沙一愣,转身一看,果然炮声一停,廓尔喀兵就呐喊着冲了过来。坤沙抢过一挺轻机枪,卧在一块大石后一阵猛射,一齐以密集的火力打击着进攻的敌人。廓尔喀兵丢下了几十具尸体,退了回去。
缅军的炮火再次开始轰击,缅军的轰炸机也飞到了张苏泉镇守的拉牛山上空,开始狂轰滥炸。
坤沙见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利于隐蔽,便向附近的丛林窜去,莎莎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