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代刻本以张朝璘本(1657年)、太和堂本(1655)等为最早,其后刻刊者甚多。据现存国内之刻印本统计,截止1949年约有70余版次。继《本草纲目》之后,我国药物学之发展在此基础上虽不如其广博,然在发挥、深化认识上和吸收外来药物上取得了不断的进步,如赵学敏撰《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等,几乎都是在其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完成的。
  《本草纲目》不但在国内有着如此深广的影响,早在公元1606年即传至日本。据统计,日本在1637…1714年间先后出现了《本草纲目》的8种刻本,此后还先后出版了日文节译和全译本多种。日本学者研究《本草纲目》并有著作者多达30余种。《本草纲目》在朝鲜、越南等也有较大的影响。大约从18世纪开始,《本草纲目》即传至欧洲,英国大英博物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法国国民图书馆等都收藏有《本草纲目》的多种明刻本或清刻本。德国皇家图书馆收藏有金陵本。此外,在俄国(前苏联)、意大利、丹麦等也都有收藏。美国国会图书馆也收藏有金陵本和江西本等。据英国李约瑟博士考证,1732年法国医生范德蒙德曾将《本草纲目》中部分内容译为法文,几经周折于百余年后在巴黎发表,引起著名化学家和化学史学者的注目。据研究,《本草纲目》早在18世纪及以后的年代曾被部分摘译成法文、英文、德文和俄文,欧洲在19世纪对研究《本草纲目》与中国本学产生兴趣,并由此而获得博士学位者。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奠定进化论、论证人工选择原理的过程中,即曾参阅了《古代中国百科全书》,其内容即《本草纲目》之内容。
  如达尔文在《变异》中谈到鸡的变种、金鱼家化史等,均吸取和引用了《本草纲目》的内容。李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时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里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中国博物学家中'无冕之王'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至今这部伟大著作仍然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化学史和其他各门科学史的一个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八十一:《山海经》
  早期百科全书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独特的古代著作,包含历史、地理、民族、神话、宗教、生物、水利、矿产、医学等诸方面。
  《山海经》的性质,历代说法不尽相同。《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形法类,东汉班固则列入术数类,而刘秀歆则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地理博物著作。西晋郭璞很推崇《山海经》,认为它是一部可信的地理文献。至明代,胡应麟认为《山海经》为“古今语怪之祖”,始将该书列入“语怪”之书。
  清《四库全书》也把此书列入小说类。近代鲁迅也认为此书是巫觋、方士之书。然而大多数论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经》地理价值最高。
  历代对《山海经》的地学价值的认识经历着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东汉时,著名的治水专家王景,从治卞入手治河,临行,明帝赠送给他的参考书中就有《山海经》。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引用《山海经》达80余处。以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及王尧臣《崇文总目》皆将其列入史部地理类书。明清时代是《山海经》地学价值被贬时期,被说成“多杂以神怪”、“道里山川难考据”。至近代,顾颉刚作《五藏山经试探》,发表了许多极为精辟的见解,使人们重新认识《山海经》的科学价值。其后,谭其骧又作《“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利用《山海经》中丰富的河道资料,将《北山经》中注入河水下游的支流一条一条梳理,并加以排比,考证出一条最古的黄河故道。此文的发表,进一步确立了《山海经》尤其是《五藏山经》在地理学上的科学地位。
  《山海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众说纷纭。东汉刘秀《上山海经表》中,主张该书出于唐虞之际,系禹、益所作。以后《尔雅》、《论衡》、《吴越春秋》皆从其说。此说比现最早,流传时间也长。然而,北魏郦道先作《水经注》时已发现:《山海经》编书稀绝,书策落次,难以辑缀,后人又加以假合,与原意相差甚远。开始怀疑此书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北齐《颜氏家训·书证篇》又据《山海经》文中有长沙、零陵、桂阳、诸暨等秦汉以后的地名,认为绝非是禹、益所作。《隋书·经籍志》亦云断不作于三代以上。此后随着考古学与弁伪学的发展,禹、益之说日趋被否定。
  当代学者较一致认为《山海经》是由几个部分汇集而成,并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但具体看法又不同,有学者认为《山海经》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以《山经》成书年代最早,为战国时作;《海经》为西汉所作;《大荒经》及《大荒海内经》为东汉至魏晋所作。有的学者从《山海经》中《山经》与《禹贡》作比较研究,结论是《山经》所载出川于周秦河汉间最详最合,故作者当是这一地区的人。至于时代当在《禹贡》之后,战国后期。
  《山海经》的今传本为18卷39篇,其中《山经》(又称《五藏山经》)5卷,包括《南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共21000字,占全书的2/3。《海内经》、《海外经》8卷,4200字。《大荒经》及《大荒海内经》5卷,5300字。
  晋郭璞作注,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
  《山海经》中最具有地理价值的部分《五藏山经》,是全书中最为平实雅正,从形式至内容都以叙述各地山川物产为主,尽管也杂有神话,比例不大,无疑是一部早期地理书。
  《山海经》记载的山川比早些时代《禹贡》丰富,其记载山岳共15000字,其篇幅之长,相当《禹贡》导山部分的14倍。《禹贡》所记山岳仅4列,而《山经》则发展成26列。
  《山经》以山为纲,分中、南、西、北、东五个山系,分叙时把有关地理知识附雨上去。全文以方向与道里互为经纬,有条不紊。在叙述每列山岳时还记述山的位置、高度、走向、陡峭程度、形状、谷穴及其面积大小,并注意两山之间的相互关连,有的还涉及植被覆盖密度、雨雪情况等,显然已具备了山脉的初步概念,堪称我国最早的山岳地理书。在叙述河流时,必言其发源与流向,还注意到河流的支流或流进支流的水系,包括某些水流的伏流和潜流的情况以及盐池、湖泊、井泉的记载。
  《山海经》的地域范围:《南山经》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广东南海,包括今浙、赣、闽、粤、湘5省。
  《西山经》东起山、陕间黄河,南起陕、甘秦岭山脉,北抵宁夏盐池西北,西北达新疆阿尔金山,《北山经》西起今内蒙、宁夏腾格里沙漠贺兰山,东抵河北太行山东麓,北至内蒙阴山以北。《东山经》包括今山东及苏皖北境。《中山经》西达四川盆地西北边缘。
  《山海经》记载众多的原始地理知识,有如南方岩溶洞穴,北方河水季节性变化,不同气候带的地理景观与动植物分布的特点。
  《山海经》在物质资源分布的篇幅中,对于矿产的记载尤其详细,提及矿物产地300余处,有用矿物达七八十种,并把它们分成金、玉、石、土四类。希腊学者乔菲司蒂斯在公元前371…前286年所著《石头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质文献,但它记载的矿物仅16种,把这些矿物分成金、石、土三类。而与其同时代或稍晚的《山海经》所记的矿物种类是它的5倍,分类更细。《山海经》还注意到矿物的共生现象,并据其硬度、颜色、光泽、透明度、构造、敲击声、医药性等识别矿物的方法,及详细记述动植物形态、性能和医疗功效,因此《山海经》在矿物学分类上有突出贡献。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李约瑟说:“《山海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宝库,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古人是怎样认识矿物和药物之类物质的知识。”《山海经》在地理学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作者以《中山经》所在地区为世界的中心,四周是《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构成大陆,大陆被海包围着,四海之外又有陆地和国家,再外还有荒远之地,这就是世界。《山海经》的结尾指出:“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这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来看似乎是天真可笑的,但在2000多年前《山海经》的作者已认为世界不是不可知的,而是可以认识的,世界是有极限的,是可以测量出的,这在研究地理学史上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但《山海经》也有其局限性。《山经》记载447座山,据考证,其中见于汉晋以来记载并能实指方位者,约140余座,不及总数1/3。而这140余座山分布极不平衡,其中半数属《中山经》,另半分属南、西、东山经。就所记山的方向而言,整个经讲的大方向基本正确。在里距方面,除《中山经》所在的晋南、陕中、豫西、河、渭、伊、洛地区所载较为详细准确外,其他经中里距差别很大,可信度差。《海经》中记了60余个远方异国,但除了天毒、朝鲜等少数名称外,大都以当地人的形状命名,如结胸国、大人国等,显然不是真实国名。至于有关各国的形貌、起居与风俗,亦多传闻之词。《大荒经》中,诡谲荒诞成分更多,有地理价值的内容更少。
  八十二:《水经注》
  宇宙未有之奇书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涿州郦亭(今河北涿县南)人。他生年说法不一,尚难确定。史书仅记载他于孝昌三年(527年)被害于阴盘驿亭(今陕西临潼县东)。他出身仕宦之家,少年时随父官居山东,喜好游历,酷爱祖国锦绣河山,培养了“访渎搜渠”的兴趣。成年后承袭其父封爵,封为永宁伯,先后出任太尉掾、书侍御史、冀州镇东府长史、颖川太守、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黄门侍郎、侍中兼摄行台尚书、御史中尉等职。他利用任职机会,周游了北方黄淮流域广大地区,足迹遍布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区。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道形势,溯本穷源,游览名胜古迹,在实地考察中广泛搜集各种资料,以补文献不足,从而完成了举世无双的地理名著《水经注》。郦道元自幼好学,历览奇书,除《水经注》外,还撰有《本志》13卷及《七聘》诸文,但都已亡佚,仅《水经注》得以流传。
  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专著就叫《水经》,其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二说晋郭璞撰,一说东汉桑钦撰,又说郭璞曾注桑钦撰的《水经》。当代郦学家陈桥驿认为即使汉桑钦撰有《水经》,晋郭璞为其作注确有其事,但这部《水经》和《水经注》也都已失传,今本郦道元所注的《水经》当是另外一部,是无名氏所为,其成书年代,诸家说法不一,全祖望认为是东汉初,戴震认为是三国时作品,今人钟凤年又认为是新莽时所作,诸说尚难确认,不过大体应为汉魏之作不成问题。
  《水经注》则是以注《水经》而得名。
  郦道元为何要为《水经》作注呢?在他自己序文中就写道:首先,古代地理书籍,《山海经》过于荒杂,《禹贡》、《周礼·职方》只具轮廓,《汉书·地理志》记述又不详备,而一些都、赋限于体裁不能畅所记述《水经》一书虽专述河流,具系统纲领,但未记水道以外地理情况。他在游历大好河山时所见所闻十分丰富,为了把这些丰富的地理知识传于后人,所以他选定《水经》一书为纲来描述全国地理情况。正如王先谦所说,郦道元注《水经》的目的在于“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右”(《王先谦合校本序》)。其次,他认识到地理现象是在经常变化的,上古情况已很渺茫,其后部族迁徙、城市兴衰、河道变迁、名称交互更替等等都十分复杂,所以他决定以水道为纲,可以进而描述经常变化中的地理情况。而更重要的是,他当时身处政局分裂时代,他向往祖国统一,着眼于《禹贡》所描写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版图广大的祖国,他利用属于全国的自然因素河流水系来作纲,可以把当时人为的政治疆界的限制打破了,从而充分体现他要实施祖国统一的决心。由此说明郦道元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所著的《水经注》是一部爱国主义著作。
  《水经注》是以《水经》所记水道为纲,《唐六典》注中称《水经》共载水道137条,而《水经注》则将支流等补充发展为1252条。今人赵永复将全书水体包括湖、淀、陂、泽、泉、渠、池、故渎等算入,实记2596,倍于《唐六典》之数。
  注文达30万字。涉及的地域范围,除了基本上以西汉王朝的疆域作为其撰写对象外,还涉及到当时不少域外地区,包括今印度、中南半岛和朝鲜半岛若干地区,覆盖面积实属空前。
  所记述的时间幅度上起先秦,下至南北朝当代,上下约2000多年。它所包容的地理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物掌故、神话故事等等,真可谓是我国6世纪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无所不容。难能可贵的是这么丰富多采的内容并非单纯地罗列现象,而是有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记述。侯仁之教授概括得最为贴切:“他赋予地理描写以时间的深度,又给予许多历史事件以具体的空间的真实感。”(《水经注选释·前言》)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其内容包括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在自然地理方面,所记大小河流有1000余条,从河流的发源到入海,举凡干流、支流、河谷宽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经的伏流、瀑布、急流、滩濑、湖泊等等都广泛搜罗,详细记载。所记湖泊、沼泽500余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处,伏流有30余处,瀑布60多处。所记各种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岭、坂、冈、丘、阜、崮、障、峰、矶、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仅山岳、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处,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记洞穴达70余处,植物地理方面记载的植物品种多达140余种,动物地理方面记载的动物种类超过100种,各种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等,记载的水灾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在人文地理方面,所记的一些政区建置往往可以补充正史地理志的不足。所记的县级城市和其他城邑共2800座,古都180座,除此以外,小于城邑的聚落包括镇、乡、亭、里、聚、村、墟、戍、坞、堡等10类,共约1000处。在这些城市中包括国外一些城市,如在今印度的波罗奈城、巴连弗邑、王舍新城、瞻婆国城等,林邑国的军事要地区粟城和国都典冲城等都有详细记载。交通地理包括水运和陆路交通,其中仅桥梁就记有100座左右,津渡也近100处。经济地理方面有大量农田水利资料,记载的农田水利工程名称就有坡湖、堤、塘、堰、堨、覩、墱*、坨、水门、石逗等。还记有大批屯田、耕作制度等资料。在手工业生产方面,包括采矿、冶金、机器、纺织、造币、食品等。所记矿物有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汞等,非金属矿物有雄黄、硫黄、盐、石墨、云母、石英、玉、石材等,能源矿物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此外还有兵要地理、人口地理、民族地理等各方面资料。
  除了丰富的地理内容外,还有许多学科方面的材料。诸如书中所记各类地名约在2万处上下,其中解释的地名就有2400多处。所记中外古塔30多处,宫殿120余处,各种陵墓260余处,寺院26处以及不少园林等。可见该书对历史学、考古学、地名学、水利史学以至民族学、宗教学、艺术等方面都有一定参考价值。以上这些内容不仅在数量上惊人,更重要的是作者采用了文学艺术手法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所以它还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在文学史上居有一定地位。它“写水着眼于动态”,“写山则致力于静态”,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散文的集锦,神话传说的荟萃,名胜古迹的导游图,风土民情的采访录”。《水经注》在语言运用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仅就描写的瀑布来说,它所用的词汇就有:泷、洪、悬流、悬水、悬涛、悬泉、悬涧、悬波、颓波、飞清等,真是变化无穷。所以我们说《水经注》不仅是科学名著,也是文学艺术的珍品。
  如此丰富的内容,其价值自不待言。这里仅就历史地理方面来说,就有取之不尽的功效,侯仁之教授曾利用它复原了北京周围古代水利工程,研究了毛乌素沙漠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运用它来研究古代水道变迁,湖泊湮废、地下水开发、海岸变迁、城市规划、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等等诸多课题。
  《水经注》有如此深远影响,这与郦道元治学态度的认真是分不开的。为了著作此书,他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引书多达437种,辑录了汉魏金石碑刻多达350种左右,还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对所得各种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亲自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末溯源,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本书实际上是我国北魏以前的古代地理总结,书中许多珍贵资料早已失传,不少人从中可以辑佚或校正一些古籍。
  当然,如此宏富的巨作,受到当时时代和条件的限制,难免存在不少错误。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即已明确指出其黄河河源问题上的“纰缪”。另外由于他不可能到边远地区和南方进行实地调查,这方面错误也较多些。有些地方的引书也不尽可信等等,但这些并不损害全书价值。
  《水经注》原有40卷,宋初已缺5卷,后人将其所余35卷,重新编定成40卷。由于迭经传抄翻刻,错简夺伪十分严重,有些章节甚至难以辨读。明清时不少学者为研究《水经注》做了大量工作,有的订正了经注混淆500余处,使经注基本恢复了原来面貌。有的做了不少辑佚工作,更多的是做了校勘注疏工作,清末著名学者杨守敬与其弟子熊会贞用了毕生精力撰写了《水经注疏》和编绘了古今对照、朱墨套印的《水经注图》,最近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有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的《水经注疏》,为今后研究利用《水经注》提供了方便。
  八十三:《大唐西域记》
  古代印度旅行记中的金字塔
  在供人们今天了解中世纪的中亚和印度方面,唐代高僧玄奘及其所著《大唐西域记》一书的贡献是旷古未有、永世不灭的。
  玄奘,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县南缑氏镇)人,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出生于一个世代儒学之家,出家后法名玄奘,敬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13岁时在洛阳净土寺诵习佛典,后赴首都长安,游历成都、荆州(今湖北江陵)、扬州、苏州、相州(今河南安阳)、赵州(今河北赵县)等地,遍访名师,后复至长安,问学于法常、僧辩两位大师,被称为佛门的“千里驹”。随着学业的日益长进,他的疑问和困惑也越来越多,而这些疑惑又非中国佛典和高僧所能解决,于是下决心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取经求法。其目的主要是寻求学习大乘《瑜珈师地论》,解决南北朝以来中国和尚长期争论不休的佛性问题,即:凡人能不能成佛?什么时候成佛?经过什么阶段、通过什么手续才能成佛?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孤身踏上万里征途,开始了他的西行。途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偷渡玉门关,历5天4夜滴水不进、艰难地通过了800里大沙漠,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年底到达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受到高昌国王麴文泰的礼遇和赞助,沿天山南麓继续西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尔岭),沿大清池(今古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西行,来到素叶城(即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在这里巧遇西突厥叶护可汗,并得到可汗的帮助。玄奘继续前进,经昭武九姓中的石国、康国、米国、曹国、何国、安国、史国(皆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翻越中亚史上著名的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到达覩货逻国(即吐火罗,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又南行,经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迦毕试国(今阿富汗贝格拉姆),东行至健驮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城),进入了印度。
  当时的印度小国林立,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分,史称五印度或五天竺。玄奘先到北印度,在那里拜望高僧,巡礼佛教圣地,跋涉数千里,经历十余国,进入恒河流域的中印度。在中印度,历史悠久的摩揭陁国(今印度比哈尔邦)拥有全印度规模最大,长达700年,并居印度千万所寺院之首的那烂陀寺,这是当时全印度的文化中心、玄奘西行求法的目的地。寺中僧徒常有万人,聚集了精通各项学术的精英,还收藏着佛教太、小乘经典、婆罗门教经典及医药、天文、地理、技术等书籍。玄奘在那烂陀寺留学5年,向寺主持、当时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瑜珈论》等,又研究了寺中收藏的佛教典籍,兼学梵文和印度很多的方言。后到中印度、东印度、南印度、西印度游学,足迹几遍全印度,再返回那烂陀寺,戒贤法师命他为寺内众僧讲解《摄大乘论》等佛典,赢得了极大声誉。
  玄奘的学识受到印度僧俗的极大敬重,也引起了许多国王的景仰,其中有羯若鞠阇国的戒日王。戒日王召见玄奘,下令在国都曲女城(今印度卡瑙吉)举行盛大的法会(学术辩论会),命玄奘为论主(主讲人),五印度18国国王、官员及僧人6000人前来与会,大家倾听玄奘的议论,深为他的精辟而渊博的知识所折服,玄奘因而获得了“大乘天”的尊称,名震五天竺。
  贞观十七年(643年)春,玄奘谢绝了戒日王和那烂陀寺众僧的挽留,携带657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首都长安。玄奘此行,行程5万里,历时18年,是一次艰难而又伟大的旅行。
  唐太宗得知玄奘回国,在洛阳召见了他,并敦促他将在西域、印度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书。于是玄奘口述,由弟子辩机执笔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七月完成了。
  《大唐西域记》分12卷,共十余万字,书前冠以于志宁、敬播两序。卷一记载了今天新疆和中亚的广大地区,是玄奘初赴印度所经之地。卷二之首有印度总述,然后直到卷11分述五印度的各国概况,其中摩揭陁一国情况占去了8、9两整卷的篇辐。卷12记载了玄奘返国途中经行的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南缘诸国概况。全书共记述了玄奘亲身经历的110国和得之传闻的28国情况,书中对各国的记述繁简不一,通常包括国名、地理形势、幅员广狭、都邑大小、历时计算法、国王、族姓、宫室、农业、物产、货币、食物、衣饰、语言、文字、礼仪、兵刑、风俗、宗教信仰以及佛教圣迹、寺数、僧数、大小乘教的流行情况等内容。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再加上执笔人辩机学精内外典,文笔优美简洁,使全书增色不少。现在国内通行的版本有两种,一为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章巽校点本,一为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季羡林等校注本。国外版本甚多,主要有儒连(S。Julien)的法文译本、比尔(S。Beal)的英译本、水谷真成的日文译注本等。
  《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东起我国新疆、西尽伊朗、南到印度半岛南端、北到吉尔吉斯斯坦、东北到孟加拉国这一广阔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科学地概括了印度次大陆的地理概况,记述了从帕米尔高原到咸海之间广大地区的气候、湖泊、地形、土壤、林木、动物等情况,而世界上流传至今的反映该地区中世纪状况的古文献极少,因而成了全世界珍贵的历史遗产,成为这一地区最为全面、系统而又综合的地理记述,是研究中世纪华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盂加拉国、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届、克什米尔地区及我国新疆的最为重要的历史地理文献。
  《大唐西域记》业已问世1300多年,随着时光的流逝,更加显示出这部著作的灿烂光辉。对于具有悠久文明的印度古代地理、宗教而言,此书是基本史料,7世纪前后印度混沌的历史地理,赖此书得以在幽暗中略睹光明、散乱中稍有秩序。
  对印度某些佛教圣地进行历史考察或考古发掘,唯一的文献指导书就是玄奘的这部著作,印度对那烂陀寺的考古发掘证实了玄奘记载的正确无误。人们如果想了解阿富汗境内覩货逻(吐火罗)故国的地理布局、巴基斯坦境内健驮罗、乌苌地区情况、我国新疆和田文化遗址的分布等等,舍此书而无他求。因而阿富汗、巴基斯坦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时常以此书为参照。印度的考古工作更是如此,1971——1974年印度考古学家在北方邦的比普拉瓦重新进行发掘,确认了这是玄奘书中迦毗罗卫的真正故址。
  现在,国内外利用《大唐西域记》做局部课题研究的成果为数更多。书中对印度历史上许多事件都有所记述,它对确定释迦牟尼生卒年代起过很大作用,卷5中关于戒日王的记载是研究中印关系的重要史料,历史学家据此还写成了多种研究戒日王的专著。书中对迦腻色迦王的记载,为这个热点问题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至于佛教史料,那就更多了。现在几乎找不到一本讲古代印度问题而不引用《大唐西域记》的书,因为玄奘此书中有些资料,是任何其他书中都是找不到的。像《大唐西域记》这样内容丰富、记载国家之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