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临凤阙-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一齐笑起来,气氛愉悦轻松。
“你刚才是打哪儿来啊,芷溪?”等笑声稍歇,魏群玉才继续问。
皇帝一家子都去了乐游苑,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对这种明知故问的题目,元非晚只当是客套话。“芷溪刚从乐游苑下来。”
“这是见过公主殿下了?”魏群玉又问。太华公主敢这么做显然就不怕人打听,所以他觉得他的疑问很合理。
元非晚点头。“公主殿下留我吃了一顿午饭。”
“嗯?”魏群玉这下真疑惑了。今天应该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吧?那太华公主为什么无缘无故地单留一个国子司业的女儿吃午饭?
元非晚略微抬头,先小幅度地对她爹使了个稍安勿躁的眼色,这才回答魏群玉的问题。“公主殿下找了一位宫廷画师,为我画像。”
在座诸人都是聪明的,听到“画像”两个字,再联想下前二十余日的事情,就知道萧月宁此举到底是什么用意。
“芷溪,你拿了个头名,上头有人想看看你的模样,自是正常。”顾东隅第一个道。不得不说,他的猜测非常准确。
其余几个人,都在心里思忖,所谓的“上头”到底是哪一个。按照正常推理,七八成的可能是主管这件事的皇后吧?
皇后对于德王妃的倾向,众人心里也都有谱。这会儿,与其说皇后想见见拜月的头名,不如说是皇后想知道鱼家女儿鱼初的竞争对手斤两如何!
元光耀一听画像,心里就不怎么高兴。不过他敏锐察觉到了女儿的眼色,并没把这种情绪表露出来。此时听到顾东隅那么说,他只关切地问了一句:“你刚才说出了个意外,便是这个?”
“确实如此。”元非晚又点头。
顾东隅不着痕迹地看了元光耀一眼,心道幸亏自己和老友说得早。
要是元光耀现在的反应和他刚和元光耀提考虑德王当女婿时反应的激烈程度一样,这事儿就要不好办了。他们和魏群玉、郑珣毓这样的皇帝党的交情一般,刚开始接触不久。若是让他们知道元光耀其实不愿意把女儿嫁入皇家,就有可能觉得元光耀对皇帝不够忠心。吴王已经有这么口黑锅,元家可不能再背一个!
“那情况如何?”他直接顺着话头问了下去。
元非晚点点头,又摇摇头。“我感觉一切正常,但后面会怎样,就不知道了。”
除了元光耀和顾东隅,剩下的其他人几乎都多看了元非晚一眼。看来,她自己也知道皇后的偏向!要不然,以她这种美到极致的容貌,鱼初哪里比得过?
魏群玉眼睛微眯。
一般情况下,他只关心朝堂大事如何,并不在意王爷的正妃侧妃是谁。但是姻亲带来的裙带关系,正是朝中某些事情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正妃,因为正妃背后的娘家通常都会坚定不移地和那个亲王绑在一起——
说句不客气的,当朝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太子和以李庭为首的太子党。
太子弱冠之前,李庭便瞄准了这位将来的皇帝,这才拼尽全力地把长孙女嫁过去;在拿到太子妃的位置后,李庭表现得更是明显,一切以太子的利益为前提,有时候甚至隐隐越过了皇帝……
对此魏群玉表示,李庭那个老匹夫,现在好像很是殚精竭虑地为太子打算,实际上还不是为自己的将来?想想看,若是太子顺利登基,李庭不仅是他朝堂上的宰相,还是他后宫之首的父亲;那可是分分钟权倾天下的节奏啊!
用一句可能有点夸张的比喻,那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另外,若是要提有希望和太子分庭抗礼的亲王,那无疑是前几个月主动回到都城的德王。虽然萧欥自己并没显出什么野心,但他的功劳大家有目共睹,皇帝还亲赐他上朝听政,说不得心里有些别的想法……
所以,在一票王爷都要娶妻的情况下,魏群玉就关心两个方面:一,太子打算娶谁进东宫(这在很大一个方面昭示了李庭的势力触角所至);二,德王打算娶谁做正妃(这有可能代表了德王到底对储位有没有想法)。
而在太华公主留元非晚画像交给皇后这件事上,魏群玉就嗅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味道:太华公主对元非晚的态度比较热络,很可能源于偏爱;但从皇后那边看,这事儿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不仅魏群玉这么想,郑珣毓也这么想。
目前,他对太子和德王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意见,但他对李庭特别地有意见——野心极大、以权谋私、拉帮结派……只恨他还没抓到确实的把柄!
这么一来,他就不免怀疑,盛朝的基业交到太子手里,会不会被李庭毁了。
然而,不管是什么想法,在皇帝还好端端的时候都是空谈。郑珣毓很快抛掉了太遥远的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不管结果如何,我都敢大胆地说一句:无论是谁娶了芷溪,都是极有福气的。”
众人纷纷交换目光,继而点头。可不是嘛!不提吴王也不提元光耀,光论本身,元非晚就把长安城里的所有贵女都比下去了!
“就是,年轻人好啊!”有个御史这么说,颇有些艳羡的样子,“咱们这种老掉牙的家伙,就不必指望了!”
这自嘲又引起了一阵不大的哄笑。因为相比于这个,他们更关心元非晚嫁给德王、或者不能嫁给德王对朝中局势可能产生的影响。
不过这些并不好说。魏群玉暂时放下自己的发散思想,主动把话题岔到了无关紧要的日常上。
几人又坐了一会儿,元光耀瞧着时间差不多,便先起身告辞了。他和顾东隅与其他人的关系还在起步阶段,先走是正常的。
顾东隅一直都很识相,同样告辞。不管是从给元光耀帮忙、还是给自己帮忙、亦或者给德王帮忙,他们都应该从朝中清流入手。然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步一步靠近比较稳妥。就算今天他们谈论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那也是为今后打下基础啊!
等两位御史也携同离去后,座上就剩下三个人。而这个时候,日头也已经西斜到一定程度了。外头原本有熙攘的人声,也慢慢安静下去。
然而魏群玉并没有马上回家的想法。他缓缓地捋着花白的胡须,眉间川字纹若隐若现,好半天才道:“今天倒是没白出来。”
“确实。”郑珣毓道。他本来以为就是普通出游,顶多就是再见见几个别人家属;但这别人的家属,却立时带来了新的、确定的消息。
“元司业此人,倒是个没得挑的。”魏群玉道,略有些惋惜。“若是我当年在,绝不会让那种事发生!”
“元司业性子太好。”侯玄表忽而开口说了一句。
这还是兵部尚书今天下午说的第一句话,郑珣毓不由看了对方一眼。“因为太好了,才会被欺负?还是说,因为太好了,才会被连累?”
侯玄表没直接表态。但从他的眼神来判断,这两种皆而有之。“顾司业又太锐。”
“以至于吃了个大亏。”郑珣毓把后面那句给对方补上。
魏群玉听着,依旧捋着他的胡子,谁也没看。“不管之前如何,这两个司业都是聪明人。他们现在的行事,很显然吃了教训。”
这话没人能反驳。若不是知道肯定还有人等着把他们置于死地,元顾二人怎么会这么快与他们走近呢?不过话说回来,他们也确实需要收纳这样的人,才好在朝中与李庭对抗,不让对手一家独大,可算是两全其美。
不用说出来,在场三人都知道,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没什么意外的话,今日这几个人以后会越走越近。
“还有选妃的问题,”魏群玉又抛出了新的矛盾,“你们以为,此事该当如何?”
这种复杂的情况指望侯玄表主动解释简直没可能,郑珣毓只能担当起这种重任:“牵扯到太多方面,我就稍微说一下吧。”
选妃最平凡无奇的结果,就是在皇后的坚持下,元非晚没比过鱼初,随便嫁给别的亲王做侧妃。
那样,他们朝中大概就有两门强大的外戚了。因为鱼氏本来就是朝中不可小觑的家族,再加上德王现在的声望地位,就很可能成为太子和李氏的眼中钉肉中刺——
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对将来要成为皇帝的太子来说,有个威望直逼自己的亲王,绝对是个心腹大患!
照此看来,皇后想要扶持鱼初成为德王妃,除了想以萧欥不可取代的重要性来保证母族的地位不被动摇外,很可能还抱有借着同样的表亲关系来维持两个儿子之间平衡的想法。
听着是件一箭双雕的好事;至于能不能成,就是两说了。
“皇后娘娘是太子和德王的生母。就算之前为了保住太子而做出让德王殿下去西北的决定,她也不可能真的希望两个儿子之中必有一死。”郑珣毓用这句话给这种可能做了结语。他没说的是,他觉得这事儿不太靠谱。
魏群玉点头。想法自然都是美好的,他能理解皇后的抉择;必须得补充,理解不等同于支持。“只不过,现在的德王殿下,可不是五年前的德王殿下了。”
“除了陛下外,德王殿下的态度,很可能是所有事情的关键。”侯玄表又说了一句。
这意思和郑珣毓没说出口的话有相似之处。他略微皱眉,确定性地问了一句:“你是说什么方面的态度?对夫人的选择,还是对……”太子的好恶?
侯玄表淡淡地看回去一眼。
“五年前,皇后娘娘为了保住太子,又不想让自己和太子之中的任一个落下没有担当的说头,就抢在阴贵妃前面,向圣人建议,让当时还年幼的德王替代太子去岷州。真要说起来,德王那时还和皇后太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皇后那么做是无可厚非的。
“可这事注定九死一生。德王殿下如今能回长安,可说是基本上全靠自己。
“如今,德王殿下年纪到了,要选妃。皇后娘娘想插足这件事,并且依旧觉得自己的出发点很好。然而,她是否考虑过,德王殿下自己是不是想要她中意的那个儿媳呢?
“当年的事情就罢了;可你们觉得,现在的德王殿下,还会照着皇后的意思,娶一个同样姓鱼的女子吗?”
侯玄表难得一口气说了一大段话,意思再清楚不过。他对各地总结汇报上来的军情一向概括精要、判断准确,此时换了个战场,也面面俱到。
“……听说五年前,德王殿下自己也愿意。”郑珣毓下意识说了一句。因为虽然侯玄表说的都是事实,但听起来完全就是“母亲为了自己和大儿子的利益让小儿子去送死”以及“小儿子意外获得巨大成功后母亲又想让小儿子继续为自己创造更大利益”的意思。
别人家就罢了,这样说皇后真的合适吗?魏群玉和他自己已经是朝中有名的说话难听,谁又知道,真正难听的在这家啊!
不得不说,这正是侯玄表极少发表意见的真正原因。照这种直接劲头,要是他说了,这时候绝不可能是个兵部尚书,而是早被人弄死不知道几次了!
但对于郑珣毓的意见,侯玄表只再次看过去,神色更淡。“十三岁。”
郑珣毓无话可说。其实他刚说完,就意识到,若他那句话是为皇后开脱,实在是过于苍白无力——
萧欥那时候才十三岁,又是小儿子,就算真是自愿,又能知道个什么利害关系?难道他现在好端端地活着,还要感谢皇后建议送他去西北了不成?他以命犯险,说成是已经报答完皇后的养育之恩、以后自成陌路都不为过!
“玄表说的,确实是实话。”魏群玉终于开了口。他神色沉重,显然很不愿意想到之前的事。“德王殿下的态度,确实是关键。”
往难听了说,就是德王以前年少无知,被人拿亲情摆了一道;如今他长大了,翅膀硬了,哪里还会甩那些想着如何从他身上榨取剩余价值的人?就算是亲娘也不可能!
这事情的结论就是,皇后已经完全透支了她在德王那里的信任。已经欠账的东西,德王还愿意继续赊吗?看他的脸就知道他肯定不是那种人啊!
想到太子略浮夸的演技乃至皇帝相当模糊的态度,魏群玉就觉得糟心。
大儿子善妒,兼广结朋党;小儿子吃了太多苦,以至于父子离心;还有几个庶子,蹦跳着也想要继承大笔家产……
这一团鸡飞狗跳的烂摊子,最后还是得找到他身上来!魏群玉现在甚至怀疑,正是预料到了这种情况,皇帝才死活要让退休的他再次出仕——
真是一点儿也不知道尊老!夫子是用来擦屁股的嘛!
不过这些话,魏群玉也就在心里说说。因为不管如何,他都不可能坐视事情变得更糟。“看来有些人是没有希望了。”他又道。明明是一句能让许多人炸裂的话,他的语气却很平。
对啊,只要德王不愿意,鱼家绝对没希望出德王妃!甚至,和鱼家比起来,其他哪一家的概率都更大呢!
侯玄表小幅度点头。他一直都那么觉得,今天更是说出了口,觉得十分地神清气爽。
此时郑珣毓已经完全跟上了节奏。虽然他还是觉得侯玄表太过辛辣直白,但事实如此,只得迎难而上。“据说,德王殿下和太华公主殿下姊弟情深。”他缓缓道,“今日太华公主殿下只请了芷溪一个去画像,还送她回来,是不是意味着德王殿下也有所偏向?”
“只知道目前这点,还不好说。”魏群玉也想到了。“要证实这点,得先去打听下乐游苑内今日的情况。”
不过,消息虽然还没传到他们这头,但萧旸已经知道了。
“……什么?”他乍一听到元非晚被太华公主找去画像的事情,震惊得差点打翻手边的茶碗。“画像?还只有一个人?”
汇报的侍卫正是不久前跟着萧旸在布店的那位。他预料到萧旸会有反应,但不知道是这么大的反应,不免有些心惊肉跳。“回殿下,正是这样。以及,今日下午,德王殿下也待在太华公主殿下的院子里。”
听到这个,萧旸一张俊秀的脸瞬时布满了乌云。
萧月宁和萧欥姐弟关系良好,他知道。照理来说,萧欥在萧月宁那里多呆一阵子,也很说得过去。但今天情况特殊,他不得不怀疑,萧月宁借着画像的理由,偷偷地给自家老弟制造接近元非晚的机会……
“她去了多久?”萧旸忍住心里翻涌的情绪,沉声问。“我是说元家娘子!”
侍卫刚想回答萧欥的停留时间,闻言心中一抖。
看起来主子很不高兴啊……萧旸平时连普通风雨级别的生气都少,这会儿都直接拉起台风警报了!还好他消息打听得全面!
“他们差不多是同时进出的。”他毕恭毕敬道,更小心了一些。“元家娘子刚去没多久,德王殿下便去了。然后德王殿下与太华公主殿下一起出现,用了午膳。回去后,德王殿下又在公主殿下那里逗留了接近两个时辰,只比元家娘子晚半柱香离开。”
萧旸的眉头紧得能拧出水来。别的兄弟也就罢了,老七萧欥可是个货真价实的刺儿头!要是萧欥确实也看上了元非晚,这事情就麻烦了!
“里头的情况如何,你去打听一下。”萧旸直接下了个死命令。他必须得弄清楚,他的竞争对手里到底有没有萧欥!
侍卫领命,苦哈哈地去了。别家王爷公主也就罢了……太华公主和德王的身边人都铁桶一般,想打听他们的一举一动,难度系数有点太高啊!

  ☆、88第 88 章

因为出了这么一档子意外,所以回到元府、用过晚饭以后,元光耀便叫了女儿出来,在后院花厅说话。
元非晚自然知道老爹所谓何事,便一五一十地把画像前后的问题都告诉了他。
“这个……”元光耀毫无疑问地陷入了沉吟。他原本没打算让女儿参与王妃的竞争,可现在画像已经交了上去,这事儿就由不得他做主了!“太华公主说有人要看,莫不是皇后娘娘?”
果不其然,所有人的猜测都指向同一个答案。元非晚点头:“女儿也这样想。不过,太华公主殿下没有直言,所以到底如何,还不能确定。”
这种说法偏向保守,元光耀听得出来。女儿大概不想让他过分操心……想到这里,他不免轻轻叹了口气。“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然事情已经这样,那咱们就好好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吧。”
元非晚不由得仔细看了看她爹。
元光耀之前对此的态度是强烈反对,但今天的反应却显得接受很快……倒不是说她爹食古不化,但感觉前头可能有人给他做过思想工作了吧?
“阿耶,之前是不是有人和您提过这件事?”她几乎是肯定地问。“世叔吗?”
元光耀先是一愣,接着便是无可奈何地一摇头。“你又知道!”他女儿这样机灵,对想要找个乘龙快婿的老爹来说压力不小啊!
这话无异于承认。
元非晚不怎么意外。如果说元光耀行事风格偏于保守的话,顾东隅就明显截然相反;虽然他现在已经收敛许多,但从他各种举动的细节里,仍然能捕捉到那种风发的意气。
不得不说,这两人性格很是互补,能成为好友也不稀奇。
“我只是顺口一猜……”她想了想,便笑着道,“这不,你们到底说了什么,我不就不知道了吗?”
元光耀好笑地瞪了自家女儿一眼。前头能猜出来,后头想想不就差不离了?“行啦,别哄阿耶了。你自己知道是最好,阿耶更高兴。”他说着,话锋一转,直接问:“既然你已经知道了,那你自己怎么想?”
元非晚没有立刻直接回答。“这事儿,是我想的算吗?”
要是其他什么无关痛痒的小事,元光耀一定毫不犹豫地满口答应。但这毕竟是终身大事,女儿虽然机灵、可也才十三四,他自然是要把把关的,不然实在放不下心。“你说出来,咱们可以商量!”
元非晚一听,就知道她爹态度已经有些松动了。顾东隅可不是一般的说客,那嘴皮子利索的程度基本已经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大臣的统一盖章认定。有这个基础在,她想说什么就简单多了。
“女儿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首先,别的都先不提,这张脸就是个祸害。当然,您和娘将女儿生得这样美,女儿自当感激涕零;但若是没有相应的身份地位,怕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在听到“祸害“这个形容的时候,元光耀喉头动了动,显然不赞同。但听到“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就什么反对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可不是吗?若他女儿是个公主,或者至少是个县主,那择婿方面不就简单得多?至少不用面对来自皇室的亲王之类的压力啊!就比如说现在,只要同姓(非赐姓),她一开始就不会在王妃的候选人名单里!
这么说起来,只恨他自己不是皇室中人!
元非晚揣摩着她爹脸上的表情,继续说了下去:“然后,便是门当户对的问题。女儿知道,阿耶您生怕女儿受委屈,从来没考虑过将女儿嫁与谁做妾。”
“那不是自然的吗?”元光耀忍不住插了一句。不管其他怎么变,这点上他决不让步!
元非晚伸出一只手,轻轻搭在她爹手背上。“阿耶的决定十分正确,女儿也这样想。别说您现在被起复,就算咱们还在岭南,这依旧不会改变。”
元光耀点头。开什么玩笑,能娶到他女儿的人都该去谢天谢地烧三柱高香拜菩萨了,哪里有上赶着做妾的道理?
“只不过,”元非晚话锋一转,“从画像交上去的那一刻开始,这事儿就由不得咱们做主了。”
元光耀没吭声。他自然知道,要不然他刚才也不会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了。自家捂着好好的宝贝女儿,一露脸,就招来一群狼!真是好的不来坏的来啊!
“还有第三点。”元非晚继续道,“但这个相比于前两个,就更显得不可能了。以咱们现在的地位,实在不该说这样的话出来;若是给别人知道,肯定会笑咱们太过不识好歹。”
她没有直接点明,但元光耀很明白。“就如同你娘和我。”
一生一世一双人,当年吴王就是用这种标准择婿的。只不过,作为汝南县主,萧菡有这样的特权,元非晚却没有——
不得不说,还是因为他这个做爹的太失败!
元光耀注视着自家女儿波澜不动的脸,有些骄傲,又有些心酸。“阿晚,你想的和阿耶完全一样。都怪阿耶不争气,不然便能让你和你娘一样了。”
这种想法,倒是和元非晚之前嫁得好不如生得好的想法不谋而合。只不过,她那时只能在心里吐槽,现在连吐槽的心都生不起了——
事情就是这样了,再苛求她爹有意思吗?不如想点有用的;譬如,怎么把一票竞争者都干掉,然后成功嫁给德王,再把对方的心紧紧抓在手里!
虽然元非晚心里已经把目标细化分列出来,但她怕说出来吓着她爹——如果知道她看中德王的最主要原因是,德王是王位的有力竞争者、她将来还很有兴趣帮助德王夺嫡,那肯定会吓着她爹的——便找了个相对和缓的表述来宽慰人。
“阿耶,您想多了。女儿长到现在,觉得一切都很好。您瞧,岭南那么大的难关,我们不都克服了吗?那么,还能有什么比岭南更难解决的?”
这话说得十分有道理——毕竟实际上,贬谪岭南基本上相当于流放三千里。能活下来已经是福大命大,更别提还能回到长安!
元光耀一想也是。“你说得很对,阿晚。说句难听的,咱们现在这条命,可以说是多出来的。既然这样,该做什么就要去做,该面对什么也不该退后!”他说着,语气有些激动,但同时也很坚决:“既然躲不过,那就做到最好吧!”先得到正妃,后头的事情后头再说!
最好?在给王爷选妃这件事中做到最好,自然是该拿下那个最令人眼红的德王妃吧?
元非晚微微一笑,眼里却暗含着志在必得。“芷溪不会让阿耶失望的。”
既然这个目标确定,那把吴王那头的事情摆平便更是当务之急。
“别的不说,若要圣人赐婚,咱们就先要把这路上的障碍移除干净。”元光耀道。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事情,当然他们得主动;难道能指望皇帝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考虑吗?“今日,瞧魏侍中的意思,怕是他确实愿意劝说圣人宽释你外祖和你娘。”
“那真是太好了!”元非晚立刻道。“不过,有意向固然是好,咱们也不能显得太过急躁。”
“就是这个道理。”元光耀正是这么想的。因为不管怎么说,就算没有吴王这档子事,他也很景仰魏群玉——这太正常了,魏群玉是当朝清流之首,但凡有些志向、不愿和李庭等人同流合污的,都唯魏群玉马首是瞻。
元非晚瞧她爹的样子,估摸着这应当不用她多废话——毕竟她爹和她世叔脑袋都好使得很,两个加起来还能不够用吗?“那女儿就等着阿耶的好消息。”
元光耀点头。“那德王殿下那里……”他又想到另一方面,不确定地道。
虽说萧欥好像对自家女儿很有兴趣,但那毕竟是在岭南;如今回了长安,面对玲琅满目的贵女,萧欥会不会挑花了眼?
元非晚只那么一看,就知道她爹又担心了。“其实……”她慢慢补充了刚才没提的一点,“今天我见到德王殿下了。”
“……什么?”元光耀十分惊诧。他还以为两人根本没有见面机会呢……说实话,他也就在上朝时远远地看萧欥一眼,根本没交谈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根本不知道萧欥的下一步行动,只能两人一起估摸着猜一猜,好歹保证自己不拖后腿呢!“这是真的?”
“嗯。”元非晚点头。“不过,我在园子里画像,他在亭子里看景儿,没说几句话。”
元光耀不特别相信。“殿下他坐了多久?”
“……从头到尾,除了午饭。”元非晚只得承认了。
元光耀刚才还担心萧欥移情别恋,这会儿却直接在心里啐了一声。这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可想到他们刚才已经商定的事情,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憋得自己心慌。
好吧,从目前情况来看,德王想娶自家女儿总比不想娶好,至少省了拉近关系的功夫……他勉强这么安慰自己。
元非晚略小心地看着他脸上变来变去的表情,心道好险,幸亏没把画像的细节以及信那两回事告诉她爹——
瞧她爹这酸溜溜的反应,怕是把德王设定为拐走自家宝贝女儿的假想敌了!
“好吧,”元光耀做了好一阵子心理准备,这才能开口继续:“这勉强能算好事。但是,阿晚,你可得注意着点,别……”
后面的话,元光耀有些说不出口,因为元非晚正用一种接近似笑非笑的眼神盯着他看,里头仿佛透出了“阿耶你就承认吧,事情还没成,你已经开始看德王殿下各种不爽了”的意思。
……这让他怎么把接下来的“别让那混小子占了你好处”说出口?
元光耀颇有些尴尬。不过,他转念一想,德王那可是单方面追他们家女儿,阿晚一点也没显出喜欢的意思。而若是自家女儿没感觉,那哪里会让其他人占便宜?她又不是傻的!
这么说来,他的担心其实是白搭?
不管如何,谈话到了这种程度,也该停了。元非晚先回自己院子,只留元光耀一个坐在花厅里,冥思苦想——
阿晚这么聪明,肯定不会让哪家司马昭从她手里讨了好处去的!
但这只是开头;若是司马昭是个高富帅,表现又殷勤,怕是谁家女儿也抵挡不了啊!
今夜的元光耀,依旧在女儿控和挑女婿之间挣扎着。这时候他实在不能不想到萧菡——若是他夫人在,好歹有个商量的啊!
而在选女婿方面,这天底下最不需要操心的大概就是皇帝了。作为位于整个盛朝权力巅峰的男人,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要考虑的东西,至多是为了臣下关系和权力平衡而选择更合适的人。
比如说萧月珺的婚事,便是他综合考虑了全国形势得出的,好让薛清泰安心留在东北,认真做事。虽然平壤离长安远了点,但薛家门风不错,萧月珺嫁过去也不会吃苦。
但和嫁女儿相比,娶儿媳肯定更难一点。当然,这个儿媳特指正室夫人。侧妃什么的,皇帝表示他没那么闲;大致过得去就算了,他管不了这许多!
这不,重阳登高回宫后,皇帝想了想,距离上次有动静已经过去大半个月了,也该询问一下,便在回自己寝宫的途中半途转向,去向皇后的立政殿。
皇后早一步进自家宫门。此时,她正坐在团凤织锦长榻上,正襟危坐,可脸上神色可谓是风雨欲来。
边上两个随身宫女,馥绮和暖绣,见到这种阵仗,没一个敢出大气的。而暖绣呢,更是借着给皇后换茶水的功夫,忙不迭地溜到外头去了。
“今儿这是出了什么事啊,暖绣姐姐?”明纱见她出来,不由好奇地打听起来。她也是皇后的随身宫女,不过今天皇后没带她出去,所以什么都不知道。“最近好像也没什么事情啊?”
暖绣一脸愁眉苦脸。“说起来的确是没有啦……上午好好的,中午好好的,甚至下午也是好好的!”
“那现在是怎么回事?刚才娘娘回宫时,那脸色不太好看啊!”明纱又小心翼翼地问。
“就是在回来之前出的事情啊!太华公主殿下派人送来了一幅画卷,结果娘娘就变成这样了!”暖绣咋舌,显出一副后悔的样子来。“早知道,我就不出去凑这个热闹了!左右乐游苑去了那么多次,何必在乎这一时呢!”
不过相比于这个,明纱更关心皇后不虞的原因所在。“就因为画卷?”她皱了皱眉。最近立政殿里提到画儿,谁都只能想到一个答案:“谁家娘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