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农业霸主-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84年4月30日,江口标志性建筑——国贸大厦主楼封顶,它的完成期比之预计的工期整整提前了一个月!
而这栋大楼的建筑是以疯狂的速度打破了当时的一切建筑记录,主楼开建后,先是7天建一层,后来速度提升到5天、4天一层。
在建设完毕第30层后,江口的建筑者们开始发力。其时他们疯狂的持续以3天一层的速度盖楼,而当时香江的最快速度是5天一层,哪怕美国的最高速度是4天一层!
至于这栋建筑的质量,你完全不必担心。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内地一直没有超越它的更高楼层的存在。直到现在,它依然耸立在江口。里面的商场、办公室和旋转餐厅依然完美的运行着。每年依然有大量的游客或本地人,前往消费参观。
而它的建筑速度,在当时被称之为“江口速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江口速度”都代表着高效。而在改革的路途上,“江口速度”也没少被提及。
而如今,缔造了江口速度的现任江口市长沐山却安静的在江口口岸沉默的等待着。他等待着从香江归来的两个人。这两个人带给了他超乎他想像的支持。
这样的支持,沐山认为值得自己亲自从市政府办公室的繁忙工作中抽身出来。亲自来到口岸,将这两人迎接回来。因为他们带给自己的,实在是太过重要了。
上午十点,关口的闸门缓缓打开。却见人流从那闸口中成群成群的通过,沐山却只是安静的站着没有任何动作。也没有打搅任何人。身边随行的只有一位秘书。
“哈哈哈……沐山叔叔,劳您大驾!竟然还亲自来迎接我们了,愧不敢当、愧不敢当啊!”梁三平他们走出闸口,就看到了在闸口外等待的沐山。
谭煜同时也看到了沐山,却见他笑着和梁三平一同上前给沐山见礼。沐山无比开心的笑着和两人握手:“辛苦你们了!我代表江口的所有老百姓、所有的同志们,感谢你们!”
“不敢!不敢!都是份内之事,何以敢接受您的感谢啊……”却见谭煜握着沐山的手,连声直道不敢。他也是完全没有想到,沐山竟然会亲自来迎接他。
“走走走……咱们先好好的吃上一顿再说!”却见沐山哈哈一笑。拉着梁三平和谭煜便道:“虽然咱们江口没有香江繁华,可这里的盆菜还是能吃上一吃的!”
说完话,沐山直接拉上两人就登上了自己的汽车。沐山虽然现在是江口的最高领导,可他的座驾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就是一辆普通的老式嘎斯车而已。
拉着俩人在车上坐定,沐山便开始询问起这次他们的香江之行。说到了香江只行,谭煜不由得感慨万千。从前他去香江,几乎都是走马观花。
这次,算是真正的接触到了香江商业圈了。利佳成、船皇、郭颖东……等等香江的大豪们。好好的给他上了一课什么叫做资本商业社会。
见沐山问起,谭煜也便将自己在香江的见闻全都给沐山说了一遍。这其中也包括了他的一些想法和看法。还有对于合作方面的见解。
谭煜说着,梁三平自然不会插口。而沐山则是极为仔细的聆听着谭煜的表述,不时的拿出本子来记录些什么。甚至有时会让谭煜停下来对某个问题进入深入的剖析。
车子一路开到了江口如今中心区域的一处小饭店里,这个饭店是少数江口本地人开的。里面最为特色的,便是江口著名的盆菜。
沐山带着谭煜和梁三平坐下后,便由秘书前去点菜。而他则是继续兴致勃勃的和谭煜聊着关于香江商业圈子的话题。尤其是有关于这次投资的。
“……这次投资不是一家香江公司在运作,而是超过三十家香江的大型集团一同出资来运作此事。”谭煜对着沐山肃然的道:“当然,这么大的投资。他们也不会一下子就确认下来。”
“他们现在正在组建一支考察团队,这支团队将会在一周后前来江口。并一路考察至羊城,一方面是核算投资金额。另一方面则是考察这个项目是否有投资价值。”
沐山闻言不由得点头。这也是应当的。毕竟这可是十亿美元以上的项目呢,人家要是随口就答应了沐山还觉得不放心。反而是真的派人前来考察,沐山还比较放心些。
“我们这边要做的,就是提前准备好资料。和和公司的资料,我们也需要给他们准备好。到时候他们一边考察,会一边调阅。之后他们返回香江做一个汇报,如会没有问题的话他们就会尽快的在香江成立一家投资公司,并和我们签订意向书。”
沐山听到这里,总算是深深的松了口气。关于从江口到羊城的道路,现在已经成为了他的一块心病了。国家没有钱投资,而江口现在自己在发展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自从梁三平提出引资修路后,他就一直在向上反映此事。可惜的是,却搁浅了。好在谭煜终于将此事的工作做通,上面至少给了江口这个机会。
得知谭煜他们要去香江考察,沐山比谭煜自己还要紧张、还要兴奋。这位老人,几乎是把自己半生的心血都铺在了江口上,只希望江口的发展能够给国家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子。
至少目前来说,沐山做的很成功。虽然有些波折,有很多非议。但至少他做出来了,而且帝都方面也对于他的工作,极为肯定。
也正是因为江口和江浙地区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上面才会对引资修路这块,有了松动。也才有了谭煜顺利的得到了同意可以修路。
“老谭啊……这次真是辛苦你们了!”沐山看着酒端上来,按住了谭煜亲自起身给他和梁三平各斟了一杯酒:“来!我敬你们一杯,谢谢你们为了江口的努力!”
谭煜见状,不由得站起来端起了酒杯。而梁三平端起酒杯,却有些脸红。要知道,他开始的想法可是为琼岛修路来着。阴差阳错的,就转到了江口这边来了。
当然,现在的这个结果他也是满意的。江口要是修建起来了,那么琼岛那边的话自然更加容易通过了。梁三平自己和香江方面有着很多的合作。
香江方面也曾考察过琼岛的旅游情况,如果道路交通完成的话。那么琼岛的旅游,事实上还是不错的。所以,江口要是成功了下一步琼岛进行就好多了。
毕竟有了一个成功的先例以后,下一个要进行就容易多了。而且琼岛现在还在粤北的管辖之下,并且地方不大有问题也可以及时处理。
相信如果江口成功了,上面不介意多一个地方进行试验。最终会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利弊得失,看看是否要在内地也推广开来。
事实上,后来内地从九十年代开始很多地方修路道路都开始引进了这种模式。而这种模式也让地方政府更为接受。bot模式,对于投资方和建筑方都很有保障。
只要大家互相之间计算收益没有什么问题,那么合作成功则是必然之事。后世国内的bot项目,也成行了不少。甚至都开始引入本土资本,进行bot项目。
而国内后来展开的项目,不仅仅限于道路修筑。甚至还包括了污水处理、新能源、市政基础设施建、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工业园区基础建设……等等项目。
一些缺乏资金发展的地区,不断的向着大资本展示自己的资源或地理优势。然后达成和对方共赢的bot模式,寻求更高的经济发展。
“沐山叔,这次是咱们江口的一个巨大的机会。如果发展起来的话,我个人的建议是在合适的情况之下,尽量的利用外来资本推动江口的全面发展!”
却见梁三平对着沐山道:“江口现在的资金还不宽裕,咱们国家的资金也不宽裕。但香江的商人们却有着及其之雄厚的资本,借助他们的资本来开发我们自己。这很划算啊!”
沐山闻言眼前一亮,随即对着秘书道:“小陈,你今天晚上辛苦点儿。找些国外的bot资料回来给我看,我们在一周之内调研一下咱们江口有什么项目时候做bot的!”
看起来,沐山是被梁三平说动了。他也希望江口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无奈的是现在资金有限。那么引入bot无疑是最好的一种方式。(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三章 宝亭的路
江口其实现在也发展的不错了,主干道修起来。而正在修建的“国际贸易中心大厦”甚至以每三天一层的速度,直接让世界都为之瞩目。
可以说,沐山的工作极为成功。而帝都方面也正是见到了他的成果,这才肯定了他的工作。是以,尽管有很多争议和压力。但帝都方面对于沐山的支持从来不遗余力。
很快的,饭菜便上来了。盆菜不适合喝酒,这只适合大家一起吃饭。不过为了欢迎谭煜他们归来,沐山还是点了一瓶白酒让店家端上来。
“可别嫌弃简陋啊,我的这点儿死工资也就够请你们俩吃这个了。”却见沐山呵呵的笑着道:“哪天三平你挣着大钱了,记得请你沐山叔吃顿好的!”
“哈哈哈……”沐山的话,叫大家不由得笑了。在场的跟梁三平都很熟悉,知道他根本志不在仕途上。他折腾来折腾去,几乎都是在走上商业的路子。
既然他志向不在仕途上,沐山和谭煜他们自然也不会勉强。而且三平的生意也确实做到不错嘛,人家现在不是给江口创造了机会和利益么?!
让他从商倒也没有什么不好,现在能够看到的是琼岛宝亭地区的脱贫情况。几个和安天民公司合作的村子乡镇,现在人均收入比之粤北很多地区都高了一截。
这就是人家的本事啊,你不佩服都不成。人家实打实做出来的,摆在你面前的。这可比吹嘘厉害的多了,白手起家能干到梁三平这个程度。沐山他们已是很钦佩了。
一顿饭吃下来,酒没有喝多少。但关于bot方面的情况,梁三平和沐山等人倒是聊了不少。就目前来说,关于bot沐山也有所了解。但没有梁三平想的那么多。
引进bot的模式。让沐山很是心动。但他也知道,如果就这么贸贸然的引进bot那么一方面帝都会面临着一定的阻碍,另一方面香江的资本也会有所疑虑。
毕竟bot肯定都不会是小项目,引资方会很谨慎投资方何尝不是?!不过,现在梁三平已经给沐山他们创造了一个机会,那就是羊城到江口的道路修建。
如果这个bot项目能够取得成功的话。那么后续的bot项目就好谈了。有了第一个成功的项目,接下来自然有人跟着一起来做。甚至香江的大资本们都会闻风而动。
接下来的工作,自然不用梁三平参与。是以梁三平收拾了一下自己的行囊,离开了江口。过羊城而后回到琼岛。现在安天民公司也正是需要人的时候。
反季节蔬菜已经收尾了,新项目也就是凤梨的种植被提上了日程。还有稻田养鳖、养鱼项目,也在几个预订的村子里做实验。
大方向的统筹,还是得梁三平来。夏振东他们虽然也很能干,可至少在完整规划这方面他们比之梁三平还是有所欠缺的,这倒不是说他们本事不济。
这是因为梁三平带着从后世而来的各种知识。所以自然是要比夏振东他们更善于规划远景的产业链。而梁三平给宝亭和安天民公司带来的成功,也让夏振东等人对他无比信任。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8。31万亩,这不包含国营农场。其中:水田5。388万亩,旱田1。72万亩,坡地1。2万亩,有宜林地17。2万亩,草地9。2万亩……”
一路奔波,从羊城连夜搭车然后转船到琼州口。而后再搭车从琼州口回到宝亭。梁三平还没有喘口气儿葛泰就带着人打上门来了。
“今年咱们种植的蔬菜,已经达到六千四百余亩。仅今年咱们创造的销售业绩。就高达一千两百多万美元啊……”葛泰兴奋的难以自持,而梁三平却是愣住了。
“有一千两百多万?!这么多?!”梁三平有些疑惑了,这好像有些不对吧?!后来宝亭地区,把种植面积拓展到四万亩可利润也才一千万出头啊。
“怎么没有?!国家外贸部都过来贺喜了!咱们琼岛这次可是放了一个大大的卫星啊,省里的领导们都还专门给咱们来电话道贺呢!”
听得葛泰的话,梁三平不由得低下头来想了想。这一想一下。他就释然了。现在的汇率和后世可不一样,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1比2。3。
而此时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却挺低的。此时的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大约保持在了250比1的程度。完全没有后世那种100/1的程度。
“这么说,咱们这次挣了挺多的了?!”梁三平试探性的对着葛泰问道。而葛泰则是满面红光的看着梁三平:“你小子这不是废话么!要是咱挣的不多,省里怎么可能来电话?!”
总算是挣了点儿钱了啊,梁三平不由得苦笑。自己这拼死拼活的,总算是给宝亭地区闹回点儿钱了。当然,他也知道这些钱肯定不会是美元放在自己手里。
而且,营业额一千两百多万。真实利润的话,估摸也就几百万罢了。但这也很多了,换算成人民币足够让许多对此持怀疑态度的闭嘴了。
“葛叔啊~你说我这次算是给宝亭做贡献了吧?!几个村子的收入,肯定没有问题了。县里的税收,这次肯定能出个大成绩……”
葛泰疑惑的看着梁三平,点了点头。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儿么,这么多钱入账了。负责种植的老百姓都是跟安天民公司有协议的,自然钱不是问题。
而挣了这么多,县里肯定会收税。梁三平从来就没有拖欠税款的记录,每次他交税比谁都积极。甚至曾经葛泰提出过要一定程度上减免税务,都被他拒绝了。
“葛叔啊~你知道,我大哥一直都催着我跟小凤结婚呢。婚礼还被订在了今年……”梁三平乜着眼,看着葛泰道:“说起来我也老大不小了,这结婚……”
“县里肯定给你个大红包!”葛泰哈哈一笑,拍着胸脯道:“这有啥问题啊,不就是给个红包么?!县里再给你把酒席办上,不用你出一毛钱!”
葛泰敢说这话,是有底气的。现在梁三平“宝亭吉祥物”的身份,几乎已经成了定论了。县里谁家没有个亲戚在村里啊?!说起来,谁家没有在梁三平身上受惠啊?!
而且,人家还给县里创造了那么大的税收。给县里挣脸了哪!之前宝亭可是全国贫困县,县里的干部们去琼州口开会,去自治州开会全都是低着头的。
没辙啊,你这里的情况搞不上去。哪儿有脸见人啊?!人家说话都嘻嘻哈哈,大声大气。唯独“一穷二白三宝亭”,话都难得说。这进去了,都是低着头的。
这回开年终总结会,宝亭地区的干部们可都是昂首挺胸的。开玩笑,咱们可是干出大成绩来了。别说琼岛了,就是粤北甚至哪怕是全国。
这都是一颗大卫星啊,绝对闪瞎你眼睛、跌破你眼球的大卫星。买菜都能卖出上千万美元的外汇,一堆人觉得这叫不可思议。
你就是打破他们的脑袋也想不明白,为何比咱们发达的日本竟然还需要中国给他们卖菜。事实上,日本每年从国外进口的蔬菜和水果可不在少数。
只不过现在国内都相对比较封闭,信息也没有那么流畅。是以根本就没有人知道,日本冬季的蔬菜是非常匮乏的。这叫梁三平占了一个便宜。
“别啊!县里给我办酒、给大红包,这就免了。”梁三平笑着连忙摆手,道:“我的意思是,县里现在有钱了。是不是应该先把路修一下?!”
说着,梁三平的脸就垮了下来:“咱们现在的路况,要是再拓展种植就跟不上了。车子也是,咱们得组织运输队了。老靠着粤北那边的支持,不是个事儿啊!”
“三平啊!你以为我没想过要修路?!可我手上的这点儿钱,哪里供得起修路啊!”葛泰听得梁三平要修路,不由得蹦达了起来:“这修路你知道得花多少钱么?!”
“我之前请人大致的估算过,至少得砸下去一千多万啊!这还只是把路阔起来,铺上滤清的价钱。要是按照一级标准公路去修,那钱就砸海了去了……”
葛泰这回可算是逮着了诉苦对象了,他不是没有想过要把宝亭的路好好修一下。可这一算钱,他直接歇菜了。自己手上那点儿钱,看着是不少的。可真砸到修路上,那不过是杯水车薪。
“咬着牙,咱也得把路修起来!”梁三平嘿嘿一笑,对着葛泰便道:“葛叔叔,我倒是有个法子。就看你敢不敢去干了,你要是敢咱就去做。要是不敢,你当我没说过……”
“甭跟你叔扯淡,快说!啥法子!”葛泰一摆手,就对着梁三平道:“枪林弹雨你叔都闯过来了,有啥不敢的?!只要是没违法乱纪,你叔这一百多斤就撂这儿了!”
梁三平嘿嘿一笑,凑到了葛泰身边轻声道:“咱是没有钱,可银行那里有啊!!”(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四章 北上
“银行?!你是说我们跟银行贷款修路?!”却见葛泰无比讶异地看着梁三平道,而梁三平则是点了点头。其实从香江回来的路上,梁三平就一直在想怎么处理宝亭发展的问题。
甚至他在考虑,琼岛如何发展的问题。整个琼岛,现在最大的问题便是在于交通不便利。这个问题直到新千年后,才逐步的解决。
也正是在那之后,琼岛的发展才进入了快车道。否则的话,整个琼岛要全面发展起来还得很多年。当然,这也和后来将琼岛定位为“国际旅游岛”是分不开的。
“回来的时候,我查阅了一下资料。咱们宝亭地区到鹿城的距离,大约为五十余近六十公里。而且这段地区多是山路,如果要修筑一级公路的话投资太大……”
“但是,如果按照二级公路来修筑的话我们的投资就没有那么大了。”却见梁三平大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对着葛泰侃侃而谈。
“不过,具体的投资数额还得经过专业的勘探和计算。”梁三平想出这个法子,其实也很是无奈。在江口的时候,他曾打电话给叶建文诉苦。
电话里,他和叶建文说起了琼岛发展的困难情况。尤其是道路修筑的问题。而叶建文在电话里则是干咳了一下,给梁三平看似无意的说起了些事儿。
琼岛毕竟不是普通地方,有些项目可以引资有些则是不行。琼岛上有着一些特殊的区域,那些区域是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靠近的。
比如鹿城的榆林军港,比如五指山的炮兵团。叫叶建文这么一说,梁三平倒是想起来了。哪怕是现在,宝亭地区的几座桥上还有专门的守桥人。
你如果在大晚上的在桥上徘徊,他们就会上前询问你是做什么的。甚至他们可以直接抓捕你。这类守桥人。直到八十年代末才逐渐的消失了。
引资,目前是行不通的。梁三平于是把目光放在了贷款修路上。作为企业,安天民公司肯定是没法贷款的。可自治州政府却能够做到。
只要宝亭地区的各项农产品收益可以达到还款要求,那么银行方面肯定愿意把款项借贷给自治州方面。银行方面,也是有借贷任务的。既然自治州有还款能力,那为啥不贷?!
“当然。这事儿可不简单。我估计您得找找粤北省政府那边的人,探一下路子。”却见梁三平继续对葛泰道:“而且目前来说,咱们国内可没有这个先例……”
没有先例的话,大家可都不敢第一个去吃螃蟹。第一个吃螃蟹的,要么被毒死要么吃撑死。可现在这个年代,官僚气息依旧十分浓厚。大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没几个似谭煜、沐山、葛泰他们这般,敢打敢冲的。所以,梁三平认为葛泰如果在贷款方面没有得到羊城的支持,那么要去的同意无疑非常困难。
“三平。要不你陪着我到羊城跑一趟?!”却见葛泰若有所思的对着梁三平问道,他理解梁三平的意思。想要贷款的话,那么羊城这趟是必须跑的。
而葛泰的想法是,要带上梁三平。他要是自己去的话,把握可不大。琼岛说到底不过是粤北下属的一个自治州罢了,而宝亭地区现在虽然有些发展。
但相比起粤北的多数地区,也不过是个小小的贫困县。要粤北的领导们同意葛泰的提议,这并不容易。如果沐山还在粤北省委的话。倒是能帮葛泰说上些话。
可惜的是,沐山现在已经到江口去任职了。现在沐山自己都忙得屁股冒烟。而且他现在也不好帮着葛泰说话。于是,只能是依靠葛泰自己。
“我去了作用不大,您倒是可以找找兰成叔叔……”梁三平笑了笑,给葛泰点了条路子:“兰成叔叔现在还在羊城,而且如果我们去申请了倒是可以帮着沐山叔叔分担一些注意力。”
梁三平的话,叫葛泰不由得眼前一亮。说到去羊城。葛泰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沐山。倒是把和沐山秤不离砣的兰成给忘记了。
其实也不能怪葛泰,兰成虽然儿子曾经在琼岛当知青。可一直以来他的存在感很低,很多事情他几乎都不参与、不评论。基本那些事情都是沐山在出面处理。
别说是葛泰了,就是羊城那边也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兰成。除非你跑去找沐山麻烦,那时候你才能看见兰成伸出的爪牙。
“再说了。我回来还有很多事儿得安排呢。”梁三平掰着手指头给葛泰数着:“您看,凤梨的种植我得管吧?!这次香江那边已经初步同意经销我们的稻田鳖了,这事儿得落实吧?!山崎那边催我了好多回了,他们的调研团队也要过来了。总得跟着吧?!”
“这些忙完了,我还得北上一趟。”听得梁三平要北上,葛泰不由得好奇的问道:“你北上做什么?!琼岛不是一大堆的事儿要你处理么?!”
梁三平嘿嘿的笑了笑,却没有说话。他要北上,是要去寻找一批专家。这批生物科学专家,对于琼岛的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梁三平可不会忘记,鳖自古以来的作用——食补。他需要和中医及生物方面的专家们进行合作,以鳖和古方为主来研发保健食品。
现在,国内自然不好销售。毕竟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没有上去,梁三平所瞄准的目标是近邻的日本、韩国和香江。而合作者,他都已经想好了。
就是利佳成和湾宏株式会社。国内的保健品市场乱象,后来的梁三平可是看的清清楚楚。他不想去淌这浑水,国外的成熟保健品市场才是他想要进入的。
包括了欧美地区,那里已经有了一整套成熟的保健品检验机制。而日韩等国家更是有着和中国一样的食疗保健习惯,对于鳖类的保健比较接受。
稻田养鳖是一个大项目,如果推广开来那么仅仅是出售活鳖肯定是不足的。而开发成品市场,尽量的提高剩余价值才是梁三平想做的。
这次北上,梁三平有着其他的想法。那就是南药的种植、收购和销售。在这些方面,如果没有得到相关专家的支持,无疑会变得极为困难。
而如果将南药、鳖等有机的结合起来,那么梁三平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将代理销售权,交予利佳成及湾宏株式会社。
而他需要做的,就是带动宝亭地区的老百姓们一起养殖稻田鳖。同时保证稻田鳖的质量,在琼岛成立一部分食品工厂,让老百姓养的鳖不会积压。
再带着大家伙儿一起种植南药,然后通过配方制成相关的保健产品。田里、山里都有出产,这样一来哪里还会穷?!只要你努力干活儿,鳖种、药种公司配发。
手把手的教你种养殖技术,成熟了以后公司直接收购。现场给钱,每月还发工资。平时饲料公司提供,这样都不富裕起来梁三平自己都没话说了。
当然,现在这只是梁三平自己脑子里的规划。北上还没有成行,八字都没一撇呢。现在跟人说的话,有吹牛的嫌疑。不如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再跟葛泰说。
“你不说就算了,反正你小子也不会干啥坏事儿。”葛泰见问不出来,只能是放弃:“对了!白纱那边的事情,你可得放在心上。人家都电话问我好几次了……”
“我这不是孙猴子,哪里能变出钱来啊?!”梁三平闻言不由得苦笑:“我只能说,下次香江的考察团过来了。我领着他们到白纱走一趟……”
唔……北上的时候,可以把白纱那个陨石坑的事情跟相关的专家说一下。这件事情只需要调取卫星图看看,就能够看出端倪来。到时候肯定会引起相关专家的兴趣。
只要白纱的这个项目被肯定了,那么自然会引来香江方面的兴趣。到时候谈开发,就好谈多了。当然,这得做出成绩了才好说。
这便是梁三平的习惯,没做出来啥之前他什么也不说。出成绩了,才好说话。不然,你这牛皮吹出去了,可事儿没做出来那会叫人看不起。
倒不如你做出来成绩了,再提出来。这时候大家只会佩服你的本事,没人会觉得你吹牛。就像现在,硬邦邦的成绩摆在所有人面前。你不服气也不成啊。
“我估摸我这婚啊,得结的迟了……”梁三平送走了葛泰,不由得叹气。自己只能是趁着现在,还没有那些为了挣钱黑了心的牛鬼蛇神们出现之前。
就抢先来制定行业的标准,否则的话等那帮人出来了。那就麻烦大了。从后世过来,他比谁都清楚某些人的心黑程度。虚假欺骗广告、冒充专家宣传、夸张效果……等等层出不穷。
他们倒是一时之间挣着钱了,可砸掉的却是国产产品的牌子。梁三平不希望再出现这样的情况,要避免的话只能是抢先来制定行业的标准。逼迫他们按照高标准来制作产品。(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五章 新的思考
“你忙,我理解。你工作要出差,我也理解。可人家老李家理解么?!”梁三平低着头,叫大平稀里哗啦的训斥着。说心里话,大平对自己的弟弟还是很满意的。
这次真心是给老梁家挣脸了,说起梁三平整个江海农场、甚至宝亭地区谁不竖起个大拇指夸上一夸啊?!人有本事,大家至多是佩服也不至于到尊敬的地步。
而梁三平则是不同,他有本事自个儿挣钱。但却想的是带着农场、带着村里的老百姓们一起挣钱。这就值得钦佩了。最重要的是,人家确实带着几个村子的老百姓挣钱了。
这就不得不佩服人家了。随着收菜季节的结束,安天民公司也和宝亭地区的老百姓们开始了结算。看着自家附近村子的汉子们,一把把的拿着钞票回家。
换谁不心动啊?!但这是人家正儿八经挣来的,你看着眼热却也没辙。只能是往县里找领导们哭诉,只希望梁三平这财神爷能把发财的机会带到他们村子里去。
而安天民公司的干部们,此时也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人物。一大把的村干部们拉着、抢着要请他们吃饭,只希望他们能够在梁三平那里美言几句。
但安天民公司的干部们都能够守住底线,先是和他们说了安天民公司接下来的安排。肯定会轮到他们村子的,实在却不过的也会去吃。但吃喝完毕后,自行悄悄的把账给结了。
梁三平和夏振东开会的时候就三番五次的重申过一个问题,不得在外随意吃请。如果实在却不过,那就自己去结账绝对不能让人买单。
如有发现者,轻则降职、扣工资奖金。重则直接开除,甚至移交法办。在这种近乎严苛的要求之下。安天民公司的干部们都极为谨慎小心。
现在谁不知道安天民公司是个金饭碗啊?!为了顿吃喝,丢了自己的金饭碗那是傻子才干的事儿。先不说按月足额的高工资,每月的奖金的福利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