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农业霸主-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早在茶艺展示会取得成功的同时。梁三平也把品牌专利注册,摆上了日程。但这件事情并没有瞒着利佳成他们,同时也是由纳尔逊经手办理的。
“我们的茶叶已经包装好了,前期的五十吨正在运输的途中。半个月之内,就会抵达美国。”梁三平深深的吸了口气,自己所有在美国的布局为的就是这个。
1977年,美国全部进口的茶叶高达9万吨。但其中,中国产出的茶叶所占的比例却极为微小。他们进口更多的。是印度所产的红茶。
这一次也是梁三平牛刀小试,他准备一举将中国茶的品牌推向高端。首先进来的一批,便是龙井。经过茶艺展示会的铺垫,老美们已经开始接受这种中国茶叶和引用方式了。
尽管砸下去了不少银子,梁三平依然相信这不过是个开始。只要这种习惯被养成,那么他们将会变成忠实的消费者。到时候。他们会和国人一样变成茶叶的需求者。
“三平啊!咱们的产量,还是得提高。现在每年不过一百吨的产量实在是太少了……”却见利佳成苦笑道:“如果要形成消费习惯,这点茶肯定是不够的……”
对此梁三平也是很无奈,不是他不想提高产量。而是现在的条件根本就不允许。要知道哪怕是在2012年西湖龙井茶基地面积仅为1。368万亩,年产茶仅800多吨。而西湖龙井一类保护区即原先的西湖乡所在地,以狮峰、龙井村、五云山、梅家坞等为代表,面积仅4000多亩。
你要产量一下子提起来,这怎么可能?!且,比之这个更为严重的是梁三平对于茶叶的质量要求很高。这无形中又限制的龙井茶的产量。导致产量虽然虚高但合格率却不高。
“这个问题,我回国以后便着手解决。”却见梁三平苦笑着道:“其实,咱们国内好茶不少。但得有渠道往外走,得有专门的营销策划方式。”
“酒香还怕巷子深呢,你不吆喝吆喝谁知道你这里有好东西啊?!”梁三平的话,叫利佳成一阵大笑。这话虽然糙了点儿,却是事实。
现在的老外们90%对于中国是两眼一抹黑,别说是现在了哪怕是后世。一些留美学生曾经做过调查。美国人对于中国知之甚少,甚至很多连中国的首都在哪里都不知道。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你没有进行一定的营销策划和宣传。想要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尤其是茶文化这种内涵型文化,无疑是痴人说梦。
“我这次和纳尔逊商量的建立一个理事会,为的也就是这个。这个热度只能持续一段时间,我们需要培养长期的客人。借着这次机会,我们可以吸引到更多人的兴趣。”
却见梁三平笑着道:“我们正在联系一些法国大厨,他们会将茶叶开始运用在他们的食材当中。同时我们也在联系饮料商人合作。希望开发出适合美国人口味便携茶饮料。”
看到利佳成疑惑的眼神,梁三平无奈的苦笑。他如何跟利佳成解释,到了后世现在流行的可口可乐已经不再流行。中国茶饮料市场自1993年起步,2001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2002年,全国茶饮料的总产量接近300万吨。
至2003年。这一数字已超过400万吨。在夷洲地、在日本,茶饮料已超过碳酸饮料成为市场第一大饮料品种。至2005年,中国约有茶饮料生产企业近40家,其中大中型企业有15家,上市品牌多达100多个,有近50个产品种类。
而与此同时,中国茶饮料消费市场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占中国饮料消费市场份额的20%,超过了果汁饮料而名列饮料市场的“探花”。
但随后国内的茶饮料市场却没有如同日韩、夷洲地区那样发展起来,究其原因便是在定位上出现了问题。茶饮料,他们无论从包装还是理念上更为突出的是“饮料”而非茶。
这和日韩地区的做法,却是完全相反的。在日韩地区,茶便是茶。哪怕是作为饮用水出售依然突出的是产品“茶”的本质。而日本的灌装茶饮用,也和国内的不一样。
我们所看到的灌装茶,多数都是呆在冰柜里面拿出来便冻饮喝。但日本却是需要加热的,甚至在一次调查中日本人还表示加热的茶,有些烫嘴是个缺陷。
由此可见,两国之间在茶饮料方面创造出来的是完全不相同的概念。是以,在国内茶饮料陷入低谷而矿泉水崛起的时候,日韩地区依然保持着茶饮料高销售的姿态便可以理解了。
当然,梁三平更为看重的是美国的茶饮品市场。将茶普及化、平民化,这才能促进中国茶在美国的发展。而不似后世一样,被大型跨国公司占尽先机。
哪怕中国是原产地,也只能是作为原料提供商给包括可口可乐等大型跨国企业提供原料。而他们在进行加工之后,把最肥的一块利润给吞下。我们只能干看着。(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五章 阔超市,便利店
饮料,在美国市场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当年茶叶从美国日常生活中脱离,很大部分原因也就是在于它的冲泡繁琐。喝完还得倒茶叶什么的。
这导致的是大部分的美国人选择了更为方便的咖啡。而后来茶叶再次出现,是因为美国人研发了茶包,还将茶叶做成类似于咖啡的冲剂型饮料这才让茶重新回到了市场。
而美国市场上,便捷带着独特口味的饮料此时已经开始大行于世。可口可乐和百事,便是在这个时候崛起的。他们最受人欢迎的便是他们的快捷和简便。
买到可乐,只需打开盖子直接饮用。喝完了往垃圾桶一丢,便没你的事情了。相比起咖啡,可乐是快捷让他们迅速的得到了很大一批的受众。
当然,这个时候咖啡也开始改变了自己的形态。咖啡机开始出现,并开始大行于世。各个咖啡店也可以开始外卖咖啡,虽然这是热饮但却也很符合美国人的胃口。
既然有便携的方式,还能喝到热饮美国人自然不会反对。于是,咖啡开始回归到主流的位置上。但茶的反应太慢,这导致的是茶饮一直没有成为美国的主流饮品之一。
梁三平当然知道这种情况,所以他开始和灌装饮料商接触也是为了这个。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后世灌装茶饮料在市场上所占的比重,尤其是日韩市场。
而在美国市场,灌装茶饮料也占据了主要的茶饮位置。现在日韩及夷洲等地,还没有开始发展灌装茶饮料,梁三平现在想的是尽快的开发并抢占这个市场。
只要能够在最快的速度抢占下来这个市场,并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那么哪怕是百事、可口可乐等大公司后来进入,也会差自己一筹。
毕竟先期进入了这个市场。便会获得品牌认可和品牌辨识。只要不出现重大的决策失误,或经营错误。稳步发展之下,先期品牌肯定是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的。
且梁三平的茶叶产地是国内,是以没有人会有比他更好的资源。作为茶文化的鼻祖国家,中国的茶资源是无比丰富的。这些资源足以让梁三平开发出各种口味的茶品。
普洱、龙井、铁观音、六安瓜片、武夷山岩茶、大红袍……等等,中国的茶品种让人眼花缭乱。梁三平只需将这些茶品进行改良。便可以投入市场。
当然,主打的自然是茶而非是饮料。甚至在销售及推广方面,梁三平都进行了全面的考量。现在他便是在和利佳成等人商量着这件事情。
“三平,你的意思是我们的超市计划应该提入日程了?!”却见利佳成疑惑的对着梁三平问道:“之前你不是说,时机没有完全成熟吗?!”
的确,梁三平在之前虽然让利佳成在江口开设了超市。但却没有完全的在内地拖展开来,究其原因便是在于他认为时机并没有成熟。
而现在,梁三平觉得自己差不多可以开始进行全面的布局了。却见梁三平笑着对利佳成道:“首先,我觉得我们这次回去以后可以先行在浙省开办超市。”
“浙省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根基。而且可以获得全面的支持。其次,浙省的人口也多消费能力将会随着他们的发展而提升。我相信,不久之后那里就会发展起来。”
梁三平的判断并非是没有缘由的,这次茶叶展销会之后毫无疑问的浙省将会拿到最大的好处。龙井茶的出口,会创造一大笔的外汇。这会让浙省的领导们欣喜若狂。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他自然也会得到浙省方面的支持。且开办超市,这会极大的消化掉浙省的劳动人口并提高当地的税收。这对于浙省来说,无疑是极好的项目傻子才会拒绝。
“其实。我是想要借着开办超市来开办专属于我们的便利店。”却见梁三平笑着对利佳成道:“大型超市的确挣钱,但小型的便利店利润也不低啊!”
在这个时候的国内。类似于7…11这样的便利店还没有出现。哪怕是江口的一些社区里,也仅仅是存在着小型的便利店。晚上很早的便关门了。
但梁三平考虑做的,是类似于7…11那样的24小时便利店。对于梁三平来说,那样的便利店投资更小、回报更大。而且根植于社区内,可以更好的提高一些农产品的销量。
这对于梁三平来说,是很重要的。随着产量的增加。那么市场消化必然会需要一个过程。而其中一部分的产品会以卤制、腌制的方式,出现在市场上。
如何通过渠道,将他们推向市场这就是梁三平需要思考的问题了。毫无疑问的,推向市场没有比便利店更好的区域。有着自己的便利店,那么产品上架自然是容易的多。
对于便利店来说。这也有好处。有着自己专门的供货源自然不怕没有产品供应,别人不知道但梁三平知道在后来那些腌制的、卤制的产品,在市场上有多受欢迎。
鸡翅、鸡腿、鸡爪、鸡胸、鸡米、鸡丁、翅尖、鸡蛋、鸭头、鸭脖……等等,都可以做成真空包装卤制、腌制食品,进行销售。这样的产品保质期延长,可以运输到各地进行销售。
当然,梁三平之所以会考虑到这个问题。很当程度上是因为现在安天民的扩张脚步。在梁三平看来,安天民很快便可以对外扩张了。
那么版图的变大,自然是需要更多的销售渠道和产品进行支撑。现在安天民所主打的,是冬季蔬菜的种植销售与运输。而同时,也兼顾南药的开发、种植与保护。
但这在梁三平看来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将周边的生产力彻底的开发出来。第一个颇具野心的项目,便是琼岛的一个特色产品——黄流老鸭。
在文昌鸡、东山羊、和乐蟹和佳吉鸭这四大名菜之外,琼岛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也产生了属于它的独特菜系。黄流老鸭,便是这其中的代表者之一。
和单做盐焗鸡翅、鸡腿、鸭脖……等等这些产品比起来,梁三平更想做的是将整个黄流老鸭汤煲,直接做成真空形态进行销售。消费者拿到之后,可以回家按照说明进行炖煮。
这样哪怕是远在万里,也能够尝到正宗的黄流老鸭。当然,你要说口味自然是没有在琼岛吃那么新鲜了。但梁三平会尽力的保留黄流老鸭的味道和滋补性。
而鸭脖、鸭头、鸭肾……等产品,梁三平也是打算做起来的。这些可以作为熱食出售,回去只需加热并加上调料,便可以直接吃了。盐焗鸡,梁三平也打算这么处理。
事实上,一直以来梁三平就在思考着一旦安天民走去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面对琼岛之外的情况?!他们又应该从哪里入手?!产品的销路,该如何解决?!
而现在,安天民公司出现在浙省这让梁三平觉得这是自己试水的一次好机会。茶叶推广开了,那么其他方面也可以入手开始进行调研合作了。
茶农,仅仅是一部分。浙省还有着大量的民众。且浙省也是在种植水稻的,自古以来便有着渔米之乡的美誉。他不仅仅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同时还是著名的丝绸之府,重要的黄麻、桑蚕产区。在这样有着良好农业基础的省份发展,也让梁三平有了一丝争雄之心。
他想要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够在浙省将自己的想法实现起来。安天民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已经在宝亭形成规模的稻田鳖养殖,带到浙省来。
同时,组织调研对包括丝绸、黄麻、桑蚕……等等产业,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这次茶叶展示会的成功,相信也会让浙省更加的重视梁三平。
肌肉梁三平能够将浙省的农业带起来,浙省自然不会拒绝这种机会。尤其是能够带动当地就业,浙省就更为欢迎了。事实上,浙省的干部们已经开始摩拳擦掌的准备招商引资了。
此时国内风云变幻,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渐渐的烟消云散。人们开始发现,似乎从前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不再了。主流已经变成了经济挂帅。
是以,更多的人们开始考虑如何在这个经济挂帅的年代里面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对于官员们来说,这个方面自然是升职。要升职出政绩。
梁三平也知道,中国从此时开始逐步的踏入“唯gdp”论时代。此后的数十年发展里,国家皆是以gdp论英雄。地方发展不起来,一切都是空谈。
“现在我们发展的时机已经到了,除去江口、羊城之外。我们还应该准备向魔都进发。那里会很快的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会,在那里站稳了脚跟对于我们来说有着很大的好处。”
却见梁三平笑着对利佳成道:“这么长的准备时间,我相信您已经在食品安全的把关方面做好准备了。那么,便让我们开始进行吧!”(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六章 比尔来,有因果
随着茶艺展示会在美国兴起的风潮,华盛顿的数家大超市内开始摆放了一个茶叶专柜。上面赫然用中英文写着“龙井”二字。眼尖的顾客,便看到了这些茶叶。
尽管没有通过任何的宣传手段,但仅仅是五十吨的茶叶在茶艺展示会的数日之内便销售一空。无论是美方还是梁三平,都极为惊讶美国人的这种热情。
五十吨茶叶,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但却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面,销售告竭。不得不承认,梁三平的各种宣传手段对于茶叶的畅销起到了极其积极的影响。
“哈哈哈……梁三平先生,久仰大名啊!您的销售手法,实在让我钦佩。即使是成名多年的营销大师,或许在这方面也差了您不止一筹啊!”
比尔。伏特笑呵呵的对着梁三平道,而后者则是谦虚的说这不过是巧合而已。梁三平的谦虚倒不是虚伪,他自己清楚这些手段其实都是学自后世。
如果没有那些见闻和学习,自己也没有办法发挥出这般本事。但这在比尔。伏特看来就很特别了,和现在美国提倡和习惯的张扬相比比尔。伏特更喜欢东方式的内敛。
在比尔。伏特看来,这种内敛的本事,比之张扬更为有力。一直以来,比尔。伏特都对东方文化有着特殊的喜好。在他看来,东方文化中有着一种特殊的神秘魅力。
伏特和中国的历史关系可以追溯到1913年,当时伏特将大约250辆t型车销到中国。在1924年的时候国父逸仙先生致函亨利。伏特,希望他来帮助建立中国的汽车工业。
亨利当时也答应了这个请求,但直到四年后才筹备成行。1928年伏特公司在魔都设立了一个销售和服务分支机构,该机构的业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终止。
这之后,中国大地陷入了一片战火。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虽然伏特想要联系上中国,但却没有太多的机会。
这种情况持续到了1978年6月,当时亨利。伏特二世和其他伏特主管终于找到了机会拜见了当时的南巡公,这是第一家美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开拓业务。
在一次有记录的会谈中,亨利。伏特二世提到伏特汽车公司“非常有兴趣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 从此,伏特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合作有了长足的发展。1978年。伏特汽车设立了中国事务办公室。
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伏特一开始并没有在华有太多的业务发展。而梁三平的这次到来,让他们嗅到了一个机会。事实上,在比尔。伏特的建议之下整个公司正在筹备进入中国。
他们的竞争对手,大众已经在中国取得了成绩。但由于他们之前对于与中方合营的犹豫,导致的是大众抢先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厂房。这叫董事会看到大众的盈利后眼红了好久。
可惜的是,错过了上次机会之后伏特一直想要再跟中方建立关系。却再也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机会。现在,比尔。伏特开始注意到了梁三平。他认为这是个极好的机会。
梁三平能够负责如此之大的事情,说明了他受到的信任。比尔。伏特想的是。借由梁三平进入中国市场重新和中方建立关系。
两人寒暄了一会儿,比尔。伏特盛情邀请梁三平前往自己的庄园做客。梁三平婉言拒绝了几次,但比尔。伏特很是坚决。梁三平知道,对方这是有事情要跟他说了。
于是顺势答应了下来,比尔。伏特这才笑呵呵的去嘉宾位置上坐下来。这时候纳尔逊凑了上来,对着梁三平便悄声道:“比尔是想跟你接触,想办法进入中国市场……”
纳尔逊的话叫梁三平很是疑惑,凭借着比尔。伏特的关系梁三平相信他能够找到比之自己更合适的人选。而且。他们做的行业跟梁三平的农业完全不搭界。
这种事情,找梁三平做什么?!应该找其他人才是。而且梁三平有自知之明。他在国内的影响力完全一般,也许在农业上能因为贺康等人的支持说上一些话。
但要牵扯到工业,他可就完全抓瞎了。汽车这个行业,梁三平是完全不懂啊。比尔。伏特找自己完全就属于问道于盲。梁三平不相信比尔。伏特会没有想到这一层。
“老比尔其实也很无奈,他们不是没有想过要跟中方接触。本来第一个在华建设工厂的会是他们,而不是大众。但因为董事会的一些情况。导致他们和你们的谈判破裂了……”
纳尔逊似乎知道梁三平想要问什么,却见他笑着道:“那之后,大众迅速的和你们进行了接触。没多久就传来大众在魔都建立生产厂的消息,伏特他们肠子都悔青了……”
梁三平没有说话,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那么比尔。伏特更不应该找自己啊!他应该找一个能够说得上话的人来作为中间人跟中方接触不是?!找自己干嘛。
“三平。老比尔不是没有找过其他人。但大众一直都盯着他们的动作呢,大公司之间的竞争照样激烈。老比尔能找到的人,几乎大众都能找到……”
梁三平这才恍然,肯定是大众从中进行了阻挠。1982年6月,南巡老人亲自批示:“轿车可以合资”,为中国合资生产轿车开了绿灯。
在随后的1984年1月,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汽车企业——帝都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开业。而随后的1985年,魔都大众汽车公司出现。这开启了现代中国合资汽车行业的先行。
说起合资汽车,梁三平还知道一个趣事。1982年中国汽车公司一成立,中汽公司马上打报告,要求允许魔都汽车公司加大投入,组织大批量生产轿车,以替代进口。
但报告未得到当时的计委、经委通过,当时的组织人陈组陶遭遇挫折。当时决策机构里有一部人思想相当保守,他们认为“轿车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绝不能为它开绿灯”。
当一位地位比陈组陶高的计委官员不给陈祖陶签字时,陈祖陶再也忍不住了,他问那位领导坐不坐轿车,领导回答说“坐”。
却见陈祖陶一怒之下大声说:“为什么你能坐,别人就不能坐?为什么你坐就不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别人坐就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那位官员也生气了,冲着陈祖陶说:“你可以在《民众日报》上写文章批判我,但是对轿车就是要像计划生育那样严格控制,一辆也不准多生产。”
多年之后,陈祖陶和那位已经退下来的官员再次在另一个场合上见了一面。那位官员感慨自己当年的确太过保守,并诚挚的向陈祖陶致歉。
“纳尔逊我的朋友,相信我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在工业方面我可是一句话也说不上,你让我帮着他跟国内的工业口联系,这真是强人所难了啊……”
梁三平苦笑的对着纳尔逊道:“如果是农业,我还能说上一些话。但工业方面,我真的是无能为力啊!这件事情,想必比尔先生也是知道的吧?!”
“他当然清楚!但也正是因为你是农业方面的人,他才选择和你接触。”却见纳尔逊笑嘻嘻的道:“如果是工业口,恐怕你现在已经从国内得到消息不能和比尔进行接触了。”
纳尔逊说的是事实,当时中国虽然允许合资企业出现。但外资不得占公司股份的50%,必须是低于50%的持股。也正是因为这个,伏特公司很是犹豫要不要进入。
但吉普、大众等公司却根本不考虑这个,直接选择了进入中国市场。哪怕是持股率较低,他们也愿意进入。这让大众和吉普,在国内发展的极好。
不说大众的桑塔纳系列在整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于中国的影响,即使是吉普所产的帝都吉普、切诺基等车,更是以“中外合资首款suv”的身份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一生产就长达20年之久。虽然后来公司重组,切诺基已经不再生产了。
但无数的车迷仍然记得这款车,并随着时间的流逝感情越来越深,还给了它一个亲切的称呼——小切。而它的忠实簇拥们,甚至将它收藏起来引以为傲。
“就是因为你不是工业口的人,他才希望你来牵线。”却见纳尔逊笑呵呵的道:“其实,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包括找谁谈、怎么谈,但首先他们得掩人耳目去中国……”
梁三平闻言恍然,自己是做农业的。如果比尔。伏特跟自己贴近,并放出风声他们对于投资农业有兴趣。那么一堆人的目光自然会被吸引在农业上面。
他们便可以顺理成章的让人随着梁三平前往中国,名目么……自然是考察了。但到了中国以后做什么还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么?!梁三平一下子就理解了比尔。伏特到底想要做什么。(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七章 风言起,度陈仓
梁三平对于比尔。伏特来说,只是一个引路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打算。中国市场是他们绝对不会放弃的一块市场,尤其是他们从江口的开发和转变中看到了机遇。
南巡同志在江口的讲话,不仅仅是国内关注国外尤其是欧美的商界也在关注着。在商人的角度看来,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数亿的人口作为消费基础,无论是做什么都不难做。
尤其是中国现在跟世界脱节很大,所以很多哪怕是过时的产品在中国也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当然,前提是这个国家得提高他的国民收入让国民能够有购买力。
在这方面比尔。伏特已经看到了南巡同志的决心,江口的例子实实在在的摆在他们的面前。大众取得的成功、吉普取得的成功都极大的刺激了他们。
如此之广阔的市场如何能不让他们动心?!不动心的才是傻子,所以他们想方设法的想要进入这片领域。但一直却都没有找到好的切入口。
历史上直到1995年伏特在最终和中方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之前双方一直都想要接触却无果。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比尔。伏特看到了梁三平。他认为可以借此避开竞争对手的注意进入中国市场,和中方建立联系。
美国的茶艺推广理事会已经成立了,而且还得到了包括比尔。伏特等人的支持。可以预见的是,梁三平的这次茶艺展示会不会随着他们的离开而热度不再。
纳尔逊不愧是在美国成长起来的经营老手,他很快的便趁着梁三平他们创造出了的热度还保持的时候。迅速的和各方建立了联系,比如百事公司正在准备前往中国考察。
不仅仅是梁三平,事实上百事在看到了茶叶的热度后也在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将茶叶制成专门的灌装茶饮品进行销售。而在这方面,无疑中方是权威。
“贵方的想法如何?!”梁三平望着面前的百事公司代表。笑着道:“茶饮的灌装,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但目前贵公司,大约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吧……”
梁三平看起来平静实际上心中早已经掀起了惊天巨涛。每个大公司都有着自己的底蕴,成功的大公司自然有着自己成功的原因。其中敏锐的商业嗅觉,是他们的共通点。
自己也是凭借着后世的了解,才想要去做灌装茶饮料。但没成想。百事公司仅仅是凭借着现在美国茶叶的热销,便想到了这个点子。而且迅速的找到自己进行洽谈。
由此可见百事公司的商业嗅觉是多么的灵敏,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热点便让他们看到了可能成型的商机。没有人比梁三平更知道,茶饮料的市场到底有多么的庞大。
如果能够鲸吞这片市场,无疑会让百事占住这个先机。即使他们的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公司想要在事后赶上来,也得费上一番手脚。
若是百事公司和梁三平进行了合作的话,那么可口可乐公司赶上来的机会更为渺茫了。依照梁三平的做法,肯定是安天民公司直接和国内各大产茶区域进行全面的合作。
直接扶持农户+公司的做法,在生产高端茶叶的同时也兼顾到茶饮料的销售。全球最大的产茶地区。便是中国。若是安天民公司布局开了,可口可乐公司哪怕是想要赶上来也得有原料给他们进行生产。可到时候大部分的原料都是由百事的合作者梁三平控制着。
要建立自己新的茶叶生产基地,却又不是那么简单的。或许他们得多费数年之功,才能勉强建立自己的原材料产地。到时候,百事已经牢牢的占据了市场。
可口可乐需要多费很多手脚,或许才能在这块大蛋糕上面分一杯羹。但现在,可口可乐公司还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所以,先来找梁三平谈的是百事的人。
“这只是我们初步的一个想法。进一步的合作方案还需要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却见这位百事的代表微笑着道:“毫无疑问的,梁三平先生是我们所看重的合作对象。”
“所以。我们很希望先生能够和我们一起。陪同我们进行考察,或许我们双方之间还可以进行合作。将这个市场做起来,据我们的调查了解整个亚洲地区有着广阔的茶饮料市场。”
“这个市场很庞大,以您现在的资本经营起来会很困难。但我们有着完整的运营经验和渠道,相信我们双方合作将会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哈哈哈哈……我非常的欢迎贵公司与我一同进行考察。”却见梁三平哈哈一笑,对着这位百事公司的代表道:“三天后。我将会启程回国。”
“我们或许会迟一些,但在一周之内我们将会前往中国。”来人楞了一下,才对着梁三平道:“到时候,我们会组织一个专门的考察团前往中国……”
这位代表笑着和梁三平又说了些话,然后便告辞而去。梁三平笑着将他送到了门口。回来关上门后脸上露出了一丝诡异的微笑。
“纳尔逊,你在可口可乐公司有熟人吗?!”却见梁三平拿起电话,随即便拨给了纳尔逊。对于梁三平的这个问题,纳尔逊楞了一下才回答道。
“有啊!我的一个朋友,在可口可乐公司担任营销部门的一个区域经理。怎么了?!”纳尔逊知道,梁三平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问起这个。他既然问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