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巾张狂-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庭铁骑”的建立者,当然是鲜卑雄主檀石槐。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维持对其余鲜卑部落的军事威慑力,檀石槐下令,所有的鲜卑贵人,必须派出自己成年的儿子和侄子,去弹汗山接受他的挑选。被选中的勇武战士,就是“王庭铁骑”的最初来源。
这种行为,是草原民族惯用的手段。被征召入伍的贵人子侄,不但由于训练充分,战力高强,隐隐的也是一种变相的人质。而对于被征召的贵人子弟们来说,能够有机会与其他贵人子弟结交,还可能被大王檀石槐看中,从而被委以重任,也绝不是一件亏本的买卖。
说起来,檀石槐的这种做法,也不过是沿袭了原来匈奴人的故智,算不得什么创新发明。而檀石槐时期的“王庭铁骑”,被征召这可是要自备武器、盔甲、战马、仆役,甚至连他们在王庭的生活费用,都要自己负担相当一部分。
当初檀石槐主事时期,“王庭铁骑”的规模,比现在要略大一些。和连继位之后,由于威望不够,有不少“王庭铁骑”的成员乘机离开,以至于在某个时期,“王庭铁骑”的规模,一度缩水到六百人。
为了补足缺少的兵额,和连不得不在自己的直辖部落中,选拔那些勇力出众,擅长骑射的牧民,以填补空缺。当然,这些出身贫苦的牧民,可没有能力自备武器、铠甲和马匹。于是,和连又不得不为他们提供需要的装备。
然而,这样一来,那些贵人子侄就不干了。就连低贱的牧奴,都可以得到免费的武器装备和马匹。那么,他们这些出身高贵的勇士,岂不是更加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
头痛的和连,面对这种传言,被搞得是焦头烂额。为了维持手中这支精锐的忠心,悲催的和连,最后不得不宣布,所有“王庭铁骑”成员的装备和战马,都由弹汗山负责提供和喂养。
这可不是一笔小开销。
当年檀石槐为什么不这么做?
无非就是没那么多的财富罢了。草原上的财富生产能力低得可怕,檀石槐既然有足够的威望让部下乖乖听话,当然不会多花这一笔高额的养兵费用了。
为此,和连不得不大幅度提高了,弹汗山王庭下辖部落所需要交纳的贡赋,以至于他暗地里被人数落和咒骂,落下个“贪财”的恶名。
还好,在这场变故中,和连也并非一无所获。所谓“吃了人的嘴软,拿了人的手短”。接受和连供养的“王庭铁骑”,在忠心听话,服从调度的程度上,怕是比老王檀石槐时期,还要强一些。
既然“王庭铁骑”接受的是弹汗山的供养,他们的战马,自然不会在冬天缺乏草料。就算草料偶尔有所短缺,铁骑兵们也会很“自觉”的去将牧民积攒的过冬草料翻出来,喂养自己的战马。
至于,那些牧民的牛羊,是不是因此而饿死了?
拜托,我们喂养的可是和连大王的马匹。你们这些大王治下的奴隶,还敢跟和连大王叫板?
所以,出现在太行军面前,担当着断后阻敌任务的“王庭铁骑”,骑乘的战马,虽然比不上秋季那种膘肥体壮的程度,却也足够支持一场激烈的战斗。
“和连要逃了!”
谢逊的声音并不大,刚好可以让身边的张燕听清楚。
这时,谢逊的前军,已经逼近到距鲜卑人营地,只有区区一里半远的地方。
以谢逊对鲜卑骑兵战术的了解,从来就没有哪个指挥者,会在一开战,就派出自己手中最为精锐的部队,进行硬拼。
对那些鲜卑首领来说,普通的牧民,才是性价比最高的炮灰。就算是死光了,回头到自家部落里去征集便是。辽阔无边的草原上,缺少的永远不会是两条腿的牧人,而是水草丰美的优良牧场。
占据了优良牧场的部落,可以轻易的从无数艰难挣扎求存的流浪小部落里,得到征集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而精锐骑兵部队,却是维持自身地位的关键。若是有所损失,哪怕这一仗打赢了,也是得不偿失的!
什么?假设那些骑兵不是精锐?
都披上铁甲了,还不够精锐?
要知道,在草原上,一副铁甲的价格,足足相当于好几个强壮的青年牧奴了。
精锐是不会被派出当炮灰的。但是,在断后时,出动部分的精锐骑兵,却是鲜卑人在对付敌方追击时,比较常用的方法。
要知道,游牧骑兵,就本质来说,还是一种民兵性质的部队。打打顺风仗,他们是毫无问题的。可是,想要在战局不利的形势下,让这些游牧骑兵,进行“断后”之类的危险活动,指挥官首先就必须冒着全军崩溃的风险!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不想在撤退的时候,损失太大,指挥官就只能出动身边,可靠的精锐部队,来进行断后任务。
张燕与谢逊合作了一年多,自然听谢逊分析过,草原骑兵的战斗特点。听得谢逊这样说,张燕答道:
“要不要我率人去驱赶他们?”
“不可。”
谢逊盯着前方虎视眈眈的鲜卑铁骑,断然否定了这个主意。
“敌人皆为精锐,真要论起骑射的功夫,我军是远远不及。你这区区数十骑,想要对抗数百精锐,全无胜算。”
说完这话,谢逊扭头对一名传令兵说道:
“去禀报大帅,就说敌军多半要撤退,我军的前进,必然被拖累。下一步如何,请大帅指示!”
“诺!”
待到传令兵向后离去,谢逊下令:
“全军,减速,戒备弓矢!”
一声令下,数百面轻薄的皮盾突然出现,为太行军前部,提供了足够的遮蔽。只要一声令下,训练有素的太行军,就可以在头顶升起一面盾墙,让来袭的箭矢无功而返。
这一幕,落在“王庭铁骑”的指挥官偏何的眼里,只是惹来了他的一声轻笑。
“这些个汉子,倒也机灵。”
举起盾牌,哪怕是最轻薄的皮盾,也能让箭矢的杀伤力削落七八成。但是,同时,举起盾牌,哪怕是最轻薄的皮盾,也能让士卒的体力,加倍的消耗掉。偏何相信,如果自己与这些汉军进行消耗的话,迟早能够让这些汉军拖得精疲力尽。
只可惜,这种局面,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张狂听到谢逊做出的判断,心里有了数。
和连既然要逃,以步卒为主力的太行军,也不可能拦得下。不过,乘机咬下鲜卑人一块肉,那倒是可以的。
现在,就要看太行军骑兵的牙口,是不是足够锋利了。
“传令!游击队出击!”
中军的旗号开始摇动。接受到命令的骑兵队士卒,纷纷整理自己的随身武器铠甲,然后跳上战马。一些细心的骑手,更是从身上的袋子里,抓出一把黑豆,送到战马的嘴边,给战马进行最后的加餐。
从开战以来,游击骑兵队的士卒,为了保持战马的体力,一直是随着中军步行前进。看到前锋轻轻松松的击溃了一支鲜卑人偏师,捞取到大批人头,不少游击队士卒的眼睛都红了。
宋果骑在马上,深吸一口气。他虽然在并州素有威名,可是却从未在正式战场上指挥过如此大规模的骑兵。如果不是张狂从乐进那里,将骑兵队的副将韩当调过来辅佐宋果,只怕游击队此刻,连编制都没有理顺呢!
所以,目前的游击队,宋果虽然是千人长,真正管事的,却是副将韩当。幸亏宋果年纪大些,经历多了,懂得如何取舍,争权夺利的心思不重。要不然,张狂是宁可不要这些并州游骑兵,也不会将宋果任命为千人长。
好在韩当也是个识大体的。他在乐进手下当了两年副将,军中的事情自然再熟悉不过。看到韩当向自己点点头,宋果立刻扯着嗓子大叫起来:
“听额的!出发!”
实际上,在空旷的战场上,个人的声音基本上传不出多远。依靠口令,指挥百人,差不多便是个人的极限。以游击队这种近千人的大部队,只能通过金鼓、旗号来传达主将的指令。这就是为啥,一支正规的军队里,总是要配备大堆的旗帜和大只的鼓号的原因。
宋果的游击队,虽然说成军不久,毕竟训练过半个多月,对于基本的军事指令,他们还是可以完成的。这些战场新兵,仗着自己的马匹体力强,对着鲜卑人的铁骑就发起了冲锋。
若是光以势头来判断,这些骑士就如同一阵汹涌的波涛,想要淹没沿途的一切!
ps:果然,生病的时候没有码字的动力。不过好不容易有一个推荐,明儿争取两更。对慢手流来说,压力山大啊。?
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
若是光以势头来判断,这些汉军骑士就如同一阵汹涌的波涛,想要淹没沿途的一切!
但是,说到骑战,普天之下,又有几只骑兵,可以与“王庭铁骑”相比呢?
偏何只是骑着马,慢慢的游走在谢逊部前方一百五十步,谢逊就不得不乖乖的降低前进速度,全军戒备,严阵以待。
面对气势汹汹的宋果所部,偏何不紧不慢的调转马头,向后撤退。
等到宋果的大队骑兵,冲刺进入距离“王庭铁骑”不到五十步的距离,偏何这才一声令下,带着五百部下,做了一件事情。
骑在马上,转身,引弓,放箭!
然后,在后方一片人仰马翻的喧闹声中,“王庭铁骑”们,老练的鞭策马儿,加速,撤离。
这种战法,在西方,被称为“帕提亚战术”。然而,在东方,这就是传说中,游牧民族真正有资格摆出来,傲视农耕民族的精华战术:“骑射之术”。
宋果自然知道“骑射之术”。他自己,就是一个擅长骑射的高手。但是,宋果从来没有同时遇到过,这么多精通骑射的高手聚集在一起的情况。这一阵箭雨过后,游击队一下子就损失了不下二十名骑士!
就连宋果本人,若非猛然间将“战炁”爆发到极致,连出十七刀,磕飞了十一支劲箭;又仗着身上的铁甲精良,硬吃了三箭,怕是也要步那些倒在马蹄下的同袍后尘!
但是,这些死伤,还不是最让人头痛的后果。
更加让人头痛的是,鲜卑骑兵射倒的骑士和战马,无疑成为了后续骑士需要小心跨越的障碍。如此一来,游击队追击的速度被迫放缓,而鲜卑人却可以趁机撤退,从容的拉开两军之间的距离!
“天杀的黄毛!”
宋果看着前方优哉游哉,不急不缓的鲜卑人,口中狠狠的骂道。据说,纯种的鲜卑人,长得黄发碧眼,肤白毛长。用后世的人种划分,属于典型的白种人。所以,边地的汉民,往往将鲜卑人称为“黄毛”。
只是,咒骂无疑不能对鲜卑人,造成任何损害。在宋果的带领下,游击队又一次追上去,想要攻击鲜卑人。结果,自然是换回了又一次的回马箭。
这一次,游击队付出十五人的伤亡,也用弓弩对鲜卑人进行了一次打击。但是,结果极为让人失望。数百张骑弓和手弩射出的箭矢,只有区区三、四支命中了敌人。命中的几支箭矢,也只是再一次印证了,玄铁甲对弓箭伤害的优良防护力。
对于这种结果,并不是说明汉军的弓矢,质量远次于鲜卑人。只是,鲜卑人是回头射箭,箭矢迎着追击的汉军,就像是汉军自动向箭矢上撞去。而汉军的箭矢,却需要从背后追赶鲜卑人奔马的速度。
如此一进一出之下,相当于鲜卑人的射程增长了十步,而汉军的射程,却减少了十步。射程增减十步,听起来似乎差别不大,可在射击效果上,便是命中与无法命中,破甲与无法破甲的差异。
——游牧骑兵的精锐,果然非同一般……
视力高明的张狂,在马上关注到这两次追逐的结果,心中暗暗感慨。连日以来,在匈奴人身上获得的胜利,难免让张狂有些飘飘然,以为草原民族的实力,也不过如此。如今,鲜卑精锐“王庭铁骑”的表现,给了张狂当头一棒,让他的心态,成功恢复到平常。
——还好,这样精锐的骑士,鲜卑人也没有多少……
——却不知,公孙瓒那厮,是怎么招募到那些“白马义从”的?
“白马义从”的战斗力,张狂虽然没有亲眼看见,却听张燕咬牙切齿的详尽介绍过。当时听张燕说的时候,张狂因为知道“白马义从”最后折翼于冀州名将麹义之手,心里并不太以为意。但是,在亲眼看见鲜卑人骑射的威力之后,张狂终于动容了。
——也许,应该组建一支类似的骑射手队伍来试试?
一边想着,张狂一边下令,让游击队撤回来,不要去主动攻击鲜卑人的精锐铁骑,改而攻击其他战斗力较差的鲜卑人。
鲜卑人的精锐,是和连的宝贝疙瘩。太行军的骑兵,又何尝不是张狂的宝贝疙瘩?如果发现目标的骨头太硬,张狂并没有与对方死磕的兴趣。而和连见到,大部分游牧骑兵都成功的撤退了,也丝毫没有集结全军,与太行军步卒硬拼的打算。
于是,在相互用骑兵威胁的情形下,双方最终的结局,居然还算和平……
鲜卑人撤退之后,张狂开始计点此战的得失。用伤亡近百人的代价,杀死杀伤鲜卑人六百余人,缴获战马两百匹,驽马七百余,还有羊群近两千头。要说战果,倒也不是如何的大。
但是,相比损兵折将,还丢掉了半个月军粮【那些羊群】的和连,此战,太行军可以算是小胜。
战斗之后,太行军并没有马上返回美稷城,而是暂时驻扎下来,以防鲜卑人来一个回马枪,顺便休整一下。
捷报传回美稷城之后,负责留守的军师程昱,立刻带着上千的民夫,还有大量的马匹辎重,来到太行军中。
对于程昱的到来,张狂有些不解。特别是程昱还带来了大批的民夫和辎重。在张狂看来,仗已经打完了,还要那么多辎重干什么?那些辎重,都是预备与鲜卑人打持久战所准备的。如今鲜卑人被顺利的击退了,大军完全可以回撤,不用再输送军粮了。
——其中应有深意……
程昱见到张狂,简单问候了一声,便让周围的亲卫都退下,与张狂单独谈话。
张狂恭敬的给程昱泡上一杯茶,开口问道:
“先生,请指教。”
程昱本来对茶叶这种南方的苦药,并不感兴趣。不过,在张狂的大力推介下,也算是接受了这种富有回味的药材。他按照张狂的提点,喝了一口茶水,问道:
“可有再战之力?”
张狂略一思索,果断的答道:
“有!此次小战,士卒多未竟力。余力甚多。”
程昱点点头,正色道:
“如此,仆计可行。”
“先生有何妙计?”
程昱不答,反问:
“如今鲜卑,对我军所占据的匈奴故地,威胁最大的,却是何部?”
张狂不假思索,开口就说:
“和连虽然贵为大王,却由于威信不足,外加距离遥远,鞭长莫及的原因,只能有效的控制中部鲜卑和西部鲜卑十余个“邑”。对于东部鲜卑和其余的中部、西部鲜卑,他是无能为力的。”
“即便如此,和连毕竟是鲜卑大王。单以实力而论,依然是草原上最强的霸主。”
程昱接口说道:
“不过,他这次吃了个小亏,知晓我军实力,以后当不敢轻易来犯了。”
对于这一点,张狂表示认同。
草原牧民出来进攻汉地,是来抢掠财富的,不是来拼命送死的。大汉与鲜卑边界线极为漫长,可以突破的地点足有十几处。对那些抵抗力量强大的城池,草原人向来是避开了事。
用一句话来说,汉地边境的十几处郡国,哪一处防御空虚,哪一处就是草原人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点。避实击虚,这是草原骑兵需要遵守的首条战法。
如果选了个硬骨头啃,说不定打下来以后所掳掠到的物资财货,都不够自身的伤亡补偿。那带兵的首领,下次发起战事,可就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跟随了。
“所以,目前,对我军威胁最大的,并不是弹汗山。而是……”
程昱起身。他来到军帐中,摆放的地图旁,一指地图上的某个地方,语气郑重的说道:
“而是……这里!”
在程昱手指着的地方,注明了三个小字。张狂一眼看去,随口念了出来:
“宴荔游……”
“不错,正是宴荔游!”
宴荔游,是一个人的名字。一个鲜卑的“大人”。
此人是鲜卑大王檀石槐生前,最为信重的亲信之一,现在执掌西部鲜卑中,接近十个“邑”的地盘,实力强大,是和连最头痛的政敌之一。
现在的鲜卑,分属于七、八个“大人”管辖。其中有好几个势力,都有入侵美稷的行军线路。可是若论起与美稷城的距离,宴荔游无疑是靠的最近的。
此人的地盘,就在檀石槐当年从汉室手中夺下的原朔方郡一带。就连弹汗山的和连,也比宴荔游的地盘,在距离上显得更加遥远些。
而且,要说打仗的本事,宴荔游无疑可以完爆和连。若不是此人出身为匈奴种,在相貌上与鲜卑人截然不同,向来被正宗鲜卑人认为是“冒姓”,怕是都有一定的可能,取代和连的鲜卑大王位置,成为草原的新主人。
ps:说话要算数,这是今儿的加更,晚上还有一更。
同样的,以后要是说了不更,那也是绝对不会悄悄的更新的。呵呵……
第62节 征程鞍未解【中】
“宴荔游实力不弱啊。”
张狂的回话里,丝毫没有提及宴荔游会不会打过来的问题。因为,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草原人之间的交往,只看实力。实力强大的部落,想要做什么,都是可以的。就算是实力弱小的部落,他们也必须摆出一副拼死也能咬你一口的样子,才能应对其他强大部落的盘剥和勒索。
“正因为他实力不弱,才要特别注意。”
程昱对于这个问题,无疑已经进行了深思熟虑。他一捋三尺长须,开始分析。
“以鲜卑人之划分,一‘邑’为二到三千帐【一帐略等同于一户人家】。以一帐出一兵计算,宴荔游最多可以集结近三万兵。”
“如此规模之兵,足以压制我军。有此等大敌在侧,则无论我军意欲何为,必为之牵制。若宴荔游再联接其余鲜卑大人,合兵南下,则我军危矣。”
“有没有可能,劝说宴荔游与我军合力对付弹汗山?”
张狂不是好战之人。与宴荔游战斗,打赢了也没有什么好处。这种仗,能不打最好。
“蛮夷之人,向来无信誉。宴荔游今日与我军约定,明日见我军离开,美稷空虚,定然会乘虚而入。不给他些深刻的教训,此人怎会老实?”
听了程昱的话,张狂抬起头来,问道:
“先生这么说,必是有什么妙计?”
“妙计不敢当。不过是一句兵书罢了。”
程昱郑重的两眼直视张狂,一句一字的说道: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听了程昱的主意,张狂忍不住打了一个寒战。他转动头颅,看了看大帐内部,确定没有其他人,这才放低了声音,对程昱说道:
“先生的意思,是我军先下手,突袭宴荔游吗?”
程昱没有说话,只是用力的点点头。
张狂沉默了。
程昱也不多说,端坐一旁,慢慢的喝着苦涩的茶汤。这些年在张狂的带动下,他已经习惯了茶叶的味道。这东西仿佛有什么魔力,让人喝了之后,很有些回味。
“好,就依先生之计。”
张狂的决断,下的不慢。实际上,他原本也有过主动出击的念头。只是攻下美稷之后,诸事繁忙,让张狂无暇分身。
程昱的计策,看似冒险,其实并不危险。
夏季是草原上放牧的黄金时间,又是牲畜繁殖的季节,牧民们这时多半忙碌的不可开交。宴荔游虽然在理论上,可以从部下的牧民里集结起近三万大军。但在放牧任务繁忙的夏季,他只怕连身边的亲卫,都要被派出去干些杂活。
而且,更妙的事情是,明明太行军需要应对和连率军的骚扰,结果双方却一触即收,战斗打成了接触战。此刻,听到和连出征的消息,宴荔游只怕无论如何,都意想不到,太行军居然有兴趣在对付完和连之后,会主动攻击他!
这种突然性,是战争中发动奇袭的最优机会!
主意既定,太行军从当天就开始准备。程昱带来了足够三千人二十天的野战口粮,还有大量的喂马饲料。有这批本来是用于对付和连的物资作为后勤,张狂只需要挑选出,适合参战的部队,就可以立刻动身。
然后,第二天,张狂以“防止鲜卑人袭扰”的理由,带上大队骑兵,一人双马,向着北方前进。可以预见,等待着这些骁勇战士的,必然是新一轮的腥风血雨!
xxxxxxxxx
大汉中平五年,六月二十。
天阴,无雨。
彗星现空,主当杀伐。
一群狼狈不堪的牧民,身上带着伤痕,马鬃上沾着血,神情惶恐的冲进了“和代邑”的帐篷群里。
“这是怎么了?汉子杀过来了吗?”
看到这些逃难者,“和代邑”的牧民也惶恐不已。在短短的两天内,他们已经看见了六、七波这种形象的骑手。整个“和代邑”中,早已经充斥着关于汉军如何可怕,如何杀戮的流言。
——那个大汉,南边的大汉,富庶而强大的大汉,又一次杀过来了吗?
一些年轻的牧民,并没有亲眼见识过汉军的威风。但是,老一辈的牧民里,却有不少是参加过当年的“落日原之役”的。对于汉军的威力,老一辈牧民在极力贬低的时候,常常会忍不住打上一个寒颤。
——这可是六月天啊!这可是在草原上,热得连皮袍都穿不住的六月天啊!
——居然还会有人打寒颤?
头脑灵活的牧民,自然看出了里头的门道。于是,在私下里,汉军的战斗力,悄悄的被夸大了好几倍。一些想象力丰富的小子,更是信誓旦旦的将汉军士卒,都描绘成身高八尺,腰围也是八尺,一个个满脸横肉的模样。
当然,这些荒诞的谣言是不会传入“和代邑”的大首领,统领周边八个“邑”,拥有“大人”称号的“宴荔游”大人的耳朵里的。
但是,没有听到这些流言的宴荔游,心情同样不好。因为,他听到了当前形势的“实情”。
宴荔游今年四十五岁,相貌却显得年轻许多。在草原上,他这种年龄,已近可以被称为老人了。不过,任随看到这个方头大耳,两道目光如同刀削一般的魁梧壮汉,都不会将宴荔游与“老人”这个词联系在一起。
虽然宴荔游是檀石槐大王手下得力的帮手,不过,以族群来分,宴荔游其实属于匈奴种。草原上的法则就是这样。哪个部落最强大,其他部落,就会自发的使用这个部落的称呼,来表示臣服,以保证自己部落的安全。
当年匈奴强盛时,其他部落,统统自称为匈奴。如今鲜卑强盛,那些小部落,自然就自发的变成了鲜卑人。其实,若是严格的按照“黄发白肤”的鲜卑种模样来套,当今自称“鲜卑”的牧民里,倒有八成以上,属于假冒。
突如其来的汉军,数目在两千以上,一路扫荡那些,分散开来进行游牧生产的小股牧民。由于对方人多势众,装备精良,已经确认的,就有二十七个临时小部落,六百多“帐”牧民,遭了汉军的毒手。
至于没有被报上来的小部落,那都不知道有多少。只是,宴荔游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估计,数目怕是不在得到确认的部落数之下。
由于事态严重,宴荔游已经对属下的部落,发出了全面的警报和集结令。可是,在辽阔却又人烟稀少的草原上,即使有着最好的战马,也不可能将所有牧民都及时的通知到。宴荔游乐观的估计,能够在五天之内,召集起五千人马,就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不过,幸运的是,宴荔游在月前,打听到鲜卑大王和连悄悄召集士兵的消息。
虽然在传来的消息中,和连举兵的目标,乃是南方占领了美稷的汉军。然而,作为一个行事谨慎的部落首领,宴荔游还是悄悄召集了一千名士卒,连同部下的五百亲卫骑兵,警惕的注视着局势的发展。
拥有这种警惕,即使和连玩的是“声东击西”这一招,宴荔游也不会害怕。这也是为什么汉军一出现,就被宴荔游属下的牧民发现的原因。
不过,预期中的和连大军没有来,却等来了南方的汉军。这个结果,是宴荔游怎么都没有想到的。
——难道,和连与汉军勾结在一起了?
这个假设,是极为荒谬的。
当年檀石槐之所以能够统领东起辽东,西至敦煌的万里疆域,正是携着在落日原之役中,大破三万汉军的威风,才让匈奴故地的部落纷纷表示臣从。和连若是与汉军勾结,只要消息一传出去,他依靠父亲在西部鲜卑所竖立起来的威望,立刻会跌到谷底。
——不过,现在的西部鲜卑,好像也没有几个部落,是服从和连的……
这样一想,宴荔游又觉得,和连与汉军勾结,好像也不是不可能的。说不定和连想要通过获得汉家册封的方式,来提高自家在草原上的威望呢?
能让以多谋善断著称的宴荔游心中如此纠结,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消息不够充分。但是,这些纠结的考量,是无法阻止宴荔游大人做出最终决断的。
反正,对于入侵之敌,事到如今,只有一战。
同为聪明人,宴荔游比起和连而言,最大的优势便是懂得让自身的野心匹配自身的实力。凡事量力而为,却绝不轻易退缩,便是宴荔游能够以一介匈奴遗种,而在“大鲜卑国”得居高位的关键。
只有一战,而已。
ps:二更到,手残党伤不起啊!?
第63节 征程鞍未解【下】
草原上的法则,便是胜者为王。败者,多半就尸骨无存。既然和连至今没有露面,宴荔游决定,先打垮入侵草原的汉军。要不然,任由汉军像现在这样一路扫荡下去,怕是未来三、五年里,宴荔游手下的部落,都无法恢复这些汉军造成的损失。
拥有主场之利的宴荔游,在三天内便集结了三千四百多牧民。同时,从弹汗山潜伏的间谍传来的消息,确认和连的主力,已经返回弹汗山。也就是说,宴荔游大可以放手与汉军大战一场,而不必担心和连的大军突然出现。
汉军的人数,也已经被宴荔游手下,精通探查技能的斥候游骑高手,给探明确了。汉军的总数在两千到三千之间,其中,参杂有相当数量的匈奴辅助骑兵。单以人数来算,宴荔游有着绝对优势。
当然,要是真算起战斗力来,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没有了和连大军在一侧的威胁,宴荔游便迫不及待的带上全部的五千骑兵,主动找上了在草原上游荡狩猎的汉军。
当年的落日原之役,给宴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