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巾张狂-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充分的说明了郭援在袁绍心目中的地位。
    那么,袁绍如此看重,郭援为何不拼死奋战到底,反而最终投降呢?
    如果郭援是一个单纯的武人,这种行为会让他以后备受鄙视。不过,谁让郭援是士人大族出身的呢?
    作为士人,在事不可为之时,明哲保身,以待将来之用,那可是大毅力、大智慧。岂不闻“胯下之辱”,也能够成为一代美谈乎?
    而且,郭援也不认为自己是投降于张狂。他明明是经过苦战力竭,这才被迫为敌人俘虏的好不好?
    只要郭援不在张狂手下出仕,袁绍一方就不会认为郭援“降贼”了。反正巨鹿城旦夕可下,当袁军攻克巨鹿,自然就可以救出被俘的郭援。他这位袁氏的忠臣,还是可以如原来那样,继续为袁绍效力。最多,以后袁绍会略为疏远郭援一些,不放心让他继续带兵便是。
    有着如此优越的心态,郭援对并州军的询问,回答的倒也痛快。当然,他的回答也是有底线的,仅限于那些郭援认为不需要保密的东西。但凡是并州军下些功夫,就能够得知的消息,郭援并无保密的打算。
    对于城墙为什么突然崩塌,就算郭援不说,张狂仔细调查一番,其实也能够最终弄明白。这种事情,郭援没有特意隐瞒的必要。
    至于郭援给出的答案,与张狂原本的猜想,倒也相差不大。
    因为地道。
    自从围城一开始,袁军就在挖地道。那些地道口就明晃晃的摆在城头不远处,只要守军没有瞎,抬头就能够看见。就连挖掘过程中运出来的土,都被袁军直接堆在地道口和城墙之间,叠起一座小丘,用于防御城中的出击。
    对地道的挖掘有足够经验的人,甚至只要看一看地道口堆起的土方量,就能够估算出地道大概的进度。只可惜,张狂手下并没有这样的人才。但是,对于袁军地道的掘进度,张狂一方还是大约可以估算出来的。
    本来按照袁军的挖掘进度,还有从地听处传来的监听信号,袁军的地道应当早几天,就已经挖到了城墙边,可以通到城内来了。为此,张狂都准备好了专门的堵口器械,准备待袁军的地道一被发现,就给他们一个好看。
    可是,缺乏守城经验的并州军,没有人想到,袁军的地道,居然不是想要直接通到城中,而是想要挖倒城墙!
    巨鹿的城墙修建的颇为深厚,地基深达六尺以上。想要挖空厚度超过五丈的城墙,让其整个儿塌陷下去,需要的土方量堪称极为庞大。
    不过,袁绍手下有一只由矿徒【矿工】组成的“掘子队”,对如何在地下挖掘空间,经验丰富。况且,巨鹿的表层土壤,都是河流沉积形成的松软黄土,开挖这种软质土壤,比起在山间的岩石缝隙里敲打,对那些掘子队的成员来说,可是轻松了好几倍呢。
    掘子队的首领,是个在矿山里干了近三十年的掾吏。对于什么样的坑道会坍塌,如何避免坑道的坍塌,他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所以,想要挖倒巨鹿城墙,虽然算得上有些艰难,却还难不住掘子队。
    为了让城墙陷落倒塌,掘子队的首领在目测之后,便制定了整个挖掘计划。他们将巨鹿城墙正下方的地基,刨空了大约四分之三,只留下四分之一完整面支撑。而为了避免城墙支撑不住,提前倒下,掘子队还用粗大的木桩,顶住了被刨空的地基。
    等到一个长近十丈,宽四丈有余的地下空洞形成以后,掘子队撤出地道,用点灯的油脂浇在支撑地道的木桩上,点燃了火苗。如此一来,木桩开始燃烧,产生的烟气则从地道的通风口不断冒出。
    那些从地下隐隐冒出的烟气,引起了城头守军的关注,结果将数十名守军引到城头。可惜,并州这些没有多少守城经验的菜鸟,完全不知道烟气代表着什么。
    当木桩被一根根烧毁,无法支撑住城墙的重量以后,便发生了之前的那一次声势浩大的城墙坍塌事件,也就有了接下来的一系列激烈攻防战斗。(未完待续。。)



第52节 回天因无意【三】
    听完对郭援的询问,张狂的眉头紧锁起来。
    就算郭援对袁绍军地道的挖掘活动向张狂直言相告,并州军依然没有什么好方法对付。毕竟,袁军的地道都没打算挖到城里来,难道还要并州军主动将地道挖到城外去不成?
    大概也正是因为如此,郭援才会毫无顾忌的将地道战法明白的说出来。能够挖倒城墙,需要的是巨大的劳动量。袁绍若不是拥有本地豪强支援的数万民夫,还有一只精于掘地的工程兵“掘子队”,也用不了这一招。
    巨鹿守军若是想要反击袁绍军挖墙脚的行动,也只有自己挖些通道到城墙底下去。可是这种反击方法,谁能确定不会是帮了袁绍军的挖掘活动?万一自己把巨鹿城的城墙给挖倒了,则张狂就难免会成为天下的笑柄。
    今日堵口之战,并州军看似大获全胜,其实所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全歼入城袁军一千余人的战绩,让并州军伤亡超过三百。而且,这三百余人里,大半都是精锐。要是接下来的几天,还出现这样的交换比,最多三、四天,张狂就只得让民夫直接上阵当炮灰了。
    还有石脂水这种秘密守城利器的暴露,必然让袁军有了准备。下一次再用,效果肯定会变差不少。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其实在大火燃烧的后期,袁绍军中已经有人派出小股部队,尝试用土包去压灭火焰了。
    巨鹿城的形势,堪称越来越严峻。袁军既然能够挖出一条这样的地道,自然可以挖出第二条,第三条地道。要知道,环绕着巨鹿城的东南西三面,光是可以目测到的地道口。便不下十个。虽然其中大部分肯定是用来打掩护的,可是谁规定袁军不能来一个虚虚实实?
    想到这些,张狂就头痛欲裂。外加上严重骨折的手臂,剧痛一直没有消失,当晚张狂只是打了个盹,便再也睡不着了。
    明天。想必会是更加艰难的一天?
    鸡叫的声音刚刚响起,张狂在床榻上就再也躺不住了。他强忍着手臂的剧痛,打起精神,顶着两个巨大的黑眼圈,顶盔掼甲的出现在城防的第一线,巡视防卫工作。
    袁绍军今天会如何发动攻击呢?
    张狂不用想,都知道今天只怕又是一个死伤惨烈的日子。
    然而,出乎所有并州军的意料,第二天。直到太阳落山,袁军也没有出动的迹象。不但如此,就连监听地道的军士也来汇报,说地下一整天都异常安静。
    虽然乘着这个难得的停战时机,守军好好的休整了一下,精力恢复了不少。而赵雨更是亲自动手,率领城中妇女,将“夫人墙”完整的修好。还加高到了八尺,依然没有让张狂心中感到轻松。
    难道。是袁军进攻不下去了?
    这不可能。
    以张狂的估计,由于袁军有着强大的本土豪强支援,无论是人力上,还是军粮上,都不存在什么问题。就算这些天里攻城的军队伤亡惨重,可是按照袁军的庞大规模来说。远没有到士气低落到攻城不能的地步。
    至少,那只来自曹操的援军,就还没有参加过攻城。那可是万多人的生力军啊!
    面对这一诡异现象,张狂除了提高警惕,别无他法。
    又是一个不眠夜过去。
    当张狂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睛。眺望远处的袁军大营时,他突然猛的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所看到的一幕。
    袁军大营里乱糟糟的,看样子,居然是在收拾行装?
    ——没道理啊?
    ——就要撤退了吗?
    以张狂的兵学素养,也看得出袁军若是继续攻城,在三、四天内,破城的几率是很大的。如果双方攻守之势异位,他面对如此局面,那是肯定咬着牙也要继续打下去的。
    别说并州的援军如今还在数百里之外,就算援军到了城外,形成里外夹击之势,袁军若肯冒一点儿险,继续强攻下去,最终的胜算也在八成以上!
    从这份惊疑中恢复过来,张狂立刻定下了对策。
    不动。
    无论袁绍在用什么诡计,张狂都决定不管。因为时间是站在他这一方的。利用这段平静的时间,张狂一方赶紧将城防休整一下才是正紧。
    此次被袁绍军突然的兵临城下,那是张狂疏漏了对冀州当地豪强的监控。若论总体战力,通过这一次激烈交锋,张狂认为并州军当在袁军之上。
    特别是袁军如今在巨鹿城下撞了个头破血流,士气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低沮之势。只要等张狂事先从并州调遣来的那只援军到达,巨鹿之危自然解除。
    至于将袁军在巨鹿城下一网打尽的好事,张狂心里也是想过的。
    当然,仅仅是想过。
    袁绍并非无能之辈。相反,要论当世人杰,袁绍之能,堪称第一流,绝不比任何人——包括曹操在内——差。外加袁绍身边,还有一个智略能排进三国谋臣前十的田丰在,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让军队处于如此不利的局面。
    好在袁绍手下另一员与田丰并列的谋臣沮授,如今正安静的关在巨鹿的大牢里,不能给张狂添堵。要不然,张狂目前需要面对的困难,肯定还要更大。
    心既然定了,张狂对手臂传来的疼痛,居然越发敏感。左右的侍卫见张狂憔悴若斯,只得暗中请夫人赵雨出面。
    赵大小姐当真是气场强大,一露面,便用凌厉的眼神镇压住张狂的推辞。既然袁绍军没有任何举动,没有再多说什么,张狂乖乖的按照赵雨的要求,回到刺史府静养。
    这一幕日后传出去,让张狂在青史上留下了一个“惧内”的名头。对此,张狂也是哭笑不得。
    苍天可鉴,张狂可是多次拖着赵雨,逼着她放下主妇的架子,参加内宅的“四p”大会。郭芙、阿是二女,能够与赵雨保持着表面的和睦关系,还不是在张狂的强力“压迫”下,三个女人不得不在床上结成“姐妹联盟”,共同“抗敌”的结果?
    只不过,修养了一日后,张狂就不得不再次登上城头。因为,城外的袁军,居然开始全军撤退了!
    “主公,可要追击?”
    太史慈在一旁建言道。追击敌军,当然是以骑兵为优。作为巨鹿城里唯一的骑兵大将,太史慈对追击敌军的斩获,还是很看重的。
    观察了一阵,张狂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袁军的撤退行动,显得有些紊乱。不少军用物资,居然就这样丢弃在城头可见的地方,没有人去管。而且,外围更远的地方,张狂用珍贵的望远镜看过,发现那些民夫驻扎的营地,此刻已经空旷了许多。
    见到这一幕,张狂越向下想,越发觉得其中有古怪。
    不说袁绍军还没到非撤退不可的地步,这次撤退是真是假还很难说。以袁绍的统御力,还有田丰的计谋值,可能会将一场不算紧迫的撤退,弄到如此狼狈的地步么?
    张狂可不相信。除非袁绍出了什么大问题,以至于无法坚持战斗下去了,否则是无法成功解释眼前的现象的。
    若是袁绍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一切都能够解释的通。不过,考虑到巨鹿城里伤兵满地的现状,张狂并没有冒险的打算。
    就算这次放过了袁绍,等张狂集结起大军,一样能够消灭元气大伤的袁军。再说了,就算袁绍出了什么问题,撤军这么重要的事情,其他的袁军将领会不好好考虑一下?
    以张狂的猜测,十有**,袁军的伏兵就藏在大营的哪个角落里。等城中的追兵出动了,那些伏兵便会发动起来,夹击己方追兵。
    最终,为了稳妥起见,张狂否决了太史慈立刻出击的请求。
    “子义稍安勿躁。十万大军行动迟缓,哪里是想走就走的?等敌人退的差不多了,伏兵也开始撤退的时候,子义你那时出击,却也不算晚。”
    城外有没有袁军的伏兵,城里的人暂时无从得知。不过,在张狂的耐心下,等到傍晚时分,袁绍大军已经撤出了少说二十里地,一支袁军这才突然从一处寂静的袁军大营里现身出来。瞧那些袁军伏兵的行动和装备,太史慈如果敢出城追击的,多半会大败而归。
    看到这一幕,太史慈身上忍不住出了一身冷汗。不过,接到守军报告,匆匆从刺史府赶回城头的张狂,只是看了几眼,就对太史慈下令:
    “子义,出战!下面的家伙,至少给我留下一半来!”
    被张狂的“料敌先机”所鼓舞,太史慈大声应诺,短短片刻之后,便集结起待命了一整天的千余骑兵。
    随着这些日子里城门第一次洞开,震耳欲聋的马蹄声响起,惊动了全城军民。而一刻钟以后,城外数里处便响起了震天的喊杀声。
    战斗持续了大约半个时辰,太史慈这才浑身浴血的返回城头,手里提着一个人头,向张狂复命。
    “臣幸不辱命,斩杀敌军主将张南!张南之下二千人,俘斩过千,余众溃散!”
    “好!不愧是神射子义!”
    张狂对太史慈的战果表示满意。他夸奖了太史慈几句,便让太史慈回营地好好休息。养精蓄锐,明日才能更好的战斗。
    等太史慈退下以后,张狂立刻叫过身边的郭嘉,让他去审讯俘虏的袁军军官,弄清楚袁绍为什么突然退兵。(未完待续。。)



第53节 回天因无意【四】
    郭嘉在情报分析上的天分,堪称逆天。而那些被俘的袁军,也没有为袁绍死守秘密的打算。而且,关键是,就算军官们不说,袁军退兵的原因,也差不多弄到了全军尽知的地步。郭嘉还没离开多久,就又匆匆的跑回来,拦住正要从城头回府的张狂,气喘吁吁的大叫道:
    “主公,大喜啊!”
    听到郭嘉如此激动的前来报告,张狂停下脚步,疑惑的问道:
    “有什么好消息?”
    也许是跑得太急,好像也与小身板不够健壮有关,郭嘉停下来以后,依然喘息了片刻,这才能够流畅的将话说清楚:
    “主公,那,那袁绍老贼,染上时疫了!”
    即使以张狂的心境,听到郭嘉的话语,一时间也有些不敢相信。
    “什么?你再说一遍?”
    对张狂的意外,郭嘉倒是毫不意外。面对张狂凌厉的眼神,他兴奋不减的大声回报道:
    “主公,是袁绍那老贼,染上时疫了!”
    所谓的时疫,便是瘟疫。这玩意在汉末三国,简直就是减少人口的大杀器。后世号称“医圣”的张仲景,就是因为他的家族死于瘟疫者达到三分之二,这才连二千石的太守都不做,转而潜心研究医学,最终写出了流传千古的《伤寒杂病论》来。
    张机、张仲景出身荆州豪强,家族的生活水平比起一般百姓可是强多了。连一代“医圣”的家族都有如此遭遇,那些平民百姓在瘟疫面前的脆弱,也就可见一斑了。三国时期人口死亡的最大原因,不是各种天灾,也并非人为杀戮,其实就是瘟疫的传播。
    想当初张狂的伯父张角。也正是凭借着自身高明的医术,将能够有效治疗瘟疫的一些药材,以符水的形式分发给平民百姓们服用,救下了大批濒临病亡的民众,才得以在短短数年之中,将太平道扩张到了大半个大汉帝国。可即便如此。张角的家族也有不少族人病死于瘟疫之中。其中,张狂的亲身父母,便在此之列。
    不过,这个祸害对那些世家大族的杀伤力,明显弱于在百姓当中的威风。因为世家大族的主要成员,本身素质较高,对医道和养生之道研究较多。而他们的生活条件和营养水平较高,让他们的身体素质远高于平常百姓,更是有利于世家子弟抵御病害。一旦发病。以世家大族的经济实力,也可以得到医术较高的名医治疗,不至于看不起病,买不起药。
    特别是如袁绍这等大汉顶级豪门出身的强者,不但每天的饮食起居有专人照顾,而且会尽量避免与有疫病在身的人接触,以保护自己。如此一来,想要让他们染上瘟疫。那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今,就在巨鹿城摇摇欲坠。连张狂都在暗中盘算,城破后如何逃亡的时候,袁绍居然会突然得病,那简直是连老天都在帮助张狂,不想让他失败,丢了穿越者的脸了。
    可能会有读者产生疑问。袁绍生病,只是一个人的事情。眼看巨鹿破城在即,袁绍身边那么多的文武众臣,难道连帮他稳定一下军中的情绪,坚持完成巨鹿攻略都不行吗?
    答案是。其他时候也许可以,但当前不行。
    本来,袁绍即使生病,后果也不应该那么夸张。主将生病,的确是一件会挫动全军士气的大事。不过,数以十万计的士卒和民夫,本来就是各有统御,各司其职。只要军中的将领不乱,哪怕主将不能理事,短时间以内,完全是可以支撑住的。
    就如下曲阳之战,张狂为了救治典韦,短时期内失去了理事的能力。不过在其他并州将校的控制下,并州军的冀州攻略,也没有出现多大的问题。
    但是,坏就坏在袁绍得的是瘟疫。
    袁绍又为什么不能得瘟疫呢?
    我们且将整件事情从头说起。
    为什么袁军发起的这次反扑作战,会如此凌厉,如此让张狂猝不及防?
    那是因为冀州的民众与豪强,都对并州军表示不满,转而全力支持袁绍了。
    冀州豪强支持袁绍,那是天经地义。谁让张狂是个黄巾余孽出身,又始终不曾向士人阶层表示善意呢?
    那,又是为什么,冀州的民众也会如此敌视并州军呢?
    是因为田丰的计策。田丰利用种种流言,成功的破坏了并州军的形象。
    为什么田丰的流言会有奇效呢?
    因为田丰的流言宣称,如今在冀州广为传播的瘟疫,是并州军带来的,是张狂这个黄巾贼妖人,为了施展邪恶的妖术,用以击败袁冀州,而故意在冀州蔓延开来的!
    张狂既然是瘟疫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冀州人为了消灭带来灾祸的“妖人”张狂,除了依靠正气满溢的士人魁首袁绍,别无他法。流言里还隐隐暗指,只要在袁绍的带领下,消灭了张狂和他手下的一干贼兵,冀州的瘟疫自然就会消散。
    古代的大多数百姓,无知无识,其愚昧程度,绝非后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所能够理解。他们对并非自身直接接触到的事物的判断,基本上来自乡间士人的说辞。
    既然素来在乡间威信卓著的士人们,都统一了口径这么编排并州军,则乡间的愚民们,还能有选择么?
    如果不是有如此强力的流言效果,张狂进入冀州所收编的上万当地辅助兵,也不会大半倒戈相向,让淳于琼轻松攻克列人城,进而兵行神速的打到巨鹿城下。偏偏张狂固然有能力用所学道术识别一个人的忠诚度,那时候却忙于举办科举考试和治理州中政事,结果就忽略了对冀州辅兵们的关注。这两个因素相加,才让袁绍军这次突袭得以大获成功。
    不过,这个留言有一个不是弱点的弱点,那就是袁绍绝对不能得瘟疫。
    袁绍一得了瘟疫,那些相信流言的民夫们就会这样想:袁绍是带着大军来对抗“妖人”张狂的,结果敌人还没有击败,自己先得了瘟疫。这岂不是说,袁绍根本不是张狂的对手?
    更有甚者,还会这样想:袁绍自己都会得瘟疫,是不是说明瘟疫其实与袁绍有关?
    民心这个东西,虽然是虚的,有时候却能产生巨大的后果。如果可以掩饰,袁绍当然不会让自己得了疫病的消息,弄到军中人尽皆知的地步。偏偏就在地道挖好了,将巨鹿城的城墙陷落之时,袁军多处营地里,传出了士卒染上瘟疫的消息。
    由于爆发瘟疫的营地多而且分散,几乎是一夜之间,袁军士卒就传遍了这个消息。袁绍好不容易压下这个不利的消息,强行驱使没有爆发瘟疫的部队进行强攻,却被张狂狠辣的火攻给堵了回来。
    袁绍本身就染上了瘟疫而不自知,他只当是偶感风寒,还勉强硬挺着在突击队阵后督战。当袁绍于第一线亲眼目睹,并州军的一把火,断绝了己方攻城的线路以后,一下子气病交加。这不,他一口气没有挺过来,当着数千将士的面,突然从马上栽落下来。
    这等变故,忙于劝降袁军突击队,修补城防的并州军没有注意到。但是,有那么多袁军士卒亲眼看到,袁绍突然病倒的消息,又怎么能被焦头烂额的田丰等人封锁住?
    特别是一个负责为袁绍煎药的伙夫,居然粗通草药。他看出军医给袁绍开的草药,都是通常用来治疗瘟疫的。这个伙夫吃惊之下,没能保守秘密,结果将消息走漏出去,也将自己的脑袋给葬送掉了。
    气急败坏的淳于琼、田丰、郭图等人,虽然砍掉了那个多嘴伙夫的头颅,却对在军中迅猛散布开来的传言毫无办法。
    如果此时,袁绍能够精神饱满的在营地里视察一圈,流言将不攻自溃。只可惜,袁绍一发病,便是上吐下泻,连站都站不起来。这安抚军心的事情,当然没法做了。
    袁绍得了瘟疫的消息一经传开,立刻在军营中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那些原本主动参与袁军行动的冀州豪强和民夫,在消息传开之后,一夜间便散去了数千人。其余留下来的,也一个个心思重重,无心作战。而军中的瘟疫,更是突然间就加重了好几倍。
    整个袁军大营人心惶惶,如今还能够维持原样,那都算淳于琼治军有方。在这等恶劣无比的形势下,袁绍军哪里还有能力,去继续进攻巨鹿城呢?
    得到袁绍染上时疫的确切消息,张狂兀自有些难以相信。
    袁绍以“并州人带来瘟疫”为理由,煽动郡县间的豪强和百姓发动叛乱,结果自己却被瘟疫给打倒了。
    这件事情,是不是很有戏剧性呢?
    至于向来养尊处优,被仆从们妥善照料的袁氏嫡子,怎么会突然与军中的士卒一起得上瘟疫?
    对此,张狂心中有所猜测,但不能完全肯定。
    事实上,张狂的猜测大体是正确的。因为,袁军中的瘟疫,可以说是他一手策划引发的。(未完待续。。)



第54节 回天因无意【五】
    还记得在袁军围城之初,太史慈曾经主动出击,破坏袁军的营地修建,进而俘虏数百袁军士卒的事情吗?
    那些被俘的袁军士卒,在巨鹿城内呆了一晚上。并州军并未如何虐待他们,反而颇为善意的安抚了他们。
    那些被俘袁军的遭遇是这样的:
    在入城之初,有个贪财的并州军军官,非常蛮横的看中了俘虏们的军服,便命令手下将俘虏们一个个剥光了。好在俘虏的这份惨象,被并州军高层及时发现。过不得多久,便有人重新发下一套袁军的军服。
    听发还军服的并州军说,那个胆敢抢掠袁军军服的混球,被并州军的主公狠狠的责罚了一番,还降了职务。有了这么一番安抚,袁军俘虏原本藏于心中的一点儿怨气,也就此消散了。
    接下来,袁军得到的住宿和食物,也在他们的预料之上。虽然没有酒肉,却是麦饭管饱。等到第二天,袁军被释放之前,并州军还提供了一餐稀粥早饭。可以说,并州军的待遇,让袁军俘虏有些奇怪,却相当的感念。
    诸不知,在如此不错的待遇下,掩盖的却是一个阴损无比的毒招!
    俘虏们被人扒掉衣服,当然不是贪财的并州军官所为,而是张狂的特别安排。而发还给俘虏们的衣服,却是张狂事先准备下的,用近来收集到的瘟疫患者的体液,处理过的带菌病衣!
    不惟如此,那些俘虏所食用的饭菜里,事先也被可靠的太平道医士加了料。那些料,当然就是从瘟疫患者身上培育出来的瘟疫菌苗!
    太平道对治疗瘟疫和处理疫病扩散上,很是有一手。据说,就连南方那位名医张仲景。也曾经与太平道的祭酒切磋过,并颇为叹服。张狂作为穿越者,哪怕不懂医术,多少还是知道点关于瘟疫传播的防治常识。自从巨鹿一带有瘟疫的消息传来,并州军在巨鹿城里,就设立了疫病隔离点。将所发现的瘟疫患者都集中到一起,进行救治,并防治瘟疫扩散。
    张狂不懂治病,却能够为太平道的医道高手,提供研究疾病的思路和工具。在过去的闲暇时间里,张狂假托南华老仙的名头,向太平道医道高手传授了一些有关于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并明确了病毒和细菌两个基本概念。
    对于微生物扩散和传播的方式,张狂提供了几种主要传播方式的说明。而且。如何用高温或者酒精杀死细菌和病毒,也被太平道所掌握。从这个角度来说,太平道对微生物学的理论研究,堪称领先世界一千年。
    此外,张狂在太行山憋了几年,居然培养出了一位磨镜大师,可以用天然水晶磨制出凸镜镜片。这些成功磨制出的镜片,大部分的普通品。被用作了军事上的望远镜,小部分最优良的镜片。则成为几架显微镜的材料。
    通过显微镜——虽然很简陋——不少祭酒亲眼看到了那些微小生物的真面貌。由此,他们对张狂提出的理论,表示了彻底的叹服。而针对微生物们的一系列研究,也得以顺利的进行下去了。
    有理论,有实践,数年时间下来。张狂居然生生的与太平道的医道祭酒一起,在并州创立了一支医学分支——微生物学。有了这等技术基础,太平道对瘟疫的了解大大加深,在治疗上更是屡屡突破。而整个并州军系统,对疫病的恐惧程度。也大为下降。
    在此情形下,一个激进的微生物研究者,于年前就提出,可以设法在敌人的领地内人为散布瘟疫,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这份“反人类”的计划,当然不会被志在一统天下,澄清宇内的张狂所采用。不过,张狂也没有将那名研究者如何训斥,只是告诫那人,以并州军的发展势态,无需做的那么绝。而那名研究者出于个人兴趣所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则被张狂秘密的保护起来,以备万一。
    对大汉国内部,这种生物武器也许不适合使用。不过,若是以后华夏文明要向外扩张,遇到了某些强大的阻碍,这种生物武器也许就会被派上大用场。
    但是,袁绍此次突然发动的奇袭,却让张狂一下子陷入了极为危险的地步。在此情形下,张狂当然要全力反击,无所不用其极了。于是,在袁绍大军内散布瘟疫,迫使其撤军的计划,就在郭嘉的谋划下,只用了一个时辰便完成了。
    这次计划中所选用的瘟疫,是一种潜伏期较短,扩散速度快,发作比较快,而后果并非太严重,致死率并不高的瘟疫品种。那名“生化狂人”祭酒按照张狂提供的命名原则,这种瘟疫病毒,被命名为“瘟神三号”。
    张狂的瘟疫计划,进行的很顺利。由于超越时代的知识和眼光,袁军即使中了招,也丝毫没有察觉。直到有人发病,袁军才发现大事不妙。
    尤其让张狂的计划能够最大程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