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巾张狂-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那五名杀向张狂的袁军猛士,显然也不是袁军中的无名之辈。但见为首的猛将略停一步,让其余四人先行接敌。紧接着,猛将一跃而起,一枪刺死一名亲卫,长枪一抖,又架开两柄攻来的刀剑,整个人便从战阵的缝隙中漏了出来。此将不管其余的亲卫,以一往无前的气势,直面张狂!
    贴身亲卫们大恐!
    他们赶紧想要回援。
    但是,其余四名敌人,各个都是“百人斩”一级的强者。有他们在身边全力纠缠,张狂的贴身亲卫们想要脱身,还需要费点儿力气,以及鲜血。
    而那名猛将,就利用这点儿空隙,成功得到了与张狂一对一的机会!
    来人的面孔,大半埋没在头盔的阴影下。只是,根据张狂对袁军大将底细的了解,能够拥有这等强度的“战炁”,颜色又是金黄色的,整个袁军诸将里,只有一个人符合条件。那个人便是:
    “河北四庭柱”之一,大将高览!
    想来也应该是他。
    要知道,自从颜良、文丑一战阵亡,袁绍手下最强的猛将,便数张郃、高览二人。张郃在北边,辅佐麹义拖住于禁和赵云。如今的巨鹿城下,整个袁军大营当中,也就是高览武力最强。
    而张郃的排名,之所以在高览之上,更多的是因为张郃练兵、用兵之能超出高览。如果单论武技,只怕高览还要比张郃的武力,稍稍高上那么一点点。
    袁军处心积虑的设法弄塌了城墙,自然是打算一举破城的。如此一来,军中最强的猛将,当然要放在最紧要之处。只是张狂也没想到,高览居然如此不要面子,特地穿成普通小校的摸样,混在人群里,想要对自己突施暗算!
    除了身后那名举着将旗的亲卫,张狂身边再无一人。面对迎面猛扑而来的敌将,张狂将如何面对?
    张狂修炼太平真气十多年,差不多快要大成了。若是要退,以张狂的步伐,高览是不太可能追得上的。
    可是,张狂身形一动,不但不退,反而跨前一步。
    就在一瞬间,张狂的脑中飞快的盘算一番,很快选择了对目前战局来说,最有利的一条路。那就是:
    战!
    ——你要战,我便战!
    在袁绍所收集的有关张狂的资料里,其实明明白白的记载着,张狂曾经是巨鹿张氏在后辈子弟中,培养出的最强剑客。不过,张狂固然征战沙场多年,毕竟为一军主将,鲜少有亲自出手的机会。
    没有出手的机会,外人可就未必能够得知,张狂的武技到底有多高。如此一来,袁绍军中如高览这等猛将,自然而然的就将张狂视作懂得些武技,但不算高强的二吊子。
    可是,张狂自从穿越以来,由于发现自己身怀高明的武技,圆了前世的武侠梦,很是高兴了一阵子。特别是当他得到《遁甲天书。人之卷》的传授以后,每天不管有多忙,必定要抽出半个时辰来修炼太平真气,以及一些书中记载的道法。
    接近十年的坚持修炼下来,张狂虽然极少与人动手,生死搏杀的经验不算充足,可真气的浑厚程度,就连典韦等天下第一流猛将,也是为之感慨不已。
    高览若是万人敌,若是处于人潮拥挤的战阵当中,张狂绝对不会有与高览一战的打算。但如今高览不过孤身一人,自身离万人敌也差了一线,若是在空地上与其来一场正面搏战,以张狂的武技,胜算绝不会低于七成!
    七成的胜算,看起来还不是很保险。毕竟,张狂贵为一军主帅,而高览不过是袁绍的得力爪牙。万一张狂有什么三长两短,哪怕杀了高览,人们也会觉得得不偿失。
    只是,在如今的情形下,张狂其实没得选。(未完待续。。)



第49节 陷地终有计【五】
    主帅的逃走,立刻会影响到全军的斗志。张狂若不战而退,则并州军必然士气大跌,而袁绍军则将会士气大振。此消彼长之下,袁军就肯定能在城墙缺口处的激战中占据上风。如果巨鹿守军不能及时的击退缺口处的袁军,等袁军其他地方的部队源源不断的赶到,那巨鹿城也就守不下去了。
    巨鹿城若是破了,以张狂的武技,还有典韦、太史慈等猛将的保护,逃走当不是件难事。不过,他的妻子赵雨,阿是、郭芙等人,还有家里那些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却没有多少可能顺利逃脱。
    刘备可以拍拍屁股,将儿女妻妾抛在一边,潇洒的跑路。张狂却不可能这么做。在后世人的观念中,孩子是多么宝贵的财富,怎么能够轻易的抛弃呢?
    所以,为了妻子儿女的安全,张狂必须要冒险奋力一搏。
    他,没得选择……
    发现张狂毫无退意,高览在吃惊之余,心中也多了一份窃喜。
    斩杀敌酋,那是何等巨大的功绩?
    以张狂的身份地位而言,堪称当世最重要的风云人物之一。张狂若是一死,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整个并州军政体系,都会随之而土崩瓦解。可以说,高览若能一举搏杀张狂,便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整个大汉的政治格局!
    没了张狂的领导,并州军的抵抗便是一盘散沙。主公袁绍就可以乘机一举克复冀州。到了那个时候,幽州公孙瓒已死,袁绍主公克复冀州后。还可以乘机吞并幽州。有了幽州铁骑的帮助,袁绍主公未来的大业。无论是东征青州,还是南下兖州和徐州。都变得轻而易举。
    也就是说,凭借杀死张狂这份功勋,将来袁绍主公论功行赏,他高览必然能够一举压倒排名在他之前的张郃、淳于琼、麹义等人,跃居袁军帐下第一名将!
    高览不愁杀不了张狂,却愁留不下张狂。从张狂的步伐中,高览一眼就能判断出,张狂若要逃,自己是无论如何都追不上的。
    所以。对付张狂,要一击致命,不能给他留下任何逃跑的机会!
    面对张狂手中的宝剑,高览暗暗狞笑一声,决定以伤换伤,硬吃对手一剑。这样一来,高览就有把握乘机重创,甚至是杀死张狂!
    枪在手,高览却含而不发。
    剑在手。张狂想一击必杀。
    时间仿佛被放慢,两人间的距离,也在一点一点的拉近。当高览距离张狂只有六尺的时候,他没有出枪。距离变成五尺。高览依然不动。
    他在等张狂先出剑。
    两者的距离变成四尺,张狂还没有出剑。
    高览等不下去了。枪法讲究的是一寸长一寸强。距离再近些,他手中的枪就刺不出去了。
    高览出枪。
    枪尖上金黄色的光芒大作。仿佛一轮太阳猛的绽放!
    ——坠日枪!
    这是高览的成名绝技。一枪刺出,如太阳坠落。势不可挡!
    即使是颜良、文丑,对上高览此招。也必须避其锋芒。若是硬拼,颜良和文丑最好的结果,不过是两败俱伤。此招唯一的缺点,便是耗费太大。以高览当前的“战炁”修为,最多也只能用出三次而已。
    哪怕是坠日,太阳该有的威压也分毫不少。张狂面对这一枪,仿佛置身于炎热的烘炉当中,备受烘烤,感觉就连心窝都要被烤焦一样!
    但是,张狂依然没有出剑。他的身体速度不减,居然一头撞上对手的枪尖!
    枪尖接触到张狂的那一刻,高览便知道其中有诈。枪尖刺入**,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杀人如麻的高览,那是不要太熟悉了。可是张狂撞上枪尖,枪尖上却没有任何刺中目标的感觉传回来。
    微微一惊之下,高览正要变招,却觉得胸口突然一痛。因为感觉轻微,他没有在意这点儿小伤,却是变招反手一抽。这一击,由枪杆传来的力道,明确的告诉高览,他成功的击中了对手。
    虽然是临时变招,可高览附在枪身上的“战炁”,依然蔚为可观。一击之下,张狂犹如断了线的风筝,飞出两丈开外。好在张狂身手敏捷,即使中招,依然保持住了平衡。只是他的一只手臂,呈现出奇怪的弯曲形状,显然是严重骨折扭曲了。
    而比一只手骨折更加严重的后果,是张狂的剑,居然不见了!
    张狂是名剑客。没了一只手,张狂还有另一只手可以战斗。但是,没有了宝剑在手,张狂就无法继续战斗了。对张狂来说,如今似乎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
    逃!
    偏偏,张狂不逃。
    高览见张狂不但受伤,还丢失了兵器,一时以喜,一时以忧。
    ——别让他跑了!
    ——对了,他的剑呢?
    想到这一点,高览下意识的低头一看。
    剑在胸口,高览的胸口。
    准确的说,高览的胸口只露出一个剑柄。
    高览看清楚了这一点,脸上惊讶之意无从言表。
    然后,他倒下了。
    他死了。
    剑锋插在胸口,穿过心脏,没有人能够不死。
    “一只手换一条命,这买卖,做得过!”
    张狂头上猛冒着冷汗,脸上却笑吟吟的说着。
    这冷汗,不但是为着手臂扭曲所带来的痛楚,也是为着刚才一击的惊险。
    为了避开高览的大招,张狂不得不冒险用出了“移形换影”的遁术。为了能够将这个使用要求不低的道术瞬间用出来,张狂的内息都差点儿岔了气。而能在贴近高览的一瞬间,成功将宝剑刺中高览的胸口,也是张狂将这些年修炼的武技发挥到最高。而高览又轻敌了的缘故。
    可以说,这一战。张狂胜的有几分侥幸,却也是他的单挑实力在高览之上的一种体现。当然。这一搏有些太冒险了。如果再来一次,张狂不觉得自己成功的概率能够超过五成。
    但是,胜利就是胜利。在观战者眼里,张狂只用了一个回合,便秒杀袁军头号猛将!
    这份战果,堪称是惊世骇俗!
    高览是何许人也?
    袁绍军中最强的猛将之一,距离万人敌只有一步之遥,而且随时有可能在战场上跨过这道坎的当世准一流猛将!
    高览的死,彻底改变了眼前的战局!
    “高将军!”
    “不!”
    这是袁军士卒的惊呼。
    “天师万岁!”
    “主公威武!”
    这是并州军的欢呼。
    由于高览的战死。袁军的士气明显衰落下去,而并州军手上挥舞兵器的劲道,无形中也大了几分。一时间,袁军居然无法继续突破,反而被亲卫队打得节节败退。
    一支长枪突然飞来,直奔张狂的位置。不过,这点儿小伎俩,当然奈何不了张狂。而就在张狂一个闪身,躲开飞来的长枪的同时。长枪的主人也被两把刀,一柄剑击中,死的不能再死了。
    至此,跟随高览发动突袭的四名“百人斩”级别军校。也在高览战死后不久,由于心神大乱,被张狂贴身亲卫趁机围杀。结果全数阵亡。
    由于己方大将战死,袁军的阵型不再向前拥挤。反而开始徘徊不前,甚至略有退缩。城墙破口的危机。看似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但是,片刻之后,袁军的攻势突然又凶悍起来。由于土墙残体的遮掩,张狂看不到城外发生的事情。不过,听到袁军中的小校大声嚷嚷,张狂也能猜到是什么原因。
    “主公的大旄就在身后!敢退者,立斩!”
    这句话里的意思,代表着袁军主帅袁绍,已经亲临一线战场了!
    有主帅在身后盯着,袁军突击队哪个敢不卖命?
    于是,高览之死所带来的震动,很快被袁军消化。新一轮亡命的进攻,再次被发动起来了!
    两军从开始交战厮杀到现在,其实时间并不长,大约也就是一刻钟左右。然而,袁军战死的人数已经正式突破四百。而并州军的伤亡,也至少有两百多。死者的尸体到处堆积,甚至都将挖在城墙后的那条深沟,生生给填满了!
    由于战损巨大,而且体力消耗严重,亲卫队所组成的防线,人员也变得稀疏起来。以这些经过苦战后快要力竭的战士而言,张狂实在是不认为,他们有能力挡住优势敌人下一波狂烈的攻击。
    ——援军,需要援军!
    张狂忍着痛,在接受一名懂得医术的亲卫,进行小心的正骨治疗时,心里焦急的呐喊着。
    仿佛是福临心至,就在张狂心里这么一念的时候,一个响亮到压倒战场喧哗的声音,突然响起:
    “典韦在此!袁贼受死!”
    所谓“人的名儿,树的影儿”。如今的并州军中,被天下人公认为武力第一的,无疑就只能是典韦。
    典韦的勇名,在数年前便随着并州军的崛起而广布天下。吕布在雒阳帝都成名之后,曾经与吕布相互威慑,可最终没有动手的典韦,也成了被世人公认的超强猛将。
    特别是下曲阳一战后,典韦被普遍传说以一敌二,面对颜良、文丑两大“万人敌”,兀自死战不退,最后还以命换命,搏杀颜良。
    这份忠烈,这份勇武,让天下诸侯无不击节赞叹不已。就连同样获取了斩杀文丑功劳的关羽,在名气上,也是无法与典韦相比较的。(未完待续。。)
    ps:  有事出门,这一周都是自动发布,希望不会出问题。



第50节 回天因无意【一】
    对攻城的袁军来说,他们已经多次领略过这位“古之恶来”的可怕杀伤力了。典韦镇守的南面城墙,正对着袁军的主力大营。按理来说,这段城墙承受的攻击力最强,应该是最危险的。
    然而,每一次袁军攻上城头,都会被手持双铁戟的典韦大发神威,如同切瓜砍菜般的斩杀数十名勇士,然后被狼狈的赶下城头。这样几次血淋淋的教训下来,负责突击的袁军们,都有些害怕在南面登城成功了。
    伴随着典韦的登场,接下来袁绍军所要面对的,便是一阵腥风血雨。当他身披双层铁甲,手持双铁戟,伴着部下士卒“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的颂歌踏阵而来,袁军的进攻势头,立刻明显的为之一顿!
    典韦不善言辞。他也无需多言,行动便是最好的证明。
    典韦的招式,简单,明了,偏偏在绝对的力量优势下,速度之快,也让人避无可避。每一戟下去,便会有一名袁军士卒惨叫着跌倒在地。
    袁军试图对这名大敌进行反击。由于典韦一心狂攻,想要击中典韦,倒也不算太困难。然而,那些刀劈、枪刺的伤害,落在典韦的厚实双重铠甲上,也就是留下一个印记罢了。
    但典韦这种毫不顾忌防御的战斗风格,却让他的攻击力得到最大的解放。每一个击中典韦的袁军士卒,都会被典韦随之而来的反击命中,不死也要重伤。
    而且,典韦不是一个人来援的。在他的身后,有着数百名披甲执刃的赳赳武夫。有典韦带头,其余生力军的士气就像打了鸡血似得,狂猛无比。当袁军的阵型如同麦子般。被典韦所部割倒一大片之后,他们终于恐惧了,害怕了,最后崩溃了……
    要说对敌方密集战阵的杀伤,典韦以伤换伤的战法绝对是无与伦比的。其他人,包括武力天下第一的吕布在内。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也绝不可能做的比典韦更好!
    战斗结束了。
    虽然只是暂时的。
    袁绍的帅旗,就在城外二百步之外。溃退的袁军,当场就被负责督战的袁绍亲兵,斩杀了带头逃跑的十余人,以正军法。然后,袁军中新的一批队伍很快就被集结起来,准备快速发动下一轮的攻势。
    袁绍在忙碌着,并州军也没有闲着。张狂手臂受伤。暂时失去了战斗力。但他经过简单的包扎,依然挣扎着坐在现场,指挥防御事宜。为了对付袁军的下一波强攻,张狂特别命令辎重队,将一批储藏在地窖里的小陶罐搬上缺口处的城头,预备使用。
    等袁军再来进攻的时候,张狂相信,这些好东西必定能够给袁军一个很深的教训。
    除此之外。听到张狂受伤,立刻飞奔而来的夫人赵雨。还发动了城中的女眷壮妇,将破口附近的民居都拆除,然后用得到的砖石木料,开始在城墙破口内侧,砌起了一堵低矮的防护墙。
    这件事情,本来应当由民夫来做的。只是由于战况激烈。城中几乎所有的男丁都被张狂组织起来,拉上了战场作为夫役。所以,赵雨能够将城中的妇女发动起来,对城中短缺的劳力,也是一个很大的补充。
    为了感念这些妇女的工作成果。这条矮墙,后来就被并州军士卒们,亲切的称呼为“夫人墙”。
    所以,当袁军在半个时辰之后,再次从破口处发动大规模强攻时,他们冒着箭矢冲入城中,却还要面对一道高度达到六尺以上的女墙——虽然这堵墙修的很不完整,其中一大半的长度,都是用拒马临时充数。
    在女墙的后方,还有两处由原有建筑改造而来的箭台。在临时简陋箭台上,十多名弓弩手整装待战。这些防御工事的存在,让袁军的突击进攻大受阻碍。
    当然,就凭如此简陋的防御工事,还不可能挡住袁军的前进步伐。真正给了袁军进攻致命一击的,是那些被小心运上城头的小陶罐。
    当至少六到七百名袁军,从城墙破口处相互拥挤的冲进城中之后,端坐在城内高处指挥战斗的张狂,发出了事先约定好的信号。接下来,四十多名经过挑选,膀大腰圆的有力士卒,从城墙破口的两端,举着陶罐就是一阵猛砸。
    陶罐的分量不轻,加上里面装的东西,不下二十余斤。被这玩意砸中的袁军,下场当然不会太好。不过,在这次进攻中,袁军吸收了上一次的教训,大量装备了盾牌和长矛。有了盾牌的遮蔽,陶罐的杀伤力马上变的并不值得如何称道。
    虽然如此,被陶罐砸中的袁军,往往都会惊慌失措。因为陶罐里装着的,是一种黑乎乎、黏糊糊,气味难闻刺鼻的黑色油状液体。但凡身上溅到了那玩意儿的袁军,无不恐惧不已。他们以为这种东西,是一种厉害的毒物呢!
    可是实际上,这东西被并州人称为“石脂水”,也就是后世称为“石油”的东西。张狂让人将它们扔下去,当然不是作为毒药来使用的,而是要来一出“烧烤袁军”!
    这些分量不算太多的“石脂水”,是张狂在过去两年里,让人从并州高奴县特地收集起来的。由于人手有限,“石脂水”的产量并不怎么高,运到冀州来的数量就更少了。
    整个巨鹿城中,存货也不过两千余罐,不到三万斤。这一次点火行动,张狂生怕效果不好,一口气就用掉了五百罐。
    五百罐,总重量接近四吨的原油,铺洒在不到十丈宽的破口面上,那密度显然相当惊人,而且绝对有些浪费。在两百多罐原油砸下去以后,张狂觉得时机已到,立刻下令点火。
    原油的燃烧性能,固然比汽油、柴油什么的差太多,那份热量也不是常人能够忍受的。但见几个火把扔下去,黏糊糊的粘在地上,东一块,西一块的原油,立刻开始释放出巨大的火光。有些被大量原油沾染在身上的士卒,也被迅速蔓延的火情点着,很快变成一个会移动,会哭喊,还会满地打滚的人形火炬!
    燃烧时放出的滚滚黑烟,隔断了城内袁军的视线。而灼热的火焰,就连城墙上的投掷者都有些受不了。一时间,喊杀声停止了。整个战场,陷入了短暂的寂静,让那几个被烈火焚身的倒霉蛋发出的声音,显得格外嘹亮。
    熊熊大火,隔绝了城内城外。以守军手中的石脂水储备,让这场大火烧上一个时辰,那是毫无问题。城外的袁军从惊愕中反应过来以后,想要尝试灭火。但是,城头的弓弩手,让这种行为显得极为危险。更有甚者,即使有袁军士卒成功的将水泼到火焰上,却好像对减小火势帮助不大。
    石油的密度比水小,水浇上去,也只是让石油被浮起来而已,对灭火没有多少功效。只可惜这些防火常识袁军可不懂,他们看到居然连水都灭不了火,纷纷以为这是“天师”张狂施展的“妖法”,一个个惊恐不已,不敢靠近火焰,生怕引火上身……
    且不提城外的袁军,是如何对付火势的。那些冲入城中的袁军,此刻可谓是前进无路,后退无门。
    没有人考虑过,穿过距离老远就能够感受到热量的大火中逃走。但是,用区区五、六百缺少后援的部队,就想要攻下防御森严的敌城,显然也是不可能的。被突然起火这一事件所震惊,被严重打击到的袁军,自动的停止了进攻。他们走投无路,只得沉默的聚成一团,慌乱的看着四周的敌人。
    一种名叫“绝望”的情绪,悄悄的在袁军中蔓延。
    看到袁军失去斗志,并州军也不为己甚。在短暂的沉闷气氛过后,一个响亮的声音从并州军阵营里传来:
    “前进无门,后退无路!诸位将士,再战无益!事已至此,何不早降?”
    话音落下之后,四周的并州军极为配合的大声叫起来:
    “降不降?降不降?降不降?……”
    面对劝降,袁军士卒相互顾盼,却没有人出头表示。
    张狂对袁军的沉默表示满意。劝降嘛,总该有个过程。对方没有反对,便是好兆头。
    “请各位客人见识见识,我们的火攻!”
    张狂发号施令,立刻有人去做。
    一个小陶罐被扔到袁军士卒阵型面前。袁军士卒们一阵小骚动,却很快平静下来。但是,当一只带着火星的箭矢射中地上的黑色燃油,地上立刻多出了一滩熊熊大火。
    “诸位勇士,可挡得住这火攻?”
    袁军相顾骇然,默默无语。
    “既然不敌,何不早降?”
    “降不降?降不降?降不降?……”
    等并州军的呼喊停顿下来,张狂又劝导道:
    “此非战之罪。诸位不要白白送死!”
    袁军的士卒相互拥挤的更紧了。能够成为突击队的,都是在战斗力和忠诚度上拥有相当水准的袁军精锐。他们可不是那种很怕死的家伙。固然,在如今这种情境下,没有人想要白白送死,但也没有人愿意第一个背叛。
    所以,并州军还需要施加更大的压力。(未完待续。。)



第51节 回天因无意【二】
    张狂掉头,目视了身边的典韦一眼。典韦会意,越众而出,将双铁戟向地上一插,入土半尺。然后,他一手勾起一个陶罐,在掌中掂了两掂,猛然向前一掷。陶罐在空中划过一条曲线,正中袁军阵型的中央。
    哪怕被击中的那名袁军士卒反应够快,及时用盾牌护住了身体。可是那些黑乎乎、黏糊糊的可怕液体,依然四散溅落,染上十数人的身躯。典韦狞笑一声,双手操起双戟,用力一挥击,发出“当”的一声巨响,大吼道:
    “是战是降,一言而决!”
    “若不降,便来战!”
    这些天里,经历过激烈的攻城作战后,对袁军将士来说,典韦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凶威卓著。那些被困在城中的袁军,就没有不知道这位的可怕的。四周的并州军见典韦出面,也立刻配合的大声呼号起来:
    “降!降!降!……”
    面对典韦的直接威慑,终于有袁军动了。一个袁军将兵器向地上一扔,立刻引发了其他人的效仿。但听“叮叮当当”的声音响了好一阵,大半的袁军已经将武器给解除了。此刻依然手持兵刃的,不过一、二成罢了。
    “空手的,到这边来!老子请你们吃肉!”
    一个嘹亮而粗俗的声音响起,却是本来负责镇守北面的廖化在喊话。廖化年纪不大,可从小就在军中长大,对普通士卒的心思最为了解。若论并州军诸将中,最能与士卒打成一片的,那就非他莫属。哪怕大家都说着同样的话,偏偏就是廖化最能让士卒们信服。
    “娘的,快来啊!来晚了的。可就没肉吃了!”
    廖化接连吆喝了几嗓子,立刻将袁军降兵的恐惧之心打消了不少。很快,一群空手的袁军士卒在小小的串联之后,一齐动身,向廖化那边走去。而有了带头的人,那些心中怀着降意的袁军。马上跟风而上。
    只是小半刻钟的时间,场中除了近百名依然持着兵器的袁军,其他人都乖乖的进入内城区域,当了并州军的俘虏。
    “降不降!”
    典韦提着双铁戟,漫步向袁军逼近。哪怕是感觉再迟钝的人,也能觉察得出,典韦这是真的打算动手了。就凭剩下的百来人,只怕典韦一个人,便能够将他们统统杀光。性命攸关之下。所有的袁军士卒,此时都不停的转动脖子,将视线在典韦和一名战甲精良的军官身上来回注视。
    “我等愿降……”
    被部下的目光注视,那军官终于无法承担事关近百人生死的压力,从口中艰难的吐出这么一句话。而他这句话一出口,其余的袁军士卒也纷纷长出一口气,很干脆的将兵刃向地上一扔。
    于是,袁军的这次破墙突击行动。到此终于结束。所有突入城中之人,自主将郭援以下。尽皆被俘。
    眼前的战事结束了,但整场战役依然还在继续。
    另一方面,围绕崩塌城墙的破口周围,还需要继续修建长墙用于防御作战。好在这件事情被赵雨自告奋勇的接过去,不用张狂操心。等到诸事都被理清了一遍,张狂的精神松懈下来。这才感觉到断掉的手臂剧痛无比。
    即使疲惫已极,伤处的痛苦也极为强烈,张狂依然还是无法好好休息。此时的张狂心中有一个疑问,必须得到解答。要不然,他的心里可安定不下来。
    城墙为什么会突然崩塌呢?
    这个问题。不但张狂急切的想要弄清楚,其余并州军将士,也对此极为好奇。说的严重些,这可是关系到城池能不能继续坚守的大事。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其实不算困难。只要问一问被俘虏的袁军,就能够了解答案。也许普通的大头兵,会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可是以袁军校尉郭援的身份地位,那是绝对能够得知答案的。
    说起郭援此人,也不是个无名之辈。他出身颍川名门郭氏,与袁绍谋臣郭图,张狂谋臣郭嘉份属一族。只不过,相较于郭嘉的旁支地位,郭援算得上是郭氏的嫡系。而且,他的母亲,乃是当世书法大家钟繇的妹妹,自身也才学不薄,堪称是典型的书香门第。
    有着如此良好的出身和家教,郭援的求学之路可谓一路畅通。偏偏郭援此人,从小就喜欢习武多过学文。及至成年,郭援在学问经典上其实造诣不俗,却最喜欢于众人面前摆显他的剑术。
    同辈的颍川士人见郭援好武,多有调笑他是大汉的下一个“班定远”。每当听到这样的话,郭援不以为忤,反而极为高兴。
    所以,自从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的局面出现以来,郭援便追随堂兄郭图,出仕袁绍的幕府,终于有了他的用武之地。由于郭援喜欢习武,袁绍便将一支兵马交给他,用其为将。
    在袁军诸将中,郭援的能力不算出彩,但也属于水准之上。而由于他的出身优越,袁绍向来对其极为看中,视郭援为身边最可靠的亲信将之一。能够继高览之后,成为第二位袁军突击队的指挥官,就充分的说明了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