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巾张狂-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祖此时年过三旬,在朝廷官场上并不得志,早有回家当他的土霸王的念头。刘表与黄祖的关系本来并不算太亲密,也只是泛泛之交。但在得到荆州刺史的任命以后,刘表很快找上黄祖,与他深谈了一番。
    在朝廷众多的官吏里,黄祖固然只是个籍籍无名之辈。可托了他先祖黄香的福,黄氏在江夏豪强中,却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此时的黄祖,正值壮年。也算是一个可用之材。他自幼好武。学经书不成,武技却在京城的诸执戟郎里,号称第一。
    刘表靠着运气当上荆州刺史,不过目前还处于空头司令的阶段。手中乏人。而黄祖一族在荆州却算是一流大族。自身也是个合格的将才。自然被薄有交情的刘表一眼看上了。
    面对得到朝廷正式任命的刘表,亲自上门很有诚意的辟除,早就对现状不满的黄祖毫不犹豫。一口便答应下来。随后,黄祖立刻辞去执戟郎的职位,返回荆州家乡,为刘表给出的官位而积极的招兵买马,以便帮助刘表,让他可以立足江南。
    就在刘表不得不走小路,悄悄潜伏通过南阳的时候,黄祖却大摇大摆的带着仆役二十余人,通过南阳郡的大路,返回了江夏安陆。凭借着江夏黄氏的声名,沿途中,黄祖不但没有受到任何刁难,甚至还有闲心前往后将军府拜访袁术。
    只是袁术当时没兴趣见他,黄祖这才算是罢了与袁术暗通的心思。要不然,黄祖并不介意将刘表卖一个好价钱。反正他与刘表的关系也就是一般般,不用担心什么“卖友求荣”的说法。
    回到家乡,黄祖立刻动员了自己手头能使唤得了的人力,又拉拢宗族好友,组织了一支不下三千人的私兵。等到刘表在襄阳正式竖起荆州刺史的大旗,黄祖立刻带兵前往襄阳,与刘表军会合,并顺便经过与江夏黄氏世代交好的南郡中庐蒯氏的庄园,劝说蒯氏一族也支持刘表。
    蒯氏一族,据说出自秦末汉初年间的蒯通。蒯通原名蒯彻,因为避武皇帝刘彻的讳,后来在历史上改名。他的能力,当可以算是那时世间第一等的纵横家,谋略不下于汉帝刘邦手下的郦食其。只是所属主公非人,蒯通这才没能功成名就。
    有着这等精于谋略的先祖,蒯氏一族的子弟,也多以谋士为自身发展的方向。目前的蒯氏主事者蒯良,为南郡名士,向来谨慎自守,但如果设谋,无有不中。其弟蒯越,进取之心更强,以智略闻名于世间,曾经被故大将军何进慕名,辟除为幕府的东曹掾,和当时雒阳城里的风云人物袁绍、袁术、曹操等人都有些交情。
    后来,蒯越所出的计谋不为何进采纳,因此心生不满,在何进死前数月,便想法子外出为县令。等到何进一死,京师大乱,蒯越凭借着提前离开雒阳,躲过了接下来的乱事,其“善谋”的名声,便越发高涨起来。
    说起来,蒯越与刘表也是旧时相识,两人也做过短暂的同僚。不过,蒯越属于纵横家,而刘表却是正宗的儒士,两人所学不同,可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两人间的关系,属于那种不冷不热的点头交。
    刘表的到来,曾经让蒯越有所心动,却也仅限于心动。对刘表的书信邀约,蒯越回信婉拒了。但是黄祖的来访,却让蒯越的兄长蒯良,真正感受到刘表的诚意。
    这份诚意还不足以打动蒯良、蒯越,不过已经让两人将加入刘表麾下之事,纳入思考范围。但是,当黄祖离开后半个月,刘表亲自带着黄祖和襄阳大族首领蔡瑁,来到中庐登门拜访的时候,就连蒯良也无法再拒绝刘表的辟除了。不为别的,只因为刘表给出的条件确实极为诱人。只要同意加入刘表的阵营,蒯氏一族日后必然能有巨大的收益。
    蒯氏两兄弟都是极为高明的谋士。不过,兄长蒯良擅长阳谋,兄弟蒯越却精通阴谋。在蒯氏兄弟的策划操作下,刘表平生第一次杀伐果断了一把。他以荆州刺史的身份,邀请当时遍布荆州诸郡的宗贼首领,前来襄阳城聚会,讨论如何治理荆州,划分各自的治理范围。
    所谓“宗贼”,是当时的一种民间军事组织,又称“宗部”、“宗伍”。他们是以宗族、乡里关系而组成的武装集团。因为其有时会劫掠郡县,所以称之为“宗贼”。汉末三国时期,这种“宗部”组织,在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两广、东南亚都有分布。
    刘表之名,向来是以德行卓越,劝人向善而被传扬的。既然他写信保证,说是要与各位地方上的豪杰,共享荆州治理的权柄,整个荆州的士人和豪强,就没有多少会不相信的。更何况,为刘表送信的人,都是黄氏、蔡氏、蒯氏这等荆州知名的郡望大族的族人,单凭这些大族的实力,就足以压制住大部分宗贼的蠢蠢欲动,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坐下来与刘表谈条件。
    被刘表的书信骗到襄阳的宗贼首领,一共有五十二家。这些人带到襄阳城外的总兵力,达到两万余人,远远超过了刘表的直属兵力。可是,就在宗贼首领们认为,他们可以凭借自身的兵力,反客为主,压制住刘表,将刘表当成一个傀儡的时候,刘表一方的势力悍然发动!
    那一战,五十二名宗贼首领,还有他们的亲兵数百,被刘磐和黄忠带领五百精兵,团团围困在宴席上。
    面对如此无耻的陷阱,宗贼首领们必须要全力挣扎。于是,在武力最强的三名“千人破”武士的率领下,宗贼们向着人数相当的敌人,发动了全力的反扑。
    刘表的实力有限,只要有人能够顺利突围出去,把消息传到城外,宗贼们就能将聚集在襄阳城附近的数万民兵发动起来,进行反扑。到了那时候,即使刘表有黄祖、蔡瑁、蒯越等支援的数千士卒,最好的结果,也就能守住襄阳城池。而刘表事后还想在荆州混下去,就必须乖乖的接受大伙儿给出的条件。
    但是,如铁一般的事实,教训了宗贼们。只要有黄忠在,只要黄忠手上的五石弓在,谁也别想逃出去。
    刘磐手持长刀,冲锋在前,所向披靡。但是,他却不是此战中战功最耀眼的一个。宗贼中的勇士,若是在反击中表现的太突出,往往就会被一支突如其来的长箭,一击射杀。即使后来宗贼们有了教训,开始小心防备黄忠的箭,黄忠每次开弓,也总是能够带走一条敌人的性命。
    宗贼首领中,武力最强的三名“千人敌”,成为了第一批被黄忠射杀的目标。在没有甲胄护体,没有大盾掩护的情形下,没有人能够挡得住黄忠的一箭!
    此战结束以后,宗贼一方被杀四百六十余人,刘表一方却只是损失二十三人罢了。其中,光是黄忠一个人,便一手射杀宗贼中的勇士六十七人。从此,在刘表军中,黄忠“箭神”的称号开始不胫而走,成为刘表手下最有名的猛将。而刘表也根据此战中黄忠的功绩,将黄忠任命为中郎将,秩“比二千石”。
    依靠蒯越的计策,黄忠、刘磐的勇武除去宗贼首领以后,刘表的发展极为迅速。他将宗贼们的部曲分化、改编、吸收,成功的在极短的时间里,成为拥兵三万余人,实际控制住南郡、江夏二郡的实力派诸侯。
    在扩张自己势力的同时,刘表又根据蒯良的建议,向朝廷上表,改荆州的治所为襄阳,并推举后将军袁术为南阳太守,以缓和与袁术的紧张关系。
    当然,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荆南四郡,刘表暂时还无力顾及,只得留待以后再收服。但汉时的荆州,精华尽在长江北岸。荆南四郡虽然看似面积庞大,一郡甚至可抵得过中原的一个州,其实人口稀少,又多是山越、武陵蛮等异族,实际的价值并不高。(未完待续。。)



第56节 董卓大起兵
    占据了南郡和江夏之后,凭借这两郡的资源组建新军,刘表已经有一定的实力,略微抵挡一下南阳的袁术了。
    刘表的突然崛起,自然会让袁术感觉很不爽。不过,袁术此时,正忙着让孙坚带兵进攻董卓,攻克雒阳,好在声势上压倒兄长袁绍,以吸引其他袁氏成员的支持,成为袁氏家族的掌控者。
    所以,就在刘表努力巩固荆州的根基,为此特意迎娶了蔡瑁的二姐为正室的时候,“江东猛虎”孙坚带着本部兵马,作为袁术的先锋军,向着司隶出动了。
    孙坚之所以甘愿受袁术的驱使,其实是很不得已的。
    由于脾气刚烈,孙坚与同僚之间的关系向来不佳。他之所以逼杀前任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便是由于原来担任长沙太守与二人共事时,所留下的宿怨。
    在逼杀王睿、张咨二人以后,孙坚的杀伐冲动,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障碍。荆州的官吏畏惧孙坚的暴烈,纷纷断绝与孙坚军的接触。而孙坚身为长沙太守,从法理上管不到南阳人,也无法让南阳的大族豪强信服。
    在所有荆州官吏和豪强的有意孤立下,孙坚军既得不到足够的补给,又面临着遍地的敌视,可谓有身在泥潭的感觉。最让孙坚糟心的是,这种状态,他还无法通过武力手段来解决——除非他想成为大汉的全民公敌。
    于是,面对此时伸出招揽之手的袁术,孙坚若不想闹到全军溃散,或者沦为盗贼的地步,便只能接受。
    好在袁术此人,虽然纨绔成性。不知世间疾苦,但毕竟出身顶级世家袁氏。他若想要刻意去笼络一个人,可以轻松的用出十种以上的有效方法。而且,袁术性子急躁,在表面上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没有弯弯绕的直肠子。这种性情。正好对了孙坚的脾性。在袁术和孙坚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居然成功的结成了,当时极为难得的紧密同盟。
    当然,袁术是主,孙坚为辅。这一点,没有人反对。
    有了袁术的后援,孙坚兵粮军械充足,自然斗志昂扬。而袁术自从数年前,在还很弱小的张狂手下惨败过一次以后。对自己的战场指挥能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艰苦的军伍生涯缺乏兴趣的袁术,也乐得将最艰巨的临阵厮杀任务交给孙坚。
    如此一来,以孙坚为刃,以袁术为柄,这把强大的战刀,开始真正砍向一直在蓄势反击的董卓!
    董卓不是任人宰割的鱼脯。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他对战场局势的判断,很有预见性。孙坚的主力还未曾出动。光凭袁术向前线屯兵重镇鲁阳城调配粮草的行动,董卓就判断出。袁术和孙坚的联军,应当要从此处向司隶发动进攻了。
    被动挨打,不是董卓的爱好。凉州军向来以善攻著称,却并不怎么擅长防守。而作为凉州军主力的凉州铁骑,在防御战中,也不会有什么上佳的表现。考虑到己方军队的优势和劣势。董卓决定,己方应当主动出击,将敌人的进攻,扼杀在准备阶段。
    于是,在初平元年【190年】冬十二月。董卓的反击部队前锋,在中郎将胡轸的统帅下,向屯兵鲁阳的孙坚部发动进攻。
    胡轸字文才,凉州大人出身,是董卓手下最有名望的凉州豪杰之一。此人对凉州叛羌的战术极为了解,在当年讨伐凉州叛军时,立下过不少功劳。董卓对他颇为倚重,单看肯将进攻孙坚的重任交给胡轸,便可知他在董卓手下混得不错。
    胡轸大军来的气势汹汹。然而,背靠坚城的孙坚,亲自带领手下的“猛虎义从”迎头痛击,一举击破胡轸的千人骑兵队先锋,斩首两百余级,大大挫动了凉州军的锐气。胡轸见孙坚兵马整齐、纪律严明、斗志旺盛,不敢攻城,只得撤兵离去。
    胡轸撤军以后,便是大汉民间最为重视的正旦【后世之元旦】节日了。
    正旦是一年之始,有三始之称,“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对汉人来说,正旦这一天具有着特殊的意义,相应的也有很多的风俗、习惯。例如在民间,正旦有不能损败器物之风俗,而对吏员而言,正旦意味着可以回家看看,可以好好歇上几天了。
    依汉制,正旦有三天的休沐之假。在正旦节日期间,就算是军中的将士,也是要庆祝喧闹一番的,没有哪家诸侯愿意在此时动兵。如此一来,孙坚与凉州军之间的战斗,便只能拖后一个月。
    二月初,经过节日休整的双方,终于开始了第二回合的较量。
    孙坚本部从长沙带来的兵马,数量不过五千,虽然精锐,却不可能对付得了董卓手下,以万来计算的军队。所以,在得到了袁术的支持以后,孙坚一方面自行招募了五千新兵,一方面也拥有了节制袁术所派遣参战部队的权力。
    袁术是汝南袁氏的嫡子,一进入南阳,就得到了当地世家大族的热烈欢迎。甚至连不少亲附袁氏的汝南豪强,都跨越郡界,主动投靠到袁术帐下。短短大半年的时间里,袁术的部下,就如同发酵的的面饼一样,从几百亲随迅速膨胀到近十万人!
    如果不看质量,单看数量,此时的袁术,是大汉不折不扣的兵力第二,仅次于董卓,远远超过了兄长袁绍的直辖兵力。
    不过,董卓的兵力数量虽然比袁术略占上风,却面临着四面皆敌的困境。西面的韩遂、马腾联军,北面的并州张狂,虽说都与董卓达成了协议,却不得不防。西南的“米贼”张鲁,背后有益州牧刘焉暗中支持,遥遥的窥视长安,也是一个麻烦。而东北方河内郡的袁绍,囤积了两万多兵马,隔着黄河一直在威胁雒阳城,更加令人不敢放松。
    好在原本聚集在酸枣的关东诸侯们,最近发生了内杠。伴随着桥瑁的被杀,兖州各郡守可谓心怀不安,相互间的戒备,远远大于对凉州军的警惕,算是暂时解除了对董卓的压力。但即便如此,董卓在面对孙坚时,在总兵力上依然处于劣势地位。董卓一方唯一可以依仗的,便是凉州军在历年的血战中,所磨砺出来的那种悍勇!
    为了此战,董卓特地离开西京长安,亲自坐镇在东都雒阳,指挥诸将战斗。参与此战的凉州军,包括了中郎将胡轸、徐荣、吕布所辖的诸部,还有从白波谷附近调回来的牛辅部,以及一直在河内与袁绍对峙的华雄部。这些将领聚齐以后,总兵力高达四万之多,已经达到了董卓此时能够组织起的机动兵力的最大值。
    四万大军集中在一起,对董卓也是一个冒险的行为。且不说大军每日所需要的粮草供应,会让负责大军后勤的王允如何焦头烂额。将华雄从河内秘密调出,便是一招险棋。短时间内,袁绍也许还觉察不出华雄部的消失。可时间一长,袁绍迟早会发现这个消息。
    在此之前,如果董卓不能在孙坚军身上取得足够大的胜利,或者将华雄部遣返回河内战场,则河内的凉州军就只能撤退到雒阳城。一旦从河内撤退,就意味着袁绍军可以直接威胁到雒阳城,随时有可能杀过黄河,让凉州军腹背受敌。
    还有牛辅,若非并州军主动减少了在白波谷一带的驻军,牛辅所部也绝对不敢南下参战。但是,并州那个黄巾余孽张狂,心里到底打的什么主意,董卓很有些摸不着边。在此战打完之后,董卓必定是要让牛辅尽快北返,镇守河东。要不然,董卓在长安城里,怕是连觉都睡不好。
    至于长安城内的情况,董卓其实也难以放心。自从做出迁都长安的决定以后,朝臣们大多开始与董卓离心离德,除了王允、士孙瑞、黄琬等区区几人,要么托病辞官回乡,要么光看着不干活,甚至还有暗自与关东叛逆交通信息的。
    虽然有董旻、董越等人率兵镇守长安,可是以董卓这些亲族的威望和能力,其实很难在长安城坚持太久。万一后院起火,董卓可就无家可归了。
    因此,此战董卓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防守。而且,他想要速战速决。一旦打成战事连绵的情形,对董卓而言,便是失败。
    在董卓的布局中,四万大军不能集中在一起,那样很难发挥出军队的机动力和战斗力。凉州军向来是以骑兵强大而著称于大汉,单论步兵,未必强过南方的丹阳兵。而骑兵的战法,便在于飘忽不定。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里,出现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点,对敌人发动意想不到的攻击。这,才是骑兵“离合之兵”的真实面目。
    所以,董卓将军队分为三路:徐荣率领本部人马为北路,从荥阳南下,威胁孙坚军侧翼;牛辅军为南路,出轮氏,进逼南阳的袁术,威胁孙坚的粮道。而主力近两万人,则交给一直负责河南防御的胡轸,由他统帅吕布、华雄等大将,正面抵挡孙坚军主力。董卓自己则带着亲卫飞熊军,镇守雒阳城,为三路大军提供粮草,兼做后援。(未完待续。。)



第57节 孙坚战且逃
    董卓是凉州悍将,打老了仗的人。面对董卓的三路分兵,孙坚不得不分兵应对。
    孙坚此时有本部兵马一万,袁术派出的支援部队五万人,可以说兵力占据优势。不过,除了久随孙坚参与征战的五千旧部,其余士卒都是新兵,战斗力颇为可疑。
    而袁术派出的部队,固然在名义上听从孙坚的调遣,却不可能真的对孙坚服服帖帖。这一点,不用试,孙坚也是明白的。若是孙坚有哪个部下,敢对外人唯命是从,孙坚会第一时间将那家伙换掉。
    再说了,袁术起兵不过年余,手下士卒都是新招募而得,其战斗力都未必比得上孙坚手下的新兵。而纪灵、张勋、桥蕤等人,虽然勇武不错,却都没有在战场上证明过自己。一群没有经验的将领,带上一群更加没有经验的士兵,这样的组合,可是很难让人放心。
    所以,孙坚很干脆的放弃了对袁术军主力的指挥,让袁术麾下大将纪灵,指挥两万新兵去对抗牛辅;另一袁术麾下重臣张勋,则带领两万新兵去抵挡徐荣。自己则统帅本部兵马和袁术部将桥蕤一起,迎战胡轸统帅的凉州军主力。
    此战中,胡轸麾下的大军里,可谓是人才济济。且不说堪称勇武天下第一的吕布,被董卓配在胡轸手下。还有在董卓入京之后,被调配到吕布麾下的张辽、高顺、成廉等北军悍将,凉州军中最有勇名的华雄、李傕、郭汜人,也在其中。
    这些猛将,随便指一个出来,都是“千人破”级别以上的强者。张辽、华雄、郭汜等人,更是离“万人敌”只差一线。说不定哪天在战场上血拼一场,就有机会突破那道隐性的瓶颈,成为新的“万人敌”。
    相较之下,孙坚手下的程普、黄盖、祖茂、宋谦之流,再配上一个名声不显的桥蕤,固然也都能称得上“千人破”。还真不够凉州军看的。
    只是,打仗从来都不是进行一番加减计算,就可以得出结论的事情。胡轸是凉州军中的老资格,董卓的亲信大将,战功却并不是特别突出。这让胡轸在军中的威信颇受怀疑。不说升为中郎将以后,在名义上已经拥有了独当一面权力的吕布,就算是在河内与袁绍对峙数月,战功累累的华雄,都不会服气胡轸的指挥。
    胡轸军一出兵。吕布就为了胡轸有意无意对非凉州系军队的打压,公开与他闹翻了。而考虑到吕布的武力和其代表的并州军团的特殊身份,胡轸还真不能拿这位怎么样。
    华雄则自认为自己近来屡立战功,在董卓心里的地位超过胡轸,又是董卓任命的前部都督,在胡轸大军开始行动之前,他就带着部下走在前面,根本没有等胡轸的大军一齐行动的觉悟。
    至于李傕、郭汜两位校尉。一方面对吕布这个并州人居然身居自己之上不满,另一方面也对老前辈胡轸的拙劣指挥暗暗嗤笑。两人在协同胡轸打压吕布的同时。对胡轸的命令也只是虚应故事罢了。
    就在这样一种相互拆台的情形下,胡轸所部与“江东猛虎”孙坚对上了。
    严格的来说,是胡轸军的前锋——华雄部,与孙坚军对上了。至于胡轸军的中军大帐,则还在远离战场八十里以上的“遥远”后方。
    华雄望着前方的敌军阵型,脸上露出轻蔑的冷笑。
    驻守在大道上的孙坚军。营盘扎的倒是像模像样,没有留下什么明显的破绽。不过,就华雄目力所及的敌军士卒而言,行动间都透露着一股子随意的味道,明显是从军还没有多久的新兵。
    在华雄观察孙坚军的时候。孙坚也在观察凉州军。
    几年的时光,并没有在孙坚的身上留下多少痕迹。此时的他,并没有带着显眼标志性的“赤罽帻”,而是如同一名低级军官那样,披着轻便的镶铁甲,带着一顶皮盔。但是,孙坚喜欢在前线出没的习惯,却依然没有更改。
    华雄这个人,孙坚当年参与征讨凉州叛羌时,对其很有印象。虽然孙坚对董卓感官不佳,不知为什么,就是看不顺眼,但对于董卓手下的那些凉州猛将们,他还是评价颇高的。
    牛辅、胡轸、杨定等人,虽然如今的地位高过华雄,兵权也在其之上,其实不过是因为那些人跟随董卓的时间更长,而且出身更高,随身都有数以百计的私人部曲。相比起华雄、郭汜、樊稠这样的,从小兵一步步拼杀升上来的猛将,以上诸人,不过是碌碌之辈。
    ——当年在凉州征讨叛羌的时候,华雄的武技便已经陷入了瓶颈,达到准“万人敌”,可是偏偏比真正的“万人敌”就是要差上那么一点儿境界。如今又是忽忽数年过去了,却不知华雄的武技,有没有突破?
    孙坚一边评价对手,一边观察营寨外的敌军。
    凉州军虽然经过长途跋涉,队形依然散而不乱。如果有不懂行的人,觉得东一丛、西一丛的凉州骑士们犹如一盘散沙,想要乘机去沾些便宜,结果只怕不会太妙。
    看似散乱的凉州军,只要华雄一声号令,就可以在六十次呼吸的时间之内,完成战阵的整备,与敌人接战。
    可是,孙坚偏偏就下令,让一只新编的千人步卒主动出击,去进攻在大路上停留的凉州骑兵。
    这支新编的千人步卒,首领不过是一个屯长。在关东诸侯疯狂扩军的情况下,每个编制都出现了大量的超员情况。孙坚的直辖部队也就罢了。像袁术派出来的这些新兵,甚至有一个屯人员达到一千五百的。
    军官不足,训练不足,这支千人队伍的战斗力自然可想而知。然而,孙坚正是要带领这样一支新兵队伍,去击败对面那些久经沙场的凉州兵!
    乱糟糟的步卒,花了半刻钟时间,才从大营的营门中列队出来。接着,他们又花了小半刻钟时间,才在营门前勉强列出了一个战斗方阵。然后,在屯长的号令下,只装备了长矛短刀和少量弓箭的袁术军步兵,胆战心惊的向着前方站立不动的敌人推进。
    “这就是自吹要打败相国的孙坚军?”
    华雄的冷笑变成了嘲笑。
    一名部下凑趣的答应道:
    “孙坚也就是个喜欢大话的扬州水佬,他在水里,还可以扑腾一下子。到了陆地上,可就由不得他了!”
    “不可小看孙坚此僚。”
    面对部下对孙坚的贬低,华雄并没有表示赞成。
    “此僚几年前和相国可是并肩作战的。他的能耐高低,某心中有数。瞧这幅架势,孙坚多半是想要诱敌。”
    指出了这一点,华雄立刻传令,让一名部将出击。
    “送上门来的诱饵,某可要一口吞了。至于后面的陷阱嘛,某就没兴趣了。”
    不提华雄对部下分析的对或者错,两军的第一次交锋,在一个照面里边结束了。一名凉州军军侯,带着部下三百骑兵一个冲锋,双方甚至都还没有真正接战,袁术的新兵便“哗”的一声溃散了事。
    这种溃散的干脆和果断程度,让出击的凉州军军侯小小的吃了一惊,以为敌人有什么埋伏或者后手。
    没办法,这位军侯也是跟随董卓的老人了,当年董卓与孙坚一起在凉州讨伐叛羌的时候,他也是见识过孙坚的兵法和武艺的。就算这厮与董相国很不对路,却不妨碍董卓军对孙坚的高度评价。
    由于过去的这份认知,军侯绝不相信,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手下居然会有这等废材的部队。
    不过,随后的观察证明,军侯的担心是多余的。敌军的确溃败了,毫无虚假。这让那位发现自己错过了捞取首级功机会的军侯,事后极为懊悔。
    溃败回营寨的士卒们,很快被军官重新收容和整编起来。由于敌人的狐疑,导致之后的追击行动并不果断,那些士卒们的伤亡并不大。那个屯的一千人之中,不过损失了区区二十余人。
    虽然心中早有预料,孙坚依然忍不住摇了摇头。袁术手下实在是没有什么像样的将才,以至于对士兵的训练很不像样。这等战斗力的兵马,若不在战前好好的筹划一番,很难在战役中派上实际的用途。
    “走!”
    对身边的亲将祖茂说了一句,孙坚便悄悄的策马离开,一如他悄悄的来。除了营地里少数的高级军官,其他人根本不知道主帅孙坚曾经到过这里。
    在交锋中暴露了虚实的袁术军,很快便被华雄当做了一块肥肉。华雄听到被俘虏的几名军士,亲口供述出他们并非孙坚的直系部下,心中的疑惑这才得以消解。
    为了报复营中的敌人,竟敢假借孙坚的名头来吓唬自己的行为,更是为了得到那些轻易便可以摘取的人头,得到击败孙坚军的首功,华雄果断驱动部下骑兵下马,对敌人看似坚固的营寨发动强攻。(未完待续。。)
    ps:  ps:多谢沈杨兄的月票,很有感触。咱自知笔力不行,但求写出自己心里的三国。能够有人欣赏自己的作品,那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今天晚了些,没办法,孩子事多。



第58节 华雄谨而骄
    凉州军以骑兵着称,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下了马的凉州军其实更加强悍。对大部分骑术高超的凉州骑士来说,马匹只是他们赶路的交通工具。
    毕竟,哪怕是再怎么宣称骑术精湛,对于大多数汉人骑兵来说,他们的骑术依然不可能胜过那些整天呆在马背上,甚至可以在马背上睡觉的羌人。
    在战场上与敌人比拼骑术,对凉州军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凉州军真正的战斗力,依然在于马下结阵而战。就如同华雄,他的真实战斗力,只有下了马,才能够被充分的体现出来。
    华雄身高九尺,力大无比。那柄重量超过五十斤的环首刀,在华雄藏青色的木属性“战炁”加持下,虽然不算锋利,却胜在耐久而不易断裂。他身披重甲,冒着敌人稀疏的箭雨冲到敌营栅栏前,挥动沉重的大刀连连出手,将敌人的营墙,愣是破开了一个大口子。
    然后,面对敌人在营墙后方仓促组成的枪阵,华雄并没有孤身一人杀进去,而是略一等待,接过部下递过来的长矛,大喝一声,手起处,连掷三矛,一口气射杀五名敌军,将本就不算整齐的枪阵破开一个不大不小的口子。
    当敌人因为华雄的杀伤力,而惊骇万分时,华雄趁机冲上去,搅乱了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