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军火帝国-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莱恩一口气汇过来的六亿美元,说是纽约公司留下必要经费之后的所有本息以及利润都打回来了,饶是陈安也大吃一惊。
早知道这样子赚,还不如扔进去十个亿就爽了,悔不当初呀。
第一一九章 机动突击
同样是秋天的初晨,浓雾依然弥漫,陆陆续续打了近一年的伊尔库茨克前线原本宁静的片刻突然被打破了。
没有任何预兆,呼啸而至的炮弹,铺天盖地而来,将苏俄红军占领的西线前两道阵地瞬间湮没在灰黑色的硝烟之中。
苏俄第五集团军指挥部和前线的有线联络一下子就被彻底摧毁,而电台的联络却一时半会无法完成信息交换。
脚下的大地还在炮击声中不停地颤抖,苏俄第五集团军指挥官当即下令,后方的伊…15战斗机立即起飞,驱逐有可能的空中侦查,并对前线进行观测。同时,支援前沿阵地的火炮集群立即开火,对白俄军的炮击进行反击,并截断有可能发起的进攻路线。
一连串的命令飞快地下达了。
第十一坦克军的指挥官很快打来电话,告知已经开始集结T…26坦克集群,必要的时候直接投入反击作战。
按照苏俄的作战原则,坦克部队一般都是配合步兵部队进行作战的。
上天空溜了一圈的伊…15战斗机,很快就有一架紧急返航了,不是受到了严重损伤,而是发现了重大敌情。
远东共和国的白俄军队,居然在炮火轰鸣声中,冒险出动七八个以新式装甲车为主力的突击群,在苏俄红军各部的结合点进行渗透作战,甚至不少地方已经被得手了。
因为联系中断,再加上炮火分割,后方的苏俄指挥部始终没有察觉,直到天上的伊…15赶紧返回汇报。
大吃一惊的苏军指挥官马上协调第十一坦克军出动装甲车部队进行反突击,力求将渗透进来的白俄军部队打回去。
虽然使用T…26坦克打装甲车更有优势,但是最高时速只有30千米的限制,使得苏俄指挥官被迫首先只考虑BA…27装甲车进行反击。
事实上,除了装甲薄弱一点,BA…27也装备有37毫米火炮,足以对白俄军的装甲部队构成相当的威胁。
战局发展显然出乎双方指挥部的预料,但是总体形势确实朝着白俄军这边好转。
真正在一线渗透作战的是穿着白俄军制服的北方军。
德意志帝国在一战末期发明的突击群战术,再次被李燮和应用上了。不过相比当年无奈地使用手推车来保障突击群的辎重补给,李燮和显然大气多了,全部使用新到手的德国SdKfz13轮式装甲车大举突进。
SdKfz13轮式装甲车是德军摩托化侦察部队的制式装备,发动机功率60马力,全重2100千克,最高时速70千米,最大行程300千米,最大越野行程230千米,装备一挺7。92毫米机枪。
这种列装于两年前的轻型轮式装甲车,装甲厚度5…8毫米,造型低矮只有1。46米高。SdKfz13轮式装甲车搭载两名乘员,其中一人操作可以全方位旋转的机枪,但是必要时候还可以加载2…3名士兵。
与原本北方军装备的旧款劳斯莱斯装甲车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跑得够快,模样更低更隐蔽,很好的满足了北方军原本设想的步兵营高度机动作战的要求。
苏俄红军装备的BA…27装甲车只有40马力,最高时速也只有48千米,虽然装备的37毫米火炮让突进的SdKfz13轮式装甲车一下子倒了大霉。
但是SdKfz13轮式装甲车,显然没有停下来反击的意思,7。92毫米机枪远距离根本打不穿BA…27的装甲,干脆加大马力从战场角落绕了过去。
傻眼的苏俄红军装甲兵,追又追不少,打又打不准,只好眼睁睁看着那些敌军装甲车冲进了战线纵深。
突然遭受腹背夹击的苏俄一线部队马上就混乱了。
正在空中肆意猎杀P…12战斗机的伊…15战斗机,见势不妙,马上分出大批战斗机俯冲之下,准备低空掠过攻击那些到处攻打后勤线路和指挥点的敌军装甲车。
同样喊着乌拉的白俄军部队顿时大举压上,开始攻击前沿苏俄红军,几十辆欧宝卡车甚至疯狂地开到阵地最前沿,才卸下车上满载的白俄士兵。
还有几辆欧宝卡车,将四周的帆布一掀开,里面赫然是直接将底座扣在车板上的20毫米厄利空防空炮系统。
砰砰砰的20毫米防空炮瞬间响起。
几乎是一刹那间,两架正在低飞追逐SdKfz13轮式装甲车的伊…15战斗机立刻就被击中了,一个翻滚就在地面上砸出了两个巨大的火球。
苏俄红军的反击火炮也非常快,马上就注意到了这几辆往天空喷射火焰的车载防空炮系统。
几颗炮弹呼啸而至。
其中一辆欧宝卡车,连带着上面的厄利空防空炮系统,以及六七名操作士兵,瞬息之间就被火焰吞没了。
三辆到处乱打乱冲的SdKfz13轮式装甲车,不断地喷射着机枪火舌,飞快地绕过了一个低矮的土坡。
令人惊讶的发现突然呈现在眼前。
苏俄红军大规模的火炮阵地群赫然就在这个山坡的后面。
几辆警戒的T…26坦克,马上掉转炮口追踪而来。
打头的SdKfz13装甲车飞快掉头,准备离开这个重兵把守的火炮阵地,不料动作太大,地面又陡,居然直接就翻车了。
说老实话,4X2的轮式装甲车,越野能力确实不怎么样。
四周已经出现了狂奔而来的苏俄红军步兵,不时而至的流弹,将装甲车并不厚重的装甲打得叮当作响。
另一辆装甲车干脆停了下来,转着圈子,使用机枪扫射四周扑来的苏俄红军。还有一辆略长一些的装甲车,却直接倒档退去,始终没有枪弹从车上射出来。
T…26坦克转过炮塔,履带一停,轰的一声就是一发37毫米炮弹,只是打飞了。
才过了片刻,更多的T…26坦克处于直射状态,后面追击的BA…27装甲车也赶来了,37毫米炮弹在两辆突进的装甲车周围不停爆炸。
几分钟后,连带翻车的那一辆装甲车,三辆北方军的装甲车都被击毁了。
拎着莫辛纳干步枪的红军士兵好奇地冲上前来,看着最后那一辆始终没有开火的装甲车,摸了摸似乎是方形的天线装置。
数不清的爆炸突然在山坡后面响起,这个苏俄红军的大规模火炮群被瞬间笼罩在持续不断的惊天轰鸣之中。
火炮群很快就被摧毁了。
没过多久,付出了惨重代价的北方军突击部队,居然找到了大部分的苏俄红军火炮群和后勤补给点。毫无例外的,这些关键节点,很快就遭到了早已等待多时的北方军火炮部队攻击。
半天不到,苏俄第五集团军的远程火力压制力量基本损失殆尽,执行突击群战术的北方军装甲车部队也差不多都损失了。
失去远程火力压制力量后,苏俄指挥官苦涩地下令各部队突围,随后开枪自杀。
天空中的伊…15战斗机群既然不能低空扫射,就把怒气都出在了在空中仍和他们纠缠的P…12战斗机群上。结果P…12战斗机就像下饺子似的,在空中不断被击落。
直到地面进攻的白俄老毛子部队,已经快要威胁到伊…15战斗机群的临时机场时,这些疯狂的伊…15战斗机才匆匆离去。
苏俄红军残部,在力求报复的白俄军队大规模反击面前,始终没有占住脚跟,差点一溃千里,结果要退入托木斯克前沿,才勉强建立了一道防御线。
莫斯科震怒了。
驻守中亚的苏俄红军立即调动,准备大举北上增援或者干脆夹击。而西线的苏俄红军主力,抽调大批精锐,准备东进作战。
一时之间,西伯利亚铁路西段火车接连不歇,不停地运输着人员和物资。
在派出一支神秘的卡车部队前往西伯利亚荒原某地之后,李燮和指挥北方军和白俄军联军主动撤回了伊尔库茨克。
打成决战性质,那就不符合北方军政府的战略了。而获得了沿线大量人口后,白俄势力的远东共和国也心满意足了,他们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攻入苏联腹地。
贝加尔湖战线很快恢复到了远东共和国独立时候的状态。
苏俄红军增援部队重新占领伊尔库茨克以西地区时,冬天来临了,只好被迫停止了进一步的军事动作。
到了民国二十四年春,双方又进入了僵持状态,苏俄红军没有发动意料中的反击。
莫斯科的大胡子没有精力对付这些东西了,全苏俄红军的大肃反再次开始,由头居然就是苏俄红军第五集团军的整肃引发的。
苏俄第十一坦克军提交了一份关于BA…27装甲车动力不足,T…26坦克威力不足的报告后,马上就被解散了。
这份报告虽然被送到了军工部门,却始终没有得到莫斯科高层的重视。
同样的,参战的李燮和军团也起草了一份战地报告,对SdKfz13装甲车是毁誉参半,却对欧宝3吨级卡车赞誉有加。
SdKfz13装甲车确实是摩托车侦察部队的利器,但是越野能力太差以及车载火力无法对抗苏俄红军的BA…27装甲车,是其最大的弊端。另外还有车载人员偏少的问题,只适于侦查,而不适于突击群战术的充分发挥。
但是装有方形天线的姊妹装甲车SdKfz14,比SdKfz13装甲车略重0。5吨,速度也略低一点。
在后者的掩护下,SdKfz14装甲通讯车成功地搜索,并用电台发送了大部分的敌军后勤补给基地和火炮集群阵地,在战役中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两款装甲车连同人员损失,亦是极为严重。
如果SdKfz13装甲车有击穿轻装甲目标的能力,可以尝试避免其中的大半损失,现场查勘过后,北方军军官不约而同的提出这个想法。
第一二零章 升级的技术
至于欧宝闪电3吨级卡车,就大受欢迎了。
欧宝卡车闪电系列,是从民国二十九年左右,就开始生产的民用重卡,性能相当不错。尼森公司派驻德国的人员,实际上是北方军的军方人士,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一款载重卡车。
但是欧宝卡车生产最多的是1。5吨级和2吨级,而北方军中大量装备的是1。5吨级的道奇卡车,区别不是很大,因此并没有正式下订单。
为了争取有可能的大客户,欧宝公司马上向尼森公司介绍了还没有来得及量产的3吨级卡车系列,终于吸引了北方军的眼球。
欧宝公司提供的3吨级卡车,是一种漂亮的长头卡车,拥有简单而坚固的底盘,结实的板簧悬挂,采用3。6升直列6缸水冷汽油机,功率68马力,空车重2。5吨,满载重量5。8吨,最高时速85千米。
车载82升油箱,可以保证公路320公里,越野230公里的最大行程,即使一般严寒也没有多大影响,依然可以顺畅启动。
但是尼森公司代表北方军政府下的订单,却是改装后的版本,换装了3。6升的柴油发动机。
原因很简单。
按照国内工艺水平计算,一吨原油大约可以提炼出0。2吨汽油,还可以提炼出0。4吨柴油。再加上汽油机的发展水平快于柴油机,功率明显大于柴油机,国际上绝大多数都是应用汽油机。
无论是北方军控制的三大油田,还是国际石油市场,柴油都是大量库存积压。
基本是贫油国的中国,自然要充分利用那些积压的柴油了,反正卡车并不需要太过强劲的发动机。
只是欧宝公司并没有成熟的柴油机技术,尼森公司只好出面购买了克虏伯公司新近发明的50马力4汽缸柴油发动机送给欧宝公司研究。
但是缺乏柴油机技术的欧宝公司,一时半会无法消化柴油技术,无奈之下又找到奔驰公司希望提供技术支援。
在奔驰公司的帮助下,欧宝公司终于搞出了一款实用型的卡车柴油发动机。随后没过多久,奔驰公司也趁机推出了一款柴油动力的汽车梅赛德斯…奔驰260 D。
于是,各方都皆大欢喜。
瓦罕走廊打通以后,北方军和德国国防军的军火贸易协作正式开启。大量的物资原材料从长江航线东下,经南京附近转给德国洋行。而德国人提供的军火物资则大量从印度洋上岸,直接从瓦罕走廊进入巴尔喀什湖以南。
真正获利的是德国军工企业,而不是北方军政府。
代表北方军政府出面的尼森公司,买东西的时候,更多的是连带着许可生产权一并收入囊中,真正的大批量采购不仅在运输上存在问题,也没有更大的意义。结果是大笔大笔的专利费,大批大批的原材料,都让德国军工企业笑口不断。
唯一的例外就是汽车和载重卡车了。
为了节省宝贵的军火产能,大批的欧宝卡车,还是直接从瓜达尔港上岸之后,千里迢迢过瓦罕走廊进入北方军政府。
李燮和军团得到大量3吨级卡车后,地勤人员异想天开地将20毫米防空炮装上了足够厚实的欧宝卡车,结果制造了一种快速机动的车载20毫米防空炮,甚至在突击作战中一举立功。
不仅如此,动力强劲的欧宝卡车,无论是携带全副武装的士兵,还是装载足够的弹药辎重,甚至拖曳随同的火炮,都将步兵营的机动作战能力提升了好大一个台阶。
比如德国新提供的一款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在民国二十三年研制成功,采用轻型双轮式炮架,战斗全重382千克,最大射速每分钟15发,使用穿甲弹可击穿450米外48毫米厚装甲。
欧宝卡车拖着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到处乱跑,刚好可以替换掉步兵营中装备的37毫米步兵炮。旧款37毫米步兵炮,并不适合打击轻装甲目标,早就应该淘汰了。
在伊尔库茨克反击作战中,正是这种新式的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立了大功,几乎占了摧毁T…26坦克功劳的一半。
北方军步兵营中的直属速射炮排,原本装备37毫米速射炮,在伊尔库茨克反击战之后,立刻决定加快换装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
这也是伊尔库茨克反击战中,同时受到敌我双方高度重视的唯一一个相同点。
具有摧毁或者至少是阻滞敌军装甲力量的冲击,这是所有步兵营都需要面对的生死存亡问题,而北方军实战的结果是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相当实用。
事实上,德国人根本就是把北方军当做了自己新式武器的试验场罢了。
不仅德国人也高度重视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的实战效果,而且遭受惨重损失的苏俄红军居然也找到了德国人,商洽购买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事宜。
和北方军依旧处在交战状态的日本人,也马上找到德国驻日本大使馆,询问购买事宜,估计是准备购买后自行仿制的。
北方军也不客气,通过尼森公司向德国军工企业,提出了多项装甲侦察车改进要求。
德国方面很快就搞出了一款被命名为Sdkfz221的轮式装甲车系列,重3。75吨,发动机功率75马力,乘员依然为2人。
其最大时速达到80千米,可以行驶280千米;最大越野时速32千米,行程200千米。武备是一挺MG34机枪,装甲为8…14。5毫米。
在大客户北方军的坚持下,德国人最终搞了一个改进版本,加装了KWK30型20毫米机关炮,被称为Sdfkz222轻型轮式装甲车。
至于通讯型号的姊妹车则被称为Sdkfz223装甲通讯车,乘员增至3人,保留了一挺MG34机枪的配置,但是车重也增加到4。4吨。
富有创意的德国技术员,还对车轮进行了特殊设计,只要拆除轮胎后,就可以直接在铁轨上行驶,非常有利于长途机动。
Sdkfz222装甲车及其姊妹通讯车到达阶州大本营后,十分喜欢的孙岳等人,甚至干脆为它们取了一个“触须”装甲车的外号,侦查专用吗,就如同“触须”一般四处探查。
但是不知怎的,最后传出来的外号,居然变成了“毫须”,顿时让人哭笑不得。
至于北方军提出来的另外一个建议,要求增加装甲车辆的越野机动能力。德国人也从善如流,很快琢磨起来半履带式装甲车的设计研发。
与之迥然不同的,苏俄军工专家也注意到了越野机动偏差的问题,他们给出的方案是改进BA…27装甲车,将原来的4X2驱动型改成了6X4驱动型。
相比德国人费尽心思地重新搞一个半履带式标准,直接增加两个轮子显然更快捷,日耳曼民族和斯拉夫民族思考问题的差异性在此暴露无遗。
从北线退下来的李燮和军团也进入了休整补充,只是基层官兵非常惊讶地发现,重新发下来的枪械弹药,不再是熟悉的美式7。62毫米口径,而是德式7。92毫米口径了。
第一批进入李燮和军团的7。92毫米口径枪械都用在了突击部队当中,结果差不多损失殆尽了。
ZH…29半自动步枪可拆卸弹匣设计立刻得到了一线官兵的好评,不仅可以快速完成任何时段的子弹填装,而且步兵只需要携带散弹就行,少了数十个弹夹的分量,也是一个有效的减重了。
但是随后而来的持续了数年的抱怨,让兰州机器局的军工专家们为之焦头烂额不已。用惯了大八粒的北方军士兵,对于虽然经过改进还是故障颇多的ZH…29充满了不信任感。
于是,在整个战争过程中,ZH…29半自动步枪是在不间断的改进中度过的,以至于陈安都为换装了大八粒半自动是否值得认真反思了好久。
但是另外一款枪械,就如同当年换装索米冲锋枪一般,几乎是立刻就被接受了,那就是恐怖的MG34机枪。
MG34机枪,全重12。1千克,另外还可以加配一个重达6。75千克的轻型三脚架,口径7。92毫米,射速800…900发每分钟。
火力炽盛的MG34机枪,无论是压制,还是歼敌,都是一种令敌军万分恐惧的枪械。为了实现MG34机枪的列装,北方军甚至修改了一直执行的班级战术编组。
按照德军的班级战术编组,步兵班一般是十个人,因为机枪子弹的消耗十分巨大,必须要有三个人是MG34机枪组成员。
主射手携带机枪和一个50发弹鼓,必要的时候可以在运动中采用腰射的方式,给自己的队员提供火力支援。
副射手携带两个50发弹鼓和一个250发弹箱。机枪组的第三人,则要带上两个250发弹箱,并负责从连部获得机枪弹药补给。
而北方军的步兵班是十二个人,原本使用勃朗宁M1918轻机枪时,机枪组成员只需要两个人,现在换装MG34就需要进行调整了。
根据战术变化,步兵班人数依然不动,火力组由班长亲自掌握,加上一个三人制的MG34机枪小组。除了主射手,班长配备二十发弹匣的索米冲锋枪,另外两人都配备一把ZH…29半自动步枪。
其他人则视情况,临时编组成两个小组,除了医护员携带二十发弹匣的索米冲锋枪,阻击手配备一把98K步枪,剩下的人员则10发弹匣ZH…29半自动步枪和70发弹鼓索米冲锋枪各三支。
战术自然也发生巨大变化。
原本是在机枪掩护下,其他小组交叉掩护发起进攻,现在就要改为三个小组互相掩护,实现机枪运动歼敌了。
现在是大量换装下来的旧式装备如何处理的问题了,没钱,再好的装备也是肥皂泡罢了。
第一二一章 临时型号
刚打瞌睡就有人送来枕头。
南京美国大使馆隔壁的尼森公司办事处,尼森伯姆正惬意地品着一杯幽香的清茶,一名英国绅士一本正经地喝着醇香的咖啡,另一名蒙着头巾的非洲人则有些苦涩看着同样的一杯咖啡,最后还是让员工换了一杯开水。
“既然英国方面认为没有问题,剩下的就是交易价格的问题了。”尼森伯姆眯着眼睛,一脸奸笑地说,那副德行让人很想打一拳到他脸上。
英国人耸耸肩,没有回答。
虽然谁都知道尼森公司在国际军火市场大肆走私贩卖各种军火弹药,有些是有生产许可证的,但一般都没有许可经营权限,理论上尼森公司销售军火需要另外授权付费。
可惜只要没有足够的证据,就不能指责尼森公司,况且北方军政府也不会受理对尼森公司的起诉。
这一回为了给埃塞俄比亚紧急提供军火,英国方面也着急了,只好亲自带着埃塞俄比亚的代表找到了退到南京的尼森公司。
李氏步枪的生产从来没有满足过,英国人自己都不够用。而满世界唯一有能力大规模提供的,估计就是代表北方军政府的尼森公司了。
北方军政府战略库存中,还留有当年换装下来的大量7。7毫米口径枪械。
尽快拿到军火才是最关键的事情,这个时候英国方面很干脆,直接回避了许可销售权的问题。
埃塞俄比亚代表愁眉苦脸地说,“只是这个价格是不是太高了,我们也没有远洋货轮来运输这批军火呀?”
尼森伯姆耐心地解释,“这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在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三成各方面费用,毕竟各方关节都需要一一打通。再加上你们要求的数量非常大,我们需要紧急调度,甚至必要时候要全力赶工才能满足,这都需要另外增加五成额外费用的。”
英国人插了一句话,“临时调度的话,国际上往往都是增加一倍以上,确实很实惠了。”
沉吟了片刻,英国人再加上一句,“要不这样,英国人的船运公司负责将这批货物送抵埃塞俄比亚港口,不过费用要增加三成。”
倒吸一口冷气的埃塞俄比亚代表,半响说不出一句话来。
尼森伯姆和英国人显然很有耐心,各自品茗着自己杯中的茶水。
终于,埃塞俄比亚代表一咬牙,苦着脸答应下来,国王给他的密令是不惜一切代价。
也是了,王国都已经生死存亡了,还斤斤计较那些即将成为别人的财富干什么?
三方皆大欢喜,马上就签订了秘密协议。
英国人走的时候,尼森伯姆顺手将一张巨额支票塞进他的口袋,两人相视一笑,颔首告辞。
尼森伯姆和英国人联手多坑了埃塞俄比亚一笔,自然是大家发财了。
原本按照通行的计算办法,那增加的三成价格应该包括大约两成运输费用的,结果被英国人一打岔,变成了另外增加三成给英国船运公司负责运输。
尼森公司没有过于贪婪,自己增加的那些利润,很是爽快的分了很多出去。英国人也没有多要,毕竟已经增加了一成船运利润。
埃塞俄比亚代表也是大有斩获,连夜拜访的尼森伯姆同样递上了一张巨额支票。
唯一被坑了金钱的就是埃塞俄比亚王国了,但是弄到了急需的军火,也不能说吃了大亏。
一切根源都在于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准备向埃塞俄比亚发动吞并战争。
英国人虽然执行绥靖政策,但也不愿让意大利过于狂妄,马上就在背地里动黑手了,大量搜罗军火武装那支本来只有长矛的土著军队,就成了最便捷的选项。
埃塞俄比亚王国大约拥有四五十万参差不齐的土著军队,从理论上说,这支目前以长矛为主的军队要想实现近代军队武装,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军火蛋糕。
但是,真要给他们五十万支步枪的话,估计误伤自己的概率,比意大利军队即将发动的进攻所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不过这一切都不管尼森伯姆的事情,一口气卖出了二十万支库存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和近万支麦德森轻机枪,以及连带大批弹药后,他就溜到西班牙去看风景了。
原本库存里还有大量的维克斯重机枪,但是英国人却不让卖,唯恐装备了大批重机枪的埃塞俄比亚军队会给意大利军队造成过多的伤亡。
那时候,西方文明世界的脸面就不好看了。
这一笔军火交易,终于让好几年都是靠借贷过日子的北方军政府,总算是再一次走进了国际军火市场。
现在西方列强的军火工厂还没有大规模扩张,国际军火市场上的价格受政治影响波动较大,总体来说还是蛮贵的。
李恩菲尔德步枪的出厂价格,目前大约是38美元,扣除尼森公司的一成佣金后,陈安还可以拿到巨额差价利润。阶州大本营生产这些军火的实际费用,只有原厂出厂价的一半左右,即使加上这么多年巨大的保养维护开支,包括机枪和子弹,勉强拿到了一千六百多万美元。
开张大吉吗,生意很快就来了。
痛定思痛,在兵员数量上始终不如苏俄的远东共和国,终于开始正视步兵火力的问题。于是,远东共和国的大使拿着一份美国人的首肯函找到了尼森公司。
这次可是远比贫穷的埃塞俄比亚要有钱得多的客户呀,而且轻重武器包括飞机火炮全部都要。
李燮和军团手上的7。62毫米口径枪械,甚至包括迫击炮、速射炮、山炮和野战炮,统统就地移交给了白俄军团。
大八粒半自动步枪价格就贵的多了,单是出厂价格就达到131美元,尤其弹药耗费更是巨大,远不是李氏步枪可以比拟的。
尼森公司一共转手了五个军团的庞大物资给远东共和国,因为是友好邻邦又是长期客户了,所以那个邪恶的调度费用被减免了,但是依然让陈安获得了上亿美元的不菲利润。
关键是后续的弹药辎重问题。
用习惯了美式半自动火力的白俄军团,估计以后的弹药消耗必然是一个天文数字,每年没有上亿美元的投入是无法拿下来的,这又是一笔巨大的稳定收入了,远不是原来那种叮叮当当慢速莫辛纳干步枪消耗量可以相提并论的。
事实上,子弹消耗不了多少,最贵的反而是炮弹。
每千发子弹不外乎是50美元上下的出厂价格,但是炮弹可是按每发计算的,一千发子弹的价格只够买两三发炮弹,而且不是较大口径的。
在民国二十四年前后,一门制造精良的德国克虏伯75毫米野炮不过12000多美元。
进入战场的话,一天打上近百发炮弹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万一战况激烈达成了十天半月的,就要消耗掉一千五百发左右的炮弹。
而75毫米炮弹至少要25美元一发,弹药消耗就高达37500美元,可以购买三门同样口径的火炮了。
所以战场上真正的消耗品,除了无路可逃的士兵外,就是堆积如山的炮弹了。
第三个意想不到的生意,却是德国人的。
德国军方忽然注意到了北方军武备中,一下子大量出现的MG34机枪。德国本土军工企业生产MG34机枪的速度,却迟迟不能满足军方的迫切要求。
于是,德国军方在测试完尼森公司提供的山寨产品样枪后,居然向尼森公司反过来订购了一万支MG34机枪,以弥补快速扩张的德国国防军武备的不足。
尼森伯姆一时之间有些不知所措,他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
这确实不能怪德国本土军工企业。
MG34机枪实在是太难生产了,而且成本亦非常高。
生产一挺12。1千克的MG34机枪,需要用到49千克的优质钢材以钻削的方式,长时间精细加工之后才可以得到。同时因为射速高,枪管较易过热,每挺机枪还要另外配备两根枪管才能构成一个机枪小组。
这种耗时耗材的加工方式,无论怎么赶工,也不及如同作弊一般的阶州大本营军火车间生产效率呀。
陈安的军火车间,几乎就是直接用原材料堆砌而成似的。
只是后来觉得有些没面子的德国军方,不想付款给尼森公司,而是打起了出售另外一款火炮生产许可证的主意。
尼森公司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德国军方推荐的105毫米le。FH18榴弹炮系统。
说句老实话,浴火重生的德国火炮工业,真正的底蕴还是不如法国的施奈德集团。
105毫米le。FH18榴弹炮确实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压制火炮,而且在五年前进入德国国防军后就立即成为了标准制式火炮。
这款105毫米le。FH18榴弹炮,战斗全重1525千克,炮弹重14。97千克,最大射程10671米,最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