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唐-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可不行,必须得弄几张高脚方桌做操作台,不然制作起来很不方便。
此时伴随着与西域交流日益密切,大唐设置安西都护府以来,贸易更加紧密。像西域的高脚方桌已经传入了大唐,像胡姬酒肆就有这样的高脚桌和像月牙凳一般的矮凳。所以高脚桌不难找到,长安城的木匠铺一定会作。
没过多久,武大娘等人雇了牛车回来了,牛车上是五筐新鲜的山楂,武清抓了两颗放进嘴里一咬,差点没酸掉牙齿。一同买来的,还有硝石和各种水果,以及砂糖。
特别是砂糖,大多都是用甜菜和甘蔗熬炼而成,色泽暗黄不说,大大影响美观,这个时候冰糖还没有出现,所以武清的冰糖葫芦,只能算是砂糖葫芦了。
对于这一点武清也是没办法的,他虽然可以改进熬糖技术,但那需要太多的精力去做,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更何况他还是一个小孩子,而且天才是容易早死的,他才七岁不到,怎么说也得活个七十岁吧,不然练武有何屁用。
重新打扫了下店铺,而后把所有材料都给储存好,便开始规划起来,武大娘再次去了木匠铺订做高脚桌长条矮凳和保温木箱等用具。当然武清也不忘记嘱咐武大娘还要订做一张高脚书案,自己说书,怎么能没有书案呢。
武清便开始指挥着徐小樱和王修摆放那些低矮的案桌。大唐人喜欢跪坐,但他总不能让顾客跪着听自己说书吧。于是准备等那些长条矮凳到了之后,再替换草席。
如此这一准备就足足花去了两天时间,两天时间里店铺焕然一新,整个底楼都被武清用去了一大半,作坊放在了二楼。
武清这才教授武大娘等几人制作砂糖葫芦,对于这个小时候的最爱,他是会做的,当年爷爷见自己这么爱吃这玩意儿,便自己家里做了很多给武清。
制作过程也比较简单,首先把山楂果剖开去核,因为山楂里面的核比较硬。第二步便是洗净后一个一个地穿到竹签上,每一串五个或是八个,随意。第三步熬制糖浆,让糖浆粘稠滚烫。第四步把已经串好的山楂果放入糖浆中,均匀转动,使山楂果粘上一层薄薄的糖衣,这一步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口感。最后一步就是把已经裹了一层糖衣的山楂果放在铺了一层油或是一层水的案板上,自然冷却。等冷却后,那么糖葫芦就算是制作完成了。
武清一边讲解,一边制作。因为做法非常简单,只要多动手几次,就能完全掌握裹糖衣的火候和技巧。徐小樱和王修都不是笨人,所以很快就学会了,所欠缺的只是熟练度的问题。而武大娘则是更具艺术品位,由她之手制作的糖葫芦不仅好看,而且口感相当不错。
武清大为赞赏,拿了两串糖葫芦便下楼了,他需要先练习一番。小时候听评书,如今到自己说书了,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若一炮不红,那将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他必须得先练练。
按照武清的要求,在后堂用木板搭了个长九尺宽五尺高两尺的长条形讲台,上面正中放着一张高三尺的高脚书案,书案用一块红色蜀锦覆盖。书案上面放着一把折扇和一块醒木(惊堂木),至于这把折扇,倒是武清亲自做的,好在他前世去李白故里旅游买了一把折扇作纪念,也研究了一下,而且制作工艺实在简单,所以就给做了出来。再说折扇的好处是大唐的蒲扇无法比的,折扇一开一合之间尽显**倜傥本色,那些说书人讲到酣畅淋漓之处,不就是唰地一下打开折扇,略作停顿吗。
武清唰地一下打开折扇,只见扇面上书“清新优雅”,另一面书“明心净道”。这是出自武清的手笔。虽然比不了行书鼻祖东汉的刘德升,晋代的书圣王羲之,以及几百年后文征明,但武清的行书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那八个字也有那么一点惹人眼球的感觉。
武清面色严肃,稚嫩的脸上出现了一抹紧张,但眼睛深邃,叫人无法相信这是一个不到七岁的孩童。
“啪”一声惊堂木响。
“话说隋朝自文皇帝攻灭陈朝,安抚岭南诸地,一统天下之后,帝位传至炀帝,炀帝即位之初,四海升平,万民乐业,真是风调雨顺,君正臣良,然骄奢淫逸之风渐起。。。。。。”
武清所写《三侠五义》与原版是有所不同的,时代背景放在了隋朝,官职也用的是隋朝的官职,至于那个八贤王就只能忍痛删掉了,换成了一个诤臣,当然这个诤臣也是虚构的。因为自杨素之后,杨广就没任用过真正的宰相。
当然,武清的《三侠五义》主要放在了“侠”和“义”上,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也没有影射朝政,而且大唐博大的胸襟容得下游侠儿,那也容得下武清的侠和义。
尽管武清对于剽窃后世的文化遗产而羞愧,但为了生存,为了更好地刷些声望,他也只能厚颜无耻脸不红心不跳地剽窃了,按照内心深处他的说法他只能算是文化大盗,与国家没有伤害,与百姓更有娱乐之用,于自己更是大有裨益,这何乐而不为呢。
要怪,就怪这些文化遗产太经典了!不剽窃我武某人还能剽窃什么呢?
于是,武清在第一篇狸猫换太子的悬念中结束了演练。他憧憬着未来,憧憬着能够在这大唐有一番作为,娶上那么一两个如花似玉的美眷,逍遥过日子,也不枉活出的第二世。
可是一个晴天霹雳瞬间让武清不知所措,李绩去了。




 第三十三章 秋风悲歌送英灵

这一天,李绩忽然清醒过来,而后召集全家和族人,还有武清。
当武清走进客堂,看到李绩竟然在大摆筵席,但所有人脸露悲伤之色,唯有李绩谈笑风生,放佛病魔并没有缠身一般。
见到面容枯槁的李绩,武清心中着实哀伤了下,原来李绩这是油尽灯枯后的回光返照啊。
于是武清悲伤地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头,说道:“徒儿终日期盼师父醒来,终于是见到师父了。”
李绩依旧微笑着说道:“徒儿不必悲伤,你我师徒相处总共也不过月余,但为师此生最为自豪的一件事情,就是收你为徒,使我毕生心血有了继承之人,我心甚慰,你且坐到我身旁来。”
武清谢过,而后很恭谨地坐在了李绩身旁。
李绩环视一周,目光深沉,有力地说道:“我今日将死,你们不必悲伤,我之葬礼一切从简,这我已经说于敬业和二弟李弼,你们就照我所说的做便是了。我之子孙,平庸者甚多,我也不求你们建功立业,报效朝廷。但希望你们能够造福百姓,做一个忠臣。如果你们当中有谁鱼肉乡里,欺男霸女,为恶者,李弼,你便可直接打杀了,然后剔除族谱。至于吾之妻妾,正妻早亡,你等有二女的,便留在府中颐养天年,没有子嗣的,去留随意,你等可记住呢?”
众族人悲声应是。
李绩大笑道:“今日与尔等告别,当欢饮此杯,来人,鼓乐奏起!”
一时间鼓乐渐起,乐姬们翩翩起舞。
李绩大笑,对着武清说道:“徒儿具有大智慧,吾之儿孙多庸俗之辈,若他日儿孙惹下祸事,望徒儿保我李家一线香火。”
武清不知道李绩何意,连忙说道:“师父的家人,便是徒儿的家人,徒儿一定会竭尽全力的。”
没曾想,李绩一语中的,后来李敬业还真反了,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李绩微笑着亲自给武清舀了瓢酪浆,武清谢过,一饮而尽。
李绩与众人连饮三杯,而后微笑着看着场中,一动不动。
武清大奇,伸手一探鼻息,已然停止了呼吸,第一次离死人这么近,也第一次看到有人尽然如此安然死去。
武清大呼一声,赶紧跪倒匍匐在李绩身前,悲声道:“师父,师父去了!”
瞬间,大堂内所有人跪伏在地,哭声一片。李敬业跪爬到李绩身前,大声呼喊着“爷爷”。李弼这个弟弟则是比较冷静,他长叹一声,自此之后,李家将不复往日了。
第二日一早,李府遣人到长安各文武百官府上报丧,李弼亲自进宫在紫宸殿向高宗和武后报丧,高宗听到李绩病逝,差点晕过去,哭泣道:“李爱卿三朝元老,为我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不想就此去了。”
武后也是很悲伤,毕竟当年争夺皇后之位的时候李绩出了很大的力气,况且对于这个无论在军事还是在朝政上都很厉害的人物,武后是非常欣赏的,于是便劝慰高宗皇帝道:“陛下,切莫悲伤,李爱卿也是寿终正寝啊,我们该为他高兴才是,陛下应该追封李绩和他的子孙啊。”
“对对对,还是皇后你想的周全。裴侍郎(黄门侍郎),追封李绩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其长孙李敬业承袭英国公。发讣告于各州,罢朝七日,文武百官前往吊唁。”高宗一口气说而来这么多,深吸了一口气,满脸哀愁。至此,太宗皇帝留下的辅政老臣算是彻底没了。
李弼得了高宗皇帝的旨意,便回到李府,和李敬业商量丧事等事宜。
武清虽不是李绩五服之内的亲族,但身为李绩的亲传弟子,也必须以子侄之礼披麻戴孝。对于李绩的突然死去,让他很是伤感,这不仅仅是他不能再请教行军打仗的道理,而是往后生活将举步维艰。他很清楚,往后若自己还在李府,那将是一件非常悲惨的事情。要么被李敬业羞辱一顿后赶出李府,要么就在李府中忍受非人的折磨直至死去,总之是没有好下场的。
李弼看到这个李绩的徒弟,看到武清眼中无尽的伤感,还以为这孩子真的是一个孝子,家兄不亏也。要是他知道武清的悲伤是因为往后的日子不好过,那他估计能够找快石头直接撞死。
安慰了下武清,叫武清放心在李府住下,武清也点头答应。
随着长安百官和皇亲国戚陆续知道了李绩死去的消息后,便纷纷前来吊唁。
有的送上了一些新鲜的水果,有的则是送上一些布匹,还有的送上了兵器,送兵器的都是军中将校,有来的文人骚客便赋诗一首,写下来,焚烧在了灵前。
武清在非常沉痛中,也对前来吊唁的这些人祭品之丰富也是叹为观止。最让武清震惊的是,竟然有日本人前来吊唁,这尼玛太震惊了,三个日本人虽然身材矮小,但是从礼节上来看,这些日本人太恭敬了,别人都是上柱香拜一拜,这日本人则是跪伏于地,双眼含泪,满脸悲戚,都比守灵的李家族人都要悲伤。
一问之下才知道,这几个日本人是遣唐使河内鲸等人。这个武清可是知道,有大唐一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将近二十次,他们漂洋过海,实在是意志坚强,要知道当时的航海技术不是很先进。
李绩灵柩停灵三日,而后要运往昭陵安葬,给太宗皇帝陪葬。
送葬这一日,天色阴沉,哀乐戚戚,哭泣之声悲天恸地,各式幡子飘扬似乎在诉说亡人的已逝,各样纸人被奴仆们高高举起,这一切都彰显着亡人曾经的辉煌。
按照礼仪,灵柩从崇仁坊西门出,而后绕过皇城出长安金光门前往昭陵。武清一路跟随,一路看到无数的长安百姓来祭奠,路边焚烧着纸钱。武清感慨万千,一个人死后能有如此多的平民百姓自发祭奠,到底是做了很大的功勋啊。
皇城朱雀门城楼上,武后扶着痛哭流涕地高宗皇帝注视着李绩的灵柩从皇城下经过。
李绩灵柩也在朱雀门前停了停,而后便在高亢凄凉悲情的挽歌中缓缓前进。
“剑镜匣晴春,哀歌踏路程。名镌秋石上,夜月照孤坟。。。。。。”
秋风瑟瑟,一代英雄人物就此落幕。




 第三十四章 人走茶凉

李绩安葬于昭陵后,高宗皇帝下旨仿照汉之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的坟冢,在李绩墓前起阴山、铁山和乌德葛建山,用来表彰李绩曾经击破突厥和薛延陀的功绩。
武清作为亲传弟子也得守孝,不过只需要守孝三月而已,至于李敬业则是要替父守孝三年。守孝期间不能娱乐,不能外放做官,也不能娶妻纳妾,当然更不能行房等等。在这孝道方面,大唐是非常注重的,谁要违反了,自会有人找你,严重者剥夺勋爵,流放边关或是穷乡僻壤之地。
不能做很多事情,但并不意外着什么也不能做。
三日后,武清一家子在邻芳居院中吃午饭,这几日都是素斋,虽然嘴中能淡出鸟来,但这也是必须遵守的。
“吱呀”一声,院门开了,武清等人抬头一看,竟然是李敬业,他一身素服,神情却有些奸诈,阴笑着看向武清。
武清心中咯噔一下,该来的还是来了。
一片梧桐叶飘落而下,落在了武清的肩膀上,武清不曾觉察,他站起身拱手道:“武清见过家主。”
“哼哼,小子,我爷爷都已经去了,你怎么不去死呢?好歹我爷爷也**幸你一场,你就这么厚颜无耻地还赖在我家呢?”李敬业脸上那种傲慢无礼的表情,深入在场的每一个人心里。
武清深吸了一口气,忍下一口恶气,很平淡地说道:“李二爷说过我和母亲可以继续留在这里。。。。。。”
李敬业举手打断,说道:“哼,够了,爷爷临终之前就已经说过,没有子嗣的姬妾都可以遣散回家,敢问你有子嗣吗?呵呵,你能怀上吗?”
这尼玛什么话?武清愤怒交加,难以自制,怒哼道:“李敬业,你别欺负我等弱小,师父他老人家是何等英雄人物,怎能让你如此玷污!你若想赶我们走,你只须一句话即可,何必来到这里羞辱我等。”
徐小樱和王修沉默着,眼睛里有着委屈的神色,他们知道,今日恐怕有坏事发生。武大娘却是没有任何不满和愤怒,他搂住了两个孩子。
李敬业大笑,阴阳怪气地说道:“爷爷威名,岂是你个小娈童能知晓的,这是奉送的一文钱,给你这小子,而后快些滚蛋!”说罢,便掏出一吊钱,而后显摆似的抖了抖,那一吊钱发出唰唰的声音。李敬业从上面取下一枚黑黄色的开元通宝,啪一声压在了石桌上。
武清目光中骤然一寒,只可惜他武功未成,不然他一枪刺死了这王八蛋,一走了之。更何况,这是大唐,刺杀有勋爵之人那是要灭族的,如果因为杀了李敬业而连累了武大娘等人,那他将会是罪人。更何况李敬业是李绩的长孙,李绩临终交待,如今便杀他子孙,这让他如何面对自己的良心。
压下了怒火,武清不再理会李敬业,对着武大娘说道:“娘亲,咱们这就离开吧。”
武大娘笑道:“其实昨日为娘便以收拾妥当,今日正好方便。”
武清心中感慨,武大娘也是聪颖之辈啊,她早就看出李家容不下他们这伙人,“那就走吧。”
也不理会石桌上的残根剩菜,武大娘和徐小樱王修走进厢房,片刻出来后每人的肩膀上都有一个包袱。
李敬业没想到事情办地如此顺利,更没想到人家早就想走了,仿佛自己很没面子,刚要找点感觉,却被稚嫩童音打断。
武清冷冷地说道:“李敬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师父不在,如果不想让师父这片家业不败落,你还是要好自为之。”
“哼,管好你自己吧,李家的事情还轮不到你来多嘴!”李敬业面色一暗,这小屁孩还装大人教训自己!
武清深吸一口气,说道:“如此,那便后会无期!”而后从那石桌上取过那枚铜钱,笑道:“虽只一文,但也是钱,多谢了!”
说罢,武清等人便走出了邻芳居,李敬业则是面色凶狠,自己居然被摆了一道。
家仆们有几个愁容满面,但他们也没办法,自从李绩死后,李家已经没有达官贵人来过了,书房的灰尘都铺了一层。
出了李府府门,正巧遇到了守门的李叔,只见李叔也是一身远游的打扮,武清不禁疑惑地问道:“李叔这是要去哪儿呢?”
李叔叹息一声说道:“家主几年前给我脱了奴籍,如今老汉我也老了,也想落叶归根,只是老汉的家几年前灾荒的时候毁了,也不知道还能去哪儿。”
看来这老头也是被逼出来了,武清沉思片刻,便说道:“李叔如果不嫌弃,那就跟我们一起过吧,我们也好相互有个照应。”
老头一愣,一张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便说道:“怎么会嫌弃呢,只怕要给你们多添麻烦了。
武大娘笑道:“只怕要委屈李叔你了,家里可是缺帮手的。”
于是,老李头便走进了武清的家,他曾经做过李府一段时间的账房,几年前被排挤,被安排去守门了。
武清大喜,如此也不用累着武大娘了,武大娘的活儿太多了。
清心馆内。
老李头看着已经布置一新的大堂,不禁对武清这个神童刮目相看,看来他押对宝了。二楼只有三个房间,一个用作作坊,如今只能让出一间让老李头和王修睡,剩下的两间,一间作为储物室,一间是武大娘和徐小樱的卧房。武清就在楼下打个地铺了。
如此安排,虽然老李头死活不愿意,硬要挣着睡楼下,但最终还是被说服了。
武清的安排是有道理的,因为楼下地方大,他能够习练枪术,也不怕有人打搅。白天做生意,晚上关门歇业,正好泡澡习武。
收拾好了一切,再把那门窗桌凳擦拭干净,武清便走出了清心馆,却不想遇到了上官婉儿一伙小萝莉,没错一伙丝带飘飘面如桃花的小萝莉。
“媳妇儿!”武清脱口而出。
上官婉儿一愣,而后看到武清那坏小子惊喜地望着自己,不时地在身边的姐妹们的身上瞟来瞟去。
“哼,谁是你媳妇儿,不要乱叫!”上官婉儿白了眼说道。
这活脱脱一个媚眼儿,武清大为振奋,说道:“你怎么来这里呢?”
上官婉儿鄙视地说道:“这地方是你家的吗,你能来,我就不能来?”
武清很装b地往后指了指,说道:“看到没,这里可是你家哥哥我的地盘。”




 第三十五章 一群萝莉也

“嗯?”上官婉儿一愣,抬眼望去,“清心馆”三个行书字赫然在目,便说道:“你可别骗我。”
武清举起手道:“发誓要不要?”
“随你便,姐妹们,咱们进去瞧瞧?”上官婉儿招呼道。
十多个彩衣萝莉齐齐喊一声,“诺!”便跟着上官婉儿趾高气扬地踏进了清心馆。
武清看着这帮萝莉们,不禁吞了下口水,这尼玛要是我的**有多好。而后他赶紧跟在了上官婉儿的身后,小心伺候着。
言谈之间,武清终于明白,这帮小萝莉是教坊司的新选的云韶,都是从官奴中所选,而上官婉儿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都是身世悲惨的妹子啊,武清心中悲叹一声,大唐心胸宽广,却容不下犯了错误的官员的家眷,这是一个极为矛盾的事情,武清已经见惯不怪,但心中依旧不能平静。
小美女们走进大大堂,看着空旷的大堂里摆满了矮桌矮凳,最后面还布置了蜀锦包裹的书案,心中非常好奇,一时间莺声燕语,好不叫人好奇加兴奋。
“喂,你那个是做什么的?”上官婉儿丝毫没有做媳妇儿的觉悟。
武清一时间也没听出来,便笑着说道:“你说呢?”
“你,讨厌啊,要是我知道还会问你吗?”上官婉儿已经上了讲台,走到了书案跟前。
武清神秘一笑道:“你要想知道,明日午后便来这里,就知道了。”
“切,还不说,那么神秘吗?”上官婉儿拿起了书案上的折扇和那块四方形的惊堂木,“这个又是何物?”
武清笑着上了讲台,说道:“让为夫给媳妇儿演示一番。”
上官婉儿羞红这俏脸说道:“坏蛋,能不叫那三个字吗?”
“哪三个字?”武清故意,而后接过折扇唰地一下打开,学那些风流公子哥们摆着扇子,而后很嚣张地啪一声合上,对着上官婉儿狂抛秋波。
台下那些萝莉们有的开始打闹起来,有的则是坐在那矮凳上感受新鲜,毕竟像这样的矮凳可是不多见的。
看着武清玩着这个怪异的物件儿,上官婉儿无视武清的那含情脉脉的眼神,说道:“这物件儿竟然能够打开,又能合上,嗯,又可以当做蒲扇来用,这是谁想出来的主意?”
武清凑近上官婉儿地鼻子,深吸一下,说道:“你说呢!”
上官婉儿被武清弄得面红耳赤,心中好奇,但对这个这么小就色色的家伙实在想不通,他那颗脑袋里究竟装着什么东西啊。难道正如娘所说,这坏蛋比自己聪慧十倍?她不服气!但以自己的脑袋还真想不出做出这么个物件儿。她想起当初遇到武清的情景,看他那拆装河灯的手法,就知道这家伙是心灵手巧之人,而后在温国寺三问武敏之,跟大师论道。想到这些,再看着坏蛋,上官婉儿迷茫了,这个小子看起挺不错的啊,怎么就让自己讨厌呢?
武清还不知道上官婉儿从心底讨厌他,一边自诩风流,一边看着心中的女神。
此时那些少女们也登上了讲台,对着武清的折扇大呼神奇,有几个甚至对扇面上的“清新优雅,明心净道”八个行书非常感兴趣,毕竟曾经为官宦之家,从娘胎里就已经开始学习琴棋书画了。
武清也是一一解答,也真切地感受了一回身在女儿国的无限乐趣,这可是前世身为**丝的他白日做梦走在幻想的场景啊。而且这些可都是非常纯洁的粉嫩木耳啊。
片刻,武清想到,何不把那冰糖葫芦和刨冰取出了让这些小妹子们先品尝一番,顺便做个广告呢,要知道这些教坊司的云韶们可经常要去大臣们的家宴上表演的。说不得也会起到传播的效果,计议一定,武清立马说声稍等片刻,便匆匆上楼了。
不过须臾,武清端着一个木制托盘,上面放着二十串砂糖葫芦,紧随其后的是王修和徐小樱,他们每人都端着木制托盘,上面放着各十碗刨冰,隐隐有冷气冒出。
看到小妹子们惊讶的表情,便知道达到了效果。
武清手握折扇拱手笑道:“诸位姐妹,这是在下的一点心意,你们可以尝尝,也是在下对上官妹妹的谢意,曾经上官母女帮助过在下,这些消遣的食物希望诸位能够喜欢。”
上官婉儿差点没吓出病来,好在武清只是感谢,于是便说道:“这又是何物件,能吃?”
武清笑道:“自然,你看我吃。”武清取过一根砂糖葫芦,而后咬掉一颗,大呼痛快。
小妹子们神奇地望着武清咽到肚中,而后才纷纷轻启小朱唇,咬了一颗,轻轻一咬,大叫一声:“好酸!”
“好甜!”
“又酸又甜,真的是好东西啊。”
武清凑到上官婉儿跟前说道:“媳妇儿,你怎么不吃?”
上官婉儿皱着秀眉说道:“我怕酸!”
嗯?上官婉儿居然怕酸?武清大乐,没想到这女汉子竟然怕酸。于是便端起那刨冰说道:“这个可不酸,来尝尝,啊,张口。”
上官婉儿一时间没反应过来,顺从地张开小嘴,武清舀了勺刨冰放到上官婉儿嘴中。
“啊,好冰!嗯,有点甜。”上官婉儿羞红着小脸惊呼道。
武清舀了勺放在自己的嘴里,也没注意,那勺子刚才还放在婉儿嘴中,咯嘣咯嘣地摇着碎冰,说道:“往后你要来我的清心馆,这个你随便吃,不要钱。”
上官婉儿不过六岁,但心智趋于成熟,而且自婴儿时期就没入掖庭宫,环境的险恶早已让这个本应该天真的小女孩便得心智成熟起来。看到武清的动作,她娇羞地说不出话来。
武清又舀了瓢送往上官婉儿的嘴中,婉儿也没有拒绝,因为此时此刻,她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坏蛋疼爱自己。
看到这小两口这么亲热,其他的小妹子们也要求武清喂他们,武清差点答应,好在大脑的热度被瞬间降温,大声道:“每人都有份,自己来啊,要是再不吃,可就化掉了。”
小妹子们这才疯抢起来,争先恐后。
就在武清泡妞把妹,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之时,大街上来了一群衣着极为艳丽的少男少女,其中以一个五六岁的女童为尊。一群人路过清心馆,那女童伫足而立,听到里面莺莺燕燕的,不禁皱眉道:“这清心馆到底是何去处,怎么里面竟是女童声音?”
“公主殿下,这清心馆看样子应该是新建不久,只是为何叫这名字,要不要让奴婢去问问?”一个身材有些强壮的少女恭敬地说道。这女童竟然是公主。
“也好,你去问问,清心馆是何去处,如何称之为馆。”公主说道,她不禁对这清心馆好奇起来。




 第三十六章 开馆讲书

等候片刻,那奴婢回来上前施礼,说道:“公主殿下,那清心馆里间的人说明日午后清心馆开业,一切便知晓了。”
那公主笑道:“这清心馆主人倒是一个有趣的人儿,你记住了,明儿个你可得提醒本宫。”
“诺,奴婢记下了。公主殿下,里面有右教坊司的云韶。”奴婢说道。
公主毫不在意,说道:“云韶也是人,出来逛街也是正常不过。回去吧,本宫也累了。”
“诺。”众奴婢答应一声,自有健壮奴婢抬着步辇过来。
恰在此时,武清送上官婉儿和其他教坊司小萝莉们出门。看到了公主上了步辇,公主也正好看向清心馆门口。
公主露出一个妩媚的笑容,上官婉儿则是一愣,低声道:“公主怎么会在这里?”
武清听到后,问道:“哪个公主?”
“当今天下还有哪个公主出行能有这么大的排场?自然是太平公主了,前几日教坊司去宫中伺候,就拜见过她。”上官婉儿幽幽地道。
武清不禁大惊,那个小女孩竟然是太平公主?远远观望之下那么小就妩媚动人,那长大后不是要了天下男人的命吗。
“怪不得,怪不得啊!”武清喃喃自语。
上官婉儿大为奇怪,盯着武清问道:“喂,什么怪不得,莫非你见过公主?”
武清惊醒过来,他可不敢说太平公主往后可是面首无数,而且和武则天共用面首的事情吧。对于太平公主面首的事情,武清在前世可是非常的感兴趣的,而且为了满足好奇心,还查过资料,像张昌宗这小白脸就是先被太平公主用过之后,感觉很不错,才推荐给武则天的。而且后来也有些面首都是先被太平公主亲身**后然后送进宫中的。这在大唐历史上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叹为观止,恨生不逢时。
武清嘿嘿一笑,说道:“媳妇儿,我这是第一次远远看到太平公主,以前从不曾见过。”顿了顿说道:“媳妇儿,你明天真不来吗?”
上官婉儿羞红着脸,说道:“明日教坊排练新舞,来不了啊。”
“哦,那后天呢?后天总能来吧。”武清不死心。
上官婉儿沉思片刻,道:“后天也不一定啊,很久没去看娘了,说不定后天去看望娘呢!”
武清心里怒了,推三阻四,这大唐妹子也会这招吗?但脸上依旧微笑道:“那不能来算了,以后总有机会的。”
婉儿微笑,告辞,而后和教坊的姐妹们欢快地上街继续逛街。
武清愁眉苦脸地到了楼上,而后走进作坊,看到武大娘王修徐小樱老李头都在忙碌着。主要制作砂糖葫芦,因为冰棍和刨冰是保存不了多久的,只能现做现卖。
“我儿为何愁眉苦脸的?”武大娘放下手中的砂糖葫芦。
武清闷闷不乐,但还是得照顾自家人的心情,便低声说了句,“没什么”。就开始干活了,明日不知道来多少客人,但砂糖葫芦得准备好,反正这玩意儿不容易**,多做些也无妨。
看到武清这样,众人选择了沉默,老李头不知道武清脾气,准备安慰一番,被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