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唐-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意儿不容易**,多做些也无妨。
看到武清这样,众人选择了沉默,老李头不知道武清脾气,准备安慰一番,被武大娘拉住了,眼神示意后,老李头便作罢了。
第二日午后,阳光依旧毒辣,这是一个炎热的下午。
清心馆在各街坊注目礼下开张了。武清很白痴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为:“说不尽人间佳话笑我痴狂。”下联为:“道不完世间奇谈看吾不穿。”
时下大唐人对于对联不是很看重,所以武清也不管对仗与否,总之也就那么一回事。
买了爆竿,扔到火盆里,啪啪几声闷响,就算是开业了。
武清对这爆竿大为不满,连带着老李头都被埋怨了一顿,毕竟爆竿是老李头买的。武清大叹,这个时代火药虽然已经发明,但没有利用起来,连鞭炮都还做不了啊。如果有可能自己是否也应该做下鞭炮生意呢?
清心馆正式开业,自然有好奇的长安人捧场,他们到底看看这新开业的店铺到底是做什么的。
武清迎了会客人,见有这么十来人已经进馆,便来到了讲台上,大声说道:“各位父老,今儿个是在下清心馆开张之日。在下非常感激诸位捧场,诸位或许要疑惑,这清心馆到底是做什么的,那么就由在下解说一番。”
这个时候,门口来了一伙华服俊美少年,进入清心馆后,便坐在了矮凳上,像这种跟月牙凳有些相似的长条矮凳在宫中还是有的,华府少年们只有一人坐下,其余人都站立身周,显然这是一个极有身份的家伙。
于此同时一个极为俊俏的留着刘海的小萝莉偷偷地跟在人群后面坐在了大堂一角,眼睛看向了讲台上的那个坏蛋。
武清朗声说道:“今日先为大家免费送上三十串砂糖葫芦和三十根冰棍,还有三十碗刨冰,让大家品尝品尝,若觉得划算,便可以按价再行购买。而在下,在诸位品尝之时,给大家说一番书,此书是在下最近新作,唤作《三侠五义》。”
台下有人不耐烦了,大声叫嚷起来,有些看到竟然是一个小屁孩在讲台上张牙舞爪装大人自觉得不爽。但很快,看到被端上来的冰糖葫芦等三样稀罕玩意儿给吸引住了了。
此时大堂中足足将近百人,三样吃食自然不可能都给一个人,有的拿到了砂糖葫芦,有的拿到了冰棒,有的则是在案前放着一碗刨冰。
武清知道,如果自己再压不住乱糟糟的场面,往后生意也没法做了,更不要说说书了。
“啪!”
惊堂木拍在了书案上,发出了一声爆响,满堂皆惊,一时间大堂中鸦雀无声。
只见武清拿起折扇,唰一声打开,扇了两下,只见扇面上一面书“清新淡雅”,另一面书“明心净道”,武清朗声道:“诗曰:南北二朝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天下太平元事日,鸯花无限照高眠。”
一时间大堂里议论纷纷,这首诗不难懂,在场的大多都是读过几天私塾甚至还有一些也能赋诗一首,没想到这小孩竟然也能作出这样的诗来,不禁大为惊奇。
武清看到有效果,吸引住了堂内众人的眼球,便咔一声合上折扇,握在手中,继续说道:“话说隋朝自文皇帝攻灭陈朝,安抚岭南诸地,一统天下之后,帝位传至炀帝,炀帝即位之初,四海升平,万民乐业,真是风调雨顺,君正臣良,然骄奢淫逸之风渐起。。。。。。”
这一番话,一下子吊起了堂中看官的耳朵,一边品尝着三样新鲜玩意儿,一边低声谈论,这孩子到底是要做什么。时下的大唐长安人对说书是从来没有接触的,所以对这种娱乐方式感到陌生又新奇。
角落里,那个留着刘海的小女孩眼眸熠熠生辉,目不转睛地盯着讲台上那个身影,一时间听得入迷了。
堂下那个华服少年吃了根冰棍后,觉得大为清爽,让身边的奴婢去买了砂糖葫芦和刨冰,一一品尝。有了第一个人掏钱买,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这武清讲得是唾沫横飞,渐入佳境,一时间也忘记了他是个小屁孩,学着小时候那些有名的评书大家,不时还学一些大人们的声音,让堂下听得越来越觉得有意思,堂下开始有了喝彩声。这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虽然在家中偶尔看看那些遗留下来的传奇故事,但听到武清所讲之另一个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活的时候,堂下之人开始为之呐喊,为之沉醉。
“啪!”惊堂木再次落下。
“此‘狸猫换太子’就讲到此处,休息一个时辰后,让在下再来为大家送上下一回‘忠良降世间’,多谢大家捧场,砂糖葫芦,冰棒,刨冰,正是如今消暑解渴的东西,也是在下生活所迫弄出来的玩意儿,多谢各位捧场。”武清拱手,而后把折扇放在了书案上,到旁边歇息,眼睛搜索起来。
但事情没有结束,有的人正听到酣畅之处,叫嚷着让武清继续。有的则是对三样新鲜食物很感兴趣,一来这东西不贵,一串砂糖葫芦十五文,一只冰棒十文,一碗刨冰十五文。为何要这么贵,因为按照武清的说法,东市这个地方,你要不贵,还没人吃!
其实说白了,哪个达官贵人愿意吃个几文钱的东西?那也太丢分了。更何况武清就没想着这东西能够长久赚钱,古人的聪明才智,是让武清佩服的,永不了多久,长安城里会到处都有这三样东西的。
有一个客人对武清的折扇十分感兴趣,问了武清后,想要观看,武清表示,等他明日上午再来商谈。
终于搜索到了那个女孩儿的身影,武清趁她不注意,一把抓住小女孩儿的手,说道:“媳妇儿。”
上官婉儿羞红着脸,忙道:“你可别叫媳妇儿了,今儿我可是逃出来的。”
武清心中欢喜,看来婉儿妹子在慢慢接受自己啊,这是好兆头,便说道:“我讲得咋样?”
上官婉儿沉思片刻,笑道:“故事不错!”
武清心中一暗,其实他也知道他没有很好的口才,但如今也没办法,只能多加练习了,武清给上官婉儿拿来刨冰,上官婉儿说道:“我可没钱给你的。”
武清笑嘻嘻地说道:“一家人,谈什么钱啊。”
此时华服少年看到武清竟然跟一个小女童眉来眼去的,笑道:“没想到前几日看到的那疯子,竟然能说这样的故事,当真人不可貌相,要是英王哥哥知道了会不会邀请到府中呢。嗯,这对小**倒还真有些郎才女貌的感觉。”
此少年正是女扮男装的太平公主,大唐一朝,很多**妃子公主都喜欢玩这一套。
一旁的奴婢听公主自说自语,说道:“公主殿下,这里人多嘈杂,要不我们回去吧。”
太平公主嗤笑道:“还能去哪儿,大明宫?哪儿早就腻烦了。姥姥哪儿?本宫现在最烦看到那个武敏之。几个皇兄哪儿,太子哥哥是书呆子,其他两个哥哥都忙着斗鸡呢,实在受不了他们。这里好歹也能听下有趣的故事。你去多买些新鲜玩意儿来,你们也尝尝,这样吧,你把那几样都买一些,带回去给父皇和母后尝尝。”
武清最终还是没能休息一个时辰,半个时辰后,被好事者拉上了讲台。
“啪”,随着惊堂木响,武清开讲了!
(今日有事,只能这么多了,另:再厚颜无耻地求下推荐票,谢谢了)




 第三十七章 生意火爆

太平公主和几位富家子弟买了很多砂糖葫芦,最终五百串砂糖葫芦,一百多碗刨冰,一百多根冰棍被抢购一空,武清不得不提前关门歇业。
对于这样火爆的盛况,武清估计严重不足,大唐百姓购买能力太强大了,这第一天收入就达到一万两千文。这个数字让在场人都欣喜若狂。老李头也露出了微笑,这一下子,就不愁吃穿了。
武清一算,这样除去人工成本和材料陈本,居然有一万钱的收入,只是他不知道的是能卖出那么多,主要是有像太平公主这样的挥金如土的人就好几个。当然十贯钱对于太平公主这些皇亲贵族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
武清立刻下达了任务,老李头赶紧去趁集市没有关门去收购山楂等水果。不然等砂糖葫芦和刨冰的事情传出去后,水果价格一定会上涨一点。
老李头尽管很疲惫,但为了生活,立刻先到车行雇了牛车,去了集市。武清则是和武大娘等人继续制作冰糖葫芦。
第二日一早,武清正在大堂里习练枪术的时候,有人敲门了,武清一愣,这么早有人来了,于是收拾一番,便开了门。
一个身着布衣的中年人笑着拱手说道:“馆主叫我今日早上来,胡新春便来了。”
武清这才记起,这中年人想看自己的折扇,不过,他在意的却是“馆主”这个称号,看来大唐的人喜欢安名号啊,像程咬金在混绿林的时候就有混世魔王称号等等。武清说道:“胡大叔是想看在下的折扇吧。”中年人点头笑道:“正是,胡某是做蒲扇的,顺便做一些装裱字画之类的活计。”
武清心中顿时明白,哦了声,也不给看折扇,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胡新春明白,一个能够讲出那一番故事的孩童,不能以正常的思维来对待,于是便说道:“如果可以,胡某愿意花重金买下折扇。”
武清一愣,这倒是一个爽快人儿,于是便说道:“大叔想花多少买下呢?”
“一千两!”胡新春慎重地说道。
武清摇头,一千两看似很多,但折扇的价值岂是一千两能够买下的,大唐人口这一时期将近一亿人口,不说每一个人都买一把,就是只有一成的人买,那也将是一个恐怖数字,但心中对大唐的商人有了底,能够用一千两来买断折扇,那他的家产至少在万两以上,在大唐已经算是富有人家了。如果放在后世,那就是身家过亿的富豪!
胡新春不知道武清所想,他认为一千两已经够多的了,只听得武清说道:“这样吧,折扇我可以画草图给你制作,但是你我需要签订一份文书,你出人出力,所得红利,我只需要三成,你看如何?”
胡新春一愣,没想到这小孩有便宜不占,竟然只需要红利的三成,如此好事,他怎么会不答应呢,要是他知道往后折扇的红利是那么巨大之后,他死活都会再谈判一番。
于是两个人便立下了字据,按上了手印,到万年县县衙盖上红印,便成为了契约,才算是具有法律效应。
午后,随着清心馆再次开门,昨日前来的人很多一部分又来了,因为他们想听评书,昨日讲到“忠良降世间”,今日这一回要讲的是“金龙寺风云”,当然上官婉儿没有来到,武清也只好很失望地上了讲台。
“啪”惊堂木一响,便开始说书了。
堂下太平公主一边咬着砂糖葫芦,一边听得津津有味,昨日拿回去的冰棒和刨冰都化成了水,但那砂糖葫芦倒是父皇和母后都比较喜欢,今日无论如何,也要把冰棒和刨冰弄回去。
这一日,两场书说完后,人们逐渐散去,冰糖葫芦还剩下一半,武清摇了摇头,也只好承认,随着新鲜劲儿一过,将会越来越少,最后达到一个平衡点。
武清转身,看到一群华服公子哥们盯着自己看,武清一愣,顿时菊花一紧,难道这些小屁孩也有龙阳之好?武清拱手,问道:“不知几位公子,有在下效劳的吗?”
“我家公子问你,你愿意进府为我家老爷做些冰棍和刨冰吗,我家公子会有重谢。”
声音细嫩,这完全是一个女孩儿的声音,这些个女扮男装的家伙。武清说道:“倒是今日在下十分疲累,想早些休息了。如果只是需要冰棍和刨冰,在下倒是有办法让它们保存一个时辰。
中间那极为俊美的华服少年大眼一亮,说道:“是何办法,你便说来听听。”
武清心中暗骂一声,这尼玛又一个女扮男装,这样娇艳的面容,长大后还了得吗,看着这张脸,武清觉得似乎有些熟悉,只是一时间想不起来。
“大胆,公主是你这贱民看的吗?”一旁的奴婢怒斥道。
此女正是太平公主,她微怒,盯着那奴婢看了眼,那奴婢噤若寒蝉,太平公主说道:“馆主可别生气,都是本宫管教不严。”
武清大呼苍天大地,眼前可是大唐的洛阳牡丹太平公主啊,这身体才几岁啊,就如此让人惊艳。弯弯的黛眉,娇艳怒放的笑脸,让人不敢直视,只是似乎长了一张大盘子脸,跟武大娘的脸有些相似。
武清连忙拱手拜了拜,说道:“草民见过公主。”
太平公主摆了摆手,说道:“哎,看来从今往后,我再也不能来这里了。回去吧。”
武清大为奇怪,便问道:“这是为何?”
太平公主道:“你已经知道我的身份,便有了许多顾忌,如果我在场,你便讲不好了。”
武清一愣,没想到这公主竟然是自己的忠实粉丝,于是微笑着道:“公主殿下,武清从不曾有顾忌,我曾拜英国公李绩为师,如今师父仙去,武清只能以此讨生活。所以公主愿来,武清欢迎备至。”
“那好吧,明日我再来。”公主说道,吩咐人便要回宫。
武清忙说道:“请公主稍等片刻。”便匆匆上路。
不多时,武清拿着一个被白叠布包裹的食盒,说道:“里面是刨冰和冰棍。请公主拿好。”
太平公主奇怪,就这样能够保持一个时辰不化?但脸上露出笑容说道:“多谢你了,拿一贯钱。”
武清连忙说道:“这点算是草民的心意,公主赏光,是清心馆的荣幸。”
“那好吧,随你怎么说。”太平公主说道:“回宫吧。”
武清大叹,这就是公主的傲慢吗?不过有公主来赏光,用不了多久,长安那些贵介公子们不来才怪呢!钱是大把大把地有的。




 第三十八章 锒铛入狱谁知祸福

时光飞逝,转眼三月便过。
按时令来算这已经是总章二年的十二月了,高宗皇帝命令六部九寺盘点这一年来朝政得失,并做以总结。因为关内这一年大旱,粮食减产,决定明年正月临幸东都。
清心馆已经在长安小有名气,砂糖葫芦更是家喻户晓,至于冰棒和刨冰是时令饮食,所以,清心馆已经改变了经营内容。武清很无耻地引入了几百年后盛行的盖碗茶,而且茶水中也去除了唐朝比较流行的加入香料和盐等调味品。
当然武清也佩服长安老百姓的学习模仿能力,那砂糖葫芦是做得像模像样,只可惜还是没有清心馆的味道正。更何况清心馆还有书可以听。
这三个月下来,武清查账之后,折合银子居然赚了足足有五百两之多。当然这里面有一二百两是看客们打赏的,像太平公主有一次直接打赏了五贯开元通宝。
武清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自然不能放着不动,于是便把旁边的丝绸店也给盘了下了。一番改装,变成了茶楼雅室,仿照胡姬酒肆的雅间,便把整个茶室隔成供两人到四人安坐的雅间。雅间内则是蒲团和矮几,矮几上放着的是武清专门订做的越窑青瓷茶具,一切都是按照后世仿明清的茶具造型。
说到茶饮,很悲催的一点是,唐初的茶文化虽然已经起步,但在初期没有形成一定的风格,而且贵族对于饮茶也不是很喜欢。不像日本,从唐朝引入饮茶文化,最终超脱于生活,形成了茶道,这不得不说,日本人在某一方面上的偏执到了极点。
虽然对茶道文化很赞赏,但武清没有想引入茶道,毕竟茶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应该上升到精神层面上,更何况对日本也没好感。
反正武清弄这一个茶室,主要还是让那些闲逛东市的达官贵人们在这里有一个比较清静而特别的休息之地。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到旁边听听书,喝喝盖碗茶什么的。
为此,武清从人贩子手中买了十八个豆蔻年华的少女,还有一些伙计,对于这些个豆蔻少女,武清请了上官婉儿教会他们烹茶技艺,大唐的烹茶风格被完全复制了下来,而且从烹茶也可以看出此时的大唐那广阔如大海一般的包容胸襟。
唐朝的烹茶是非常有讲究的,首先是选择已经制作好的茶饼,这个时代,茶叶采摘之后要制作成茶饼储存,可不像后世那样的散茶。第二步把茶饼进行研磨并用清水洗涤里面的灰尘和杂物。第三是选用水,首选山泉,依次是湖水、井水、河水。第四是煎茶,需要掌握火候,也是最考验烹茶技艺的一步,往往茶的意境就是这一阶段烹煎而出。最后是沏茶,沏茶需要滤掉茶末等杂质。
武清不会弄后世那些奇形怪状的沏茶方式,所以教授那些少女的茶艺只能拜托给了上官婉儿这个从娘胎里学习了各种技艺的女神。当然是武清牺牲色相加一百多串砂糖葫芦换来的。
好在那些少女都是心灵手巧之辈,学得也快,所以茶室也很快就开张了。
如今长安的贵介公子,名媛贵妇,草民屁人,浪子游侠,都来听武清说书,对于武清所讲内容也是十分喜欢,每一场几乎爆满。要不是进入清心馆有最低两文钱的消费,估计都能挤爆了。
好在武清的《三侠五义》也写完了,经过三月的说书,也基本上说完了。特别是包公那龙虎狗三座铡刀,更是深入人心。当然在武清的刻意渲染下,侠和义更是人们关注的东西。
这一日,武清啪一声拍下了惊堂木,说道:“三侠忠肝义胆,五鼠慷慨赴死,此乃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吾辈身为大唐子民,当报效朝廷,死而后已。”
“好,好!说的好!”
“五鼠虽是江湖之辈,但报效朝廷,最终也为国捐躯,实乃吾辈之楷模!”
。。。。。。
赞扬之声不绝于耳,太平公主听到那女扮男装的锦毛鼠最终死于铜网铁索阵之后,也是潸然泪下。她本喜欢侠义之辈,经常女扮男装出入坊间,她从一开始就特别喜欢锦毛鼠白玉堂,后来也多次逼问武清锦毛鼠最终怎么样呢。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结局,差点大骂起来,但想到要保持公主仪态,瞪了下大大美眸,便怒气冲冲地甩袖而去。
倒是在角落里的上官婉儿对御猫展昭颇为喜欢,可惜展昭也死了,这让她好不伤心,看着朝着她走来的武清,气鼓鼓地盯着武清。
大堂中议论纷纷,有人对这样的结局很是不满,甚至有人破口大骂,为自己心中的偶像鸣不平,但武清只能露出他那蒙娜丽莎的微笑。
忽然,一阵吆喝声从门外传来。
“让开!这里可是有个叫武清的?”
原来是万年县的捕快带着几个衙役抢了进来。
武清停下脚步,分开人群,拱手道:“在下便是武清,不知大人何事?”
捕快不由分说,大喝一声,“带走!”
衙役立刻架起了武清,直接往门外走去,大堂内的人这才反应过来,都不知道怎么办,毕竟他们只是听书的。
上官婉儿本来愤怒的小脸,出现一抹焦急,她知道太平公主也在馆内听书,秀眼搜寻,却没有太平公主一伙人的身影。这个时候武大娘听到老李头报信,也下楼来了,一问才知道武清竟被万年县抓走了,不知道何事。按道理说该缴纳的税也缴了,她实在不知道武清到底犯了什么罪。
老李头安慰道:“夫人,咱们先关门歇业吧,老头子我先去万年县打听打听,到底犯了啥事?”
武大娘也只能这么做,于是让徐小樱和王修指挥伙计们谢客关门,老李头去万年县打听消息。
至于上官婉儿,她一个教坊司的云韶,也没什么权势,只能回教坊司找娘亲商议。
武清不知道自己所犯何事,直接被关在了县衙大牢,也无人审讯,仿佛没人管了一般。他问那些兵丁,那些兵丁也根本不理睬他,他大喊几声,便没力气了,心里不禁蒙上了阴影,这到底是谁想害自己呢?
老李头打探回来了,向武大娘禀告道:“夫人,那县尉说了,公子犯了三条杀头的大罪啊。”
“杀头的大罪?”武大娘差点没晕过去,忙问道:“你可问了是何罪过?”
老李头说道:“那县尉说,有人举报公子私开文学馆已经是重罪,聚众蛊惑百姓是重罪,偷税漏税也是重罪,这些都是杀头的罪啊。”
武大娘忽觉眼前一黑,就此晕厥过去。老李头赶紧让侍女们扶住,并让徐小樱在武大娘的人中上使劲按。
没过多久,武大娘苏醒过来,大声哭泣道:“我们本是本分人家,为生计不得不做经商的买卖,说曾想如何就犯了死罪呢。清儿呀,我的儿啊,这可如何是好啊。”
众人皆是双眼含泪,那些侍女们虽然来清心馆时间比较短,但她们从未受到打骂,夫人待她们也是非常之好,如今目睹这一切,不禁悲从心来。
自武后荣登皇后宝座之后,清除异己,整个**再也没有人跟武后作对后,武后的权力可谓如日中天,其母亲杨氏,被封为荣国夫人,姐姐武顺封为韩国夫人,韩国夫人进宫跟高宗产生私情,后来武顺的女儿贺兰敏月也被高宗看中封为魏国夫人,可惜好景不长,武顺和贺兰敏月先后死去,至于死因众说纷纭。但武顺的儿子贺兰敏之改为武姓,继承武后父亲的爵位周国公,弘文馆学士,并兰台太史令,左散骑常侍。
荣国夫人杨氏府宅在平康坊,如今荣国夫人贵为皇亲国戚,身份无比尊荣,长安贵妇们想见一面都难,更何况杨氏已经八十六岁高龄,也懒得走动了,每日里听听曲,**下武敏之,或是外孙女太平来了陪着喂喂那几条鲤鱼。
这一日,刚安抚了下不知什么原因怒气冲冲而来的太平,觉得有些累。不想有侍女禀告说,有一妇人自称是家人要来看她。
杨氏思前想后,自己还有其他家人吗?难道是堂兄的子嗣?于是便决定见上一见。
很快,杨氏看到一个妇人急匆匆走来,杨氏觉得有些面熟,可究竟在哪儿见过,却怎么也记不起来。
妇人看到苍老的杨氏,跪倒在地,泣不成声,哭喊道:“我的娘亲,您还认得兰儿吗?”




 第三十九章 武氏家族

“兰儿?”
荣国夫人如今老态龙钟,眼神不好使,努力睁大眼睛,凑前仔细一看眼前的妇人,感觉有些面熟,而后伸出那彷如老树枯枝一般的手,剥开妇人脑后脖颈上的头发,一颗殷红的血痣赫然在目,她浑身一颤,放声哭泣,拍打着妇人,哭道:“你这死女子,你可要把为娘给想死了,十多年前,就没有收到你的消息,还以为你早饿死在了关中,我的傻女儿啊,你怎么这么狠心啊,这么多年都不来找娘啊。。。。。。”
此妇人正是武大娘,小名唤作兰儿,为杨氏所出小女儿,十多年前关中饥荒,失散。武兰泪眼婆娑,死死地抱着荣国夫人,放声大哭,放佛要把这些年所有的委屈都哭出来一般。
于是,母女俩哭了半晌。荣国夫人看着自己的女儿依然在世,问道:“女儿此番来找为娘,莫不成是出事呢?”
武兰擦干了眼泪,说道:“娘亲,我有一儿,唤作武清,本来我们娘俩在文水生活,后来文水发生民乱。。。。。。自英国公死后,他家长孙容不下我们,我儿也算聪颖,便开了间铺子讨生活,不曾想那万年县抓了清儿,说清儿犯了重罪,要被杀头啊。娘啊,我就这一个儿子,我是没办法了,才找您的,我知道姐姐贵为皇后,我只希望她能在皇上面前求求情千万别杀了清儿啊,要是清儿有个三长两短,女儿也不想活了。”
听了武兰的话,荣国夫人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可谓老泪纵横,好不叫人悲伤。她知道这些年女儿过的是什么日子,自己家再不济,也不会做那些下等营生的。于是便说道:“你且等候片刻,我换身衣服,然后你跟我去宫里找你姐姐去。”
这个时候太平公主走了出来,刚才她可是听得一清二楚,看着这个母后的妹妹,虽一身布衣,但洗的非常干净。她很懂礼貌地欠身道:“太平见过姨娘。”
武兰可不敢受礼,忙还礼道:“公主千万莫如此,折杀民妇了。”
荣国夫人看了看太平,心里忽然有了定计,便拉着太平公主的小手儿说道:“太平是懂事的孩子,太平,这样吧,你去告诉你母亲,就说我病了,让她来府上看看我。我这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太平笑道:“知道了,外婆。”
武兰很想阻止,毕竟让皇后来府中,那是非常失礼的事情,但也明白,有时候在宫中也不好说话,于是也就没有阻止。
平康坊离大明宫不远,来回也就一个时辰,武后听了太平公主禀告后,让宫女们伺候高宗皇帝躺下休息后,便立马轻装简行,来到了荣国夫人府武府。
等在内堂见到武兰后,武后泣不成声,当年她进宫的时候,这妹妹才五六岁,后来她成为皇后以后,也没来得及照料,关内饥荒,便失去了消息。不想时隔十多年,竟然在这个时候相见。武后是一个非常有主见和聪慧的女人,她知道妹妹此时见自己,一定是遇到了难事了。
于是便问道:“我知妹妹如今与姐姐和娘相见,一定是遇到了难处,你说吧,到底发生了何事,这天下还没有姐姐办不成的事儿。”
荣国夫人受了大刺激,此时精神有些不振,加上又一次娘三个抱着哭了半晌,便被侍女扶下去休息了。
武兰只好再诉说了一遍,一旁的太平公主甚至挥动着粉嫩拳头,气鼓鼓地说道:“母后,那万年县县令可是韦氏族人,实在是太可恶了。”
武后则是沉思片刻,依旧美艳的脸上出现了一抹凝重,莲步轻移,宫装撑托出她妖娆的身姿,武后心中似乎下定了决心,便说道:“按大唐律,武清他确实逾规逾制,但这段时间里,太平一直在清心馆听书,回到宫中便给我和她父皇讲,皇上也比较喜欢,如今只有让皇上下旨置清心馆,专门收集民间雅俗之物。如此,武清便可逃脱了干系,也可为朝廷所用,再者,我武家能出如此神童,真乃我武家之福,我怎么能不搭救呢,我还得好好培养一番,成为朝廷之栋梁之才。”
武兰感谢一番,自己儿子终于得救了,于是便喜极而泣,说道:“一切便由姐姐安排。”
武后想起自己的姐姐武顺和外甥女贺兰敏月,还有如今的继承周国公改为武姓的贺兰敏之,不禁有些伤感,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便问道:“妹妹,武清是否就是那李绩的亲传弟子?曾经在文水有名的神童?”
武兰连忙点头称是,武后毫不顾忌形象地大笑道:“原本以为如此神童却成为了李绩之徒,本想招入我北门学士中教导,不想竟是我武家儿郎,好,好,好啊!”
武后连说三个好字,激动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武兰和太平公主不知武后到底怎么呢。但武清有救了让武大娘不往多处想。
“太平,你且去看望下你外婆,我跟你姨娘还有话说。”武则天用不容置疑地口吻说道。
太平公主不怕高宗李治,就怕她这个娘,于是欠身而退。
等到太平公主走后,武后转身,仔细打量着自己这个妹妹,她对妹妹的印象还只停留在那年父亲死后,她进宫之时的样子,从武兰的脸上,武后还是找到了当年小时候的影子,只是武大娘皮肤有些粗糙,鬓角有丝丝白发,心中一暗,但依旧笑道:“妹妹,这些年受苦了。今后我会补偿你的,让你享受荣华富贵!”
武兰苦笑道:“谢谢姐姐,我现在觉得,只要跟清儿一起生活,哪怕吃糠咽菜也是很幸福的。我也不奢求什么荣华富贵,只希望清儿能够平安无事地长大成人。”
武后自然明白武兰的心思,如果她想要荣华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