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入了巨大的困扰中。闻名全军的勇将鲁山竟然替换了王司令,出任了预备役部队的司令官。自己所在的二营及并肩参加武定抗洪的三营整体被编入主力部队,其中二营调入了十协,三营调入了九协,据说还会扩编。毕竟在编制上两个各辖两个步标的步兵协目前各自只有一个标。黄锦辉不相信另一个标会依托预备役调过去的营去扩编为标。毕竟是后娘养的。而且,自己的营队比起主力部队的营,还少编了一个连,他妈的。该叫队了。黄锦辉认为还是称呼连长更威风。
  这次整编。印证了黄锦辉对预备役部队的认识,它就是为主力部队训练储备队伍的。预备役,预备役。文化课成绩不错的黄锦辉已经可以读报纸了,字少说认识了上千个,琢磨预备役这三个字,越琢磨越泄气。不过,这次自己将跟随营队回到主力部队中了。从勤王之役的两年来,部队番号一变再变,当初自己参军受训的老四连已经堙没在军史中了,当初的老连长范德平如今已是预备役部队副司令,升的是够快的。而自己不是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即从一个小兵升到了连长吗?
  按照一般的解释,预备役部队是与原两个步标平级的单位,这次王司令直接就任第九协协统也说明了这点。那么,老连长范德平岂不是已是和封国柱,冯仑平级的大人物?这又有点可笑。预备役如今只剩了一个空架子,成建制的部队只剩了正往这里赶来的老一营,怎么跟人家九协、十协比?想到编制充实,老兵最多的老一营,黄锦辉又有些不解,如果由预备役抽兵支援主力部队,那么老一营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那些超龄服役的老兵是换不来的财富。在军校学习时,教官曾反复强调过参加过三次以上,特别是负过伤的老兵的重要性,认为这样的老兵至少顶三个新兵。当初在西沽与德国人血战,战斗结束后,老营长,如今从预备役司令位子上就任九协协统的王明远对自己说,小黄,经过这一仗,你算是脱胎换骨了。当时不明白营长的意思,现在终于明白了,能够与人高马大,训练精良的德国人拼杀中活下来的自己,已经摘掉了新兵的帽子。果然,娘子关之役后,自己即当上了班长,回到根据地,自己就是副排长了。黄锦辉总结自己的从军生涯,西沽那场惨烈的白刃拼杀是最关键的一步。班长就死在那一仗里,自己尸骨仍未得回到故土。黄锦辉常想,如果班长活着,现在或许已经当上了营长吧?而自己这次到十协,会升入关键的营级,从而进入高级军官的行列吗?黄锦辉感到沮丧,不像其余两个连长那样兴高采烈。为什么,因为他觉得预备役部队低人一等,最明显的证据就是,鲁山是因为与龙司令发生了冲突才被贬入预备役的。鲁山名气多大呀,蒙山军打开郑家庄,人家就是副司令了,和周毅平级,比王司令的职务都高。那时自己还在家里务农呢。所以鲁山对于黄锦辉,那就是高高在高不可攀的存在。
  鲁山怎么敢与龙司令当面争吵呢?黄锦辉几乎是在下意识里将屁股坐到了龙谦一边。这支部队是谁的?毫无疑问是司令的。叶延冰副校长,哦,如今又回到主力部队任职了,在军校给他们那一拨学员讲军史时就反复讲过,没有龙司令,蒙山军就是一帮占山为王的草寇,绝不会有今天的地位。而龙司令,黄锦辉是认识的,这个认识,是指龙谦认识他。最早在西沽之战后就认识了。王明远营长亲自将自己介绍给了龙司令,说自己在白刃战中干掉了三名德国兵。龙司令大为赞赏,那时自己第一次面对全军最高统帅,平易近人的印象是最深刻的,黄锦辉没觉得龙司令有多威严。和士兵们有说有笑,一起吃饭,聊天。
  娘子关夺关之战是叶营长的一营干的,但从其他连队抽调了几十名老兵,黄锦辉报名参加了那一仗。比起西沽血战来简单了许多,伤亡也小的多。战后龙司令再次跟他交谈,称赞他主动求战的精神——有这股子劲,完全可以当班长!自己真的就当上了班长,那是自己迈入军官行列的最关键一步。而这次武定抗洪,自己的五连受到的司令部嘉奖。龙司令亲自来五连宣布嘉奖令。还跟自己聊了一阵,祝贺自己当上了连长——连长是军队之父,班长是军队之母。你过去是个好班长,希望你当好连长!
  鲁山标统怎么能与司令吵架呢?不知道缘故。黄锦辉立即判定鲁山不对。不过。司令就因为这个就惩罚鲁山是不是有点那个?嗯。有点心胸狭窄了。大概鲁山很懊悔吧?
  黄锦辉很快见到了走马上任的鲁山。他和三营另一位叫莫新伟的连长,以及九个班排长被叫到了原先王司令的院子,身高马大的鲁山司令完全没有被贬斥的沮丧。笑眯眯地看着他们,“根据王司令及你们营长的推荐,你们几个将要留在预备役部队服役。这是命令!经过了总部参谋处的签署认可!你们马上回去安排下交接,然后找邓参谋长报道!”
  黄锦辉注意到莫新伟跟自己一样,有些意外的感觉。
  “怎么?不愿意?你们都是预备役的精华,连自己的老部队都看不起?告诉你们吧,预备役将要大扩充,总部抽调了大批优秀的军官来充实预备役呢。马上你们就知道了。之所以留下你们,恰恰是因为你们优秀!”
  尽管黄锦辉不愿意,但军令如山,不能不服从。自参加蒙山军,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会了服从,即使是上司下令他去跳黄河,估计也会毫不犹豫地跳进去。这正是平民与军人根本的区别。黄锦辉及其十人马上各自回到自己的单位,那边也接到了命令,黄锦辉将五连交给了副连长。
  鲁山司令的话很快得到了证明。全军一批“名人”,如程二虎,丁小富,盛光等著名的营长,全军闻名的神枪教官许公持(黄锦辉在军校即受过许教官在射击方面的点拨),武术高手,现在最神秘的的情报处任职的蒋存先,竟然在这次整编中齐刷刷地调入了预备役部队,据说是为预备役扩军准备的带兵人才。
  黄锦辉惊讶道,难道龙司令要将预备役扩建为一个协的规模吗?那可太好了。
  但接下来的训练与平时完全不同,除掉练习小分队奔袭作战,伏击及爆破外,重点加强了马术,自救等内容的训练。原先预备役部队只有一个骑兵通信排,现在从骑兵营调来了三十几名骑术高超的老兵和七十匹战马加入了预备役,所有人都必须学习骑马,不擅马术的黄锦辉被摔的七荤八素,但经过一个月的训练,磨破了大腿,总算是基本可以驾驭奔驰的战马了。
  这次加练了徒手及白刃格斗的科目。总教官是蒋存先。与之前反复练过的拼刺术不同,这次是一对一,一对二的格斗,蒋存先从情报处行动队带来的四个教官都是徒手格斗的高手,黄锦辉怀疑他们都出身武术世家,因为这帮人太狠了,总是教他们一招制敌的狠辣招数。在黄锦辉看来不免有些残忍,比如撩裆腿,锁喉术,就是一招杀人嘛。
  白天是紧张的训练,晚上要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是来学习,主要讲东北的气候,民情以及俄军与日军的装备,训练及部队编成。这让黄锦辉意识到他们将要承担非常特别的任务,目的地显然是遥远的东北。
  一批新装备也被送到预备役司令部,有百余支崭新的德式步枪,最令黄锦辉感兴趣的是送来了四十支涂着黄油的德国造匣子枪,弹匣容量十发。随枪配备了五百发子弹,够多了。不过每人只领到二十发。
  之所以叫匣子枪,是因为这种尺寸很大的手枪是装在一个木匣子里的。黄锦辉也领到了一支——连长以上的军官都分到一支。黄锦辉早就希望自己能有一支手枪了。不过手枪很重,差不多有三斤重了,单手持枪射击不是件容易的事。许公持亲自教授他们这种射程超过五十米的手枪射击要领,因为射击时枪口上跳厉害,许公持要求他们手心向上横握射击,从左到右自然形成了一个扇面。这种射击的窍门很快就被黄锦辉掌握了,感到这支大尺寸手枪威力十足,自然十分的喜爱。
  训练是有针对性的,鲁山司令将部队分成了几部分,黄锦辉等六十余人编为第一队,队长为程二虎,接受着最为严酷的训练。虽然上面不说,黄锦辉也意识到他们将要去东北了,因为在他看起来有些奢华的服装业发了下来,狼皮坎肩,皮裤以及厚底的皮靴子。这些东西显然是为去东北执行任务准备的。
  训练分科目考试,射击,格斗,马术,化妆,徒步越野以及文化课,两次不合格的被淘汰出第一队,进入熊勋营长为队长的第二队继续训练。黄锦辉和莫新伟均通过了各项考核,这让他感到骄傲。
  十一月底的一天,鲁山召集一部分军官和士兵开会,通报了龙司令去北京的情况,说部队整编方案已经获得朝廷的批准。然后正式宣布了他们的任务,以预备役部队为主,将要组成一个特别支队前往东北执行任务。部队将分批化妆出发,第一批为经过严格考核的第一队剩下的四十四人,鲁山亲自带队,黄锦辉、莫新伟都在其中。这一批名单中,程二虎,丁小富,迟春先,许公持等均名列其中。除掉十几名军官,就是约三十名精锐的士兵,其中自少有一半是班长副班长。
  鲁山重点强调了纪律。他说,这次前往东北,是为了执行司令的战略展开的大任务,我们将在东北为司令打出一片新的天空。各位都是蒙山军精锐,除了个人战斗技能出色,带兵经验丰富外,最主要的是忠诚。忠诚谁?当然是蒙山军和龙司令!这一点必须死死地记在心里!但我们到了东北,却不准打出蒙山军的旗号来,这是一条死命令。所以,我要求,每个人都不能当俘虏,如果在战场上受了重伤,不能逃脱时,战友有权有责任不让落入敌人手中!
  黄锦辉终于明白了前因后果。鲁山被调入预备役部队,显然是提前布局。看看身边的战友,黄锦辉升起了自豪感。
  “沿途及东北已有情报处妥善的布置,我们将化妆为商户的保镖,随身带好配发的手枪,长枪,子弹及手榴弹藏在货品里,明早出发。留下的由范副司令及邓参谋长统一安排,将分批抵达东北。”
  
  第十七节整编前后七
  
  留守沂州的陈超早已获知了蒙山军被改编为总揽山东全省防务的北洋陆军第五镇了。这个消息,令沂州各界至为兴奋。这预示着华源及中兴两大实业集团将走向全省,而不是局限于鲁南。
  蒙山军主力北上抗洪后,陈超在鲁南忙的要命,完全顾不上蒙山军在曹州、武定两府的抗洪。只是通过情报处留守机关获知一些部队的消息。
  华源公司目前和德、美、英三国洋行商谈着七个合作项目,其中军工方面的两个,分别是子弹生产线和底火生产线的引进。其余五项为民用方面。对于两个军工项目,德国人和英国人争的很厉害。而中兴实业据说也有差不多的项目在洽谈中,其中有一项龙谦极为关注的火炸药生产线的扩建,已经与美国方面签订了意向书,但正式的合同尚未签订。英国人热切地希望入股中兴煤矿,大概他们在北方的开平煤矿中尝到的甜头。德国人并不局限于与华源的合作,他们也将触手伸向了兖州,对中兴生产的手榴弹很感兴趣。希望拿到手榴弹的全套图纸。龙谦来信说可以将手榴弹的制造工艺给德国人,因为那东西对于德国人并不是多么复杂的事,在得到几个样品后很快就可以仿制出来。龙谦指示中兴,就此和德国人展开谈判,希望购买德国人的炮弹生产设备和技术,先解决小口径的,比如37mm和57mm口径的,但这项意义重大的技术引进受到英国人的干扰。目前还在扯皮中。
  浸淫于商海的陈超已经理解了龙谦反复强调的市场及资源的真实意义。虽然华源及中兴已经在外地展开了自己的商业网点,比如在济南、太原、天津、汉口、南京、广州及上海,都有了晋源票号的分号及华源、中兴的代销点。但资源的局限性已经被陈超品尝到了。另外就是成本,虽然唐绍仪介绍来的留美同学詹天佑先生主持的台枣铁路已在九月份竣工通车,沟通了兖州与大运河的联络,使得枣庄煤矿的煤焦产品运输成本下降了一倍有余。而沂州至枣庄的公路也在紧张施工中,这条投资高达百万两白银,用上最为先进的建筑材料洋灰的高等级公路预计在明年夏天即可全部竣工,但对于山高沟深,交通不便的鲁南来说。交通问题远远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因主持了国内第一条自制铁路建设而兴奋不已的詹天佑先生迫切地提出早日上马沂州至海州(今连云港)的铁路。这个建议最早是龙谦提出的。当时台枣铁路刚刚上马,詹天佑立即对这个更具野心的建议表示完全赞同。华源和中兴的建设过程中尝尽了从美国进口的重型设备,尤其是炼钢设备转运之苦,且不说德国人愿意不愿意。问题是他们主持建设的胶济铁路尚在缓慢施工中。最快也要1904年方可建成通车。德国人在最初对台枣铁路横加干涉后未果后。摇身一变又开始拉拢鲁南,特别是听说鲁南有意上马沂州至海州的铁路后,提出了许多合资和合作方案。特别是军火工业方面的合作意见,与美国人展开了竞争,希望鲁南放弃修筑新的出海铁路,以保证他们正在修筑的胶济线的作用。而最强大的英吉利国也插手进来了,支持鲁南修筑沂海铁路,英国人自然有自己的算盘。而在台枣铁路修筑中尝到甜头的美国人更是不甘落后,提出以华源和中兴股份为抵押,贷款给鲁南300万美元以开工建设沂海铁路,当然,有关物资必须从美国进口。
  詹天佑已经匡算了沂海铁路的建设费用。台枣铁路实际用银154万两,折合银元大概是220万元。比预算节省了23万元。沂海铁路里程是台枣铁路的三倍有余,但由于技术的熟练和地形,实际建设成本不会是台枣的三倍,大概有六百万银元即可拿下来。如果拿到美国的300万美元贷款,正好就是建设预算的数额。这就不需要为资金发愁了。
  但用公司抵押贷款的大事需要龙谦的批准,报告送到了武定府,主持完整军扩编事宜的龙谦却带宁时俊和江云去了北京,据说是像朝廷面禀第五镇组建情况去了。
  陈超早就认为龙谦应该去趟京师了。朝廷将威胜军右翼扩建为北洋第五镇,足见朝廷对龙谦的信重。北洋新军一共就组建了六个镇,蒙山军就占了一个,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但自从辛丑年春龙谦率军返回郑家庄,龙谦竟然再未登过京师的门。这哪里行?陈超虽然有着传统知识分子的性格,但也晓得朝廷的事如果不走门子,事情是绝对无法办的。县衙里的运作方式陈超基本清楚,即使办个房屋过户手续,不打点有关胥吏你是办不成的。由小及大,朝廷也是一样的德行。
  另外就是军费问题。陈超不懂军事,但晓得军队就是烧钱的机器,这两年来从德国人手里购枪购炮,从晋源票号流走多少白花花的银子?几百箱子弹运回来,都在训练场哗哗地打出去了。那打的不是子弹,而是银元啊。尚且不说每月固定开支的军饷了。
  组建第五镇,兵员装备肯定扩大了,朝廷的银子拨不下来,只能靠山东一省来养兵,即使是周馥巡抚与龙谦私交不错,六成的负担将落在鲁南身上。为什么?因为华源及中兴的强势崛起,为沂、兖两州带来了翻了数倍的税收。但鲁南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光是交通一项,龙谦主持制订的建设规划就令人头疼。他不仅要彻底沟通沂州和兖州的联系,还要建设兖州至泰安,沂州至青州的高等级公路。一条台枣铁路,一条沂州至峄县的公路就让陈超领教了交通建设的投资的巨大了。再修建两条高等级公路该花多少钱?
  而且。几乎所有的工厂都计划扩张产能,哪一样不需要银子支撑?
  好在龙谦既知兵,又懂经济。他去北京,一定会向朝廷伸手的,如果第五镇的军费由户部负责,那可就大大减轻鲁南乃至山东的压力啦。
  组建第五镇,龙谦出任统制官,叶延冰出任第十协副协统兼第二十标标统的消息激动着陈超。最初得到消息的那几天简直难以自已。当然沂州官府及华源实业高层都郑重其事地向陈超表示了祝贺,为此,陈超还在沂州连续订了两天的酒席宴请官府要员和华源实业的同僚。但一些心里话只能对家人说。比如尤氏和陈淑。那几天尤氏因为龙谦率军北上,住在陈淑家里帮着照顾孩子,陈超基本上不会自己的家,每日下班都去陈淑那里歇息。便跟妻子和侄女谈及三年来的巨变。想想三年半前龙谦率几百人打开郑家庄的情景吧。谁能料到仅仅三年。他竟然走到这一步?手下有了近两万精兵。还有了自己铁打的地盘?纵观历史,有几个人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到这一步?如今第五镇已经接管了山东全省防务,有周馥的全力支持。各地那些巡防营谁敢与蒙山军作对?你们瞧着吧,最多再过三年,龙谦必将控制山东全省,成为名副其实的一路诸侯!
  对此,陈超有着绝对的信心。龙谦利用大势的本事无人可及,想想吧,一次北上勤王,竟然靠上了西太后这棵大树,在朝廷有了最为深厚的奥援;一个华源,一个中兴,将山东官场紧紧地绑在了自己身上,沂州兖州知府衙门,甚至巡抚衙门,包括山东藩司,为什么如此支持华源和中兴?那是因为龙谦给了他们股份!支持华源和中兴完全是为了自己!利用一个大卫,将美国人绑上了鲁南的战车,利用司徒均,与占领青岛的德国军队牵上了线;如今,英国人也急吼吼地往进凑,如果不是龙谦在美国长大,谁能如此轻松自如地与洋人打交道而不吃亏?真想看看他究竟能走多远啊。
  尤氏则惦记着女儿陈娴的婚事。原定在十一月初九日为叶延冰和陈娴办喜事,日子确定后,提前将叶延冰乡下的寡母接到了沂州。新房也物色好了,是沂河东一处两进的院落,距随营军校不远。但叶延冰只同意租而不同意买。之前还不理解,看来龙谦是给叶延冰吹过风的,早就准备将连襟召回野战部队了。如今得到可靠的消息,也接到了叶延冰的来信,他的第二十标将进驻东昌府,在沂州买房子就没必要了,因为陈娴肯定会跟着他去东昌。就是陈淑,怕是也要到济南生活了吧?
  聊到这里,抱着振华的陈淑说了句,俺早就知道,实在是没必要置房置地的,便是济南,谁知能住几年?他的心太大,咱家怕是一辈子要跟他漂泊的。
  尤氏开心地笑,人往高处走,谁能想到淑儿你会以这样的身份去济南府?只是可惜了这所房子了。
  陈淑说,婶娘,他一定会请叔父去济南帮他的,或许是今年,或许是明年,咱们全家就在济南团聚了。倒是小娴,只能跟叶延冰流浪了。军队嘛,总是调来调去的,没个定数。
  尤氏则心忧陈娴办喜事的日子怕是要延期了,这都十月下旬了,叶延冰还在东昌呢,部队刚接防,又要招兵,又要接受装备展开训练,根本没时间回沂州张罗自家的婚事。眼看婚期将近,好多该男方办的事还没个踪影。亲家太太是个没见识的乡下妇人,一切都要等出息了的儿子回来张罗。陈淑提出婚期延期,但尤氏又不愿意。这几日主要就是在盘算这件大事。
  尤氏与陈淑谈着家务,陈超却在想,龙谦如何得知蒙山军会被朝廷扩编为第五镇并接管全省的防务的?如果没把握,叶延冰又如何阻止买宅子而宁愿租一所房子成亲?联想到过去发生的许多事,陈超不禁对龙谦超乎常人的目光畏惧起来。
  “那件事,怕是要照淑儿的意见办。淑儿,你给延冰去封信,征求下他的意见。另外,”陈超对妻子说,“我不方便出面,你去见见亲家太太,看人家是什么意思。如果没意见,重新选个日子吧。延冰身负重任,不能打扰他带兵。”陈超听妻子与侄女叨叨小娴的事,最后做的决定。
  马上发生的另一件事业不得不使叶延冰的婚期延期了。十月底的一天,陈超接到情报处科长王之峰的一个口信,说龙谦请陈超即刻启程赴济南,有要事面谈,已经安排好了护送的人员,王之峰亲自护送陈超去。
  “你家司令已经从北京返回了吗?”陈超问王之峰。
  “这个俺也不清楚。既然江处长传来消息,想必司令已经到了济南府吧?咱们何日动身,请陈先生示下。”王之峰在陈超面前毕恭毕敬。
  
  第十八节整编前后八
  
  陈超在动身之前,听到一个惊人的传闻,说被调入预备役担任司令的鲁山随同几个军官叛逃了,不知去了何处。因司令部主要军官全部离开了沂州老营,陈超立即用电话找到了被提升为随营军校副校长的瞿鸿翔,核实这个消息是否属实。瞿鸿翔也表示惊异,说他听到了传闻但不知真假,目前司令带宁参谋长等人去了京师,司徒副参谋长带司令部各大处去了济南,与巡抚衙门商量第五镇司令部的驻地,联系不到。不过,希望陈先生不要传播这个消息为好。
  怎么会联系不到?陈超一向钦佩蒙山军消息之灵通,传递之迅捷,怎么会出现联系不到的情况?陈超怀疑瞿鸿翔对自己隐瞒了什么。军队有自己严格的纪律,不透露内部消息也是预料中事。
  鲁山又怎么会叛逃呢?叛逃去了哪里?去投靠北洋袁世凯吗?浓重的疑团笼罩了陈超的心头。
  如果细数龙谦手下大将,鲁山差不多是首屈一指。就因为没有当上协统吗?如果是真的,那么将肯定在蒙山军内部引起剧烈的动荡。部队刚刚完成整编,而龙谦此刻又不在部队,这个严重的事件会带来何种后果,真让人感到揪心。
  鲁山的妻儿就在沂州。获知消息的陈超立即打探了李文秀的情况,结果是李文秀及鲁山尚未周岁的儿子一切正常,没有失踪,也没有任何的异常,依旧安稳地过着他们的日子。
  这又是怎么回事?鲁山带着一部分军官叛逃——其他人是谁?没有人能告诉陈超消息的情况。
  第五镇整编的结果陈超已经获悉了。是司令部参谋处留守人员奉命通报的。当时他便惊讶于鲁山与王明远的对调,感觉到这个结果有些意外。王明远也是龙谦极为信任重用的将领,但“二一”整编就离开了主力部队,留在郑家庄训练预备役官兵,平时很少见面了,但却很熟悉——在老家时,陈超与王明远很熟的。那是个忠厚可靠的青年,至今尚为婚娶。当初妻子尤氏曾有意将小娴许配给王明远,但陈娴却相中了叶延冰。
  带着震惊和疑惑,第二日陈超便再王之峰等数人的护送下踏上了去往济南的行程。十一月初三日到了久别的济南。屈指算来。上一次来省城,已是十二年前的事了。
  论民智之开蒙,观念之新潮,济南自然不能与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天津、武昌等大都市大码头比。久居山野的陈超更是耳目蔽塞。他对满清朝廷的不满来自科举失利。更来自放弃科举幻想后在陈家崖的闭门读书。如果是先前的读书是为了应试。那么后来的读书就是为了灵魂的宁静了。不记得是哪位先贤说过。古之读书为己,今之读书为人。薄有家资的陈超是具备隐居读书的条件的,在放弃科考后。陈超很是静下心来读了些书。王船山顾炎武黄宗羲等先贤的遗著给了他思想的启迪,让他开始思考一些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东西。陈超开始关心贫困,乐于扶助邻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贤达士绅。龙谦带江云化妆侦察郑家庄一带地形,第一次结识陈超并做客陈家,在于陈超的长谈中就隐约意识到陈超具有难得的民主思想萌芽。
  实际上,陈超的民主思想来自那几位晚明思想家的启迪。
  鄙视自明代以来彻底统治思想界的程朱理学的王船山曾说,“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深得陈超激赏,和黄宗羲对君主制的大胆质疑联系起来,陈超就比较能够接受龙谦的思想了。
  随后,陈超经历了乡间巨变,宁静的,一成不变的故乡成为了响马盘踞的“根据地”,陈超虽然在龙谦的庇护下未曾损失财产,更没有人身方面的受辱,但现实是残酷的,由于蒙山军的占据,家乡成了匪窝,遭到了官军的轮番进剿。
  但正是这种动荡的生活让陈超认识到了龙谦及他一手打造的蒙山军的与众不同,认识到了龙谦的雄才伟略,从怀疑到合作,再到甘心加入龙谦集团跟着他冒险,陈超经历了漫长的心路里程。促使陈超走上这条“不归路”的,是龙谦统率的蒙山军的所作所为。陈超压根就没想到,一支盘踞蒙山为祸地方多年的响马,竟然有如此严明的军纪,不抢劫百姓,不淫辱妇女,甚至全心全意地造福乡里。如果这是无恶不作的土匪,那么官府官军算什么?
  陈超目睹着龙谦以郑家庄为中心的十几个村庄为根本,招兵练兵,屡次击败进犯的官军,部队越大越大,越战越强,接受招安,率军北上勤王,摇身一变成为官军,再驻军鲁南两州,励精图治,发展工商,开创了一个陈超瞠目结舌的大好局面,直至蒙山军被扩编为北洋六镇之一,成为占据全省的朝廷最具战斗力的新军之一。回想其过程,直如做梦一般。
  陈超当然知道龙谦不仅不是忠于满清的孤臣,相反却是抱着推翻满清重建国家的“奸雄”。但陈超经历了蒙山军占据陈家崖的一段时光后,越来越接受了龙谦的思想和蒙山军的所作所为,不然他也不会同意视若亲生的侄女与龙谦私定终身了。
  蒙山军已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其崛起的势头之猛,连身处其间的陈超都有些不敢相信。但鲁山事件却沉重地压在陈超心头。私下问过王之峰,他是江云的主要助手,应该早已得到消息了。但王之峰却说尚未得到确切的消息,此事不能乱传。如果属实,龙谦当如何善后?陈超心乱如麻,偏偏王之峰等数人一切如常,有说有笑,浑然未受此事的影响。
  是谣言吗?但与瞿鸿翔的电话已经证实了确实存在传闻。所谓无风不起浪,难道情报处会不知道如此重要的消息?
  鲁山的音容一直萦绕在陈超心头。无论如何。陈超难以相信鲁山会叛变蒙山军。龙谦治军是有一套的,主要部下的升降也是常态,当初叶延冰因为一次小过被免去了营长之职,调去随营军校坐了两年的冷板凳。也没有看出叶延冰有什么不满。“二一”整编,王明远不是也受到了冷落?还不是兢兢业业地在龙谦指定的岗位上干着指定的差事?而且干的蛮好?便是鲁山,当初当副司令却毫无兵权,也没有听到他发牢骚呀?何苦在蒙山军蒸蒸日上之际自毁前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