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天子-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则天端起酒杯站起身。
    所有人端着酒杯站起来。
    “此次大战,屠尽百万突厥,华夏历史上未有也!这是天大的胜仗,北地再无战事,朕很是欢喜。”武则天脸上泛着笑容,道:“这第一杯酒,敬你们这些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征战的英雄们!干!”
    手中酒杯冲将士们一举,一仰脖子喝干,还亮了亮杯底。
    “谢陛下!”将士们轰然相谢,一口喝干,个个红光满面。
    能得武则天亲自敬酒,那是何等的难得,谁能不喜?
    群臣陪着喝干。
    “呵呵!”一片畅笑声响起,个个只觉这杯酒韵味无穷,畅快无比。
    斟满酒后,武则天再度端起酒杯,道:“这第二杯酒就敬给王孝杰,以及他率领下深入漠北的将士们!他们,本应回京参加庆功宴,然为了大局,他们去了漠北,朕万分钦佩,以此杯中酒为敬。干!”
    一仰脖子,再度喝干,仍是亮了亮杯底。
    “陛下万岁!”所有人齐声颂扬,个个一脸的钦佩,一仰脖子喝干,畅快无比。
    王孝杰身为这次大战的统帅,他本应回京参加庆功宴,为了大局,他却率军深入漠北,这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敬他们一杯酒,非常应该。
    武则天没有忘记他们,这很能暖人心,谁能不服气?
    等宫女斟酒后,武则天再度举杯,一脸的肃穆,道:“为了此战,数十万将士征战,死伤不少。他们都是好男儿,朕甚为钦佩。这一杯酒,朕就敬长眠于地下的将士们!”
    沥酒于地,一脸的悲恸。
    “弟兄们:请饮此杯!”将士们脸含悲戚,齐声呐喊,个个激动难已。
    尤其是李隆基、陈玄礼、张说、薛直他们,更是激动得泪水滚落。
    这一战,唐军的伤亡并不大,总共不过几万人的伤亡。然而,碛口一战的伤亡主要是李隆基训练的军队,此时此刻,李隆基回想起一张张熟悉的脸庞,格外悲恸。
    “勇士们:请饮此杯!”群臣也是沥酒于地,一脸的肃穆。
    静默了一阵,这才坐下。
    接下来就是放开了吃放开了喝,人人是酒到杯干,特别畅快。一时间,气氛极好。
    歌舞自是少不了的,歌声悠扬动听,使得兴致更好。
    “陛下,李靖夜袭阴山一举而灭突厥,高祖设庆功宴,诸将参与,命颉利跳舞助兴,尽欢而散。今日,黑啜被押回神都,让他跳舞助兴呀。”有大臣喝得有些高了,意犹不足,竟然要默啜助兴。
    “没错!没错!”
    “一定要默啜助兴!”
    “默啜不是要学颉利么?就让他学个痛快!这跳舞助兴是少不了的。”
    “不仅默啜要跳舞助兴,突厥群臣也要跳舞。”
    “对对对!”
    群臣大声附和。声音洪亮,差点把万象神宫的殿顶给掀了。
    “好!”武则天大声赞赏,道:“传旨:着默啜君臣助兴!”
    “哈哈!”众人发出一阵大笑声,异常欢喜,异常响亮。震得地皮都在颤抖。
    李靖夜袭阴山。一举而灭掉突厥。活捉颉利可汗,唐朝取得巨大的成功。已是太上皇的唐高祖李渊大喜过望,下旨设庆功宴,唐太宗、李靖、徐懋功、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有功大臣、将士参与。席间,李渊命颉利可汗跳舞助兴,君臣尽欢。
    这次庆功宴堪称唐朝历史上最让人怀念、最让人艳慕的庆功宴。
    唐朝的武功虽盛,如此庆功宴只此一次,怀念的人太多了。
    如今。要让默啜君臣跳舞助兴,这与李渊当年举行的庆功宴差相仿佛,谁能不喜?
    可以预料得到,这次庆功宴必然是一段佳话,会留传千古。
    是以,谁能不欢喜?
    在群臣的期待中,默啜君臣被押了上来。
    此时的默啜君臣,个个心惊胆跳,低垂着头颅,如同夹尾巴的狗。一点也没有昔日的嚣张气焰。
    “参见陛下。”默啜强忍着心惊,冲武则天见礼。恭恭敬敬,如同摇尾巴的狗。
    “嗯。”武则天眼睛瞪得滚圆,把默啜君臣这副心胆俱丧的样儿看在眼里,很是不屑,冷笑道:“默啜,你不是妄图恢复突厥,妄图役使中原么?就你这点儿胆色,不配!”
    “没错!”群臣齐声附和。
    默啜听在耳里,羞愧无地,一颗头颅垂得更低了。
    他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想想真是窝囊。
    “你一心想要学颉利,朕就成全你,让你学个痛快。”武则天冷冷的道。
    这话如同刀子似的,剜着默啜的心。武则天封他为“右卫大将军”,继承了颉利可汗的田产府第,这已经学了个十足十,还有比这更让他屈辱的么?
    每每思及此事,默啜就恨不得有个地洞,立时钻进去。
    “怎么?你不满意?”武则天眉毛一立,杀气腾腾。
    “谢陛下!谢陛下!臣满意,满意之极。”明明是万般屈辱,默啜还不得自称满意,不得不向武则天谢恩,他真想抽自己几个老大耳括子。
    “你满意,朕却不满意。”武则天声音冰冷,道:“你甚都学得象,就一样没学象,那就是跳舞助兴。”
    “跳舞助兴?”默啜的脸孔扭曲了。
    颉利可汗被俘后,经受了一系列的屈辱,被唐朝封官恶爵,赐予田产,这固然是屈辱,还能接受。可是,颉利在唐朝灭突厥的庆功宴上要颉利这个突厥的亡国之君跳舞助兴,那是何等的屈辱!
    这屈辱,翻遍历史,也没有几个能与之相比。兴许,只有刘禅助兴能与之相比了。
    颉利跳舞助兴一事,是突厥历史上最大的屈辱,没有之一,即使当年的柔然侮辱突厥也没有这么让人痛恨。
    如今,武则天竟然要默啜跳舞助兴,默啜怒气上涌,恨不得一头撞死。
    “怎么了?你不愿意?”武则天眼中精光闪闪,杀气腾腾,盯着默啜。
    愿意个屁!默啜在心里大吼。
    然而,处此之情,他又不敢反驳,只得强忍着屈辱,道:“愿意!愿意!”
    “谅你也不敢不愿意!”有大臣冷哼一声,得意的冲默啜喝斥。
    这话如同利剑似的,剜着默啜的心。他真心不愿意,却又没胆拒绝,这话打到他的痛处。
    “哈哈!”群臣放声畅笑,欢快无比。
    “可汗,不可呀。”有突厥大臣忙劝阻。
    “哼!”武则天冷哼一声,如同炸雷似的。
    劝阻的突厥大臣一个激灵,忙闭上嘴,紧抿着嘴唇,大气也不敢出了。
    “跳吧!”武则天淡淡的道。
    “遵旨。”默啜忙应一声,开始扭动起来。
    他的动作很僵硬,很不好看。
    “听说突厥能歌善舞,今日一见,也不过如此嘛。”
    “默啜,你会不会跳舞呀?”
    “不会跳,是吧?把腿砍了,反正留着也没用。”
    群臣大为不满,冲默啜叫嚷起来。
    默啜额头上的冷汗如同水一般渗出来,吸口气,平复一下心神,再度跳起来。说来也怪,这次的舞蹈竟然好了很多。(未完待续。。)

第十一章 军权在握
    也许是迫于武则天的威严,也许是习惯了,总之一句话,默啜这舞跳得是越来越好,越来越顺畅。
    “突厥能歌善舞,果是不假,这舞跳得不错嘛。”
    “早如此跳不就对了?突厥狗就这德性,牵着不走,只有赶着才走。”
    群臣看在眼里,大声“赞扬”。
    默啜听在耳里,这哪里是赞扬,纯粹就是侮辱,他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然而,处此之情,他只能想想罢了。
    “光跳可不行,还得唱。”
    “没错!突厥狗的歌唱得可好呢,我们一定要听听。”
    “唱!唱!快唱!”
    群臣叫嚷声响成一片,此起彼伏,个个兴致高昂。
    让一国之君唱歌,这种事儿哪里找?翻遍史书,也没有多少记载,要是能听一回,不管唱得好不好都是一件快事。
    “你们爱听,我这就唱,这就唱。”默啜恨不得抽这些大臣一通耳括子,却是不敢违拗,只得老老实实的扯起嗓子唱起来。
    还别说,默啜的声音浑厚,唱歌很动听,悠扬悦耳。
    “不错!”一片赞赏声响起。
    听在默啜耳里,如同雷霆似的,震得他很难受,差点跑调了,好不容易这才稳住,接着唱下去。
    默啜又唱又跳,歌声悠扬,舞蹈优美,为庆功宴平添几分乐趣。
    “真没想到,默啜如此能歌善舞。”李隆基笑着喝干杯中酒,道:“他入错行了。他要是不当可汗。而是去卖唱。一定会有很多人赞赏。”
    “没错!”张说、陈玄礼他们齐声赞同。
    群臣看了一阵,冲武则天道:“陛下,默啜这舞跳得好,这歌唱得好,要是让突厥群臣再舞上一回,定然平添很多乐趣。”
    “嗯。”武则天微微颔首,道:“你们也跳。”
    突厥群臣给吓破了胆,哪敢不跳。只得随着默啜起舞。一开始,他们的动作僵硬,一点也不好看。过了一会儿,他们的舞跳得很好看,动作优美流畅。
    他们不仅在跳,还在唱,一时间,歌声悠扬悦耳,这平添很多乐趣。
    “来,干!”
    “干!干!”
    武则天他们看在眼里。兴致大起,举杯而饮。酒到杯干,异常痛快。
    在默啜君臣的助兴中,尽欢而散。
    如此大胜之仗,这庆功一事哪能短,一连进行了七日,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皆有。
    这几天里,李隆基一边参加庆祝活动,一边与李显一家子亲近。
    通过这几天的亲近,李隆基对李显一家有了清晰的认识。
    李显是个好人,此人注重亲情。李重润也还不错,对李隆基很好,没有忌妒之心。
    不过,韦王妃,也就是历史的韦皇后,此人的花花肠子很多,逼迫李显做这做那,尽管李显不愿意做,只要韦王妃一逼,李显不得不做。
    另外,李裹儿,也就是历史上的安乐公主,骄纵无比,自以天下第一,一点也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就是李隆基,她也要喝斥来喝斥去,这让李隆基很是不爽。
    “李显是个好人,注重亲情,却是没有主见,耳根子极软,这是他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杀的主要原因。把江山交到他手上,那是不幸!”李隆基对李显一家有了全新的认识,道:“若是万一不幸,走到骨肉相残那一步的话,尽可能留下李显和李重润。至于韦后和安乐公主,一定要除掉。她们两母女不死,天下不宁!”
    七天之后,庆祝一事终于结束,武则天召集群臣,准备升赏有功将士。
    这天,朝廷里济济一堂,凡在京官员,不论大小都来了。虽然不是朔望大朝会,但是,如此盛事,谁能不来呢?
    武则天接受群臣的朝见后,缓缓开口,道:“此次北征,取得天大的胜利,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庆功之事已经完毕,然而,还未升赏有功将士,今日朕就升赏之。”
    “陛下英明!”群臣齐声赞颂。
    “王孝杰指挥有方,调度得宜,这是能有此大胜的原委。王孝杰封国公,兼领兵部尚书。”武则天第一个要封赏的就是王孝杰了。
    王孝杰是这一战的统帅,他指挥有方,调度得宜,这是此战能胜的重要原因,升赏他谁也没有话说。
    国公,是唐朝仅次于亲王的高爵。至于亲王,非皇亲国戚不能被封赏,是以,国公已经是最高的爵位了,就是李靖这样的盖世名将,也是被封为国公。
    王孝杰被封为国公,已经达到了人生的顶点。对于此事,没人有异议,都认为应该。
    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位高权重,主管军队的调度、训练等一系烈事务。王孝杰这员名将任兵部尚书,那是非常英明的决断。
    只是,王孝杰此时不在洛阳,而是在漠北,对于兵部尚书,他只能是兼领了。
    “三郎随军出战,立下大功,朕要好好赏你。”武则天脸上泛着笑容,冲李隆基问道:“三郎,你要甚赏?”
    刷!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李隆基身上,个个眼睛瞪得滚圆,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李隆基这次很露脸,立下首功,可以这样说,要不是李隆基就不会有如此大功,武则天要重赏他这在情理中,也是应该的。
    只是,李隆基得到何种赏赐干系甚大,关系到立太子一事。若是李隆基手中的权力足够大,势力够大,就能左右立太子一事。
    这可是大事,谁能不紧张?
    李旦、李显、太平公主不住冲李隆基打眼色,意思是要他要个大官。唯有这样,李氏的份量就会更重。就能让武则天立李氏为太子。
    李旦和李显都当过皇帝。都有资格当太子。太平公主虽然没有这么多的有利条件。但她足智多谋,很有名望,她也想当太子。
    但是,这都得建立在武则天立李氏为太子的基础上。若是武则天立武氏为太子,就没有他们的事了。是以,此时此刻,他们盼望李隆基要个大官,掌握更大的权力。
    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也是眼睛瞪圆。一脸的紧张,打量着李隆基。
    他们很怕李隆基要大官,那样的话,李氏的势力就会大涨,武氏就会势弱,他们当上太子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狄仁杰、张柬之、宋璟这些重臣冲李隆基微微颔首,也是要李隆基趁此难得的良机,要个大官。
    “祖母,你说哪儿的话呀。”李隆基却是摇头,道:“孙儿这次上战场。是代祖母上战场,是代祖母打的。这都是祖母的功劳,孙儿一点儿功劳也没有。”
    “哎!”李旦、李显、太平公主他们暗叹一声。
    这个李隆基,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竟然不把握住。
    狄仁杰他们也是摇头,暗中惋惜。
    唯有武三思和武承嗣大为欢喜,李隆基放弃这一良机,就是放弃了太子之位,他们的机会就大多了。
    “呵呵!”武则天听在耳里,喜在心头,发出一阵畅笑声,赞道:“好孙儿!好孙儿!”
    在李隆基请命去边关之时,就曾说过,他要代武则天打仗。李隆基没有忘记这事儿,连功劳都不要,武则天能不欢喜么?
    “三郎,你有如此孝心,祖母很是欢喜。”武则天脸上的笑容堆了一层又一层,笑呵呵的道:“你立下如此大功,祖母不能不赏你。说,你要甚赏?一品二品,三公都成。”
    武则天特别大方,连一品二品,三公这等高位都拿出来了。
    “啊!”一片惊呼声响起,很多人很是震惊。
    一品二品和三公高位,不是等闲人能得到的。就是狄仁杰也没有得到三公之位。
    “走狗运!”武三思和武承嗣妒忌得发狂。
    李旦、李显和太平公主暗中欢喜。
    然而,李隆基却道:“祖母,你真要赏的话,就让孙儿去兵部当一吏员吧。”
    “甚?甚?甚?”武则天一副耳朵出毛病的样儿,一个劲的问:“你要去兵部当吏员?”
    所有人都是一脸的吃惊,一脸的不信。
    “是呀。”李隆基重重点头,大声肯定。
    “这个三郎,真是胡闹。”李旦、李显和太平公主对视一眼,一脸的无奈。
    如此千载难逢的良机,李隆基竟然不抓住,只是要一个吏员,这也太让人无语了。
    “李隆基,你糊涂了吧?糊涂透顶了。”武三思和武承嗣特别欢喜。
    狄仁杰、张柬之和宋璟他们对视一眼,总觉得不对劲。
    “三郎,你为何要做吏员?”武则天不解的问道。
    “祖母,你想呀,孙儿年纪小,若是当兵部郎中,会有人嚼舌头呢。”李隆基解释,道:“再说了,孙儿要学的东西很多,趁此机会好好学学。”
    “你只要让我去了兵部,我就能控制兵部,谁叫我这次立下如此大功呢?就算我是一个小小的吏员,我也能控制兵部。”李隆基在心里暗道:“而且,你真能派一个小小的吏员给我么?肯定不可能!”
    李隆基这是以退为进,他想要入主兵部。
    控制了兵部,李隆基就能安插人手。李隆基在军中的名望很高,不少人愿意追随他,他只要控制了兵部,就能把这些人手按插到各个要害之地,他就能进一步掌控军队。只要掌控了军队,这太子一事就是李隆基说了算。
    即使武则天铁了心要立武氏为太子,李隆基还可以发动政变。
    “嗯。”武则天对李隆基的解释大为满意,笑道:“这样吧,你就当兵部郎中吧。”
    兵部尚书是兵部的老大,兵部郎中是兵部的老二。王孝杰这个兵部尚书不在洛阳,那么,李隆基就成了兵部实际上的老大,他也就掌控了军权。(未完待续。。)

第十二章 安插人手
    李隆基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要想登上帝位,开创开元盛世,首先就要成名,这点在去岁的中秋宴会上已经实现了。
    其次他要建立军功,提升自己的名望,他也做到了。
    最后,他要培植势力,这事儿得赶紧做,得赶在武则天立太子之前完成。
    培植势力这事儿是最难的,不过,对于现在李隆基来说并不算难事了。因为他立下大功,突厥因他而灭,他在军中的威望很高,将士们爱戴他,亲近他。他只要抓住机会,安插人手,把那些愿意追随自己的将领安插到军队中去,那么,他就培植起天大的势力。
    正是因为如此想,李隆基这才要求进入兵部。只要他进了兵部,哪怕是个小小的吏员,他也有信心掌控兵部,再进而掌控军队。
    “谢祖母!”这次,李隆基没有推辞了,立时谢恩。
    李隆基自信就算他是一个小小的兵部吏员,他也能掌控兵部。然而,当上兵部的实际老大,做起事来更加顺手,何乐而不为呢?
    “妙!妙!妙!”狄仁杰、张柬之、宋璟他们醒悟,微微颔首,大为赞赏。
    一品二品和三公高位,都是虚的,哪有掌控军队实在。只要军权在手,还愁大事不成?
    只要军权在手,即使武则天想要立武氏为太子,李隆基也可以发动政变。
    “三郎此举大妙。”李旦和李显明白过来,大为欢喜。
    “这……”太平公主脸色变了变,闭口不言。
    她也反应过来了。李隆基是以退为进。他要掌控军权。这对于眼下的李氏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只是,李隆基安插的人手都是他的追随者,一旦李隆基完成的话,李隆基的势力就会急剧膨胀。到那时,太平公主想要当皇太女就有天大的困难。
    她很想反对,只是,这对于现在的李氏来说有天大的好处,她又反对不得。
    “陛下。不可。”武三思和武承嗣对视一眼,他们也明白了李隆基的用意,想要阻止此事。一旦李隆基掌控了军权,这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威胁。
    “嗯。”武则天有些意外,道:“有何不可?”
    “陛下,李隆基年纪太小,不适合当兵部郎中。”武三思忙道。
    “是呀,陛下。”武承嗣忙附和。
    他们不能把话说明了,只能在李隆基年纪太小这事上打主意。
    “二位此言差也。”狄仁杰深知让李隆基进入兵部有多重要,立时给予李隆基强有力的支持。道:“楚王此次北征,立下如大功。这是有目共睹之事。楚王之才,天下共知,以楚王的大才,一定能把兵部打理得风生水起。”
    “没错。”张柬之附和道:“碛口一战,要不是楚王堵住突厥,就不会有如此大捷。这事足证楚王的盘盘大才。”
    “才华与年岁无关,甘罗十二为相,楚王十四岁,比甘罗大了两岁,难道就不能当兵部郎中么?”宋璟更是举例了。
    “好了。此事,朕意已决,不得再议。”武则天微微颔首,大为赞成狄仁杰他们的话,一锤定音。
    武三思和武承嗣对视一眼,不敢再说了。
    “三郎,你要拿出打仗的劲头,把兵部好好打理。”武则天勉励李隆基,道:“祖母期待你的成功。”
    “祖母,你放心吧。”李隆基昂头挺胸,拍着胸脯保证,道:“孙儿一定把兵部打理得风生水起,让你满意。”
    “好!”武则天赞许的点头,道:“张说策论天下第一,有大器局。这次北征,多出奇谋,很好。张说,你就做兵部侍郎,辅助三郎。”
    张说其才了得,若是有他相帮的话,李隆基一定把兵部打理得很好。
    “遵旨。”张说深知掌控兵部的重要性,没有推辞。
    “陛下,不可呀。”一个李隆基入主兵部就是天大的威胁,再有李隆基的心腹张说进入兵部,这还得了?武三思忙阻止。
    “是呀,陛下。”武承嗣忙附和,道:“张说居心叵测,弃陛下而就李隆基,其心当诛。”
    “哈哈!”李隆基一阵狂笑,脸色阴冷,冲武三思冷声道:“武三思呀武三思,你真是狗改不了吃屎……”
    “噗哧!”一片失笑声响起,群臣个个一脸的古怪。
    堂堂武则天的继承人选之一,竟然被李隆基当众斥为吃屎的狗,这太好笑了。
    “李隆基,你给我闭嘴!”武三思只觉脸上火辣辣,一张脸扭曲了。
    “当日是谁中伤张说?是谁诬陷张说?武三思,你说呀。”李隆基脸色冰冷,冲武三思喝道,吼声如雷。
    “这……”武三思哑口无言。
    正是因为武三思的诬陷,张说才被武则天罢官,他是百口莫辩了。
    “张说策论天下第一,才高八斗,风骨凛然,朝野皆知,人人钦佩。独有你,诬陷张说,你才是居心叵测。”李隆基眼睛瞪圆,喝道:“若不是本王爱才,收留张说,朝廷就会痛失一员能臣。”
    “不错!”群臣大声附和。
    “嗯。”武则天对李隆基的话大为赞赏,道:“三郎爱才惜才,更能重用人才,好样的!不愧朕的好孙儿!”
    武则天之所以能成功,从一介女流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爱才惜才,李隆基这话深得她的赞赏。
    “张说入兵部这事就这么定了。”武则天狠狠瞪了武三思一眼,他中伤张说这事还没有找他算账,他倒跳出来了。
    “陛下英明!”张说的才华,群臣很是赞赏;张说的风骨,群臣很是佩服。张说入兵部。群臣没有异议。
    接下来。就是大加升赏,有功将士各得其所,个个欢喜。
    武则天知人善任,赏罚分明,这番升赏,没有丝毫错漏,李隆基大为叹服。
    xxxxxxxxx
    东宫东殿,李隆基与张说、陈玄礼、薛直、张小飞、李宽、苏凡、裴孝恪他们聚在一起。共商大事。
    “楚王要求进入兵部,这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断。”张说一脸的佩服之色,道:“只要去了兵部,哪怕是一小吏,以楚王的才智,也能大有作为。”
    “没错。”陈玄礼大为赞成这话,道:“楚王在军中很有威望,将士们爱戴楚王,只要稍加运筹,楚王就能掌控一支大军。”
    李隆基进入兵部这一手是一着妙棋。张说、陈玄礼他们深知这有天大的好处。
    “你们说得没错。”李隆基点点头,道:“以我的威望。要想培植势力并不难,只需要稍加运筹就成。不过,眼下最紧要的一件事,就是掌控千骑。”
    “千骑?”张说、陈玄礼他们一愣。
    “楚王,千骑是陛下亲自掌控的呀,这要如何才能掌控?”千骑的作用很大,是武则天唯一亲自掌控的军队。
    只要掌控了千骑,就把宫中安危掌握在手里了,也就是把武则天的老命握在手里了,到那时,武则天就是顾虑重重。
    掌控千骑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只是,要想达成目标太难。
    “你们都是千骑出身的,再立有大功,回到千骑不是问题。”李隆基淡淡一笑,道:“只要你们回到千骑,就能掌控不少千骑,我也就掌控了千骑。”
    “不错。”张说率先赞成。
    “好!听楚王的。”陈玄礼他们齐声附和。
    陈玄礼他们都立有大功,声名大起,再加上他们本就是千骑出身,回到千骑是轻而易举。他们回去之后,必然是校尉了,也就是掌控一支千骑。
    他们这么多人,加起来掌握的千骑必然不在少数。
    “还有,楚王应该与千骑将军和钟绍京多加走动。”张说再出主意。
    “必须的。”李隆基大为赞成这话。
    刘幽求是千骑将军,钟绍京此人很有才华,这两人与李隆基的交情还不错,只要多花些时间结交,这两人必然会倒向李隆基。
    到那时,整个千骑都在李隆基的掌控中,就是武则天也得发怵。
    “楚王,千骑将军和钟绍求见。”就在这时,人精高力士进来禀报。
    “走,前去迎接。”说曹操曹操就到了,李隆基当即起身,前去相迎。
    一众人出屋相迎,只见刘幽求和钟绍京正站在殿外等候。
    “李隆基见过千骑将军。见过钟大人。”李隆基快步上前,冲二人见礼,一脸的亲切劲头,笑呵呵的道:“今儿刮甚风,把二位吹来了?快请进,快快请进!”
    “楚王言重了,言重了。我们两人冒昧打扰,还请楚王恕我们唐突之罪。”刘幽求和钟绍京忙见礼。
    寒暄几句,李隆基把二人请进殿里,命高力士送上茶水。
    “二位前来见我,有何要事?”李隆基深知二人前来必是有要事。
    “楚王,我们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此次前来,是有事请楚王帮忙。”刘幽京放下茶盅,道:“又到了挑选千骑的时候了,我们此番前来就是为了此事。楚王对军中熟悉,定是知晓不少人才,还请楚王多推荐些人才。”
    千骑每到一定时间就要重新挑选,把不合格的人淘汰掉。然后从后备军,或是精锐军队里面挑选。
    这是一件大事,每当挑选千骑之时,就会有很大的动静。而且,这事必须要知会兵部。
    虽然这是武则天亲自掌控的军队,然而,不经过兵部,怎么挑选?
    太好了,正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
    “这事啊,有些难办了。”李隆基心里差点乐开了花,却是一脸的为难之色。(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 弹劾李隆基
    明明适才还在商议,要陈玄礼他们回千骑,现在李隆基竟然一副很为难的样儿,这摆明了是欲擒故纵,张说他们互视一眼,一脸的古怪。
    “楚王,你这话何意呀?这可是陛下的意思。”刘幽求一愣,大为不解。
    “千骑将军,我固然是知道这是陛下的意思,可你也要为我想想呀。”李隆基摇摇头,一副非常为难的样儿,道:“千骑要从全军挑选,被选中者哪一个不是精锐中的精锐,精锐哪是那么容易培养的。你们看中了谁就挑谁,可你为那些培养精锐的人想过么?这些精锐都是他们的心尖儿肉,你们挑走了,他们能不生气?他们奈何你们不得,就要把气撒在我头上。”
    每一个千骑都是千挑万选的精锐,这要从全军挑选。只是,精锐谁不喜欢?千骑挑人固然是欢喜,那些失去精锐的将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