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女芳菲-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太太和太后的年纪相仿,早年间存的首饰里,总有那么一两套具有时代特征。
芳菲戴的这个正是大太太当年的陪嫁之一,只可惜样式更适合少女们,大太太原想着将来留给芳菲做嫁妆,可巧今日进宫能用上,她便叫宝莲立即找了出来。
大太太满意的看着扮相完美的小女儿,正要吩咐外面预备出发,宝莲却匆匆走了进来:
“太太,老爷回来了,说。。。。。。要亲送太太和四姑娘进宫面见太后!”
☆、第二百四十八章 、昔日态度,今日差别
闵朝宗知道今日李氏带着四丫头进宫,天不亮就往这边赶。他一开始没敢告诉大太太,大太太这个人,小肚鸡肠,没有一点气量,那日把香姨娘明着暗着一顿折损,闵朝宗就更加不待见发妻。
今天陪着她娘俩进宫,闵朝宗并不是看在李氏的面儿上,而是去给四丫头壮胆撑腰,巴望太后能给这丫头一个好去处。
闵朝宗早打听了清楚。
这些年王贤妃为什么明明没有恩宠,却还可以在后宫扶摇直上?
除了生下万岁唯一的儿子,更因为王贤妃时时刻刻以圣母皇太后为尊。
再瞧那卫皇后,虽然是一国之母,结果呢,连个小小的嫔妃也不如。
如今四丫头被太后高看一眼,这就是个极好的兆头。所以闵朝宗才特意赶来一趟,专送这娘俩入宫。
这厢,大太太领着芳菲出了中庭,就见闵朝宗骑在高头大马上,自家的大门竟是一步也不愿往里迈。
“老爷怎么来了?今日不是有早朝吗?”
“万岁这两日身子不适,已取消了近几天的朝会。”闵朝宗摆摆手:“家里的车马都是进京时置办的,进宫去见太后娘娘,怎可轻慢?我叫人收拾了一辆新车,也好给你们母女俩助威。”
他才说完,身后便有一辆招摇异常的翠竹暖香车缓缓驶过来。
闵朝宗得意的看着妻子和小女儿有些呆愣的表情,笑道:“怎么样?这车在京城也找不出第二驾来,原本是赶着香姨娘生日送她的,但你们不知道,香姨娘心地善良,特意主动要把车借出来给你们母女。”
大太太冷笑:“老爷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如今家里各处开源节流,连四丫头身边的丫鬟都缩减了一半。为这,我心里总是过意不去。老爷倒是好阔绰,送个姨娘小妾都是如此大手笔。”
闵朝宗笑容当即凝在脸上。芳菲忙道:“父亲,太太的话在理,这车寻遍京城也找不出第二辆,若叫宫里的贵人们听见可还得了?连娘娘们都不曾享用的华车。咱们更要警醒自身!父亲现在正是炙手可热,多少双眼睛盯着,女儿听说,那些监察御史们十分可恶,前一阵子对父亲多有诽谤,幸而万岁都没有理会。不过。。。。。。俗语说,众口铄金,三人成虎,父亲总不能忘记前车之鉴。万一被人将此捏成把柄,父亲就算想在万岁面前求情。恐怕万岁都会怪父亲只顾着自己享受!”
闵朝宗一听,顿时冷汗频出。
四丫头说的一点不错。
华车虽然好,但要把自己未来的前程搭进去,这可是不值得的买卖。
他当即就叫人另换车马。
大太太目光中甚多的不屑。芳菲恐这二人再打起来,紧忙拉着大太太钻进家中早预备好的茱萸平安车。
这个时候还早。街上行人客商不多,都是些买卖早点的小摊贩,见闵家车马徐徐驶过时,也有好奇张望两眼的,也有丝毫不去理会的。
此次拜见,大太太和芳菲极是顺利。这其中纵然有银子开路,不过。芳菲能感觉出来,太后的态度比照上一次有着天壤之别。
“母亲,那一回咱们足足等了整个上午呢!”芳菲紧挨着大太太,二人正在偏殿里等候。
这里距寿康宫不远,是从宫门口到寿康宫的必经之地。也是外命妇们觐见时短暂歇息的地方。上一回,芳菲在这儿吃了足足有三碗茶。偌大的宫殿,却连个果子也没有。她和大太太可算体会到了什么叫冷落。
然而今时今刻,摆在芳菲面前的不但有凉冰冰的酸梅汤,还有各种果子,花样点心。。。。。。
摆了满满一桌子。叫人看着就满足。
大太太看着这些鲜果,以及宫女们殷勤的笑意,心里并没有芳菲这样乐观。物极必反,这个道理她还是明白的。
太后对她们娘俩好的有些过头,难道,真叫闵朝宗那老东西算着了?太后要召芳菲进宫?
她拽了拽女儿的手:“等会儿见着了太后,多留个心眼儿。你大姐姐上一次不得机会和咱们说话,这回恐怕不会甘心。她那个人,不达目的绝不罢手。加上你父亲的挑唆,指不定又要在太后面前说出什么过分的话。丫头,切记切记,人不能好高骛远,脚踏实地才活的长久。”
芳菲笑道:“我知道!太太也不用多担心,我倒不觉得太后娘娘会让我进宫。。。。。。”
“你啊,总是往好的方面想!”
“太太可不该埋怨我,咱们要总是担惊受怕的活着,日子还怎么过?倒不如每每往好的地方想。”芳菲一指桌案上满满的鲜果:“您瞧,就冲这美味可口的果子,等会儿在寿康宫,咱们也不会受冷落。”
大太太琢磨琢磨,觉得这话却也有几分道理,遂也将悬着的心轻轻搁在旁边。
母女二人坐了一炷香的功夫,便立即来人请她们去寿康宫说话。
传信儿的小太监偏巧就是当日去御膳房领人的那一个。芳菲有些印象,边走边试探问他,那个女厨子结果怎样。
小太监嘴皮子利落,也爱与人攀谈,芳菲一问,他便忙道:“扭到了脚踝骨,第二天就肿了个满头似的。御膳房的人本来就嫌弃她是外来的和尚,在太后面前抢走了风头,眼见水粉受伤,这些人就起了坏心眼,把水粉丢去了西长街自生自灭。”
芳菲心中嗤笑:那女魔头会自生自灭?只怕又是她的诡计。
小太监觑着芳菲和李氏。他早听宫里的姐姐们说,眼前这母女二人不单单是华昭仪的娘家人,而且在太后娘娘跟前也极有分量。
小太监可怜水粉孤苦伶仃在西长街受苦,便想帮衬帮衬:“太后是因姑娘喜欢那匣子糕,所以才去唤了水粉。老话儿说的好,解铃还须系铃人,姑娘能不能帮水粉姐姐求求情,只要太后传她再做一次点心,御膳房那些家伙就不敢太放肆。”
芳菲当然“愿意”帮忙!
“好啊,我早想见见这位水粉姑娘,上一次不得见,回家还和我们太太说可惜了。既然是公公相托。。。。。。稍后我在太后面前得了机会,一定不会忘。”
小太监见这个闵姑娘如此豪爽通情达理,十分欢喜,脚下步子越发轻盈。没多时就到了这寿康宫,温嬷嬷早等在殿门外,见了大太太和芳菲,竟快步上前,预备亲自相迎。
温嬷嬷此举吓愣了不少人。要知道温嬷嬷可是太后身边的心腹,能叫她亲自相迎的,除了圣懿皇太后之外,那就是万岁爷了,即便是卫皇后,也从不敢随意使唤温嬷嬷。
这户闵家母女俩究竟有什么本事?
能叫太后如此看重?
☆、第二百四十九章 、斗叶子牌,扮猪吃虎
太后当然要重视闵氏母女,她先前还有几分漫不经心的心思在其中,可在见了闵芳菲后,太后发现,有这样一个义女也绝不是什么坏事。
聪明、漂亮,更重要的是,收了这女孩儿在自己名下,才好杜绝皇帝不该有的心思。
太后甚至一度和温嬷嬷商量,既然是做戏,不如做全,把名分也定下来,索性给个郡主的名号,也叫外面人看看,皇上待身边重臣是如何的恩宠。
正因为如此,温嬷嬷才会亲自出来迎接,就是要叫所有人看见,太后的意思。
芳菲与李氏被迎进大殿。今日殿中并没有一个人外人,只太后并几个大宫女在斗叶子牌。
看得出来,太后并不擅长此道,但是兴致颇高。
她一见芳菲和李氏,连忙招手,还问会不会,预备叫她们母女替换下身边的宫女。
大太太这个年纪自然不用说,不但会,而且还是打叶子牌的好手。不过大太太看的分明,太后可没有问她的意思,重点还在芳菲身上。
因此,大太太只连连推辞,说自己很少玩,怕扫了太后的兴致。
果然,太后没有强求,只是期待似的看向芳菲。
温嬷嬷忙拉了芳菲来到太后跟前:“娘娘您瞧,四姑娘这一双小手,看着便知道是有福气的。若要是替您抓牌,还不是想哪张便来哪张?”
太后听了果然兴致高涨,一定叫芳菲站在自己身旁,替她摸牌。
大太太却有些慌了。
她原以为,太后能叫芳菲顶替了哪个宫女,赢钱不会,输钱总还行吧?
可如今温嬷嬷一句话,就几乎是把芳菲送到了烤肉架子上炙烧。
替太后摸牌。。。。。。万一输的太难看,那太后娘娘先前对芳菲的一点点好看,怕也要丧失殆尽。
但这个时候。大太太不敢再多有言辞了,只能暗暗盼着芳菲能有几分好运气,千万别惹恼了太后。
说来也奇,自芳菲站在太后身边。太后的牌运像就扶摇直上,比鲲鹏展翅还厉害。几乎是要什么来什么,把太后乐的是眉开眼笑,连连夸芳菲是个有福气的丫头。
那些大宫女原就是陪着太后玩耍的能人,私下里为配合太后打发闲散时光,也是苦练技艺,偶尔哪宫娘娘来串门,她们也能凑上手,叫太后开心。
这三个宫女刚开始还抱着戏谑的心情,预备着叫闵芳菲输些小钱儿。可没想到,这倒贴银子的却是她们。
眼见太后那边银角子堆成了小山,她三人也有些额头冒汗。
再看芳菲的眼神都带着不善。
这哪里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小丫头?
分明就是老赌徒,闷声不响的就把她仨给骗了,还装作一脸无辜。
三人开始收起漫不经心。彼此一个眼神就知道该怎么做。
照理说,这三家打一家必是胜券在握,可谁知道,她们三人越是抱团儿,输的越是厉害。不但将太后给的本钱输了个精光,连自己的月钱也搭了进去。
太后早看出的猫腻,只是不开口说。她笑着将银子丢进钱匣子里。与芳菲道:“好孩子,幸而是有了你。这平日都是哀家输钱,几时见过钱匣子装满过?今儿是它有福气!”
温嬷嬷等人见太后高兴,忙跟着附和,把太后说的越发眉开眼笑,看芳菲的眼神不但和善。而且亲热。
大太太目色有几分狐疑,在富春的时候,老太太的确喜好斗牌,不过像芳菲那样小的年纪,却很少上场。老太太总怕叫外人看见,亦或是家里的奴婢小厮们传出去,对四位姑娘的名声不好。
大太太深觉老太太的担心有理,所以也不肯叫芳菲常玩。谁料,今日四丫头实在是叫她大开眼界。
钱匣子很快就合不上盖子了,太后虽然喜欢斗牌,却不喜欢水满则溢这种心态,索性将钱都交给温嬷嬷:“散给她们吧。”
这一匣银角子,少说也有百十两,足够一个庄户人家好吃好喝三四年还有富余。但在太后眼里,也不过就是随手打赏宫人的小玩意儿。
芳菲正在心里暗暗感慨太后的豪奢生活,对方却叫了她和李氏进隔壁东配殿。
芳菲和大太太一进门便瞧了出来,这个偏殿虽说是狭小了些,不过摆设更加温馨,更加舒适,大概才是圣母皇太后平日真正休憩之所。
就见温嬷嬷搀着太后落坐在正东首位上,单说这一处就与前面正殿不同。正殿首位设的是两座,一东一西,芳菲和大太太两次进寿康宫,看见的都是太后娘娘占西座位。
这西宫并非正宫,圣母皇太后虽说是皇帝生母,也在先帝死后尊崇为了太后,可到底在身份上还是差了一截,所以出事各个方面,都要矮着圣懿皇太后一头。就连在自己的寿康宫中,圣母皇太后也要把东首位留出来,以便表示对圣懿皇太后的尊重。
唯有这配殿里的一切,才能叫圣母皇太后没有压力,感到自在。
归根结底,任何一个女人,都不愿意头顶永远有另一个女人压着。
温顺如水的圣母皇太后亦是如此。
“好孩子,过来哀家这里。”
太后话一出,早有小宫女端来绣墩。芳菲谦让两次,这才贴着绣墩的边儿轻轻坐了。
太后十分满意,转而与大太太道:“这孩子老实又聪明,真叫人喜欢。闵夫人,你才是最有福气的人!”
温嬷嬷在一旁听了,差点没笑出声。
刚刚进配殿的时候,她还听见三个大宫女在那儿嘀咕呢,说这闵家四小姐手太黑,把她们三个输的心里直淌血。
太后这会儿却偏说闵四姑娘老实。。。。。。
要叫外面三个大宫女听见,非一口血吐出来不可。
大太太瞧了瞧温嬷嬷闷笑的样子,脸上略有几分不自在:“臣妇不敢当太后这般夸奖。要说天底下最有福气的,非太后娘娘莫属,万岁孝顺是举国皆知的事儿。臣妇听说,皇上预备为太后重建洛阳行宫,孝心拳拳,国之大幸也!”
前朝梁帝喜欢洛阳气候,耗费巨资在洛阳修建了行宫,一年之中,倒有大半时间住在那里。据说在前朝时,洛阳行宫内也有酒池肉林,至于歌舞美女,那更是多不胜数。
正因为前朝梁帝的荒/淫/无度,加上行宫耗费国库,民不聊生,所以国家才迅速灭亡。
太祖建国之后,洛阳行宫虽然没有被全部摧毁,但也受损严重,想要重现前朝梁帝时期的辉煌,不掏血本是不成的。
可是,当时太祖还没立稳脚跟,心中也不喜前朝的奢靡,便将行宫弃而不用。高宗皇帝孝感尤深,太祖没做的事儿,他也绝不肯做。
后来慢慢的,那行宫就更加荒芜,到如今,竟是没有一位皇帝修缮过。
直到今上开口与朝中讨论。皇帝的心意也十分简单,国库富裕,就该挪出一部分叫太后享享清福。
而这一举动,也遭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反对和支持。
大太太才以提及这件事,太后就情不自禁的长叹一口气。
☆、第二百五十章 、芳菲出计,太后震怒
太后不想建行宫吗?
当然想!
可这话没法说出口!告诉皇帝,只会逼迫儿子,更容易惹来圣懿皇太后的谗言。如今这个后宫,圣懿皇太后和她娘家外甥女还是手握重权的。前朝又有卫家和白家扶持,一旦朝臣认定皇上要修建行宫的主意是太后所出,那寿康宫就成了众矢之的,绝不是圣母皇太后期望看见的。
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太后如今正陷入了两难境地。
“哀家听说,闵夫人以前有什么大主意拿不稳,总要问问这孩子的意思。看来,闵夫人竟十分信赖四姑娘啊!”太后笑望着大太太:“这就是哀家说的,闵夫人好福气!像哀家,有什么心里话,能和谁说呢?先帝倒是有几个公主,可都与本宫不亲近,几个儿媳妇好虽好,却也是各存了小心思。哎,倒不如闵夫人,还有个贴心的闺女,比十个儿子还强。”
大太太连忙道:“太后谬赞,叫臣妇不敢担当。家中小女焉能与宫中的金枝玉叶相提并论?臣妇听说,先帝爷的几位公主也都极孝顺。太后这次大寿,外面不知道忙成什么样子,但臣妇想,公主们肯定都在尽心竭力的为太后娘娘准备寿诞之礼。”
温嬷嬷忙附和的赔笑:“闵夫人真是神了,虽说没有亲眼看见,可老奴也听说,九公主几位正在演排歌舞,就预备大寿当日亲自表演给太后瞧呢!”
太后不带丝毫笑意,反而皱紧了眉头:“歌舞?这必又是九公主的主意!”
先帝晚年多宠幸品阶不高的嫔妃,就算有孕也不肯加封。九公主年岁不过十三四,生母是梨园之中的一名琵琶女,因生的貌美被先帝相中,得幸有了身孕,可惜不是儿子,便早早被先帝抛在一边。
如今自请去了皇陵陪伴先帝。
九公主的生母是个聪明人,知道以退为进。正因为她的自请,圣懿皇太后才肯抬举九公主。
在先帝的这些女儿之中,九公主算是风头比较强健的。
可惜。。。。。。圣母皇太后并不喜欢。
温嬷嬷知道自家主子的心病,便连忙给芳菲使眼色:“太后这些日子一直在为朝臣争论行宫的事儿而头痛不已。万岁力主重修,可太后又不愿意劳民伤财,闵四姑娘是个主意多的,不妨给太后出个好主意?”
芳菲被温嬷嬷推到前面,这架势,大有不说也得说的模样!
大太太心思一动,也看向女儿,轻声道:“既然是太后的意思。。。。。。你便不用怕,只要于国有益就好。”
芳菲心里暗暗腹诽:这怎么可能呢?她就算没去过洛阳,也从史书上看见过。前朝梁帝奢靡无度。为修建洛阳行宫可以说是举国之富,结果百姓民不聊生。
百年过去,行宫就算没有成为废墟之地,但要想重建,也绝不是一日两日之功!
“回太后娘娘。臣女以为,这行宫修建与不修,关键不在朝臣怎么说,而是皇上心里怎样想。”
太后蛾眉轻蹙:“什么意思?你倒是说的明白些。”
芳菲轻巧的一鞠躬,笑道:“皇上得民心,得朝臣支持,就算举国之财给太后您修建行宫。那也是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御史台不敢有人发出微词。这便是民女所说的皇之心,话句话说,也是民心所向。”
太后这次听明白了,不过。。。。。。
“这民心最难捉摸。如你说所,行宫岂不是重建无望?”
在太后眼中,老百姓关心的只有自己的衣食住行,而绝非朝廷动向。不过,重修新宫便要动用税赋。加重徭役,老百姓岂会愿意?
芳菲听了太后的忧虑,轻声笑道:“何必加重徭役税赋?只要万岁能体恤百姓不易,百姓自然不愿意与朝廷对着干。这正是皇上安抚民心之时候。回禀太后娘娘,臣女以为,皇上完全大可以借此机会重新清理以往冗余的徭役制度。百姓得到切实利益,心中必怀有感激。新的徭役便以行宫修建为例,娘娘便可安枕无忧。”
太后听明白了几分,迟疑道:“你是说,叫皇上破除先帝时期的徭役赋税制?”
大太太一听这话可还得了?四丫头真是信口开河,她怎么能妄自议论国事?
这可是要掉脑袋的!
大太太紧张兮兮的看向太后,太后却并没怪罪于此。实际上,太后心里一直为先帝遗留下来的祸患而深深担忧。
先帝为给自己修建皇陵,使用了大量人力,如今国库虽然富裕,但不能不说,这是压榨出来的民脂民膏。为修皇陵,徭役制度一直比太祖和高宗时期更加苛刻。
太后做妃子的时候不敢非议,而今做了皇帝的母亲,她在敢表达自己的担忧。
“皇上早为此事与朝臣们商议过,只不过圣懿皇太后断言拒绝,她以为,先帝之策若轻易推翻,岂不是显得先帝苛待了子民?这一顶帽子压下来,皇上便再也没能开口。”
原来这其中还有圣懿皇太后在搀和。
不过芳菲倒是能理解,圣懿皇太后既然处处与皇帝母子对着干,就自然不能眼睁睁看百姓们朝皇帝归心。
这减免徭役一事可是大事,无论放在哪朝哪代,处理得当,都是收买民心的好办法。
圣懿皇太后一直贼心不死,希冀她抚养的九皇子有朝一日继承大统,所以这件事还是留给九皇子处理的好。
而圣懿皇太后是先帝嫡妻,皇帝不能不尊重她的决断。
大伙儿的目光渐渐都落在了芳菲身上,连大太太都想听一听,这丫头究竟有什么好办法,不但能叫两宫太后满意,更实惠了天下百姓。
芳菲迟疑片刻,才轻声道:“其实,这件事还要看太后娘娘!”
“哦?此话怎讲?”
“万岁重建行宫,御史们不肯答应,朝中议论纷纷,其实还有一个小小的原因,那就是陛下越过了圣懿皇太后,只说给太后娘娘贺寿修宫。大伙儿心中难免有些想法,加上圣懿皇太后亲随众多,只要给万岁下了绊脚石。。。。。。此事必难以实施。小女以为,太后若能主动提出,将行宫让给圣懿皇太后,不但躲避了锋芒,更可以助万岁实施他的惠民大业!”
太后闻言勃然大怒:“要哀家低头?哼,莫说此话,否则休怪哀家翻脸无情!”
温嬷嬷吓得浑身乱颤,心里只骂芳菲不懂事。这孩子,怎么胡乱出主意呢!太后虽然从不在外人面前表达对圣懿皇太后的不敬,但这二三年来,除了卫皇后,还谁敢给太后添堵?
尤其是这个闵芳菲,太后先前对她可是抱有极大期待的。现在倒好,几句话就挑的太后雷霆震怒!
****
最近一直在养病中,东北天气阴晴冷暖不测,小荷这次是被深深击倒了,请原谅我没有加更,等缓和缓和,我好起来,会像以前一样爆发的!
☆、第二百五十一章 、上上之策,太后转喜
东配殿里顿时鸦雀无声,温嬷嬷几次想开口,却在见了太后的怒容之后,硬生生都给憋了回去。
大太太也是心惊肉颤,更替芳菲悬了一颗心。
倒是芳菲她自己,脸上笑容始终没有更改,见殿中无人开口,便道:“太后问小女,小女才胡乱说了这些,其实不过是些稚嫩荒唐的想法,太后大可以不必理会。以娘娘今时今日的地位,您大可以高枕无忧,行宫修与不修,也不过就是万岁爷一句话的事儿。太后只等着洛阳重建好,带着儿媳孙儿去颐享天年便是。”
太后开始还有些气恼,但被芳菲这样一说,反而陷入了沉默。
去洛阳颐享天年?
那岂不是把这后宫又拱手让给了圣懿皇太后?
不行!
她拼了这几年,又是提拔王贤妃,又是拉拢贵太妃,影太嫔,为的就是能与圣懿皇太后分庭抗争,给儿子收拾出一片清净的后院儿。
后宅不宁,何以安天下?
太后就这么一个亲生的儿子,除了自己和温嬷嬷,再也没有第三个人知道她当年为了保住这个孩子平安成长,究竟费了多少心思。
要不是先帝过于讨厌废太子,要不是大皇子太无能,也轮不到自己的儿子登上储君的位置。
太后早就暗自发过誓言,要活的长久,也给儿子管好这个后宫。
叫她去洛阳独自享福?太后不愿意。就算那行宫修的比天宫还漂亮,也不能叫太后完全动心。
如此看来,闵家的小丫头所出主意倒也还有几分可取之处。
太后凝神看向芳菲:“孩子,若陛下真的对外宣称,那行宫是为圣懿皇太后重修。。。。。。你所预料结果又将如何?”
“回太后,结果无非两个,一是圣懿皇太后欣然接受,轻松寡然一身前往;二是拒不肯受,甚至诋毁万岁这样做是别有用心。”
太后郑重的点点头。这丫头猜的都对。圣懿皇太后就是那样一个人,她们母子就算掏心掏肺,也会被说成是别有居心。
“那哀家该更期盼哪个结果呢?”
芳菲从始至终都不像大太太那样担心,太后不会真的震怒。因为她说的每一句话,都深深迎合在了太后的心坎里。太后只会被自己的办法打动,顺着自己的心意走。
“小女以为,不管最后得到的是哪种结果,获利最多的,还是太后与陛下。”
圣懿皇太后欣然接受,皇帝便能清理后宫,将先帝时期后宫毒瘤彻底清除,一举拔除圣懿皇太后的暗桩。
可万一她不接受,那就是拒绝皇帝的孝心。渐渐就会把自己逼到进退两难的境地。
太后想通了里面的关节,不由得大笑:“这丫头,怪不得闵夫人也要看重,今日才知道,竟是个办法极多的。好好好。温嬷嬷,你这就去与皇帝说,修缮行宫之事不可中辍,只是名目要换一换,暂就听闵四小姐的意思!”
温嬷嬷连忙答应,欢喜的去了。
太后拉着芳菲不愿撒手,越看越觉得这姑娘顺眼。几乎就差开口要收做义女!
大太太乐见其成,顺势说了许多芳菲小时候的趣事,有些连芳菲自己也记不得,没想道大太太却都印在心里。
大太太说的风趣,其间又夹杂了许多江南地带的俏皮话。太后原也是江南女子,进宫十几年。从未回过家乡,对乡音却还熟稔。她听了大太太的话,二人不觉拉近许多,待芳菲和大太太越发的和蔼。
东配殿里气氛融洽,笑声不断。外面一干伺候的宫女太监都暗暗羡慕这闵家母女俩。
正这时,远远几个太监抬着一顶肩舆往这边来。
后宫里能用肩舆的并不多,两宫太后与皇后自然不用说,余下的也就是王贤妃还配使用。前一阵子大伙儿都听说,万岁重新复宠华昭仪后,隔日就往欢喜殿也送了一顶榆木雕着春桃的肩舆。
宫人们眺望一瞧,果然就是华昭仪那顶。其中有个小管事太监连忙领了几个人迎上去,跪地便要请安:“奴才们见过华昭仪。”
闵芳华坐在肩舆之中,心情甚好:“快起来,麻烦几位公公帮忙通禀,臣妾亲手熬了些甜汤,想请太后品尝。”
那小管事太监略有几分为难:“这。。。。。。昭仪娘娘,并不是奴才不给您通禀,而是太后此刻正在东配殿里与人说话,怕不得空吃甜汤。娘娘若是放心,就请将甜汤放下,等稍后得空儿,奴才亲自呈给太后。”
闵芳华知道今日太后宣见的是她娘家,也听说早起王贤妃涎着脸,自仗着生了皇长子,所以又巴结来说话儿。不想连太后的面都没见着,就被赶了出去。
后宫这些妃子们都在背地里嘲笑王贤妃的不自量力,却又没人敢站出来学一学,直到闵芳华。
她现在迫切要见见自己那个亲妹子,闵芳华自得的以为,只要见了闵芳菲,就一定能说动对方帮自己。
因此,她明知道太后不见外客的情况下,还是坐肩舆来了寿康宫。
闵芳华一个眼神过去,心腹大宫女素茶连忙递上去好几个荷包,口中不忘嗔道:“谁不知道太后现在正和闵夫人说话儿?你知道闵夫人是谁?那是我们昭仪娘娘的生母。公公只管往里面去回消息,我再不信,太后还会拦着不见?”
寿康宫这几个小太监闻言面面相觑,却谁也不敢拿荷包,都用眼睛瞄着管事。
那小管事太监沉吟片刻,这才道:“素茶姑姑说的有道理,也罢,奴才就往里面走一趟,太后娘娘肯不肯见。。。。。。还要看昭仪娘娘自己的造化。”
闵芳华大喜,连忙开口叫素茶打赏。
小太监收的好不心虚,就为华昭仪跑这一趟腿,说不定就要会被温嬷嬷大骂一通。他也只是收些辛苦钱而已。
将沉甸甸的荷包收在袖子中,小太监去的快,回来也快。见了闵芳华就笑:“太后听说昭仪娘娘亲自来送甜汤,心中大悦,请娘娘里面说话呢!”
闵芳华不由得暗中长出一口气。
幸好幸好,这要是被直接赶出去。她也就没什么资格在后宫立足了。
可见,太后还是心疼她的。
而且这样一来,自己再见王贤妃时,看那女人还敢不敢小瞧自己!
闵芳华从素茶手中接过食盒,快步进了东配殿。一进大殿她就听见太后爽朗的笑声,心下不觉一沉。
闵芳华进宫也有三四年的光景,只见过冷冰冰的圣母皇太后,却从未见过今日这般欢愉的模样。
难道说闵芳菲是修炼成精的老妖,不然怎么一个个都被她魔住了似的。大太太是这样,太后也是这样。
真叫人觉得不公平!
闵芳华强压忌恨。拎着食盒上前请安。
太后见了,只笑道:“快起来,好孩子,大热的天,干嘛亲自跑一趟?只打发个宫女来便是。”
“嫔妾为母后做事。不敢称辛苦。”闵芳华笑容腼腆的从食盒中取出了晶莹剔透的水晶盏:“臣妾听说母后这两日总是咳嗽,所以特炖了这道五果甜汤。”
芳菲实在好奇,情不自禁的抻了脖子往水晶盏里看。
她可从没听说闵芳华还有下厨这项本事,在富春的时候如此,在京城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