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夫妻本是同林鸟-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是咸吃萝卜操淡心,别人家的婚姻大事儿,他们陆家管的哪一门子闲事儿?
怪不得她娘以前不和这位表姨母来往呢,就是自己公公这边,也没有交代说和陆家亲近,这样的人品,就是当着大官,也亲近不得。
那陆夫人不过是想着落井下石,让赵家人不好过,所以才心血来潮,想到田家不是和赵家结亲了吗?
如果田家这个时候,和赵家退亲了,那么赵家就是雪上加霜,于是就派了人过去说了说,没想到田夫人直接说了那番话,表示别人家的事儿,你陆夫人就不要多操心了,陆夫人听了回复,冷哼道:“狗咬吕洞宾,不是好人心,早晚有你们后悔的那一天的!”
一个长子的婚事多么的重要,结亲结好了,以后能福泽好几代呢,这田家死活要巴着赵家这门亲,等赵家倒台了,看他们后悔不后悔去!
☆、第一百九十六章 回归
紧接着,又有御史弹劾赵水生,在赈灾的时候,用暴力手段,强夺富户家的粮食,弄得民声载道。
不过也有御史上折子反驳,认为这些弹劾的人,既然没有去过灾区,只不过是道听途说,就说赵侍郎如何如何,长久下去,就再也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去赈灾了。
总之,两方面都打的很火热。皇上之看着这些人掐架,倒是没有下结论,因为那边赈灾都没有结束了,就要因为这些口水官司处理一个官员,那真是昏君所为了。
皇上当初派自己的堂侄平王世子跟过去,也是为了有自己人过去,等平王世子回京后,也有平王世子的汇报的,好歹是亲身经历的人,比这些不看事实,只会说的人,要强的多了。
而又过了二十来天,朝廷从河南省那边得到了确切的官方消息,是河南省灾区的地方基本上已经稳定下来。
原来出现的有疑似瘟疫的村子的情况已经稳定下来,再没有出现有病症的人。
各个受灾的地方的粮食已经发放完毕,连同修缮房屋的银两和下一季的种子等都发了下去,剩下的事情,都是当地官府的事儿了。
钦差大臣的任务已经完成,不需要在这里多呆了,于是写了回程的折子,得到了回府,赵水生等人就从河南省那边朝京城出发了。
赵水生他们一行人回去的时候,很多老百姓都跪拜着送了他们的,毕竟如果不是钦差大臣们过来,他们这些老百姓真的活不下去了,要么饿死,要么得病而死,要么是成了流民,到处乞讨。
而赵水生等人却把这个功劳都算在了当今皇上身上,于是老百姓对当今皇上歌功颂德的多了不知道多少。
都说当今圣上是明君,这事儿最后被皇上知道了,皇上的心里自然是很高兴的,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何况是这种话,不是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吗?
而赵水生和平王世子,一路风尘仆仆,到了京城,连家都没有回,就直接进宫去禀报了,皇上正和内阁大臣在一起,见到明显消瘦的赵水生和平王世子等人,皇上笑容满面,这两人在河南那边的情况,他已经知道了,当然是别人告诉他的,皇上不可能只看这两人自己的折子,还有别的官员上来的折子,具体的办的事情是好是坏,大部分人都说好,那才叫好。
早就知道这赵水生是个有本事的人,没想到这次处理的这么快。
又这么的没有留下什么不好处理的尾巴,连发病的人,也只不过只死了一半,以前有过这种情况的病人,十之八、九都是要死的,如今能少死这些人,对大周来说,也是好事儿。
人多了,才是兴旺之兆。
皇上高兴,不由得对内阁大臣戴阁老说道:“多亏爱卿当初举荐了赵爱卿,不然朕还得头疼了。”
戴阁老的心里跟吃了苦瓜一样苦,可是还得面上带着笑,和皇上一样夸赵水生,然后谦虚的表示,这都是皇上慧眼识珠,都是皇上的功劳。
皇上听完这两人的禀报,心里满意,想着他们也这么劳累了将近两个月,如今朝廷上也没有什么大事儿,于是大手一挥,给了这两人每人各十天的假,让他们和家里的人好好团聚团聚,也顺便休息休息,然后再为朝廷卖力。
温如庭平常都和这个门生传递消息,所以倒是没有别的事情要说,也让赵水生回家休息去。
戴阁老郁闷的要吐血了,本来是想着要砍掉温如庭的一只胳膊,没想到这胳膊没有砍成,反而让这赵水生更得了皇上的看重了。
这下子,温如庭还不更是如虎添翼了?
虽然说,当初是他举荐的赵水生,可是明眼人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赵水生是不可能对自己感恩戴德的。
戴阁老极其郁闷的问陆尚书,“不是说中间安排了人吗?为什么还让这赵水生这么风光的回来了?”
陆尚书说道:“哪里知道这个赵水生这么狡猾,我们的人都找不到他到底在哪里,都说他得了病了,在避着人养病,谁知道他活蹦乱跳的了。”
当初听说赵水生病了,所以都传出了赵水生得了瘟疫,命不久矣的话来,而赵水生到最后一直没有露面,想着肯定是快不行了,到时候尸体都要被焚烧了,谁知道最后他这么的回来了。
陆尚书也是一把年纪了,被差不多年纪的戴阁老这么寻孙子一样的训斥,这心里也不好受,大家同朝为官,你不过是入了阁,就品级上来说,他们也差不多,真因为自己没有脾气,就凭着你呼来喝去的?
自己不想脏了手,就让他来动手,他又不是傻子,干什么要当这个杀人的刀来?
所以戴阁老让陆尚书派人去让赵水生有去无回的时候,陆尚书就没有认真的执行,他只是想着昂赵水生自己染上了瘟疫,然后死了,这样也不关他什么事儿,可是真的要去杀了朝廷命官,他还真是办不到呢。
这戴阁老为什么不自己派人去做这个事儿?
还不是怕被人发现了,然后就犯了罪了?难道他担心,自己就不担心吗?
所以陆尚书也不是傻子,只是让人打听了一下赵水生的行踪,根本就没有做出那种杀人的事儿。
他心里是恨赵水生不给自己面子,可是要让赵水生倒霉,也得看起来自自然然的。
可是这戴阁老,还想让自己安排人,然后在半道上把赵水生给除了,他倒是想的美,除了年轻的
时候,陆尚书杀过鸡以外,他连猪都没有杀过,更何况是杀人呢?
反正,陆尚书觉得以后还是离这戴阁老远一些,这么狠的人,早晚有一天把自己给卖了都不知
道。
赵水生平安的归来,家里的人都在大厅上等着,尤其是老赵头,比别人都激动,经过了这一番事儿,他才知道,原来这个家最离不开的人是自己的二儿子,以前不显,可是事情一出,就显现出来了。
老赵头见到二儿子的时候,真的是热泪盈眶啊,尤其是看到二儿子又黑又瘦的,真是吃苦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老赵头嘴上激动的说道。
李梨花也带着孩子们,看到赵水生,瑜哥儿就跑过去扑到自己爹的身上,赵水生一把把瑜哥儿诶抱了起来,这小子搂着自己的爹,别提多高兴了。
大家都是听了那些谣言的,要说心里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可是现在人好好的在大家面前站着,那些谣言不攻自破,赵家的顶梁柱还在,这下子,看那些说谣言的人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李梨花对大家说道:“先让老爷去洗漱一番,等会儿咱们一起吃个饭再说。”
老赵头点头,“老二媳妇说的是,水生啊,你先去歇息一会儿,你这次出去辛苦了。”
赵金生和赵土生自然是没话可说,自己的兄弟平平安安的,那是再好不过了。
李梨花已经让人准备好了热水,亲自去伺候赵水生洗簌。
赵水生这次过去,在乡下走动了很多地方,连鞋子都磨破了好几双。
好在这个身体以前也是在田间地头长大的,倒是没有不适应。只不过最初看到的满目疮痍,还是很让人揪心的。
十户九空,说的就是这个情况。
“也是因为最后能活着的人少了一大半,不然这粮食根本就不够分下来。”
虽然这很残酷,可是这也是事实。洪水过后,留下的人少了许多,也给朝廷减了不少麻烦。
不过,这之后,朝廷的劳力就少了许多了,所以才给那受灾的地方减免了三年的赋税,希望通过三年,这些地方能够复苏起来,三年的功夫,也能多一些小儿了。
田还是在那些地方,不会减少,每个人能种的田也多了。
李梨花说道:“老百姓的要求也就那么低,能活着就好。”
能活着,能吃一口饭,就能继续过日子。
要不是逼急了,谁也不会造反的。所以别看这赈灾是个麻烦事儿,可是猜对了老百姓的心思,就很简单了。
“回来了好好歇几天吧,我看你现在是又黑又瘦了,最开始一看,差点就没有认出来。”
赵水生以前可是个‘小白脸’如今成了‘小黑脸’了。
赵水生郁闷,他也不想变的这么黑的,毕竟,自己身板不行,唯一可以看得也就是那张脸了,如今连这张脸都变黑了,再看看媳妇,比自己白多了,该不是要被嫌弃吧。
可是当初那个情况,又是夏天,不晒黑都不行。田间地头的见人,安抚众人,也顾不得这脸上是什么样了。
李梨花看赵水生身上并没有什么大的疤痕,知道并没有受过什么中伤,这心里的石头落了下去。赈灾的时候,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不小心扭伤了脚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要想安安稳稳的,那就是在屋子里呆着,可是那样,就不能亲自了解情况。
赵水生换了一身衣服,觉得浑身清爽,问道:“京城没有什么大事儿吧。”他知道有人谣传自己得了瘟疫,快要过世了,这种事儿他不担心,因为只要他人回来了,这些谣言就不攻自破。就怕是还有别的事儿,妻子瞒着自己,让家里人受委屈了。
☆、第一百九十七章 歇息
“没有什么别的事儿,都是些小事儿,你不是能休十天吗,我慢慢跟你说,家里都等着你用饭呢,先去吃饭去吧。”李梨花说道。
家里因为赵水生平平安安的回来了,这顿饭吃的是喜气洋洋。
接下来的几天,赵水生真的是在家里歇息,或者有好友过来,在书房里说说话,当然,也有人问关于河南省那边的情况。
因为这次受灾,损失了好一部分官员,朝廷肯定会再派人过去,有些心思活的人,就看到了这个机会,这种地方,大灾已经安置好了,剩下的时间,在任期内,是很容易做出政绩的。
赵水生是亲自去过河南省的地方的,比别人更了解那边的情况,所以过来讨教,比像别人打听,更容易一些,知道的更清楚一些。
而赵水生是在歇息,所以也不是每个人都见的,大家都是有提前递了帖子的,倒是不至于会冲突了。
赵水生原本想着带着妻子和孩子们去庄子上住上几天,这些年,一直在忙忙碌碌的,都没有正正经经的和家人一起去玩一玩,实在是有些亏待了妻子和孩子。
而赵水生也知道,这次自己安全平安的回来了,皇上那边也肯定会有所表示,至于是什么,他自己不清楚,可是总会有所表示的。
赵水生倒是不指望这一次就让自己再升上一升,毕竟,这个事儿,做好了也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不过这件事儿做好了,大家也能看到他的能力,这对以后更有好处。
至于没有立刻给了赵水生什么奖赏,那是因为皇上倒是有心了,想着不如等赵水生休息几天再说,真要把东西赏下去了,到时候上门来恭贺的人多了起来,这就休息不了了。
对这种能替他分忧的臣子,皇上自来是很器重的。
所以到赵水生在家里休息了四天后,这赏赐就下来了,除了金银绸缎,这些自然少不了,另外还给了赵老爷子一份赏赐,一副沉香木的拐杖,另有一对纯金的福寿双星。
赵水生的夫人也更不用说了,赏赐也很丰厚,另外就是,皇上没有升赵水生的官位和品级,不过却给了瑾哥儿这个长子一个六品的散官做。
当然,瑾哥儿这年纪,自然是不能真的做官的,不过身上倒是官身了,以后就是不考取功名,也和普通老百姓不一样了。
这在大户人家里面都很常见,当老子的立了功,一般不好赏赐到当老子的头上,那么就会赏到妻子儿女或者父母身上。
给赵水生的长子一个六品的散官,听着是好听一些,也不妨碍了别人的利益。
总之,大家都觉得是稀松平常的事儿。
“这么说,我们瑾哥儿就是个小将军了?”张芸儿打趣说道。
因为朝廷给瑾哥儿的这个散官,就是叫什么勇武将军,名字听着好听,但是实权一点儿也没有的,像这样的将军,品级六品的,不大也不小,当然,不是说将军了,就是武官了,一个武散官,就是用来赏赐给人的。
只不过这些武散官以后要走仕途,比别人更容易一些。
身上也是有品级的人呢。
对李梨花来说,这种赏赐,就是听着好听,中看不中用的,她家瑾哥儿也不指望这个过日子。
不过在外人看来,这是皇家对赵家的恩赐,所以从这赏赐的旨意下来后,各家各户都派人送了贺礼,李梨花知道,一场酒席是免不了的。
这种事儿做的多了,倒是习以为常了。不觉得有什么不方便的。
请酒吃饭,听戏,忙了一整天,才算是忙完了,剩下也不到几天的功夫,赵水生想着,时间也不多了,于是就打算带着孩子们去庄子上玩上一两天,不然接下来,他就会更忙了。
这个庄子,不是赵金生他们现在住的庄子,而是之后买的,皇上这次赏赐中间,也有一个庄子,不过是才接手,现在去肯定是来不及的,赵水生打算的是,等以后休沐了,再带着妻子和孩子们过去玩一玩。
因为皇上赏赐的这个庄子,赵水生知道,严格说起来,还是个皇庄。是已故的前朝的一个公主的陪嫁的庄子,后来也赏赐给别的皇室宗亲,最后那位皇室宗亲没有子嗣,这庄子就又收回来了,如今赏给了自己,赵水生不用想就知道,既然是皇家的庄子,那里面的景致肯定是一等一的。
自己虽然早就见识过各种好景致,江南的小巧别致,北面的大气磅礴,可是自己的儿女却没有见识过,如今有这个机会,自然是让儿女们都高兴高兴。
“等过段时间,赏赐的庄子收拾好了,咱们再过去玩上一天。”赵水生对妻儿说道。
几个孩子都很高兴,瑾哥儿虽然现在也被人打趣说他成了官家人,不过也知道,如果不是爹,他也没有这个官身,但是他心里还是想着好好读书,到时候能有个功名也更好一些。
他们这些官家子弟,在仕途上肯定比一般的寒门学子要容易的多,哪怕只是个秀才功名,也能谋得个实缺当上。
赵琪已经当爹了,自然不会跟着这些孩子们一起过去玩,老赵头,他年纪大了,不喜欢走动,所以也不用跟着一起过去。
李梨花他们说是一家子过去,不过是多带了三房的赵珝和赵琅,这两个小子,和瑾哥儿瑜哥儿都玩得很好,因为前面已经让人去做准备了,也不怕那庄子上来个措手不及。
而李梨花也给田家那边递了信去,知道荀哥儿这孩子知道这个事儿,肯定也想跟着过来的。
田蒙就算了,这都快要成为自己的女婿了,带着他,楚楚这边也不方便。
田蒙年初的时候,回去老家,已经考上了秀才,如今是身上已经有功名的人了。
他这个年纪考上了秀才,也算是年少有为。
如今只等着再过几年,去考举人了。
再过几年,楚楚也都要嫁人了,时间过的还真是快啊。
赵家的这个庄子,是在京城的东边,从东门出去,再朝东行驶三十里路,也就到了。
当初买这个庄子,也是因为这个庄子出产多,且有山有水,就是夏天的时候,也可以过来避暑。
京城的夏天,要是热起来,真是热的不得了,很多在京郊有庄子的人家,都会选择在庄子上住上一段日子,避避暑。
赵家去年才从外地回京,今年赵水生又去赈灾,所以一点儿机会也没有。
庄子上的人,除了这庄头,别的人都没有见过。
不过这些人的身契,都是在他们手里,倒是不怕他们装神弄鬼。
这个庄子,主要出产是大米,然后才是各种蔬菜瓜果。
山上也有野味,但是那个不是主要的。
李梨花也不是那种苛刻的人,虽然这附近的山头都是自己家的,可是如果住在这附近的平头百姓,想要上山打猎等等,也让庄头他们不必管,总归这些人不过是为了讨生活,给人家一条活路,也算不得什么。
几个大的小子已经骑上了马,虽然外面的天气很热,如今虽然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可是这暑气还不减呢,这几个小子但是一点儿也不怕。非要骑着马在外面。一会儿的功夫,就跑出去好远。
楚楚说道:“就不能安安分分的坐在马车上说说话吗?非要这样,到时候出一身汗。”
这几个兄弟,真的是没有一点儿安安静静的时候,楚楚看着就着急。
“姑娘,少爷他们这样,身体才会好呢。奴婢娘说了,小子就该淘一些,这样长大了才有出息。”楚楚的一个小丫头说道。
他们这些跟着出来的丫头们,心里也美滋滋的,都是十来岁的姑娘,能出去,就跟透气一样,出了笼的小鸟也不过如此吧。
楚楚这次没有跟娘在一个马车上,因为爹娘是在同一个马车上的,她就不去打扰了。
不过,能出来的心情,果然看着外面的天都比平时要蓝,连一丝丝的云彩都没有。
不知道到了庄子上,又是什么情景了。
说起来,京城的府上的景致远远比不上安州自己家的那个宅子,那处的宅子,楚楚到现在都很想念,可是也知道是没有机会去住了。
三十里的路程,用了半天的功夫就到了,那庄头是早几天就知道,今天主子和小主子们要过来的事情,所以一大早就在庄子的门口等着,他等着,这庄子上上下下的人也都等着,看到不远处主子的马车过来了,那庄头就带着庄子上上下下的人跪了下来,这可是主子第一次过来这边庄子上,千万不能出了什么差错。
☆、第一百九十八章 闲暇
赵水生先下了马车,然后把李梨花给扶了出来,下面跪着的人,大气都不敢吭一声,还是永安说了一声,这些人才起来。
那庄头是个四十来岁的人,躬身到了赵水生面前,虽然心里有些发怵,可是该说的,也得说啊。
“老爷,屋子和膳食都准备好了,老爷是先歇息,还是用膳?”刘庄头可不敢在自己家的老爷面前装神弄鬼的,他家老爷是三品大员,是见过皇上的人,他们这些下人,老爷一个手指头都能把他们给捏死了。
一会儿他们这些庄子上的人,都还要见主子们呢。
赵水生道:“先准备热水。”
一路上出了汗,还是先洗洗为好。
刘庄头不知道自己说的话得体不得体,他不是在主子身边伺候的,庄子上的事儿明白,可是这伺候主子,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还好平时进府的时候,和老爷身边的永安还算熟悉,找了个机会,和永安打了声招呼,想要问问自己伺候的满意不满意。
永安对刘庄头说道:“我的老哥哥啊,老爷自己带的有人,想要干什么,还用的着你提醒,你只管听吩咐就成,像今天说的,问老爷是歇息还是用膳,这话就不用说了,你还能做主子的主?”
刘庄头忙说道:“老弟啊,我这不是第一次,在主子面前,就紧张的不行,只想着把主子们给伺候妥当了,哪里知道这里面的规矩,我这不是出了错了?主子不会怪我吧,都是我这张嘴不会说话,老弟,看在咱们兄弟一场,你可得帮我描补描补。”
永安说道:“总之你以后注意一些就成了,主子们虽然仁厚,可是我们一不能仗着主子仁厚,就散漫起来。”
“那是一定的,以后我一定注意。”
好在赵水生等人洗簌过后,用了膳,对准备的饭菜还是很满意的,所以赏了这做饭的人等,就是刘庄头也有赏赐,刘庄头这才把一颗心放在了肚子里。
主子们过来,带来的自然有伺候的人,这些庄子上的人,也只是做些沾边的事儿,真的想要在主子们面前伺候,那是不可能的。
这一对比,就有差距,以前不知道,总以为自己好,也能谋个进府的差事,说不得就能得了主子的青眼,然后成了贴身伺候的人,总比在这庄子上强吧。
在庄子上一年到头也就是那样,可是到了主子身边,听说光打赏的东西就够一家吃喝的。
这次见到主子身边伺候的人,那穿着的衣服,和主子小姐也没有什么差别了,那料子估计一身得好几两银子吧。
而他们呢,想穿这样的衣服也只能想一想罢了。
更不用说,这些人头上的首饰了,更是晃得人眼睛红,就想着,自己怎么就没有那个运气呢?
可是想归想,很多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不是那个料儿,所以也只是羡慕而已,也有一部分人,想着,能不能想个法子到时候能到主子身边伺候着,这样也比在庄子上呆一辈子强啊。
刘庄头的婆娘,本以为自己这次见到了主子,能在主子面前伺候着,好歹她也是庄头的老婆,可是没有想到,夫人就是见了自己一面,然后赏了自己东西,就没有下话了。
主子们不熟悉这庄子的情况,难道不需要有人过去说说吗?
刘庄头的老婆,在这庄子上自认为是说一不二的,可是如今在主子面前,却什么都不是。
等刘庄头伺候好了主子,回来吃饭的时候,刘庄头的老婆就说道:“你怎么回来的这么早?不在主子们那里伺候着?”
刘庄头道:“主子们带的有人,哪里用得着我伺候?”
“可是,你不是这里的庄头吗?”刘庄头的老婆问道。
“连我这个人都是主子的,更不用说,这整个庄子都是主子的。”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主子一句话的事儿,他就不是庄头了。
刘庄头的老婆说道:“今天看到主子身边的人,我才知道,咱们以前过的日子就不算日子了。你也是,经常去府里,怎么就不想一想办法,把咱们的丫头和小子送到府里呢?哪怕当个跑腿的,也比在这庄子上要强。”
她算是明白了,在主子身边的人,哪怕是个小丫鬟,都比她这个庄头的媳妇有体面一些。
更何况,今天只不过给夫人磕了头,就得了好几两银子的赏钱,不说别的,夫人身边伺候的丫鬟,那行为举止,也比他们这些庄子上的丫头们要强的多。
她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也有这个造化,以后就是找人家,也会让人高看一眼,而不是成了野丫头了。
刘庄头说道:“趁早歇歇吧,主子们要人,到哪里找不到人?还用在庄子上找?你可别起什么不好的心思,好好的把主子们伺候走了,才是正经。”
在庄子上虽然没有在府里体面,可是自己是庄头,说话也顶用一些,可是到了府上,真的要是犯了错,那可不就是说上两句就成了,弄不好,自己这个庄头都别当了。
“你不是和老爷身边的人关系好吗?和人家说说好话,或者送点东西,这事儿不就成了?”刘庄头的老婆还没有死心。
不仅她没有死心,动了心思的人还不少呢,所以这吃饭过后,不少人都带着东西来到刘庄头的家里,表示了自己的意思,就是想放自己家的丫头或者小子能够进府办事儿,托刘庄头想办法说说好话,到时候府上有自己庄子上的人,对大家不是都有好处?
“我看几个小主子的年纪都大了,以后娶亲,难道不需要加人?咱们庄子上的小子和丫头们也不差啊,你就去说说,说不定就能成了。”
刘庄头道:“主子们好不容易过来一趟,我们就提这个要求,那个要求的,难道还不容易见上主子一面,就要让主子们不喜?主子们过来,是为了好好的玩的,咱们把主子们伺候好了,就比什么都强,你们要是自己做出什么不体面的事儿来,可别怪我没有提醒你们,到时候也别找我给你们说好话。”
刘庄头的老婆看着自己家的孩子还没有着落呢,这些人就找上门了,哪里会同意?
所以见丈夫这样说,这心气儿才顺了一些。
瑾哥儿几个小子在庄子上玩疯了,这边和京城又不同,很多都是他们没有见过的。
到这里,他们还下河捉鱼了的,真是很不同寻常的体验。
不过,他们身边也跟着几个庄子上的小子,陪着这几个少爷玩耍。因为毕竟这些东西,还是他们熟悉一些。
尽管这些小子们也被大人提醒,要好好的伺候好小主子们,说不定主子喜欢了,就会把他们带回府里去。
这些小子们也不算大的年纪,说话间就有说露馅的。自然也被李梨花知道了。
李梨花说道:“无妨,不过是些许小事儿,让他们玩的高兴些。”
即使自己的孩子看上了这些小子,要把人带回府里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府上不缺□□人的人,到了府上,规矩学好了,自然留下,规矩学不好,那么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再说,这些孩子们也没有什么坏心眼,不过是当父母的想要过的更好,所以才教那些孩子们这样说的。
如果连这些人都管不了,那么她这个当家夫人也白白的当了。
人都有自己的心思,这倒是无可厚非,说实在话,如果这庄子上真的有看着不错的人,带进府里当差也没有什么问题。
这些人是自己府里的下人,比那些才从外面买回来的人又要有保障多了。
很多府里的人,都会从各个庄子上选人,来补充府上人手不足的问题。
李梨花想了想,对知春说道:“看看咱们府里,都有哪些人年纪到了,是要打发出去嫁人的,到时候再从几个庄子上选年龄合适的人送进府里,让人先教了规矩,再看着分配。”
伺候主子的人,当然不是那么容易挑选的,那些才进府的人,首先得当粗使的丫鬟,慢慢的熬上去,才有造化到主子身边伺候。
当主子的,可以有权利给这些下人婚配,不过李梨花一向主张,是他们自己先自己的父母定下来了,然后再说别的。
当父母的大部分都是为了子女着想的,何况婚姻大事儿本来就是父母之命。
她随便把人婚配了,到时候过的不好,也是造孽。
“这事儿,等咱们回府后再准备,这几天啊,我就想好好的在这庄子上玩一玩,别说,到了庄子上,感觉这边比京城里更干净了。”
树多水多,烦心事儿也少。连饭都能多吃一碗。果然时不时的过来庄子上一趟,是不错的想法。
这边庄子上还有一片葡萄树,这个时候葡萄正好熟了,每天带着楚楚去葡萄架子那边摘葡萄,然后用庄子上的山泉水洗了,吃起来就甜滋滋的。
赵水生还带着几个小子去山上打猎,倒是弄回来几只野兔子和野鸡,让人准备了,就那么在烤架上给烤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 放人
味道比让下人做的感觉要好吃多了。
几个小子更是玩的疯了,不想回去了。
不过,不想回去也是不可能的,家里总归不是在这里,所以过了几天后,就要打道回府了。
瑜哥儿几个小的很是舍不得这里,他们在这里玩得非常愉快,还和庄子上的几个小男孩打成了一片。
“娘,什么时候我们再来呢?”瑜哥儿依依不舍,他还学会了用弹弓打麻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