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夫妻本是同林鸟-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来想着等赵水生回来了,再给陆家一个教训的,没想到有人不识好歹,打量着,是因为自己家的官位比他们家的小,所以只能忍气吞声吧,那他们可就打错了主意,她李梨花还真是没有怕过什么人和什么事儿。
在赵家自己家,是因为人口简单,几个妯娌之间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所以这算计的事儿,根本就没有。
她那么多的本事都没有施展出来,正手心里痒痒呢,没想到这么快就送上来一个,让她出出心里的这口闷气。
“陆二奶奶走好,我家夫君吉人自有天相,就不劳烦您记着了,您是妇人,这么关心我家夫君,幸亏我知道您不是看上了我家夫君,所以知道您不是那个意思,不过呢,我能明白,可是不一定别人能明白,我家夫君也从来没有见过您,为了不让别人起误会,还请陆二奶奶以后别在说我夫君了。”
那陆二奶奶给气得够呛,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她不过是讽刺这赵夫人以后要成了寡妇,她丈夫回不来了,什么时候惦记她丈夫了,简直是岂有此理!可是要是跟她争执,难免又会牵扯到她丈夫,那时候岂不是又要说自己惦记她丈夫了,简直是气得有一口血,却吐不出来!
☆、第一百九十三章 绿帽子
陆二奶奶本来想过来笑话或者是打击李梨花的,毕竟她丈夫去了那么危险的地方,说不定就有去无回了,到时候剩下这一屋子的人,自己家想怎么着还不是怎么着?
瞧不上自己家的女儿,所以现在倒霉了吧。
可是没有想到,这赵夫人竟然这样,还把她给气着了,一点儿讨饶的心思都没有。要是她能跪下来求自己,说不定自己家里还能把她丈夫给弄回来了,可是既然这样,那么就等着到时候成寡妇吧。
李梨花等这陆二奶奶走后,就吩咐人去办事儿去了。
这种小人心态,还真是让人膈应得慌。
你不找他们的麻烦,他们却觉得你软弱可欺了。既然这样,何必让人觉得你软弱可欺?
京城里官员们为着河南水灾的事儿忙得不得了,可是京城里,毕竟是京城,河南离京城到底是远了些,不在眼前,大家过段时间,都还是正常过日子,除非是有了逃难的难民到了京城,那时候就是要施粥做好事儿了。
平时能让大家娱乐的,还不是各家的八卦,但是一般的小户人家,就是有了八卦,也不会让人感兴趣,小户人家的八卦,你说出名字来,大家都不知道是谁,可是要是大户人家呢?
人家一听就很激动,比如某某公府的几爷,在花楼里为花魁一掷千金那,比如哪一家的侯门里出了那种不顾人伦的事儿了,再有就是夺财害命等等,门第越高,出来的这种事儿,越是让人觉得兴奋。
而最近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不是别人,而是吏部尚书的二儿子和吏部尚书的小妾滚床单的事儿。
这种带着一种艳丽色彩的八卦,最是吸引人了。尤其是当儿子的和当老子的小妾之间的风流韵事,简直是一下子点亮了大家的眼睛。
你说这小妾吧,不算是正式的主子,可是是老子的小妾,那也算是庶母了,可是这庶母,却和老子的儿子搅合到了一起,这真的是,太让人有话题说了。
有的说,是不是因为这吏部尚书年纪大了,那方面不行了,说什么一树梨花压海棠,可是到底是老了不中用了,所以这年轻的小妾就忍耐不住,和儿子辈的就搅合到一起来了。
啧啧,真是够可以的,也不知道这床上的时候,当小妾的有没有比较,到底是老子强还是当儿子的强。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觉得自然是当儿子的强,毕竟当儿子的年轻力壮嘛。
还有的说,这吏部尚书纳的都是什么妾呢,这么耐不住寂寞,就这么缺不了男人?找谁不好找反而找的是当儿子的,所以这个小妾是不知道廉耻,非常的不要脸。
可是还有的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要不是这当儿子的也有那个心思,人家一个当女的,能强迫男人不成?这也是不可能的事儿啊。
又有稍微知道点情况的人,说他的一个亲戚的亲戚的亲戚,在吏部尚书家里当差,知道这个犯事儿的小妾还生了一个儿子,如今才两岁多呢。就有人猜想,这个儿子,到底是喊老子叫爹呢,还是喊这老子叫爷爷。
也就是说,这个小妾生的儿子不一定是老子还是儿子的呢,这下子麻烦可就大了。
这样的事儿,真是越穿越激烈,越传越是觉得兴奋。
吏部尚书家里出了这个丑事,那真是名声扫大街了。
要说,这一般大户人家这种丑事儿,都是瞒得死死的,传到外面的可就没有一星半点了,可是吏部尚书家的这个事儿,却传得满大街都是,御史台的御史也上了折子,告这吏部尚书陆大人治家不严,內帷不修,御史台的御史本来就是告状的能手,有个这样的话题,不使劲的告才怪。
陆尚书在朝堂上也被人以异样的眼神看着,还有人不知觉的就朝他的下面看,估计是听了传言,以为这位陆尚书真的是不行了,所以他儿子才代其职,替他安慰自己的小妾了。
把陆尚书给气的,差点没有晕过去,这个事儿,还不能承认,因为没有被别人当场看着,所以就
是他儿子真的和小妾睡了,陆尚书也死不承认。
再说,这种事儿,虽然难听,可到底是自己家里的事儿,皇上只不过把陆尚书训斥了一番,所谓的无风不起浪,没有影儿的事儿,别人也不会传出来,可是陆尚书知道,他二儿子的官位是不保了。
就是现在保住了,有了这个传闻,他也做不下去啊。
所以陆尚书真的是憋出了一口血。还得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去上朝,只盼着京城里再有别的坏事儿出来,好把他们家的事儿给遮掩过去。
陆尚书在朝堂上受了气,回去后,对着老妻陆夫人就责骂起来,发了好大的火儿,说她教子不严,教出了这样一个畜生,连父亲的小妾都要沾惹。
陆夫人也生气的不行,都一把年纪了,谁让你还要纳年轻的小姑娘?
也不看自己多大岁数了,能不能行,还怨自己的儿子。
可是陆夫人知道,最要说的就是那个犯事儿的小妾,这个小妾从发生了那事儿,就已经被打死了事了,反正不过是个小妾,还做出了这么不知道羞耻的事儿,要是还留着,那就是个活把柄,只有死人才是不说话的。
对于这个小妾,陆夫人是看不惯的,现在出了这个事儿,把她的命给丢了,对陆夫人来说,真的是再好不过。
只是这个事儿,她怎么也想不到,怎么会传到外面去的。还还得她儿子没有了官当。
要说这个事儿,还是陆二奶奶发现的,陆二奶奶是个眼里不能有沙子的人,自从发现丈夫不对劲儿后,就一直派人跟踪,等知道丈夫和公公的小妾搅合到一起的时候,她就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带着自己的陪嫁,拿着大棒子,把人给堵在了床上,先是把那个不要脸的小妾给抓花了脸,又把她的衣服给收了,让她就那么光溜溜的。
而对于自己的丈夫,陆二奶奶也是忍不住打了好几棒子,等陆夫人过来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差不多要晕死过去。
自己的儿子自己心疼,所以把罪都怪在了狐狸精的身上了。
最后等陆尚书回来,知道自己被儿子带了绿帽子,还很是发了一顿脾气,陆夫人却觉得不过是个小妾,难道真的为了一个小妾,就要打杀了儿子?
要不是狐狸精勾、引,她儿子到哪里找不到一个女人来睡?
所以就是这小妾的不对。
陆尚书总不能为了一个小妾,就对儿子动手动脚的吧,原本想着,把事情给压下去,不过是没有了一个小妾,但是谁知道,事情竟然被传了出去?
现在兜都兜不住。
想要查是谁给传出去的,据说,是陆夫人想要人都闭嘴,所以想把知道情况的人都给灭了口,谁知道没有及时,被有几个下人知道了,所以连忙逃了出去,想着只有等事情都传出去了,陆夫人想要灭口,也得掂量掂量,虽然成了逃奴,可总比没有了性命好吧。
于是这事儿就成了满大街都知道的事儿,而且陆夫人对外声称的是把小妾送到庄子上去了,大户人家的人都心知肚明,如果不是真的有这个事儿,谁会把人送到庄子上去啊,所以越发肯定陆尚书家里出了这个丑事儿。
御史们才不管这三七二十一,早早的就把折子递了上去,从而弄得陆尚书很是狼狈。
陆尚书对陆夫人发火,而陆夫人则把怒火发到了陆二奶奶的头上,你说,你既然知道了你男人和这狐狸精的事儿,为什么不先告诉我这个当婆婆的,她这个当婆婆的,肯定能处理的更好一些,也不至于弄得满城风雨,因为陆夫人怀疑外面的消息,就是陆二奶奶身边的人给传出去的,当时要把这些人都给灭了口,可是陆二奶奶不让,说这些人都是自己的陪嫁,一心一意都是为着自己的,怎么能因为帮着自己惩罚了人,就要被杀了?
到时候她娘家带来的人,岂不是就没有了?
再说身契都是在她身上的,他们也不会说出什么事儿来。
凭什么你儿子做错了事儿,就是我的奴才要被打死?
陆二奶奶坚决的不同意,陆夫人这被丈夫责骂,就把这口气转移到了陆二奶奶身上。
陆二奶奶也不是吃素的,丈夫跟着一个公公的小老婆睡觉,她都丢脸死了,还怕自己的婆婆说自己?
陆二奶奶也是泼辣的,她不骂自己的婆婆,只骂自己的男人和那不要脸的小妾,然后说道:“当年是说说要把儿媳妇当成女儿看待的?如果你的女婿也做出这种偷人的事儿,你还会只骂你的女儿,说你女婿做的好吗?”
直接把陆夫人给气得脸色都青了,对于陆二奶奶这种混不吝的性子,陆夫人也没有办法,总不能把人给休了回去吧,这个时候,别说休人,就是陆二奶奶病了,也会给人说闲话的。
陆夫人只能把怨气怪在丈夫身上,因为惹事的姨娘已经死了,要不是丈夫一大把年纪了,还要纳小妾,也不会出现这个事儿。不过这事儿出来了也好,以后丈夫看他还敢不敢再纳年轻的姑娘当小妾,人家哪里是守得住的,给你带绿帽子,那是一戴一个准。
☆、第一百九十四章 本事
总之,陆家发生了这个事儿,成了全京城的笑柄,而陆尚书看着几个儿子都觉得这几个儿子,除了老二,是不是都给他带过绿帽子,有了这根刺,这父子关系也不好起来。
而陆二奶奶的奶娘一家子带着行礼,远远的离开了京城。
陆二奶奶的奶娘,从小把陆二奶奶给奶大,即使是陆二奶奶嫁到了陆家,他们一家子也跟到了陆家。
可以说,对陆二奶奶是最忠心不过的人。
可是,却没有想到,陆二爷自己看上了陆二奶奶奶娘的女儿,竟然强行把奶娘的女儿给玷污了,被陆二奶奶发现后,差点没有把奶娘的女儿给打死了。最后还是奶娘求情,保证把女儿远远的嫁出去,陆二奶奶才算是消停。
可是,谁知道奶娘的女儿是个烈性的,因为受了这个耻辱,竟然自己偷偷的自杀了。
奶娘受了这个打击,哪里还坚持的住,可是对陆二奶奶来说,死了就死了,给个几两银子,就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要不是你的女儿不要脸的勾搭自己的主子,能有这个事儿吗?
再说,是你女儿自杀的,可不是别人逼着她死的,所以陆二奶奶觉得一切都没有自己什么责任。至于陆二爷,他觉得自己睡个把丫鬟,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儿。
大概陆二奶奶想着奶娘把她养大的,也或者是稍微良心发现,或者个更是不想让奶娘把事情说出去,所以之后,就更笼络自己的奶娘,把奶娘拘在了自己身边,等着时间过去了,事情也就淡了,就是奶娘再不服气,也没有证据。
再说,哪里有奴仆告主子的道理?
所以两年过去了,陆二奶奶看奶娘一如既往的对自己忠心,觉得奶娘一家子早就把那件事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当下人的,给了你好处,你继续效忠,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儿?
几年过去,那件事儿,在陆二奶奶的心里就是再小不过的事儿,等奶娘患了病,想要出去的时候,陆二奶奶也没有犹豫,放了自己的奶娘一家子出去了。
或者在内心深处,陆二奶奶也还是有那个事情的记忆,见到奶娘心里总有那么一瞬间,会觉得窝火。
所以她很痛快的把人放出去了,反正一个无权无势的下人,还是几年前发生的事儿,就是这人想告,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退一万步讲,就是他们想告,陆二奶奶也从来没有害怕过呢。还没有等他们递状子,这状子都到了自己手里。
所以陆二奶奶是笃定奶娘一家子出去后会安安分分的。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奶娘一家子会见到一个人,告诉他们可以替自己的女儿出口气,还和他们不相干,事成之后,他们要是想离开这里,也可以帮着离开。
奶娘一家子虽然离开了陆家,可是在陆家也不是没有人脉。自然知道一些龌蹉的事儿,其中就包括陆二爷和陆尚书的小妾的风流事。
再了解陆二奶奶是个什么性子,只要有人发现了这个事儿,告诉了陆二奶奶,那么依着陆二奶奶的性子,不发作出来才怪。
至于宣扬出去,这不是很简单的事儿?
而且,谁也不会怀疑到一个已经出府很长时间的奶娘的。
他们不能把陆二爷给弄死,可是让陆二爷丢了官,名声臭大街,已经心满意足了。
再说,他们胆子也不大,杀人放火的事儿,也做不出来。
做成了这个事儿,带着人家给的银子,拿着路引,奶娘就和全家人一起离开了京城这个伤心的地方。
到时候到了老家,用钱买地,盖房子,照样可以过上好日子。
奶娘也知道,找到自己家的人,根本就不是真正主使的人,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能够让他们这样的出一口气,看着陆家倒霉,他们也心甘情愿。
而且,早早的,奶娘就和陆二奶奶说过,京城里住着不容易,想要回到老家去呢。
她对陆二奶奶早就没有了用处,在京城里,陆二奶奶为了表示自己的善心,还要给他们送东西,所以陆二奶奶的奶娘离开京城回老家了,那对陆二奶奶来说,是求之不得。
况且,这事儿是早就说了的,陆二奶奶那个样子,也不会怀疑到她自己的奶娘身上。
“夫人,事情都办妥了。奴才保证不会让别人牵扯到我们府上。”
永安躬身对李梨花说道。
李梨花说道:“办的好,就准你几天假,好好的回去陪陪知春。”
对李梨花来说,这种事儿,也不算什么难办的事儿,只要是弄点陆家的陈年旧事就可以。之所以选择陆二奶奶这边下手,是因为陆二奶奶能够迫不及待的上门来羞辱她,这样性子的人,肯定是有很多不得人心的地方。
而查她身边的人,成功率是很高的。
陆尚书既然想通过联姻,给子孙们找靠山,那本身说明,他的子孙在他心目中,是没有什么大出息的。
这没有什么大出息,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平庸,所以没有什么大出息,还有一种就是喜欢惹是生非的。
从陆家人的脾气就可以看出来,陆家人是属于后一种。
喜欢惹是生非,那么手里的辫子就很多,从这些辫子里面,抓出一个看起啦不起眼的,那是很容易的事儿。
现在自己的丈夫还没有回来,如果动作太大,容易被人察觉,联想到自己府上,可是这不起眼的辫子,还是他们自己内部闹出来的,和自己家就没有什么关联了,她正好可以坐着喝茶,好好的看陆家的戏。
陆家发生的这个事儿,可能对陆尚书到不了伤筋动骨的地步,可是谁能小瞧了这样的小事儿呢,以后陆尚书在别人的眼里,就是治家不严的代表了,儿子不成器,睡了老子的女人,陆尚书这个绿帽子戴的不知道多憋屈。
私底下被人笑话的不知道有多少,陆尚书如果还是要在朝为官,这种被人暗地里嘲笑的感觉,可就是一直伴随着他呢。他心里会好受?
一个治家不严的官员,虽然说不拘小节,可是对他的能力的质疑,也会存在。
就打个比方,如果他再有什么提议,在皇上的眼里,那就没有以前起作用了。
当然,这不会牵连到赵水生,毕竟,赵水生被提议去赈灾,可是还有几个阁老的事儿呢。
况且,最后看得是赈灾的效果,而不是看陆尚书的后院的事儿。
戴阁老自从陆尚书家里发生了那个事儿后,就和陆尚书保持了距离,不然被人看见,还以为自己和陆尚书一样无能呢,连家里的事儿都管不好。
不过私底下找了陆尚书,把陆尚书好好的说了一顿,这年头,谁家没有个见不得光的事儿?
可是谁家像他家这样,闹得沸沸扬扬的?
“你该不会是被人算计了吧。”戴阁老怀疑的说道。
可是,如果不是他儿子真的和他的小妾睡觉了,这事儿就是算计也算计不来啊。
陆尚书老脸通红,要是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小妾是第一次睡觉,就被人发现了,那么还说的过去,是被人算计了,可是陆尚书私底下审问过自己的二儿子和他身边的人,知道这个二儿子和那个小妾这种关系,都已经一年多了,人在河边走,哪里不湿鞋?
这个二儿子别的本事没有,这偷香窃玉的本事,倒是大的很,能瞒着自己和家里人一年多,要不是二儿媳妇是枕边人,发现了不对劲儿,大家都还不知道。
而自己的二儿媳妇那种性子,这种事情哪里忍得住?吵吵嚷嚷的大家都知道了。
只是自己的老妻也是个办事不利索的,没有把消息封锁好,最后传扬了出去。他总不能把老妻给休了吧,就为了这个事儿。
戴阁老看陆尚书的表情,就知道怎么回事儿,果然说他治家不严,还真是没有冤枉了他。
谁家没有个年轻的小妾,人当官到了这个地步,稍微的享受一番,也是很有必要的,年轻的姑娘,能让人年轻起来,就是戴阁老家里也有几个年轻的姨娘,可是他家里谁干弄这么一出红杏出墙?
陆尚书当官倒是当的不错,可是家里的事儿,却弄得一塌糊涂。
看来,这陆尚书以后也就止步于此了,想要更进一步,难上加难。
“赵侍郎在河南那边赈灾,听说做的很不错,你自己要有个心里打算。”
他是阁老,比别人更容易得到消息,赵水生到了受灾的地方,先就近征收了粮食,那些大户人家虽然经历了水灾,可是谁家没有藏粮的方法?赵水生先征收了这些大户人家的粮食,然后等朝廷赈灾的粮食到了之后,再还给这些大户,反正也不会损失些什么,这些大户人家乐得给钦差大臣卖个好。
总比白白的给钦差大臣送东西要好的多吧。所以都很踊跃,人有了粮食,这人心就稳定了下来,其他的事儿就好办多了。真是小瞧了这赵水生了,原本以为他能坐上这三品的位置,多少是靠了温如庭,再加上运气,没想到还真是个有本事的。
☆、第一百九十五章 谣言来
不过,没过多久,也有地方传来有了瘟疫的事儿,京城的局面就有些紧张,要知道,如果真的是瘟疫,到时候治不好,说不得就要派军队过去*了。
也有人传出谣言,说是从京城派过去的钦差们也已经感染上了瘟疫,现在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有和赵家关系不错的人家,看着李梨花的表情都是同情的,他们也听到了这消息,万一这赵大人回不来了,这赵家可就要垮了,赵大人的两个儿子都还小呢,就是要出仕,也得十来年吧。
不过,如果赵大人真的因为赈灾的事儿没有了性命,那是因公殉职,皇上和朝廷肯定会给孤儿寡母一定的照顾的,说不定会给赵大人的儿子一个爵位或者散官当一当。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跟陆二奶奶一样,觉得赵大人如果不在了,那么就能可劲儿的欺负赵家的人,人家就是不在了,也是因为公事,皇上和朝廷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样的人家被人欺负。
皇上不好出面,还有太后和皇后呢,到时候给赵夫人一个更高的诰命,这京城想欺负他们家的,还真是少见了,再有经常被太后和皇后召进宫,人家就是看着这样,也知道太后和皇后惦记着赵家人呢。
真要欺负了赵家人,赵夫人进宫的时候,委婉的和太后,皇后那么一说,保证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呢,陆二奶奶目光是太短浅了,还没有怎么着,就上门嘲笑了,也难怪,她自己的丈夫都是那个德行,更不用说她了。
谣言越传越盛,李梨花让赵府的人紧闭房门,她是相信自己的丈夫的,所以也不管外面说什么。
倒是老赵头,不知道听谁说了,让府里的人赶紧去打听情况去。
他就这么一个出息的儿子,真要出事儿了,他怎么办好?
这当官真不是那么好当的,老赵头有些后悔以前那么对自己的这个儿子了总觉得他现在过的是最好的,就是多照顾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谁知道当官的平时倒是没有什么,一旦有事儿了,那就是大事儿,要人性命的事儿啊。
赵土生安慰老赵头,说道:“爹,现在二哥的人也没有派来消息,只是别人在胡说八道,我们自己乱了阵脚,那不是让人白白的看了笑话吗?过一段时间,二哥就会回来了,您别听别人瞎说!”
二哥如果真的有事儿,肯定是要派人送消息来的,这没有消息,那就说明没有什么大事儿,怎么爹听了别人的话倒是相信了。
老赵头听了不干了,他对赵土生说道:“老三啊,你有今天,还不是全靠了你二哥?现在你二哥有了困难,你却一点儿也不想管,你还有没有良心?”
赵土生给说的气着了,他怎么就叫没有良心了?
看来自己的爹就是这样的性子,谁看起来可怜一些,他就向着谁,“爹!我对我二哥是什么样,你不清楚?我也只希望二哥没有事儿,可不是像爹说的那样没有良心!我之所以跟你这样说,是因为二哥跟我说了,不要让我们擅自行动。我们自己做了什么事儿,到时候不是给二哥添乱吗?”
得了,赵土生什么也不说了,让人把老太爷给看好了,免得想的一出是一出,到时候就不好收拾了。
不过,赵土生也让张芸儿去问问二嫂,看二嫂那边有没有二哥的确切消息。
赵土生也知道,他们这些人里面,都比不上二嫂对二哥重要和信任,二哥是什么事儿都会跟二嫂说的,他们这些兄弟都是靠边站了。
李梨花对张芸儿说道:“告诉大家,都不要乱了,你二哥他们都好着呢,哪里是得了瘟疫的样子?我前不久还得了你二哥的信,说是赈灾的事儿,都处理的很好,再过半个月,就要回来了。”
这传谣言的人心思可真够恶心的,是既然不能让你伤筋动骨,那么就让你受到惊吓?
或者说,让听到谣言相信的热闹地他们家落井下石?来对付他们还是怎么的?
李梨花想了想,他们家也不欠别人的钱,也不存在听了这个谣言,上门要账的人,唯一可让人算计的,就是孩子们的亲事了,因为孩子们亲事结成的前提,是赵水生还在当着官呢,如果听到了赵水生有可能不能活着回来的消息,那么是不是就有可能把想结的亲事给毁了?
只是他们家,楚楚是早就和田家定亲了,田家的人,田夫人和田大人都不可能是这样的势利小人,可是巴不住别人会这样,反正,传这些谣言的人,就是存在那种恶心人的心思,让他们家不好受呢。
不过,这样也好,真金不怕火炼,那些虚情假意和自己家好的人,趁着这个机会,也能给剔除了。
张芸儿这边,当初也有好几家想要给自己的儿子珝哥儿说亲的,珝哥儿比瑾哥儿好大一些呢,这个年纪,开始说亲也不算早了。
张芸儿看着自家的条件,也选了几家,正要好好算计算计,可是自从传出了二哥的那个事情后,这想要说亲的人家,都是委婉的把事情给说开了,表示当初不过是说着玩的,根本当不得真。所以您就不要当成一回事儿。
把张芸儿给气的,这都是什么人那,现在二哥的消息还没有确定,这些人的嘴脸就变了另一个样了,简直是太可恶了。
赵土生知道了,却说道:“气什么气?为了这种人,生气都划不来!现在看清楚了也好,总比把亲事给定了,然后才发现的要好吧。”
早点认识这些人的真面目,才是好事儿呢,不然到时候被这些人糊弄过去,以后真的出了事儿了,那他们这些人还不是落井下石的不要太快?
张芸儿道:“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是这做法总是让人很生气,没有势利眼到这个程度的,以前见到我,都三太太长三太太短的,如今见了我,就跟没有看见一样。再怎么说,也是好几年的交情了,难道那几年的交情都是假的不成?”
果然都是势利眼,这都还没有什么呢,就已经这样了,如果真的有什么,还不把他们朝脚底下踩去?
张芸儿想着,如果二哥真的出事了,要是回了老家,那些老家的人,该不是也这么对自己家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吧。
不过,随即又想,应该不会,二哥又不是因为犯了事儿,他是在公事上,回老家了,老家的人就是看着二嫂的诰命的份上,也不敢怎么样的。
但是,最好二哥是没有事儿,不然真的不得了了。
这家里只有一个当官的,实在是不像话,以前说要给自己的丈夫捐个官,可是当时觉得可有可无的,可是现在发生了这个事儿,还真是家里应该多几个当官的才成,这样才能相互帮衬着。
不说别的,就是她堂兄,别看现在只是个从九品的副巡检,可是手底下也有兵丁,一般的老百姓还真是不敢惹他呢。
田夫人这边,也听说了这个谣言,当然,也有人在她耳边嗡嗡嗡,比如她那个陆家的表姨母,她家出了那个事儿,按说,应该是安分守己的在自己家里呆着,免得出丑,可是这位陆夫人是不甘寂寞。
一听说,赵大人染上了瘟疫,要死了,这不,就派着自己的心腹嬷嬷过来,跟自己说什么最好把自己大儿子和赵家姑娘的婚事给退了。
说什么这次要是赵家赈灾不力,到时候赵家就要倒霉,而田家作为姻亲,也会被牵连,趁着现在事情还没有真的传过来的时候,赶紧的把事情给办了,然后就不会被牵连了。
田夫人我呸了一声,都是什么玩意儿!不说这事儿是真是假,就是真的赵大人出事儿了,他们也不会背信弃义,落井下石的。
当初既然结亲了,那就是定下了盟约了,真要在这个时候退亲,纳闷他们田家的名声算是臭大街了。
虽然说,人都有避害趋利的本能,可是田夫人当初看上了楚楚当儿媳妇,也是因为楚楚本身都是个很好的姑娘,那里能因为人家家里出了点事儿,就这么迫不及待的要退亲的?
田家清贵之家,真的这么势力的话,那是给田家人丢人!
怪不得这陆家会发生那样不知道羞耻的事儿,上梁不正下梁歪,心思都这么的不好,发生那种事儿,也是正常。
田夫人对来人说道:“田家自己的事儿,田家自己解决,就不劳烦陆夫人了!”
真是咸吃萝卜操淡心,别人家的婚姻大事儿,他们陆家管的哪一门子闲事儿?
怪不得她娘以前不和这位表姨母来往呢,就是自己公公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