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根霸三国-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礼官不认识此人,也没有听说过此人,只是那二个字写的太漂亮了,可以说是他有生以来看到的最美的字体啊。
从相貌,行为到字体,礼官无法不对此人印象深刻啊。礼官感到很奇怪,自从献帝从洛阳迁徙到许昌,曹操就以献帝的名义颁布“招贤令”,广招天下英才。为什么此人不去应招呢?此人仅凭近乎完美的字体,就可以谋取一官半职啊。礼官对祢衡的行为感到不理解。也因为他爱才之念,所以他才纵容祢衡出入正式的筵席,不闻不问。




第二百四十一章 婚宴上三杰相识
第三天,祢衡的气色比前二天好很多,这是营养丰富的菜肴滋补的结果啊。这次,他巧合的和渤海郡太守孔融以及曹军守城军队主薄杨修同坐一席。当筵席即将结束时,祢衡在绢纸写下自己的名字,他身旁的孔融正好看到。
孔融看到如此飘逸俊美的字体,当时就惊呼起来:“德祖,你快来看这位先生的字体……”。
孔融口中的“德祖”就是杨修。杨修,字德祖,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以学识渊博思维敏捷闻名于世。
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以“孔融让梨”流传于世。孔融乃是三国时期一代名儒,继蔡邕之后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
文如其人,孔融的性格也是刚正不阿,不屈权贵,常有惊人之语。
杨修是和父亲杨彪跟随献帝一同来到许昌的,而孔融是跟随刘备军队从渤海郡赶来许昌朝见献帝的,等刘备率军开拔到前线,孔融便被留在许昌了。杨修和祢衡年纪差不多,都是二十出头,而孔融已经年过四旬了。
物以类聚,人以族分,性情和爱好相近之人,年纪不是障碍,于是杨修和孔融可是一见如故啊。自从相识后,他们一有空闲,便聚在一起海阔天空的聊侃。二人都是学识渊博,一聊就是大半夜啊,相当的投机。在投机中,二人的友情日渐加深。
杨修听到孔融的惊呼和赞美,便探过身体观看绢纸上的字体。字体果然近乎完美,极具收藏价值。
“祢衡?可是写《鹦鹉赋》的祢正平?”,杨修目光炯炯的盯着年轻人问道。那神情就如色狼看到一个妩媚的妖艳女子一般。
“哦,你们是谁?”,年轻人斜睨着二人,慵懒的回应道。
“呵呵,先生真是祢正平啊!弥先生,小生杨修,这位仁兄乃是青州渤海郡孔融孔文举,他可是文圣人孔子在世的二十世孙啊!”,杨修不在乎祢衡的怠慢,他神采飞扬的回应道。此时,他只顾表达自己的兴奋和愉悦之情,根本不在乎同席的替他客人,好像他们是空气一般。
“孔文举?”祢衡眼中精光一闪,正眼望着孔融。此时,杨修还没有什么名气,孔融和祢衡可是以文采名动天下了。
“呵呵,弥先生,正是在下!”,孔融随和的笑道。
“幸会!”,祢衡淡淡的说道。
祢衡的冷漠并没有冲淡杨修孔融结交的热情,他们象狗皮膏药一般,贴着祢衡,一来二去,三人便投机的交谈起来,根本不顾婚宴的结束。
直到子时三更,三人才相互搀扶离去,有去孔融的家继续饮酒了。在二人的相劝下,祢衡也喝了不少酒。在醉熏的状态中,他们三人书生意气,嘴上烟云。谈古论今,针砭时弊。三人好不畅快惬意啊。
礼官自然把三人在婚宴上的表现如实记录,报告给曹操。春风得意的曹操对此不以为然:不过是三个文士出格的行为,三个文士能干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他们顶多图个嘴唇的快感而已。
按照郭嘉的逻辑:物以类聚,人以族分,人与人之间都是以“圈”划分的。象孔融和杨修就不是他“圈内”的人,但是目前,他们也不是他的敌人。所以,曹操一边重用他们,也一边时刻防备着他们。
据曹操所知:孔融是忠心拥护汉室王朝的,当初在渤海郡,面对黄巾军排山倒海一般的进攻,危在旦夕之中,孔融属下一名谋士曾经劝孔融要不跟随翼州袁绍,要不投诚衮州曹操,结果被愤怒的孔融杀死了,他孔融只对皇帝效忠,他怎么能随便追随地方霸主呢?即便是死在叛军的刀下,他孔融也不会向地方霸主低下高贵的头颅的……
孔融这个人,门里出身,文采自是非凡,但是整个人说好听点是理想主义者,实际上他就是行为艺术者。当初袁绍派兵攻打渤海郡,孔融来不及向周边的英豪求救,也不抵抗袁绍的侵犯,只是和家人静坐府邸。他天真的以为袁绍一方会碍于他的家世和名声,碍于他勤政爱民的表现,会自动退兵。结果,袁绍一方利索的攻破城池,将他和家人一起驱逐出渤海郡。至此,袁绍霸占渤海郡多年。
由于孔融对百姓仁爱,没过多久,渤海郡百姓联合起来又将袁绍的驻军消灭,又将孔融迎接回渤海郡。
而杨修,更不是属于曹操的“圈内人士”,因为其母亲就是袁氏兄弟的姐姐。而袁术已经在淮南登基称帝,翼州的袁绍和曹操也是面和心不和。杨彪父子之所以呆在许昌,不过是跟随献帝而已。
虽然孔杨二人不是曹操的“圈内人士”,但是曹操又不得不重用他们,因为他在朝廷的根基不稳,他需要大量的人才管理城池啊。
曹操知道:他得不到孔融和杨修这样人才的忠心,但是他可以利用他们的才智。只要有一天自己不需要他们,他们的下场就是……
曹操不得不承认,如孔融和杨修之流,都是极佳的谈友,与之谈古论今不会感到枯燥,与之针砭时弊绝对获益匪浅。
孔融杨修之流有个文士共同的毛病:就是恃才傲物,喜欢钻牛角尖,他们比起袁氏兄弟,真才实学多了,而且还不讲究排场,沽名钓誉。他们的个性有点自恋,内心深处只是想完美自己,只在心田一角留下“天下”的位置。他们不如曹操郭嘉之流担当“天下”,心怀忧虑天下苍生之念。
既便如此,他们也比袁氏兄弟之辈可爱许多。
对于祢衡,曹操经过一番了解,便感到此人就是自己年轻时的模样:不畏强权,嫉恶如仇,喜欢打抱不平。但是祢衡也与曹操有所不同,祢衡出身贫寒,此时还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平民出身,草根的底层生活,却胸怀和天空一样宽阔的志向,并且通过努力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知名文士,由此,曹操一眼便能看透祢衡的心理:讨厌官场,但是又希望获得官员的俸禄。没有稳定的生活,想进一步提升学问,太奢侈了!
曹操理解祢衡的心理状态:此人心理一定积累大量的郁闷和愤怒,并且还没有找到合理的发泄渠道。心理不平衡,思想肯定偏激……暗地里,曹操有点想看到祢衡到底能偏激到什么程度?他想帮助祢衡达到某个领域的最高境界!这个境界曾经是他本人极其向往的境界!
如果真能达到那个境界,也比碌碌无为一生强上百倍啊!年轻时的曹操无比渴望那样啊,因为年轻时的他活的也郁闷!所以,当年在家乡城池外筑室独处,就喜欢秉烛夜读,是光着身体哦……他喜欢赤裸…身体狩猎啊!那在密林里疯跑,令人无比舒畅啊……
如果当时不是发生黄巾军造反,曹操家人的安危受到威胁,他才组织乡民自保对抗黄巾军,最后靠枪杆子,一步步走向权力的顶峰!
否则,他估计后半辈子就这样过了!笑傲山林,快意人生!
正是由于曹操这个不可告人的心态,所以祢衡后来的凄惨遭遇,并不是因为他攻击了曹操,令曹操恼怒,故意折磨他;而是曹操忍气吞声故意成全了他,使他成为华夏历史上的奇葩人物!




 第二百四十二章 祢正平桀骜人物
祢衡字正平,青州平原郡人。年幼时为躲避青州兵祸,随家人迁徙到荆州。同时,祢衡被当代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收为弟子。司马徽精通三教九流,是当代实至名归的杂家。
本来荆州掌管者刘表想把荆州学堂交给司马徽管理,但是司马徽极其讨厌现实中的裙带关系,便自出费用在是长沙郡白鹭山建立书院,自主招生。于是天资聪颖的祢衡就成为白鹭书院的第一批学员。
司马徽招收弟子,根本不向金钱和权贵低头,只看学生的天资和品性。当然,如果出身高贵,其他条件又能被司马徽看上眼,那么你需要缴纳天文数字的学费。没有钱财,白鹭书院如何生存和运转呢?
在白鹭书院潜修十年,祢衡可是深得司马徽的真传。司马徽不止一次对门下弟子说道:“人世间,不论是读书还是习武,都是修心的过程,都是完美人格的渠道……你们要做真实的自己,这是你们一生的目标。‘学我者生,象我者死’!……”。
由于司马徽脱俗标新立异的教学理念,所以祢衡成长的十年过的很自由。期间,司马徽又收庞统,诸葛亮等俊才为弟子。司马徽听说曹操把献帝接到许昌,之后又颁布招贤令,便令祢衡来许昌寻求忠君报国的门路。
司马徽此举也是让祢衡前来曹操一方探探路子,以狂傲不驯的祢衡试探曹操的底线,如果曹操能容忍狂傲不驯放…荡不羁的祢衡,那就说明曹操真的是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如此以来,他的许多门生便有了去路,有了投奔的明主了……
忠君报国、完美自我、追求生命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矢志追求和坚守的内涵品质,光宗耀祖、高官厚禄不过是一个人成功的附带品,而不是一个人最终的根本追求和归宿。不能把手段和目的混淆,这就是司马徽的弟子必须具备的素质。
身为人师,又与祢衡朝夕相处十载,司马徽自然知晓祢衡的缺点和优点:祢衡的优点就是记忆力非常好,过目不忘,善写文章,长于辩论。缺点就是他的坏脾气似乎也是天生的,急躁、傲慢、怪诞,动不动就开口骂人。当然这是祢衡面对社会黑暗面的时候的态度,由于乱世黑暗面太多了,所以他的脾气和才气呈正比发展进步的。
在司马徽认为:如果曹操能包容急躁、傲慢、怪诞的祢衡,就说明曹操真的有容人之雅量,真的是看中人的才能,而不是出身背景和拥有的势力靠山。同时他派祢衡到许昌,也想让祢衡多经历一些事情,见识一些场面,从而增长祢衡自身的才干……基于各方面考虑,司马徽便把他的得意门生派到许昌,一探曹操的虚实了。
长期生活在山林里,祢衡的体格健壮,脚力很好,只是一个月的时间,他便只身孑然一人,徒步从长沙走到许昌。此时,曹操正率领大军围攻徐州城,荀彧程昱等人主持许昌的政务和日常管理。
自从曹操以献帝的名义向天下颁布招贤令,天下英才和庸才便从四面八方云集许昌。
这些人到达许昌后,便居住在官府建造的“招贤馆”。招贤馆的饮食住宿是暂时免费的,只要一个人入住,从第一天到此人离开产生的费用都记在这个人的头上。如果此人最后被官府录用,这些费用就需要从他的俸禄中扣除。如果此人是来浑水摸鱼滥竽充数,那么,对不起,此人必须去服徭役,无条件无报酬的去义务劳动。直到所做的劳役能抵消这些欠账。
这就是陈群规定的。许昌,不养活闲人,“闲人莫来贤人来,贿者莫来慧者来!来者不惧!”。
不过,陈群此时不在许昌,而是跟随曹操大军正在围困徐州。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祢衡走进许昌城,便拖着长长的影子来到招贤馆。此时,这时他走进第三所招贤馆了,前面二所已经人满为患。在招贤馆官吏热情的招待中,祢衡得知这所馆所也是人满为患了。
此时,祢衡已经不想再去第四个馆所了。因为他此时很饿,身体很疲劳。
“官爷,小生可否在马厩凑合一夜?”祢衡恳求的向官吏问道。
“这……”,官吏闻言,微蹙眉宇。据他所知,由于此时,许昌大部分官员都在忙碌收集战略物资,将之送到战场,由于考评才子的官员减少,所以考核前来应试的才子的速度便放慢了,而同时越来越多的才子蜂拥而至,由此致使许昌城里的招贤馆人满为患啊。
之前,他遇到的青年俊才听说招贤馆没有空余的房间,这些人便一个个的转身离开,去城里正常经营的客栈寻找住宿了。而这个年轻人不一般啊!居然能放下尊严,向自己央求睡在马厩?!由此看来,这个青年才俊没有一般年轻人的虚荣心啊。
官吏看着面前年轻人,客气的说道:“如果公子不嫌弃马厩的腥燥之气,公子当然可以屈尊休息一晚!”。
“哦,如此甚好!谢谢官爷的网开一面!”,祢衡躬身表示谢意。
“呵呵,公子,你是本官见到的第一个不讲究住宿的年轻人啊!这是个优秀的品质啊!公子请随本官来……”,官吏看到祢衡如此有礼貌,便展颜欢笑夸奖说道,随后他亲自将祢衡带到马厩。
由于招贤馆人满为患,整个马厩也是站满了马匹,只有草料堆附近还有空地。祢衡眼见如此温暖的场景,哪怕仅是一小片空地,身穿单薄衣服的他再也控制不知身体,开始颤动起来。
官吏眼见祢衡如此窘境,二话没说,转身离开马厩,等官吏再次现身,他已经为祢衡抱来棉被和枕头。那一瞬间,祢衡被官吏的热心行为感动了:这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一个外乡人,在他乡遇到如此热心的人,这人的身份大小还是一个官员……祢衡感觉很温暖。
之后,官吏又向祢衡询问姓名,来自何方。当着祢衡的面,官吏将这些信息记录到一个本子上。虽然祢衡在荆州长沙郡名气不小,在用生命吹牛…逼界有一定的声望,但是衮州地界就如尘埃一般不起眼。
官吏离开马厩后,祢衡很快就进入梦乡了。翌日清晨,许多条件不错的士子便来取马去参加应试了。他们看到睡在草料堆中的祢衡,大部分人眼露不屑之色。
山林的孩子,都喜欢裸…睡,祢衡体察到这些人的恶意,便故意露出下半身。结果这个情形,换来更多的唾弃:“神经病!”,“疯子”……听到辱骂,祢衡只是鄙夷的看着他们。
于是,因为祢衡的裸…睡习惯,众人没有见识到祢衡的才华,祢衡的“疯子”外号在招贤馆不胫而走。以后的日子里,大部分都用异样的眼光盯着祢衡,只有极少数人用同情的目光关注他。
就是招贤馆的一些官员和侍从看到祢衡,都会情不自禁的捂着自己的鼻子。祢衡知道,在马厩里睡觉,他身上已经沾染浓厚的马匹腥燥味道。
靠,一般马身上的腥燥味,骑乘者不怕嗅闻,为什么他们怕自己身上的同样味道呢?难道人比不上马?……祢衡感觉不公平啊。
不过接下来几天的见识,不但令他感觉不公平,还让他感叹: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啊,曹操的管辖之地也是挂羊头卖狗肉啊,这许昌城也是徒有其表啊。根据祢衡的经历,他总结出:不给审核官员礼物或者钱财,根本不可能被录用。即便应试的才俊才华横溢,才华出众……
祢衡看着大多数寒士悲戚的表情,听着他们的牢骚,他没有迈入考核堂的门槛,而是神情毅然的转身离开了。在下榻的招贤馆就餐时,一些寒士聚集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小声谈论着。




第二百四十三章 祢正平鼓艺无双
这些人这几日对祢衡态度很友善,所以祢衡端着碗筷靠近他们,听他们在谈论什么……
“自从曹将军离开许昌城,这些审核的官员的胆子真是大啊,居然敢以权谋私、收受贿赂!……”一个操河北口音的寒士忿怒的说道。
“哎,鸟为食亡,人为财死啊!要是功曹从事陈群在此,情形也会好很多,最起码,有才有德者能出头啊……”,另一个关外口音极重的感叹道。
“各位,不要灰心,我等要耐心守候……只要曹将军返回许昌,这些贪官污吏就要受到严惩!”,一个中年文士神色冷峻的说道。
祢衡听他们谈论的那么起劲,便插嘴问道:“各位兄长,那陈群是谁啊?!”。
“这位兄弟,你才来几天啊,所以不知道陈大人!之前,都是陈大人亲力亲为考核!这陈大人独具慧眼,铁面无私:他不但能看到参加考核之人的才能,还能一针见血指出此人的发展方向,也就是委婉的指出此人的缺点……说他铁面无私,就是他家乡的亲戚前来投奔他,只要此人没有才能,不是被他出资送之返程,就是将其安排在各个作坊充当苦力工!……据说,陈大人乐善好施,时常接济穷人,经常搞得自己入不敷出啊!”那位中年文士向祢衡温和的解释道。
“哦,既然许昌有如此清官,那小生就在许昌多待时日,等候陈大人归来……”,祢衡一脸期许的说道。
之后,众人互通姓名,开始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当然,这些人争着向祢衡介绍曹操手下猛将和谋士,好像他们和这些人是朋友一般。
后来,众人看到祢衡身后形影不离的包裹,便询问那是什么宝贝。祢衡答道:就是一个牛皮鼓!
如此,众人便判断出祢衡一定擅长击鼓,所以他们一直请求祢衡表演击鼓。此时,在馆所就餐的士子不多,祢衡不好拒绝众人的请求,便解下身后的包裹,将一只鼓拿出来,而后就用筷子开始击打鼓。
鼓当然是好鼓,但是祢衡的鼓艺,直令听者进入一种奇妙的境界,如醉如痴。
开始时,祢衡的神情就如一个人在清明节祭拜先人一般肃穆沉重。由于祢衡强大的气场感染力,他未用筷子敲鼓,众人便感觉到心头“咚咚”的鼓声。而后,在众人屏气凝神中,祢衡潇洒的把筷子在手中旋转。当众人关注的焦点被祢衡杂技般耍弄吸引时,祢衡突然用筷子敲击牛皮鼓,筷子犹如疾风骤雨敲击在牛皮鼓上,激越铿锵的鼓声立即充斥整个房间,倏忽穿过人的听觉,直接进入人的意识里,那一瞬间,众人仿佛身处电闪雷鸣的雷雨中。
之后,祢衡放缓敲击的速度,鼓声的节奏也由激越铿锵转为舒缓柔和,此时的鼓声令众人如处宽阔的草原上,青草连天,白云悠悠,羊群马群悠闲的徜徉……有些感情丰富的听者,还联想到童年,童年视野里的广袤田野,无边无际的春华秋实……
直到祢衡停止击鼓,众人还没有从奇妙的意境中苏醒。等祢衡收好鼓,起身离去后,众人才如梦初醒。不知道是谁带头鼓掌,众人由衷的用掌声表示自己的赞美。掌声如潮,但是击鼓者已经离开!

半个时辰后,祢衡的身形已经出现在长史令荀彧的府邸门口。他之所以前来拜见荀彧,因为他怀里揣有师傅司马徽写给荀彧的书信,书信大致的内容就是希望荀彧在许昌照顾祢衡,通过荀彧的关系给祢衡一些方便。司马徽之所以写信给荀彧,是因为当年他对荀彧有提点和资助之恩。
本来按照祢衡的性情,就算刀架脖子上,他也不会来向荀彧求助的,即便自己怀中有特殊分量的书信。可是他耳闻目染选拔考核的官员如此贪婪,他自觉过不了他们那一关。
自己没有财宝贿赂那些官员,结果自己没能通过考核,祢衡相信自己当场肯定发飙,肯定会谴责甚至是辱骂那些官员。如此以来,自己便会惹祸上身,遭遇不必要的麻烦……
可是师命难违,如果没能在许昌获得良好的结果,祢衡自己也不甘心;可是如果借助荀彧的力量,自己顺利通过考核,祢衡觉得没多大意思……在煎熬和挣扎之中,祢衡在荀彧府邸门口逡巡了半天,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内心高傲的他觉得这样做一是有失公平,二是自己情感也不舒服。
晚上,士子们陆续从外边赶回。当然他们一个个先后知晓,自己的身边有个善于击鼓的高手,其鼓艺炉火纯青出神入化,能带给听着超乎人们的想象的感受。他们便想亲耳倾听击鼓高手的鼓艺。
白天,有人通过选拔,便离开招贤馆,所以晚上,馆所的房间就有空置的。按照先后的顺序,祢衡终于也有住宿的房间了。
祢衡在大厅吃完饭赶回房间,不曾想在半路被一群锦衣青年拦住了去路。为首的一名青年一脸倨傲的对祢衡说道:“祢衡,听说你击鼓技术不错,我们几个想饱饱耳福,不知你是否有空满足我等的心愿?”。
如果对方态度谦恭一些,祢衡不忍拒绝其要求,但是他讨厌对方倨傲的态度,令他感到不爽!从来只有他对人傲慢,谁能谁敢对他傲慢?祢衡也是眼高于顶、目中无人的家伙啊。
“对不起,本人现在没空!即便有空,本人凭什么击鼓表演给尔等欣赏?凭什么满足尔等的心愿?再说,就凭尔等的水平和素质,配听本人的鼓艺吗?”,祢衡斜睨着众人,一脸不屑的说道。
“凭什么?嘿嘿……”为首的青年从怀中拿出一个钱袋子,对着祢衡摇晃,“凭这个,可行?只要大爷听的舒服,就会有赏赐给你!”。
“草泥马!”,祢衡顿时感到羞辱,他怒声向这名青年骂道。而后,他双眼直露精光,狠狠的盯着对方!
“祢衡,你是吃屎长大的?你皮痒啊!你是不是欠揍啊……”,青年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他脸色微变,吃惊的看着祢衡。
“我日过你妈!”,祢衡的语言很简短但是极具力量,充满挑衅的意味。
“操,真是给你脸,你却不要脸……老子打你个狗日的……”,青年怒不可遏的挥拳冲了过来。在靠近祢衡的身体时,祢衡灵巧的避过对方的拳头,单手抓住其胳膊,轻轻一带,借力顺力便将对方推倒于地。
“操,你们楞着干什么,打死这个狗日的野蛮人……”,青年这一交跌得不轻,门牙都被磕掉二个。他转头对同伙招呼道。
他的同伙磨拳擦掌一哄而上,直朝祢衡冲来。身体健壮的祢衡能一个打四个,但是同时面对十余人的围攻,他的结果只能是一个:鼻青脸肿,头破血流。
等闻讯赶来的官吏到达打斗的现场,那些纨绔子弟已经离开了。官吏们七手八脚把祢衡从地上拉起来,他们一脸关切的看着祢衡。
“哦,没事!谢谢诸位官爷了……小生全当被一群疯狗咬了一口……”,祢衡摇晃着受伤的身体,咬牙齿且的对官吏说道。
“祢衡,你以后要小心点,那些人都是有背景的人,和当朝的权贵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为首的官吏搀扶着祢衡走回房间,悄声对祢衡说道。
祢衡闻言,把牙齿挫的“咯咯”直响。面对这些纨绔子弟,他只能以此表达自己的愤怒啊。
十余天后,馆所的一日三餐改为一天二餐,原因是许昌的粮食不足,许昌城要把节省的粮食送到前线阵地。由于粮草匮乏,前方作战的将士如今也是一日二餐。前线,提着头颅作战的将士都是如此的待遇,作为大后方,也只能依照这个标准过日子。




第二百四十四章 孔文举推荐祢衡
一个月后,胜利的曹操率军返回许昌。几日后,便是曹操的儿子和陈群的闺女举行婚礼的日子。
顺利诛杀吕布这个强敌,子女完婚,双喜临门,曹操便举办婚宴的流水席,免费邀请寒士吃喝。
于是在婚宴上,祢衡碰巧的遇上了渤海郡太守孔融和弘农郎杨修。孔融和杨修二人倾慕祢衡的才华,同情他的遭遇。所以在宴席上,孔融便对祢衡许诺说道:“祢衡老弟,你的仕途之路包在为兄的身上,就凭你的字体,弄个文书干干还是轻而易举的!”。
在孔融和杨修的劝导下,祢衡便放开胸怀畅饮美酒。本来,祢衡就是不尊法度之人,而孔杨二人更是如此,所以交谈投机的他们不顾别人的白眼,在婚宴酒席上,他们三人把酒言欢,一直从傍晚喝到子时三更。之后,三人又到孔融的府邸继续他们的把酒言欢。
三人的话题,有形而上的也有形而下的,关于人生,生命,也涉及到天下形势,国家的安危……于是,孔融在极度亢奋中说出名震千古的言论:孔融认为,世人尊奉的所谓孝道也是不足守的,那都是自欺欺人之举,多少奸人和恶人顶着“孝道”的名义,干尽伤天害理之事;他甚至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这种离经叛道的言论,谁能想到竟然出自他这位孔圣人的子孙之口呢?
当时,孔融说出此话,祢衡就觉得这位年长的老兄比自己还要狂啊。但是这句狂话,他听的舒服啊。
他们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已经引起曹操的关注。尤其曹操对祢衡的鼓艺有浓厚的兴趣。阅历极深的曹操不由得猜测:祢衡通过何种途径能来到自己的面前呢?当然,他不会主动召见祢衡的……
官位爬的越高,曹操也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有一种被现实束缚被生活控制的无力感。当他对郭嘉谈起这种感觉时,郭嘉轻描淡写的说道:“曹公,人都是这样!一切随遇而安,哪怕背负恶名……莫忘最初的理想最好!曹公,你见到夏天再热,有人赤身裸体现身公众场合吗?是人,都是有一点虚伪的……哈哈!”。
解决掉吕布这个强敌,曹操一方便无后顾之忧。为了加强和中央政府的联系,益州六章荆州刘表等英豪都派遣使者前来许昌觐见献帝;为了安抚地方英豪,曹操也着手挑选人员前往各地,带去献帝的问候。
此时,正是许昌聚揽天下英杰的大好时机,如此形势下,曹操不好委派族亲前往各地充当使者,如此做法,便会给天下人留下任人唯亲的印象。如此,谁还敢依凭才能前来投奔曹操呢?
曹操府邸密室里,曹操正在观阅充当使者的名单,前往翼州袁绍和扬州孙权的使者都已经敲定,而前往益州和荆州的人选还在选择敲定之中。
“荀长史,以你所见,是让谁去益州呢?”,曹操指着名单上的人名向对面的荀彧问道。
“呵呵,曹公,孔融和杨修是充当使者前往翼州的最佳人选。杨修家族也是代代出三公,其家族在当今的影响力仅比袁氏家族略低一线而已;而孔融更是文圣人孔子当代二十世孙,如此俊才到哪里,不受欢迎呢?即便对方有抵触情绪,也不好当面撕破脸皮发作!”,荀彧胸有成竹,轻笑对曹操说道,“曹公,益州的掌管者刘璋很年轻,就让年轻人见面乐呵一下呗……”。
“好!就让杨修前往益州……让孔文举前往荆州!也让刘表老儿好好拜拜孔圣人的后人!哈哈!”,联想到刘表那恭敬的表情,曹操禁不住敞怀大笑起来。
过了一回,曹操脸色变的凝重起来,他沉声对荀彧说道:“荀长史,说句心里话,本将宁愿带兵四处征战,也不愿意管理一片区域的具体事务……本将有匡扶天下的理想,但是一步步实现理想,最近,本将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
“曹公,这都是正常的……这充分说明你有责任心!”,荀彧体感到曹操的负面情绪,他连忙出声打断曹操的言语,缓声说道:“曹公,管理城池的具体事宜,还有我等替你担待!曹公,一切正如郭祭酒所言:曹公的理想就是我等的信念!我等愿意为之肝脑涂地,虽九死而不悔!”。
“谢谢……本将感谢你们啊!”,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