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王-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彦博谆谆告诫道:“所以平日里言行需谨慎,最为重要的是要仔细看,用心想,好好揣摩。你天资聪颖,又勤恳好学,为父很好看你。”

“父亲大人教诲,儿铭记在心!”文及甫多少有些受宠若惊,旋即又问道:“父亲,那林东阳的酒楼开业,我去还是不去呢?”

“林东阳?”文彦博微微笑道:“听你所诵诗句,此人似乎颇有才学!那黄庭坚为父有留意,两人既然交好,可见这林东阳虽一介布衣,却也不同寻常。”

“确有些才学。”文及甫又迟疑道:“只是此人似乎……与王元泽交情深厚!”

文彦博人老成精,一眼便看穿儿子所虑,摇头道:“你是你,为父是为父,不必多心。既然人家诚挚邀请,你还喝了人家的美酒,去道贺捧场也是应该的。

第二十九章开业迎客

江南居定在六月初六开业,取六六大顺吉祥之意。

经过一个月的修改装饰,江南居上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厨师、伙计到侍女也都脱胎换骨,完全变了个人似的。总而言之,江南居里里外外万象更新,一个个信心十足,为开业做好了万全准备。

从五月下旬开始,各种各样的宣传已然展开,相国寺与汴河州桥一代是必然的,传单如同雪片一样发了出去。多亏了准备的早,雕版印刷及时赶上,否则可就误了大事。正是因此,林昭便十分关心,那位毕昇先生不知现在何处?华夏第四大发明到底诞生了没有?这可是造福千年,流芳百世的大事啊,什么时候好好了解一下。

当然了,这个时代识文断字的毕竟只是少数人。为此林昭特意编好了各中童谣与顺口溜,请了孩童与乞儿闲汉们帮忙传唱。还别说,效果着实好,很快便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加之江南居酒楼所在地段上佳,位置显眼,引起的关注度自然很高,尤其是其神秘与传奇更是让人好奇。城中的各种疯传已经极大地挑动了人们的好奇心,纷纷动了心思想要一睹为快,引起颇为轰动的反响。

略微夸张点说,汴京城里差不多有一半的人都知道,相国寺附近,汴河之畔州桥侧有一家独特的“江南居”酒楼即将开业。

随后又有消息,江南居开业当日大酬宾,菜肴酒水全都半价。同时还设立了抽奖环节,只要前来江南居用餐,便能参加一次抽奖互动。一等奖五千贯的数目着实让人惊叹,却也受到了不少质疑。江南居掌柜高达出面再三保证,抽奖绝对真实公平之后,质疑声也逐渐压下去,慕名而来的人自然也就更多了。

一系列的消息传开之后,使得江南居的知名度更上一个台阶。虽然尚未开业,门口已经时常有人聚集观看,人气高涨,知名度也迅速上窜了好几十个台阶。

孟若颖站在楼上的窗口,看着远处人头攒动,笑道:“看来你还真有两下子!”

林昭笑道:“我低估了大宋人民八卦猎奇的心里,孟小姐却也低估了我的能耐,这效果可是超乎我的想象啊!”

“表哥,这样就有用吗?”顾月伦对此还有点疑虑。

“当然了!”林昭点头道:“对表哥我没信心吗?放心好了,你的任务就是当好汴京……不,是大宋最美厨娘!”

“嗯,我已经准备好了,只是那佛跳墙要准备多少呢?”顾月伦轻声问道,佛跳墙需要精心配制,细火慢炖,大量制作有些难度。

林昭思索片刻道:“前五日准备十分,之后除了逢年过节,一律一天一份。”

身旁的高达听到之后,立即反驳道:“林公子,顾小姐那道佛跳墙乃是人间极品,何以只做一份呢?送上门的钱还不要吗?”

林昭笑道:“所谓物以稀为贵,要是任何人花钱都能吃到佛跳墙,那这道菜除了美味,也就没什么特别之处了,久而久之也就淡了。我们是要道菜成为我们绝对的招牌菜,五日之内食用过的人毕竟会赞赏,宣传,佛跳墙将会保持其神秘性和强大的吸引力……继而每日限量一份,拍卖制……要让品尝佛跳墙成为一种荣幸,一种骄傲的资本和档次的象征。要让汴京的富贵商贾争着抢着点每日唯一的美味佳肴,此时佛跳墙将不再只是一道菜,而是一个宝贝金疙瘩……”

孟若颖道:“确有道理,月伦妹子也不至于太劳累。只是单以钱财论会不会很俗?毕竟顾客之中除了富商,还有达官贵人,名流士子,如此会不会为人所诟病?毕竟我们的格调比较高雅……”

林昭点头道:“孟小姐的担忧不无道理,所以我们也要为文人雅士准备个途径……名家高才之士只要在店中留下墨宝丹青,青年才俊只要能作出精品诗文都可有幸品尝,如此各方面都会周全。时日久了,店中的文化气息将会更浓厚,尤其是名家的丹青墨宝,诗词文赋都将是无价之宝。”

高达却叫苦道:“林公子想的倒是不错,只是能省的是不是也……首日的优惠是否太多了?还有那五千贯的奖金,可都是一大笔钱啊,这不是浪费嘛!这几日被逼问的紧,现在想作假已然不能了。还有,这几日在城中找各类伙计宣传,找乞儿孩童唱民谣也花费不少……”

“我说高叔啊,现在算是明白了,好好的酒楼怎么会被你经营的门可罗雀!”林昭笑道:“放心,投出去的钱一定会收回来。有了知名度就会有人气,有了人气就会有顾客,我们也就会有大把的钱可赚,你就等着数钱到手软吧!”

“呃……这……”

林昭笑道:“别这么一毛不拔,孟小姐都没说什,你也就不要心疼了。记住,抽奖的事情一定不可造假,信誉第一,不可砸了我们自己的招牌,那五千贯绝对花的值……我让你去几位汴京名妓,歌舞伎什么的你去了没?”

“去了,当红的行首是轻易请不动的,嗓音甜美的红香玉已经答应了,只是要价一千贯……”说话间高达总是显得很肉痛的样子,简直以古代版的葛朗台,可问题是钱还都不是他自己的,这厮到底什么心理啊!

“才一千贯?这么便宜……那你去给我多请两位……”林昭的回答让高达几乎要吐血,才一千贯……你还嫌花的少啊!

六月初六,一早早运气就格外的好,烈日炎炎许久的天气奇迹般地变成了多云转阴,不再那么炎热,汴河上还时不时出来清凉的河风。凉爽的天气使得更多人愿意外出看热闹,因而有更多人涌来参加江南居的开业盛会。

一大早,帷幕遮住许多的江南居迎宾楼总算是面世了。没有复杂的雕梁画栋,而是颇有几分江南水乡气息,水墨画般的牌楼。看似简单,表面全都铺的从汝南大理石,简约而不失品位。上面的图案与灯饰设计都极为细腻精巧,与远处的相国寺,汴河,州桥,以及远处错落有致的房舍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偏生又恰好成这一代的核心,那样的引人注目。

迎宾楼前也搭起了高高的舞台,已经有歌女翩翩起舞,杂耍也已准备就绪,据说稍晚些时候还有汴京的几位当红歌姬登台表演。

另一侧则是一个抽奖处,包裹着红绸布的箱子已经放置到位,就餐出来的客人们将可抽奖一次,谁能抱走五千贯大奖让人拭目以待!

林昭与孟若颖,以及高达都是一身上好绸衫出现在门口,迎接宾客。与孟氏相熟的商家,以及至交好友早早地便送上贺仪……孟若颖一一答谢,林昭则不停地向门口张望,就目前的人分量还不是很足。直到瞧见几个熟悉的身影,一颗悬着的心才总算放下……

这等火爆场面也引起了一些不良之徒的注意,汴京的城的地痞流氓们准备趁机敲,弄点油水。正准备有出手的时候,却见到一众年轻公子联袂而来,司仪那边唱诺道:“王雱公子……曹建公子……柴若讷公子恭贺江南居开业新禧!”

呃……一帮**在汴京也不是白混的,一众高官子弟的名讳都是知道的,见此情景,自然不敢掠衙内虎须,当即悄然撤走……

州桥之上有个年轻人远远瞧见这场面,冷冷道:“不就是开业嘛,至于这等张扬招摇吗?”

“是啊,谁让人家后面有王元泽和曹立成撑腰呢!”

“他们未免也太得意了……”两人赫然正是当日铁塔湖诗会上,颜面大失的王中岏与赵仲山。

“又有什么办法呢?”赵仲山是个聪明人,有时候用激将法,借刀杀人乃是一条妙计。

果然,王中岏冷哼道:“他二人又有何惧?他日我定要他好看!”

赵仲山听着十分顺耳,远远却瞧见文及甫带着礼物进了江南居的大门。文彦博的儿子与王安石之子一同前来道贺?敏感的赵仲山立即从中嗅出了几分不同寻常。

如此一来,单单将一个王中岏推到前面,怕是有些单薄,难以成事。当然了,最好还是找一尊大靠山……赵仲山浮想联翩,心中隐约浮现出一个人影来……

第三十章生意兴隆

“真有两下子,这几位可都是朝中大员子弟,竟都被你请来了!”孟若颖有些惊喜。

林昭笑道:“那是自然,谁让我才学出众,赢得诸位才子高朋青睐呢?”

“哼!不就是作了一首诗嘛!别人奉承几句,就真以为自己能比肩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孟若颖嘟着小嘴,与林昭打趣已然是常态化。

“看来孟小姐还是看不起我啊……先不说了,招呼客人!”林昭全然不知有人在暗中算计自己,正惊喜几位衙内的到来。

王雱是肯定会来的,依着曹建的性格,也是说到做到。倒是文及甫有些出乎意料,文相公之子赏光道贺,实在难能可贵。

林昭惊喜的同时,王雱也在心中暗自思量,若是平常与文及甫一道出游没什么。但是今日,明知道林昭与自家有密切关系之后依旧如此,这背后会不会……到底是文及甫自作主张?还是文相公点头的呢?

非寻常之人,一举一动绝不那么简单。尤其是他们几个公子哥的背后都是朝堂大员,格外敏感,因而时刻都揣测行为背后的涵义。

普通贺客不明所以,听闻几位衙内的名号,却也心中暗暗惊叹。相熟的江宁客商纷纷感到好奇,孟家什么时候拥有如此深厚背景的?那个林昭又是谁?何以都是他出面招呼衙内公子,看起来还很熟络的样子……

林昭上前招呼道:“几位公子赏光,林某感激不尽!”

“东阳勿要客气,我可是冲着你的美酒而来!”曹建哈哈大笑,豪爽依旧。

王雱笑道:“东阳真有两下子,今日这场面怕是比相国寺庙会还要热闹许多啊!”

“些许微末之伎,不足挂齿!”林昭表现的还算客气。

柴若讷笑道:“东阳谦虚了!”

“对了,你和孟小姐只是合伙人吗?”王雱看着远处迎宾的孟若颖,嘴角浮现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呃……林昭笑道:“王公子几时也变得如此八卦?”

“八卦?”王雱大概揣测到意思,说道:“非也,是你确实有能耐,这也是一件好事啊……”

文及甫也有些惊讶,开始重新审视林昭。原来他不止是诗文才学出众,经商财货之道也如此出色。王雱如此高看此子,必然是有缘故的。

随后则是个揭牌仪式,几位衙内还被林昭拉过来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剪彩仪式,在汴京商铺之中开启了一股新风潮。

随后林昭与孟若颖一人一边,轻轻牵动红绳,红绸飘落,“江南居”三个大字出现在视野里,一块此后多年享誉天下的金字招牌诞生了。黄庭坚站在人群里,看到自己的题字高悬门口,隐约感觉有种莫大的荣幸……

林昭与孟若颖欢迎诸位贵客进门落座,高达则站在门口的舞台上宣布:“今日半价酬宾……”随后杂耍歌舞便在门外的舞台拉开帷幕,又吸引了不少过路人驻足,继而前来光顾……

甫一进门,众人顿时眼前一亮,完全不同的新气象。大厅装饰的典雅温馨,看着相当的舒适。伙计与侍女全都统一着装,礼仪周到,微笑贴心的服务送上,让人十分舒心。

最耀眼夺目的当属于大厅东西两侧,西侧乃是一座小舞台,在汴京还是名气不小的歌妓红香玉登台献唱,顿时勾起无数双色眯眯的眼睛……

东侧是一道珠帘,后面则是一个简约洁净的厨房,如果走近些会发现全都是汝南大理石,甚至是汉白玉堆起装饰而成。与平日里杂乱的厨房有天壤之别,很难让人联想到是庖厨之所,可实际上偏偏就是厨房。

隐隐约约可以看见珠帘之后,几个秀气的女子切菜拼盘,烹煮调羹。为首以女子,清新温婉,嘴角一直挂着甜美的微笑,素手调羹,举止极为优雅,正是顾月伦。是厨娘吗?如果确是,那一定是天下最美的厨娘……

珠帘摇曳,苗条的身材,优雅的举止,风姿卓越,隐隐一种朦胧之美跃然眼前。

林昭介绍道:“本店菜肴都是美貌娴熟,厨艺精湛的厨娘素手烹炒,更为雅致,更有家的感觉。”

“耳目一新啊!”

“看着很温馨的样子……”

“厨娘做菜,比那些毛躁的庖厨们精致多了……嘿嘿,也更有食欲!”

“一边饮酒品菜,一边隔帘观美,当真别有一番滋味……”

林昭高声道:“今日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美味佳肴,其中有本店至宝佛跳墙,请诸位品尝。不过呢,此佳肴需精心烹制,故而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啊!”林昭本来让顾月伦准备十份,后来小丫头改了主意,换上稍微大些的酒坛,之后用汤钵分盛,便多出许多份来。

有江宁来的客人当即惊喜道:“佛跳墙可是人间极品啊,当初在江宁无缘品尝,深以为憾,今日定要弥补……”

“嗯,那我等一定要好好品尝一番……”

瞬间,大厅里便座无虚席,目光分别被东西两侧的厨娘和舞台所吸引。一个艳丽妖娆的歌妓,一个小家碧玉的最美厨娘,当真是好享受,随后一股有人的香味飘散看来,触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和味蕾……

精致特色的菜肴很快封赏,看得人食欲大增,尝一口更是口水直流。江南居果真没让人失望,风味口感着实独特……

当然了,名声在外的佛跳墙成为最抢手的美味,有幸品尝着飘飘欲仙,直喊三生有幸,不枉此生……暂时无缘之人则唉声叹气,唏嘘不已,感叹命途多舛,时运不济……

经过提纯重新勾兑的新酒,比之寻常所饮酒水更有滋味,让一批酒鬼大为开怀,赞不绝口。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酒量大失水准,提前犯晕醉卧……

与大厅相比,楼上两层的则显得更为典雅清静。当然其中也是有区别的,二楼从天井之中依旧可见舞台或者珠帘玉厨,装饰也显得更为奢华,这是为那些富贵达人,富商巨贾设置……

三楼则是名副其实的雅间,格外清新高雅,房中装饰更有书香气息。适合名士书生,亦或者性情之人前来品酒小酌……尤其是临窗而站,俯身可观汴河烟柳,舟楫往来,月映州桥,亦可远眺相国寺之雄伟,听晨钟暮鼓之悠扬……

除了曹建反应平平外,其他几位衙内公子对此可是相当的满意,一个个皆赞不绝口。王雱笑道:“东阳之前说酒楼会与众不同,如今看来果真不凡!”

“没错!此处哪里是酒楼?比之城内书香名苑更为高雅……”

“宴请贵客,亦或者平日里三五人来此品茗饮酒,谈诗论道,甚为惬意啊!”

“这面墙为何雪白无物,毫无装饰呢?”曹建发觉有些异样。

林昭嘿嘿一笑,尚未回答,文及甫便道:“东阳兄,是想留白待人题壁吗?”

“正是如此,诸位公子都是才子,还请不吝留下墨宝!”这等好机会,林昭自然不会放过。

几人不便推辞,即便是勉为其难,也都纷纷提笔留下小诗一首,亦或者题字几个。如此一来,书香气息更浓,也显得更为雅致。

林昭随即招呼既然落座,作为贵客,自然不需要和普通顾客拼抢,整整一坛佛跳墙早已经送上。王雱上次错过甚为遗憾,今日总算可以弥补,大快朵颐。

众人怀着好奇的心态动筷用餐,一勺羹汤入口,极为享受,惊叹连连。

曹建道:“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菜肴,与内中御膳相比甚至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心中却暗自盘算着,那位太皇太后姑祖母近来胃口不好,要不要献上此膳呢?

“看吧,我并骗诸位吧!”王雱说笑着又饮了一勺羹汤,回味无穷。

文及甫放下汤匙,叹道:“不只是这道佛跳墙,还有这许多菜肴,都异常美味……比之汴京其他酒楼的口味别有一番滋味,更胜一筹。”

“只怕要不了多久,江南居就该超过樊楼,任店跃居汴京第一了!”

林昭呵呵笑道:“所以了,还请各位多光顾……”

“只怕再来的时候,江南居肯定是高朋满座,找不出个空闲的位子来……”

“哪里哪里……”

……

得益于之前良好的宣传,整整一日,江南居都座无虚席,生意火爆。上上下下马不停蹄地招呼着,多亏了准备充分,才得意支撑下来。

初六日已过,凡是来过的食客那张被美食贿赂的嘴巴,就会成为江南居最好的宣传渠道。一传十十传百,良好的口碑就这样扩散出去了。佛跳墙,美酒佳肴,最美厨娘已经是人尽皆知,津津乐道……

开业前五日,这样的火爆一直持续着,江南居的招牌算是正式树立了。每日铜钱,银饼,金元宝不断进入钱柜,几乎是日进斗金,高达乐得嘴巴都何不拢了……

孟若颖眼中也是惊喜不断,黄昏时,趴在楼上的窗口看着酒足饭饱,满意离去的顾客背影,咯咯笑道:“没看出,你经商的天分着实不低嘛!”

“你这不是口是心非嘛!要是天分不高,你至于找我合伙吗?”

“哼,别说,我都担惊受怕许久了,生怕投出去大把的钱财都打了水漂……”

林昭笑道:“那现在呢?总该放心了吧!”

“差不多,还算满意!”

“太过分了吧,什么叫差不多……还算满意,人心不足蛇吞象啊!”林昭打趣道:“不管怎么着,别忘了我那五成分红……”

“下雨了,好生凉爽……”孟若颖也不知是故意装作没听见,还是被窗外突如其来的雨水吸引。林昭回过头来,见她美眸怔怔地看着远处的汴河杨柳,烟雨蒙蒙,意境甚美……

第三十一章多事之秋

久旱必涝,老话说的一点不错!

熙宁元年春夏两季天气晴好,干旱少雨,可是进入六月之后,姗姗来迟的雨水却无比留恋,迟迟不肯离去。

连绵的降水停留在黄河两岸,几次出现决口风险。汴京城里,四大河渠纷纷涨水,道路也是积水泥泞,潮湿阴冷,人们都尽可能地减少了外出。差不多整整一个月都是如此,让人无限烦闷。

江南居的生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除了开业那几日座无虚席,生意火爆。近些日子客流量明显下降,以至于高掌柜忧心忡忡,每日站在门口看着阴云密布的天空唉声叹气。

“这生意才刚刚好了几天而已……偏生这天气,真是……”

孟若颖安慰道:“算了,高叔你就莫要担心了,江南居的名头已经打出去了,只要天气放晴,生意依旧兴隆……”

“话是这么说,可开业第一个月,若是能够好好巩固一番,自然是好!如此难免多了许多变数,让人忐忑……”高达始终忧心忡忡……

林昭道:“没办法的事情,就不要杞人忧天了,忙活了好些天,也让伙计们好好歇息歇息……”

“林公子,你倒是想得开……”

“放心好了,天气晴好之后,我们再举办一次活动,人气就又回来了!别站在门口淋雨了,进来喝口热茶!”得到林昭的许诺之后,高达的心情才好转了一点,抖抖衣角上的雨水,转身往进走去……

可是刚走两步,高达突然觉得天旋地转,摇摇晃晃,怎么也站不住脚跟。随即发现墙上的字画,桌子台柜上的杯盘碗盏全都摇摇晃晃,哐哐作响,整个房子看起来都在抖动……

“地震了,快跑!”前世刚刚经历过两次大地震,林昭对此十分敏感,在第一时间拉着孟若颖和顾月伦冲出门去……

“地动了,地动了,快跑……”滂沱的大雨之中,各种呼喊声响成一片,混乱至极……

熙宁元年七月,注定的多事之秋!

连日大雨,黄河河水暴涨,于六月末决于枣强县。幸好决口范围不是很大,驻军及时出动,暂时得以控制。

但咆哮的大河一点都不给面子,进入七月,黄河再次在恩州、冀州决口。整个河北之地成为一片汪洋,百姓受灾严重,死伤无数,幸存灾民流离失所。

屋漏偏逢连夜雨,大雨尚未停歇,汴京地震。好在地震并不严重,并未造成太严重的伤亡,却带来了许多的担忧和不便,尤其是此后数日,余震连连,更是人心惶惶。

原以为事情到了这里也就罢了,谁知不几日后,水灾严重的河朔地区再发地震,且震级较高,破坏严重。使得已经受灾严重的河北诸路更是雪上加霜,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朝廷紧急派出御史中丞滕甫、知制诰吴充北上安抚河北。同时派出大量劳役,疏导深州溢水,紧急救灾,安定民心。

本已焦头烂额的麻烦到此远未结束,雄州刺史探查辽人动息发现异常,辽国境内大军调动,似乎有意南下入侵。大有趁你病要你命的架势,消息传到汴京,朝堂震动。厄运似乎与大宋王朝杠上了,偏生上月前来为皇太后高滔滔贺寿辽国使者暴死汴京,给了辽人出兵制造了绝好的口实。

辽国使团群情激愤,不断叫嚣要传讯回国。大宋君臣都很清楚,要是无法给辽国一个合理的解释,消息一旦传回上京,战事很可能一触即发。奈何开封府出动了不少差役捕快,却查不出丝毫头绪……

皇宫紫宸殿里,年轻的皇帝赵顼(宋神宗)坐在龙椅上,还有些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沉郁与不满。凝神听完了各地送来的急报之后,脸色越发的铁青。

这位二十岁的皇帝胸怀大志,登基之初他对这个弊端积存,问题隐患百出的朝政很不满意,一心想要变革富强。可惜朝臣们的反应让他无比的失望,甚至连参加过庆历新政的富(弼)相公都委婉表示不赞同,这让他郁闷了很久。

好在当年王府的记室参军韩维推荐了王安石,一系列的提升抬举之后,诏如汴京。这位王安石果真没有让他失望,一道《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让小皇帝心潮澎湃了许久,本来只想做个唐太宗,而如今更欲效仿尧舜,开创盛世王朝。

君臣志向相同,本欲携手推行改革变法,富国强兵,可是却阻力异常的大。前几日王安石不过是提议翰林学士坐下侍讲,便被人引经据典,大义凛然地骂了回去。真要是开启变法,还不知道会有多大的阻力呢?

这些他都不怕,以他皇帝的权威和坚定的信心,可以披荆斩棘撑过去。可是偏偏老天爷和他过去,登基改元第一年,先旱后涝,地震又雪上加霜。偏巧这个时候辽国人又虎视眈眈,蠢蠢欲动,辽国使者还莫名其妙地死在了汴京,这不是出兵绝好的借口吗?

倒也不说宋朝就怕了辽国,但眼下这个时候,辽国如果真的趁火打劫,宋朝还真只有吃亏的份。对此大宋君臣一致认同,最好的解决变法就是尽快破案,给出一个合理交待堵住辽国的嘴!可总是事与愿违,听到臣子的奏报之后,小皇帝布满血丝的眼中怒火生腾。

“开封府到底是做什么吃的,辽使被杀一案为何还没有结果?”殿中的臣子都是一震,官家自登基以来一直和颜悦色,对老臣们都尊敬客气,从未见过今日这等雷霆之怒。

开封府尹王圭站在下首,战战兢兢,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没想到自己成了皇帝质问喝骂的第一个大臣,官家八成是要借着自己立威,唉,倒霉催了,真TM郁闷。这下要成为举朝笑柄了,只怕入两府为相也会成为永远的梦想。

王圭额上冷汗直流,强自镇定道:“此案颇为离奇,开封府已然追查数日,可是一点头绪都没有……只怕在需要一些时日……”

“哼,朕可以给你时间,可是契丹人会给你时间吗?老天爷会给你吗?”皇帝赵顼冷哼一声,极为不悦。

枢密副使韩绛道:“如今大雨,河水暴涨,才以劝阻辽使。一旦天气放晴,消息必然北传,契丹人很可能会以此为借口,兴兵南下。若是开封府再不能破案,枢密院与边军都得整军备战了。”

王圭心里气的直骂娘,韩绛你真不是东西,你兄弟(韩维)几个与王安石穿一条裤子,落井下石啊!

可偏生人家说的在理,只好吞吞吐吐道:“陛下,臣一定尽快督办,侦破此案……”

“尽快?有多快?”

皇帝赵顼这么一问,王圭还真有些语塞了,万一承诺了时间做不到,那可是拿前途在开玩笑!虽说国朝有不杀士大夫的传统,可万一要是流放南海边陲……

好在大理寺有官员建议道:“陛下,若果开封府能力有限,不若在各地或者民间征集侦缉高手,参与侦破此案!”

“这个建议……”皇帝赵顼沉吟片刻,摇头道:“若是有合适的人选,众卿及时举荐,或者从州县抽调皆可。民间征集怕是来不及了,也多有不便……”若是如此,无疑是将辽使遇刺案公开宣扬,岂非是他这个皇帝怕了契丹人?有损天家颜面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做的。

“开封府必须全力以赴,若还是无能为力,朕唯尔等是问……别忘了,汴京地震,赈灾和安抚百姓的事情一并做好。”天子一怒,王圭更加战战兢兢,唯唯称是,心中感叹,只怕自己这开封府尹要做到头了。

随即宋神宗又令枢密院做好准备,万一要是擦枪走火,不得已也只有起兵应战了。当然了,这是最坏的打算,谁也不希望走到这一步。PS:看完投几张推荐票哈,谢谢!

第三十二章举荐英才

散朝之后,除了几位宰相留下来与官家继续议事,大部分的官员都顶风冒雨离去。今日朝会的气氛太过紧张压抑,紧张的局势更让人忧心忡忡,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凝重。

王安石也是其中之一,作为翰林学士,皇帝的高级政治顾问,对于国朝近来的各种麻烦都了如指掌。突如其来的灾难祸事,让他们这些有责任感的士大夫忧心如焚。或许这就是范文正公在岳阳楼上所言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吧!

与别人不同,王安石的忧虑并非只有事情本身。天灾与兵祸将会耗费朝廷大部分的精力,救灾成为当下的朝政的主题。迫在眉睫的变法却不得不因此而延误,也不知要推迟道何时才能开始……

同时他也察觉到一个问题,那边是频频天灾之后那所谓的天人感应。近几日已经有言官指责,宰相不够称职,德行不足,因而天降暴雨启示!古代遇到日食、地震这等自然现象和灾害,更改年号或者更换宰相是经常之举。鉴于赵顼是新皇登基刚刚改元的事实,言官们留点面子,宰相们便不可避免地多受点指责,为君分忧……

想当年枢密使武襄公狄青被文官集团构陷,不正是将其与暴雨水灾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