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骁骑-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此之外,你没有任何生路。别看你武艺不错,可你若想仗着一身武艺逃离太学院,却是异想天开,自寻死路。这里明面上只有三千甲士守卫,实际上还有很多隐藏在暗处的死士,以及大将军麾下的情报组织,人数只怕有上万人之多,而且都是以一敌百的高手。出入太学院的唯一方法就是,持有大将军府授予的路引,除此别无它法。不过你若想去见大将军,倒是很简单,只需站在院子里喊一声,自然有人带你出去。”
就这样,甘宁半信半疑地照着华佗的嘱咐喊了一声:“我要面见大将军!”
结果,话音刚出口,他就被人敲了闷棍,当即昏死过去。等他再次醒来时,已经在前往函谷关的官道上,五天后抵达函谷关,一个时辰前被送到大将军行辕门口,见到了李利的亲卫军统领李挚。自此,一直跟在他身边的灰衣死士全部离开,再也没有人特意看押他,任由他等在帅帐门外,随后奉命换上战甲与西凉众将一起进入正堂,等候李利处置。
回答李利一句话之中,甘宁脑海里将自己最近五个多月来的点点滴滴悉数梳理一遍。随即,他突然发现一切正如华佗所言,如果李利要杀他,根本不用这么费劲,只需把他丢在毒龙潭或是不让华佗、张机两位当世神医给他化解剧毒即可。
因为毒龙身上的剧毒,当今世上除了两位神医,恐怕无人能解,即使两位神医初次见到如此厉害的剧毒时也是束手无策。随后两人相互印证,宫廷府库珍藏数百年的草药任由他们使用,反复试药,死马当活马医,好一番折腾才算把甘宁折腾醒了,算是捡了一条命。
尚未见到李利之前,甘宁想不明白这些,总想着李利不会放过他。然而,真正见到李利的那一刻,他又觉得李利没有自己想象的那般气量狭小、眦眦必报,或许自己还有一线生机。
“身体痊愈了?”就在甘宁思绪纷飞之际,李利沉吟一声,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兴霸重伤之下又中剧毒,如今还能恢复如初,当真可喜可贺,这是今天的第四件喜事。不知兴霸此番前来见我,意欲何为呀?请罪就不必再说了,若要杀你,便不会救你。”
“啊!”甘宁闻言色变,失声惊呼,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应答。他曾经设想过很多与李利见面时的场景,甚至连自己应该如何答话都提前想好了,但现在他却无言以对。
因为李利根本没有按照他设想的套路问话,一句“若要杀你,便不会救你”,就将他之前想好的所有说辞全部打碎;犹如一把火烧掉蜘蛛网,直奔要害而来。
“承蒙大将军不计前嫌,全力救治在下,此等救命大恩,甘宁无以为报,愿以此身报效大将军。自此以后,甘宁愿做马前卒,任凭大将军驱使,恳请大将军给在下誓死效忠的机会!”
“哦,兴霸想投效于我?”李利满脸笑容地看着甘宁,笑声问道:“你真的想好了,不后悔?”
“恳请大将军收录,末将誓死效忠主公!”甘宁毫不犹豫地接声答道。
“既然如此,兴霸起身说话。”李利微微颔首,摆手示意亲兵解开甘宁身上的绳索,肃然道:“任命甘宁为裨将军,暂归高顺帐下听用,待此战结束后另行安排。”
“诺,末将领命!”甘宁闻言大喜过望,神情恍惚地跪拜道。
感谢流天泪心龙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第705章 一言九鼎
感谢:书友灰太狼aaa、q、1999存在月票支持,多谢!
斜阳西下,夜色弥漫。
一座雄关矗立在崇山峻岭之间,两军遥遥相对,却老死不相往来。
同一片天空下,相隔四十里,当关内一片欢声笑语之时,盟军大寨中却是另一番场景。
后营右边靠近秦岭南麓的山脚下,这里是江东孙策的营寨。
随着夜幕降下,一众江东将领快步走进大帐,随之躬身行礼后各自落座。
寒暄过后,程普率先开口问道:“主公刚刚从袁绍帅帐回来,不知各路诸侯可有对策?”
“对策?哼,一群勾心斗角、贪生怕死之辈能有什么对策!”
孙策闻言摊开双手,颇为不屑地冷哼一声,既而满脸失望地摇摇头,低音轻叹,似是对诸侯盟军彻底死心了。
“刚才诸侯议事上,张燕提出盟军退守河东郡休整,待明年春暖花开时,再渡河与李利决战,没想到曹操立即站出来否决。曹操说,眼下正是隆冬酷寒时节,黄河水面早已冻结,不利于大军渡河,而且盟军大寨距离函谷关太近,稍有风吹草动,李利就能立即得知,既而派出西凉铁骑大军追杀;因此现在不是渡河的最好时机,只能继续驻守娄底原大营,待来年再做计较。”
“结果袁绍也赞同曹操的提议,同意盟军继续驻扎原地。高挂免战牌,加强大营防御,以防西凉军出关偷袭。另外。吕布主动请缨率部攻打荥阳徐荣,为盟军打通一条退路,以备不时之需。”
听到孙策讲述诸侯议事的内容后,程普、黄盖和韩当三人眉头紧锁,一脸愁容,眉宇间充斥着深深的忧虑。
少顷,程普一筹莫展的低声道:“如此说来。我等岂不是还要继续留在盟军大营,无法脱身?”
话音未落,黄盖怒声道:“此时脱身。谈何容易?更何况,李贼言而无信,背信弃义,实乃天底下最无耻、最卑鄙的无信小人!
早在东垣城之战时。李贼就说过今冬第一场雪降临之时就是赐给主公敕封诏书之日。现如今三个月都过去了。先后下了五场大雪,马上就到年底了,还不见敕封诏书的影子。若是没有敕封诏书,我等即便能够脱离盟军又有什么用,又能有何作为,依然是没有立脚之地,除了依附袁术之外别无它途!”
说到这儿,黄盖气得吹胡子瞪眼。气不打一处来,破口大骂道:“先前我等都以为李贼位居朝廷大将军。威名赫赫、素有信义,一言九鼎、言出必行,绝不会食言而肥。而今看来,我等都看走眼了。李贼枉为骠骑大将军,道貌岸然、沽名钓誉,浪得虚名;实际上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阴险小人,说话还不如放屁,言而无信,实在令人不耻!”
“呃!”看到黄盖如此激愤,程普和韩当二人大为惊诧,但随之也与黄盖一样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诚然,黄盖这番话虽然很难听,骂得李利狗血淋头,却也是事实。
截止现在,他们都没有见到李利派人秘密送来敕封孙策的诏书,这就说明李利确实是食言了,自己等人都被他蒙骗了。没有敕封诏书在手,他们这些人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尽管天下各个州郡如今都已割据自立,根本没把天子放在眼里;但是,这里面也不乏仍然忠心大汉的官员和士族,而且不在少数。尤其是颇为富庶的江南扬州一带,士族、豪强们骨子里十分看重声誉和名望,相信正统,惟有敕封诏书在手,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可和攘助。
如果孙坚在世,纵然没有天子诏书,也能得到一部分江东士族和门阀的支持,继而在江东站稳脚跟。因为孙坚有足够的声望与威名,足以令相当一部分豪强和士族为之折服,从而甘愿资助孙坚成就一番大业。相对而言,虽然孙策也是出身江东,而且还是孙坚的长子;但可惜的是,孙策太过年少,威名不显、声望不够,很多江东士族和门阀豪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更加不会资助他立足江东、成就大事。
因此,在很多强势诸侯眼里一文不值的敕封诏书,对于孙策而言却是至关重要,能不能成就一番功名大业、能否立足江东,就在这一纸诏书之上。只要诏书在手,孙策就能名正言顺地脱离袁术,率部前往江东上任,而不会遭人诟病,更不会被人视作背主谋逆的无信小人。与此同时,江东士族和豪强们看到孙策的敕封诏书后,即使不愿意攘助孙策,也不会公然抵制孙策立足江东。只有这样,孙策才能留在江东,随后徐徐图之,既而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对于敕封诏书的重要性,程普、黄盖等人之前并未真正认识到它的份量,甚至认为诏书不过是一小卷龙纹锦帛而已,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直到占据徐州的刘备亲率五万大军不请自来、主动加入盟军,并且还为盟军提供十几万石粮草,帮助盟军度过粮草危机之后,程普等人方才真正认识到天子诏书的重要性,真正见识到被他们所鄙夷的一纸诏书竟有如此强大的威力。
刘备为何而来?起初各路诸侯都不知晓原委,惟有袁绍和曹操二人心知肚明。但是,随着刘备自愿献出十几万石粮草提供给盟军之后,各镇诸侯都知道了他的真实目的。原来,刘备如此慷慨解囊攘助盟军并不是为了打败李利及其麾下的西凉军,而是为了讨要一份敕封他徐州牧的天子诏书。或许刘备还有其它不为人知的意图,但敕封诏书无疑是重中之重,其它意图都在其次。
有对比才能体现天子诏书的份量,刘备出兵出粮前来会盟,无形中让程普等人重新认识天子诏书的巨大魔力,从而暗自庆幸不已。因为他们的“少主公”孙策已经得到李利亲口许诺,天子诏书不日便可送来,届时孙策就可以率部脱离盟军,率部返回江东大展宏图了。
只可惜,想法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大战至今将近五个月了,盟军除了在河东战场上进展顺利,渡河之后便一直处于下风。函谷关久攻不下,盟军连续损兵折将,再加上粮草大营被劫,这对于诸侯盟军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祸不单行。连番受挫之下,不知不觉中胜利已经与盟军渐行渐远,局势十分不利,处境堪忧。
眼见于此,程普、黄盖等人就想尽快脱离盟军返回江东,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与借口。随着年关将近,他们愈发焦虑不安,巴不得一时三刻迅速摆脱盟军的束缚,马上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倘若拖到明年开春,两军正式决战,那他们想走也走不了。而仅凭他们区区两三万江东兵,在两军数十万大军决战之中只能沦为炮灰,眨眼之间就将彻底覆灭在西凉军的铁蹄之下。
是以,近日来程普、黄盖和韩当等人焦急不安,急得头发都白了,大动肝火,嘴唇起血泡,却依然是一筹莫展。
此时此刻,再次提起天子诏书,三位老将不禁怒火中烧,破口大骂李利言而无信,卑鄙无耻。
“哈哈哈!”就在程普、黄盖等人大动肝火之际,坐在主位上的孙策却瞪大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他们,怔怔失神,继而失声大笑。
“三位老将军何故如此大发雷霆,莫非你们都以为李利失信于我么?”
“呃!”程普、黄盖和韩当三人愕然抬头看向孙策,程普一脸不忿地怒声说道:“难道不是么?这都过去整整三个月,我等何曾见到天子诏书,这分明就是李贼失信于主公吗!”
孙策笑呵呵地摇头,随即从怀里取出一卷暗黄色的龙纹锦帛,起身走到堂下,随手交给程普等人。
“三位将军错怪李利大将军了,这就是三个月前他亲口答应我的敕封诏书。并且,这份诏书送到我手里的时间与李利所言丝毫不差,入冬第一场雪降临之时,就是我收到天子诏书之日。其实,早在我们跟随盟军一起渡河扎营之时,这份诏书就送到我手里。不过为了保密起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一直没有对你们提起,更不曾拿给你们观看。故而,你们一直都不知道此事,误以为李利失信于我。呵呵呵!”
乍一展开诏书,程普当即傻眼了。随之黄盖、韩当二人凑上来观看,而他们看到诏书的第一眼也同程普一样,瞬间呆滞,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敢这份诏书是真的。
“这这是怎么回事?李利竟然这么大方,敕封主公如此高的官爵?”呆滞半晌后,程普等人终于清醒过来,纷纷面露狐疑之色,惊愕不定地说道。
孙策脸上的笑容迅速敛起,神情凝重地轻轻点头,轻叹道:“是啊,当初我第一眼看到诏书时也不敢相信这份诏书是真的,还以为李利派人送来的诏书是矫诏。为此,我专门找到家父生前的敕封诏书仔细核对,最终确认这份诏书是真的,真真切切的天子诏!”
(……)
第706章 夤夜暗流(上)
“为何会这样?究竟是我等误解了李利,还是他对主公另眼相看,刻意照顾?”
强自镇定心神后,程普、黄盖和韩当三人脑海里满是疑问,仍然不敢相信李利竟会如此慷慨大方。
孙策轻轻摇头,随手接过诏书重新揣进怀里,既而蹙眉沉吟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之前也一直疑惑不解,想不明白李利为何如何厚待于我,甚至还猜想他是不是糊涂了,竟把袁术想要却都得不到的官爵敕封给我。这件事情整整折磨我两个多月,却始终理不出头绪,不明白李利究竟意欲何为,为何如此慷慨大方?”
说到这儿,孙策语气一顿,话锋陡转:“但是,当我再次收到一封李利亲笔手书的密信之后,所有疑问都迎刃而解,彻底想明白了。
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想要得到自己从未有过的东西,就必须付出自己从未想过的代价。李利终究还是李利,他一点都没变,虽然年龄与我相当,却老谋深算、狡诈毒辣,一举一动都有令人捉摸不透的深意,而且让人无法拒绝。纵然明知被他算计,摆在自己面前的是个巨大陷阱,却还是忍不住自己跳下去,因为陷阱之中的诱饵实在是太过诱人,谁都不想错过。”
说话之间,孙策从手袖中掏出一叠信帛交给程普、黄盖三人,自顾说道:“就在刚才的诸侯议事上,袁绍命我返回河东。接替刘备驻守河东郡,与张扬一起护送盟军粮草辎重,确保粮道安全。”
待孙策说完话后。程普、黄盖等人却无人应答,仿佛没有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似的。三人神情懵然,脸上露出惊骇之色,而程普拿着密信的右手还在不住颤抖,似是受到惊吓过度,惊魂未定。
愣神良久,黄盖满脸骇然地叹声道:“李贼果然还是李贼。这招太狠了!简直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令人防不胜防啊!”
程普深以为然地接声道:“是啊!李利小儿年纪轻轻便位居大将军之位。坐拥四十万西凉军,执掌天下权柄,绝非侥幸所致,确实是有着令人惊惧的非凡能力。此番我等明知被他利用。却又不得不替他卖命。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做成此事。否则,当我等返回江东之时便是身败名裂之日,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与付出都将付之东流、毫无意义。”
“也不尽然吧?”韩当脸色不忿地轻轻摇头,迟疑道:“即使李利当真这么做了,各镇诸侯谁会听他的,又有谁会依令而行呢?如果各镇诸侯都不奉诏,他这么做有何意义,岂不是无关痛痒的废诏。对诸侯们毫无影响?”
黄盖和程普二人对视一眼,既而十分无奈地轻叹一声。随即。程普看着韩当微微摇头,低声道:“你说没错,或许李利此举对各镇诸侯还不构成威胁,但对主公和我等而言却是致命的打击。毕竟我等根基太浅,兵微将寡,最重要的是,我等一无根基立足之地,二无粮草供给;而且,一旦我等亮明旗帜脱离袁术,便是与袁术为敌。恰恰是这些原因,迫使我们必须依靠天子诏书才能成事;倘若诏书被召回或是被废,我等就会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非但不能立足江东,反而很可能被袁术和江东士族联手剿灭。所以,李利这招绝户之计,或许对别人不管用,可对我们却是致命的威胁。”
听到韩当和程普二人的话后,孙策脸色阴沉地点点头,沉声道:“成者王侯败者贼,这是乱世争霸中永恒不变的规律。此次司隶之战若是盟军获胜,我等除了能够分到一些粮草辎重以外,什么也得不到;如果李利赢得最终胜利,那这招绝户计对所有会盟的诸侯都会有影响,甚至都动摇他们的根基;而我们无疑是最早死在这招绝户计之下的一群人。所以”
说到这里,孙策脸上露出浓浓的无奈之色,话音稍顿后,低吟道:“所以,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按照李利在密信中所言去做,别无它法。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干净利落地完成与李利的约定,而后快速离开,争取早日返回江东。只有回到江东,我们才是安全的,而函谷之战的胜负也暂时影响不到我们。
何况李利在信中也算给我们指出一条明路,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即使回到江东,短期之内也不可能有太大的作为。但是,如果按照李利信中所言,我们就能得到很多辎重,在返回江东途中沿途招募兵士,继而在江东大展拳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程普若有所思地点头说道:“主公所言不错,现在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李贼是真正的聪明人,一边许以高官厚禄,一边危言恫吓,附带着还给我们指明替他卖命所能得到的好处。此举可谓是算无遗算、阴险毒辣,不管是谁遇到他都会十分头疼,若是与他为敌,其下场会更惨。此番我等算是领教了李贼的厉害,被他利用之余还要接下这份人情;一个人奸诈到李利这种程度,足可称之为‘世之枭雄’!”
话音方落,程普忽然想起孙策刚才还说了一句话:“主公刚才说袁绍让我等退守河东,接替刘备保护盟军粮道,不知此事确否,不会再有变数吧?”
“不会。”孙策肯定道:“明天一早我们就起程,乘坐运送粮草的渡船前往河东郡,而后接替刘备与张扬一起驻守河东、河内二郡。这是众诸侯一致同意的事情,袁绍岂能朝令夕改?”
“事情竟然如此凑巧?李贼密信中所说之事居然这么快就成为现实,这其中有蹊跷啊!”程普皱着眉头沉声道。
孙策闻言神情一震。一双眸子中忧虑重重,惊疑不定:“德谋所言有理。两天前的深夜,这封密信突兀出现在我的帅案之上。时隔不到两天,今天下午我就被派到河东郡保护粮道。这里面若说没有蹊跷,恐怕谁都不信,可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难道李利早在两天前就知道我要去河东郡驻防,因此才会派人送来这份密信?可他是怎么知道的,而且还是提前两天就已经得到消息?如此玄乎之事,着实令人匪夷所思。百思不得其解呀!”
“主公的意思是李贼在袁绍身边安插了内应?”程普惊愕道。
孙策轻轻摇头:“不,绝对不是在袁绍身边安插细作眼线这么简单。试想一下,区区细作而已。焉能接触到如此隐秘的军情?而他又如何接近袁绍,并且又是如何从袁绍口中得知尚未公布的情报呢?因此,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绝对不是细作所为。而是盟军诸侯之中有人暗通李利。早就知道袁绍想让我去河东郡。甚至我怀疑,就是这个暗中与李利勾结的诸侯怂恿袁绍派遣我去河东接替刘备的,整件事情都是此人一手策划而成的,试图借此事向李利示好,继而从中牟利!”
“这这未免太匪夷所思了!”黄盖大惊失色道。
程普思量着说道:“确实是有些匪夷所思,不过也并非没有这种可能。乱世之中人心叵测,诸侯结盟也是形势所逼,权宜之计而已。实际上。各镇诸侯根本不是一条心,明争暗斗、勾心斗角。心存异志者不在少数。或许此前盟军战事顺利之时还没有人暗中勾结李利,但眼下盟军兵力折损甚多、处境不妙,这个时候就很难说没有人出卖盟军,从而换取李利的宽恕或是有求于李利。说句难听的,我们不就是这样吗?既然我们都会这么做,难道就不会第二个暗通李利的诸侯么?”
孙策闻言后脸色十分难看,当即摆手说道:“好了,此事到此为止,不必再议。不管怎样,这些事情与我等无关,还轮不到我们操心。眼下我们当务之急是,尽快安排好明天早上的起程事宜,时间紧迫,片刻不能耽搁!”
“这有什么好安排的,明天清晨直接拔营出发便是,何须提前准备?”黄盖接声道。
孙策双眸中闪现出一抹冷厉之色,沉声道:“公覆将军想得太简单了,我们这位袁绍袁盟主可不是善茬!如今河内、河东二郡都是他袁绍的地盘,又怎会毫无提防的让我们前去驻守?”
黄盖闻声错愕:“主公的意思是难道袁绍对我等不放心,还在提防着我们?”
程普和韩当闻言神色大变,程普满脸铁青地说道:“袁绍从来就不相信任何一路诸侯,想必此次命我等驻防河东也一定留有后手,否则他是不会让我等保护盟军粮道的。具体如何,还请主公明示。”
孙策阴沉着脸,轻轻点头道:“正如德谋所言,袁绍虽然派我们前往河东郡,却并不信任我们。他只让我率领一万五千将士渡河,我部剩下一万余将士则继续留在大营,暂归袁绍亲自掌管,等到下次将令下达后,如有变动,再将剩余兵马还给我。”
“啊!”程普、黄盖等人大吃一惊,韩当忿忿不平怒声道:“袁绍出身袁家相门之后,四世三公,行事居然如此下作,实在是枉为盟主,令人寒心!”
程普和黄盖同样是义愤难平,程普道:“主公,那我等怎么办,难道任由袁绍宰割不成?我等好不容易招募一万多新兵,将兵马扩充至三万,如今袁绍一声令下,竟然要我等留下一半兵马。真是岂有此理,欺人太甚!”
“还能怎么办?形势逼人,岂容我等质疑?为今之计只能趁夜挑选一万五千名精锐将士,今夜务必准备妥当,明早带走所有粮草辎重前往河东郡!”说完话后,孙策看了程普、黄盖等人一眼,随之拂袖而去。
(……)
第707章 夤夜暗流(中)
“啊!”程普、黄盖和韩当三人大吃一惊,韩当忿忿不平的怒声道:“袁绍这厮好歹也是袁家相门之后,四世三公,行事居然如此龌龊下作,实在是枉为盟主,令人寒心!”
程普和黄盖同样是义愤难平,程普道:“主公,那我等怎么办,难道任由袁绍宰割不成?我等好不容易招募一万多新兵,将兵马扩充至三万,如今袁绍一声令下,竟然要我等留下一半兵马。真是岂有此理,欺人太甚!”
“哼!还能怎么办?”孙策满脸阴沉地冷哼一声,厉声道:“眼下形势逼人,岂容我等过多思量?为今之计,只能趁夜挑选一万五千名精锐将士,今夜务必准备妥当,明早带走所有粮草辎重前往河东郡!”
说完话后,孙策抬眼看了看程普、黄盖等人,随之拂袖而去。
年关将至,对峙函谷关的两军暂时休战。
然而,休战并不意味着两军相安无事。
休战期内,真正能够休整的只有厮杀在前的普通将士,对于各镇诸侯及其帐下谋士来说,此时才是他们的用武之地。
趁着这段战争间隙,他们可以纵情施展才能,不论阴谋阳谋还是合纵连横,但凡有利于战事的手段都能使用,清冷夜空是智者挥洒才华的天堂。
这便是所谓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清冷夜空下,同一座大营之中上演着不为人知的一幕幕场景。
就在孙策拂袖而去、程普和黄盖等人大骂袁绍卑鄙下作之时。数里之外的中军帅帐内,此时也在密议函谷战事。
不过帅帐议事此刻已接近尾声,各项事宜都已安排妥当。一众亲信将领相继领命离去,眼下还留在这里的才是真正的核心谋士和心腹将领。
细数之下,中军帅帐内之人分别是:袁绍、曹操、袁熙、许攸、郭图和毛玠,其实就是袁绍和曹操帐下的心腹谋士。
尽管曹操的实力大不如前,说是日薄西山亦不为过;但现在盟军处境堪忧,在各镇诸侯当中袁绍能够信任的诸侯寥寥,关键时刻他还是愿意与曹操一起商议大事。这或许是昔日的兄弟情谊发挥了作用。亦或是袁绍认为曹操目前处境困顿,除了依靠他袁绍之外别无选择,故而他还是比较信任曹操的。
“明日孙策率部前往河东换回刘备所部五万兵马。希望刘备到来之后能够对我等有所帮助,重振士气,扭转眼下全军萎靡不振的局面。”
宽大威武的帅位上,袁绍的脸色略显憔悴。说话声音很低。有些提不起精神,显得很是疲劳。
帅帐议事从中午一直持续到深夜,下午是诸侯齐聚一堂商议休战期间的大营防御事宜,晚上则是密议眼前战局,所有议事都是袁绍主持的。如此密集的议事让袁绍费尽脑汁,现在议事接近尾声,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靠在帅位上闭目养神。
“禀父帅。儿臣觉得派遣孙策率部前往河东郡似有不妥。”这是今天袁熙参与议事以来第一次开口说话,而且乍一开口便是否定袁绍已经正式下令的决策。
“嗯?”袁绍闻声缓缓睁开眼睛。脸色虽然没变,但看向袁熙的眼神却是十分不善,隐隐透着责备之意。
“显奕呀,既然你觉得为父的命令欠妥,为何下午诸侯议事时不说,却在此时提起?”
眼见袁绍神色不悦,袁熙顿时紧张起来,下意识地扭头看向许攸,待看到许攸笃定的眼神后心中稍安。
随即他恭声道:“父亲息怒。下午议事时并非孩儿不想说,而是担心孙策将军误解,不便当众提出来。可此时只有我等在此,自然不必忌讳,故而孩儿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哦?”袁绍闻言稍感诧异,眼神随之变得温和很多,但说话语气却一点没变,依旧十分低沉,语气不善。
“说说你的想法吧,若是所言在理便罢,若是信口开河,为父决不轻饶!”
看到父亲色厉内茬的神色,袁熙顿时松一口气,心中大定。作为儿子,他对父亲平时的神情变化和说话语气十分了解,知道父亲之所以语气不善,并不是针对他,而是故意做给曹操看的,因为孙策率部前往河东驻守的建议正是曹操举荐的,并且极力促成此事。
稍稍整理思绪后,袁熙朗声道:“东垣城一战,孙策被马超重创之后一直卧榻养伤,眼下他伤势已经恢复大半,父亲让他退守河东守护粮道,确实有些未尽其才。再有半个月就是开春,届时冰雪消融,我盟军将与西凉军展开决战;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孙策是沙场悍将,武艺高强,理应留在前线冲锋陷阵。况且,西凉军骁勇善战,李贼麾下将领更是战将如云,孙策留在大营的作用远胜于留在后方。故而,孩儿认为孙策还是应该留在大营前线为佳,至于守卫后方粮道的任务可以交给蒋奇,让他戴罪立功,兵卤接从我冀州军调派即可。此乃孩儿愚见,如何决断,还请父亲定夺。”
袁绍闻言后双眸微眯,不置可否,但他看向袁熙的眼神愈发温和,隐隐流露出一抹赞赏之色。
“显奕所言,孟德意下如何?”袁绍语气平和地轻声问道。
曹操神色自若地坦然一笑,赞赏地冲着袁熙轻轻点头,微笑道:“显奕见识不凡,本初兄后继有人,令曹某羡慕啊!确如显奕所言,孙伯符勇猛过人,在我盟军之中武艺之高强仅次于吕布,绝对是阵前厮杀的不二人选。如此悍勇的将领留在河东郡保护粮道实在有些可惜,大材小用。埋没了他一身武艺。单凭此一节,显奕所言丝毫不差,句句在理。认为下午的军令欠妥亦在情喇中。然而”
话锋陡转之际,曹操语气一顿,微笑着示意袁熙不必激动、稍安勿躁,既而继续说道:“然则,孙策前往河东郡可不单单是为了保护粮道安全,还肩负着其它使命。而这,恰恰是重中之重。决计不容疏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