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宦海风月-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京城里的那些事情,孟蜀心里还是清楚的。事情传到京城,肯定要先吵一架。吵完了不敢找辽人的麻烦,顶多派个使节过去抗议一下,然后家里人开始自己人整自己人。京城里那帮孙子,与辽国开展没勇气,搞自己人是不会手软的,而且一个个的内斗都是熟练工。
有时候孟蜀想想也觉得可笑,这么多年来,辽人扰边不断,边军不敢应战。基本上每一次都是等辽兵退了才出门杀良冒功,朝廷方面有个说的过去的说辞也算有了面子。实际上这种情况上上下下的都知道。只是没人愿意去捅破这层窗户纸。
派谁去京城活动呢?仅仅说通一个周致玄明显是不够的,上上下下的都得打点。尤其都察院那边,更是要下足力气。不然那帮就知道骂人属事不会做的言官,肯定要出点状况。
差不多每年都耍来这么一下。只是大小不同。孟蜀想想就觉得憋屈,暗道得想办法换咋小地方做官了,这河北的巡抚太难当了。
“大人,大人,大捷啊!大捷啊!”周师爷跌跌撞撞的跑进来的,老远就在喊,孟蜀想的太投入。前几声根本没听见。周师爷跑到三步之外又喊了一声,孟蜀才不快的回头怒视道:“吵什么!”
周师爷手里拿着一份折子。右手乱抖道:“河间府孟觉晓急报,文安大捷、霸县大捷!”“你说什么?”孟蜀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这玩笑可不好开的。
“文安大捷!霸县大捷!河间知府孟觉晓亲率五千人马出击,先战于文安,斩首两千。后战于霸县,斩首八百。夺回被劫物资无数,生擒辽国南院大王次子耶律俊!”周师爷打摆子似的说完这些话,孟蜀开始还不信,最后一句让他相信了。什么都好编造,生擒耶律俊一事不好瞎编。但是孟觉晓是怎么做到的?孟蜀一点都想不明白。
“信使何在?”
“正在院子门口等候!”
“传!”
门口很快进来一个一脸风尘的士兵,见了孟蜀之后单膝跪拜称:“河间省军信使刘四,拜见巡抚大人。”
“快快起来说话!说说是怎么个大捷法?”孟蜀这个时候激动不已。刚才还在水深火热之中煎熬的,这一转眼怎么就冒出两个大捷来了。孟蜀也不看信了。直接问更省事。
信使是孟觉晓派出专门给孟蜀报信的,雄州那边孟觉晓直接无视了。号称十万大军,居然连几年辽兵打到家门口都不敢出战,跟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信使把情况具体的那么一说,从增援莫州到偷袭文安,再到霸县野战。足足说了半个时辰才停下。弄明白具体情况后,孟蜀又惊又喜。边军畏敌避战这个就不说了,肯定是耍夸大辽兵的数量才能显得自己不那么无能。惊的是孟觉晓什么时候练出来的兵还敢主动出击,喜的是居然还打赢了。
辽兵不都是如狼似虎的么?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不堪了?远的不说,何长刚可是号称两万人,打点折扣至少有一万出头吧,这不野战都被辽兵给打的大败么?怎么孟觉晓五千人就能打赢呢?打赢也就算了,整咋。伤亡居然不过五百人,当场战死者不过百余人。这也太假了一点吧?可是听士兵的汇报,活灵活现的跟真的一样啊。
听完之后,好言慰问了一番信使,让人领下去休息。然后才回头问周师爷:“此事,你怎么看?”
“大人,在下怎么看不重要。关键是陛下怎么看。”周师爷一句话击中要害,孟蜀顿时哈哈大笑道:“不错,不错。”是啊。何必管这个事情究竟有多少真假?关键这个事情来的太及时了。
“立刻派人把奏报送往京城!”孟蜀大手一挥,这就要拍板。周师爷及时的上前一步道:“大人,孟知府的奏报里,倒是提到您的英明指挥,可是没提边军半个字,如此不妥当吧?”
孟蜀听了唔了一声,沉吟一番道:“这个小孟知府,还是年轻了一点。这样吧,你另外拟一份奏报。点一句通力合作就是。另外让人准备一下,本巡抚要去慰问孟觉晓。”
“大人高见,在下这就去办。”周师爷说着这就要走,孟蜀抬手叫住他道:“等一下,孟觉晓的奏报上提到莫州知府弃城而逃一事。此次大捷。先生也是有功的。”
一听这咋。话,周师爷当即跪下,眼泪横流道:“多谢大人栽培!”
京城里关于边关的事情怎么处置,内阁里头又吵了几天。原因是茅相又生病了!说是夜间受了凉,卧床不起呢。茅调元不能不生病啊,谁让陛下在朝会上说了让姚书成出使的话,内阁真的照这个话去做。事后陛下还不恨死茅调元啊。所以茅调元只能生病,拖个十天半个月的,事情渐渐的淡下来了,再做计较。到时候陛下肯定也改主意。当时不过就是气话。、
没人做主,内阁里自然是吵的不亦乐乎。反正大家都不能拿主意,吵吵就当每天的热身运动好了。这一吵就是八天过去了,究竟怎么处理,陛下在朝会上也不提这个事情,内阁方面自然就更不提了,百官更没人去出这吓。头。
这一日早起天就阴沉沉的,一直到午后才露出太阳的脸来,金陵城门口懒洋洋的士兵晒太阳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而来,打瞌睡的士兵抱着大枪站起来极目远望。看清楚靠近的信使背的又是红色的包袱时,心里不禁暗道:“不知道又是哪里出乱子了。这年月就没啥好事过。”(未完待续)
第八十七章畅快
曰阁的几位都在入自的位冒卜看卜去很忙的样子,茅相卿附大家都是各管各的一摊子。真有什么难为的事情,装模作样的商议一下暂时搁置。被搁置的事情,自然有霸县文安两地被破的处理意见。
大家都不傻,这事情太敏感了。朝会上陛下似乎忘记了这个事情。内阁里的人精们自然不会去提。都察院有御史倒是上奏弹劾河北巡抚孟蜀的,这个折子内阁送上去如石沉大海。
内阁在皇宫边缘靠近大门处的一幢房子里办公,出于工作效率的考虑,几位内阁成员除了茅相都在一个大屋子里办公。
午后的太阳暖暖的,大屋子里很安静。姚书成靠在椅子上看上去在打瞌睡,实际上心理一直在盘算着还是要见一见女儿,让雨妃去吹枕头风,出使辽国这咋。差事不能干。别看这事情过去七八天了都没人提。皇帝终究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了话的,这倒霉差事先愕找一个人去顶上,陛下估计才好松口啊。
可是想来想去,礼部里头够分量和够资格的官员也就两个侍郎,问题这两个侍郎和姚书成不是一条心。绝对不可能出来帮忙的。
林志全和沉应龙这对冤家,最近出奇的默契,安静的各干各的。
临时负责的周致玄,在位子上如往常一般端坐着,眉头紧锁好像遇见了危难的事情。
“各位同僚,大家幕看看这些折子。都是刘送来的。”周致玄打破了屋子里的平静,众人这才做不舍状从各自的位置上起来,凑在一起围坐着。
“河北急报!”远远的从外头传来一阵急促的喊声,正准备坐下的姚书成突然哎哟一声,一屁股坐歪了。直接做地板上了。
接下来姚:“坏了,脚葳了!”姚书成这是灵机一动,身体有伤不就能不去辽国了么?
其他几位内阁成员都拿一种很不齿的目光看着姚书成,真是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你不是屁股着地么,怎么捂着腿啊?
见众人平静的看着自己,姚书成依旧旁若无人的继续演戏,挣扎着坐在椅子上,面部表情痛苦万分自言自语道:“唉,老了,腿脚也不灵活了,不经摔。大家都别看着我啊。外头不是有人喊河北急报么?”
姚书成的表情和言语让林志全有一种动手扁他的冲动,让沈应龙有一种“哥服了你”的感慨。让周致玄生出一种羞于与之为伍的悲愤!
手持捷报的信使飞奔跑近,口中大呼:“河北急报!”门口的书吏接了急报,转身快步进来弯腰双手呈上。周致玄扫了一眼众人,现大家都很自觉的把目光转移禁暗暗无奈的叹息上前,接过急报回到位置上打开看了起来。
整个过程中其他人都在东张西望的,实际上都在拿眼角的余光窥视着周致玄的反应。当看见周致玄的手在微微的抖,双眼瞪的溜圆时。其他几个人连忙扭开头。
姚这一跤摔的太及时了。沈应龙暗道回去马上要组织人马弹劾高勋了。林志全心里咯噔一下暗道河北又哪里被侵扰了?兵事败坏。兵部尚书这个个子太难做了。
周致玄颤抖着双手放下手里的急报,抬起头来时泪流满面,大声道:“各位,耸北大捷!河间知府孟觉晓年本部人马出击,两战斩两千八百,擒获辽国小王爷耶律俊。”
噗通!这一次掉地上的是兵部尚书林志全!
内阁四位大臣紧急求见德裕皇帝。正在御书房里批折子的皇帝早就从马三的口中得知河北传来急报。一脸的阴沉坐在位置上,看着几个大臣表情各异的进来,而不是一水的一连沉痛的表情。
嗯?习惯了内阁这些官员表情基本一致的德裕皇帝,多少有点奇怪了。生什么事情了这是?周致玄是一脸的微笑,林志全喜忧参半,沈应龙似乎吃多撑着了,姚书成则是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
“臣等恭贺陛下,河北大捷!”四位内阁大臣整齐的拜倒高呼,德裕皇帝听着怎么觉得那么刺耳?这种事情不是没有生过,前面辽人抢完。后头边军报捷,斩多少,实际就是杀良冒功。不管怎么说,朝廷的脸面算是保住了。
板着脸接过马三从周致玄手里接过来的急报,德裕皇帝很不耐烦的样子,打开准备草草看着就算了,不想一看之下就愣住了。怎么是孟觉晓率军出击?
接着往下看,跳过前面一段河北巡抚孟蜀如何运筹帷幄的套话,再往下看就简单了。孟觉晓出兵增援莫州,现入侵的辽兵不多,直接打上门去了,然后战果显赫。如果不是最后一句生擒了辽国小王爷这句话。德裕皇帝要对这个捷报产生严重的怀疑。但是有了最后这一句,德裕皇帝可以明确一点,孟觉晓确实带兵出征了,也确实打赢了,至于战果有没有夸大,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也许是失败的消息太多的缘故,孟觉晓带着五千省军就能斩两千八的消息,实在是让人觉得有点不能相信。德裕皇帝看完之后急报之后。并没有太高兴的样子,而是平静的问在场的诸个内阁大臣:“各位爱卿怎么看?”
几年可说是坏消息不断,不是这里旱了就是那里满了,还有就是河北不靖。这不好不容易赶上一个好消息来了,皇帝居然没龙颜大悦。这个很不正常!德裕皇帝在各位臣公的眼里,那可是一个眼睛里不揉沙子的君主。难不成是河北监理司那边传来的是另外一个版本的消息?果真如此么?
四位内阁大臣的心里都生出了疑问,相比之下经验稍差皮厚有余能力不足的姚书成定力差了一些,出于急于表现心态,跳出来道:“陛下。微臣对此捷报略有疑问。” “哦?你说说看。”德裕皇帝看上去是面无表情,仔细看就能注意到他的眼神里闪过一道厌恶。这个时候德裕皇帝心里很窝火,之所以没有表示兴奋,儿讣是担心个情报有本大的成分,毕童下面那此官员搞引常爪熟练了。皇帝倒不是担心孟觉晓会夸大。而是注意到这奏报是从河北巡抚那里出来的。大名府距离距离文安霸县可有五六百里地,孟蜀居然就敢大言不惭的说什么坐镇大名府指挥。没有这个话皇帝还不会起疑心呢。可是不管怎么说。这介。胜利是明确的,生擒小王爷的事情那是要拿活人来见的。
皇帝最希望看见的是这几位大臣站出来恭贺他,说什么陛下圣明用人得当的话。面子有了台阶也有了。德裕皇帝自然也好下旨奖励下面。将来查出有水分,只要不过分就算了,过分了也有下面的大臣出来顶这个缸。
姚书成勇于言,德裕皇帝是乐见其成的,最好他来顶这个头。将来出了啥差错呢,大不了斥两句就是了。可是这鸟人出来之后居然说什么有疑问,显得自己多高明似的。皇帝还打算借这个事情振奋一下朝纲的,姚书成这一下搞的皇帝很不爽。还是非常的不爽。
“臣见那捷报上只提到抓了一个小王爷,并无其他俘虏。按斩两千八来算,怎么也该有数字相近的俘虏吧?所以
“姚大人不是把脚葳了么?怎么这会站的挺利索的。”边上传来一句淡淡的声音,大家一看都愣住了。因为说话的人居然是周致玄。 在内阁里头,周致玄从来不与人争执,属于总是默默做事的老黄牛。所以他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还是打人脸的话。这太惊人了。
“周大人,本官是就事论事,你这什么意思?”姚书成的老脸变成了茄子色,气的手都抖了。哪有人这么当面打脸的?
“就事论事?那好,姚大人去抓一个辽国小王爷回来看看,也让陛下高兴高兴?”周致玄站出来说话的原因,德裕皇帝很快就想明白。原因就在孟觉晓的身上,这可是周致玄为喜欢的学生啊,状元不进翰林院而是放到河间府去本来就很过分了,接着出了那么多事悄周致玄也从来不为孟觉晓说过一个字的好话。但是今天周致玄必须站出来,孟觉晓率军打了胜仗还有人怀疑,周致玄再不出来说话,他这个老师日后颜面何存?平时看上去挺老实的周致玄突然飙,对上经常咋咋呼呼的姚书成,自然是轻松获胜。再说姚书成也不敢太招惹这个吏部尚书,人手里抓着人事权呢,还特受陛下信任。
“陛下,臣以为姚大人言之过早。其中究竟还是等河间府详细的奏报吧。”林志全出来打了个圆场,虽然是在否定姚书成,但是语言很温和。
姚书成得了台阶,感激的看了一眼林志全,连忙道:“陛下,臣也就是这么一说,周大人,”德裕皇帝一看这家伙还要说,心里顿时又是一阵不快,打断道:“好了,不要说了。”
众人诺诺退后,德裕又道:“孟觉晓一介书生,居然还能带兵打仗。这个倒是让联很意外。”一句话把话题又引回到原来预想的道路上。这一次大家都明白皇帝的心思了。
“这是陛下的洪福所致!”沈应龙第一个跳出来拍马屁,不过这子不喜欢孟觉晓,所以不提孟觉晓的功劳。
“周爱卿,你怎么说?”德裕皇帝不理沈应龙的马屁,笑着问周致玄。
“陛下,臣以为此事还要先派人去河间府实地看一看,暂时不宜大肆宣扬。”周致玄这话也算是老成持重。德裕皇帝满意的点点头道:“各位爱卿先下去商议,河间府应该还有更具体的奏报上来,到时候再定。”
一干内阁大臣退下,德裕皇帝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转变成一种微微的不快,对马三道:“去把吴猛叫来,搞什么名堂,这么大的事情监理司居然没有奏报。”
监理司有自己的一套秘密通讯方式,按说安该比正常的驿站通信要快。
马三还没出门呢,外头有内侍来报:“监理司指挥使吴猛求见!”
德裕皇帝立刻道:“宣!”
吴猛平时在宫里走里步伐看上去非常柔和,今天则完全不一样,走路带着风,脸上布满笑容。进来之后便跪下大声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河间府孟觉晓率军两战两捷,生擒辽邦小王爷耶律俊。真乃大大的扬我国威之壮举!”
吴猛这么一说,德裕皇帝本来就确定孟觉晓确实打了胜仗,现在更加有谱了。心里高兴,当即追问:“说具体一点,河北来的奏报骈四俪六,看的联都头疼。还有,你的奏报怎么比河北的慢?这可不行。”周师爷要是听到这个话,估计要泪流满面的高呼,陛下,臣是用了心思写的。
吴猛连忙笑着解释道:“陛下。臣的人在战场中受了伤,所以消息传出来晚了两天。这是刚刚收到的消息,请陛下御览。”后两日而同一日至,吴猛还是可以自豪一下的。说着话吴猛呈上来一卷白帛,马三连忙接过上呈。
孟觉晓在河间府用新法练兵一事,德裕皇帝早就知道了。只是没太当一回事,一个书生练兵,能练出什么样子来?现在端着帛书仔细的看起来,现字里行间没有提到边军半个字,顿时明白孟觉晓确实是靠着练出来的五千河间军打的这两仗。
帛书能记载的文字有限,但还是把事情的大概说清楚了,看见文中有一句“孟大人有令不留活口”时。的德裕皇帝浑身微微一颤。这个话从一个书生的口中说出来,真是让人吃惊,对着帛书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杀气。这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没有抓到别的俘虏了,日后看来要好好问一问这家伙,为什么不要俘虏?
看完帛书,德裕皇帝抬起头来。连日来压在心头的郁闷全部消散,哈哈哈的一阵长笑道:“畅快!孟觉晓麾下的河间军,真乃河北之雄也!”
卷四沉浮路第一章不出血怎么能行
洱县城里临时占了个大院子安置伤兵。孟觉晓这两日每吠哪甘来看看受伤的士兵。胜利的喜悦之后。便是挥之不去的感伤。霸县城外的野战,如果不是敌方将领畏惧先逃乱了阵脚,河间军的伤亡还要更大。直接战死者一百八十六人,轻重伤者五百余人,这一仗以多打少打成这个样子。面对这些伤兵们,孟觉晓实在是很难高兴的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建军之处就设立的医疗队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十几个从民间搜刮来的跌打医生加上五十个精心挑选出来的伶俐后生,伤员们得到了及时的照料。即便是这样,这两天还是不断的有士兵伤势过重救治无效而死。
“大人操典上写的法子太神奇了,伤口用盐水清洗后用烈酒擦拭。绷带一律用开水煮过,这几日下来伤口化脓伤兵的不多。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医疗队的首席大夫姓石,五十多岁留着山羊胡子。陪着孟觉晓边走边看,还不忘记拍马屁,当然说的也是实话。
孟觉晓心说可惜自己不是学理工科的,不然或许能弄出青霉素来。伤兵们看上去情绪不错,尤其是孟觉晓每日来慰问,伤兵们情绪都很稳定。这年月当兵可没有什么人生观和信仰,当兵吃粮干的就是卖命的生计,运气好的能跟一个孟知府这样的上司,军饷从不短缺还能多拿,吃的也好,立功奖励丰厚,死了抚恤更多。孟觉晓的做派兄弟们都看在眼里的,这会让那些伤兵再上战场去厮杀,怕是也没有一个说不去的。
看着一色的男性医疗兵,孟觉晓脑子里冒出后世那些白衣天使的影子来。护理这种事情,女性还是有相当的优势的。
这年月不是总体民风还是很开放的,孟觉晓想着是不是弄一些女人进来干护理。
霸县在辽兵占据的这些天,城内百姓经历了一场浩劫。辽兵烧杀抢掠不说,走的时候还放了一把火烧了半个县城。进城那一日,光是救火就忙到次日凌晨。
出了医院,策马行走在到处都是残垣断壁的街道上,看着路边的百姓烧纸祭奠亲人的场面不断,心里痛恨辽兵残暴的同时,孟觉晓心暗暗自责。终究还是来晚了一点,早知道就该分几百士兵进城救火的。
这些天下来孟觉晓每日都要巡城。百姓们都认识这个年轻的知府。感激这位大人不但救下他们,还给他们衣服和食物,孟觉晓一路走来时不断有百姓跪下,用这个最重的礼节表达自身的感激。
临时的指挥部设在县衙边上的一座五进的宅院内,这里本是城里一家姓何的商户的宅院。辽兵破城那日,宅院里主人躲在地窖里藏了几天,才算是躲过这一劫。辽兵离开时没忘记放火,主人及时出来救下大半个院子。大军进城,何姓商人主动把孟觉晓请到家里来住下。两下一交流才晓得,这个姓何的商人也有河间府大市场的股份。
这几日城里各种事情实在忙不过来,好在被救下的百姓中有不少原本是衙门里的人,主动出来带着幸存的百姓把事情担起来,河间军也尽力的帮衬,霸县城里渐渐的恢复了一些人气。
“辽兵当时要是掉头不硬冲我军阵,这一仗我们不好打。”进了院子走到客厅的门口时,听到里头李川的大嗓门。
“换做是你来指挥辽兵,你打算怎么打?”说这话的是张二明,那嗓门也是跟打雷似的。
这几位是按照孟觉晓的吩咐,在做战后总结呢。这些天河间军白天帮城里的百姓善后,夜里以队为单位,讨论这一仗的得失,最后的结论往上报到各介。校尉手里。这一招也是孟觉晓抄袭来的,冷兵器时代的作战孟觉晓懂的不多,但是战后总结总是不会错的。
听到里面讨论,孟觉晓停下脚步耐心的听着,免得进去打断他们的思路。
“换做是我只会骑兵作战肯定不会这样硬拼。具体该怎么打不好说,但肯定是要发挥骑兵的机动性,寻找步兵阵势的弱点,然后才发起攻击。这一次我军能打赢,关键还是辽兵不舍得抢去的钱粮和百姓。”
“说的对,即便是这样,骑兵的冲击力还是很恐怖的。大人的阵法步战无敌伤亡很但是遭遇骑兵冲阵。最前排的铁甲狼芜兵盾牌手还有长枪手,都遭到了相当大的损失根据在下的经验,步军与骑兵遭遇。应该以车结阵,辅以强弓劲弩。而不是像这一仗,我军全凭士卒之勇硬抗骑兵冲击曹剑也插了一句,这时候甩卜小笑道:“曹大人说的有道理,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如果士兵没用硬抗辽兵铁骑的勇气。就算有车阵又能如何?战争的关键,还是士卒的勇气。比如此战。我军士卒论个人作战技巧,远远不如辽兵。但是我军人人抱着有进无退的斗志,个咋小死战向前,这才是辽兵被击败的根本所在
里头一轮的热火朝天,外头幕觉晓听着也凹曰混姗旬书晒)小说齐伞该说大家说的都很有点道理,泣只经不是单“技战术层面的问题了。手下的将领都能有这样的想法,对于孟觉晓而言是一个好事。
“好热闹啊!大家都在谈什么呢?”孟觉晓在门口大声笑道,迈步进来时几人纷纷站起行礼道:“见过大人。”
宇文校手里捧着一个大本子,笑着解释道;“大人安排我等讨论战斗的得失,这不大家正在议论呢。卑职临时被抓丁做了记录员。”
“这样好,以后要形成这样的风气。不论胜败战后一定要讨论得失。不断的完善我军作战中存在的不足。总结的结果回去后还要刊印出来,发放到全军组织学习。”孟觉晓微笑着夸奖了一句,做了接下来的安排。
让人请来县里临时主事的典吏。孟觉晓让他去跟城里的百姓说,河间军伤员缺少照顾的人算在城里招募一些无家可归的年轻女子帮忙。这个事情完全凭自愿,以后在军中待遇和一般的士兵一样。
典吏应下后出去,傍晚时分回来复命,没想到他这么出去一宣传,居然很轻松的就招募到三百多名年轻的女子。都在院子外头站着等候。
孟觉晓心里颇为吃惊,那典吏解释这些年轻都是遭了辽兵的侮辱,家里人也死没了。孟觉晓此举无疑给她们一个活下去的机会,是大大的善举。其实典吏也是这么认为了。军中不是缺什么护理的人手,而是孟知府心善,想给那些女子找条活路。所以典吏出去的时候,也是这么跟大家说的。
院子门口三百多女子年龄看匕去都不大,都在那安静的站着,等着孟觉晓出来。如果不是孟觉晓要招募人手,这些人中间不少人是打算去寻死的。被掳走的时候还有生的希望,被救回来时在同类鄙视的目光和闲言碎语中,反而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不能不说这是一件很嘲讽的事情,所以那个典吏出来这么一宣传,很多人就放弃了去死的念头跟来了。卓竟在河间军里照顾伤员。也算是活着还有点小用。还能报孟大人为家人和自己报仇的恩情。最简单的,还是有一个活下去的生计。当然也有人担心选不上!
孟觉晓出来看着这些姐妹们一个一个都用感激和祈望的眼神看着自己。心里如同被针狠狠的扎了一下,很艰难的保持着平静的语气说:“姐妹们,只要大家是自愿的,都可以留下。回头典吏会安排你们住下的地方,你们自己推选出两个负责人来领导大家。”
“大人,民女愿意留下。”一个女子跪地低声哭泣着说,刷的一声全部女子都跪下道:“民女愿意留下。”
“那就都留下吧!”孟觉晓不敢久留,生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说完叫上典吏进去了。交代一番后,又亲笔书写了一个条子给典吏。让她带女子们去军需处领取生活必须品以及钱粮,把这些女子安顿在临时医院的附近住下。
典吏走后,孟觉晓所来庄小六,吩咐他去传令,日后这些女子就是河间军的一员,受军法的保护。任何人胆敢骚扰她们,军法伺候。
在霸县盘桓了七日,总算是等来了巡抚大人派来的代县令,也就是周师爷。
霸县是河北边境上的重镇,眼下看着凋零,日后朝廷必然是要拨款重建的。所以在这里做个知县,还是很有前途和油水的。
周师爷一道来的还有一个孟觉晓意想不到的人,那便是拜兄曹毅。
这日孟觉晓叫来典吏,过问那些女子的安顿事宜时。周师爷和曹毅一同走了进来。本来庄小六在门口耍进来通报的。曹毅示意他不用通报,所以两人进来时孟觉晓还在跟典吏说话。
孟觉晓说着话时觉得门口光线一暗。本能的抬头看了一眼。
“哎呀,二哥,怎么你来了。还有周先生!”
兄弟两见面就是一个热烈的拥抱。献县一别,两人再没想见。后来孟觉晓才从韩定中口中得知,曹毅是回乡探亲去了。
一番亲热之后,孟觉晓这才对周师爷笑道:“兄弟想见,怠慢了先生。”
周师爷一点都不生气,反而恭敬的笑道:“大人何出此言?霸县代县令周立见过孟大人!”周师爷可是精明人,他这个县令做不做的实在。还是有求于孟觉晓的帮衬的。两人再见时,这个年轻的知府陛下肯定是耍有大用的,可不敢再摆巡抚亲信的架子。
“哎呀,要恭喜周先生了。对了,二哥的衣服也变了,也要恭喜二哥荣升副将。”孟觉晓这才注意到两人的打扮,出言恭喜。
周师爷笑着不说话看看曹毅。曹毅的脸上闪过一道愧乌,上前低声道:“三弟,能不能找个安静的的方说话?”
孟觉晓见他如此反应,不禁微微一愣。很干脆的一挥手,屋子里的人纷纷退下,留下三人在里头说话。
“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