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宦海风月-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手段,不是一个天才能想的出来么?

    想到孟觉晓在作词时放的狂言,“这个世界上是有天才的德裕皇帝笑的更舒心了,背着手慢慢的走出书房,沿着后花园的小径,边走边回味着才才于张威谈话的每一个细节。逛一个集市看见个买鞋的大嫂,都能想到这是一个官民两便的契机。这小子的脑袋是怎么生的?科举那么厉害也就算了,治理地方还这么生猛,这让天下的读书人情何以堪?

    “哈哈哈哈”。德裕皇革想到这个年轻人在自己面前的样子,不禁仰天大笑。

    斜风、细雨、蓑衣,从河间府到武强段运河上到处可见一身蓑衣在运河里忙碌的百姓。秋雨虽寒,但是也挡不住百…的热情。工地上号子震天,独轮车车轮滚滚。

    武强县令高进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的。站在工地边的一个工棚下。这次修缮运河,告示一出一天十文钱还管吃的,干一天算一天,百姓岂有不踊跃报名者?要知道以前这种工都算在缘役里头,还得自己带吃的上工地。现在干一个月下来能有三百文进账,还省下了口粮。

    这笔账在朴实的百姓心里,实在太好算不过了。

    高进此刻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中秋那一日拜见知府大人的情景,那日高进准备了五千贯的红包准备送上门去。不想孟觉晓连门都没让进,直接让人传话:“过节放假,就想好好休息,有什么公事等中秋过了再说。”言下之意,“你我之间没什么私交可言,就不谈!  ”高进当时还有点不死心,看看门口贴着的“今年过节不收礼”再看看一连串本地的官吏和商人都被打了回票,高进只好死了心。

    没能见着大人把礼送上,高进心里害怕啊。怕什么呢?在这之前。他可是一直在观望的,所以没有去拜见孟觉晓。现在大局已定,高进担心孟觉晓跟他秋后算账了。上官要想找下属的茬,那也太轻松了。

    就为这咋”高进一直在河间府呆到过节后,孟觉晓正式上班了,打着公事的旗号上门,总算是在会客室里见了孟觉晓,还不是单独见面,而是孟觉晓把从河间府到武强这一段的另外一个县令钟晓也叫来了。然后在场的还有同知、通判等一干州府官员,大家开了个会,谈的是运河疏俊工程。

    最后的决定是高进负责召集三千百姓,疏淡武强县境内的运河段和联通交河的工程。河间府从流民中挑选了五千人出来给高进指挥,物资和费用由河间府下拨钱款解决。按说这个结果对于高进而言不算苛亥,似乎孟觉晓没有找他算过去墙头草的那笔帐。

    可越是这样,高进心里越害怕。孟觉晓是给了期限的。九月初必须正是开工,腊月十五之前必须完工。孟觉晓还强调,任何人敢在工程上动手脚,被抓到了一律严惩。不能按期保证质量的完工,武强县就等着挨收拾吧。会议之后,高进提出私下与孟觉晓谈一谈的要求,孟觉晓也答应了。单独在书房里的时候,高进拿出了红包,结果当时孟觉晓脸色就变了。冷冷的蹦出一咋,“滚”字,高进抱头鼠窜。

    这么大一个工程,七面硬压下来又不能不接,接了上面以后找毛病的机会就更多了。所以高进才害怕,开工已经三天了,他每天都呆在工地上。这天又下起了小雨,凉飕飕的对那些干活的百姓而言不算什么?对于高进而言,这样的天气他更愿意呆在家里,在后院的亭子里看着斜风细雨,围着红泥炉子品茶。而不是像现在,在细雨之中吹着瑟瑟秋风,心里还在担心着哪里出点啥事情被上面抓了把柄。

    后来发生的事情让高进忐忑的心悬的更高了,孟觉晓好像完全忘记了之前高进的不敬,一次性下拨了十万贯给武强县,虽然派了几个账房下来管账,但这是堂堂正正的。武强县所需款项只要是有正当的理由,一律没有卡脖子的时候。只是州府派下来的官员,在购买来的物资质量检查上非常严格,这也是应该的,算不上打击报复。

    天底下哪有这么好才官?明明之前武强对孟觉晓算是不敬了,上任两个月也不去拜访。你眼睛里还有没有领导?就按照这个思维,高进认为孟觉晓一直在憋着坏,等着自己出毛病,好来个一击致命。要不然的话,肯定私下接见自己时收下红包表示原谅了。    高进心里异常的纠结,只好天天呆工地上盯着,确保不出任何意外,不给孟觉晓借公事行打击报复之举。

    其实高进完全想错了,孟觉晓在怎么能耐骨子里还是个官场新鸟。所谓高进担心的下属的不敬,孟觉晓还真没往心里去。只要高进把吩咐下去的事情做好了,孟觉晓才没那个功夫跟他生气。

    这会孟觉晓正在书房里发火呢,不为别的,就为户部下拨的救济钱款,公文上说的是朝廷下拨一万贯,可是到孟觉晓手里时异有六千贯了。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过程是这样啊。首先户部仓库里出来的是一万贯,尚书大人高风亮节,救济款嘛大家都客气一点。于是与两个侍郎大人商议之后,规矩不能坏了。拿出一千贯来,两位侍郎各取三百贯,大头归尚书大人。不要小看这三百贯,这可是尚书大人一介,月的俸禄。京城米价虽高,一斗米也不过就是二百文。

    尚书和侍郎们客气,下面的郎官主事们可不客气,按惯例雁过拔毛,九千贯钱方方面面的都伸一下手,于是钱送到了大名府那里,就剩下七千贯了。巡抚孟蜀一看这架势,不冷不热的吩咐了一句,“河间府等着钱救济流民呢,大家别太过分了”小于是,过了一道手儿”小名府众边的各方面都比较客与。钱送到河间府就剩下与小忱 六

    孟觉晓哪晓得这些啊,钱师爷来汇报说户部下拨的一万贯到了,孟觉晓还听开心,因为上面说陛下点头是三万贯。有这三万贯,孟觉晓手头不是宽松一些么?结果一看第一批拨款来迟一点也就算了,居然到手的只有六成,当即就拍了桌子。

    凹。一群贪官污吏,连老百姓的救命钱也要伸手孟觉晓很没风度的骂了一句,钱师爷在边上苦笑道:“大人,这还是好的,一般这种钱到地方上,能剩下一半就不错了,这不是还有六成么?”

    “看来本府还得感谢他们?”孟觉晓连连冷笑,心里也清楚钱师爷说的是事实。想到自己来的那个年代,大地震的捐款地方官都能拿去买豪车,物资也敢忘家里的小卖店搬。老百姓的死活,在一些人的眼里还真不算什么。

    “这是多少年来的规矩了,天下哪一个州府不也是一样?钱到了县里,那更是少的可怜。”钱师爷叹息一声,很多事情一两咋。人能改变的。

    孟觉晓怒道:“别人怎么搞我不管,河间府不行。回头得拟个章程出来,疏俊运河这个工程,所有款项必须账目透明清楚,只要有人胆敢动这个钱,查出来一律往死里整。”

    “大人,御下之道,还是要张弛有道。任你官清似水,奈何吏滑如油。下面的人有的是办法应对,让他们不伸手是不可能的,只能尽量的控制钱师爷非常含蓄的劝了一句,孟觉晓听着心里其实很清楚,这是制度的问题,也是人性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孟觉晓也没打算就这样算了。

    “上次会议上,本府已经三令五申了。回头让孙先生那边盯紧一点。发现有疑问的就查

    钱师爷听了还想劝,孟觉晓飞快的摆手道:“不用劝我了,就这么定了

    钱师爷叹息着离开,孟觉晓拿起纸笔来,刷刷的开始写奏章。奏章的内容很简单,孟觉晓决定装傻,明知道层层卡油是潜规则,还是在奏折上据实上奏,朝廷下拨的第一批救济款到了,账上是一万贯,可是到了河间府只有六千贯,孟觉晓问皇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该到手的钱少了四成,孟觉晓心想不能拿上面的老爷们怎么样,恶心恶心你们也是好的。

    这样一份奏折快马送到京城,德裕皇帝看过后真是哭笑不得。内阁议政的时候,当着内阁大臣们的面,德裕皇帝拿出孟觉晓的奏折说:“这个孟觉晓,就知道找联的麻烦。”    这奏折一干内阁大臣都看过。“病愈。归来的茅调元立刻一阵剧烈咳嗽,好像是旧病复发的意思。户部尚书沈应龙当即哼了一声,低着头不说话。很明显孟觉晓这么干在他看来有点不上道,历来的规矩都是这样,多少年来大家都这么干。按说这样的奏折,陛下不该拿出来商议,以前也不是没有过这种事情,皇帝的处理方式都是把奏折打回去,批三个字“知道了”然后再无下文。

    被禁足了一段时间后,月网回来继续参与朝政的楚妻则铁青着脸,低着头不说话,捏紧的拳头上青筋绽露。孟觉晓这么干,有打楚王脸的嫌疑。户部和工部,都在他的监管范围内。难得有机会参与旁听的齐王李雍,则是一脸的正色,端正的坐着,连忙看不出任何表情变化。李雍在朝议的时候是没有发言权的,除非皇帝开口问。

    其他人嘛,自然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做没发生这回事情。左右孟觉晓这份奏折,不会给其他人带来麻烦。

    要算账,最后还是落到户部和楚王的头上。

    茅调元咳嗽装病,是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这无疑是老奸巨猾的举动。原因很简单,茅调元看穿了皇帝的用心。德裕皇帝拿出这个东西来大家说事,不就是想敲打敲打有资格议政的这帮臣子们么?这里头说话最有分量的茅调元,自然不能轻易表态,否则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德裕皇帝现在是一种猫耍老鼠的心态,茅调元自然不会接招。皇帝老子也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不是?

    比起茅调元,楚王李文和户部尚书沈应龙的表现就差出一个层次来了。尽管这两位也没吭声,但是一个冷哼,一个表情出卖了内心。

    德裕皇帝的目光扫了一圈后,在场大臣和王子的心态可谓一真无遗。享受了一番这种居高临下的快感后,德裕皇帝轻轻的拿起奏折道:“联批了字,这个事情就这么算了吧。孟觉晓自筹资金疏淡运河,工部是不是选派一些人手下去帮忙?”

    茅调元这介。时候不咳嗽了,笑着接过话道:“陛下圣明!”

    君臣之间这两个回合的交锋,可谓各藏心思,颇值得玩味。,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肌 ,章节更多,支持作

第一第八十一章可能出线的危机

    二藻卜对阵的辛角是皇帝和内阁首辅大臣。其他人在德帷赞币看来。还不够班加入到战团中。两个主角之间心知肚明,德裕皇帝拿出孟觉晓本意是恶心一下上面的奏折出来,可谓项庄舞剑。蜻蜓点水的荡起一丝涟漪后,话题一转就到了工部头上。

    皇帝的潜台词是救济粮都敢伸手,如今的上上下下的大臣如此不堪,内阁首辅同志是有责任的。茅调元不接招啊。或者说暂时性的服软。占了点小便宜的德裕皇帝不甘心,目标转向了工部。这一转大有学问,因为工部的权利实际上是掌握在楚王李文的手里。陛下在暗示茅调元,联耍对工部动手了,你什么态度啊,楚王是你的学生啊,这下你该接招了吧?

    德裕皇帝的这一招,可谓阴险无比。看着是奔着工部去的 实则是另有后招。茅调元隐隐约约的意识到问题没有派几个人下去帮忙修运河那么简单,但是陛下的后招是啥他不明白,所以只能顺着应了一句。    这个时候,监理司指挥使吴猛出现在门口,似乎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进来。德裕皇帝眼睛很尖的样子,立刻问威严且显得不快道:“有事情么?”

    这个时候,房间里一共有这么几个人。内阁首辅太师茅调元,吏部尚书周致玄,户部尚书沈应龙,兵部尚书林志全,礼部尚书姚书成,两位王爷。

    吴猛突然进来,想必是有急事。而且一定是坏事。

    基本上只要内阁大臣与陛下在议政时,吴猛这种人进来,一准没好事。

    “陛下。适才得到的消息。连日秋雨太湖湖堤崩塌,至少两百万亩良田被淹,受灾百姓不计其数吴猛低声汇报之后。屋子里顿时一片沉寂。

    “还有别的省上报灾情么?。德裕皇帝沉稳的问了一句,吴猛道:“暂时还没有

    德裕皇帝这个时候突然语气一变,皱着眉头朝茅调元问:“上半年工部申请的太湖加固堤坝的折子,联记得议政的时候决定户部下拨五十万贯。怎么还有这种事情发生?。

    茅调元这个时候明白了,陛下是要戏工部下黑手了。这个时候拿工部来开刀,根子还是在楚王李文是茅调元的学生上。茅调元要是帮着工部说话,那么皇帝大可顺势发飙,连茅调元一块收拾,如果不帮忙,则可以进一步疏远楚王和茅调元之间的关系。

    这个时候心情最复杂的其实是吴猛,因为这个消息昨夜就到了。按理灾情似火,陛下应该连夜召集大臣商议赈济一事。可是当时德裕皇帝却让吴猛等到今日议政时过来小装着消息刚到的样子。帝王的无情。真是太可怕了。从这个事情。吴猛意识不管自己多么受信任,一旦有一天皇帝猜忌自己了,照样会毫不留情的下手。

    茅调元面对问题的时候,陷入了沉思中成为了众人目光的焦点。其中楚王的目光毫不掩饰的看过来,等着自己老师的反应。

    “是不是把工部的全大人叫来问一问?。茅调元给出了一个看似含糊的答案,听到这个话的瞬间。李文的眼神从期待变成了愤怒。如果茅调元想帮忙说话,作为内阁首辅,他完全可以这么说:“不如让工部先进行自查,看看下面有没有问题现在茅调元建议把全有礼叫来。那就是表示他放弃对抗,给了一个皇帝最愿意看见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利益受到最大损失的是李文,这叫李文如何不怒。

    为什么说李文受到的损失最大呢?原因很简单,全有礼在工部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两个侍郎已经上上下下的官员,都是楚王一党。这一点可谓人尽皆知。皇帝当然也非常清楚。全有礼这个家伙,别的本事没有,凡事把自己撇清的本事倒是很强的。只要把他叫来一问,不消说最后板子落下肯定是打在下面。全有礼顶多罚俸几个月,斥责两句。

    “算了,还是让工部先进行自查吧!另外河间府那边,尽快挑选精通水利的能员下去。好了,灾情似火,先谈谈怎么赈济吧?”

    令人所以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皇帝高高举起,落下却非常的轻。这其中最为失望的,莫过于齐王李雍。有一个人并不意外,那就是茅调元。既然已经达到了挑拨楚王和茅调元的关系。又何必去削弱楚王的力量呢?这一点茅调元其实早就看穿了,但是他还是认了。茅调元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是要让陛下看见自己服软的态度。也只有这样。在茅调元百年之后,茅家后人才能得以善终。其实茅调元也很无奈,不是斗不过你啊。是活不过你。如果楚王能够在此之前主动的找到茅调元缓和两者间的紧张关系弥补裂痕,那么茅调元的态度将决然不同。是的,师生之间的渐行渐远让茅调元绝望了!

    “陛下圣明!”茅调元又一次第一个站出来顺从皇帝的意思。其颤巍巍的神态落在皇帝的眼睛里。德裕皇帝的心里惊不自觉的生出一丝不忍。当然。这一丝不忍很快就没了影子,德裕皇帝的心肠可是硬的很。茅调元这个文官集团的头子,迟早是要搬掉的,绝不会因为他的服软而改变初衷。

    谈了一番救灾赈济的事宜后小皇帝正打算表示今天议政就到这时,一个突兀的声音显得很不和谐。

    “陛下,臣闻河间知府孟觉晓。以官府的名义和商人合伙开了个什么贸易公司,还哉出一大块地皮修建市场。臣以为孟觉晓此举标新立异。有违圣人教诲。据查,孟觉晓把一块百亩荒滩强卖与商人,获利五十万贯就在风波即将平静的时候,户部尚书沈应龙站了起来。说了这么一番话。虽然没有点名孟觉晓搜刮民财,但是实际上已经是这个意思了。

    河间府的事情很快传开了。消息传到京城,大多数人还是没有意识到孟觉晓这一招可能产生的后果。茅调元倒是意识到有不对的地方,但眼下这咋。时候,即便是利益受损了,他只会忍耐。

    沈应龙出来说话,其实是楚王的意思。原因不是楚王看到了大市场产生的效果,而是因为插着楚王旗号的一个商队被逼着交了过路费不说,商队还被扣押半个月,最后还是交了过路费和一百贯的罚款才被放行

    这个事情让楚王很生气,哪家商队并不是出自楚王府,但是商队的主人向楚王交了钱的。之所以交钱,是因为楚王的旗号好使,一路北去只要插了楚王的旗号,北地贸易司的税卡是不收税的。京城里众多官吏的家里都在做北地的贸易,每年花三万贯买一个楚王府的旗号就能省下大笔税金。这可以说是楚王一笔巨大的经济收入,变相的把国家的税金落袋。

    河间府的过路费不管哪家商队都是一视同仁,但是楚王不这么想啊。插了楚王府旗号的商队,小:钱都不能了就是不给楚至面子,收了就是加渊啵的信誉。其实那个过路费还真没几个钱。只是楚王觉得河间府开了个坏头罢了,决定要坚决的打击。更重要的是,楚王一直认为。孟觉晓这个家伙跟李雍走的很近,两个人是旧识。

    德裕皇帝已经抬起的屁股又坐了回去,嘴角形成一道诡异的弧线,用一种近似嘲讽的目光飞快的扫了沈应龙一眼,然后淡淡道:“沈爱卿消息很灵通啊,这个事情,还有谁知道?”

    德裕皇帝这时候其实已经出离愤怒了!哦,就你消息灵通,联不知道么?在座的诸位不知道?大家都知道了却不说话装哑巴,你跳出来显得你能是吧?其实这个话,换个人来说,德裕皇帝还不那么搓火,沉应龙来说,就带着打击报复的含义了。

    这时候茅调元心里深深地一声叹息,暗道楚王果然是不堪扶持的对象。刚才皇帝其实已经放了楚王一马了,虽然说目的性比较阴险,但终究是放了一马。结果沈应龙跳出来说孟觉晓。正赶上之前还提起了孟觉晓那个奏折。沈应龙成功的点燃了皇帝的怒火,即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个时候,皇帝需要一个人出来说话,这个人只要不是周致玄就行。其实皇帝最希望站出来说话的人是姚书成,但是姚书成坐在那里巍然不动。看上去低着头云淡风轻的样子。其实皇帝一眼就看穿他的用心吧不得斗的更凶一点。皇帝栽培姚书成,其实是有利用外戚压制相权已经两位王子的意思。可是姚书成这个人实在没有担当,别说茅调元和楚王他都不愿意招惹,在场的诸位他都不愿意得罪。这个人无疑格局太皇帝看在眼里心里无比失望。

    “父皇,儿臣也知道这个事情。孟觉晓修路收费也就算了。居然用官府的名义占贸易公司的股份。儿臣觉得,应该查一查这里面有什么问题。”楚王迫不及待的跳出来,茅调元已经把眼睛闭上不忍心看下去了。

    德裕皇帝看着李文和沈应龙的嘴脸,心里怒火腾腾。看见在边上低着头装老实的李雍。心念一动,于是抬手一指李雍道:“雍儿,你知道这个事情么?”

    在此之前,李雍其实心里挺高兴的。不是因为他明白老爹的心思,而是因为楚王和沈应龙把矛头指向了孟觉晓。李雍一直很看好孟觉晓。也很想为孟觉晓说好话。可是这议政会,他只有听的权利而没有说话的权利。

    突然地皇帝问他的意思,李雍徒然一愣。随即内心一片狂喜。不由得李雍不高兴,每一次老爹要拾掇哥哥李文时,总是耍抬举一下李雍的。

    可是该怎么回答皇帝的问题呢?直接说自己知道,河间府有眼线呢。这么说无疑是找死。沉吟了一会,李雍道:“父皇,儿臣不知此事。不过以儿臣看来,孟觉晓到任之后,修落城池、道路,安抚数万流民使地方不乱。总而言之此人是一个能吏。至于说到孟觉晓可能借机敛财一事,儿臣倒是想到了之前父皇提起孟觉晓上的奏折一事。”

    “好了,不要说了。”德裕皇帝出声打断了李雍的话,怎么说呢?李雍还是聪明过头了。适得其反。如果不提之前孟觉晓的折子,今天他必然获益匪浅。

    闭着眼睛端坐的茅调元,此刻心里又是一声微微叹息,暗道李雍画蛇添足了。陛下这两个儿子,怎么都有点聪明过头的意思呢?孟觉晓,的折子,陛下不是已经有了结论了么?你出来多一句嘴,不等于否定陛下么?这让陛下的面子何在?

    李雍没想到老爹翻脸那么快,顿时如霜打的茄子低下头。人生的大起大落,今天算是让李雍品尝了一番。

    “陛下,老臣有话耍说。”茅调元睁开眼睛,拱手说话。

    德裕皇帝多少有点意外,点点头道:“太师请讲。”

    “臣以为。孟觉晓在没有花户部一文钱的前提下,做了那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就算稍有微瑕,也是瑕不掩瑜。”茅调元这个话说的很有水平,也算是不偏不倚。关键暗暗点了一下,按照时间来算,户部下拨的欠款送到河间府最快不过是七八天之前的样子。也就是说,孟觉晓做了那么多的事情,真要等着户部的拨款,黄花菜早都凉透了。    最关键的还是茅调元的下一句:“老臣以为,如果天下臣公都如孟觉晓一般,在面对困局时不等不靠,不叫不闹,自己动手想办法解决问题。那么,老臣这咋,内阁,也能晚白几年。”

    以上的话,无疑是说到了皇帝的心坎上。表面上茅调元是在说孟觉晓。实际上是在说沈应龙。河间府流民如潮,三个月前河北巡抚的奏折就上来了,户部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过了两个多月才把第一批款子拨下去。就这咋,样子,你还有脸说孟觉晓的不是?朝廷的官员都像你照样做事。天下不早乱套了。

    皇帝看见了最愿意看见的事情,茅调元给楚王找麻烦了,虽然没有旗帜鲜明的。

    “好了,河间府的事情就不要说了,让孟觉晓去折腾吧。只要地方不乱就行。”德裕皇帝的话更加有意思了,说的一干大臣们个个脸上闪过一丝怪异,只有茅调元稳稳当当的坐回去。这一回合,茅调元赢了。因为没有人看出他的用心何在。即便是皇帝,也上了他的当。

    帝王心术讲究的就是制衡。现在朝中有分量的势力大致为三块,一是茅调元,二是楚王,三是林志全为首的老牌权贵。周致玄和姚书成这两位。别看他们官升的快,其实影响力很小很皇帝要在这三股最有影响力的势力中制造一种微妙的平衡,茅调元正是利用了皇帝的这一点心思,成功的打消了皇帝搞一下楚王的心思。皇帝希望楚王和茅调元之间不合于对立。那么茅调元就让皇帝看见这一点。

    只要楚王不到台,在没有出现新的力量能够平衡力量的天平前,茅调元也需要楚王这股力量的存在。

    总的来说,皇帝和茅调元是站在同一个高度看问题,区别是茅调元更加老道。在这咋,风月飘摇的时期。茅调元收敛起羽毛,刻意营造出一种平衡的局面。茅调元心里非常清楚,只有出现了平衡。皇帝才不会轻易去削弱哪一方,平衡其实也是一种自保之道啊。

    就在大家以为要散伙各自回家的时候,德裕皇帝突然又冒出一句:“各个爱卿,联拟让雍儿今日起参与议政,大家以为如何?”

    德裕皇帝笑眯眯的征求大家的意见,李雍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刚才还垂头丧气的低着头思索自己错在哪里,这会便激动抬起头来。很明显德裕皇帝这咋小要求合情合理,天下都是李家的,齐王议政谁敢出来说半个“不”字。那不是找不自在的傻

    相比起李雍的兴奋,李文则一脸的阴沉。今天发生的事情让他的心情坏到了极点。

    朝廷里发生的这些事情,远在年里之外的孟觉晓一无所知。疏俊运河的工程有两咋,副手在负责,孟觉晓基本上当起了甩手掌柜。其实孟觉晓不是不想管,而是心理非常清楚一点,理论上的东西他行,实际操作远远不如两位副手。所以孟觉晓除了听取汇报和隔三差五的下去视察。具体的操作上很少指手画脚。

    河间府的平原大地上农田间忙碌的身影渐渐的多了起来,丰收的季节来了,孟觉晓又有的忙了。有了夏收的教。秋收的粮税收的很顺利。税吏不敢乱来了,老百姓纳粮的热情也比以往高了许多。

    眼看粮税收的差不多了,这一日上午网衙门网上班,通判刘羽皱着眉头到孟觉晓的房间里。“大人,秋高草长。正是北地战马肥壮的日子。也是每年辽人打草谷最密集的时期,河间府今年收成不错,大人不可不防啊。”

    最近诸事顺利。孟觉晓还真的把这茬给忘记了,刘羽这么一提醒,孟觉晓顿时警惧起来了。秋收之后。村镇之中存粮众多,虽然孟觉晓下令敞开收购,但是民间还是有很多存粮的。边境上大量流民集中在河间府,导致边境一带大量的田地荒芜,辽国人想打草谷就必须深入。搞不好占便宜占习惯的辽国人就会来河间府走一趟。

    这一提醒,孟觉晓觉得真不能马虎大意,万一河间府被抢,朝廷那些闲的蛋疼的言官没事都要找事。有事了还不往死里参啊?更别说朝中有多少人看自己不爽呢。

    “多谢刘大人提醒,本府自有计较。”

    刘羽最近大权在手,心情好的不行。当然不希望再换个喜欢揽权的讨嫌上司,巴不得孟觉晓好好的在河间府多呆几年,他也好过几年舒心日子。

    送走刘羽后,孟觉晓便叫上庄小六带上卫队策马出城,奔着军营而来。最近事情多,孟觉晓还是坚持每月抽三日到军中跟着一起练。主要还是为了起一个督促的作用小三个月的操练下来,现在的河间府驻军有点样子了,不论是队列还是作战技巧,都得到了相当的提升。当然主耍还是曹剑和张二明这两位的功劳,这两人都是有真本事的,都是战场上厮杀过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战将。

    孟觉晓来到军营的时候,里头空荡荡的,问起门口的岗哨才知道。今天是部队拉练的日子。一早曹剑和张二明就带着全军出了军营,往西边一处不高的山岗实战拉练去了。

    孟觉晓也没进军营,直接策马往西边跑去,跑了半个时辰,总算是看见了前方一处高坡上有人策马往下看。孟觉晓还没靠近,就被岗哨发现了。岗哨认得知府大人,急忙去汇报。不一会高坡上的曹剑飞驰而至,翻身下马单膝跪称:“卑职见过大人。”

    “起来吧,本府就是过来随便看看。”

    “前方两军正在进行实战演练,大人请随卑职而来。”曹剑在说罢在前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