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宦海风月-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先豪面露牙疼的表情,咂嘴道:“我还欠你一顿酒,一起补上吧。”

    边上的齐王,这个时候的心情复杂无比。这两位都是油盐不进的性格,这一次江南之行看来要白跑一趟,不过也不能说没有收获。比如孟觉晓!齐王知道这两位刚才是在考孟觉晓,但是有何尝不是在考自己?皇帝的位子只有一个,合法继承人只有两个,这两位都不待见楚王。即便眼下不支持自己,日后呢?

    “两位主考大人,可以开席否?本王可是饿了!”

    …………………………

    院子里的酒席都喝了一坛子女儿红了,院子外饿的潜心贴后背的庄小六,却跟打了鸡血似的,连蹿带跳的冲了进来。啪嗒一声,门闩都给这小子撞断了。

    “臭小子,练武的了不起啊!”孟觉晓喝了不少了,站起来瞪了庄小六一眼骂道。

    撞断门闩的庄小六头也有点发晕了,一路跑的急,靠在门口大口大口的喘息这,目光却激动地如同色狼看见了美女。

    “少爷!少爷!”庄小六伸出一大拇指,在座的几位原本平静的心顿时提了起来。之前还淡然的孟觉晓,在这大起大落的时候,心态也难以平静了。失声道:“怎么?”

    “第一名!少爷!”庄小六总算是说利索了!

    孟觉晓愣住了,在座的诸位都愣住了,珠儿手捧着酒坛子出来,正好听见这一句。手上一滑,啪嗒一声酒坛子砸了。

    这一声,把孟觉晓从复杂的心情中唤醒。想起了书房里那首没有写完的诗,孟觉晓恢复了微笑,慢慢的走进书房,看着桌子上那首诗,提起笔补上四句。

    “忽见吴刚从天降,秋风送我上九霄。月宫有路为折桂,东风放舟下金陵。”

    写罢,孟觉晓丢开手里的笔,走到院子里仰天长啸,低头时已经是泪流满面。

卷二江南之秀 第六章幸福来的如此突然

    PS:这是最后一章公众版了,老断从来都是没有存稿的,想订阅接着看的读者,只好等下半夜了。不过建议大家不要学我,昼夜颠倒的日子真不是人过的。我这个人有坏习惯,有点动静就写不成,所以才选择颠倒的生活方式。

    说一下上架后的更新!没有存稿的老断无疑是杯具的,这点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了。所以,不敢说爆发不爆发,总之会一直写到天亮,写一章传一章,有一章算一章,大家多多谅解哈。

    最后再提一下月票的事情,12点之后应该就可以投了,新书需要月票支持,大家千万支持一二。

    幸福来的如此突然!这句话不仅仅对孟觉晓管用,对于齐王而言,同样管用。

    酒席没一会便散了,两位主考的酒兴看着都很一般,齐王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自然这酒就喝不起来。

    散席之后齐王来到周致玄的房间,拱手行弟子礼道:“乡试圆满结束,学生的也该回金陵交差了。这一次监督,学生算是长了见识。二位主考大人公正严明,为国取贤,学生受益匪浅。”

    这话怎么说呢?有马屁之嫌,但是学生拍老师的马屁,没有人能挑出不是来。周致玄这一次也没有刻意去回避齐王,毕竟这师生的名头,已经在圈子里传遍了。当初齐王这个做有点损,搞的周致玄是黄泥巴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但是一个王爷要是连这点心计都没有,想必早就被楚王吃的骨头都不剩了。

    经过那次周致玄反倒是坦然了,此刻面对齐王的辞行,周致玄呵呵一笑道:“王爷过誉了,为国取士乃是本官分内之事。只要本着一颗公心去做事情,做利国利民的事情,天下大可去的。”

    齐王听了这番话,面露思索状,良久才坦然一笑,朝周致玄拱手道:“学生受教了!”

    齐王李雍刚才听明白了一个事情,周致玄正式以老师的身份,在教他如何做事。虽然表达方式依旧隐晦,但是却是实实在在的行为。这叫齐王如何不高兴。

    上一回下江南遇袭受伤,周致玄的一份奏折上达天听,德裕皇帝看后大为光火。天潢贵胄下江南居然发生这种事情,这还是李家的天下么?朝会之上德裕皇帝把周致玄的奏折差点砸在内阁首辅茅调元的脸上。茅调元翰林出身,曾给楚王当过老师,是不可不扣的朝中楚王党的领袖。

    德裕皇帝的这一举动,似乎在传达一个信号,多年不受皇帝待见的齐王,开始有咸鱼翻身的迹象了。果然德裕皇帝当朝宣布,着由齐王监管吏部,内阁行走。

    内阁这块地盘,一贯都没有齐王落脚的地方。这个变化对于齐王而言是巨大的,对于百官而言帝位之争的天平开始发生变化。

    一切变化源于周致玄,这一点李雍很清楚,虽然不知道为啥周致玄能对皇帝有如此大的影响,但是李雍却明白一件事情,得到周致玄的支持,意味着一票当今德裕皇帝的信任的大臣们的好感。别看楚王掌握着户部的钱袋子,内阁还有老师茅调元的呼应。但是其他各部的尚书,忠诚的还只有皇帝一个人,各省主官则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周致玄这一类,一种是骑墙观风的类型,还有就是楚王的人。由此可见,在当今皇帝依旧牢牢掌握政权的时候,周致玄这位老师所代表的力量有多么的重要。

    于是齐王来了,来到了一直嘴上不说,心里却不肯承认自己是老师的周致玄的面前。原本齐王以为这一趟顶多混个脸熟,也没指望别的。没曾想在离开之前,周致玄丢出了一枚幸福的炸弹。

    看着李雍努力想保持镇定的样子,周致玄微微一笑接着道:“如果微臣没有记错,本月二十六是皇后娘娘的忌日。”

    李雍心头一阵狂喜,但是轻轻扭开头,叹息一声不说话。周致玄见状脸带肃然,拿起桌子上用一碗水养着的一朵凋零的洁白的桂花,轻轻的插在齐王的衣领上,然后转身进了内宅。

    什么意思?

    李雍呆呆的站在原地没动!

    报子来到孟家的时候,院子里四个男的全喝趴下了,庄小六正在一个一个的往屋子里背。一脸幸福的珠儿过来接的好消息,道一声辛苦,塞过去五贯钱,把个报喜的差役嘴都笑歪了。

    次日起来,孟觉晓起来时院子里已经有两人在梳洗。两人拿着一把形状奇怪的牙刷,正在研究着。这两位不消说是文魁和张建,二人昨日没少喝,三斤女儿红凭着高兴是下了肚子的。一早起来,想到还要拜见座师的,急忙的招呼各自的书童打水梳洗。

    庄小六很骚包的塞过来两把牙刷道:“这是我们家少爷特制的,两位是少爷的好友,小的奉送每人一把。”说完还教人怎么用。

    能够给两位举人上一堂清洁口腔的课程,庄小六自鸣得意的不行。梳洗完之后,两位新鲜出炉的举人对牙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两位仁兄起的好早!”孟觉晓笑着招呼一声,两人见了连忙拿着牙刷过来,文魁上上下下的打量着孟觉晓道:“孟兄,你这面向很正常嘛!”

    “什么意思?”心情不错的孟觉晓笑呵呵挽起衣袖准备梳洗,文魁接着说道:“张兄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科考我们不如孟兄这也就算了,这种日常的小事,孟兄也过的如此细致。你说大家都是人,怎么我们的脑子就想不出这等漱口的专用物件?”

    有气无力的看看文魁道:“文兄,你知道的太晚了。我与孟兄乃临江书院的同窗,临考之前在下问他可有把握,你猜孟兄怎么说?”

    “怎么说?”文魁来了兴致赶紧追问,叹息一声,学着当初孟觉晓的语气道:“心里没底!”文魁听了顿时做了个夸张的捂脸的动作后笑道:“孟兄尚且如此,我等有何可自得之处?”

    “都少装了!”刷牙后的孟觉晓笑着来了一句,拿起毛巾洗脸前笑着说道:“都是年轻人,谁心里此刻不都是意气风发舍我其谁的?我其实跟你们一样,心里激动着呢。”

    这时候张光明出来了,伸个懒腰大声道:“三弟,你家的床板好硬,腰都睡断了。”

    三人相互看看,一起哈哈哈大笑起来。

    早饭之后三位举人结伴出门,前往学政衙门拜见座师,也就是两位主考。从广义上来说,今后大家都是师生了!官场上很讲究这些,能不能遇见一个好老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举人们日后的官场生涯的走向。

第十三章哥才是名人啊

    二凌!涂踞龙菇。至与汇聚8地。金陵城因钟山而得月“飞盾朝开国之后,定都于此。关于开国时定都一事,曾争议颇多。有主张定都中原者取洛阳为京,有主张随随前唐之事,定都长安。今朝起于东南,根基在此。定都西、北之事,因诸多大臣反对而告终。

    有史家以为,南方大族是今朝定鼎之根基,诸多大族对于来自西、北方的威胁心有余悸。留都于金陵,再不济哪日北方不守,大可据长江天险划江而治,此前有东晋先例。

    在此之前,孟觉晓到过的本时代最大的城市便是省城怀宁!当宏伟的金陵城出现在面前,当码头上熙攘的人流出现在面前时,孟觉晓尽管心里有准备,还是被震了一下。

    孟觉晓不是没有到过大城市。上海北京之类的城市都去过。但是从视觉上来说,现代城市的大,远远不及古代城市的大来的直观。单单是金陵城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大的城墙,足以让孟觉晓为之震撼了。

    四人之中,只有张健来过金陵城,这一路上没少说金陵的事情。夫子庙的繁华,秦淮河的香艳,这些都是孟觉晓前世就知道的。夫子庙就不说了,秦谁河倒是孟孟兄颇为向往的所在,只是此向往非为风月,乃是这条河上撑在了太多历史的风花雪月和沉重的情感。风流才子和美貌佳人的故事,史书上留下了太多。

    站在船头看着大船缓缓停靠。孟觉晓的心跳突然加速一些。这里就是当朝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自己能在这片天空下有所作为么?孟觉晓头一次生出一个念头来,我是来做一番大事业的,就在这个城里将来的某个时段。

    “各位,我等情投意合,日后在一起读书,朝夕相处,不如结个社吧。”年纪最长的马元本这时候突然对几位同行者说。

    “结社?不妥吧?君子同而不党!”张健颇显一律的这么一说,首先拿眼睛朝孟觉晓看过来。文魁听了倒是点头赞成道:”这主意不错,我等结社不能以朋党论,大家凑在一起。是为了更好的读书。”

    孟觉晓的心神被拉了回来,刚才隐隐听到“结社”二字。不禁想到历史上不少文人结社之后,搞出了不少是非和风雨。最后的结局往往是成为一群读书人空谈误国的圈子,孟觉晓可不愿意看见这样的结果。但是。他也不反对结社。为什么不能用结社的方式,影响一批人。进而影响更多人的。

    这个想法一旦诞生,便不可遏制。孟觉晓很快就意识到,自己身边都是一些年轻人,他们接受新的的观点比较容易。完全可以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他们乃至更多的人接受自己的一些新潮的观点。而这些人,都是未来这个国家的官员,他们到了地方上或者在京城里。都会慢慢的影响和改变更多的人。

    孟觉晓竭力的保持着平静的表情,搞的马元本和文魁都觉得他不会赞成结社一事。正准备作罢时孟觉晓笑了笑。指着金陵城道:“诸位,这里是京城。我们这些人都是为了同样一个目的来到这里,还有更多的人会来这里,目的也是相同的。这是就近期而言,那么从长远来说呢?大家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做官!做官又是为什么?你们想过这个,问题么?”

    这些日子大家在一起,除了谈论文章,同时没少针贬时弊。建国八十年的大唐朝,日渐显得暮气。读书人哪个不觉得自己是最能干的?哪个不觉得现在一些官员,换自己上去肯定典他们做的好。却还真的没有几个人想过一个问题,做官是为了啥?仅仅是为了光宗耀祖么?如今孟觉晓,这么一问,三个都沉默了。

    孟觉晓见他们不说话。微微一笑道:“那么,诸位想想为何要做官,想明白了我们再谈结社一事。既然要结社,自然是要志同道合。大家为了同一个伟大而光荣的目标走到一起来,团结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否则,结社没有任何意义。”

    船终于听闻了,船老大一声吆喝:“恭请各位老爷下船!”

    下船进城。自然是先找地方落脚。这个问题张光明早就预先想好了,船老大是老走这条路的,亲自带路来到一家客栈。

    “各位老爷,这家客栈虽然不算城里最好的。但是往东去过一条街,便是应天府书院。往西去过两条街,便是秦淮河画航聚堆的码头。这里客栈的老板乃是在下的同乡,也是江南省人氏。芜湖焦大官人来时说了,各位老爷都是来金陵待考的,自然耐不得吵闹。回头小的与那老板支应一声,在那秦准河不远处租套宅院。”

    船老大一边走一边说着,四人听了心里各有不同的想法。马元本心里想着这次追来追对了,凡事都不用自己操心,都有人给办了。文魁,想着都是拜孟觉晓所赐才如此顺利,偏生孟觉晓帮了大家,还是一副寻常模样不见半点骄矜,这个朋友交对了,日后他一定是能做大事的。张建心里则想。孟兄为人仔细。在芜湖晓得在下家中不宽裕。没有花费自己一分钱招待大家,跟看来金陵城,不能再占他的便宜了,做人不能太小气了。他有钱是他的,不能跟着沾光心安理得的。

    孟觉晓想什么呢?他的脑子里浮现的是张光明那圆滚滚的身躯。这个看着有点笨拙的结拜大哥,无时不刻的在为自己着想,事事都想在了前面。有这么一位兄长,此生何其幸运。

    船老大在福来客栈门口一声吆喝,里头很快跑出来一名中年男子。见了船老大便客气的拱手招呼。得知引来四位举人住下,这名掌柜的顿时喜笑颜开。

    “各位同乡老爷,在下是芜湖人氏,叫做张来福。在这京城里做了十年的买卖,人头低头都是熟悉的。请各位老爷放心,回头在下便使人去寻宅子租下。保管事事办的妥帖。不过小的想求各位老爷一个事情,只是

    孟觉晓一听这掌柜的这么说便笑道:“怎么?怕我们不给钱么?你且宽心。回头住下便给你钱去办事,保证不要你垫付一个子。”

    掌柜的把头摇的跟货郎鼓似的,眉开眼笑的说道:“老爷误会的了。些许办事的银钱小的还是有的。”

    “那求何事?”文魁插了一句,那掌柜的笑道:“这住店的钱下的不收一文钱都行,只是小的见人颇多,一看四位举人便觉得都是要中的。只求老爷们在小店留下墨宝,让小店也粘粘天上星宿的仙气。”

    一听是这个”诸个举人都笑了。孟觉晓心道这个掌柜的是个人物,明知道几个举人不会欠他的住店钱,一番讨好卖乖的留下好印象,顺带还拍了诸个的马屁说了祝贺的吉利话。日后真的四人中了进士,来此留下大作,掌柜的少不得要拿来做文章的。这就是一种变相的广告!即便这四个人一个都不中,对于掌柜来说也没有任何损失,顶多是一点墨水和纸张钱。万一有人中了前三甲,这掌柜的日后大可对外宣传,本店住过三甲的老爷。这一点对于日后来的读书人,吸引力可大了。

    想来这位老板。但凡有举子来住,都会搞这么一套。孟觉晓也不揭破他,笑眯眯的看着诸位同行的表现。其他三位吃了掌柜的马屁,个个都觉得自己一定中似的,心情好的不行。都道留下墨宝不算什么事情,掌柜的直观安心。

    对此孟觉晓只能暗叹,这几位真是缺少人情世故的历练。管中窥豹,这天下的读书人,又有几个不是这样的?要不古人怎么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呢?

    各自安顿之时,张健来找孟觉晓。见了面便低声问:“我等既然来了金陵,理应去拜访一下蒙先生孟觉晓想了想道:“此事暂且不急。蒙先生初回京城,诸事繁忙,不如待我等会试高中了,再去拜访。如此也能给先生脸上沾光。

    收拾停当,孟觉晓出门来找其他几位。时间还早,大家不如一起出去转转。出门时急了一点,与一名年轻男子撞了一下。、

    孟觉晓自从练了拳,身子结实多了,但是被这一撞还是连退了三步。靠着墙才站住。只见眼前的年轻男子纹丝不动,微笑拱手道:“这个兄台。在下走路急了,对不住”。

    明明是孟觉晓撞的他,他却主动道歉。孟觉晓心道此人当真有君子之风。再见此人一身儒生打扮,腰间却挂了一把宝剑,站立之时腰身挺拔。生的又是剑眉星目,器宇轩昂,真个是显得英气不凡。

    “这位仁兄请了,原是在下出门太急。怪不得仁兄半点。”

    那人见孟觉晓如此,微微一笑拱手道:“如此,在下告辞!”

    “走好!”孟觉晓连忙拱手回礼。那人匆匆下楼,留下一个背影。孟觉晓见他背着一个包袱,里头似乎方方正正的都是书籍,一身打扮也不像是要搬走的样子。心道此人不凡,日后寻机一定要认识一下。

    抛开这段插曲,孟觉晓找到三位同仁,提出出去走走,三人无有不奔者。四人兴高采烈的下了楼,文魁提议道:“听说金陵城南有一家茶楼,里头有围棋高手常驻,不如我们去那吧这厮果然是个棋迷。

    马元本笑道:“不如我们去秦淮河边走一趟?”

    张健听了不禁笑道:“马兄果然风流!只是这大晌午的,怕那幕淮河边的画航之上,姑娘们犹睡不起吧。”

    马元本听了笑着反驳道:“张兄还道在下风流,一听此言便是去过的

    三人说着习惯性的朝孟觉晓看过来,孟觉晓微微一番沉吟道:“如不去应天府书院看着吧,据说那里藏书无数。先去认认地方,日后租屋子住下了,可以去那里找书来看

    三人听了不禁同时肃然,一起拱手朝孟觉晓道:“唯孟兄马首是瞻!”

    应天府书院乃是官办,各地来的秀才举人,只要有告身便可进藏书阁借阅。此举乃太祖所为,并传承至今。不得不说,这一手让天下的读书人信服感佩不已。

    四人行于繁华的街道上。见两边商铺林立,行人如流,纷纷感叹着金陵城的繁华。

    “据说金陵城人口多达三百万,如此繁华之都,即便是盛唐的长安城。亦不遑多让也张健随口赞了一句,四人纷纷点头认可0

    出了这条街道,前方顿时情景为之一变。之间一条宽阔且整洁的大道出现在面前,道路两旁树木成行,路边多为高门大院。沿着道路往前走了没一会,便见一座高大的宅院出现在不远处,走进了一看。正门上书“应天府书院”字样,再看这几个字。铁笔银钩,锋芒毕露。竟似要戈破那匾额飞出来一般,气势煞是惊人。

    “好字,非君临天下者无此气势!”孟觉晓可谓失声说了一句,但闻有人在边上笑道:“这位仁兄好眼力,此乃我朝太祖亲笔所书

    孟觉晓循声望去。但见书院门边站立着刚才相撞的那位年轻人。只见他一手扶剑,身上还是背着那个包袱。

    “原来是仁兄在此。适才多有失礼之处!在下今科举子,宣城孟觉晓,见过仁兄!”孟觉晓行礼并自报家门。但见他年轻人眉毛微微往上一挑。面带微笑道:“原来你便是孟觉晓。真是久闻大名了。在下苏州人士,姓范名仲淹,同为今科举子

    什么?什么?孟觉晓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范仲淹啊!自己好像盗了人家的名句啊。这不是李鬼遇见了李遣么?

    这是只见范仲淹上前一步。朝孟觉晓郑重的拱手道:“孟兄大作在下得幸拜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乃我辈一生之警句也!”

    任凭孟觉晓怎么想,也想不到能在此时此地,遇见此人。而且。范仲淹还是念着自己的名句,向孟觉晓行礼致意

    孟觉晓此刻想的是,老天爷啊老天爷,不带这么玩的!范仲淹出现了。那么别人呢?哥还指着抄袭混下去呢!比如大晏之类的北宋初的人物,还惦记着他那句“昨夜西风凋碧衬,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你这里出来一个范仲淹,天晓得会不会还有别人出现了?

    算了,以后抄袭。专找南宋的抄!

    。原来是范兄,谬赞了!在下惭愧”。孟觉晓说的是真心话。落在范仲淹的耳朵里,就是谦虚。不过范仲淹也有点奇怪,觉得这位怎么见了自家有点慌张啊。范某又不是什么名人,就是一个普通举子,还是一个穷举子。

    其他三位上来拱手致意。都是举人大家也没啥距离,认识了聊上几句。

    提起来此是为了日后借书认门时,范仲淹不禁笑道:“在下来此也是借书!”

    孟觉晓想到的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个读书刻苦的范仲淹,那个在后世有着划粥割赤美誉的范仲淹。诗书上记载,范仲淹苏州人氏,父亡后随母亲改嫁进了山东长山县一户朱姓人家,改名朱说。后来得知身世,便离开朱家,立志重振范家门据而更加刻苦读书。只是历史上的范仲淹不是在开封应天府书院混书看的么?怎么现在跑金陵城来了?住的还是旅馆,看这意思住的有一段时间了。

    不管怎么说,历史上的名人活生生的站在面前时,孟觉晓还是费了好一番的心力,这才渐渐的平复了情绪。

    “范兄来此借阅。看模样想必来京多日了历史变化了,范仲淹的命运会变化么?孟觉晓不禁如是想。心里打定主意。死活也要与之位友,范仲淹不但是文学家,还是一名改革的先驱者。主持过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孟觉晓本能的认为,他一定能接受自己的一些新颖的观点。日后只可以为友而不能为敌。

    “呵呵,也不过三日而已!在下还要回去读书,诸位仁兄就此告辞!”范仲淹客气了两句,拱手告辞离去。

    望着范仲淹离去的背影,孟觉晓久久不语,一直到身边的张建捅了捅他,这才回过神道:“此人文武双全,日后必成大器。”

    马元本一听这话不集笑道:“在下怎么觉得,孟兄这是在说自己呢

    其他两位纷纷点头附和道:“马兄所言不虚”。

    书院之行归来,孟觉晓悄悄的走到门前,犹豫一番还是敲门。门开之后,只见范仲淹手里拿着一本书朝他微笑道:“孟兄有事?”

    “不曾打扰范兄读书吧?。孟觉晓笑着拱手说,范仲淹微微一笑道:。读书固然重要,但是见孟兄于在下看来,也很重要。”

    范仲淹的态度让孟觉晓迷糊了一下,突然期只道:“他***。哥才是名人啊!”

    “时候不早了,我等欲出门吃饭,在下想起范兄,特来相邀孟觉晓确实是看见到了饭点上,觉得有借口才来拉关系的。说话时孟觉晓四下看看,果然看见屋子里有一口锅。想到史书上那个别人送了好饭菜来不吃,直接放到发霉的范仲淹,孟觉晓心道估计请他吃饭也不会去。

    哪曾想范仲淹听了便笑道:“孟兄盛情,在下不去便是矫悄孟觉晓又以为自己听错了,心道历史变了。人也变了?

    其实人没变。只是范仲淹在意的不是想吃饭,而是想与孟觉晓借吃饭的机会,谈一谈文章上的事情。范仲淹是高手,他认为孟觉晓也是高手。读过孟觉晓的文章,有很多地方他迷惑不已。为啥一个能写出如此好句子的人,为何在其他地方的文字上,比如转承启合的一些部分,显得多少有那么一点不严谨。

    也许只有高手,才会对这些毛病表示疑问吧!他哪里晓得,孟觉晓没有历史上无数的大儒做靠山,能写出那么多好句子来?同样的疑问,孟觉晓这一路考来,很多人都产生过。但是,这些把儒家学问读烂的人,怎么也想不起来,孟觉晓说的这些是从那本书上看来的。既然不是以前的书上有的,那就是人家原创的!既然是原创,就要尊重,尊重别人读书的理解程度比自己深。

    得知范仲淹一阵吃饭,大家都挺高兴。进了附近一家酒楼时。张健笑着说:“这顿是我的,芜湖没能尽到地主之谊,心里一直不安。”

    大家都没意见。不过对于张健的主动,孟觉晓倒是心里有点想法。总的来说,之前的一行四人中,张健相对要细致一些,为人也比较敏感。马元本和文魁俩个,既相似又不相同,前者性格豪放,觉得吃大户理所应当。后者则默默的记在心里,他日再报。

    既然是张健请客,大家在点菜的时候收敛多了。点的都是一些便宜的菜。张健不乐意了,笑道:“大家是看不起张某么?。

    孟觉晓摆手笑道:“没有的事情,只是在金陵城还有一段时间要住,大家带的钱都是有限的。出门在外不比在家,窃以为都省着一点花为好。”

    一直没说话的范仲淹这个时候笑道:“吃穿都是身外物,唯有书读到肚子里是自己的

    ”说的对,一个人再有钱。一顿能吃多少?衣服又能穿几件?住的再大,死后占地也不过是一人之地。范兄此言。在下深以为然。春闺在即,我等还是把心思放在读书上,吃穿乃是细微末节,何必在意太多?。孟觉晓一番偷梁换柱转移话题,大家也没在这问题上纠缠了。各随意点了几个菜,最后还是孟觉晓点了一坛子女儿红。

    读书人好酒者颇多,范仲淹也不例外。吃的差点无所谓,看见好酒,加上同席的人看着对眼,还是可以喝两杯的。

    喝了几杯,范仲淹放下杯子,对孟觉晓道:“孟兄大才,今科想必胸有成竹(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吾道不孤也

    ”仲淹众个话吧。孟觉晓真的很难说什么。说实话。开,顶多三成的把握。这还得看题目是否熟悉和临场的发挥。可以说从童生试到乡试,然后又要会试,从案首到解元,每一步孟觉晓都觉得自己实在是侥幸。不,是走了狗屎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孟觉晓每一次取得的成绩,靠的都是历史上那些大儒们的思想结晶。但单就文章本身而言,孟觉晓比在座的诸位都不如。

    只能说历史上那些牛人们的语录,太有杀伤力了,都是混在儒学的天空下的,一路考来,考官们都吃这一套。

    “怎么敢说胸有成竹啊!学海无涯,要读的书还很多孟觉晓低声叹息道,一句话把其他人都说的有点不自信了。孟解元都不敢说有把握,其他人还敢呲牙么?

    范仲淹对于孟觉晓的话,产生了共鸣。不禁击掌笑道:“说的好。孟兄乃同道中人也。”

    孟觉晓见范仲淹的反应,不禁暗暗庆幸,说中了范名人的痒处。这时候马元本感慨道:“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