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五部队之海盗王-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透过弦窗在距离地面几千米的高空向下俯视,仅凭肉眼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一条触目惊心,犹如战斧劈砍造成的裂纹横贯整个大陆。那就是举世闻名,宽有两百多公里,深有两千米,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六分之一的“东非大裂谷”!

    这条由于3000万年前,强烈地壳运动造成的裂谷,是人类最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350万年前,就出现了能够直立行走的人类,是一块拥有光辉灿烂古文明的土地。师少鹰他们此行的第一个中转站肯尼亚,就座落在这条充满鬼斧神工质感的东非大裂谷旁边。

    做为全世界唯一个城市级原始生态公园,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每年要接待超过两百万人次游客,它早已经具备了一个现代化城市所有的特征。首都机场修建得富丽堂皇,在休息区的展台上,法拉利、奔驰、保时捷之类的名车在灯光下尽情展现着它们细腻的流水线条,机场里的工作人员无论面对什么情况,都未语先笑,露出他们可以去拍牙膏广告的洁白牙齿,在同时将一个世界旅游城市的素质展现无疑。

    导游挥舞着手中的小红旗,将旅行团成员都召集在一起,,已经开始向旅行团成员们介绍面前这个繁华而美丽的城市:“内罗毕座落于肯尼亚国土中南部的高原上,拥有两百万人口,是整个东非最繁华的大都市。在当地语言中,‘内罗毕’的意思就是冰凉的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个年平均温度只有十七摄氏度的美丽城市,已经发展成世界闻名的避暑胜地。最有特色的是,这个现代化的城市周边,依然保留着大片原始森林,使它成为全世界唯一的城市级野生动物园。”

    走出机场的师少鹰和司空伯文听着导游的解说相视一笑,安步当车走向了他们通过网络提前预定的酒店。

    由于战乱的关系,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飞往索马里摩加迪沙的航班,竟然整整一周只会发出一趟。师少鹰和司空伯文在内罗毕整整呆了四天,才终于在还算风和日丽的周末,登上了一架破破烂烂,早就应该被淘汰的“道格拉斯”型客机。

    依师少鹰的判断,这架目测下来长三十二米,翼展三十五米,高度将近九米,四个螺旋桨发动机桨机都竖立在外面,明显霸气外露,因为服役时间太长,又保养不善,所以机身上锈迹斑斑的玩艺儿,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麦道dc-6型客机!

    师少鹰之所以能认出这款客机,是因为dc-6原来的设计是出于军事用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道格拉斯公司又把它改为民航运输。

    这种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绽放光彩,将大量伞兵空投到敌方阵地的飞机,最光辉的岁月是1946年至1958年,但是早在三十年前,就因为内部资金问题公司重组为“麦道”,并正式宣布全线停产。

    换句话来说,这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客机,最起码也有三十年的悠久历史!

    看着飞机外舱上,一块随风抖动的漆皮,还有那些星星点点遍布整个机身的黄褐色铁锈,一想到要在没有配备降落伞的前提下,搭乘它飞上几千米高空,就连师少鹰这种胆大包天的人物,都感到一阵心惊肉跳。

    刚刚走上客机的架梯,师少鹰脚下就传来一阵“喀吱”、“喀吱”仿佛不胜负荷的金属呻吟,还好师少鹰处惊不乱兼之身手了得,他伸出双手按住扶梯护栏,用力一撑硬是越过最后几个台阶,以乳燕投林般的漂亮动作直接飞进机舱。

    随着师少鹰这个体重一百多斤的男人飞落下来,师少鹰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这架庞然大物竟然明显的一沉一顿,紧接着在机舱里传来“哗啦”的一阵乱响,一个看起来稳如泰山的航空椅椅背竟然直接向后躺倒。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师少鹰的身上,看着那个轰然倒塌的航空椅椅背,师少鹰高举起双手,放声叫道:“不关我的事,我都没碰到它呢。”

    还是走南闯北见惯风浪的司空伯文比较镇定,她不动声色的和师少鹰擦肩而过,走到了飞机尾部的最后一排,这里的航空椅紧靠机舱,就算是年久失修,也绝不可能发生椅背倒塌的事故。她大模大样的横坐在上面,赫然是用软座的价格,享受了卧铺的待遇。

    看到师少鹰仍然傻傻的站在那里,她嘴角微微向上一挑,“现在国家级航空公司早已经对索马里禁飞,还敢指挥飞机往索马里战乱地带钻的,都是平时客源不足,只能富贵险中求的私人小型航空公司。想想在我们中国专门跑边远山区,一天只有一趟的公交车吧,它们在本质上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

    师少鹰不由哑然,眼前的这架老古董式飞机,和那些早已经过了报废期,却依然活跃在中国群山之中的公交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问题是,汽车半路坏了大家还能下来等第二天的车,如果实在不想等,也可以开动“十一号”走路回家,这飞机要是半空坏了,他师少鹰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带着司空伯文在半途换飞机,或者索性是自己张开双臂飞到目的地吧?!

    航空椅的椅背都能被推倒,安全带当然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不过司空伯文绝对是身经百战的专家,看着她笑盈盈的用一根登山绳把自己固定在一张椅子上,师少鹰心悦诚服的对着司空伯文伸出了一根大拇指:“高,实在是高。”

    飞机的四台发动机,只有三个还能正常运作,不过还不错,至少是三个,而不是一个。长长的螺旋桨叶片越快越快,发出隆隆的轰鸣,司空伯文在这个时候,已经先知先觉的取出一只mp3,把耳根塞进了耳朵里,她一边听着歌,嘴里还一边嚼着口香糖,据说这样能保护耳朵。

    道格拉斯客机在三台发动机的推动下,嘶吼着在跑道上冲刺,最后,这架道格拉斯客机,竟然真的飞起来了!

    师少鹰坐在飞机最后一排靠窗户的位置,任由司空伯文把他的大腿当成了最舒服的枕头,他只是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窗户外面。并不是他喜欢欣赏外面一成不变的风景,如果飞机真的飞到大海的上空突然失控一头栽下去,他至少还能知道距离飞机坠落地点最近的岛屿在那里。

第二章 机上偶遇(下)

    但是师少鹰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分散了,飞机的座位有一半空着,可是仍然有人不识趣的走到他面前。

    只用眼角的余光轻瞄了对方一眼,师少鹰双眼的瞳孔就危险的轻轻眯起。

    这位不请自来的旅客看起来四十岁左右,他长得高大魁悟,目测下来身高大概有一百九十公分,体重超过九十公斤,哪怕他只是静静往那里一站,混身上下也散发着一股让人望而生畏的气息。

    他裸露在空气中的皮肤,是东欧人种特有的白皮肤,他还有棕色眼睛与淡黄色的头发,但是他的脸庞较宽,颧骨隆起,鼻头有点发红,嘴唇也很厚,这些面部特征组合起来,说明他是一个同时拥有欧洲与亚洲血统的混血儿。

    他的脸部有超过三分之一被“哈瓦比”式胡子覆盖,这么长而浓密的胡须,已经影响到他日常生活,到了今时今日,也只有虔诚的伊斯兰信徒还能保持这样的习惯。

    最重要的是,这个男人的站立方式,他双手下垂时摆放的位置,还有他看人的目光与观察颜方式,都透露出一个明显的气息……他是接受过严格军事训练,很可能参加过战争,见过鲜血与死亡的老兵!

    一个受过军事训练,全身透着危险气息,脸上留着“哈瓦比”大胡子的陌生人突然走到机舱尾部,师少鹰不能不怀疑,他会不会是某伊斯兰激进组织成员,现在已经准备和同伙一起劫持飞机!

    但是这个男人显然对劫持飞机并不感兴趣,他突然伸出双手,师少鹰还在思索这个男人的身份和这个动作的含意,司空伯文已经解开束在腰间的登山绳飞跳起来,直接扑进那个男人的怀里,和对方来了一个热情如火的拥抱。

    “希马尔,你怎么会在这架飞机上?”

    面对司空伯文的疑问,那个名字叫“希马尔”的男人笑了,他伸出手用力揉着司空伯文的头发,“索马里那么好玩的地方,我怎么可能错过?”

    司空伯文用力点头,两个人像是最要好的哥们般,一边拥抱一边用力拍打着对方的肩膀,足足过了两三分钟,司空伯文才转过头,望着师少鹰,在这个时候,她的眼睛里满是和好友久别重逢后的惊喜与快乐,“师少鹰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来自莫斯科的战地记者希马尔。他曾经在俄罗斯海军陆战队服役,从部队退役后,就当了旅游传记记者。在车臣战争期间,希马尔长期在最危险的北高加索山区驻守,将车臣战争最新局势源源不断的输送到电视机上。师少鹰你知道吗,希马尔在采访的时候,在近距离被一个突然从山洞里跳出来的车臣恐怖份子用步枪指住,恐怖份子当时就要扣动扳机,还好有一名狙击手发现并及时开枪,子弹打穿恐怖份子,鲜血直接喷到了希马尔的脸上和摄相机上,可是这样他都没有停止拍摄……”

    这次意外的相逢,让司空伯文真的是太快乐了,她欢快的笑着,飞快的说着,试图让身边的两个男人迅速熟悉起来,可是就因为太快乐,她竟然忽略了两个男人目光,已经在空中进行了一次绝对称不上友好的碰撞。

    从师少鹰的视角看过去,司空伯文整个人犹如小鸟依人般被希马尔抱在怀里,脸上笑容灿烂得仿佛是正处于热恋期的少女。虽然师少鹰和司空伯文之间干干净净,只是最要好的朋友,但是看着和自己一道旅行的伙伴突然摆脱自己的吸引力,跳进别人怀抱,说心里没有一点芥蒂,那百分之百是骗人的。

    至于希马尔,他可是亲眼看到司空伯文刚才用最亲昵的动作,直接枕在师少鹰的大腿上,他的目光迅速扫了一下师少鹰和司空伯文的无名指……两个人的手指上都没有戴戒指。确定两个人还没有发展到恋人关系后,希马尔在司空伯文转身的时候,双手自然而然落到了司空伯文的腰上。对一个男人来说,从背后抱住一个女孩子的腰,这种动作宣扬的潜台词,地球人大概都知道。

    像希马尔这种以全世界为家,哪里危险就往哪里跑的战地记者,在采访目标时,会展现出强大的亲和力,他们总是有办法和对方迅速拉近关系,但是这绝对不代表他们就没有性格棱角。事实上,敢吃这碗饭的人大都是怪胎,工作压力又太大,让他们往往比绝大多数人更傲气,更目中无人。

    而且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确有骄傲的资格。

    希马尔微微抬起下巴,丝毫没有掩饰对师少鹰的不屑,“司空,这就是你用几年时间挑选出来的搭档?一个坐在飞机上都害怕的胆小鬼,怎么可能有勇气跟着你冲进枪林弹雨的战场,从死神的怀抱里挖出最真实而宝贵的新闻情报?”

    “吱啦……”

    希马尔伸出手在前排的航空椅椅背上一按,航空椅的椅背就老老实实的向前倒塌,希马尔面对着师少鹰坐下去,这位优秀的战地记者竟然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知道怎么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战地记者吗?”

    师少鹰摇头,隔行如隔山,他真的不知道。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战地记者,需要有政客的善变,特工的细腻,谈判专家的巧舌,骆驼的持久,孤狼的坚忍,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有恐怖份子式的勇敢!”

    希马尔盯着师少鹰的眼睛,“你自己想想看,这些素质你具备几项?”

    不等师少鹰思索,希马尔就以一位“前辈”的态度伸出手,在师少鹰的肩膀上拍了几下,以一种不想让师少鹰难堪的姿态,把话题带到了另外一个方向:“知道我在莫斯科办签证时,那个叫莫哈默德。罕杜尔的索马里大使,给我签了几天时间吗?”

    师少鹰摇头,他又不是能掐会算的半仙。

    “那位大使先生听我要去索马里‘了解普通人的生活’,他显得猝不及防,一开始直接怀疑我是恐怖份子,准备跑到索马里和那里的‘伊斯兰法官联盟’**武装力量联手,他甚至已经喊来了保安。在确定我的记者身份后,他索性打开电脑,让我看索马里的战乱视频,希望我能打消念头。我几次三翻的坚持,他实在烦不过,还是给我手写了一份入境许可信,但是他只允许我在索马里逗留十五天。”

    希马尔淡然道:“大使先生说,反正我这个白人一进入索马里,很快就会被当地人视为美国特工乱枪打死。十五天,已经足够我死上三四回了。”

    师少鹰淡然一笑,他并不认为希马尔是在危言耸听,但是很明显,希马尔对他说这些话,是希望他这个“坐在飞机上都害怕”的胆小鬼能够知难而退,不要给他和司空伯文这种级数的战地记者拖后腿。

    师少鹰一脸坦然,司空伯文却忍不住问了:“索马里现在的局势有多糟?”

    “要多糟有多糟!”

    为了让希马尔放弃去索马里旅行的计划,那位在莫斯科的索马里大使,让希马尔看到了太多关于摩加迪沙的现实,回想着视频里的那一幕幕惨状,希马尔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伊拉克、阿富汗两个地方打得够激烈吧,天天都有大规模轰炸,各种重型武器层出不穷,但是美**队借助军用卫星,可以对目标进行外科手术式高精端打击,很少误伤平民。可是在索马里,政府军和**军不断交火,任何一个小巷或者房屋都随时可能变成他们的战场,不管你走到哪里,都有被流弹打中的可能。任何一条你走过的路边,都可能埋着遥控炸弹。听说只要稍稍有一点点积蓄能够在外面找到活路的人,都逃出了摩加迪沙,但是由于干旱和饥荒,每天都有大量难民逃进摩加迪沙,希望在这里找到食物和水,所以生活在那个城市的人,数量反而越来越多。”

    说到这里,就连希马尔都开始叹息着轻轻摇头,“那里早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首都城市,而是一个被打成废墟,却没有一方肯退出,必定会流出更多鲜血,产生更多死亡的杀戮战场!”

第三章 星门事件(上)

    第二章星门事件

    听到师少鹰他们这边谈到索马里局势,机舱里另外两个来自法国的年轻女记者也凑过来,五个有相同目标的人,在这个小世界里,自然而然凑到一起,彼此交换手中可能对大家有帮助的情报。

    就是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交流中,师少鹰对索马里,尤其是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现状,有了最直接的了解。这其中,有很多是在中国,通过互联网很难找到,所以鲜为人知的信息。'。'

    索马里曾经有过相当辉煌的历史。古代索马里是非洲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他们的海员和商人,乘船出海将乳香、没药、香料源源不断的输送出去,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和腓尼基国度价值连城的奢侈品。

    到了近代,索马里曾经四次成功驱逐英国侵略者,直到1920年才被英国打败,从此整个国家就开始战乱不断,一直持续到今天。在这期间,索马里也曾经有过一段极为短暂,却难能可贵的和平。

    索马里上任政府,“伊斯兰法官联盟”掌权期间,整个国家逐渐驱于稳定,索马里平民就算是走到大街上,也不必再担心从哪里再飞出来子弹。可是美国在911事件后,因为怀疑索马里上任政府暗中支持基地组织,把索马里列入第二批次打击目标。

    美国支持埃塞俄比亚出兵攻入索马里,驱逐“伊斯兰法官联盟”,并扶持出一个新政府,整个国家随之再次陷入军阀割据混战不休的最黑暗年代。

    近百年战争,彻底摧毁了索马里曾经的辉煌,成为全世界最贫穷,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就拿他们的首都摩加迪沙来说,诺大的城市竟然只有一家公立医院,外加六十二家私人诊所,极度缺乏药品和医疗器械,只有三分之一的能享受到医疗服务,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喝不到清洁的饮用水。

    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让生活在索马里的人就算是抛开战争损耗,平均寿命也只有四十多岁,五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率将近百分之三十,平均每四个婴儿,就有一个夭折。

    上面这些数字,大概已经可以让任何一个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看得头皮发麻了,可是,这些还远远不能说明索马里最真实的现状!

    摩加迪沙整个城市从军事角度来看,被划分成十六个区,其中有十四个区被政府军占领,另外两个区到现在还落在反政府军手中。一个城市里有两股相互敌视,几乎没有调和可能的武装力量存在,他们之间每天不爆发激烈冲突,那是绝不可能!

    每天都有战斗在身边发生;每天都有人在路边埋设炸弹,想方设法攻击联合国维和部队乘座的装甲车,因为在他们的眼里看来,联合国维和部队就是侵略者;每天伊斯兰激进组织都在蠢蠢欲动……为了自保,在摩加迪沙除了孩子和妇女,成年男人几乎人手一枝自动步枪。

    这里的男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喝不上干净的淡水,没有医疗保障,艾滋病横行,可就算是这样,他们手中仍然拎着在索马里每枝售价高达七百美元的ak自动步枪,身上塞满了一美元一发的子弹!

    越穷,战乱就越多,战乱越多,枪械流通率就越高,枪械流通率越高,就越穷……

    摩加迪沙这个城市,包括整个索马里,已经进入了一个漩涡式的恶性循环当中,根本无法自拔。难怪有些人在亲眼目睹了索马里的一切后,曾经放声惊呼……这是一片被上帝彻底遗忘的土地!

    事实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远远不仅是上帝的功劳。两千年以前索马里几乎没有海盗,在伊斯教义中严禁信徒从事海盗之类工作,“伊斯兰法官联盟”政府对海盗的打击力度不可谓不强。直到“伊斯兰法官联盟”被驱逐,整个国家再次陷入内战,大批走投无路的海盗,才放下手中的鱼网拿起了步枪和火箭筒。

    可以说,索马里海盗横行,美国有着绝对不可推脱的干系。

    别看非洲国家一遇到什么灾什么难,西方人道主义组织,就会放声呼吁,各种救灾物资也会随之输送进去,从本质上讲,如果没有英国在上个世纪的殖民与财富掠夺,没有十年前美国政府打着反恐旗号横加干涉,索马里人民肯定过得比现在好!

    “对了,你们听说过亚丁湾星门事件吗?”

    也许是觉得现在谈论的问题太过沉重,一个法国女记者突然抛出一个近乎于科幻电影的话题。

    星际之门?!

    做为一个职业作家,师少鹰刚刚想对此嗤之以鼻,却发现身边几位以消息灵通见长的战地记者,都在轻轻点头。

    看出师少鹰脸上流露出来不以为然的神色,司空伯文在他耳边低声道:“不要用主观判断,轻易去否决一些自己不了解,不知道,不清楚的未知事物。你必须要明白,在现实中一些神秘事物,其本质往往比科幻小说更不可思议。比如……百慕大、金字塔,巨人石像。”

    在这个时候,两名法国女记者和希马尔已经围绕“亚丁湾星际之门”事件,展开了热烈讨论。

    师少鹰做为一个旁听者,他必须承认,自己大开耳界。

    在某一年的12月8日晚,挪威北部突然有一道蓝色光芒从山后直冲云霄,接着停在半空中向四周扩散,几秒钟过去后,一个螺旋形的巨大发光体出现在空中。随后一道绿色光束从螺旋体中间射出,持续了十二秒后才完全消失。

    很多天文学家对这种诡异现象,都无法拿出合理解释。后来有人说,这种“光暴”现象是由于俄罗斯试射洲际导弹爆炸而产生,但是俄罗斯政府却出面予与否认。一时间,挪威北部的“光暴”事件,成为一个谁也无法解释的迷题。

    到了第二年的5月份,一位俄罗斯女科学家突然离奇死亡。据调查,她在生前曾经和多名世界顶级科学家参与了美国宇航局主持的绝密研究计划,身亡的前一天,她对外界提及了挪威北部的“光暴”事件,并承认当时的光暴事件,是美国相关部门进行量子通讯时产生的现象,而量子通讯,就是为了打开挪威上空的星际之门。

    到了这一年的11月14号,仅仅是一天时间,在亚丁湾地区,就连续发生62次地震,其中2。5到4。5级地震41次,5。0级以上地震10次,吉布提海岸、也门海岸,还有亚丁湾都被列入震区。这一系列地震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纷纷派出军舰前往震区调查,理由就是……打击索马里海盗!

第四章 星门事件(下)

    最后有人说,美国在亚丁湾一带,组建了海下密秘基地,亚丁湾过于频繁的地震,都是他们在做“星际之门”试验时,由于地磁共振而产生的现象。

    这一切听起来是有些过于夸张,无限接近于简科幻电影,但是听着听着,师少鹰的脸色却慢慢变得认真起来。

    索马里海盗越来越嚣张,各国派出战舰护航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索马里海盗已经在亚丁湾一带活跃了十年时间,海盗劫持过往船只索要赎金这种现象一直存在,为什么直到最近一两年,世界各国才突然热情扬溢的派出军舰来护航?

    尤其是中国,这些年一直在禀执“和平崛起”战略方针,就算是周边国家抢占自己的岛屿,也只是通过外交途径进行抗议、抗议再抗议罢了。在科技、经济与军事实力都一日千里的今天,中国必须要隐忍潜伏,避免做出过激行为,坐实周边国家一直在高喊的“中国武力威胁论”。

    曾经在中印边境线上驻扎三年时间的师少鹰,太明白中国现在面对的发展际遇与困境了。

    可是面对索马里海盗,中国政府却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高调派出战舰远赴索马里,前面派出的只是普通护卫舰,到后期竟然派出了排水量高达1。85万吨,实际作战意义仅次于航空母舰的“昆仑山”号两栖登陆舰!

    但是真正让师少鹰嗅到特殊味道的却是俄罗斯海军,他们在索马里,为了防止没有登陆作战设备,竟然在战舰上装载了三十二辆坦克!

    本来只是在海面上打击总人数只有区区两千人,仅仅装备了步枪和火箭筒的海盗,世界各国就派出了三百多艘战舰,这本来就已经显得过于夸张,还勉强能用海盗擅长游击战术,在大海上一击即走,必须用大量战舰构建出超级防御网来解释。但是,请问,打击海盗用得着两栖登陆,用得着准备坦克这种最纯粹的陆战武器吗?!

    唯一的解释就是,如果真发生了什么,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俄罗斯军方甚至可以派出坦克直接进行地面战争!

    从爱因斯坦提出的虫洞理论上来说,所谓的“星际之门”是一个磁场通道,就像是科幻电影里讲的那样,一旦技术成熟,就可能用来连接其它宇宙空间,进行包括人类在内的物质传送。

    但是以现在人类的技术,很可能只是把它做为类似于超级“射电望远镜”,不间断向外界发送二进制的数字信号,试图用这种方法,找到宇宙中其它拥有高智慧的生命罢了。

    这种推论,绝对不是天方夜潭。以美国太空宇航局为首的人类组织,寻找外星生命的旅程,可谓是由来已久。

    美国人在很久以前,就开始用直径高达三百零米五的射电望远镜,向几千万光年外的宇宙发射长度仅三分钟,由一千六百七十九个字节组成的射电信号。一旦有外星文明捕捉到这些信号,就能找到地球的位置;除了发射这些射电信号,美国宇航局还建造了核动力宇宙飞船,这些宇航飞船根本没有设定返回程序,它们进入太空后,会沿着一个方向不停的向前飞,虽然看起来太过于大海捞针,太过于瞎猫碰到死耗子,但是,这已经是人类当时可以使用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这些探索宇宙的飞船,第一艘名字叫“旅行者一号”,为了让找到它的外星生命能够了解人类,美国人在飞船里放了一台非常坚固的唱片机,外加一张经过特殊处理的激光唱片。在唱片里,有几十首来自世界各地的歌曲,其中也包括了来自中国的古典音乐。人类坚信音乐是可以跨越种族的沟通桥梁,这些代表了人类各种正面情绪的音乐,一定能让某一支外星文明正了解我们。

    除了激光唱片和唱机,美国宇航局的专家们,还在“旅行者一号”内部,放了一张用钛合金制成,可以在最恶劣环境中保存几千年的金属盘,那张金属盘并不大,上面刻了人类最常用的数字、化学、原子符号,刻上了男人和女人的形象,还刻下了一幅标注了地球具体位置的太阳系星河图。

    也许,这些飞船最后只能沦为宇宙深处的残渣,纵然过上千年万年甚至是亿年,都没有另外一个生命种族找到它直至慢慢风化成宇宙的尘埃;也许这些飞船达成使命,最终却为人类引来了无可对抗的超级强敌,让人类文明自此被打得烟消云散,甚至全人类都沦为某个外星种族的奴隶。

    但是,渴望破解迷题,渴望知道更遥远的世界究竟有些什么,纵然是需要赌上生命去探索也在所不惜,让站在地球食物链最顶峰的我们,不再感到孤单,这不正是人类以麦哲伦环绕地球进行大航海为代表的冒险天性吗?!

    “睁大了你的眼睛,帮我用心盯着!”

    司空伯文再次附在师少鹰的耳边,低声道:“我们这些战地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往索马里跑,除了要让观众看到原汁原味的索马里海盗之外,如果有可能,我们还想挖掘‘星际之门’事件真相,哪怕能证明现在外面流传的消息,都是‘威尼斯水怪’一类假新闻,揭开谎言也是大功一件!”

    师少鹰张开了嘴,刚想说些什么,他的身体随着座椅狠狠向下一顿,耳边随之传来犹如铁锹在硬石块上划过般的刺耳声响,紧接着身体又往上一扬。整个机舱就象是拖拉机后面的挂斗般,一边剧烈颤抖一边响得唏里哗啦,挣扎了足足几十秒钟,才终于安静下来。

    师少鹰站起来趴到的窗户上往外望了望,他首先看到的就是在距离机舱不远的位置,一辆架着重机枪的军用吉普车,还有几个荷枪实弹杀气腾腾的职业军人。做为一个职业军人,师少鹰敢百分之百肯定,那架枪口对准他们这架飞机的车载重机枪甚至连保险都已经打开,只要站在重机枪后面那个士兵手指一扣,七点六二毫米口径的机枪子弹,就会狂风骤雨般的打过来。

    不必再怀疑,他们乘座的这架老爷爷级飞机,竟然真的成功降落了!

第五章 基地组织:我们还活着

    第三章基地组织:我们还活着

    一走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