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虎步天下-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部进屯合肥,辅佐诸葛瑾镇守新城。

三月,余杭守将韩当飞报,严白虎与会稽太守王朗不和,率本部人马出走,攻陷上虞,据曹娥江与王朗对峙。

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庐江、丹阳、吴郡三地已经渐渐恢复了元气,府库钱粮充沛,孙翊也有了对会稽用兵的实力,见此良机,自然大喜过望,便立即召集周瑜、张昭等人商议出兵之事。

县衙大堂内,孙翊端坐在主位上,两边以周瑜和张昭为首,一众文武依次排成两列。

“会稽那边的消息,诸位应该都已经清楚了吧?今日召集大家前来,就是为了商讨对会稽用兵之事!”

孙翊话音刚落,大堂上就响起了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所有人都知道,孙策就是死在王朗和严白虎联手的阴谋之下,孙翊早在一年多以前就曾想不顾一切的发兵讨伐,却被周瑜以局势不稳为由坚决制止了,如今孙氏政局已经稳定,而王朗和严白虎则发生了内讧,有如此良机,这次出兵会稽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凌操出列慨然道:“主公!末将自归附孙氏,蒙主公重用厚待,但至今寸功未建,主公发兵会稽,凌操愿率本部人马为先锋!”

“主公!末将也愿同往!”

“主公!末将也请为先锋,必斩王朗、严白虎首级献于主公案前!”

蒋钦、周泰也不甘落后,争相出列禀道。

孙翊赞赏的看了他们一眼,微笑道:“三位将军稍安勿躁,且听听其余诸位还有什么想法。”

相比一年多以前的冲动冒失、不计后果,此时的孙翊举手投足之间,已经多了几分沉稳和从容。虽然他也认为此时进兵会稽已经是势在必行,但还是觉得有必要再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尤其是周瑜,作为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人物之一,在很多事情上,他都有自己相当独到的见解。

程普也出列奏道:“普以为,庐江乃是孙氏根基所在,不容有失,如今吕布在北、二刘在西,随时可能威胁舒县,故而庐江境内各部人马不宜轻动。王朗虽久在会稽,却不晓军事,麾下又无大将,更与严白虎相争不下,主公若想擒之,只需使韩义公、祖大荣率偏师万人前往,定能大克!”

孙翊闻言连连点头,在他看来,吕布在九江站稳脚跟之前不会轻易招惹孙氏,而刘表自保之徒,也不足率,但江夏的刘备确实是一个值得重点防备的对象,别的不说,单是关羽和张飞这两个响当当的名字,就足够让孙翊闹心了!更何况,三年前,刘备在荆州立足未稳,就上演了一出蛇吞象的绝活,现在他已经坐拥江夏一郡之地,两万精兵,孙翊无论如何也不敢掉以轻心。

程普的五千人马,以及蒋钦、周泰、凌操的六千人马,这一万多人肩负着扼守长江水道,防备荆州的重任,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是绝对不能调动的。

“嗯,言之有理。”听程普说完,孙翊又道:“不过,王朗在会稽经营已久,深得民心,若是只以偏师讨之,恐有不利。所以,我打算亲自率军征讨会稽!”

这时,一直没有开口的周瑜说话了。

“主公,瑜以为,征讨会稽之事,尚需从长计议。”

“嗯?”孙翊微微蹙了蹙眉,凝声道:“公瑾的意思是?”

“瑜以为,此时并非进兵会稽的最佳时机。”

“此话怎讲?”

周瑜拱手施了一礼,侃侃而谈道:“眼下严白虎、王朗二虎相争,主公大可选择隔岸观火,待其两败俱伤,再以大军突袭掩之,会稽可一鼓而下!然而主公若是在此时进兵,二贼为主公兵威所迫,必然再次寻求联手以自保,如此一来,平定会稽就需要费一番周折了。所以,主公非但不可进兵会稽,还应将吴郡守军撤出一部分,减轻孙氏对会稽的压力,如此一来,二贼没有后顾之忧,方会为了争夺会稽而全力火并。”

此言一出,堂上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孙翊虽然有几分不情愿,但也不得不承认,周瑜的意见确实很中肯,能够使孙氏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孙翊微微颔首:“那公瑾的意思是,暂时按兵不动?”

周瑜摇了摇头:“如今天下局势日趋明朗,北方已成双雄相争之势,瑜料不出三年,曹操必破袁绍!届时主公若不能尽据江东之地,谋取荆襄,待曹操坐大,孙氏便再难与之!所以此时正是主公兴兵进取之时!”

孙翊忽然眼前一亮,急切道:“公瑾之意,莫非是不取会稽,而是攻取豫章?”

周瑜微微一笑:“主公明鉴!豫章太守朱皓昏庸无能,郡中早已怨声载道,主公也无需劳师亲往征讨,只需调韩当所部八千精兵前往,便可一举破之,同时也可麻痹严、王二贼。”

其实孙翊想要亲统大军前往征讨也有自己的打算,一来是对自身进行一番历练,二来也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为将来完全掌控江东兵权打下基础。

但此时周瑜说得在理,孙翊也不好反对,只得点了点头,环顾众人道:“诸位可还有别的意见?”

见众人也都同意周瑜的想法,孙翊豁然道:“既如此,便依大都督所言,令韩当所部克日出征,征讨豫章!”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二十五章  战船
汉建安三年三月,扬州刺史孙翊使镇军中郎将韩当率精兵八千征讨豫章。
消息传至会稽,原本一直处于对峙状态的严白虎与王朗立即展开了激烈的厮杀争夺,大小十余战,互有胜负,二人却都不知道,庐江的孙翊此时一面关注着豫章的战事,另一面已在磨刀霍霍,只等他们两败俱伤,便要拿他们的头颅祭奠亡兄英灵!
江东的统一,已经近在眼前。
而此时,北方的局势也有了巨大的变化。
数年前龙凑之战后,公孙瓒收缩势力,退保幽州,在与袁绍的争夺中渐落下风。开始采取自保战略。他在易京高筑城墙、广囤粮谷,构建重重营垒,意图以此防御袁绍,却因此而固步自封,渐成瓮中之鳖。
五月,袁绍大举进攻易京,连破公孙瓒十余处营垒,直抵易京城下。公孙瓒遣其子公孙续求援于黑山贼张燕,自己率众坚守,袁绍击败张燕援军,掘地道至城楼下,毁其望楼。公孙瓒自料必败,尽杀妻子,而后自焚身亡。
至此,袁绍一统河北,成为天下势力最盛的诸侯,挟冀、青、幽、并四州之地,虎视中原!
与此同时,曹操率部在颖阴连破张绣,并乘胜追击至宛城,意图将张绣连根拔起,消除刘表羽翼,张绣据城坚守月余,曹操无计可施。然而此时,张绣却在谋士贾诩的建议下,主动请降,曹操大喜,率军进屯宛城,与张绣约为秦晋之好。
数日后,曹操纳张济遗孀邹氏,张绣深以为耻,举众复反,曹操措手不及,大败,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大将典韦为掩护其撤退,皆战死宛城。一时之间,新近归附的徐、豫二州人心浮动,曹操恐后方有变,只能暂时退回许昌,镇抚各地。
袁绍见状,积极整军备战,意图南下谋取中原,曹操也令大将曹仁率军进屯延津,两强相争的态势已然形成,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

六月,孙翊在徐舟的护卫下,前往寻阳、居巢、襄安三县巡视。

历史上,江东孙氏正是依仗强大的水军割据一方,对孙翊来说,水军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等到平定了豫章和会稽,下一步便是西进荆州,为父亲孙坚报仇雪恨。若是没有一支精悍的水军,到时候便很难正面与荆州水师对抗。

另一方面,江东局势逐渐稳定之后,孙翊也开始把和辽东公孙康进行海上贸易的计划提上了日程。回师舒县后的几个月中,孙翊先后派出了几队使者,扮作商旅,从陆路前往辽东,与公孙度进行接触,为将来进行大规模的马匹贸易做铺垫。只等有了能够出海的大船以及水师,便可以通过海路将江东的粮食大批运往辽东,换取大量的战马。

而这一切的核心问题就是战船,江东一带从来不缺擅长水战的士兵,唯一缺的便是能够载着这些士兵纵横长江水面的战船!

所以孙翊这次出巡,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在检阅蒋钦、周泰、凌操的水军上,而是跑到三处船坞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由于孙翊为船工提供了极其优厚的待遇,这三处船坞在设立之初,便很快汇聚了一大批熟练的船工,其中更有一些是从荆州慕名而来,随之带来的还有一部分荆州水师战船的建造工艺。经过一两年的发展,三处船坞都已初具规模,陆续建造的大小战船已有数百艘之多,足足可以装备目前孙氏所有的军队!

然而这样的状况却并不能让孙翊彻底满意,在他看来,目前孙氏水军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但若是与荆州水师正面对抗,恐怕还是要稍逊一筹。

三处船坞造出的战船,虽然从外观上看和荆州战船并无太大的差异,但由于是单纯的模仿,在许多关键的技术方面都还有所欠缺,而这一点又是那些对荆州战船制造工艺略懂皮毛的船工无法解决的,便使得战船的作战性能无法进一步得到提升,尤其是在机动性方面,和同类型的荆州战船有不小的差距。

对于一支水军来说,战船机动性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整个战局:机动性好的战船,在战事告捷之时,可以迅速对敌船进行追击;战事吃紧时,可以立即甩开敌船,从容撤退;战事胶着之时,可以对敌船进行灵活的迂回围攻!

孙氏的水军战力不弱,但战船行动迟缓,机动性远逊于荆州战船,一旦双方拉开阵势火拼起来,孙氏水军便免不了要吃大亏!

为了突破这个瓶颈,程普曾经暗中派遣了几队细作,扮作商旅到荆州,意图刺探荆州战船的核心工艺,结果不想荆州方面的保密措施做得相当完善,细作们完全没有可乘之机,在襄阳和江陵徘徊了数月之后,纷纷铩羽而归。

孙翊虽然是现代人,但对于战船这方面的知识却是一窍不通,在这样的技术难题面前,他也只有干着急的份。

“主公,虽然我军战船在速度上比不过荆州战船,但在坚固程度上却颇有胜出之处。”

船坞里,凌操带着一群人簇拥着孙翊,一面走,一面指着一艘正在建造中的战船介绍道:“主公请看,这艘战船,经过改良之后,船身皆覆有铁甲,船首锋利如刀,可以轻易将敌船撞碎、撞沉。”

“哦?”

孙翊眸子里微光闪动,不由得多看了两眼,只见眼前的战船通体黝黑,闪动着冷冷的金属光泽,船首呈楔形,像一个锋利的矛尖,气势森然!

“不错不错!”孙翊看毕,啧啧称赞道,“扬长避短,如此也算是另辟蹊径了,不知这个主意是谁想到的?”

凌操拱手道:“是由一名荆州来的老船工提出来的。”

孙翊点了点头道:“很好,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这种有想法的人,传令下去,重赏此人,来日若还有人提出此类创意,也一并重赏!”

“大人此言可是当真?”

孙翊话音刚落,一个声音忽然从不远处传来。

孙翊一怔,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正朝这边疾步走来,一双眸子格外明亮,透着兴奋的光芒。

“小兔崽子!不好好干活,还敢对大人无礼,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少年旁边的一名老船工见状,慌忙紧走几步,赶上前去,拉住了他,连声骂道。

“阿爹!你不也听到了吗?大人说了,有造船的好办法的话,就有重赏,那样咱就有钱给娘治病了!”

少年一脸的委屈,连声辩解道。

这时,孙翊已经来到了他们面前,老船工见状惶恐不已,慌忙拉着少年跪倒在地。

“大人,小儿不懂事,胡言乱语冒犯了大人,还请大人不要怪罪。”

“老丈,起来说话。”

孙翊慌忙将他扶起,目光落在旁边的少年身上,只见他虽然一身粗布衣服,手脚粗糙,但一双闪亮的眸子却极有灵气,一看之下,便让人觉得此人定然极其聪慧。

“小兄弟,你多大了?”孙翊笑着问道。

“十五。”

“哦?”孙翊扬了扬眉,微微一笑:“几月的?”

“十月。”

孙翊温和的一笑:“哈哈,那我可比你大上半岁,看来没叫错。”

少年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也嘿嘿一笑。

孙翊道:“你刚刚叫我,莫不是有什么好主意?”

少年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指着不远处的铁甲战船道:“大人,我或许有办法让这战船的速度变得和荆州战船一样快!”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二十六章  出海
“小兔崽子!胡说八道什么!你那些东西怎么入得了大人的眼!”

老船工闻言,连声斥责道,举起拳头就要打那少年。

孙翊慌忙劝住了他:“老丈且住手,令郎若是真有办法让这战船提速,我倒真愿意听一听。”

刚刚少年的那一句话,几乎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孙翊更是一时没回过神来,好一阵才反应过来。

要知道,这种铁甲战船全身覆盖着沉重的铁材,虽然坚固,但巨大的重量却会使得本来已经逊于荆州战船的速度再打折扣,而少年却说,他有办法能够使这样的战船速度和荆州战船一样快!如果真是那样,若把他这办法套用到普通的战船上,这些战船的速度岂不是还会胜出荆州战船一大截?!

老船工叹了口气道:“大人切莫听小儿胡说。这小兔崽子每日不安心干活,就知道琢磨一些古里古怪的没用东西。小老儿说了他好多次,他却只是不听,今日居然还冒犯了大人,还请大人恕罪。”

孙翊听他这么说,便知道他是担心少年的办法帮不上忙,惹得自己怪罪,当下笑道:“老丈放心,令郎有心帮助我军献计献策,便是有功于孙氏,即便派不上什么用场,如此热心也应该鼓励,又何罪之有?”

老船工听得这话,紧绷的脸色方才缓缓舒展开来,那少年却是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大人,其实说真的,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办法究竟能不能行,所以刚才只说也许可以让战船的速度快起来。”

孙翊闻言,心微微一沉,凝声道:“怎么说?”

少年笑道:“这个光是说的话,恐怕大人听不明白,大人可愿稍等片刻?”

孙翊点了点头,少年得到他的许可,一溜烟朝远处的一个小棚屋跑去。

“老丈,你们就住在那里?”

孙翊望着破烂不堪的小棚屋,不自觉的皱起了眉头。

老船工愣了愣,憨厚的点了点头。

众所周知,孙翊给到船工的待遇是比较优厚的,而眼前的老船工却住在这样的地方,不禁让他怀疑起是不是有人从船工们的酬劳中揩油了。

孙翊略一沉吟,对老船工道:“老丈,你们每月能领到多少工钱?”

老船工面露感激之色,恭恭敬敬的回答道:“回大人的话,小老儿父子两个,每个月可以领到一千六百钱,还管一顿饭!比起之前来不知道好了多少,要不是有大人的厚待,我那老婆子估计也熬不到今天。”

“所有人都一样吗?”

“回大人,都一样。”

孙翊闻言,面色一冷,眉峰陡然锁紧,沉声道:“凌校尉,襄安船坞一众船工的工钱是由谁在负责结算?”

凌操愣了愣,拱手道:“禀主公,负责的是襄安县令周晖。”

“周晖……”

孙翊隐隐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熟悉,但一时却想不起来,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孙翊现在已经可以肯定,有人在克扣船工们的工钱,而这个人,极有可能便是这个周晖!

大哥孙策在世的时候,为了吸引船工们来庐江,不惜下了血本,给每位船工的工钱都高达整整一千二百钱,而且还另包每日的饮食!但现在,真正发放到船工们手中的,居然只有八百钱和一顿饭!要知道,现在光是襄安一个县的船坞里,就有整整一千多名船工啊!每人每月克扣四百钱,总的下来便足足有四十多万钱之多!

好大的胃口啊!

孙翊只觉得心头一阵发凉,想不到如今孙氏刚刚起步,就已经养出了这样的大蛀虫,若不是自己今天来到这里巡视,又恰巧遇上了这对船工父子,恐怕还不知道要被蒙在鼓里多久。

乱世用重典,对这样的害群之马,若是不杀一儆百,只怕孙氏前途堪忧!

“大人,久等了!”

就在孙翊沉思之际,少年已经满头大汗的跑了回来,来到了他的身边。

“这是?”

孙翊一眼便看到了少年怀里那个奇形怪状的装置,样子有点像个轮子,但在轮子的表面上,却有规则的插着一块块木板,看起来有点像个螺旋桨。

少年郑重其事的道:“这是我闲暇时候做的东西,我觉得,如果把这个装到船上,应该就能起到提速的作用。”

孙翊神色微动,从他手中接过那装置,细细观察起来,眼中的兴奋之色越来越强烈。

“不错!不错!我早该想到啊!”

孙翊看完,一面喃喃自语,一面激动的搓了搓手,对少年道:“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一时没听清楚,愣了愣神,老船夫却听得真切,慌忙道:“小老儿名叫卫和,这是小儿卫温。”

“卫温……”

孙翊微微点了点头,紧接着,却像是猛然想起了什么,看着少年惊声道:“你叫卫温?!”

“嗯!”少年被孙翊的举动吓了一跳,讪讪的点了点头。

“你喜欢船吗?”

孙翊从惊讶中缓过神来,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向卫温问道。

卫温欣然道:“喜欢!我从小就跟着阿爹做船!”

“那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不光是坐船,还可以乘船!”

“想啊,做梦都在想!想乘船出海去!”

“哦?为什么啊?”

“小时候娘给我讲故事,说海中有蓬莱仙岛,上面住着长生不老的神仙。所以,我就经常想着,等我长大了,就乘船出海,去蓬莱仙岛,求长生不老的仙丹,那样娘的病就可以治好了,她和阿爹就永远不会老了……”

卫温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眼中却透出一丝丝憧憬之色。

一旁,老船工听到这话,眼眶里隐隐有泪花闪动,慌忙抹了抹眼睛,对孙翊道:“大人,小儿胡言乱语,让大人笑话了。”

孙翊动容道:“老丈哪里的话,令郎有如此孝心,实在是难能可贵!”

说着,他回头对凌操道:“凌校尉,你回头吩咐下去,将他们父子的工钱提高到每人两千钱,再给他们找一个好点的住处。另外,马上请襄安最好的医者给大娘治病,若是有问题,就派人到舒县,找庐江最好的医者,务必要把大娘的病治好。”

凌操铿然拱手:“喏!”

卫和闻言,一时间又惊又喜,不由得老泪纵横,慌忙拉着卫温跪倒在地。

“快!快给大人磕头!”

“老丈无须多礼!”孙翊赶忙将他父子扶起来,对卫温笑道:“海外仙岛,不过是传说罢了,虚无缥缈,无迹可寻。不过你放心,令堂的病我会找最好的医者给她治,一定会好起来的。”

卫温听说母亲的病有救了,也忍不住感激流泪道:“大人大恩大德,卫温永世不忘,定当做牛做马报答大人!”

孙翊淡淡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做牛做马就不用了,我只要你帮我做两件事情。”

卫和忙道:“大人只管开口,不要说两件,就算是一百件,我们父子也一定帮大人做到!”

卫温闻言,也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

“这第一件,就是这个东西。”

孙翊说着,把手中的装置递还到卫温手中,问道:“这个应该就是用来装到战船上代替船桨的吧?”

孙翊依稀记起,最早的轮船似乎就是用类似的装置来进行推动的,可是万万没想到,在这个时代,居然就已经有人做出了这个东西!若是真的在战船上装上多个这样的装置,或许真的能够极大的提高战船行进的速度!


“不错!”卫温点头道,笑道:“不过,因为过来没有机会在船上实验,我现在也不知道要怎么把它装上去,怎么装才最好,还有,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驱动这个东西……”

孙翊一笑,又道:“这个无妨,从今日起,我拨给你一百名船工,由你全权负责,看看怎样把这个东西装到战船上合适的位置进行驱动,既要操作灵活,也要保证提高战船的速度,期间有任何什么需要的话,都可以向凌校尉提出来,我会让他全力配合你!”

“卫温谨遵大人吩咐!”卫温闻言,连连点头,又道:“那第二件事呢?”

孙翊一笑:“第二件事,我要你将来带着我的船队出海!”

“啊?”卫温一愣,笑道:“大人不是说海外仙岛都是传说吗?为什么还要出海啊?”

孙翊也笑了:“我要你出海,却不是去找仙岛,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二十七章  信任
襄安县城西,有一座普通的小馆驿,为了不惊扰地方,孙翊在襄安停留期间,便住在这里。

“主公,鲁太守派人快马送来文书!”

徐舟大步流星的走进了孙翊的房间,将一大卷竹简递到他的手里。

“这么快?”

孙翊有些诧异的接过竹简,眼中透出一丝满意的神色。

昨日,在和卫和、卫温父子交谈之后,由于怀疑船工被人克扣工钱,他立即派快马前往舒县,让鲁肃把寻阳、居巢、襄安三处船工们的工钱发放的账目送到襄安,不想今天一大早,鲁肃的快马就已经到襄安了。

徐舟又禀道:“主公,襄安令周晖的身份也弄清楚了,不出所料,此人确实大有来头。”

孙翊全神贯注的浏览着竹简上的账目,头也没抬一下,淡淡道:“说来听听。”

徐舟略犹豫了一下,才道:“此人乃是故太尉周忠之子,同时也是……大都督的从兄。”

“嗯?”

孙翊的目光忽然停住了,眉峰瞬间紧紧蹙成了一团:怪不得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觉得耳熟,原来竟是此人!当年初到庐江之时,他跟着孙策去周瑜家做客,还曾经和这个周晖有过一面之缘,当时的印象并不太深,没想到现在却有了一个加深印象的机会。

“徐大哥,你看看这个。”

孙翊面色冰冷,将手中的竹简递给徐舟,沉声道:“三个县船工的工钱,都是直接下拨到县衙,由县令全权经手负责。根据这上面的记录,从前年开始,每个月拨到襄安的工钱有将近两百万钱,而照卫氏父子所言,每个船工现在只领到八百钱,一千六百多名船工,一共只有一百二十多万钱!这样算起来,两年的时间,账面上差不多就有一千多万钱的出入!”

徐舟一边听着孙翊说,一边看着手中的账目,越看越觉得触目惊心:一千多万钱啊!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若是用来装备军队的话,已经足可为一支万人规模的大军装备战刀了!

孙翊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子,愤然道:“这个周晖,仅仅在襄安一个小小的县城,就能贪污这么多的钱粮,若不严惩,只怕不用外敌来犯,光是这样的蛀虫就能把我们孙氏给活活吃垮!”

“可是主公,此人身份特殊,末将以为,这件事还是不要操之过急为好。”徐舟沉吟了片刻,对孙翊道:“大都督乃是先主公的挚友,又是主公的股肱重臣,主公接掌孙氏时间不久,还是尽可能不要和大都督当面冲突为好。”

孙翊决然的摇了摇头,正色道:“天子犯法,尚与庶民同罪,更何况区区一个周晖?我才不管他是什么人,只要敢挖我孙氏的墙角,就是和我孙翊过不去!正因为大都督是大哥的挚友,又是我的左膀右臂,所以我相信,他若是知道此事,也定然不会姑息!”

“徐大哥,你立即派人将账册送回舒县,将此事交与大都督全权处理!不过切记,要低调行事,不可宣扬出去。”

徐舟面带难色的看着孙翊:“主公……这样做,真的合适吗?”

孙翊淡淡一笑:“放心,我信得过大都督的为人,这件事情想来他也是被蒙在鼓里,他知道该怎么做的。”

“喏!”徐舟点头应喏,疾步去了。

孙翊缓步来到窗前,望着远处,回想起自己接掌孙氏来的这一年多的时光,不由得思绪万千。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大哥既然选择了将孙氏基业交给他,却又让周瑜掌军、张昭掌政,将他这个主公架成了一个空壳,以至于自己想要兴兵为他报仇都无能为力!

但后来,慢慢的和周瑜、张昭接触多了,他才开始慢慢发现,大哥识人的眼光的确很准,之所以选择毫无保留的信任他们,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毕竟,当时的孙翊才十三岁,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还是个少不更事的孩子!

孙策可以放心的把孙氏交到他的手中,却绝对不放心立刻就由他来带着孙氏走接下来的路!后来几乎丧失理智,想要尽起三军向王朗、严白虎复仇,似乎也刚好印证了这一点。

周瑜虽然手握孙氏的水陆兵权,却从来没有因此而作威作福,相反,为人处事方面还格外的低调,除非是遇到原则性的问题,绝大多数时候,他对孙翊的意见都格外尊重。

讨伐袁术的时候,虽然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帅,但大多数时间,他都选择以参谋的形式陪在孙翊身边,倾听孙翊对局势的判断和决策,在适当的时候予以提点。

而张昭虽然总领三郡政事,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却依然经常找时间和孙翊交流,向他灌输一些基本的为政之道,告诉他应该看些什么书、明些什么理,甚至还想专门请庐江一带的名儒给孙翊授课,让对理政并不太感兴趣的孙翊头疼不已。就连这次出巡,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暂时躲开张昭的念叨。

所有的这一切,孙翊都看在眼里,心里也如同明镜一般:若是周瑜和张昭真的有心把自己架空,培养成一个傀儡,那他们又何必苦心孤诣的做这一切?其实对他们来说,所有的一切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自己这位主公早日成长起来,让对他们有知遇之恩的孙策能够含笑九泉!

“大哥,放心吧!既然你信得过他们,我也信得过你!”

孙翊望着天边的浮云,喃喃道。

“不过,总有一天……”

。。。。。。。。。。。。。。。。。。。。。。。。。。。。。。。。

宜城。

绿涛起伏的竹林中,飘荡着淡淡的晨雾,隐隐可以看见有两个身影隔着一方石案相对而坐。

坐在左边的是一名三十岁上下的男子,面相虽然普通,但那双眼睛却闪动着微光,像是一汪看不到底的水潭,极其深邃。

“啪!”

男子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信手将一枚棋子落于面前的棋盘上,看着对面的男子,开怀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元直,你又输了!”

坐在他对面的自然就是徐庶了,此时苦笑着摇了摇头,拱手道:“许久不见,士元兄的棋艺果然又精进了不少啊!小弟甘拜下风,甘拜下风!”

“那是!”

男子也不客气,拿起放在石案上的酒葫芦仰头喝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