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英雄志(精校版)-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在深夜,街上百姓都在休憩,自也没人发觉此间异状。万籁俱寂中,城西忽然又亮了,再次照亮了京城。只见一盏明灯悬于阜城门,光辉闪烁,照耀西方,一下明、一下暗,一下长、一下短,依序看去,见是“明暗明明暗”、“两暗三明”、“三明两暗”,顺序全然不错。

很快地,城西暗下来了,没多久,更远处又亮了。这回灯火来到了城外,西郊山林里隐伏了一盏明灯,一样闪耀清辉,一样暗而复明,一样明而后暗,一样照向了更遥远的西方。

仿佛接力一般,一盏又一盏灯火接连亮起,一盏接一盏灯光相继熄灭,它们闪烁光辉,生生不息,就这样一程过一程,一站接一站,直向遥远的西天而去。

向西……向西……一路向西……很快的,灯火离开了河北,进入了陕西,再过片刻,便将通过“潼关”,而那小小一点清辉,也将化为一道熊熊怒火,震动整个西方。

“总兵!赵总兵!”城楼里脚步杂乱,大批兵卒闯入了主帅营房,大喊道:“怒苍传讯了!”

当当当……当当当……深夜时分,潼关里敲响警钟,城楼里已是一片大乱。之后“潼关总兵官”赵任勇急急掀开被褥,随着传令直奔而上。

来到了城头,面前已是黑压压一片,众将早已云集在此。人人鸦雀无声,俱在眺望西方远境。赵任勇深深吸了口气,便也从人群中挤了过去,朝天际眺望而去。

时于午夜,夜空宛如失火,照得人人面色血红。从城头向西了望,只见这股红光起于“潼关”前方一百里,正是怒苍东境第一镇,“驿马关”。关上魔焰冲天,光照方圆百里,不消说,怒匪正在千里传讯。

“报!‘明暗明明暗、长短长长短’!报!‘暗暗明明明、短长短短长!’”关上传令大声报讯,几十名参军手持笔墨,已在全力抄录暗号,盼能破解敌方切口。

西北大战已达十年,朝廷怒苍平时军情传讯,各有各的暗号密语,手法繁复无比。眼见众参军满头大汗,个个手持密本,对照破解,赵任勇则在焦急踱步,等候下层呈报军情。

朝廷防卫怒苍,第一线便是“潼关”。至于怒苍的东进前线,则是所谓的“外三关”,称作“天水”、“平凉”、“驿马关”。这三地各建有一座巨大烽火台,彼此支援,互为呼应。一旦“驿马关”有所动静,“天水”、“平凉”两地便将跟进,随时能让整片西疆陷于火海。

正心急如焚间,忽然城头陷入一片黑暗,远方“驿马关”的烽火骤尔熄灭,不过很快的,更远方的“平凉关”却亮了起来,距离怒苍本寨又近了百来里。

怒苍根基庞大,烽火一旦通过“驿马关”,便已畅通无阻,片刻间便能把消息送回总寨。

耳听下属们喊得声嘶力竭,什么明啊暗的、长的短的,却迟迟不见有人通译,赵任勇忍不住霹雳一声怪吼:“说!到底这烽火是何意思?可有谁看懂了?”

局面紧迫,敌方兵马有何调度,须得早些识破。可长官连问数声,众参谋却是嚅嚅啮啮,迟迟不见有人做声。

赵任勇大怒道:“稻草兵!说话啊!”

威吓一出,终于传来怯怯声:“启……启禀总兵,怒苍灯讯有‘红白金青’四色,每色有有‘明暗长短’四变,敌方以三讯为一字,共得四千零九十六种变化。”

“稻草兵!”赵任勇暴怒道:“我镇守西疆多少年了,还会不知道这些玩意么?快说!怒匪究竟在传什么消息?”正激动间,忽听一名参谋道:“去你妈的狗杂碎,少说两句不嫌吵。”

“什么?”耳听属下狂言犯上,赵任勇自是惊得呆了。他愕然张口,随即嘴角斜扬,提起了蒲扇大手,厉声道:“去你妈的狗杂碎!少说两句你不、嫌、吵!”正要一耳光把人摔死,两旁参谋大惊抢上,慌道:“总兵息怒!这两句话不是骂您啊!”

“什么?”赵任勇气得全身颤抖,喘道:“这两句话不是骂我,难不成是骂你!”气恼之下,抡起拳头便打,却给一名老将急急抱住了,劝道:“总兵,您还没听懂么?咱们按兵部交来的密本破解,得来的便是这两句话啊。”

“什么!”赵任勇总算听懂了,颤声道:“去你妈的狗杂碎,少说两句不嫌吵?怒苍千里传讯,传的就是这个?”众将怯怯点头,人人都想说话,可想起大帅性情暴躁,却又无人敢作一声。

怒苍夜燃烽火,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竟然传来了两句废话?不想可知,敌方又一次更改了切口,却把潼关诸将狠狠戏耍了一顿。赵任勇叹了口气,慢慢朝西方夜空望去,只见那道烽火已然离开了“平凉”,业已抵达“天水”,料来片刻之后,便要返回敌军的总寨:“怒苍山”。

眼看赵任勇神情凝重,一名参谋附耳道:“总兵请宽心。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敌方再次更改密语,咱们也还有马大人作靠山啊。”

方今兵部尚书便是“马人杰”,此人是正统年间的大进士,学问渊博,能通奇门遁甲、术数玄学,专能和怒苍大批智囊斗法。只是马人杰本领再大,此刻却在北京,这桶远水如何救得了近火?

赵任勇抚面叹息,自知这帮下属全是酒囊饭袋,他招来了亲兵,低声道:“去找我二弟过来,便说我有事问他。”

大批兵卒匆匆答诺,还未下城找人,便听一人道:“大哥不急,任通早已在此。”

城头响起广南乡音,众参谋回头急看,只见前面行来一条汉子,看他身穿戎装,体态豪勇,正是赵家老二“赵任通”来了。

“抚远四大家,岭南赵醒狮”,这赵家兄弟姊妹共有七人,除“铃铛老六”赵任宗因故发疯外,余人事业皆有大成。其中老大、老二投身军旅,各在“留守军”任职。不同的是大哥赵任勇镇守潼关,官拜总兵,老二赵任通则派驻霸州,至今已达十年之久。

天下能读懂怒苍暗号者,并非只有马人杰一人,面前的“赵任通”也能辨到。在外人看来,这位赵家老二仅是区区一个参将,八命九流,无足轻重。不过赵任勇心里明白,他这个二弟不是普通人,他明里是个参将,暗地里却还有个身份,非同小可。

天黑地沉,万籁俱寂,眼见二弟静静站在面前,赵任勇居然不自据地紧张起来,他吞了口唾沫,悄悄朝二弟地右臂瞄了一眼,忙又别开了头,细声道:“任……任通,这……这怒苍烽火传来地是什么消息,你破解得出来吗?”

“明明暗、白红青……”赵任通双手抱胸,眼看潼关西方,道:“这该是个‘去’字。”

“去……”全场交头接耳,或惊或疑,一名参谋忙来相询:“那……那下个字呢?”

赵任通沉吟道:“三明三短,三白到底,这该是个‘你’字。”

众参谋大喜过望,相顾道:“先‘去’后‘你’!果然是‘去你妈的狗杂碎’、‘少说两句……不嫌吵’。”

赵任勇性情暴躁,霎时一拳挥出,吓得下属们连忙退开。他用力喘了喘气,道:“二弟,你……你没弄错么?这……这道密令真是这个意思?”

赵任通容情静默,说明他极有把握,可说也奇怪,这两句话无涉机密,却为何要大费周章传书西北,莫非其中还有暗藏第二道切口?抑或这是欺敌的假消息?怒匪既要欺敌,为何又搞得这般荒唐?赵任勇不是什么聪明人,自也没那个本钱来猜,他抚了抚脸,低声道:“如此也罢,二弟,这……这道烽火是从哪儿传出来的,你瞧得出来么?”

万里夜空复宁静,此时烽火早已熄了。赵任通仰望天上北斗,轻声道:“北京。”

“北京?”二弟言简意赅,却不免吓傻了众人。赵任勇牙关颤抖:“怒苍……怒苍有细作去了北京?”赵任通瞥了他一眼,淡淡地道:“煞金。”

北京煞金,四字一出,众将好似五雷轰顶,人人按腰刀,不自禁向后退开了一步。

当年怒苍追随第一代山主建寨的两大元老,其一是陆孤瞻,再一个是外号“煞金”的“气冲塞北”石刚。此人忠心耿耿,最擅骑兵野战,过去十年来紧随怒王身边,总是寸步不离。倘使他离开了总山,前进东境,却是有何打算?

一片寂静中,只见赵任通低下头去,幽幽地道:“大哥,及时行乐吧。”

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起潼关铁门上地那条火烧痕迹,蓦地爆出一声惨叫:“来了!来了!怒匪又要攻打潼关啦!”

过去十年来,“煞金石刚”很少离开山寨,此人一旦动身了,便说明怒王也已从本营出发。这两大魔头任一个现身,便让朝廷棘手之至,更何况这回双魔并力、联袂出征?

众将越想越怕,急忙上前献策:“启禀大帅!怒苍兵临城下,潼关沦陷在即。为保我军实力,还请总兵即刻下令撤军八百里,免增无谓死伤。”

眼看属下未战先怯,赵任勇自是气得双眼发红,大怒道:“撤军八百里?你想撤回北京是吗?”

众下属面有愧色,低声道:“没法子啊,贼势浩大,咱们……咱们打不赢啊。”

“打不赢也得打!”赵任勇手指潼关城下,厉声道:“瞧清楚!咱们关外尚有兵马!我军若要后撤了,谁来支援他们?”听得此言,众将不觉“啊”了一声,这才想起潼关前线还有一支队伍。诸人深深地吸了口气,转向城外望去,但见旷野里营火点点,军营星罗棋布,每隔三十里可见一座阵地,正是正统军麾下第一劲旅:“潼关六镇”。

潼关兵马分作内外两侧,关内兵马职司守城,由“留守军”驻扎。至于城外地百里旷野,则由“正统军”麾下的“潼关六镇”担纲。这支兵马编制庞大,每镇共计六大卫所,全军合计二十万将士,一旦贼匪逼临,他们便会出阵迎击,与敌方周旋到底。

念及友军平日的勇猛,众参谋士气大振,纷纷上前进言:“启禀大帅!咱们决定报效朝廷,死守潼关,绝不让怒匪越雷池一步……”正说嘴间,却听赵任勇冷冷地道:“稻草兵。”

想起百姓平日地讥讽,大批“稻草兵”脸上一红,便纷纷走了开来,自去一旁赶麻雀去了。

“留守军、稻草兵,吃饭喝酒包打听,看见麻雀要收惊。”

西北流传一首童谣,唱作俱佳,却也点出了“留守军”地种种专长,至于大名鼎鼎地“勤王军”,却因从未开赴西北战场,百姓没见过,故而没给编入童谣之中。

不同于招募而来的“留守军”,也不似“勤王军”那般坐拥世袭俸禄,七十万正统军全是自愿上战场的。这些人过去都是游侠出身,时时犯官府的法、造乡里的孽,每回见到权贵欺压善良、富豪强取民女等情事,莫不愤起伤人。朝廷见这批人血气方刚,好打不平,也是怕他们误入歧途了,便请了“龙手大都督”出面,向之晓以大义。其后侠客们也懂了,原来朝廷之所以不仁、权贵之所以无耻,一切全与皇上德政无关,而是为怒苍诬蔑陷害!于是他们急忙收拾行囊,一齐追随了大都督的脚步,赶上西北拼老命去了。

“怒匪一日不除,天下一日不平”,为使贪官污吏一扫而空,为富不仁就此绝迹,“正统军”惟有踏破怒苍,杀死怒王,那才是天下不二的正道!十年来他们一次又一次开关出征,“潼关烈士”、“襄阳壮士”、“荆州勇士”、“藏边死士”……靠着他们多年来前仆后继,埋骨异乡,大臣日子越过越好,皇上睡觉也越来越不受人打扰,如此为国为民,真不愧“侠义”美名啊。

良久良久,众参谋全去赶麻雀了,赵任勇却还在怔怔发呆。一名参军附耳过来:“大帅,怒苍烽火传令,此事可要通报兵部?”赵任勇醒了过来,忙道:“当然当然。”

近日怒苍频频传讯,烽火台无日或歇,料来是在预备什么大战。以马人杰的才智,收到军情后,必能参破怒匪动向。届时怒王有何阴谋、煞金想做什么坏事,自也不出掌握之中。他结束文书,盖上了兵印,又在信封上添了“送呈兵部尚书马人杰”九个草字,嘱咐道:“这道怒苍密语十万火急,限三日内抵达京城。记得,务必亲手交到马大人手中。”

“留守军”虽不善于作战,送呈公文却是一等一的好手。那参谋连拍胸脯,担保路上绝不喝酒,正激动间,却又给赵任勇拉住,听他附耳嘱咐:“记得,我二弟擅离霸州一事,千万别让马人杰知道了,懂吧?”那参军醒悟过来,忙道:“懂懂懂,兄弟如手足,朝廷如衣服,大帅友爱胞弟的心情,大伙儿一定成全。”

赵任勇听他如此一说,不由也是满面通红,忙挥手道:“行了,你快出发吧。”

眼看稻草兵随风而去,赵任勇也送了口气,正要命人取来红茶,忽听背后给人拍了一记,听得一人静静地道:“大哥,谢谢你。”

听得这嗓音阴森森的,赵任勇自是吓得跳了起来。他急回头去看,却是二弟来了,忙擦去了冷汗,颤声道:“你……你别老是从背后拍我,可吓死人了。”

赵任通神情木然,道:“对不住,我已经习惯了。”

这二弟年轻时本极精明,中年后却变得阴阳怪气,谁都得怕他三分。想起适才那句“及时行乐”,赵任勇不由嘿了一声,忙把二弟拉到了一旁,责备到:“任通,我好歹是潼关总兵,你方才怎么说什么‘及时行乐’?你不怕动摇军心、危言耸听么?”

赵任通木然道:“大哥,‘及时行乐’的下一句,该怎么说?”想起“来日无多”四个字,赵任勇不觉大惊失色:“怎么?这……这句话时冲着我来的?”满心惊怕间,不觉便望向二弟的右臂。待见他也在打量自己,忙又堆足了笑脸,干笑装傻。

在朝廷看来,赵任勇手下共有八万稻草兵,然则若要细细数过,却会发觉“二一添作五”,原来稻草兵只有五万,剩下的三万全躲在赵任勇的口袋里,只有领饷时才会现身。是以赵任勇平日口袋总是撑得极饱,若非住在京城的老婆酷爱名贵首饰,便十个口袋也撑破了。

一片寂静中,二弟目光阴沉,好似什么都知道了,想起“大义灭亲”四个字,赵任勇不由两腿一软,颤声道:“任通,大哥……大哥一直没问你,你……你本来不是在霸州驻防么?为何……为何上我这儿来了?”

此问确实要紧,这赵任通本是一名参将,与总兵钟思文一同看守霸州,谁晓得六天前却忽然现身潼关,不免把大哥吓了天大一跳,险些要烧账本了。

赵任通不是普通人,他镇守霸州的使命也非看城,而是“看帐”,全城将领的起居隐私,莫不在他的掌握中。想起二弟臂膀上的那只神鹰,赵任勇更是哭丧着脸,正要招认罪行,却听赵任通静静地道:“大哥,你误会了。我若有公务在身,岂会带着妻儿同行?”

这话甚是有力,不免让赵任勇心下一安。看二弟此行确非孤身过来,这趟潼关之行,他还带着老婆小孩同行,现下也都给安顿在城中。

此事越发悬疑了,看二弟长驻霸州,十年来不会擅离职守,如此想想,他真不是为了公事而来。可说也奇怪,二弟既无公务在身,那他又来潼关做什么?莫非他思念大哥,却是专程来省亲的?可他事前为何不捎封信过来?也好让大哥有个准备?

莫非……莫非他遇着了什么事,竟然触犯了军法,抑或得罪了什么权贵,居然闹到了丢官亡命?不对……这也不对……看二弟身有烙印,霸州上下莫不畏之如虎,连总兵钟思文也得忌他三分,却有哪个权贵敢来招惹他?

整整六天以来,赵任勇不知多少次旁敲侧击,探询二弟的来意,他却始终讳莫如深,只字不提内情。想起“及时行乐”四个字,赵任勇心下更敢惊烦,正要追问下去,猛见夜空雪云散开,月光掩映之下,天地交接处出现乐一座黑山峰,吓得众将大惊而呼:“怒苍山!”

相传月照中天之时,只消站于潼关城楼,便有机缘瞧见怒苍本寨。今夜万里无云,视野甚佳,居然应验了这个传说。一时之间,全场都静了下来,上从参谋,下至传令,人人身上微微发抖,各自藏到了城垛后,只在窥望传闻中的“怒苍山”。

银白的月光洒落,在那极西苦寒之地,矗立了一座地狱黑山。那历经秦霸先、秦仲海父子两代经营的反逆之山,就这样静静现身眼前。

这座山远比想象来得崇高,它的主峰拔天而起,穿云而出,直指神佛苍穹,依稀可见东壁建有防御工事,层层叠叠,固若金汤,西侧山腰则满部陡峭断崖,险峻异常。足见此地规模宏大,绝非十年前举兵初叛时可比。

魔军大本营,拥兵七十万,隐隐约约间,眼前的“怒苍”好似成了一个巨人。它俯身弯腰,正在监视东境众生的动静。诸将明知这是幻觉,可在怒王的积威之下,却还是魂为之夺,气为之摄,宛如中邪一般。

四下悄然寂静,人人无语,个个噤声,正战栗间,忽见怒峰顶上隐隐亮起了火光,似有什么动静。人人揉了揉眼,还待再看,猛见一道红焰喷发上天,吓得众人大惊而呼:“怒苍魔火!”

怒峰顶上魔焰翻腾,如天雷震落,如地狱之火喷发,烧得夜空如同流血。蓦然间,光芒刺眼慑目,天水的烽火台竟也亮了起来。

“怒苍回应了!怒苍回应了!”众参谋语带哭音,全数趴到了城垛下方,吓得直发抖。

“煞金”石刚传讯四方,怒苍本寨随即作出回应。只见“天水”、“平凉”、“凤翔”、“三原”各地烽火台接连焚烧,火光越烧越烈,来势越来越快,不过片刻间,魔火竟已兵临“驿马关”,便在众将面前燃起了万丈熊光。

“啊呀!”众将一起遮住了双眼,赵家兄弟也被迫转开了脸面,无法直视这股熊熊怒火。

怒峰顶上怒火中烧,仿佛怒王正在昭告天下苍生,怒苍全军即将东度,整顿人间公道。

眼看众下属哭嚷呐喊,赵任勇毕竟是全军主帅,当此兵凶战危之刻,断不可丧失神智。他紧紧抱住二弟臂膀,藉着那只烙印镇定自己。他深深吸了口气,正要说话安抚军心,猛听“咚咚”之声响起,潼关城下竟有人抢先擂起了战鼓。

“正统军……”夜色里传来了苍茫号令:“起身备战!”

八千唢呐高鸣,割破九重云霄。关外战鼓如雷,“潼关六镇”已经整队了。咚咚咚、咚咚咚,战鼓声声催促,数十匹战马在军营里来回奔驰传令。但见“正武”、“仁武”、“义武”等六镇全数打开营栅,一列又一列军士踏步出阵,声势极为浩大。

魔光照天,“正统军”即刻回应,他们一无所惧,竟似要拔寨远征了。眼看大战将起,赵任勇猛烈喘气,他拉住了二弟,低声喘问:“任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怒苍真要开打了吗?”

“大哥……”赵任通轻轻叹了口气,摇头道:“不是要开打了,是已经开打了。”

“已……已经开打了?”饶那赵任勇武功高强,听得此言,仍不免双腿一软,悲声道:“是……是谁领军过来?是……是那石刚么?”赵任通摇了摇头道:“大哥还不懂么?这石刚压根儿不在西北,哪能率兵过来?”这话先前便听过了,赵任勇仍不免“咦”了一声,喃喃地道:“不是石刚,那……那这回是谁统领大军?是……是陆孤瞻?还是秦……秦……”

耳听大哥声音嘶哑,极显惧怕,赵任通便安慰道:“大哥放心,他俩也不在西北。”

赵任勇愣住了,看这怒苍似有倾巢而出之势,却又无人坐镇西北,情势前所未见。赵任勇越听越疑,喃喃便道:“二弟,到底……到底这几个家伙跑到哪儿去了?”

赵任通叹了口气,他搂住兄长的肩头,低声道:“大哥忘了么?我打何处来?”赵任勇心里生出一股寒意,颤声道:“你……别吓我,这‘霸州’是在大后方,你……你不要胡说……”

“大哥……信我一次……”赵任通附耳过来,细声道:“现今天下最平安的处所,便是潼关前线。你这几日好好睡上一觉,什么也别管,啥也别去想,尤其记得千万别往后方跑,否则等你逃回去以后,又得向前线冲了。”

天旋地转间,前线成了后方,后方成了前线,赵任勇还在喃喃自语,猛地想起来老婆小孩还在北京,霎时惨叫一声,身子向后便倒,竟已不醒人事。

轰……轰……

“驿关”光照天地,威慑无极八方,百里方圆内清晰可见,只见那烽火忽明忽暗。忽忽,整整历经一柱香时分,西方夜空总算恢复了沉静,不过东方更远处却亮了起来,就在百里外的一处山头,那儿也亮起了一盏明灯。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魔火并未消失,它只是跨过了凉关,在朝廷境内默默潜行。

向东,向东……一路向东……灯火开始东进,它翻山越岭、过河渡江,离开了甘肃,进入了陕西。很快地,魔火历经了千里之路,来到了“北直隶”。

山巅一片明亮,光照四方,从山顶向北遥望,二十里外有座城池,正是龙兴之地“北京”。转向东望,山脚后方则隐伏了一座村落,此地平民都姓“杨”,故而称作“杨家村”。至于山脚前方,则有一座破庙,说来也巧,这座庙恰也姓“杨”。

山顶灯火明灭,庙前金匾也随之闪闪发光,藉着灯光勉强看去,依稀可见“杨无敌庙”四个金字。从庙门向殿内看去,大殿正中安放一座神像,面孔虽给香烟熏黄了,仍可见其堂堂之表,正是那大名鼎鼎,力抗大辽的北宋名将“杨业”。

杨业便是“天波无佞府”杨家掌门杨无敌。此人本名“重贵”,又名“继业”,乃是杨家将第一代祖,看此地供奉遗祀,附近当有一座杨家村,常会有人来此立庙祭拜。

山上灯火通明,山下则是黑沉沉一片。两相对比下,山巅处更显得晶亮了,那儿好似躲了几千只萤火虫,一下金、一下白,一下红、一下青,光芒非但四色变幻,尚且明暗有别、长短有序,共得十六种变化。

“明暗明、长短长、白金红……”灯火稍歇,黑暗中忽然传出嗓音,读出了远方灯号。

时于深夜,破庙前一无杨家后裔,二无路过香客,对过山顶的灯火便再刺眼醒目,亦当无人知觉。想当然尔,眼下能够读出灯讯之人,必定有备而来。

果不其然,那嗓音稍一停下,黑暗中窸窸窣窣之声大作,竟有人拿着纸笔,将说话一一抄录下来。谁也料想不到,“杨无敌庙”门口竟然有人,那是个沉寂的黑影,他双手抱胸,一边遥望远方山顶,一边读出了暗号。

对过山顶灯火变幻,忽白忽金、时长时短,那嗓音也随灯火一字一顿,毫不停歇。良久良久,灯火终于全熄,依稀遥望,好似更远处的山头又亮了起来,不过那已无关紧要了,想要的消息都已到手了。

四下昏沉黑暗,听得“嘶”地一声,有人燃起了火摺,也照亮了背后的“杨无敌庙”,霎时便也映出了“铁随城”三字。

此庙年久失修,并无住持,但见殿内匾额高挂,两旁梁柱题了有字,左是“诚坚金石”,右是“气傲风云”,两面照壁更满饰雕刻彩釉,其上另有诗文,述说着杨家将的丰功伟业。

“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遗祠。”

这是古北口“杨无敌庙”的诗词,却给人抄来这儿了。看此庙庄重宏伟,昔日必也辉煌过,可惜后代子孙不肖,无力修缮,这边任凭它毁败下去。

“杨家将”薪火相传,与异族间的争斗永不停歇。相传“杨业”为收复燕云十六州,曾于大辽国重兵包围下,撞死在李陵碑前。“杨延昭”秉持遗命,亦是抗辽名将。传到孙儿“杨宗保”这一代,对手则换成了西夏人,再到第五代“杨怀玉”,则改征南蛮。

一代接一代,“天波无佞府”前仆后继,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每一代都有名将,他们的对手也一路变换,由契丹变为女真,再由女真换为蒙古,朝廷防线也节节败退,由长城退到黄河,又由黄河退守长江,终于在蒙古大军的侵近下,全军跳入了大海。

全军覆没的“杨家将”,如今终于回来了。现下他们前进京华,从异族手里夺回了燕云十六州,光复了长城全线。不同的是这代“杨家将”不再用刀,他们改用笔,主帅也成了一个文臣,此人官拜“中极殿大学士”,大名“杨肃观”,至于他的异族死敌,则换成了眼前这群人。

三更半夜里,庙外雪地百来只骆驼屈膝而坐,各自打盹休憩。忽听“啪”、“啪”两声响,黑暗中有人拍了拍手,霎时之间,庙外雪地里站起了百来人。这些人全是白袍武士,他们默默转身,看向面前的统帅。只见他长发披肩,身高膀圆,火光照耀他的一身衣服,竟是亮如纯银。

“灭里将军……”脚步声响,有人奉来了字条,道:“请过目。”

说话之人鼻音短促,字字黏连,正是源自于西疆的“回回语”。

回回语若要细分,其实南辕北辙,有维吾尔语、南天房语、北天房语、波斯语、普圆什语等等,彼此不能相通。不过却有个地方例外,那儿坐拥南北天山,占有西域全境,国中为佛教、景教、穆斯林等三教交会之地,这便是西域第一大国:“帖木儿汗国”。

百年前“帖木儿大帝”起兵西征,击破突厥王“雷神”,打击了安卡拉百万大会战,便也顺势征服蒙古两大汗国,从此创建“帖木儿帝国”。它的疆域大过西方百倍,兵力远胜契丹女真,疆界北临钦察,南抵天竺,西接波斯大食,号称“蒙古第二帝国”,这就是“杨家将”的新对手。

汗国大元帅,是一位长发大汉,人称“帖木儿灭里”便是。他提起了火把,率先走入破庙之中,只见他背对“杨无敌像”站立,一头长发垂落双肩,气概苍茫,真是与杨家一脉名将匹敌。

眼见主帅进庙了,其余武士也鱼贯而入,各寻地方坐下。但见这些武士头发蜷曲,高鼻深目,想来有的是色目人,有的是鞑靼人,彼此容貌大相径庭。

帖木儿汗国种族繁多,国中有鞑靼人、波斯人、大食人,甚且有天竺人,却以维吾尔人为多。各族样貌差异极大,少有错认。不过这位“将军”却有点怪,他的天庭宽广、下颚方正,一头长发浓黑且直,这模样不似鞑靼,也不像突厥,更不似维吾尔,仿佛便是个混种。

要看一个人的血缘来历,除了五官样貌,其实还可以从姓氏来找。这位“帖木儿灭里”出生于哈剌迷矢,以国为名,自号“帖木儿”,“灭里”二字则是他的姓。这两字源于突厥康里,熟知西域史书的都明白,此乃花剌子模名将“铁王”的姓氏。至于“帖木儿”三字,更是蒙古话里的“特穆尔”,此为蒙古大姓,如元顺帝的爱将王保保,他虽是汉人,却因崇拜蒙古,自称“扩廓特穆尔”,又如西夏人念察罕,亦因效忠蒙古,遂自称“察罕特穆尔”。因而“帖木儿灭里”这五个字也是硬凑出来的,全然看不出主人的血脉。

从小到大,帖木儿灭里就有个麻烦,他不论走到哪儿,都要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