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枚袁大头-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说…这是罗刹鬼市送来的?”我还是有点将信将疑。
 “那你说还能有谁?”殷骞朝我摊开手道:“他们也知道御宝斋的地址,除了这些人,我不知道还有谁有理由会这么做?”
 难道,真就这么凑巧?宝藏和袁大头刚好同时出现在了同一座城市?或者是正应了那句话:机缘巧合?
 反正不管怎么说,此时出现了这么一个信息,我们没有不继续往下追查的理由。究竟是不是陷阱,那得跳了才知道。
 我们正讨论着,只听门外一声急刹车,随即黄博雅卷着风就推门冲了进来。看到我在,一把就拽住道:“太好了!我还以为你回学校了呢!帮我个忙好不好…”
 秋天对这位“姐姐”格外敏感,此时听动静走了出来,见她正双手环抱着我的胳膊,赶忙走上前两步道:“嘿!嘿!嘿!干嘛呢?青天白日的,也不知道注意点儿影响!”
 “就是!~”殷骞在一旁也凑热闹道:“真不拿我们当外人啊~啧啧!~”
 黄博雅常年在欧洲留学,这种场面见多了,也不脸红,大大方方地朝他俩一笑,随即松开我,从兜中掏出摞照片,递给我的同时说道:“我今天来是想请你帮个忙。我大学时候的导师,席勒·韩教授前些日子收到了一对英国夫妇寄来的照片,上面是他们俩结婚十周年纪念,来中国旅游时在新疆中西部地区所拍摄的…”
 我接过他递来的这二三十张照片,一张张地翻看,发现大多数都不怎么清楚,显然要么是摄影师当时不在状态,要么就压根不会拍照。几乎百分之九十的照片都模糊不清,只能勉强能看得出来是一些残垣断壁。
 第十三节
 黄博雅也不在乎我能不能看清,喘了口气又接着说道:“她们俩当时在库车地区旅游,由于想拍摄一些大漠的自然风光,在戈壁滩上转了整一天,正打算回去的时候,却恰巧碰到了海市蜃楼,于是就慌忙间照下了这些照片。虽然现在看来不怎么清楚,但据他们说当时是十分清晰地,可以说就近在眼前!于是两人想搞清楚海市蜃楼中的景象是哪里,就将照片寄给了席勒·韩教授…”
 “拜托!~”殷骞没等她说完,就不耐烦地打断道:“你的老师是不是中国人?是,就麻烦您用中文称呼,别中英结合的,我听不惯!”
 “对不起!”黄博雅显然还有很重要的话没说,一点也不在乎殷骞的奚落,道了声歉就接着道:“我就暂时称他韩教授吧!韩教授是我们学校,乃至整个欧洲的西亚历史学权威,他当时虽然也没看出来这些照片上的东西,但听那对夫妇的叙述和获知了大致方位后,韩教授断定,这应该正是消失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龟兹古国!”
 我一边听她说,一边看着手中的照片,却突然发现有张照片里的景物十分眼熟,看了又看,递给殷骞道:“你瞧瞧这个,见过么?”
 殷骞接过来,只瞧了一眼,立刻指着照片里的东西冲我道:“这…这是那…”话到一半,他想起来有些事情不能说,不然会招来杀身之祸的,只得咽了回去。
 没错,这照片里的东西,我们的确见过,而且不止一次,虽然照的模糊,但并不难看出,在一个小山坡的顶上,垒着一截开了个拱形门的砖墙,门上面正中的位置上,还挂了一个东西。
 同样的墙,同样的门,我们在不禅寺和白狄峁都见过。特别是白狄峁,拱门上挂的那盏造型怪异的铜灯,我对其印象特别深刻。只是不知道同样的东西,为何在几处不同时期,不同的地点反复出现?难道它们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或是作用?
 “你们见过?”黄博雅见殷骞欲言又止,赶忙追问道。
 我怕胖子说漏,赶忙抢着告诉她,我俩是在陕北见过,也是古迹,但已经被毁了。
 黄博雅又将这张照片接过去,看完了又瞧向我们:“你确定和你们看到的一样?”
 我笑着冲她点点头,觉得还是有必要说些正题,于是问道:“说吧,你来找我们有何贵干?不会是只为了让看这些照片吧?”
 “当然不是~!”黄博雅收起了照片,接道:“韩教授会组织一个小型的考察团,在两周后抵达乌鲁木齐,想要去库车实地考察一下那片区域,看能不能找到与龟兹古国相关的遗迹。我想邀请你以顾问身份一同前往,你的那些不可思议的法术,也许会能帮上不少忙。”
 “…”我还真没想到她居然是这个打算,一时愣住了。
 黄博雅显然误解了我的心思,赶忙道:“你放心!宝藏和袁大头我会委托专人负责。咱们这趟少则一两周,最多也不会超过二十天。等到回来的时候,也许就有眉目了,绝不耽误!而且你不白去,你是有工钱的!食宿全包,一天一千块,怎么样?!”
 其实她不解释我也会考虑,正愁暑假没事儿做呢。何况那堵墙究竟是用来干吗的,我也想搞明白,反复出现在多处,甚至都专门为其造祭台来供着,显然不是一般的物件。
 我回头看向殷骞,征求他的意见道:“怎么样?去不去?”
 殷骞显然非常感兴趣,但看看我,又看看黄博雅,神情古怪地道:“人家请的是你,又不是我~你让我厚着脸皮跟在你们后面啊?!”
 哦~!我还真没意识到这里面的隐情,赶忙对黄大美人道:“殷骞可是我的拍档,足智多谋,熟知各种古玩野史,特别是开锁什么的,那可有绝招…”
 “得得得!我不是贼啊!”殷骞白了我一眼道:“别勉强人家!本来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做!啊~咱不缺那免费的旅游。”
 “…你…真的是专家?”黄博雅上下打量了一遍殷骞,不相信一个所谓的“专家”居然只有二十来岁。
 “哼~”殷骞故作高深地笑了笑,然后朗声道:“龟兹古国,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大概位置在现今新疆库车到拜城之间的古库车绿洲附近,乃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曾经是西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中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龟兹古国拥有举世闻名的克孜尔石窟,比敦煌出现的时间还要早上近二百年。相传龟兹国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72年,公园十四世纪,改宗伊斯兰的察合台汗秃黑鲁帖木儿对龟兹的佛教教徒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对佛教文化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佛教寺院庙宇被拆毁,佛像被捣毁,佛教经典文献被焚烧,佛教教徒被屠杀,具有千余年历史的龟兹佛教文化被破坏殆尽。怎么样?还想知道些什么?”殷骞嘟嘟啦啦地说完一大串,问黄博雅道。
 “…”黄大美女张大了嘴,双眼直勾勾地盯着他看了半天,方才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道:“这些…都是早就记在你脑子里的?!”
 殷骞不置可否地耸耸了肩。
 第十四节
 要说还是人家国外回来的闺女爽快,直接朝殷骞伸出手道:“我代表韩教授欢迎你加入!”
 “你别勉强啊!~我可不是非要…”殷骞目的达到,心满意足地伸出手和她握了握,但话还没说完,后面的秋天却突然抢着道:“我也要去!”
 “你不准去!”我和殷骞立刻一起回头,瞪着她异口同声道。
 “我偏要去!!!”秋天丝毫不让,冲着殷骞直接嚷道:“你不让我去,我就把上次事情的真实经过告诉我干爹和大老爷子!”
 “你…”殷骞这下被将住了军。上次虽然带回了稀罕物件,但是如果真让秋天全给抖搂出来,他家老爷子要敢知道宝贝儿子差点把命丢在了陕北,那后果必然是立刻召回,至少关上个一年半载的。
 俩人正闹得不可开交,黄博雅适时地介入道:“呵呵,好了~!妹妹想去,就跟着一起去呗!~反正咱们人也多,也有人资助,不差这一两个人的。”
 “不行!”殷骞这次态度坚决:“她去了,谁看店?!”
 “我干爹!”秋天拍着胸脯道:“只要我求他,绝对没问题!咱们去几天都行!”
 “可是李伯他…”殷骞还想说什么,被我拉住了,在她耳边小声道:“哎呀,她想去你就让她去吧!权当旅游了!~”
 殷骞也小声对我道:“你是真傻还是假傻?这都看不出来?她去是为了别的目的!我可是为你好!到时候有麻烦了,别赖我啊!”
 “什么目的?”我奇怪道。
 “…”殷骞指着我正要接着说,却看到旁边一大一小两个美女都瞧着,只得把话咽了回去,随即改口道:“得!碍着我什么事儿了?!爱去去!我不管了!反正到最后麻烦的又不是我!”说完,这家伙坐回柜台内,喝着他先前泡的一杯茶。
 既然都要去,也没什么好说的。我随即将刚才门口塞进来的信封给黄博雅看了看。她瞧后立刻来了兴趣:“这好办!反正离出发还有半个多月,咱们就先去青铜峡打探一下。不过依我看,这首诗只要能找得到出处,范围就能大大缩小,离获知宝藏的线索就不远了。”
 “不是半个月,是五天!~”我赶忙解释道。临近期末了,虽然我修的是学分,但还有那么两三个基础科目非考不可。
 但这几个人显然对宝藏的兴趣极为浓厚,问清了我考试的时间,就坐在一旁合计时间安排去了,连秋天也饶有兴趣地坐在一旁听他俩掰扯。
 最后,也不管我是否同意,他们就定为九天后,我考完最后一个科目后的下午就出发,由西安坐火车直奔青铜峡市。具体的行程事宜有黄博雅来安排,而我和殷骞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这九天内尽量破解出来那首诗中隐藏的信息。虽然大地点已经很明确,但要想在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城市中寻找到马三炮的宝藏或是一枚小小的袁大头,也不是件容易事情。
 后面的几天,我名义上是复习功课,其实又跑图书馆又上网,无论野记杂文还是正统史料,哪怕是民间传说,只要和青铜峡有关的,一律通读。以求在其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十年前的网络远没有现在发达,能找到的资料少之又少。直到我们四个上了火车,满脑子还都是一些最为基础的资料。
 青铜峡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银川平原之南,被誉为“塞上明珠”。平均海拔1120—1700米,南北长60多公里,东西宽30多公里,总面积2424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不到。九曲黄河穿境北流,举世闻名的青铜峡拦河大坝坐落于境内。
 由于牛首、峡口两山对峙,黄河穿峡而过,山光水色相映,宛如开然铜镜,“青铜峡”由此而得名。
 青铜峡市辖8个镇:小坝镇、大坝镇、青铜峡镇、叶盛镇、瞿靖镇、峡口镇、邵刚镇、陈袁滩镇。
 说起青铜峡,当然离不开黄河。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从甘肃省的黑山峡进入宁夏境内,婉蜒地穿过了牛首山,便形成了8公里长,高出水面数十米的陡壁,这就是青铜峡。峡谷两岸的高山峻岭上,奇岩怪石,姿态万千,古木森森,映蔽江面。然而从前这里却因为地势险峻,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汉代名将马贤和唐代名将李靖都曾在此作战,古人也有诗吟道:“青铜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可见其当年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但在我看来,青铜峡在建国后行政等级方才设置成市。而这张地图显然是画在民国时期,所以就避开了现在的新城区域,避开了人口密集处,对我们来说已经又将范围缩小了。
 建国前青铜峡还多被称为宁朔,而马三炮即使将他的宝藏不远千里拉到了这里,也只会选择地势险要、人迹罕至且具有显著地标性的地方。所以,我们把目标盯在了两点:一是青铜峡的峡口附近;再一个就是一百零八喇嘛塔。
 第十五节
 一百零八喇嘛塔,始建于西夏,位于黄河青铜峡大坝库区以西的山坡上,距银川市76公里,为中国古塔建筑中仅见的大型塔群。
 108喇嘛塔是一处整体呈三角形布局的108座古塔,塔群自上而下,呈1、3、3、5、5、7、9、11、13、15、17、19奇数排列,形成一等腰三角形,所有的塔均由塔座、塔身、塔刹给成,塔刹又分为华盖、相轮、宝顶三部分,整个塔群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其独特的布局原因无人知晓,成为佛教建筑中的一个千古之谜。
 如果马三炮要藏东西,依他的性子,这里绝对是首选!
 一百零八塔不但极具地标性,而且颇为神圣,能从一千多年前保存至今,足见其在当地人心中的超然地位。
 但是看了这么多,目前还都仅仅是我们的猜测。至于那首“河流九曲汇青铜,峭壁凝晖夕阳红。疏凿传闻留禹迹,安澜名载庆朝宗。”的诗,无论在任何文献上都找不到。
 第二天一早下了火车,我们就在车站上草草地吃了碗面,紧跟着就坐了一班直通青铜峡镇风景区的旅游车,赶往那里,因为峡口和一百零八塔都在其附近,在那里找个地方住下来就行了,没有必要在市区过多逗留。
 路上,我们四人再次明确了一下分工:本来是打算让两个女同志一起,我和殷骞一起,但秋天死活就是不跟着黄博雅,我没办法,让她跟着我,这丫头却又扭扭捏捏地不表态,最后殷骞笑了,说他俩不跟,那你只能跟我了。
 于是我们决定兵分两路,殷骞和秋天下车后负责联系住宿的地方,并且到青铜峡镇上走访一些上了年纪的当地人,希望能从他们口中得到一些线索,特别是关于那首诗;而我和黄博雅则要辛苦一些,直奔峡口山顶,因为我要观察一下这里的山势和风水走向,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过跟着富家大小姐就是省事儿,这次我们四人行程的所有开销,一概由黄博雅负责。下了车,她就直接甩给殷骞三千元,说要找最好的酒店,而且走访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给一些“小费”,这样人家才乐意去回忆那些老事情。
 好在这里是旅游区,配套设施什么的还算发达,一下车,顿时卖票的、卖纪念品的蜂拥而上,把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好不容易推搡着挤出来,和殷骞秋天约定了下午见面的时间,我俩招手叫来一辆停在远处的机动三轮车,坐上来,我直接冲那开车的大叔说道:“我们要去峡口旅游区,麻烦您给带个路!”
 “好咧!~”大叔一脚踩着火,发动起摩托就沿着新修的路朝库区外开去。
 车内空间很小,黄博雅和我挤在一起,本来穿得就薄,有时候肉贴着肉,不知道她在不在乎,反正我是有些尴尬,正想说些什么好缓解一下气氛,她却首先开口道:“你觉得爬上去是必要的么?马三跑就一定也懂风水?”
 “他懂不懂我不知道。”我正好接她话茬儿道:“但是咱们爬上去,可以看出来这附近哪里便于藏宝,哪里不适合。这样搜索范围就能再次缩小。”
 “那哪些地方适合?哪些又不适合呢?”黄大美人继续追问道。
 我笑了笑,看着她那精致的脸庞道:“这分两个方面,首先,人口稠密处不适合,这里地方虽然小,但人口聚集处都有上百年历史,马三炮来的时候即使是个村子,他也不会把宝贝都埋在村子里;其次,向阳处不适合。我舅爷说过,宝物都有其所谓的‘金衣’包裹,只要太阳能照着,我用很简单的办法就可以看到,即使是埋在较浅层的土里。这么一大堆宝物,如果真被马三炮埋在向阳的地方,那咱们就真省事儿了!”
 “但愿马三跑不懂风水…”黄博雅听了我最后一句话,双手合十祈祷着。
 而我却在想另一桩事,如果手中这幅地图真的是罗刹鬼市送来,那他们是绝对不可能知道马三炮宝藏这回事儿的,即使知道,也不会和袁大头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他们给的,只是袁大头所在位置的信息。
 可比较起古长老给我们的藏宝图,两者是一模一样,那究竟是宝藏在这里呢?还是袁大头在这里?当然,刚才分手前我已经交代殷骞了,凡是走访人家有袁大头相关信息的,一律也都搜集来。
 也可以说,我们这两路,一路是去找袁大头的,一路则是来找宝藏的。不求多点开花,敢一条线上有突破,那我们就相当知足了。
 第十六节
 心里正琢磨着,前面开车的大叔却突然扭头问道:“你们是出来旅游的吧?想去哪儿?我给你们介绍介绍,各种明线暗线都没问题!”
 “明线暗线…是什么?”黄博雅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伸直了脖子问大叔道。
 “这个明线暗线呀…”大叔把头稍偏,大声冲我们解释道:“明线,就是指国家正式规划出来的旅游风景区,像你们下车的那个大坝,还有峡口山顶,这些都算;暗线那就多了,这里据说是龙脉,光是西夏时期的大大小小王陵就好几处,都被上面给保护起来了,你们想去,我可以绕小道带你们过去,但是只准拍照啊!不能走动靠近的,那里到处都是吃人的陷坑。”
 好在这里谋生的人都能说一口还算地道的普通话,黄博雅这台湾妞听起来并不算费劲儿。
 “呵呵,不用了!”我谢绝了大叔的好意,道:“我们就想爬到山顶看看九曲黄河。”
 “哦…那你们也不用去峡口山顶!”大叔不死心,继续“推销”着:“那地方门票死贵!你们啊,不要以为峡口山顶是最高的地方,看黄河最佳的位置不在那儿!要看得看全貌,风景区太近,我给你们说个地方,就在五大台后面,虽然远了点,但是更高,看得更远!”
 “呵呵,行行!~”我见这大叔着实话多,只得答应道:“只要您拉到高的地方就成!但太偏了您还得管给我们拉回来!”
 “那是自然,我也想多挣点儿嘛~!”这大叔要说还真实在,紧跟着又是嘟嘟啦啦一大串儿。我们都没再听,而是留心观察起沿途的一些景物。
 没一会儿,小三轮开始爬坡,而且在走了一段路后,拐上了条小道,朝着和风景区截然相反的路开去。
 这条路上既没有三三两两的游人,也没有绿树成荫,沙化已经很严重了。此时正值盛夏,往西不远就是塞外的大草原,由此可见,恐怕草原也剩不下多少了。
 我暗地里观察了一下黄博雅,虽然越走越偏,人也原来越少,她却没有普通女孩子那种紧张感,看来这也和常年在欧洲游历探险有一定的关系。
 要说也不算远,开出去大约二十多分钟,来到一道山脊上,大叔将车停在道旁,熄火,叫我们下来,然后指着来时的路道:“回头看,怎么样?叔没骗你们吧?”
 我们回过头来,顿时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黄河我小时候也经常见,但登高来看,还真是头一次。只见黄河在山下蜿蜒而过,被太阳光这么一照,烨烨生辉,宛若一条泛着金光的丝带,悠然地躺在这连绵山岭之间。
 不远处一个较低的山头上,还能看到很多人围在一个大平台上,想必那里就是峡口风景区了。
 我又回头瞧了瞧,这道山脊的另一边有房有地,住了不少人,也有通往山下镇子的公路,看来应该是那个叫做“五大台”的地方。倒是这山梁又往外延伸了不少,高高地翘起,比我们目前站的地方还要高上个百十米。
 虽然这里已经算很高了,但左右都有山梁挡着,只能看到面前的一个扇形区域,我想看的则是整个峡口地区,于是掏出张五十的钞票跟大叔说道:“叔,要不您在这里等我们一会儿?我们去拍拍照就回来。不会耽搁太久,下山了再给您加二十!”
 “好叻好叻!”大叔一瞧竟然有这么大方的客人,干脆往路旁一蹲,掏出烟来边点边说道:“你们尽管去玩!只要别太晚就行,我中午还得回家吃…哎!那里不能去!!!”当他看到我们俩径直朝几百米外的那道山梁尖尖上爬去时,态度立刻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赶忙站起来朝我们喊道。
 我俩闻声止住脚步,回头看着追过来的大叔,实在有些不解,难道爬个山还就不许了?
 大叔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拽住我不好意思地道:“那个山尖尖就不要去了!你们在这附近转一下得了!”
 “为什么?”我身后的黄大美人在国外呆久了,就喜欢问这问那。
 “那下面是个采石场,山早就被掏空咧!你们上去危险,那些个石头看着像是挺牢稳,一碰就掉!可吓人了!”大叔说着,又指了指旁边的村落道:“光他们村里的娃,就摔下去好几个!”
 “哦…那不行就算了。”我嘴上说着,但心有不甘。要是就自己一个人倒还罢了,关键还带着个大小姐,让她在下面等我指定不可能。所以这个险还是不要冒的好。
 见我们拐回来,大叔怕扫了我们的性,再不坐他的车,又是在一旁解释道:“那个山头高是高,没啥可看的,上面除了一个破庙,再没别的…”
 “什么?您说有个庙?供奉的谁?”我听他这么一讲,顿时又来了精神。
 第十七节
 “什么?您说有个庙?供奉的谁?”我听他这么一讲,顿时又来了精神。
 “嗨!就是个早年间盖的个庙,一小小点儿,我也不知道是供奉谁的,早就烂完咯!”大叔说着,发动起了摩托,等着我们上车。
 看了黄博雅一眼,她显然和我一个心思。我们不怕有东西,多破都不怕,就怕没东西,那就真的没一点线索可查了。
 于是我又从兜里掏出二十元,塞给开车大叔的同时说道:“这样吧!我们呢,就是到处转悠转悠,也不急着回去,要不您先走吧?不用来接我们了,这里距镇子也不远,我们下午没事儿悠达着就回去了。”
 “这…这…”大叔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接过了我递过去的钱,并反复叮嘱我们,千万不要去爬那个山头,这才不放心地骑车下山去了。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黄博雅笑着道:“是个好人,可爱的老先生!”
 “是啊!”我也说道:“就是话有点多。~”说完看了看一侧的山顶,上面怪石嶙峋,还长着一些树木,从这里根本看不到那个庙的影子。于是问黄大美人道:“要不…我先上去看看?你在这里等着?”
 “哼!”黄博雅不屑地一笑,顺着山脊边往上爬边说道:“我这人有个毛病,别人越觉得危险,越不敢去的地方,我还偏就要去,不但去,还得征服了它才行。所以…”他回过头,见我还愣在原地,催促道:“不想中午饿肚子,就赶紧的吧!”
 其实在下面看着光秃秃的山挺好爬,真上来了才知道,到处都是碎石和松软的土壤,稍不留神就能把脚崴了。到了后半程,坡度敢陡峭那么一点点,往往一脚下去,就能带着大片的沙砾和碎石滚下山脊。
 看来那位大叔所言非虚,这里的确存在很高的危险性。
 费了半天的劲儿,我俩好不容易爬上山顶,只见这里也就一二百平米的大小,一幢小房子盖在中间偏后的地方,和陕北的那个白氏宗祠位置倒挺像。但这房子却是破败已久,房顶的四个角如今只剩下一个,其余部分都塌了下来,连颜色也早已分辨不清了。
 这其实就是个大号的神龛,有个几平米,屋子里面除了供奉的神仙,连人都进不去,屋门口就是供桌祭台。
 我并不急于去观察这个小庙,而是放眼向四周望去,方圆几十里尽收眼底。西边是黄河、北边是镇子、东边则是连绵不绝的山岗,应该是贺兰山脉的最南端。只有南边山脚下,这里地势不但低洼,而且下面背阴,乱糟糟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
 九曲黄河在这里虽然看不到全貌,但已明显呈卧龙之势,乃皇陵龙冢的不二之选。怪不得那么多西夏的王公贵族会把自己埋在这里。
 一旁的黄博雅不知道想起了什么,慌忙从腰包里拿出殷骞画的那张地图,一边比划着远处的黄河,一边朝我招手道:“你来看!这个‘几’和那道弯像不像?!”
 “…不像!”我凑过来瞧了半天,也没看出来有丝毫相似的地方。
 黄博雅斜了我一眼,将那张纸上下掉了个个儿,让“几”字大头朝下,又接着问道:“这次呢?”
 “唉!这次差不多了!”我欣喜地发现,当“几”字倒过来之后,几乎和黄河离我们最近的上游这道弯相吻合。虽然有些细微上的出入,但这张图毕竟是殷骞当时凭记忆画的,难免会有误差。
 但是依着上面的墨点瞧去,我们竟然发现那里有一处非常之显眼的建筑……一百零八塔!今天的天气很好,可以说是烈日当空,即使隔着好几里地,我们还是能一眼分辨出这座半山坡上的塔式建筑群。
 看清后,沉默了好一会儿,我才不确定地道:“会不会是巧合?真就让他埋在一百零八塔下面了?那咱们想挖什么可就难如登天了!”
 黄博雅神色间由激动变为沮丧,过了好半天才叹了口气道:“我情愿相信这上面的都是假的。可是,目前看来,实在没有一个可以将其推翻的理由。”
 一百零八塔现在已经成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马三炮当年真的把财宝埋在那儿,就算我们拉来再多人,花上再多钱都没用!
 “不行!我得再去瞧瞧!”我说着就要转身往山下走,毕竟一来就遭受如此打击,实在让人无法承受。除非我们经过反复验证,确认了马三炮当年就是将宝藏埋在那一百零八塔下,再做打算也不迟。至少现在就要放弃,没有人会同意!
 再说了,就算找不到宝藏,还有袁大头的下落呢!
 第十八节
 从山脊上下来走了老远,这才想起来刚才激动中竟忘了观察那个小庙,但此时再拐回去又嫌费事儿,我们只得决定先下到河这边的岸上瞅瞅再说下一步行动。
 一路无话,下到刚才停车的地方,我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条小道,貌似弯弯曲曲地往山下南边那一大片低洼地里面延伸。走过去看了几眼,确定是通的,于是我回头对黄大美女道:“要不你…”
 这边话还没说完,她就不耐烦地摆摆手,迈步从我身边走过,沿着小道向山下进发。意思很明白……想甩了我,没门!
 无奈地摇了摇头,我只得紧紧跟上她。
 要说这下山路不是一般的难走,羊肠小道又细又陡,杂草丛生,把路都快要给覆盖了,显然平时走的人并不多。
 这里也怪,日照好的山脊上除了偶尔有几棵树,几乎是寸草不生,反倒是山沟沟里长得一丛比一丛旺盛,想必是这里不但能避风,而且雨水什么的也多是汇集于此,不易蒸发流失。
 废了老大的劲儿,还好没摔下山崖吧,我俩总算是来到了山脚下。
 从泥土小路上转出来才发现,怪不得刚才从上面看乱七八糟一片呢!原来这里就是那位大叔说的采石场,虽然早已废弃,但大大小小的石头到处都是,几乎看不见脚下的路边,全都是由碎石所覆盖。
 我们自然对采石场没有兴趣,歪歪扭扭地往河边走了大约一里多地,出了采石场的范围,石块就渐渐少了。但紧跟着的却是一块块竖得笔直的石碑,都面朝着东南方位的黄河。
 好嘛~!敢情是下到人家的坟地里来了!我说怎么都没有路通到这儿呢!
 此时虽然离河边还很远,但一百零八塔已经很清晰地出现在了河对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