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欢乐土匪闹民国-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人知道,肖林。
    身为资讯爆炸时代的网络宅男,肖林脑海中记得一些稀奇古怪的片段信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之间也没什么必然的联系。
    克拉斯诺卡缅斯克,俄罗斯最大的铀矿,这是肖林脑海深处的一条记忆,也是旧时空生活给他的一丝纪念。
    这个秘密现在没必要戳穿,将来能不能用上也在两可之间。总之一句话,这件事不急,肖林只不过是早做准备。
    原子弹,这个时代的终极大杀器,现在还是科学家脑海中的粗略的想象……
    经过再一次的沟通和准备,中苏双方高调宣布,将在同江召开第三轮会谈第九次会议,也是最后一次会议。
    之所以如此大张旗鼓,是因为中苏双方已经达成谅解,将在这次会议上签署正式的停火协议。
    新闻界的专业人士立刻认识到,双方的遣词用句非常统一,都将这份即将签署的文件称为停火协定,而不是停战条约。
    这其中的差别就大了,所谓停火,大家就还在交战状态,所谓协定,其约束力更是远远小于国与国之间的正式条约。
    难道说,中苏之间还没有打够?报纸杂志议论纷纷,国际社会纷纷侧目,日本人尤其莫名其妙。

三八九章 独善其身

    就在中苏两国北疆鏖战的同时,西方世界也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如约而至,对日后国际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崩盘,拉开了这场经济危机的序幕。
    危机初起,尚有多头奋力护盘,试图维持股票市场的稳定,连续三四天的放量交易和激烈震荡,股票价格渐渐稳定下来。惊魂未定的投资人刚刚喘了一口气,市场上突然传出消息,来自东方的投资大鳄john?linda反手做空,持有的债券股票已全部抛售。
    受此利空消息打击,纽约股票市场应声如瀑布般狂跌,在如雨的跟风抛售之下,多头彻底放弃抵抗,1600多万股票在一天内被抛售,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40%,成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股灾”。
    股票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这场巨大的股灾引发了全面的金融危机,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停滞,失业剧增,农产品价格下降,无数人濒临破产,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宣告,自世界大战后欣欣向荣的资本主义经济即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大萧条时期。
    在短短两个月内,经济危机就蔓延至整个西方世界,美、欧、日列强极其周边国家均陷入危机之中,“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世界贸易额缩减了近三分之二,失业工人达三千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遭到沉重打击。”
    为了在这场危机中攫取最大的利润,肖林孤注一掷,将所有海外资本全部进行投机,但是这场危机却姗姗来迟,一直拖到了1929年的10月底。让他白白担心了一场。
    这场危机爆发,肖林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焦虑和紧张尽去,只剩下收获的喜悦。
    赌赢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作为肖林集团的代言人,赵立德(john?linda)在西方资本市场上踏对了每一步节奏,先做多,后做空。全力以赴,疯狂吸金。
    12月中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赵立德低调回到国内,悄然来到了同江。
    晚间时分。肖林在住所内摆下便宴,为得胜归来的赵立德庆功。
    因为是经济口的事务,所以一众武将都没有出席,只有邵得彪作为肖林的副手,和王惟祖、王希来父子作陪。
    “来,先满饮了这杯酒,以酬立德兄之大功。”肖林亲手斟满酒杯,举到赵立德面前:“资本市场就是另外一个战场。打了这么一个漂亮仗。立德兄抵得上十万精兵!”
    受肖林如此礼遇,赵立德惶恐而激动,连忙起身双手接过,张口欲言,声音却有些哽咽:“赵某人本是一个乡野村夫,要不是肖先生提携。哪有今日扬威异域之荣!”他举起酒杯向众人团团一拜:“肖先生之赞,愧不敢当。无以为报,先干为敬!”
    邵得彪笑道:“不为过。不为过,立德兄能从美国人手中赚到千万美元,增强我中华国力物力,这番功劳怎么称赞都不为过。”
    听说赵立德带回来这么一笔巨款,王惟祖父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神中看到了震惊的神色。早知道绿脚兵根基雄厚,却不料经济力量如此强大,简直可以说富可敌国。
    王惟祖不由得一阵兴奋,如此重要的秘密,在自家父子面前却毫不避讳,看来已得肖林信任,这一年来的兢兢业业终于有了回报。
    听其言,观其行,这个赵立德只是中上之资,却能成为震动美日商界的金融大鳄,自家儿子比他只强不差。假以时日,焉知不会成为第二个赵立德?
    “立德兄大才,老朽也借花献佛敬杯酒……”王惟祖说着话,和王希来一起和赵立德碰了一杯。
    一圈见面酒下来,算是接风洗尘,酒宴上话题展开,当然,免不了围绕着刚刚发生的经济危机。
    肖林问道:“立德兄,你从海外归来,对国外形势最为了解,美国国内现在的情况如何?”
    “嘿嘿,闹腾的厉害,工人罢工此起彼伏,退伍军人示*威游*行,一天都不得安生。”赵立德坐得直直的,想了想又说道:“不仅美国,欧洲和日本也是一样,国内矛盾急剧激化,社会动荡。”
    “德国那边怎么样了?”肖林声音平淡,目光中却露出关注的神情。
    “正要说这个事呢,还是肖先生远见卓识,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赵立德一脸兴奋的样子:“纳粹党这回得势了,短短两个月就在好几个州拿下了议会的多数席,照这个势头下去等到明年国会选举的时候,他们就得是第一大执政党了!”
    当初在纳粹党身上投资,赵立德也曾经暗自腹诽,但在肖林的权威面前选择了习惯性服从,不料短短半年不到,纳粹就如同火箭般蹿升起来,赵立德再一次得到坚定的印证,肖林就是无所不能的化身。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纳粹的事业刚刚起步,正在用钱的时候,你再调一笔钱汇过去。”肖林想了想,又说道:“不过咱们也不能光做赔本生意,纳粹既然得势,总得怎么利用一下才好,为以后的合作定个调子。”
    “请肖先生放心,这件事已经安排人去办了,德国人的工业发达,进山都是宝,不会空手而归……”
    赵立德刚刚说到一半,王希来忍不住插话道:“能不能引进一套大型冶金设备,白云鄂博铁矿的潜力很大,只要设备能力跟得上,钢铁产量还能翻几个跟头。”
    “没有问题,德国人在这方面经验很丰富,正好能用得上。”肖林兴奋地说道:“但是不能只引进设备,还得包教包会,最好派来一批技术人员直接进行支持。”
    赵立德连连点头:“没有问题,那个希特勒和德国几家大托拉斯关系都很密切,这个忙一定能帮上。”
    随着纳粹的崛起,希特勒已经成为德国政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很多观察家都做出预测,最多两三年,他就会登上德国的权力顶峰。
    这件事敲定。肖林又嘱咐道:“你再去美国的时候,先去日本走一趟。真武太郎那边也发展的不错,我想把桑尼株式会社拆分一下。”
    日本是最大的假想敌,所以需要打起十二分小心应付。因为赵立德这一年来主要精力都放在欧美。真武太郎在桑尼株式会社中日渐权重,虽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肖林还是打算防患于未然,尽早将权力分散,以免有些人在诱惑面前野心膨胀。失去控制。
    赵立德事先没有思想准备,突然听说要拆分桑尼株式会社,楞了一下才说道:“这件事并不简单,桑尼株式会社的业务覆盖面很广,拆分下来恐怕会受到一些影响。还有,真武太郎怎么安排,如果对他的权力剥除太快,就算真武本人没有意见。恐怕也会引起日本官方的注意。”
    既然要拆分。真武就不可能还掌管所有的公司,但他在日本已有一定的影响力,堂堂一名新锐财阀,手里各种生意做的好好的,突然大半拱手送人,这种事情的确没法解释。
    “没关系。真武还是整个桑尼集团的名誉会长,不过他以后不再直接管理商业运作。转向政界发展。”肖林明显早有考虑:“对这次经济危机要有充分的认识,这是一场长达数年的大萧条。会影响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日本在这场危机中陷得也很深,经济政治都会有重大改变,真武如果成功把握机会,就能在日本社会取得更大的话语权,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更为有利。”
    “明白了,肖先生这样安排,真武太郎一定非常满意,果然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赵立德甚至有些羡慕真武太郎,在中国人心目中,官员和商人的社会地位相差太远,商而优则仕,这也是赵立德的梦想,真武可真是捞着一个大便宜。
    “不用羡慕他。”肖林淡然说道:“我反复说过,日本是中国的生死大敌,早晚必有一场大战,真武打入敌国内部,哪怕他做到日本首相,也只是咱们手中的一颗棋子。”
    赵立德悚然而惊,连忙答道:“是,我一定圆满完成肖先生交给的任务。”
    对于这种没营养的表忠心,肖林没有理会,自己陷入了深思。
    随着经济危机的加剧,日本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各种思潮都会抬头,不过按照历史的走向,最后胜利的一定是军国主义,日本即将走上向外扩展掠夺的不归路。
    这是一股祸水,在真实的历史上对中国的伤害也最大,如果能够对其加以影响,让苏联也来承担一部分压力,中国的苦难就会减少很多。
    支持真武从政,就是出于这种考虑,尽量增加他的影响力,将来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想到苏联,肖林回过神,又对赵立德说道:“这次急急忙忙把你叫回来,还有一个任务给你,我们准备和苏联建立合作关系,外务上的事情,有些东西还要你来通盘掌握。”
    赵立德眼珠动了动,猜测着问道:“肖先生,‘我们’指的是绥远吗?”
    肖林赞许地点点头,回答道:“不错,既不是南京,也不是沈阳,而是绥远。
    通过安启诺夫搭线,绿脚兵和苏联方面建立了秘密联系,在军事、经济领域寻求合作的可能。
    赵立德闪了闪眼睛,应道:“苏联人是个不错的合作伙伴,能在这场危机中能独善其身,了不起。”
    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但也有部分国家在这场危机中屹然不动,其中最显眼的就是红色苏联。
    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的不同,苏联没有受到这场危机的影响,反而趁机全力发展经济建设,为日后成为超级大国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肖林微微一笑,刚要说话,王希来却插言道:“苏联也不算独善其身,咱们中国也没受影响,这两个月来对外贸易还增加了不少。”
    “噢,为什么?”肖林来了兴趣,这个时候的中华民国可是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怎么会如此坚挺?
    “这个,主要还是因为金贵银贱。”王希来解释道:“经济危机发生,西方国家都产生了通货紧缩。白银价格大幅下跌,所以咱们出口上占了便宜……”
    29年危机爆发初期,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对外贸易保持着相对繁荣,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制度和西方国家不同。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西方列强一律采用金本位金融体制,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银本位体制大国,白银占到货币总量的60%以上,国外市场的白银价格下跌带来了中国货币在对外贸易中的汇率优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货币供给增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增长。
    汇率的大幅降低提高了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成本,却降低了中国出口商品的销售价格,竞争能力增强,其效果等同于提高进口关税,降低出口关税,中国经济迎来了一个夹缝中的发展机会。
    可惜的是。当时国内内战连连。追剿红军,中原大战,消耗了国家的财力和时间,浪费了一个难得的崛起契机。
    两三年后,随着西方国家危机深化,购买力不断下降。中国的出口也随之逐步疲软。1933年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开动印钞机。推行扩张型的货币改革,增加纸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发展,摆脱经济危机,中国就成了最大的牺牲品。
    日货倾销,是当时国内经济市场的写照,在矛盾、老舍等人的著作中多有反应,西方经济渐渐复苏,中国却陷入困境不能自拔。蒋中正政府不得不在1935推出法币全力应对,同样摆脱了银本位制度,在经济上向英美考虑,和日本的矛盾愈发尖锐,这也是中日之间爆发全面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既要肯定发展的方向,又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肖林不清楚其中复杂的联系,但他知道历史的大致走向,深知这个发展机会难得之至:“马上要和苏联人进行谈判,咱们好好商量商量,如何和他们进行合作……”
    历史已经证明,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美英等西方列强都在袖手旁观,直到日本炸了珍珠港,美国佬才和中国人并肩作战。这些孤立主义的奉行者,靠不住。
    但是只凭中国的力量对抗日本又嫌太过单薄,苏联就成了一个最佳的合作伙伴。在真实的历史上,中苏之间因为中东路战争而交恶,更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而不相往来,使得日本人失去了最后一丝忌惮,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入东北。
    可惜了,北极熊力大无穷,应该利用一下,肖林有心和苏俄拉上关系,以共同对抗日本。
    酒宴结束之后,肖林等人又来到书房中,畅谈直至深夜…………
    第二天一早,肖林和邵得彪起了个大早,来到同江城外的公路上,等候迎接南京方面的和谈代表,郭泰祺。
    就像在踢足球的时候,弱队中最显眼的往往都是守门员,,羸弱的民国也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外交家,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了一串长长的名字。
    此时寓居国外的外交先驱陈友仁,巴黎和会中风采逼人的顾维钧,在国联会议上第一次使用中文发言的蒋作宾,为中国收回关税主权的现任外交部长王正廷,以及在济南惨案中呕心沥血,却被迫免职顶罪的前任外交部长黄郛……民国时期的外交人才数不胜数,个个都是璀璨夺目。
    与不断丧权割地的满清王朝不同,民国同样处在列强环饲的条件下,但却大致保持了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统一,民国时期的外交家忍辱负重,为国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郭泰祺,北伐时期属于武汉方面的国民党左派,宁汉相争的时候主动倒戈,投入了蒋中正阵营,并出任南京政府的外交次长。不过蒋中正明显对这员降将不太放心,从日本回来重新上台之后,就解除了郭泰祺的所有职务。
    失势之后,郭泰祺再次投到汪精卫门下,成为汪系重要干将,和蒋中正相斗不停。但在汪精卫叛国投敌之后,他却谨守民族气节,没有同流合污,后来成为民国政府的外交部长,驻联合国安理会首任中国代表。
    此时的郭泰祺还不是外交部长,但在几个月前,郭泰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硬是说服张学良加入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东北易帜,国家统一,所以是东北军的老熟人。
    马上要和苏联人签订和平协定,南京政府当然要派人出席,郭泰祺责无旁贷,来到了冰天雪地的同江。
    (求两张推荐票,谢谢!)(未完待续……)

三九零章 纷沓而至

    鏖战半年,中苏两国终于准备签署和平协定,立刻吸引了各方目光——%网
    小小的同江城内分外热闹,除了南京政府派来了郭泰祺以外,几家重要的实力派也派出代表观礼,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三大巨头一个不落。
    这场签约仪式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日本人分外活跃。他们先提出派来一个“官方顾问团”,却遭到肖林的坚决抵制,于是乎化整为零,高级官员以私人名义来到同江,普通喽啰马仔变身商人记者,就是为了探探中苏之间和谈的虚实。
    日本人早将东北地区看做自己的囊中之物,对这里的风吹草动都非常敏感,中苏之间,尤其是东北当局和苏联到底达成了什么协议,他们都急于了解所有的细节,以便主动应对。
    令日本特务机关失望的是,中苏双方的保密工作都做得极好,无论是高层试探还是外围渗透,始终不能掌握谈判协定内容,更不要说东北当局和苏联有什么私下交易。
    谜底只能等到签约后揭晓,正式签订协约的这一天,各种各样的人物早早围拢在签约会场外,心急火燎,蠢蠢欲动。
    从八点等到九点,又从九点等到十点,大家都等得焦躁不已的时候,总算有住持人出来宣布,中苏代表团已经完成签约仪式,即将发表联合声明,请大家稍候。
    这么简单?
    和事前的高调宣布完全不同,中苏代表团悄无声息就完成了签约。直接拿出了结果。报刊记者们大为不满,早知道如此,等在家里听消息就是了,何必辛辛苦苦跑到同江来受冻?
    不料,底下的过程同样是快节奏,无论是记者还是特务,都感到信息量严重不足。
    “众所周知。中苏双方在边境地区发生了一场令人遗憾的军事冲突,为边境人民和两国政府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为了尽早恢复和平。经过两国使节磋商,中苏双方决定于即日起中止这场冲突,结束对立态势……”
    郭泰祺手里捧着一份别人给他的稿子。嘴里机械地念着。
    这份协定由东北当局和苏联人一力达成,和南京政府根本没什么关系,郭泰祺很不喜欢这种提线木偶的感觉,但是形势所迫,又不得不勉强为之。
    还好,协定内容不只局限于东北,新疆和外蒙的边境冲突也都有提到,苏联方面承认争议,暂时搁置以待解决。
    沙俄一共侵吞了中国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加上外蒙更达到惊人的四百万平方公里。这都是吃到嘴里的肉,能够逼着苏联人承认争议,已经是外交上的极大胜利。
    如此,不枉来同江一趟,足以向国人交待。
    果然。当这份并不太长的联合声明念完之后,会场内静了一小会,突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中东铁路赎回,开放黑龙江水道,边境争端再堪议…这一切已是非常完美的结果,中国记者洋溢的笑脸说明了这一点。
    “中苏双方业已达成共识。需要不断增强彼此的互信和了解,努力保持远东及东北地区的和平稳定,是双方的共同责任……”
    随着郭泰祺的声音,场内的日本人脸上神色变幻,阴晴不定。
    这些狡猾的骗子,公然愚弄整个世界,把中东路战争说成了一场军事冲突,可笑又可恶!要知道,当初开战的时候,两国可是正式断交,正正的打了一场大战,哪是简单的军事冲突。
    更令人不安的是,中苏双方竟然隐隐有合作的苗头,郭泰祺最后的一番话,其中隐隐有警告日本的意味……
    简短的签约仪式结束后,中方设下西式酒会,招待各方来宾。
    作为中国方面的最高军事长官,肖林出席酒会并致辞,在一篇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对南京政府和东北当局推崇之至,绝口不提绿脚兵在这一仗中的表现。
    这就叫闷声大发财,和苏联人达成了好几项秘密协定,在军事和经济各方面都有合作的意向,绿脚兵在中东路战争中可谓满载而归。
    猪养的太肥,懒得哼哼。
    和众多宾客一一举杯叙话,苏联人、南京代表、日本关东军头面人物……肖林都报以亲切的微笑,感谢他们的莅临。
    “肖将军,您好,鄙人乃是晋省交际处长梁汝舟,能够与和肖将军见面非常荣幸。”说话的是个瘦瘦的中年人,金丝眼镜,文质彬彬。
    山西代表?梁汝舟,这个名字肖林听说过,他的心里动了一下,面上却没有带出来:“欢迎,欢迎,有梁先生代表百帅亲来,同江可谓蓬荜生辉,梁先生什么时候有空,肖林必定登门拜访,咱们好好叙一叙。”
    梁汝舟微微一躬笑道:“不敢劳肖将军大驾,本该梁某人主动拜见将军。这样吧,今晚肖将军如果没有别的安排,梁某人求与将军一晤。”
    “噢?好啊,肖某求之不得。”肖林不由得微微一愣,本来只是一句客气话,这个梁汝舟真能顺杆爬。
    梁汝舟追随阎锡山多年,是他旗下有名的纵横家,专门负责对外联系沟通。这些年军阀混战,阎锡山却一直左右逢源,其中不乏梁汝舟的功劳。
    二次北伐结束之后,山西和南京方面矛盾渐深,这个时候梁汝舟要单独求见自己,就显得颇具意味……
    正在走神的时候,身边突然响起一个沉稳的声音。
    “肖林将军,咱们又见面了。”
    抬头看,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身形消瘦。鬓角花白,脸上两道深深的皱纹,平添了几分风霜之色,看上去有些眼熟。
    “你是……”
    “肖林将军怎么忘了?咱们在浑善达克沙地见过面。”这中年人笑眯眯的,脸上的神情越开越熟悉,好像一个常常想起的女人,邵菊。
    “噢——。我想起来了,您是邵菊的父亲,刘克斌!”肖林热情地伸出双手:“伯父您好。您,您怎么会来这里?”
    下意识的,肖林压低了声音。虽然和苏联人的矛盾有所缓和。但停火协定中明确规定,苏联不能继续在东北宣传**思想,所有红色报刊杂志一律停办。
    蒋中正一边和其他几位军阀巨头闹着矛盾,一边还在奋力围剿井冈山的红军,国内大环境就是如此,刘克斌身为**高级干部,在明面上是不能曝光的。
    刘克斌微微一笑,道:“肖林将军如果方便,不如咱们晚上谈一谈?”
    怎么都这么神神秘秘的?肖林刚想答应,突然想起来梁汝舟。连忙改口道:“晚上……晚上还真有个安排,今天下午行不行?”……
    当天下午,肖林前敌指挥部内的一间静室,肖林和刘克斌相对而坐。
    “当年多亏肖林将军相助,我自天津脱险后辗转抵达苏联。和组织取得了联系,这几年一直共产国际工作,最近才回到国内。”
    刘克斌简单介绍了一番自己的经历,然后说道:“我这次来,是受组织上的委托,想和肖林将军建立进一步的联系……”
    苏联在绿脚兵手底下吃了大亏。把肖林的过往经历扒了个底朝天,发现共产国际下面的刘克斌父女和这支部队渊源颇深,喜出望外之下,当即把刘克斌派回中国,负责和肖林的联络工作。
    “好,好,好事啊。咱们自己打交道总是方便些,起码省了翻译啦。”不管心里怎么想,肖林面上都显得非常热情,然后又随意地问道:“不知道伯父这次来,是代表苏俄的共产国际还是国内的**?”
    “这个没有本质区别,王明同志早就说过,中国***是国际**之中国支部,受共产国际直接领导,中国的**运动是国际**事业的一部分,根本就是一家人。”刘克斌提到一个历史课本上的名字。
    王明?此人好像掌权时间不短,差点把红军送上绝路,具体情况肖林记不清楚,但也并不关心。
    “不,必须明确身份,这个很重要。”熟归熟,到了关键问题上,肖林毫不让步。
    刘克斌只好答道:“嗯,我的组织关系还在共产国际,不过很快就要调到国内。”
    稍微好一点,但还是不对劲,肖林又问道:“这么说来,伯父代表的就是共产国际,而不是苏联政府喽?”
    “一样的,苏联以党治国,共产国际的地位很高。”
    “不一样,政府和党派本来就不同,何况共产国际并不是苏共。”
    肖林的表情转为严肃,对刘克斌说道:“共产国际的政治色彩太浓,不适合绥远的情况,伯父这一趟恐怕是要空手而归了。”
    党派之争,政治斗争,肖林一向敬而远之,但是日本强敌在侧,又不得不和红色苏联合作,跟着来的麻烦也不少。这不是,刚刚和苏联达成秘密协定,共产国际跟着就过来了。
    共产国际受到斯大林的控制,一方面支持其他国家的**,一方面却在隐隐控制操纵,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和他们打交道没有任何好处。
    “肖将军,这就是我来找你的原因。”刘克斌的声调渐高,有些激动:“你现在非常危险了,知道吗?”
    “危险?什么危险?”肖林一愣。
    “你现在所走的道路非常危险,即将堕落成一个新军阀,毫无知识,毫无功能,干预政治,只顾自身小团体的利益……”
    “北洋已经被打倒,我怎么又成了军阀啦?”肖林微怒。
    “但你继承了还是北洋那一套,以中华儒家糟粕为中心,以封建伦常为纽带,全都是过时的东西。”刘克斌的声音越来越大,激昂不已:“你手下的军队维护的是集团的私利。依靠亲族、同乡、部下的私人关系来维持掌握,割据地盘,以军治政,非文治,非武治,早晚有走向覆灭的那一天!”
    肖林却愣在了那里,心中一阵迷茫。
    私兵。地盘,以军治国,这的确是军阀最准确的描述。自己本来是个懦弱自私的宅男。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军阀?
    刚刚来到民国,肖林只想混个温饱安逸,顺手就做了黑心商人。哪顾得上道德和操守。
    作为一个沉浸在物欲中的现代人,一点点地被民国的环境改变,不知不觉中变得杀伐果断,甚至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千万人随他的一念之动而流血牺牲……这一切,到底是对是错?
    军阀,意味着人头滚滚,意味着血流成河,哪怕有抵抗外侮的遮羞布,也难以改变事情的本质。
    但是这一切难以回头。绿脚兵发展到现在,肖林身边有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被这些人绑架着,肖林只能替他们的利益考虑。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将来会怎么样,会发展到哪一步,肖林完全不知道,他如同推动了下山的石块,想停也停不下来。
    环境会改变一个人,时间会磨灭一切。别人所能看到的,只是光环照耀下的表面……
    对于共产国际抛出的橄榄枝,肖林最后还是将温言拒绝了,客客气气地送走了刘克斌。
    敬而远之,肖林还是这个态度。
    在资本主义国家,将私有财产的重要性上升到一个极高的高度,和**完全相反,而这一点恰恰和肖林的观点符合。
    从本质上来说,人类就像寄生在这颗星球上的细菌,生物个体的本性决定了人的本性,归根结底都是自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