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逐鼎-第3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是,位于城固的汉中王,也会被蜀军所擒获。
汉中王发现自己被司徒彻给欺骗了之后,自然是勃然大怒,同时,也对与蜀军合谈汉中之地的想法彻底从他的脑海之中抛弃。
其一边下令阴平府的汉军继续向西和向南推进,一边急忙责令安阳、西城两地的守军就地防守,绝不能让赵军将这里拿下。此外,还下令城固守军向南推进,逼近汉中城,以牵制蜀军兵力。此外,上庸、房陵、新城等东部诸县,也开始调动人马西进。
蜀军援兵的到来,让蜀军在汉中的兵力多大四万上下。从兵力上来说,汉军的人马略多于蜀军,且因为汉中之地是汉军的治地,所以,在兵力上,汉军占据优势。但从实力和后勤上,蜀军强于汉军。加上蜀军后方强大的支持,大战持续的越久,蜀军自然也就越有优势。
汉中大战正式全面爆发,西至褒城、汉中城,中部城固、西城,东部的上庸、房陵、新城一线,从东到西,蜀汉双方战斗不止。昔日安定的汉中之地,现如今也陷入战火之中,平稳祥和的生活也里汉中百姓一去不复返了。
巡视到雍州南部,赵询等人重新抵临河南府。尤其是南面遭遇汉中王猛攻一个多月的永宁和宜阳两地,赵询更是亲至此地。
赵询出现在河南府,虽然只是巡视地方,是巡查各地民生回复、各项工程的建设等赵军政务诸事。但是,荆州的洛阳王和扬州的齐王,都不由得紧了紧心头,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北部。赵询来了,虽然赵军大军还在各地没有调动,但是,东雍州之地作为赵军与荆州相接之地,可是驻扎有两镇合计五万战兵。而在东部的豫州、东北的兖州和冀州,随时都能调动更多的军队。所以,洛阳王和齐王不能不小心。
对于洛阳王和齐王的担心,赵询自然是不会去在意的。现如今雍州和徐州正在开战各项有利民生的工程建设,赵军是没有精力在此刻南下的。
不过,赵询没有在意,但洛阳王不能不在意,尤其是赵询出现在河南府南部一线,已经逼近荆北南阳府了。虽然他们开始都猜测,赵询不会在此刻挥军拿下,而且,徐州和雍州的内部情况,他们也是知晓的,赵军此刻确实没有大军南征的迹象。不过,他们不敢赌,赵询数次声东击西,先后拿下东雍州和徐州,这样的教训,他们不能不接受。
随行的亲卫军将领韩猛看着田野见一片金黄,忍不住询问道:“赵林将军,按理说汉军猛攻这里一个多月,已经有足够的时间毁掉这些田地里的粮食了,为何现在?”
镇守东雍州并抵御汉军一个多月的镇军第九镇镇军将军赵林笑道:“汉军没有毁掉这些粮食,想来不外乎两点。一则,汉军猛攻东雍州,而我们的大军却没有按照他的想法回援,这让他以为他能拿下河南府、弘农府甚至东雍州之地。你想,如果这河南府、弘农府甚至东雍州被汉军占据,这里的粮食是谁的了?自然就成了他汉军的了。”
“因为我们在河南府和弘农府实施了坚壁清野,在加上还有我军骑兵都在城外活动,劫掠汉军辎重队。所以,汉军的粮食运输,一直都是难题。那么,就此取粮食则就是解决汉军粮草的最佳办法。所以,汉军想保留这些粮食,等待成熟,就地取用。”
“只不过,汉军没有预料到西雍州败得那么快,我军援兵来的那么快,汉军不得已才急匆匆撤军。”
“另外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汉中王得知西雍州战败,大军已经回援。等到他撤军之际,想要毁掉这些粮食之时,他已经不得不考虑其中的得失。西雍州已经丢失,我军已经有能力全面反击。这两府的粮食,可都是两府百姓一年的辛劳。要是被他们毁掉,岂不是要彻底激怒我军?到那时,我军会不会大举报复,也是汉军担心的事情。毕竟,一个多月的大战,汉军损失可是不小,想要真的抵挡住我军,难度可是不小。”
一边的司徒亮也接着笑道:“正如赵将军所言,汉军不敢在西雍州已经丢失,我军回援之际彻底激怒我们。另外,在西雍州丢失之后,汉中之地则成为汉中王心头的头等大事,其自然不希望再继续我们斗下去了。”
赵询则询问河南府府尹:“坚壁清野,伤敌也伤自己。这河南府的百姓为了协助我们据守地方付出了不少的代价,官府可曾对他们有所补偿?”
河南府府尹是幽州派来的,自然对赵国的制度、政策极为清楚,也知晓赵国以民为重。当下沉声道:“回禀大王,此次百姓的损失并不算大,尤其是田地里的粮食并未被损毁。收到损失的多为大族豪强,他们家中的那些不便搬运的财物皆被汉军所抢走。大王免除河南府、弘农府两地一年赋税,已经足以让他们收到的些许损失全部弥补回来。一些家财收到损失和田地遭到损毁的百姓,我们也都给于的钱财补偿。”
“至于那些大族,因为他们所遗失之物很难估价,再加上他们家财不少,听从我们坚壁清野政令之后,损失反倒并不是太大。因为大王在雍州的各项工程开建,这些大族豪强从商反倒获利不少,对于他们的损失,他们倒也没有在意太多。”
“除了遵从我们政令的百姓和大族豪强之外,也有一些百姓和大族并没有遵从我们的政令迁入城中,他们大多都被汉军所俘虏,损失最为巨大。不少都成为汉军的民夫,已经死于战乱之中。对于这些存活的人,我们也只能将他们归算在流民之中,安排他们进入各处的建设工地做工。”
赵询点了点头,沉声道:“这里的百姓为何能配合我们坚壁清野抵御汉军?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我赵国的政策和制度比汉军的好,就是因为这里的百姓现在的生活比过去的平稳。所以,地方官府勿要忽视这些在你们看起来不起眼的百姓。”
“就说此次汉军北攻东雍州,如果不是两府的百姓主动坚壁清野配合守军,并据守城池。如果不是因为后方那数不清的百姓踊跃参加民夫,为两地提供助力,只怕这河南府和弘农府并不如当初那般,被汉军猛攻一个多月还未被攻破。”
赵询此话说的倒是不假,庐氏、永宁和宜阳三城未被汉军攻破,固然是赵军的死守城池。但是,如果没有那么多百姓协助,绝对无法坚持到援兵支援。战兵两万五千人,加上地方府兵、县兵,也不过三万余人。但面对的汉军,光是战兵就有六七万,不要说还有数万民夫青壮。如果不是无数的百姓拼死支持,三城只怕已经被汉军给拿下了。
“此次守城之中,应该有不少青壮战死城头。这样,将这些战死城头的青壮也以士卒对待,也算他们为据守城池而死立下的功劳。”
赵询虽然说的简单,但是河南府府尹和这些将领都不由一怔。看似简单,战死的青壮与士卒等同对待。除了他们的名字将记录在地方之上的纪念碑之上和在上报枢密院的功勋烈士名册之上外,他们的家眷才是获得好处的最大受益者。
这些青壮战死城头,在平日,除了给他们的家眷一些补偿之外,并不会有其他的待遇。但是,赵王如此一吩咐,这些死在城头的青壮的家眷则就成了军人家属。那么,他们将收到各种优待,就是地方官府,也不敢对他们有丝毫亏欠之处。每年,枢密院都会给他们下发一些抚恤,此外,他们的子孙,也会得到官府征募、为官从军等方面优待。当然,这些青壮只能享受最低等的普通士卒待遇。
“臣代这些百姓谢大王恩赏!”河南府府尹急声说道,“臣立刻就会安排人手将大王的恩赏传至河南府各地,让百姓知晓大王天恩!”
赵询笑了笑,没有多言。这府尹的话他自然明白,他将自己的安排公布出去,各地的百姓自然从中看出官府对待这些协助赵军死战的好处。
当然,让他们去为送死他们自然是不会答应的,但是,当外敌入侵,他们就能全力协助赵军防守。当逃跑也是死,死战也是死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对他们,对他们的家眷最有利的一项去做。不能保全自己,那就福及家人……
赵询巡视东雍州诸府,也发现现在的东雍州各地,商业已经开始渐渐兴盛起来。特别是随着各项工程的开始实施,大批为各项工程服务的商号都出现在这里。有为民夫提供日常所需的,有为工程提供材料的,有为工程负责运输的。此外,各种各样的作坊也随之兴建起来。当然领头的自然是属于赵询名下的白羽商号。
因为商税制度的规范化,商人行商也不担心被地方官府和各地关卡勒索。因此,带动雍州不少大族都从地主转变为大商人。
“嗯?这里怎么还有流民的存在?”赵询巡视洛水之南,逼近荆北南阳府之地时,发现这里的流民渐渐开始增多起来。
“回禀大王,这些并不是我雍州百姓,而是荆州北上的南面。我雍州开动各种工程建设,让百姓和不少流民得以存活和赚取钱财以补家用,所以,不少南部的流民都开始向北方汇聚。所以,越是靠近南部,与荆北相接之地,流民就越多。不过,臣已经安排衙役和府军郎将麾下的府兵配合,收拢这些流民,安排他们在各地工地为工。”河南府府尹深怕赵询怀疑他的治下存在大批流民,急声解释道。
“南方流民?荆州出现流民?”赵询转而询问司徒亮,“荆州最近发生天灾了?”不能怪赵询如此询问,毕竟,不是天灾人祸,一般不会出现流民。
司徒亮摇头道:“没有啊!暗卫没有回报与之相关的事情。想来,荆州没有出现什么打的天灾。”
河南府府尹沉声道:“大王,这些流民并不是因为天灾,而是人祸!”
“人祸?荆州现在可是没有战事的!”司徒亮惊讶道。他现在负责汇总南方诸侯情报,也没有看到荆州有什么战乱爆发。
“不是因为战乱,而是因为汉中王。当初汉中王北攻我东雍州,因为我们坚壁清野,汉中王不得不从荆州运输粮草物资。其中不少都被我军骑兵损毁,所以,汉中王加征了不少赋税。此外,为了能拿下东雍州南部两府,汉中王也强征了不少荆州的青壮。”
“而汉中王攻伐未果,且损失不少人手,但有不能像我们这样补偿百姓。使得不少百姓都因此破家,一些家中青壮死于战乱的百姓,更是因此生活难以为继。所以,这些百姓现在都逃至我们治下。”
第848 洛军退让
“荆州流民?”赵询听了河南府府尹的解释,也不由一愣。说样起来,这还是汉军攻打河南府带来的后果。
林世文沉声道:“荆州流民北上,这也说明我们这里的一些政策已经流传到了南方,而南方的百姓,也将我们视为他们活命之地。我们在南方的影响,已经开始渐渐加深了。大王,这可是好事情。”
“另外,雍州之地正在进行各项工程建设,正是稀缺劳力之际。这些流民的到来,也能增添我们的人力。吸收他们,既能让南方百姓得知我们这里的情况和对待百姓的态度,也能有利于我们这里的工程建设,我们不仅要被动接受,还要至荆州散播消息。”
司徒亮笑道:“林大人可是什么时候都不忘记利用一下!不过,林大人所言倒是有理,这样的事情,对我们而言,可是有利的事情。另外,臣还建议,我们完全可以派人给司徒浩说一声,让他不要禁止南方流民通过荆州北上。”
“现在是荆州流民想来,不仅之后,汉中的流民只怕也会向东而北上,进入我军治地。此外,南方江州、交州之地,同样会有流民北上。除了我们这里限制大族豪强,为普通百姓分配土地之外,其他诸侯治下可不是如此。要是我们将消息散播出去,只怕南方诸侯治下的官府也会将这些流民驱逐出去,让他们北上吧。”
镇军将军秦游疑声道:“不对吧,这些流民怎么说也是人力,难道南方诸侯就不在意他们治下百姓纷纷逃离?”
林书成沉声道:“这些流民确实是各地诸侯治下百姓,但是,现在各诸侯之下并不缺少百姓。尤其是当这些流民无法安置,渐渐将要爆发危机之际,他们绝对不希望麾下流民存在。一个不好,这样的流民可就成为祸乱地方的流寇山匪。就算洛阳王和齐王明知道让他们北上是不对的,但是,他们治下的各地官员还是不会让他们驻留城中的。”
赵询点头道:“司徒爱卿,派人给洛阳王打声招呼吧,想必,现在的他也很担心,毕竟,我们距离荆州太近了。另外,本王会给暗卫下令,让他们将消息给散播出去。罗府尹,好好安顿百姓,如果有什么需求,只管向巡抚禀报。”
河南府府尹自然不敢大意,赵王亲自吩咐,他自然明白该怎么做。
赵王亲自出现在河南府南部,逼近荆北,洛阳王不敢有丝毫大意。要知道,赵王出动,自然不可能是孤身一人,身边可是随行着万余亲卫军骑兵。再加上东雍州原本驻扎的两镇大军,那东雍州的兵力就足以有六万上下了。所以,洛阳王亲自从襄阳赶至南阳府坐镇第一线,防备赵军。
因为赵询攻打东雍州和第二次对楚军出手,都是声东击西,且突袭而下。是以,抵达南阳府的洛阳王更是不敢有丝毫放松之意。除了派出大量的斥候探查赵军的动向之外,还迅速调动南阳府洛军和汉军联军,做好迎战准备。
抵达南阳府的洛阳王甚至有些后悔,后悔接受了汉中王将荆州防务交给他的建议。现在,虽然在南阳府汉中王也留下了部分兵力,但是,主要防守军队,还是他洛军。也就是说,赵军要是南下,他洛军就抵挡在第一线了。赵军的强大,他洛阳王可是清楚的很,尤其是他的老巢被赵军攻占,就是他的家眷,也曾经落入赵军之手。
赵军曾经派人劝降过洛阳王,洛阳王并没有答应,不过,在其心中,也不是没有降赵的想法。当然,那是在荆州被赵军攻入,无法抵御的时候。至于现在,他坐镇荆州,为一地之主,自然不会再有降赵之念。
虽然洛阳王司徒浩已经探明,赵询亲至东雍州的目的是巡视雍州各地,同时查知雍州现在在高各种工程建设,但是,他不能不担心这又是一次声东击西之计。要是赵军趁着汉军与蜀军交战而拖住两方诸侯对荆州下手,那荆州的情况可就不妙了。
所以,担心至极的司徒浩一边向齐王求援,让齐王派人支援荆北防线,最起码也要做到策应准备。一边给汉中之地的两个诸侯通报,让他们停止战争,预防赵军。
其实,赵军内部不是没有商议过此刻南下荆州之意。只不过,考虑到荆州对南方诸侯很重要,赵军一旦南下,齐军、洛军、蜀军甚至加上现在疯狂了的汉军都会汇聚一起协助抵御。而赵军想要南下,单凭东雍州的驻军只怕是不行的。但另外调动人马,自然会被南方诸侯查察得知,尤其是现在荆州一直都在关注东雍州的情况。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后勤钱粮问题了,雍州各地都在施工建设,原本畅通的官道,虽然不至于说被挖的不能通行,但是,也没有原本顺畅了。所以,后勤粮草物资的运输,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而雍州的百姓,也因为近期爆发的雍州之战而有些厌倦战争。所以,短期内赵军想要有所行动,只怕难度不小,成绩不大。
赵询亲至东雍州的消息齐王自然也是清楚的,洛阳王的求援抵达他的面前,他自然不会不予理会。对于他来说,洛阳王不算什么,洛军也不算什么。但是,荆州对他确实至关重要,不能被赵军占去。所以,他不能不做出反应。
齐军将扬州的军队东移,江州军队北移,全部都有靠近荆州之意。做出了如果赵军南下荆州,齐军将全力支援之意。
此刻,不管是洛军臣子还是齐军的臣子,都有些拿捏不住赵军的目的了。对于赵军会不会南下,司徒浩的谋臣和慕容成的谋臣,现在也不敢十分肯定的说,他们不会南下了。昔日赵军明则攻打楚军,暗则突袭东雍州,不也是没有人预料到吗。今日赵军要是明则休养生息,暗则对荆州动手,也不是没有可能。尤其是现在还少了汉中王和蜀王两个诸侯的情况下,赵军突袭,并没有因为雍州的工程建设而增加多大难度。当然,这也是他们不清楚赵军在雍州和徐州两地的工程建设之中投入的精力有多大。
当赵军的使者抵达南阳府,向司徒浩表达了自己的要求后,司徒浩也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赵询出现在东雍州,即便南阳府汇聚了五六万联军,荆州也能调动十来万精锐之士,但司徒浩并没有挡住赵军的信心。现在赵军提出了要求,司徒浩也算将心中的担心放下一半。不怕你有要求,就怕不知道你目的何在。
赵军让洛军不得阻拦流民北上雍州,司徒浩也很是清楚赵军的目的。赵军在这些年里,一直都在迁移人口向北方草原,向东北辽州,向西域等地。人口对诸侯来说,自然是重要的资源。不过,对于无法安顿的流民来说,这些资源他们自然也就无法利用了。不过,自己无法利用,却也不能让给敌人。毕竟,自己无法合理利用,并不代表着敌人也无法利用。尤其是赵军现在在雍州搞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
境内有流民北上,司徒浩早已经知晓,就算官府阻拦,也不能将他们彻底的堵住。而官府又无法安顿他们,自然不能让他们驻留附近,以至造成祸患。
“你们怎么看,赵军让我们放流民过境!”司徒浩一脸凝重的询问麾下的臣子。
“大王,臣以为,我们不能按照赵军的意思去办!流民对我们而言,现在虽然是祸患,但是,只要我们慢慢将汉中王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好,安抚好这些流民,他们就将是我们洛军治下之民。要是让他们进入北方,这完全是在为赵国增添国力。彼之强我之弱啊,增强敌人就是削弱我们。”军司马方战直接反对道。
军司马薛林也点头道:“臣也认为不合适!不仅仅是因为方大人所言的理由,更重要的是,赵军是我们的敌人,我们面对赵军却一直这般退让下去,对我军将士也是一种无形的削弱和打击。我们都对赵军一步步退让,还如何让将士们与赵军对抗?”
司徒浩闷声道:“你们所言,本王如何不清楚?但是,赵军现在已经逼近家门口了,而汉中王和蜀王还在汉中之地大战,使得他们无法及时回援。”
“要是此刻赵军突袭南下,没有蜀军和汉军相助,纵然东雍州的赵军兵力不多,但是,也不是我们能应付的了的。当然,就算我们不会大败亏输,但损耗的确实我们洛军的力量。没有了实力,荆州之地就轮不到我们做主了。说不定荆州也轮不到汉中王重新执掌,就已经被齐王给夺了去。齐王和蜀王对荆州虎视眈眈,你们也不是不清楚。”
“再则,现在情形,谁敢保证赵军不会挥军南下?汉中王和蜀王在汉中之地已经打出真火,想要让他们罢手,基本是不可能的了。尤其是蜀王,他麾下的蜀军已经开始对汉中之地全面进攻,汉中王现在的情况也很是不好。要是此刻我们实力大减,齐军再如同蜀王针对汉中之地一样对我们荆州下手,我们又当如何?”
“现在的退让,也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回复汉中王在荆州之地留下的烂摊子,也是为了回复荆州应该有的兵力。凭借荆州的人力和财力,养上二十余万大军完全没有问题,抛开汉军不说,我们应该足以有十余万人马,但现在,我们的新兵才刚刚集结,尚未达到我们想要的地步。”
“你们以为齐军东移真的是协助我们吗?他们想保住的是荆州,而不是我们洛军。现在汉军和蜀军都被牵制住,如果赵军南下,我们绝对是挡在第一线,如果我们实力大减,齐军绝对不会介意趁势将我们也干掉。最起码,他们也会趁势占据我们的部分地域。”
方战和薛林脸色一沉,顿时也想到了这个可能,他们是将齐军想的太好了。齐军虽然是他们的盟友,但是,盟友之间,靠的是实力,而不是名义。蜀军和汉军的情况就给他们上了一课,让他们明白,盟友也是靠不住的。不仅是靠不住,甚至随时都会化成敌人,在你背后致命一击。
半晌,方战沉声道:“可是,如果就着办将关卡打开,任由流民北上雍州,对我们而言,实在是……”
左丞王道沉声说道:“据下面反应,在荆州各地都有人开始宣扬北面雍州招收流民做工,此外,还宣扬,北上流民在雍州地界,都会给于田地。使得不少流民都开始纷纷向北移动,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些条件固然有吸引人之处,但要让他们离家北上,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但是对于生活都是问题的流民来说,这样的条件已经很让他们值得跑一趟了。如果我们阻拦,说不定就会被人组织起来,与官府做对,会被那些还活跃在荆州各地的山匪流寇拉拢去,祸乱地方。”
“什么?有这回事?”司徒浩脸色顿时更加难看起来。如此一来,更是逼迫他们不得不放开通道,让这些流民北上。
“不用说,这些散播各种信息的人自然与赵军有关系,即如此,就应该下令地方官府彻查这些情况,将这些人全部拿下。”军司马薛林冷声说道。
王都淡声道:“已经如此安排了,可是,缉拿的人部分为商人,还有部分只不过是普通流民,被人用钱财收买,散播消息。至于与赵军有关系的人,根本无法查察。”
“大王,臣以为,即然我们无法迅速安顿这些流民,不若就让他们北上,顺便,我们也安插一部分细作进去,为我们查察雍州情况。另外,我们放开通道,也算是为这些流民考虑,说起来,也算是我们宅心仁厚。此外,我们也可以收纳这些流民之中的青壮,编入军伍,加强我们的实力。能吸收的则吸收,不能的留下也是隐患,不若让他们北去。”
司徒浩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能拉回一点表面的影响里,已经很是不错了。另外,我们也不能有任何放松之处,赵军声东击西和突袭的行动策略,不能不防。”
“此外,给荆南和东部各府传令,让他们小心戒备,万不可让齐军钻了空子。要是没让赵军南下,反倒是让齐军西进或北上,那才叫冤枉。”
得到洛军的回复,赵询也是一阵大喜。人口对于赵国而言,从来都不嫌多。北方、西域、东北甚至以后的南方,太多太多的地域需要人口去填满。再说了,这是冷兵器时代,也是医疗条件极差的时代,人口从来都不会成为阻碍国家前进的难题。一次战争,一次自然灾害,一次瘟疫,都能让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上亿人口消亡。因此,赵询对人口一直都很重视。
洛军各地关卡没有阻拦,因此,大批量的流民和百姓都开始北上。除了荆州的人之外,汉中、江州、交州甚至扬州和宁州的百姓都有。不过,其中青壮略少于赵询的预计,想来已经被地方官府征募。毕竟,这些青壮都是兵员和辎重队人选。
对此赵询并不在意,只要能从南方进入雍州,这些人自然有他们的去处。工地、工坊、商铺等各处都是需要大量人力的。
看到洛阳城日渐繁华,人口大量增加,街道两侧的商铺也是一日多过一日,赵询也不由的产生一种满足感。这里,是自己的地盘,是自己的城市,是自己努力的成果。
“洛阳城,前后的变化可都是在林某的眼中啊!”林书成忍不住感叹道,“昔日雍王在世之时,这里还是燕国国都,可谓人声鼎沸,人来人往,热闹至极,比现在城内流动的人口还要多。当然,那时的百姓没有现在城中的百姓幸福,来往的行人多为大族豪强,城中也是大族豪强和权贵做主。”
“后来雍军三分,这里成了洛阳王的治地,不过,那时的洛阳已经接近赵军,成为接近前沿之地的危险地带。此外,因为洛军要应对北方的赵军,南方的唐军和西南的蜀军,所以,这里的赋税也比大燕旧时更加的繁重,使得城中人口大量衰减。也是因为如此,再加上这里距离赵军治地更近,所以洛阳王才将洛军中心难以荆州。”
“而后赵军在大王的带领下拿下这里,这里经历战祸,更显落败。只是没想打,短短一年时间不到,这里竟然又回复昔日大燕迁都这里之后的情况。因为赵国的制度和政策,这里超过大燕迁都这里最鼎盛状态也不是太久之事。”
司徒亮哈哈一笑,道:“那是自然,我赵国可是新朝,要是不能超过大燕落幕时代,那如何能鼎定天下?”
第849 汉军要让路
汉中,锡县。
锡县城头上下的大火整整烧了一个时辰都没有停息,一股带着浓烈焦臭味四下散开,这是士卒尸首被焚烧之后留下的气味。锡县位于西城府西南部,是汉中中部地域偏南的县城,也是西城的南部防线。如今,蜀军大军已经出现在了这里,与汉军攻守于此地。自此蜀军援兵北上之后,这些原本是汉军后方的地域,现在也陷入了战火。
锡县守将方兆言看着消失在视野极限的蜀军军队,眉头不由缩起。蜀军援兵杀至,对整个汉中有西到东展开攻击,他这个处于后方的城池也遭遇了汉军的强攻。好在这汉中之地是汉军经营多年的老巢之地,加上汉中王对这里的百姓还是较好的。所以,城中的百姓奋勇协助,才数次击败蜀军的强攻。
让方兆言担心的并不是蜀军的进攻,而是蜀军对城中周围的一些行动和斥候探查的一些情报。因为蜀军兵力增多,而汉军却又一部在益州北方阴平府,所以,汉中之地的汉军渐渐处于劣势,进而只能据城而守。
汉军据城而守自然是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城外的百姓和乡绅大族来说,自然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蜀军开始大肆掠袭的县城附近的多家乡绅大族和乡镇百姓,这些对于汉军而言,蜀军就是在摧毁他们的根基。
汉军经营汉中多年,这里的百姓和乡绅大赵都是支持汉中王的,现如今他们面临蜀军的攻击,单单拼接家族私丁,自然不是敌手。想要活命,保全家产,自然就要投靠蜀军。否则,则就成为蜀军将士刀下亡魂,稍好一些,也会家破人亡,财产尽失。
对于这些乡绅大族而言,没有家财,没有私丁,他们在汉军眼中,自然就没有太大的地位,没有太大的话语权,这不是这些先家后国的乡绅大族所想要的。所以不少乡绅大族都在蜀军来临之际,投降了蜀军。
对于汉军而言,这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这些乡绅大族,家财万贯,良田无数,随时都能为大军提供大批量的粮草物资。蜀军得到他们的助力,对汉军而言,就是一个极大的削弱和威胁。这些原本该是汉军助力的存在,现在成为蜀军的助力了。
“来人,立刻将这里的情报上报大王,另外,将我们担心的问题也一并叙说。”实力不足,自然无法解决眼下问题。这些事情,方兆言自然只能交给汉中王处理。
…………
城固,汉军本部,汉中王此刻就亲自坐镇于此,负责汉中全局战事。此刻,汉中王的脸色甚是难看,他发现,汉中的局势已经不再自己预料之中。北面的赵军如同他所预料的,也是他想要看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