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逐鼎-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猛沉声道:“这些大家族,每一个是好东西,我昔日所在的村镇,很多人都被这些大家族,逼迫的家破人亡!”
赵询笑道:“这可不行,除了极其恶劣的大族之外,可不能胡来。”
“为什么不行?”韩猛说道:“这些家族那一个不是巨富,良田万顷,家财万贯。都是盘剥百姓而来,不知道干了多少肮脏事情,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百姓被他们弄得家破人亡,这种人,当杀!再说了,他们身上的罪证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并不是我污陷他们,翻出罪证,拿下他们,一举两得,既能为百姓出气,又能获得财产。昔日我们在幽北诸府之时,不就是这般做的吗?为何今日就不行了呢?”
看着韩猛激愤的样子,赵询叹了一口气,道:“韩猛,此一时也彼一时,当时我们在幽北,势单力薄,不拿下这些大户望族,就不能将田地均分给百姓,便不能有效地掌控幽北之地。更重要的是,在幽北之地,那可是遭遇靺鞨人袭击的地方,大户望族、世家豪绅很少,所以行动起来,才无所顾忌。”
顿了顿,赵询接着说道:“但现在,已经不同了,我们现在雄踞北方,辖地很大。倒不是我们怕了这些世家豪绅,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存在,还是有利于地方的稳定和发展的。再说了,他们已经臣服与我骁果军,愿意无偿将田地贡献出来,均分给百姓,除了那些罪大恶极的人外,其余的,都被百姓所接纳。”
“你想想看,在这各地之中,有多少店铺、商号是百姓的?不,他们都是这些大户望族、世家豪绅的。一旦清理了他们,这些地方就会土崩瓦解,说不定,百姓连所需的物资,一时半会都买不到。现在的商业司、税务司,每天所收的商税都是哪里来的?每天赚回来的金币、银币都是怎么来的?不是别人,都是他们。杀了他们,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筹到大笔银子,但以后呢?难道要那些人全部逃离,带着家财逃离?杀鸡取卵之事是万万做不得的。”
“再说了,他们能交出多余的田地均分百姓,转而行商,能配合我们的一系列政策实施,已经很不错了。这些这些世家豪伸,尤其是中原诸州的世家豪绅,哪一个在各地不是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牵一而发动全身。我们不是惧怕他们,而是不想导致各方势力全部与我们作对。以前的种种,只要不是民愤极大,一些阴暗之事,我们可以不管。”
“当然,这并不带着不管不顾,日后他们要是敢胡来,数罪并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些世家豪绅在没有遭遇灭家之灾时,一定会审时度势,不会自寻死路。如果我们非要将他们抄家灭族,以后其他诸州府县的世家豪绅,就会强力的反抗我们的统治。”
“更何况,哪一家豪门巨富是干净的,不是人人都是圣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赵询缓缓说道。
“属下明白了!”韩猛有些不忿的说道,在他看来,那些世家豪绅和昔日害的那些乡亲们家破人亡的混蛋没什么两样。
“主公!既然我们的盐场不能在骁果军之下提高盐价的贩卖,何不道其他地方?虽然扬州等地,对于食盐的掌控,都在水军之手。但是,徐州、兖州乃至其他各州,盐价依旧是居高不下。如果我们加入,照样获利不菲。”
“虽然不能提高太多,但只要低于当地的盐价,我们依旧是大赚。远的不说,就是兖州,连番大战,不要说百姓,就是唐军、徐州军、兖州军都缺乏食盐,我们何不卖之?”魏东忽然说道。
“恩!这个可行,稍后就让商队往南贩卖食盐。至于各军,让我们的人和他们联络。别的不做,单单是卖些食盐,他们绝对不会有异议。”赵询笑着说道。如果和各地官府、军队达成协议,购盐军用,骁果军就会收获不小。随着自己的低价盐的卖出,那这盐税就能诸部在自己的财政收入下,占据很大的一部分比例。现在,除了南方少部分地区在晒盐之外,其他沿海诸地,都是用海水煮盐。因为有了水泥,建盐池晒盐,也容易了许多。
食盐可是人们的日常必需品,是少不了的,除了一些产盐区,其他地方的盐价都要随着时局的变换,而不断的上涨或者跌落。很多地方都是不产盐的,他们所需,就必须通过商人购买。而战乱的爆发,使得商道被断,很多地方导致食盐紧缺,随即就会引发盐价上涨的问题。现在骁果军为各地提供稳定盐价的食盐,他们还能多说什么?甚至骁果军还可以以粮食换取食盐,来积累骁果军的粮草物资。
“不过,就是这,也不是短期能得到大量钱财的。魏东,你说,如果一个人缺钱了,该如何才能获得大量的钱财呢?”
魏东苦笑道:“还能有什么办法,除了抢就是借!除此之外,我还真的想不出办法来。可现在,我们就是抢,也没抢的对象啊!至于借,有谁愿意皆,又有谁能借我们大批的钱财呢?”
“借!”赵询眉头一皱,抢,他是不想了,借钱到时可以,可这不是小数目,除了一方诸侯外,没人能负担的起,可又有谁愿意将钱借给赵询,让赵询壮大,反而来攻击自己呢?
前世之时,国家没钱了,该怎么办?恩?国债!国债……赵询眼睛一转,顿时有了主意,“魏东,立刻召集诸位司长前来议事!”
“遵令!”见到赵询面露笑容,魏东不明所以,想来,也是与这钱财有关。
“主公,你有办法了?”魏东离去之后,韩猛惊讶的问道。
“恩,有办法了,如果不出意外,这修缮疏浚运河的钱,就有了!”赵询兴奋的说道,“走,我们去大厅等候!”
很快,军务司、政务司等其他诸司司长齐齐赶到,但看诸人脸色,赵询就知道,他们也在为这事考虑。
“我有办法搞到钱了。”等诸人坐下之后,赵询笑着看着众人,一字一顿地道。
诸官员面面相觑,看着赵询一言不发,这才多大会儿功夫,主公就想出办法了?可这白花花的银子能从石头缝里蹦出来?
“徐贺司长,你是税务司的司长,你对骁果军治下的富户应该最为了解,你说我们幽州、冀州、青州之地,有钱的人家多么?”赵询看着徐贺,缓缓问道。
“多,特别是幽州南部和冀州,青州之地的富户同样不少。”虽然不明白赵询的意思,徐贺还是很老实地道。
“我骁果军的政策还是不错的,几年来,一直都是减免税收,你说,幽州、冀北之地,老百姓手里会有余钱么?”赵询又问道。
“有!但是……”徐贺脸色一边,看了看众人,沉声说道。他还以为赵询要打百姓的主意,生怕自己的回答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吕子良一惊,道:“主公,你不会和裴大人一个意思,是想要加税吧,我骁果军定下的规矩,可是一直未曾破坏过,此事不可啊!”
裴毅闻言,松了一口气,道:“主公,虽然不妥,但是可以理解。毕竟,这钱财不是我们自己吞了,而也是为了百姓,他们,应当理解,并支持。”
“不可……此事绝对不行!”吕子良坚持自己的观点,振声说道。
“我不是要加税赋!”赵询斩钉截铁地道。
“那主公,你准备怎么能把钱弄出来?”裴毅和吕子良都有些糊涂了,其他人也十分不解,就是司徒亮,也侧耳倾听,想看看赵询的主意到底是什么。
“我们发现国债,不,是债券!”赵询沉声说道。
“债券?”诸人异口同声,特讶地问道“主公,这是什么东西?”
赵询笑道:“就是以官府的名义借钱,向百姓和所有人借钱,我们会付给利息,按指定的日期付给。一年期债券,到一年后,我们就会连本带利返还。”
这下,诸人皆惊。就连裴毅和吕子良二人也不争了,几乎同时跳了起来:“这怎么行?主公,这不就是加税吗?还假借其他名义收税,如此一来,还不如直接加税的好。免得落得不好的名声。再说了,即便老百姓和那些有钱人家借了钱给我们,到时我们又怎么还?更何况,他们不见得就把银子借给我们啊?”
赵询笑道:“为什么不借,我以骁果军的名义担保,以骁果军的财政作为担保,发行债卷,按两分的息,和定额的高利贷相似了,难不成他们将银子藏在家里还能生儿子么,借给我,便能生儿子。更何况,我骁果军越来越强,随着海贸的兴起,各地恢复正常,税收也恢复正常之后,我骁果军就不缺钱了,难道还会不还给他们?我们现在所作所为,众所皆知,我骁果军上下,也没有贪墨百姓钱财的意思。我骁果军的信誉还是有保证的,不怕我们不还!再说了,我们借钱是做什么?还不是为了百姓便利?”
司徒亮正色道:“我认为主公的主意可行,要知道,在各地,那些世家豪绅,各个都是将钱币金银堆放在自己的地下地窖里,不是他们没钱,而是存放起来,不舍得拿出来用。结果就会导致世面上流通的钱财越来越少。我们这么一做,就会让大量的钱财面世,也不至于世面上没钱,可钱却都被那些世家豪绅堆在家中。”
司徒亮说的倒是真的,不止是那些世家豪绅,就是普通的百姓家里,也习惯将钱财放置在家中。虽然有着各地都还有汇通钱庄,使得不少人都将钱财放置钱庄之中。但,这大多都是商人,商人来往南北,见多识广,也对这种将钱财放在钱庄的方法,赶到便利。可那些世家豪绅和普通百姓,还是习惯将钱财放置在自己家中私藏起来。
其实骁果军平时,都已经动用了钱庄之中少许的钱财为己所用。但因为这大多都是商人钱财,交易、兑换频繁,赵询也不敢动用太多,以免造成兑取风暴,击垮汇通钱庄。
赵询又对裴毅和吕子良说道:“这事,还是要政务司配合。商人那里,让商业司、税务司协助,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世家豪绅,就靠你们发动各地官府协助,不要强迫,要给他们讲明我们的政策,至于做是不做,任他们自己选择。至于百姓哪里,你们不妨去晓以大义,跟他们说,每买我们一银币的债券,便等于让军队多了一支长矛,怎么说你们下去自己思量,总之,要让老百姓将藏在家里的那些死钱都用起来。”
裴毅和吕子良到现在还没明白这债券的好处,裴毅还愁眉苦脸地道:“主公,骗钱容易,可到了以后怎么还钱啊?这可不是一人两人,骁果军之下百姓数百万,天哪,这真要借了,到时候可怎么办?每年的税收都是有用处的,今年的税收押了,可今年本来需要的花销怎么办?怎么不能年年向后推吧。如果还不上钱,主公,您可就失信于民了!甚至,影响更坏!”
赵询自然明白债券这个问题,自信是出不来问题的,淡然一笑,道:“我的裴大人,你怎么不明白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冀州南部、青州之地,就会安置妥当,幽州、冀北等地的税收也会正常缴纳,不再是免税和减税的对象,到时候,这些地方的税收就回来了,而冀州南部和青州的花销也会大减。如此,我们需要支出的就少了,存积的钱财自然就多了。”
“此外,海贸的船队也会进入正常贸易范围,有了第一次,那第二次,第三地就不是问题,日后来往的海贸船队,只会越来越多,收入自然也会增加。还有食盐贸易,更能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不怕还不起钱。再说了,等到运河开通,商贸更加便利,贸易兴盛,难道还没有收入?”
“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骁果军的财政是不是会很快地好起来,好起来了之后,我们便有钱还给百姓,同时付给他们利息,这也让老百姓赚了钱啊,老百姓口袋里有了钱,自然是要用的,用在哪里,还不是用在我们本地,只要他们用了,我们就又能收更多的税,如此反复,财政岂不是一日好过一日?哈哈哈,这叫刺激消费,谁家口袋里有了钱,不拿出来给老婆买几样首饰,给孩子做几件新衣裳呢?更何况,如果明年还是不行,我们还可以还了旧债借新债嘛!所以,咱们这不是骗钱,而是叫市场经济!”
诸人皆是目瞪口呆,赵询的这一套理论有些新,他们实在是有些不懂的。但不得不说,其中还是有道理的。对于裴毅和吕子良来说,只要搞到钱,还不在百姓身上加税,他们就没有什么意见。再说了,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谁让他们非要鼓动赵询搞什么运河修缮疏浚呢?
“主公,是不是我们捏着那些世家豪绅的把柄,去要求他们借贷?真要说起来,他们才是真正的有钱人,百姓和他们比起来,差远了!”杨望真沉声说道。
赵询摇头道:“不用,只要将我们的意思传达出去就行,他们给予不给,借与不借,都是他们的自由。只不过,借了钱的人,我们要记下来,以后择官以及有好处之时,优先选取那些接了钱,而且是借的多的人。至于其中的手段,你们自己把握。不要强迫,无论对方是什么人,都要自己愿意。”
司徒亮笑道:“不用担心,我想,只要我们的政策出去,无论对方怎么想,他们都会或多或少的借出一些。怎么说呢,就当是换钱换平安了。现在这北方当家作主的可是我骁果军,他们干不干净,他们自己清楚,料想他们也在担心我骁果军对他们下手。可别忘了,当初我们在幽北干的事情,那可是臭名远扬了。”
众人皆笑,他们自然明白司徒亮的意思。想当初,骁果军在幽北诸府之时,为了实行新政,可是平了不少大地主的家。翻出他们的案底,直接就是抄家灭族。现在这冀州南部和青壮的世家豪绅,自己也干净不到哪里去,怎么能不怕骁果军对他们下手。否则也不会出现,各地大家族纷纷将侵占的田地退还,并将超出的田地低价甚至无偿送给官府了。
对于这种情况,赵询自然不会让骁果军过多的解释,也不会真的对他们下手。就是下手,也是那些名声极其败坏的家族。




第535章 治河



“监察司,此次的借债行动,你们也参与其中,我不希望,有人借此名义,在胡作非为。在这种大事之上,胆敢有胡来的人,一律罪加一等,暗影司也会协助你们行动。”见诸人都在谈论赵询的所谓债券,赵询沉声交代道。
“裴毅,你们政务司的职责,除了搞好这件事之外,还需要找来专业的水利人才。我可是同意了你们的政务司和军务司的联合建议,可别事到临头,给搞砸了。要记住,这可是关乎数百万百姓的身价。”赵询又冷声对裴毅交代道。
“主公放心,属下定当牢记!”几人当即躬身应道。
发行债券,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要有许多东西要准备的。债券用什么来代表,债券的利息,要按照数额,给出一定的利息。债券的年限,本来赵询之意,是指定一年道三年的不等期限债券。但考虑到这是第一次,不能借的时间太长,所以就定下了一年之期。此外,还要对负责人进行一番简单的详述,总不能直接跑去对人家说,把钱借给我吧,明年还你。
债券还未弄好,修缮疏浚河道的人,到时找到了十数个。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倒是选出了代表。
因为这关乎骁果军全局大事,不能马虎,赵询亲自接见了这治河人才。
此人大约三十来岁,俊朗挺拔,倒也一表人才。见到赵询之时,从其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其内心还有些忐忑不安,但表现却还算平静。经过简单的介绍,赵询才知道,此人名叫司马长青,扬州人士,早年惹了官司,才逃离扬州,居于青州之地。据其自己所言,祖上是历代为朝廷修缮治理河道的工部官员,之时后来被小人所陷,流落扬州。
赵询开门见山的说道:“今日本都督让你前来,乃是请教有关修缮疏浚北方运河之事,还请司马先生能够指点一二,看看我骁果军需要什么。”
赵询之所以这般说,就是不想在听到一大堆的理论。先不说赵询懂不懂水利这玩意,就是懂,自己也不是搞这个的,可没时间听他瞎扯淡。
司马长青也明白赵询的意思,稍微顿了顿,放松了一下紧张的心情,平静的说道:“大都督要修缮疏浚北方运河及其周边河道,按说,是功在千秋的大事,但小民以为,现在并不是修缮疏浚河道的最佳时机。毕竟,干这种事情,大多都是在太平盛世才可,否则的话……否则的话,可能就会做到一半,无法长久。要么就是……就是功在千秋万代,祸在当前。”
赵询闻言,眼睛一亮,这不就说的是隋炀帝吗。确实,这玩意还真不是骁果军应该干的,如果不是战事暂缓,骁果军又用空余时间,恰好此时,先修缮部分,说不定不用赵询否定,政务司和军务司根本就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就算军务司为了战斗,提出这样的建议,政务司也会直接否决的。
赵询道:“我明白司马先生的意思,但我们这不过是承泽前辈福泽,只需要修缮疏浚部分,再则将周围的河道勾连起来即可,可没有从新建造的意思。不知司马先生可有什么提点?”
司马长青叹了口气,大批:“要修缮疏浚河道,无非就是三样东西。民夫、石料和钱财。其中,民夫就需要数万乃是近十余万,这还是只是部分开工,如果要多处同时开工,那则需要的更多。”
十万民夫,那可不是个小数目。不过,以骁果军现在的辖地,十数万民夫自然是能凑齐的。说起来,这点还是最容易办到的。再加上南部大战,很多百姓都纷纷逃至骁果军地盘,也为骁果军治下增加了不少的百姓。
“大都督要修缮疏浚幽州至兖州,包含青州河道,还要勾连周边的大河,形成水网。需要石料百万担。”司马长青接着说道。这里说的“担”,是重量单位,在这里,每担大约一百多斤,想想看吧,这是多么一件艰难的事情。倒不是北方缺少石料,而是要开采石料,就必须靠手工,还要运至河道所需之处。如果数处同时开工,可想而知,需要的民夫是多么的多。当然,骁果军有黑火药,可以炸开,但如此一来,军用所需就会减少。
根据司马长青的叙述,这些石料,都将会是用来建造石拱桥和码头,同时修葺危险河段的河堤。北方的运河和各处河道,已经荒废了许久,再加上因为靺鞨人的时常骚扰,北方商贸也逐渐减弱,朝廷对幽州的掌控力也开始减弱。致使,北方运河作用减小。现在仍能用的,也不过是部分河道而已。
让赵询赶到有些佩服的是,这司马长青听闻骁果军要治理河道之后,还特地在北方各地实地考察过,还查过历来修缮的资料。据其所言,其中光是幽州南部淤塞的河段,就有近十余处之多,而其他淤塞地比较严重的河段,也有十几处之多。整修运河,最重要的就是将这些淤塞的地方清理畅通。然而,即使清理畅通了,还只是完成了一小部分工作。其次,就是将运河按照骁果军的意思,勾连上其他重要河道,在北方形成水网。
为什么这些河段会淤塞?原因很多,但是洪水冲垮河堤是最重要的原因。由于大运河年久失修,很多河堤都已经坍塌,一旦遇上洪水泛滥,河堤就会整段跨入运河里面,加上运河两岸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很快就会将清理畅通的河段重新堵塞。故此,整修运河的关键,乃是修建坚固的河堤,同时防止洪水造成地危害。这就是要大规模石料的缘故,还好,这一点,骁果军有了水泥,减少了不少的麻烦。当然,有了水泥,可不代表着石料就用不到了,一样缺少不了,只是要比之前少了许多。
听闻司徒亮对水泥的介绍,司马长青也感叹不已,不由的对赵询恭维起来。听得赵询,浑身都不舒服。
此外,河道疏浚开通,那少不了要架桥。在这个时代里,石拱桥的建筑工艺已经比较成熟了,一般的江河之上,都会修建一两道的石拱桥,作为交通要道。然而,建造石拱桥除了需要大量的石料之外,需要耗费的时间也很长,中间投入的人力物力,可谓是难以记量。
河道疏浚,很多地方要加宽,否则就达不到货运南北的要求。许多原本短窄的石桥需要重修,工程量之大,堪比修建长城,而且,修建石拱桥,需要大量的巧匠、石匠、木匠,这些都不是一下子可以找到地,对于任何一方势力来说,匠人都是抢手货,绝对比女人还要抢手。当然,在骁果军准备用水泥和用钢棍做支撑,到时可以办到,但现在骁果军的钢铁业还没有达到那么奢侈的地步,不过,好在骁果军近期不用大战。到是一些桥梁的框架,可以用这简易的钢筋混凝土来代替。
至于钱财,司马长青也就不用多说,在座的几人都是明白人,否则也不会搞什么国债了。其中更为让人蛋疼的是,司马长青说了,这水运短期之内是没办法形成直观效果的,光是北方,就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这还是没有拖延和其他意外耽搁才行。
司徒亮闻言,不由感叹道:“这代价实在太大了!”
司马长青苦笑道:“这也是我不赞同大都督现在疏浚修缮河道的缘故,所谓盛世治河,盛世才行啊!”
司马长青又接着说道:“大都督和诸位大人想必也知道,整修运河的成本固然很高,可是一旦整修完成。其产生的利益也是难以衡量啊!远的不说,就是扬州之地,就是最佳的例子。齐王慕容成,凭借区区扬州水军,就能号令南方,这就是这南方运河的功劳。”
扬州之地,可不比北方,南方商贸发达,向来如此,再加上没有外地突入,更是兴盛异常。沟通长江的大运河,将南方诸府地都连成一片,杭州府的货物可以直接通过运河运送到江淮一带,互相调整有无,其中的经济含义,自然是不言而喻地。光是税收,就足以让慕容成不再为扬州水军的粮饷担心。也正是如此,扬州南面的江州才乖乖听话,任由慕容成整顿。任由其将不听话的家伙调至徐州军和扬州大军交战的前线。
不过,经过司徒亮将骁果军的优势一列举,司马长青也表示,可以减少不少的负担,能为运河修缮疏浚加快速度。
但饶是如此,赵询等人,也听得有些沉重。这还是最基本的要求,民夫要吃饭,所需粮食多少?赵询甚至才想,是不是不该如此行动。此外,按照一般的整治方案,从运河航道挖出来地淤泥,可以堆积成河堤,然后在河堤上面栽种大量树木,以防止河堤坍塌。所以需要移植不少的树木。人移活,树移死!这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一般河道两岸,一般都是栽种柳树等风景树木。这样既能够保护河堤,也能营造优美的环境。但绝对不是以美观和景色为主,而是以保护河道为主。赵询可是知道,哪怕是自己前世,在自己家乡之地,凡是有河道旁边有人家的地方,都栽种有一排排的白杨树。还记得,那时的赵询自己一直不解,为何这么高的数,这么直溜的树木,没人放到给卖了。后来才知道,这是为了保护河道两侧的公路,防止发大水给垮了。
不可否认,在这个没有铁路的年代,水运通到哪里,哪里就会繁华起来。扬州之地,就是最好的例子。要说天下富裕的地方在哪里,就是在扬州,而不是洛阳所在的雍州之地。所以,即使不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单单是为了经济上的需要,这条大运河也必须治理不可。但是这样的投资,实在是太大了,简直有些难以承受。但不得不说,运河的存在,确实对北方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赵询在沉思,特也在考虑,是不是真的该修缮疏浚河道,司徒亮、裴毅、吕子良等人,都静静的等待赵询的答案,此时赵询所说,就是关乎这一项大事的最终命运。
司马长青见赵询难以决策,只好沉默不语,他只是水利人才,还负担不起给赵询指引决策的众人,只好低头品茶,就是不知道品没品出来茶香。当然,司马长青说是不希望骁果军治理河道,但其实不然。他是水利人才,自然希望能在自己所擅长的一面发挥作用。但他的理智告诉他,这不是简单的事情。
过了一会,室内静悄悄的,没有一丝的杂音,只有火炉里的炭火,还在发出亲卫噼噼啪啪声。司马长青悄悄的打量着赵询的神色,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他也不知道赵询究竟是怎么想的。
半晌,赵询站起身来,看了看屋内都看着自己的诸官,沉声道:“几人要做,就不能犹豫。难得如今有时间,晚敢不如早干,那就赋予行动吧!司马长青,不知道是否愿意为骁果军做事?为天下百姓做事?”
司马长青吸了口气,沉声说道:“大都督厚爱,在下受宠若惊,还请大人以后多多提点。”
见到赵询如此说,其他诸官也松了口气,忙死忙活的搞了这几天,要是突然不做了,那岂不是白忙活了。
赵询欣然说道:“你和随你一起的几十为工于此道的人,来到我骁果军之后,就专心研究如何整治运河,别的事情都不用过问,需要什么,直接向我提,有什么问题也是一样。既然下了决心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决不能出现什么纰漏。我现在任命你为河道大使,直接向本都督负责,任何人不得干涉!我北方运河,早晚会和南面的运河连通的。”
命令一下,自然就开始行动,要征召民夫,在什么地方征召,需要多少人,得准备多少粮食、物资,这都需要各部去核算。为了这修缮河道,赵询当即成立专门的河道衙门,有司马长青负责。监察司、鹰眼司、暗影司都参与其中,对那些不配合的人,予以严查。
河道衙门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实地考察各地河道的情况,如何修缮疏浚,如何能更好的将周围的大河勾连在一起,达到利益最大化。如果说南面是为了战争所准备,那北方,则就是为了利益,为了商贸,为了让北方也繁华起来。
于此同时,骁果军在各处招募治理河道的人才,北方的,南方的,不管你是哪来的,只有有这方面的能力,通过考核之后,就会予以重任。为此,南下的商人们也开始行动起来,骁果军有令,如果带回来河道人才,会有重赏。至于你如何去做,那就看你的能力了。
听到骁果军要治理河道,唐军的唐显不由一怔,他可是位于冀州的南段,可谓时刻在骁果军的打击之下,需要时刻提防,生怕骁果军对自己发动突袭。当然,就是明火执仗的开战,他也怕。没办法,谁让他曾经无耻的突袭了骁果军呢?现在听闻骁果军的新动作之后,不由的松了一口气。
唐显不是政务人才,但他也不笨,怎么不知道这治理河道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如果骁果军真的将精力都投入到修缮河道上面,那自己就无需太过担心骁果军的强势了。为此,唐显表达了自己善意,当即将自己治下两府之地的治河人才,给送到了骁果军的手中。
“老沈,你说,这赵询究竟想要玩什么?修缮运河!这是他现在该干的吗?”唐显不由的感叹道。
沈源和也叹了口气,道:“我哪里知道,这赵询一向不按规矩出牌,谁知道他在想什么!现在不用管他,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尽快的让兖州军和徐州军打起来,顺势吞并兖州之地。只有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