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师父,床上请-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书名:师父,床上请
作者:一稻丰
文案:
什么叫一眼定终生,方泽芹原本不信,但见到那“呀呀”学话的小徒弟之后不得不信,徒儿聪慧过人、体贴可爱,让他放不下手、丢不下心,什么传宗接代、娶妻生子,边儿去吧,他只想专心教养小徒弟成人。
看着小徒儿一天天长大,欣慰的同时也不免为她的将来操碎心,女大当嫁,总归要给她找个能依托终生的伴侣,可他发觉,徒儿越大越难以捉摸,乖巧的性子一夕转变,莫名闹起了脾气,莫不是叛逆期到了?
就在分床睡了许久之后,有一日,小徒弟突然对他招手,说:师父,晴空一声霹雳响,震得床板晃三晃,徒儿心里怕得很,需要师父哄着睡,来!
——师父满头汗。
PS:
养成系温馨文,无大虐,无心虐,主写小徒弟跟着大师父一路游历江湖行医救难的故事,感情细水长流,随着朝夕相处渐渐醇厚……
☆、井娃01
话说龙江府西城门外的基山脚下,有一柳姓寡妇,名元春,以采药卖药过活,生有一女,未曾取名,因自小养在枯井中,故称作“井娃”。
这井娃长至七岁仍不会说话,只能咿呀为语,每日跟随母亲料理药田、整治药材,因而颇通药性,多年耳濡目染下来,竟自能辨识上百种药材。
这日午后,井娃如常背着竹篓进城,途经中保村,忽闻朗朗读书声传来——“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井娃循声而去,瞧见村口有座屋舍,舍外围一圈栅栏,前临官道,背依青山,读书声便是从这屋里传出。井娃绕到屋侧隔窗而望,只见屋内宽敞明亮,桌椅排列齐整,一名身穿灰色长袍的少年夫子正在堂前捧书领读,十来个幼童坐在桌前放声念诵。
井娃看得出了神,不觉发出呀呀之声,声音细如蚊吟,岂料那年轻夫子抬头望来,井娃被吓了一跳。因那柳元春生性孤僻,不喜结交友邻,这小女儿也甚少与人打交道,被盯着瞧便觉心慌,又见那夫子目光精湛,透出几分锐利之色,怕是会责怪她偷看,转身便跑。
进城后一路北去,直抵马道街的药市,但见市肆繁华,摊贩云集,好一派闹热风光。井娃穿街走巷,进入一家招牌名为“丑婆山院”的生药铺,店掌柜正是个人如铺名的奇丑老妇,她一见井娃便起身招呼:“哎哟,这不是柳家丫头吗?今儿可赶得早。”
井娃“呀”了一声,气喘喘地抬手擦汗,卸下竹篓搬到药铺一角,再折回桌前,从怀里掏出清单,踮起脚,轻轻放在柜上,仰头低叫:“咦!呀!”
丑婆翻开茶盏,倒水给她,拿了单子亲自对药,对一副便取一副出来,对完之后便叫伙计抬走,抹来算盘,摸着珠子“噼里啪啦”一拨,报了个价,问道:“柳家丫头,可是这价?”
井娃点了点头,丑婆再三确认之后,提笔在药单上画个圈,中间点上一点,把单子递回给她,井娃接过单子一扫而过,叠好后揣回衣襟里,对丑婆躬身行礼,背上竹篓要走。
丑婆连说“等等”,回身从食篮子里拿出两块莲花馅饼,包了油纸递给井娃,笑眯眯地道:“这五戒公的羊油莲花饼可是龙江一绝,王二排了一早上队才抢得五块,刚下炉子不久,还热着,拿去尝个鲜。”
井娃不敢接,丑婆便将油纸包塞进她手里,捏捏细胳膊,咂嘴道:“瞧你这小身子骨,风一刮就倒,吃得壮些才好给老婆子跑路。”
井娃冲着丑婆“哎哎”地叫唤两声,捧好馅饼跑出药铺,途经一家汤饼店,见两名店伙正在轰赶一个衣衫褴褛的小乞丐,其中一人怒骂:“臭要饭的!敢偷到咱们店里来?这上好的白馒头可是给你吃的?”
小乞丐约摸十岁出头,穿着条条挂挂的破布衣,头发蓬乱,脸上沾满泥灰,他被骂了也不恼,嘻嘻笑道:“你们的馒头掉在地上,我捡了脏馒头怎说是偷?不给我捡,难不成还要把那沾灰的馒头卖给客人们吃么?”
店伙大怒,出拳打了小乞丐一拳,把他打得跌倒在地,有位少年书生上前相劝:“有话好好说,别动粗,跟个孩子计较什么?”
店伙道:“客倌想是从外地来的,这小要饭的是个惯偷,咱这一整条街的铺子都被他关照过,偷食偷财,没扭去送官算是便宜他了。”
旁边也有被扒过银子的客人随声附和,那书生低声咕哝了句“原来是个小毛贼”,便摇着头,默默退回座上。
另一个伙计叉腰对小乞丐喝道:“咱们店里的馒头,就是扔去阴沟也不给你这偷儿,还不快给我滚!”
小乞丐仍是不恼,顶着肿了半边的脸颊嬉皮笑脸,说道:“成,那我就等到你把那脏馒头扔阴沟里再捡,我从阴沟里拿,你可管不着了吧!”
他一骨碌爬起身,也不走远,当真就在对街坐下守着,伙计们拿他也没法子,自回店里去了。
井娃进城送药时常瞧见小乞丐在市里兜悠闲逛,他二人虽没说过话,却都彼此认识。井娃看了看手里的油纸包,又瞧瞧小乞丐肿起的面颊,跑过去把油纸包放在他脚边,“呀”了声。
小乞丐往她瞪去一眼,抬脚把油纸包踢开,龇着牙狠狠地道:“干什么?当喂狗呀!我可不用你这小哑巴可怜!”
井娃摇头,指向小乞丐,又指向自己,在身前画了个圈,做出拉手的动作,比手画脚地叽歪:“呀……唉唉!咦……”
小乞丐一看她的手势便明白了,咧嘴问道:“你想交我这个朋友?”
井娃点了点头,捡起油纸包拍灰,拆开油纸,拿起莲花馅饼咬了一口,又把另一块饼递给小乞丐,催促道:“啊……唔唔。”
小乞丐闻到羊肉丁的油香味,顿时垂涎欲滴,一把捞过饼,塞进嘴里大嚼,没两三口就吃完了,肚子却还“咕咕”直叫。井娃又把手里咬了一小口的饼送上前,他也不客气,抓起来直往嘴里塞。
小乞丐吃完饼后,把十根油腻腻的手指顺着舔了个遍,拍拍肚子,笑开了:“小哑巴,你若每日都能给我送饼,我就交你这个朋友。”
井娃没有买饼的钱,每月结下的帐必须一子儿不少地交给柳元春,于是她摇了摇头,站起来拍拍衣裙转身便走。
小乞丐冲着她的背影喊道:“喂!喂——小哑巴,话还没说完呢!这么急就要走啦?”
井娃回过身来,指向天边一片彩霞,说道:“唉……打…”朝小乞丐挥了挥手,头也不回地出城去了。
刚到中保村的村口,就见三个小男孩手扬柳条迎面走来,领头的约摸十一、二岁年纪,身穿沾满泥土的丝布袍,脚蹬青履鞋,正是城里富户南员外家的公子,名叫南向天,人称“小太岁”,是附近一拨小泼皮的头儿。跟在他身后的两个男孩是家仆的儿子,小胖子叫王三郎,瘦高个叫郭宝多。
井娃曾被欺负过,一见到他们转身就逃。南向天吆喝着追上前拦下她,井娃回头想跑,却又被王三郎和郭宝多堵住退路,三人将她围在中间,拉耳朵捏鼻子地哄笑道:“山姥家的小哑巴又来啦,快看看篓子里是不是藏了个胖娃娃!”说着便抢过空竹篓,三人朝三个方向跑开,把竹篓从这头抛向那头,边抛边往村里跑。
井娃人小腿短,接不到竹篓,只急得追在后面“哇啦哇啦”直叫唤。正闹腾不休时,却见小乞丐从村外飞奔过来,这时王三郎已把竹篓扔给郭宝多,还没接上手,小乞丐冲上前一个腾跃,跳起来拉住竹篓上的麻绳,落地旋身,手一扬,篓子“啪”的甩在郭宝多头上,把那瘦皮猴甩得直摔出去,面朝下啃了一嘴土。
王三郎挺着肥肚子,嗨哟嗨哟地跑到郭宝多身边扶起他,一见他嘴巴被磕出血来,“哇”的大哭出声,郭宝多抬手在他肥厚的槽头肉上拍了两下,瞪眼骂道:“我都还没哭,你哭爹啊,没出息!”
南向天识得小乞丐,竖起眉头叫道:“臭要饭的!你不去坐地讨债,跑这儿来作甚?”
小乞丐嘻嘻笑道:“臭不要脸的,三个大男孩欺负一个小女孩算什么本事?你们害不害臊!”说着拉下眼皮扮了个鬼脸,把竹篓还给井娃,对她道:“小哑巴,看在两个饼的份上,我就帮你这一回,喂!臭不要脸的,你们想上就上呀!老子拳头发痒,正愁找不到米袋呢!”
小叫花子打从一出生就跟着老叫花子在外闯荡,腿脚灵便气力大,虽然打不过成年人,应付同龄孩子却是绰绰有余。
作者有话要说:轻松过渡的小文,^ ^轻松地写,希望各位也能看得轻松,欢迎抓虫敲打,谢谢所有来捧场的朋友。
☆、井娃02
南向天曾欺负他不成反被暴打一顿,这时不敢贸然动手,扬起柳条“啪啪”抽地,狠狠地道:“喂!臭要饭的,你别多管闲事!小哑巴在村学堂外偷看夫子教书,嘿!我可告诉你,这村塾是我家办的,可不由着她想进便进、想出便出,偷看一眼三文钱,小哑巴,我给你算过了,你偷瞧了三眼,共……共……七文钱,快,交出来才许过路!”
瘦皮猴郭宝多拉了拉南向天,小声道:“少爷,是九文钱啊。”
南向天狠瞪了他一眼,立时改口:“九文钱,一文也不能少,快!交出买路钱,不然就把你的篓子留下来做抵押!”
井娃紧紧抱住竹篓摇了摇头,小乞丐撩起袖子,露出干柴禾似的黑胳膊。南向天让拖着两管鼻涕的王三郎与灰头土脸的郭宝多把路给堵上,发狠道:“臭要饭的,上回我是栽在你手里,这回再加上我两兄弟,咱们三人就不信斗不过你一个!”
小乞丐“哼哼”邪笑,提起拳头走上前,对面三个萝卜头也扎下马步、摆出架势,眼见一场恶斗在所难免,就在这时,村口走进两人,走在前头的是名年轻男子,面容俊逸,身形颀长,穿一袭青灰色长衫,肩背半人高的红木镶铜药箱,正是在学堂里教书的年轻夫子,此人姓方名泽芹,字少安,实乃一名游医。南员外与方泽芹颇有私交,知道他是位饱学先生,在村塾初建成之期还未请到坐堂的夫子,便托他代为管教学生。
走在方泽芹身后的便是中保村的曹村长,四十出头的年纪,生的熊腰虎背,一张黑脸膛不怒自威。
曹村长一见南向天三人便竖起眉头,高声道:“这不是南员外家的小公子么?这么晚了怎还在外溜达,可不是又想去田里捣蛋吧?”
南向天最怕这不讲人情帐的曹村长,狠狠瞪了小乞丐和井娃一眼,压低声音放狠话:“咱们走着瞧!”手一招,带着胖瘦两跟班往村外跑去。
曹村长哈哈一笑,扫了井娃与小乞丐一眼,说道:“天晚了,你们也赶紧回去吧。”
井娃“呀”了一声,背起竹篓要走,方泽芹却抢步上前,拦住井娃的去路,井娃吓得小退半步,以为这夫子还惦记着她在学堂外偷看的事,连忙点头哈腰地赔罪,急道:“唉!啊……呀!”
方泽芹蹲□与她平视,亲切地问道:“别怕,你叫什么名字?”
小乞丐凑上前插嘴:“她是哑巴,不会讲话的,你问了也白问。”
曹村长道:“这孩子是药农柳寡妇家的,母女俩相依为命,就住在基山脚下,柳寡妇生性怪癖,平日里甚少与人打交道,没人知道这丫头叫什么名字,问她也不会说,大伙见她常在山里跑动,便称她为山娃子。”
方泽芹略一颔首,又问道:“柳姑娘,能听见我说话么?”
井娃怯怯点头,不知所措地看着面前这张陌生的面孔。
方泽芹轻声道:“来,让我看看。”说着以拇指在她的喉头与锁骨中央按压。
井娃忍不住咳嗽,“嗄”的叫了声,慌张地跳开,捂住脖子,露出惊恐的神色,一双乌溜大眼瞪得有如铜铃般大小。
方泽芹沉吟片刻,柔声问道:“今日见你在学堂外张望,想上学吗?”
井娃听他声音温和,不似生气的样子,便放下戒心,老实地点点头,随即又皱起眉,摊开左手,右手食指在左手心里画了个圈,又摇头道:“咦!无……耶!”
大人看不懂的肢体语言,小乞丐却一眼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替她解释道:“夫子,小哑巴在说自个儿没银子给你呢!”
方泽芹微一怔,说道:“不收钱,只管来便是。”
小乞丐听了之后双眼闪光,跳上前询问:“那我也可以来吗?”
方泽芹问道:“你叫什么名?”
小乞丐用手指擦了擦鼻根,响亮地报上名来:“我叫李春花,春暖花开的春花!”
曹村长一愣,咋舌低语:“居然是丫头?”
方泽芹倒不觉奇怪,他一眼便看出李春花是个女娃,只颔首道:“你与柳姑娘一道便是。”
眼见天色不早,井娃朝方泽芹等人鞠了一躬,又对李春花挥了挥手便急急忙忙地往回赶。待两姑娘都离去后,曹村长才叹道:“方大夫真是有心人,咱村里也没哪家愿为女孩儿花这等心思。”
方泽芹笑而不语,他虽有悬壶济世之心,却也自知能力有限,不敢以大罗金仙自居,仅在救治患者上全心全力,从不会无端沾惹是非。可是自学堂里匆匆一瞥,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便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听咿呀学语的稚嫩童音,心头更是莫名触动,无法漠视井娃眼中的渴望。
!!!
出村之后,井娃一步没停地往山里赶,等到得家门前,一轮钩月已升上树梢,柳元春站在药田前等候,见到女儿归来,当即怒喝道:“井娃!过来!”
井娃被吓得浑身惊跳,连忙跑过去,气喘吁吁地从怀里掏出清单递上前。
柳元春接过清单,反手就甩了井娃一个耳光,厉声问道:“为何这么晚才回来?我不是说过在来回路上不可耽搁了么?是不是跑去哪里玩了!?”
井娃不敢捂脸,惊恐地瞪大眼睛拼命摇头,柳元春弯腰在她身上嗅闻,突然柳眉倒竖,尖声道:“还敢骗我!你身上是什么味儿?谁准许你吃外头的食物?”说着便扬起手,又是一个巴掌抽上去,把井娃打得跌在土里,嘴角溢出血丝来。
柳元春咬牙切齿地道:“不可吃外头的食物,不可与山外人深交,送了药材后马上回来,这些不是早就对你说过了么?为娘说过的话你可还记得?”
井娃像小鸡啄米般连连点头,指了指中保村的方向,把背篓卸下来往上抛,出声道:“咦…呀呀……”她想把被南向天欺负的事告诉娘亲。
柳元春抓过竹篓往井娃的头上打,大叫道:“闭嘴!你还想找借口?还想跟我辩!叫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听到没!?”
井娃抱住头,死死咬住下唇,不敢再吭半声。柳元春出完气之后便揪着井娃的耳朵拖到后屋,来到枯井前,照往常那般让井娃坐在篓子里,用吊绳将她送入井底,冷声道:“既然你已在外头吃过,今儿的晚饭就免了,也给你长个记性!”说着便用石盖将井口盖住,只留一道透气口。
井底闷热潮湿,井娃却早已习惯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蜷缩在棉褥上,耳边浮起阵阵清朗的诵读声——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井娃张嘴发声:“昂…师……”虽然语句都记在心里,无奈怎么也没法准确地读出来,她反复念叨着那几个简单的音,念着念着便昏昏睡去。
睡到半夜时,腹中饥饿难忍,井娃被饿醒了,刚睁眼便发现头前摆了个竹篮,她起身一看,篮子里装着两个白馒头和一个煮药的石锅,揭开盖子,温热的鲜香味扑鼻而来,竟是碗以茯神、半夏曲和人参熬成的养心粥。
井娃轻抚热烫的面颊,微微一笑,捧起石锅舀粥吃,米粒绵软成糜,只有用心熬煮才能熬得出这么香滑合口的药粥。柳元春虽对井娃过于严苛,动辄拳脚相加,却愿意拣最好的药材为她煮汤熬粥,衣食方面从不苛待,心情好时便如寻常母亲般对女儿嘘寒问暖,但凡有一丝不顺心,那脾气便收摄不住,总把女儿当作出气筒,毫不怜惜地任意打骂。
反复无常的心性令井娃无所适从,既害怕又希望从这样的母亲身上得到关爱。
☆、习字01
次日晌午,井娃背着竹篓疾奔进城,赶到药市时见李春花正在街口等候,井娃冲她“呀”了声,做个稍等的手势,跑到'丑婆山院'对面的'山老儿洗面堂'送外敷的药材,山老儿送给井娃一小袋蚕豆做跑腿费,这袋蚕豆自然进了李春花的肚子。井娃脚不停歇地跑着来送药,忙完之后不敢有片刻耽搁,又匆匆赶去中保村。
村塾的学生多是附近村户,授课时数通常在一个月至三个月之间,家人要求不高,只求孩子能识几个字,日后好记账、写春联,有些学生还要帮家里种田、带孩子,因此放堂很早,井娃与李春花赶到村前那会儿还未到申时,学生却早已走光了。
方泽芹依约守在村口,见到井娃时愣了一愣,几大步跨上前,皱眉轻问:“你的脸是怎么了?谁打你的?”
井娃被他严厉的脸色吓得往后一跳,捂住脸摇头,蹲下来拍地,李春花道:“她这意思是摔倒了,想是摔倒时撞上脸了才会发紫。”井娃随即点了点头。
方泽芹带两人去村西的小河边,那处有座供游人歇脚的茅棚,棚里摆放着破旧的方桌木凳,三人便在桌前坐下。
李春花问道:“学堂里又没人,咱们为啥不去学堂,非要跑来这儿?”她哪知道方夫子只是受聘教书,不能私自带人入学堂。
方泽芹笑道:“只要有心想学,在何处都一样。”
井娃“啊”了一声,把双手放在膝盖上,坐得端端正正。方泽芹盯着她紧绷的小脸看了会儿,伸手要摸,谁知刚一抬手,井娃便像受惊似的闭紧双眼,举手挡住头,她平时被柳元春打惯了,只要大人一扬手便觉得要挨打,先护住头脸再说。
方泽芹眉头轻蹙,缓缓收回手,拉开药箱最上层的屉子,取出一个青绿色的圆形瓷盒,打开盒盖,里面装着黄色软泥,散发出淡淡的土腥味,有些呛鼻。
方泽芹弯下腰平视井娃,轻声说道:“别怕,这是金疮药,敷上之后,脸上的淤肿很快便能消了。”
井娃这才放下手,方泽芹指沾药膏轻轻涂抹在她的脸颊上,李春花看得新奇,也指着自己的左脸说道:“我昨儿也被人打了一拳,先生,这药也给我涂涂吧。”
方泽芹将瓷盒递给她,李春花接过之后先拿在手上把玩了一会儿才上药,方泽芹将盒盖也给她,说道:“这药管治外伤,你便收着,日后有个跌打损伤也能用得上。”
李春花嘻嘻一笑,也不晓得说谢,只道别人愿送自个儿愿收,本是天经地义,便直接将瓷盒揣进怀里。
方泽芹做的是短学教育,三个月后还要游历他方,也不依循由易而难的过程,单以蒙学经册《千字文》来教导学生认字识音,闲话不多,只简述《千字文》的著作者与成文朝代,接着念诵篇首十六字:“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成宿列张。”
李春花天资聪颖,方泽芹只念了一遍,她便能复述出来,咬字发音都很准。井娃握紧拳头,用劲地吐字:“打!呀…嗄!”只挣得面红耳赤,她虽记下了每个字的读音,却不知道该怎么将心里的声音用嘴巴发出来。
方泽芹坐到她身边,安抚道:“不急,慢慢来。”
他将书册摊在桌上,指着字一个一个念给井娃听,又问:“这十六字可能记下?”
井娃指着心口,用力点了一下头,又捂住喉咙,眉心紧皱,鼓起腮帮努力发声:“炎!易!啊!呀——呀!”她总是发不出想要发的音,急得站起来跺脚,白面皮瞬间就涨得通红,像颗熟透的小苹果。
李春花道:“别白费力气了,都跟你说了她是小哑巴,她又不是听不懂人话,就是说不出来呗。”
方泽芹将井娃拉坐下来,轻拍她的背,沉思半晌,从药箱里取出笔墨纸砚,从河里打来一罐水,说道:“若讲不出口,我便教你写吧。”
他将颗粒粗糙的黄纸铺在桌面上,这种纸便宜,可用碎布头和麻草自制,压纸的纸镇是随手可得的长条形石块,只要用水洗净,再将棱角磨平便可使用。磨墨时先在砚池滴入清水,顺着同一个方向研磨,力匀而轻缓适中,研磨完之后即时将墨放回匣内。在研磨之前先以清水润笔,倒挂晾笔,磨好墨之后,将笔在黄纸边缘轻拖,吸干水分后再蘸墨书写。
李春花学着忘着,在研墨之前忘了润笔,研墨之后又忘了将墨条即时取出,研磨时加水过多,浸软了墨条,她见不出墨,便加重研磨的力度,墨汁四溅,还没书写便将桌上弄得一团糟。她将笔狠狠一掼,抱头大呼:“烦啊,不就是写几个字,哪儿要这么麻烦!”
其实方泽芹已掠去诸多繁琐步骤,首先润笔研墨的水就必须清澈不含杂质,河水再清也掺着细泥沙,穷秀才尚且不屑用之,即便要用,至少也要静置一晚,待泥沙沉底再取上层清水。
若习字只图日常方便则无需太讲究,若教富家子弟又另当别论了,游医不比饱学秀才,被视作贱职,不入文人雅士之流,在生活方面,方泽芹惯常舍繁从简。
李春花掼笔的举动看在旁人眼里便是目无尊长,换了别的先生,即便不拂袖而去也少不得要训斥一顿。方泽芹倒也不恼,不愠不火地用湿布巾将桌面擦拭干净,将沾上墨点的黄纸仍铺回原位,取出另一杆笔递给井娃,说道:“你来试试。”
井娃原本还有些害怕,怕做错了会受责罚,可见方泽芹没对李春花的放肆动怒,也就按下心来,提起袖子接过笔,从润笔到入墨,全都仿照方泽芹的动作来做,一丝也不敢大意,甚至连研磨时转几圈、墨条在砚池上敲几下,她也一一记下,照葫芦画瓢,模仿得似模似样。
方泽芹大感意外,又接着教她正确的执笔姿势,果然是一教便会。方泽芹在纸上缓缓写下“天地玄黄”四字,指着字念道:“天、地、玄、黄,你们先学着书写这四字。”
李春花道:“先生,你再多写几遍,尤其是最后那个黄字,该从哪儿写起?我方才没看清楚。”
方泽芹又提笔写了两遍,让她们各自习练,李春花还不懂得控制力道,只将笔毛压在纸上用力刮擦,写出来的字大而杂乱,歪七八扭的,笔顺也不对,能将形描摹个大概便算不错了。
井娃默不作声地在黄纸一角写下“天地”二字,抬头看了看天色,眼见云霞泛红,她心知再不回去又要挨打,便将笔还给方泽芹,起身背上竹篓。
方泽芹问道:“这就要回去了么?”探头看黄纸一角的小字,临写的有一二分相似,虽墨迹不均,笔画倒是清晰齐整。
井娃望向天边云彩,又指了指基山的方位,弯腰行礼,“叽叽呀呀”的摆动小手。
方泽芹扬声叮嘱道:“记得明日再来此地,我等你。”
井娃已经跑出茅棚,听到话后,回头灿然一笑,苍白的皮肤被阳光染出一层暖色,方泽芹看了这笑容,心口涌出阵阵暖意。
李春花朝井娃挥了挥手,笑着大喊:“喂!小哑巴,明儿我还在街口等你!要早点来呀!”
井娃“唉”了一声,沿着河岸跑开。
目送她走远后,方泽芹看看天色,对李春花道:“时候不早,你也回去吧。”顿了顿,又问:“你家住哪里?”
李春花嬉皮笑脸地往河那头一指,回道:“就在前面的土地庙里,几步路就到了,先生,你要不要到我家坐坐顺道上两柱香?”
方泽芹笑道:“不必。”摸出三文钱,让她去买些吃食,收拾好药箱便自往村里去了。
!!!
井娃沿着山路往回跑,经过一片泥潭时驻足,她手上的墨迹虽然已用河水洗去,溅在衣裙上的墨点却无法打理,只怕回去后会被柳元春发现,便跳进泥潭滚得满身臭泥。
到家之后,井娃不敢进院子,只站在栅栏外大喊:“啊!啊!”
柳元春出屋一看,快步走了过来,井娃连忙跪下来,也不敢吱声,“咚咚”的磕头赔罪。柳元春扶起她,和颜悦色地问道:“是不慎跌进泥潭里去了吗?”
井娃连连点头,柳元春又问:“可没在外头和什么人搭话,吃什么不干净的食物吧?”
井娃赶紧摇头,柳元春道:“把舌头伸出来让我看看。”
井娃依言吐出舌头,柳元春凑近细瞧,以指甲轻刮舌面,察看指甲里的白苔,微微一笑,颔首道:“好,你没说谎,这才是娘的乖孩子,在这儿等着。”
她进屋取来竹篮和水桶,篮子里装着套淡绿色的衫裙,蓝底垫层油布纸,衣裳上又盖两层布巾,对井娃道:“娘还要熬药,你自个儿去把身子洗干净,脏衣服便扔了吧,也不缺这一件两件。”
井娃这才松了口气,接过篮子,绕到屋后的小溪边,这条溪流是山泉汇聚而成,水质清澈,在夕阳的映照下泛出粼粼波光,柳元春单以井水烹煮食物,除此之外,平常洗浣与浇灌药田都是用这小溪里的活水。
这山间罕无人迹,井娃脱下衣裤,解开两条麻花辫,光着身子跳进水里游泳,仰面朝天浮在水面上,睁大眼睛放声念道:“炎、易、炎、吖……”
☆、习字02
自第二堂课起,方泽芹便针对两名学生的特点调整了授课方式,李春花口齿伶俐,反应极快,读经识字无需操烦,只是缺乏耐性,没坐一会儿便要出去绕一圈,静不下心来抄书写字,方泽芹便教她诵读《千字文》。井娃正好相反,读是完全读不出来,所幸耐性奇佳,模仿能力强,最值得欣慰的是——她很好学,求知若渴,方泽芹便教她学写《百家姓》,每写一姓,便告诉她该如何发音,解说这姓氏的来历。
不间断地学有七日,李春花已能捧书通读《千字文》,井娃也学会如何运笔,小字娟秀,密密麻麻地抄满了十张纸,未免被柳元春发现,她在临写前先围上一块麻布,即便不慎将墨点滴落也不会弄脏衣服,这块麻布便交由方泽芹保管。
一日午后,井娃照常进城送药,还没到药市便被南向天和王郭两小狗腿拦住,井娃转身想逃跑,却被南向天一把扯住辫子,井娃疼得倒抽了口气,捂着发根,求助地对往来路人“叽呀”直叫。
城里居民都认识南大户家的小太岁,避之唯恐不及,谁也不愿插手管闲事。南向天恶狠狠地喝问:“喂!小哑巴,听说方大夫在教你和臭要饭的读书识字,还是单独开灶,可有这回事?”
井娃垂下头不理不睬,南向天用力拽她的长辫子,怒道:“方大夫是我爹请来的夫子,只要我爹没准许,他自个儿也不能想教谁就教谁!哼,村里的小二黑全跟我说了!大伙心里可都不平着呐,谁家都交了钱,为啥就你俩能平白捞到好处!你说这像话么?”他转头问王三郎。
王三郎把头摇成拨浪鼓。
“你说这还像话不?”他又转头问郭宝多。
郭宝多拍腿叫道:“当然不像话!”
南向天叉起腰逼近井娃,龇牙咧嘴道:“听听,都说不像话,咱家不是白请了方大夫,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