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在梁庄-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前天,不知道为啥事儿,春梅跟她婆子妈大吵了一架,吵完架之后,春梅上地里去撒肥料,回来才想起来撒错地了,把整整两袋化肥撒到别人地里了。她又跑回到地里,在地头转了好多圈,我看她神情不正常,一直跟着她。回来,眨眼不见,就喝敌敌畏了。你说,傻不傻,村里有几个男人不是在外面,都像她这样,大家还活不活?

我都不敢跟你哥提我写信给根儿的事儿,你哥非骂死我不可,闲得没事招啥风哩?!

三天之后,派去的人和根儿哥一起回来,春梅的娘家人又来闹一番。娘家哥在冲动之下,上去打了根儿哥几巴掌,根儿哥直挺挺地站着,也不还手,也不抹泪,甚至连泪都没流,好像麻木了一样。或者,他始终处于诧异之中。他似乎不明白,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他的老婆春梅怎么会去自杀呢?我没有走过去,尽管我很想问他,是否收到春梅的信?如果收到了,为什么没有回来?现在通讯这么发达,为什么不配手机?难道他不想念春梅吗?不想念她那年轻的、仍然圆润的身体?

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对于乡村人来说,没什么事儿,不年不节,又不是春忙秋种,回家一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那绝对是浪费钱。而情感的交流与表达,更是难以说出口的事情,他们已经训练出一套“压抑”自我的本领,性的问题,身体的问题,那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事情。中国有几亿这样的流动大军,如果要考虑这些“小”问题,那不是太麻烦了吗?

改革开放,“劳务输出”一词成为决定地方经济的重要指标,因为出门打工农民才能挣到钱,才能拉动地方经济。但是,这背后有多少悲欢离合,有多少生命被消磨殆尽?男子离开家乡,一年回去一次,至多两次,加起来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他们都正值青春或壮年,也是身体需求最旺盛的时期,但是,他们却长期处于一种极度压抑的状态。即使夫妻同在一个城市打工,也很少有条件住在一起,因为建筑工地、厂家并没有义务给他们提供住宿,而他们的收入又很难租得起房,往往都是各自住在厂家。至于周末怎么相聚,怎么进行性生活,则是难以想象的黑暗问题。即使这样,能在一个城市,经常会会面已经是很幸运的了。由于性的被压抑,乡村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乡村道德观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农民工通过自慰或嫖娼解决身体的需求,有的干脆在打工地另组建临时小家庭,由此产生了性病、重婚、私生子等多重社会问题;留在乡村的女性大多自我压抑,花痴、外遇、乱伦、同性恋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也为乡村的黑暗势力提供了土壤,有些地痞、流氓借此机会大肆骚扰女性,有的村干部拥有“三妻四妾”,妇女们为其争风吃醋,衍生出很多刑事案件。

人们在探讨农民工的问题时,更多地谈及他们的待遇问题,却很少涉足他们的“性”问题。仿佛让他们多挣到钱就解决了一切问题,仿佛如果待遇好些,他们的性问题就可以自觉忽略不计。可是,难道成千上万的中国农民,就没有权利过一种既能挣到钱、又能夫妻团聚的生活吗?

春梅终于下葬了,就埋在没有撒肥料的那块地里,她最终以自己的身体给这块地施了肥。头七那天,根儿哥到坟上给春梅放了鞭炮烧了纸,又出去打工了。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义哥:我原来是被抓的人,现在咱是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义哥姓袁,四十岁左右,在梁庄是独姓。十七岁辍学后,全家离开村庄,到南方码头上讨生活。和当地人争地盘,凭着一股子拼命和不怕死的精神,终于在码头站住了脚,做海鲜批发,办公司,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时间,义哥成为那一块儿的风云人物。

那天,一辆大众车呼啸着停在了哥哥家门前,后面卷起了一长串灰尘。义哥带着母亲、儿子下了车。义哥脸庞油光泛亮,带着闪亮的、粗粗的金项链,穿着一件白背心,块块肌肉从背心里鼓出来,使得个子不高、微胖的义哥显得非常有霸气。他说话非常豪爽,但是,一说到陈年往事,马上变得充满感情,有几次眼泪都掉了出来。义哥母亲,比起二十年前在村庄的时候仿佛还年轻了些,皮肤细白红润,一看就是过上了好日子。儿子只有八九岁的样子,义哥说要带他接受接受教育,“这些孩子,不知道啥叫艰难,不知道他爹受过啥罪、吃过啥苦,才混到今天。”义哥是从另外一个县赶来的,他正在那儿谈一个铝矿开发的大项目。说了三个小时,又带着儿子和母亲匆匆赶回去,有朋友在等着他谈事情。他对自己赚钱的能力充满自信,对未来的官商生涯更是信心百倍。

我这一生,真是艰辛。要说得说上几天,能写一本书。

在咱村里的时候,真是饭都吃不上。我爹我妈房子盖起来,欠了一屁股外债。听说赶羊、卖鞋底能赚钱,想出去卖鞋底,那时候队里还不让卖,我妈就给队长下跪,也不行。后来养个羊,小偷在墙上剜个洞,把羊偷走了。你说背时不背时?

有一个事儿能说明那时候穷成啥样:爹妈出去卖鞋底,给家里留了二十七封挂面,不是现在超市卖的那种一斤装的挂面,是农村自己切的那种短的,一封最多半斤。玉米面啥都没有,我们姊妹几个就这样过了一个月零二十天。姊妹四个放学分工,拾柴的拾柴,烧火的烧火,每天都是稀汤面条,放些野菜、红薯叶子啥的,就这,到最后咋节省也没有了。我就出去借粮食,村里借遍,那时候都穷啊,谁敢借给你这群没爹娘的娃儿。等爹妈回来的时候,姊妹几个都快饿断气了。

由于在村里属于单姓,地位比较低,又在梁家这片儿住,老是受梁家欺负。为宅基地产生矛盾,万明们找事,打闹到门口。我一手拿菜刀,一手拿铁镐,不要命似的,打倒他们一大片。那时候,我才十几岁。梁万明是我老师,他说:“义娃儿,你为啥打我?”我说:“你们欺人太甚,欺门霸户。”

后来,爹妈从湖南回来,过了不多久,不小心把房子烧了,包米都烧糊了,家里的铺盖啥的都被烧了。我爹围着房子转,我们全家坐在地上哭啊,可真是哭天无路。最后借住在队里的一间炕烟房里。

我十七岁全家到阳县。我妈从外婆家借了一百多块钱,在阳县买了个磨机打豆腐。爹妈在家做,我在阳县家属区到处卖。一年冬天,下大雪,南方下雪少得很,我还得出去卖豆腐,上坡太滑,自行车倒了,豆腐全部散了,我坐在那儿哭,都不想活了。后来,想把事业扩展,阳县是苹果之乡,贩苹果比较赚钱。我联系了一个客户,一船苹果赚几千块,给我分了几百块,我高兴得不得了,正经是赚了第一桶金。但是,别人把我灌醉,把钱掏走了,我放声大哭。这是他们设好的局,骗我的。

后来,在船上贩鱼,受人欺负。被人打,要我下跪,我不下跪,打死也不跪。从那以后,我也硬起来,出来混,不能软,一软,当地人就把你收拾掉。后来开始结识阳县的各路大哥,人家也认为咱有豪气,没有看不起咱。人们都说河南娃儿咋了咋了,其实也是被迫无奈,才站起来,打造一片天。我在那儿,慢慢认识了咱们这儿的人,通过了解、沟通,找共同类型的人,讲义气的,结成一个联盟。

后来,在码头卖鲜海产品,搞大批发,这是赚钱的买卖,没有霸气绝对不行。在这期间,打架拼人命的事情很多。有一个姓郑的,我们结下了梁子。一个人给郑家送鱼,被我拉走了。这个人听说我收得贵一些,就卖给我了。郑家不愿意,拿着刀,去砍那个人。我拿着刀就砍,当时弟兄俩就见血了。他们架着我,我从背后砍,妹夫直接用木棒打,把人家打成了脑震荡。最后,他们放出话来,说见到我、见到我弟就劈,当时弟弟才十八九岁,那时候我到阳县已经六七年了。最后,就拿着刀子拼命,结果是都付出了代价。还是用钱把官方摆平了,这事儿才算完。但当时没有法律意识,派出所人劝我,我说他们欺人太甚,最后才知道是防卫过当。

有一个阳县人和我同行,本乡本土,是城关镇的一个地痞,很厉害,在当地,他是一声令下就可以呼风唤雨的人。他伙同郑家,想叫我们一家滚出阳县。后来,找我的朋友李老二,我称“小哑巴”,也是有名气的人,去谈判。要求双方互相低个头,他们不听。我朋友也没面子。当时真的是背水一战,要么卷着铺盖回河南,要么在阳县站稳脚跟。我们在李老二家里设一个指挥中心,我们三个是指挥,我弟是第一干将,共几十人,那年26日,我弟把老郑和那一伙人从三楼砍到一楼,共砍倒八个。弟弟也因此坐了牢。

几次火并后,结果是,因为没有法律意识,我妹夫为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判刑坐牢两个半月,我弟弟坐牢八年。当时这件事轰动了阳县,也奠定了我在那一片的地位。我现在在阳县,无论什么事,只要我到位,人家都会买我三分账。

我一直做鲜鱼批发。生意开始红火的时候,一年能挣二十多万,我自己赚七八万就中了,其他都给了好朋好友。有肉大家一块吃,必须得讲义气,人家才给你拼命。这几年,国家形势变了,定点收购、批发,我们的海鲜批发每年收入才六七万,大大超出我的支出。没办法,才出去办厂。走三年麦城,没赚住啥钱。然后回阳县炼油,又被朋友骗,把钱卷走了。这中间有七八年时间总是在走麦城。九几年手里就有一百多万,后来都赔得差不多了。

后来又回阳县开茶馆,做偏门,设赌局,相当于地下赌场。三人合作开茶馆,赚有几百万。开茶馆的过程中,开始操作现在这个铝矿厂。七个人合作,每个人投进去几十万。找一个专业厂长,但是,厂长不会运作,赔了一些。后来,七个人不团结,为了争这个矿,差点就要动枪。我拿着现金把钱分给他们,把矿争了过来。现在矿山,我是法人代表。已经投资一千二百万,最后可能需要两千多万。不过我的产品质量已经得到国家许可,出来的货厂家已经接受,马上就可以赢利了。

我现在的专业知识也懂得很多,那名词你肯定都不懂。

人得有想象力。我现在可以与县长、公安局长光明正大地坐一块儿。我原来是被抓的人,现在咱是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在谈到开始的艰辛时,义哥十分激动,但对于他来说,那已经是一段远去的岁月了。至少现在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企业家,做着正经生意,不会再风餐露宿、打架拼人命。当然,义哥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些艰难的日子也在他的记忆里生根发芽。

光河:儿女的命换来了一幢房子

在梁庄村路口的那一排房子里,有一座房子的院子特别大,没有院墙,直接用水泥铺地,连接着公路的路面,显得特别开阔,也很气派,这是梁光河家。他们的房子是2007年盖的,村里人在背后议论,说这房子是他们用儿女的命换来的。

光河和他老婆都是老实人,他的理想就是盖栋排场的房子。积攒了二十几年,也没有把盖房的钱攒下,他们又不愿¨wén rén shū wū¨意借钱,就下狠劲儿干活,光河和老婆、儿子出去打工,几年也不回家一趟。可是,到出事之前,房子还遥遥无期。这房子,是在光河儿女死后得到赔偿的第二年盖起来的。自那以后,光河再也没有出门打工,也很少出家门,在村里很少见到他的影子。

吃过晚饭,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黄昏的乡村有一种异样的静谧,不是崭新的、时尚的、新鲜的,而是朴素的、破败的、安详的静谧,让人有一种莫名的地老天荒之感。我和父亲一起散步,来到光河家门口。门开着,里面很暗,父亲喊了几声,没人答应。就在我们要走的时候,光河出来了。他的脸从昏暗处突然浮现出来,苍白得吓人,几乎能看到脸里的青筋,脸非常瘦削,鼻子也尖得不正常,皮肤松弛,活像一个没有血色的、恐怖的鬼魂的头颅。他慢慢移动出身体,佝偻着,像一个七八十岁的小老头。我吓了一跳,在我印象中,光河是一个颇为英俊的青年,是那种少有的深轮廓的人,如今,这深轮廓却使他显得更加病态。他和我们打招呼,搬出几个凳子,让我们在门口坐下,又喊来了他的父亲——梁庄以前的老支书梁兴隆。做这一切时,光河都是在极缓慢的状态下进行的,他的声音有气无力,身体就像是一张薄纸片,好像一阵风过来,他就要被吹倒似的。

一会儿,他的父亲来了,他的老婆,我们叫花婶的,也风风火火地回来了。花婶,浓眉大眼,身体结实,说话高腔阔调,从她身上,看不出这家曾经发生过悲惨的事件。乡村妇女的生命韧性总是比男人强。

我很想谈谈他儿女的事情,却根本无法张嘴。父亲似乎也没有办法提起,几次想提起,但又都停下了。光河一直低眉耷眼,无精打采的样子,倒是老支书依然精神矍铄。

从光河家出来,天已经完全黑了。走在乡村公路上,倾听着庄稼的呼吸声,我感觉仿佛整个大地都有着动感的韵律,充溢起一种宽广而又丰盈的生命之感。夜很黑,给人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夜空越显得幽静,高高低低的庄稼仿佛在与我们一块儿行走。一束净白的灯光一闪一闪,逐渐走近,走到最近处,灯光停下,照在我们的脸上,就听见声音说:“二爷,这么晚干啥?”父亲答道:“闲转,你在干啥?”“逮知了。”说者把手里的一个瓶子拿起来,里面是混浊的水,大概半瓶的样子,把水倒出来,知了还在里面爬。我问:“逮这东西干啥?”说者回答说,镇上食堂收,一个一块钱,最少也六角钱。走过后,父亲对我说:“这是胜文,周家的大儿子,当年他出门打工,他父亲老周替他照看孩子,没看好,在井里淹死了。胜文回来把老周两口撵得满村跑,要杀死他,把老周两口子吓得出去躲了半个月。”

回到家里,父亲给我详细讲了光河的遭遇:

事情发生在2005年10月18日,六点左右,天擦黑,学生刚放学。

光河的一儿一女,弟弟梁亮和姐姐梁英准备回梁庄村,梁亮骑摩托带着梁英,梁英已经怀孕了,有四五个月吧。梁英是个好女子,顾娘家,也顾婆家。梁英和她丈夫在镇上开了一个家具店,生意不错。她的婆家姐是个瞎眼,她经常照顾,关系不错。这天是梁亮刚从广州打工回来,到镇上接姐回娘家吃饭。就在高中拐弯路口被一辆小轿车撞了。撞车的人姓庞,是粮管所的一个主任。庞的亲哥是公安上的人,刑侦副队长之类的官。庞是醉酒驾驶,车开得很快,一辆农用车和他的车同向而行,庞超车的时候,撞了梁亮的摩托。梁英被撞飞到农用车上,一直被拉到了另一个县,大致有七八十里。人们卸车的时候才发现有具尸体在车上,当时已经夜里十点左右,车主吓得要死,不知道咋回事,赶紧报警。在这边,事故现场,车主庞一看人死了,赶紧打电话,很快,来辆车过来把他拉走了。旁观的人报警,梁亮被拉到医院,很快就死了。村里人和梁英婆家人一直在找梁英,明明是和梁亮一块儿走的,咋会没见了?到第二天早晨,公安局查到这边派出所,才知道梁英被撞到车上,拉到另一个县里了。

光河两口子还在新疆打工,几天之后才回来。光河的弟弟光天在家打理。梁英放在火葬场,梁亮放在医院太平间。当时,庞托村里治安主任去说,认为这个事赔偿七八万就可以了,光天认为七八万不行,两个大人,带梁英肚子里的那孩子,是三条命呀。后来,庞又托镇上几个有头脸的人去说合,九万五千元就到头了,再多就不管了。过了三天,梁光河两口子回来了,那伤心劲儿就不用说了,在儿子那里哭哭,又跑到闺女那里哭哭,嗓子都失声了。村里人就劝,别哭了,人死不能复生,还是赶紧想想赔偿的事吧。刚开始,光河说,不要钱,只要命,判他刑,让他坐牢。人们劝他,人已经没了,钱再没了,真正是人财两空。再说,你这闺女儿子在地下有灵,也不会愿意的。光河也就不这样说了。那一阵子,一堆人围在光河家里出主意,一是同情,还有一个,心里都打着小九九呢,想着万一要得多了,说不定还能借来一点。

最后找到一个地区公安局的关系,送礼说情,说最低赔偿二十万,姓庞的没答应。但是,地区公安局的人认为,不用管它,拖一阵儿,只要不签和解协议,他就属于重大交通事故,赔钱之外,还要判刑。后来,庞又找很多人给梁光河说合,双方僵到那儿了。最后,庞使出杀手锏,放出话来,再不答应,就不给钱了,判刑就判刑。这给梁光河造成巨大压力,怕人家有势力,即使人家坐牢,也会很快出来,钱也可能拖着不给,最后造成人财两空。为这,梁光河也四处找人讨主意,也没有更多办法。

姓庞的也打听过了,知道梁家这一家族虽然外面有人,但多与梁光河家,尤其是与他父亲梁兴隆有历史矛盾,肯定不会多管此事。因此,也就不管梁光河如何活动,以静制动。

此事被晾了有一段时间。梁亮和梁英一直没有下葬,尸体放在火葬场的冰柜里,每天也得花不少钱。光河两口子天天哭,到最后眼泪都流不出来了。闺女儿子下不了葬,人家又不管,打官司吧,又没人。一个月工夫,光河就瘦变形了。最后,光河撑不住了,又找人说合,把赔偿的钱说到十五万七千元。算是和解了。梁英的婆家也得了一部分钱。

后来,一个与梁兴隆有仇气的梁家人,与乡人说,这都是梁兴隆的报应,你是不知道,梁兴隆那鳖娃儿干支书的时候,那是屙血背良心,坏透气了!老天爷没报应到他身上,报应到他孙娃儿孙女身上。

梁庄的人大都同情这俩娃儿,但是,另一方面,又认为这是梁兴隆当支书时做了坏事的报应。

农村人的想法很现实,人死了,剩下最重要的就是钱的问题。在为钱而争执的过程中,疼痛、伤心、亲情都变为可以讨价还价的东西,一切似乎都很冰冷、无情、残酷。这也是一般人在理解乡村类似事件时常有的谴责与鄙视,似乎他们把钱看得比人重。但是,谁又能看到他们心里面的深流呢?

我就要离开家乡的时候,光河到县城看病,他的舌头突然间不能动了,吃什么都吐,无法下咽,已经有十来天没有进食了。我不知道最终的检查结果,姐姐说可能是神经官能上的病,哪一根神经失控了。但我有一种疑惑,这会不会是抑郁症引起的?想起光河从房屋暗处走出来的时刻,那厌倦的、松弛的、刀条一般的脸,我觉得死亡似乎就跟随在他左右。白发人送黑发人本来就是痛苦的,更何况是以这样残酷的方式。无儿无女的他,生活的希望、目标又在哪里呢?而他的新房,又给他多大的压力,或者,一种说不清的负罪感?“拿儿女的命换来的”,这句话会在他的心里产生怎样的反应呢?在乡村,突然得到这么大一笔钱,觊觎的人且不说,它会使那些嫉妒的人说出不符合自己日常性情的话。我相信,有不少人向光河借过钱,毕竟,他有这么多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而当所有的钱都转化为这一座房子时,也等于全村人的某一笔财富失去了。这是一种不顾人情的做法,会招致村里人的不满。它也会加深光河的负罪感。

'1' 不太美气:不舒服。

'2' 说人:相亲。

'3' 对两句:双方对话几个回合,暗含着较量或考查之意。

'4' 黑里盔:脸非常黑。

'5' 清是:真的,特别

'6' 婆子妈:婆婆。

'7' 月把天: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五章 守在土地上的成年闰土

引言

对农村无依无靠的老、弱、病、残及因劳力弱和遭受灾害而生活困难的特困户,市政府采取临时救济和春节前集中救济的办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2004年6月,出台了《穰县农村特困户救助办法》,2006年7月,又将农村9388户、22500人纳入农村低保救助范围,平均每年发放生活救助金和医疗费170多万元。

——《穰县县志·民政》

清立:无论走到哪儿,刀不能离身

夜里下了一场大雨,清晨起来,村里人都出来查看房前屋后的情况,害怕有地方存水太多,泡到地基。乡村的下水道一直是一个大问题,没有统一的排水管道,都是各自为政,一到下雨,村里的水流纵横交错,前后邻居为排水打架的事情时有发生。

我和哥哥也到老屋去查看了一番,东西屋的两个水坑里储了好多水,但还没有漫到前后地基的地方,不会造成老屋的倒塌。我们准备回去吃早饭,走到青石桥的地方,清立挎着篮子出现在路的那头。他的上衣敞着,露出滚圆的肚子,裤子用一根草绳系住,一只手拿着一把长约八九寸的砍刀。看见哥,老远就笑眯眯地打招呼,“叔回来了。姑啥时也回来了?”他的声音很低,有些沙哑。我低声对哥说:“看着怪正常啊,怎么都说他神经了?”哥说:“说两句话你就知道了。”然后大声对清立说,“清立,起恁早,干啥呢?”清立说:“河里涨水了,5点多就起来,到河里逮鱼了,逮住条大鲶鱼。”说话间,走到我们面前,把篮子伸到我们面前,只见小篮子里卧着一条大鱼,有四五斤重的样子,胡须还在微微地动,我和哥都赞叹起来。清立一听,非要把鱼送给哥。他把篮子放在青石桥边,到处找绳子,想把鱼穿起来。

我说:“清立,给你照张相。”他好像不相信的样子:“真的?”我说:“是真的,你站好,摆个姿势。把手里的刀先放一边儿,不好看。”清立却说什么也不愿意,一定要拿着刀。我说:“你把它先放篮子里,等照完相再拿上,不就行了吗?”说着,我就很自然地去拿他的刀。清立的脸色突然难看起来,非常紧张,手里的刀握得更紧了,眼神里露出些凶光。哥看见这情势,赶紧上来拦我:“你照就是了。”

清立好像忽然醒悟过来,掀开衣服,把刀插在裤腰里,然后放下衣服,从外面几乎看不到刀了,只有一个很浅的轮廓。我说:“开始了。”清立却又跳起来,说:“别慌,我还没摆好姿势。”他跑到一棵树旁,倚在旁边,腿交叉着,大概觉得这姿势很美,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照完之后,再三嘱咐我洗出来一定送给他一张。

我很想和他聊会儿天,了解一下他的精神状态。九年前,清立突然神经了,拿着刀到老支书梁兴隆家里行凶。梁兴隆吓得满村跑,清立满村地追,把梁兴隆的头、手、腿几乎都砍断,胸部也挨了一刀,肋骨都露出来了。梁兴隆老婆的手和腰也被砍伤了。这件事成了当年轰动方圆几十里的新闻,有好事者还编了一个顺口溜:“梁庄出新闻,清立砍兴隆,胳膊断了线,刀往肚里捅。”

我问他日子怎样,他却反问我:“你从北京回来,那奥运什么样?”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又说到奥运很了不起,我心中还暗自吃惊,觉得清立并没有真正傻。再往下,就不知所云了。清立说话声音很低,嘟嘟囔囔的,听不清楚。一会儿粮食政策,一会儿治安管理,一会儿又哪个地方死人什么的,思维很乱,没有完整的表达,但几乎全是国家大事。他双手抱在胸前,眼睛看着天,还有点沉思的状态。

临走的时候,清立一定要我们拿走他拎着的那条大鱼,他已经在地上找到一根细绳,把鱼串好,非让哥哥拿着,哥哥推说拿着不方便,但怎么推让也不行,最后哥哥只好拎着这条五斤的大鱼回家了。路上,哥哥说:“你那会儿去拿清立手里的刀,你知道有多危险?自从出了那件事之后,他在村里,刀是从来不离身的。有时候,走着走着,他就会拿着刀乱舞一阵儿,谁也不敢拦他。你想,出了砍人的事儿,谁还敢上他跟前?”他为啥非要把鱼送给哥哥?因为当年打官司,哥帮他请律师,找精神病院作鉴定。他心里还是明白的。

吃完早饭,我让哥给我讲讲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清立,今年可能四十四岁吧。原来做过小生意,很精明,干活也出力,干瓦工。他们家在梁庄也属于被欺负的对象,他爹属于脑子特别死的那类人,没有一点正义感,没团结住人。想巴结村干部,但又巴结不上,村里人都看不起他。“文革”时曾经得势几天,但也只是打手,那时候咱爹受批判,他也跟着别人,上去又踢又打。在村里没一个朋友,很少有人到他家去串门,几乎没有摆过酒场。清立,在农村属于能干人,但为人处事也和他爹有点相似,性格孤僻,很少交到朋友,但见人说话打招呼比他爹强。

清立没挣来多少钱,娶个老婆却很逞强,老是吵他没本事。其实当时,整个社会环境都没钱,清立分家后,日子在村里过得不算最差,可他老婆不愿意,俩人为此常吵架、打架。清立吵不过,也打不过。可能那时候性格都有点压抑,村里的人感觉到他神经有点不正常,但也没出过啥事儿。

清立和梁兴隆的矛盾根源在于房子的问题。清立的房子在坑塘边,离兴隆家比较远。但是,兴隆家的下水道被挡住了,其实不是个大问题,下水道都是自己挖的,怕下雨了排水不畅,稍微改一下就行了。但是,兴隆当支书那些年,习惯了以势欺人,就直接跑去骂清立,清立还了几句嘴,还把兴隆推倒在地。后来,兴隆的几个儿子认为非得治清立一次不可,敢欺负到太岁爷头上,那还了得?兴隆的仨儿子跑到清立家里,把清立揍了一顿,打得不轻。到大队那儿评理,村里治安主任是兴隆二儿子的亲家,你说,清立能说赢吗?把清立定为没理,因为打了梁兴隆,又给赔了五百块钱的医药费。从此之后,清立种下心病,彻底神经了。

一天夜里,梁兴隆的儿子在周家看完电视回去,正准备开门,有人拍拍他肩膀,他一回头,就被戳了几刀。有人怀疑是清立干的。他们去找清立的事儿,清立说他没有,大家都不信。又打了一架,这次,清立更吃亏了。这中间,清立的老婆也带着儿子走了,找不着,可能出去打工了,连个信儿都不给清立留。

有几个月的样子,大概是1999年的夏天,具体哪一天忘了。清立手里拿把砍刀,不知道是为啥,跑到兴隆家里,先打兴隆老婆,把他老婆手指砍断,头上还弄个窟窿。梁兴隆吓得满村跑,清立拿着刀满村追,兴隆的脖子被清立用砍刀割了一下,肩上、腿上也砍了几刀。旁边的人去拉,清立拿着砍刀满村追,吓得也没人敢上来拉架。人们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