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执掌好莱坞-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后期,我们还是得去德国的。”这个利维倒是没忘,“街道,房屋,剧院,书店,这些外景,还是要到柏林实地取景才可以。我不知道到时候要去多少人,订票的事情,住宿的事情,拍摄的事情,你得准备好了。”
“这个你放心,我办的到,还有一个问题,我也得问问你。”亚历山大开口说道,“我们有了演员,拍摄场地定在柏林和美国分别拍摄,所有的器材我会准备……但是能不能够告诉我,为什么你要我准备的胶片,要用1500卷?”
对于利维其他的要求,亚历山大都觉得可以理解,唯独这个,有些奇怪。一卷胶片的拍摄时间是4分钟,1500卷胶片,也就是6000分钟的时间了。
当然,电影拍摄很难一次成功,基本上耗片比在1:10左右,6000分钟的胶片,也就可以拍摄出来600分钟的电影了。可就算如此,也有点多。
当然,利维的要求是三台摄影机拍摄,可姑且不说三台摄像同时开的时候有多少,就算是全程都用,这也是能够拍摄200分钟的了。
利维的设想是120分钟的电影,200分钟可是太长了。
“以备不时之需吧。”利维开口说道,“我不知道你,反正就我自己来说,第一次拍电影,我还是觉得谨慎小心一些好。”
自己既然是想要当导演,想要拍摄出来好电影,而且还是经过了这么久的准备,那么自然就是要各方面都准备十足才好。1500卷胶片,可以说是比正常需要用到的胶片多了一倍,既然利维是第一次执导长片,那么,他也就要多准备一些了。
有备方能无患。
“我还以为,是你因为找不到好的摄影师,而为此多准备一些胶片呢。”
亚历山大的讽刺,利维听到了,却也没有在意:确实,利维让亚历山大找的摄影师,不是很有名气。这个名字叫做沃利·菲斯特的摄影师,现在还是个籍籍无名的人,一直以来,他都是在拍摄一些低成本的恐怖电影,作为摄影师,混的颇为不如意。在亚历山大看来,自己的公司既然要拍摄电影,那么也应该找来诸如约翰·托尔,或者是罗杰·迪金斯这样的摄影师,对于利维选择的是这样一个籍籍无名的人,亚历山大也有些担心。
摄影师基本上就是一部电影中,权力仅次于主演,导演,制片人这些人的。整个片场,对拍摄情况不满意,可以要求重新来的,也就是导演,主演和摄影。他是意义很大的,好的摄影师,才能够完成导演的拍摄意图,而且在一些电影中,镜头拍摄的足够好看的摄影师,甚至能够把本来不好的电影变得很好,摄影师用人不当,可是大问题。
可利维对此很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这个摄影师绝对没有问题的。”可是对此,利维就像他确定女主角的时候,一样是非常固执的,“你看过他的电影吗?他对于光暗变化对比的把握非常出色,甚至可以说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这样的拍摄风格,用来拍摄我的电影正合适,比起来罗杰·迪金斯更合适——相信我,他拍摄大片都没问题,最好是拍摄蝙蝠侠那样的电影才算是显示功夫呢。”
这个人当然没有问题:日后拍摄蝙蝠侠三部曲的摄影师,工人的在光暗对比方面的大师。这样的人掌镜,利维才放心的。
亚历山大冷哼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这部电影的拍摄不算特别困难,利维很有自知之明,这部电影的拍摄都是些比较简单朴实的摄影手法,也不需要太好的摄影师。而且,利维想必也有他的理由,比起来电影的摄影,他也不是什么都大权独揽,配乐方面,利维还是同意找人做的。
“配乐的事情,交给汉斯·季默来做就可以。他也是德国人,能够懂得我的要求——这部电影,德国和俄国的音乐的转变,也是一个注意事项。”
对此,利维同意了亚历山大的建议:汉斯·季默的公司,明年都接下来不少的活儿,写配乐非常多,也知道该怎么做。一般来说,电影配乐占电影总支出的8%左右,有160万,汉斯·季默肯定会努力写好曲子。
“配乐没问题,后期的剪辑工作你不必担心,既然克拉克想要亲自动手,公司花钱买机器就是了。音效也不成问题,找几个音乐工程师就可以,这方面人手也是现成的,花钱多点,不过水平信得过。”
电影的拍摄,是一个多方协作的过程,必须得所有人各自用力,才有可能拍摄出来一部好电影。鲍勃做完了剧本,克拉克管着面试,而在后勤准备上,亚历山大也不落人后。摄影,配乐,布景,混音,这些方面,都是他的任务。
“你也别太着急了,我都说了,时间不急。”
两个人在讨论的过程中,塞隆就坐在一边,听着他们的话语:她从来都不知道,原来拍摄电影,还有这么多的事情。她参演过电影,可是,从摄影,到配乐,到拍摄地点和道具,全都要符合电影主题,这样的做法,她还是头一次见到——当然,这也是因为这才是她的第二部电影……
这才像是正规的电影拍摄……塞隆在心里对自己说着。
而就在塞隆惊讶的时候,又是一个消息传了过来。
“尼克,一个好消息。”鲍勃从门外走了进来,“凯文史派西看了我们的剧本,他想要和你谈谈,然后再决定是不是出演。”
想要和我谈谈?
利维马上就想明白了史派西的想法:对于大导演来说,演戏时自然是导演挑选演员的,可对于大牌明星来说,演戏的时候,他们也是想要挑选导演的。利维的剧本获得了史派西的青睐,现在他想要的,是给利维一个试镜了。
试试就试试,谁怕谁?而且,自己应该去见他,因为还有别的事情呢。利维的目光,在塞隆身上赚了一圈,然后才开口。
“塞隆小姐,有没有兴趣,明天一起和我去拜访一位顶级的演员?这位演员,将会是我们的主演。”
第六十三节分析
“你好,利维导演,请坐,请不要拘束,你是我的客人,我相信,能够写出来这样的剧本的导演,肯定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要是我的家成了束缚你的思想的地方,那一定就是我的问题了。”
在接到了消息的第二天,利维就已经带着塞隆,登门拜访凯文·史派西了。
史派西的家不算太大,在他家里,也只有两个人和一条狗:史派西一直都未婚,也没有什么绯闻,从来不肯吐露自己的性向,和自己的母亲生活在一起,这些也都是好莱坞不算新闻的新闻了。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果然也是注重舒适而非奢华的。
“如果可能的话,我倒是也希望,有这样的一个家,可以让自己的想法在屋子里面肆意的游荡呢。这怎么算是束缚。”利维答应了一声,也不再客气,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塞隆,自己也坐下来了。
不得不说,凯文史派西是个很有风度的人,从见面开始,几句话的功夫,他就打消了利维的拘束,和利维相谈甚欢了。作为一个导演,上门去请一个演员,那肯定是因为演员有着很高的地位才可以,这样一来,导演难免拘束,而凯文史派西在几句话间,就打消了利维的拘束,这也让利维更加佩服这个演员了。
而且,利维也得承认,史派西对自己的态度可谓非常友好:他并没有找来经纪人或者助理,和利维进行商业谈判,正如他所说的,利维是他的客人,而不是谈判对象。
这样的为人处事方式,就足以让人很是佩服了。这里就只有他和自己,那么,两个人谈的,自然就也是电影的问题。没有经纪人的迂回包抄,演员自己也就很难再提一些薪酬,或者是要求为自己修改剧本的无理要求。史派西不让经纪人来,显然也是尊重电影的做法。
“利维导演,你的电影剧本,我已经看过了。这个人物的表现,我很有兴趣。我尝试过用内敛的演技来表现人物,但是用极度内敛的演技,在短短一部电影里面表现人物的内心变化,我没有试过,这样拍摄挺有趣的,我乐于试试。但是我有我自己的要求。这部电影我可以接,但是我希望在剧本的一些地方,提出一些修改。”凯文史派西没有和利维说太多的废话,拿出来了剧本,“这个人物你设置的没有太多的问题,人物的感情变化主线足够明显,足够直白。可是这个人物的性格不够丰满,一个人可以是内敛的,不可捉摸的,但不应该是单调枯燥的。当然,如果你想要塑造的不是一个人物,而是整个监察系统,人物是社会形象的缩影的话,这个人物是一个表现手法的话,那么我就冒昧了。塞隆小姐也在这里,也请您给我一些指点。”
在凯文·史派西递过来的剧本上面,用红蓝两色的笔,勾勒出来了不同的句子和段落。显然,史派西在读剧本的时候,不是潦草的一带而过,而是相当认真的在阅读的。这样的态度,让利维翻阅着剧本,一直不断的点头。
在利维的身边,塞隆也探过来了头,看着这个剧本。她心里有着掩饰不住的惊讶:想不到有人读剧本,竟然是这么读的。
“不,你一点都不冒昧。而且,你知道么,在看完了这个之后,我更加确定,这部电影的主角,非你莫属了。”
一个演员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接到了剧本之后,善于分析,善于把握,自己的去想自己该如何表达人物才能够做到最好,以及电影想要表达的内涵,还是接到了片约之后,先看片酬是多少,看自己是不是能够大赚一笔,看同组的人都是谁,自己是否能够更出名,甚至看是否自己有机会泡上女主角——这样的差别,就已经决定了演员在表演时候的不同。
凯文史派西能够分析剧本,能看出来了这部戏的挑战在哪里,而且,还想着如何更好的丰富人物,塑造人物,这固然是很了不起的天赋,可要是没有最基础的愿意分析,愿意认真阅读,愿意好好去做事的这种做法,他的天赋再高也没有用。
凯文史派西长的不算多帅,演出的角色又大多不是正面人物,可依然能得到观众的认可,不是没有理由的。
好的演员,计较的不会是钱多钱少,也不会是怎么才能红。剧本好不好,对于演员来说,一直都是比较值得关注的问题。
“这个人物,并不是一个社会状态的缩影,而是一个人群的缩影。他的生活,并不是枯燥,而是因为他有着自己的精神上的信仰,为了信仰他可以牺牲自己的生活。可是,文化部长的做法,在摧残他的信仰,为了文化部长的私欲滥用权力,这不符合他的信仰,这也是他开始改变的原因……”
利维和史派西讲解着剧本的构思,最多的,还是主角人物的思路变化。作为导演,和一个演员讲戏,这本来也应该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如果这样说的话,你这部电影的剧本,还是有些深度不够。”史派西听着他的讲解,突然插了口,他停顿了一下,看利维的神色没有太大的变化,才开口说话,“在电影里面,你让部长直接迫使女主角屈从于自己——你把意识形态斗争,简化成了道德上的压迫。你没有详细的比较两种意识形态的好坏,而是简单的用道德感来引导观众的想法——这个做法有些投机取巧,也让作品的深度不够,你可以更好的摆出来思维的冲突的,那样也许更好。”
“凯文,你可能搞错了一件事情。”利维笑了起来,“我拍摄这部电影,并不是想要反应意识形态斗争的。我是个电影人,不是政治家,也不是上帝,我没有资格去品评谁对谁错,我也不想过度涉及这个问题。电影有多深,至少导演的水平得够才行,我不认为我有足够的深度可以讨论这个问题,我想要拍摄的电影,从头到尾都是威斯勒的人物变化——大局之中,普通人的变化。”
不表态也是一种表态了——史派西看了一眼利维。
从刚才开始,利维说着话,凯文·史派西也在观察着利维:这个年轻人是谁,他此前也稍微了解了一下。在史派西看来,无论是评论界的出身,还是他的那个很赚钱的电视公司,都是可以给利维带来很大的骄傲资本的,而且,他的电影剧本也很好,这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年纪轻轻的,就有了这种才华和事业,史派西本来以为这会是一个非常恃才傲物的人,可是,在他走进了史派西家门之后,态度一直都很谦逊,史派西指责他的剧本有问题,他不但不着急,反而认真的讲解。可谦逊不代表没主见,当史派西提议电影更明确立场,他也会为自己的立场坚持,并不退让。
有想法,有立场,态度谦逊,这也让史派西有些满意:他看得出来,利维身上成功的潜质,能够在短短一年里有这样的成就,并不是偶然。和这样的人合作,应该很有趣。
而在此时,塞隆也在心里翻动着念头:自己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想到的就只是这部电影自己能不能拍,是否能够扮演角色,如果自己扮演角色,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造成怎样的影响,可以赚到多少钱,是否可以成名,做明星——这些想法,她以前不觉得有什么错误,可是,在此时听到了利维和史派西的讨论后,她才明白,她的距离有多大。
演员和艺术家,看待事物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自己想要成为顶尖的艺术家,只怕要走的路很长。
“既然都没有什么问题了,这个角色,我也可以考虑。”
凯文史派西表示自己愿接受这个角色,让利维非常兴奋,但是并不算特别出乎预料。这部电影中的角色,和凯文史派西的表演风格十分相近。凯文史派西演戏,本来就是一个气质偏于阴柔,动作较为内敛的演员,这样的演员,适合他的剧本本来就不多,除了犯罪剧里老谋深算的罪犯,也就是这样的戏,利维早就确定,他不会错过这个电影的。
“只是我还有一两个小问题。”史派西继续开口说道,“出演你的电影,我没有用任何意见。可是你总得告诉我,为什么选择我来演,以及通过演这部戏,我能够得到什么吧?”
一两个小问题?利维笑了起来,这哪里是小问题,这分明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考验——史派西作为面试者,这是在给自己出题呢。
第六十四节幸运
“你的剧本写得很好,故事很好,人物塑造也很好,电影拍摄手法上,你的思维有新思潮的影子,这些都是很好的地方,可是,这部电影,能够给我什么?”
当史派西对着利维,问出来了自己的问题后,塞隆也把自己好奇的目光投向了利维。她当然也听得出来,史派西问的,肯定不是金钱的报酬,而是演员的所得,同样是一个演员,赛隆也很想知道,作为导演,利维是不是也能够给自己一些东西呢?
对这个问题,利维没有感到太过于为难,反而笑了起来。这些问题,在他的预料之中,他选择史派西不是无的放矢。自然也就想好了,该如何面对他的问题。
“我看过你的表演,我一直都认为你的表演很好。你能够通过近似的表情把不同层面的感情表现出来,这是我选择你拍摄这部电影的最大原因。”利维知道,自己现在还是新手导演,史派西不信任自己,这两个问题,也是他对自己的面试,他问的肯定不是钱,而是其他层次上的东西。“至于说对你的帮助,我想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吧。”
“三个方面?”凯文史派西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一问,竟然能够问出来三个方面。一般的导演,突然被演员刁难,能够想起来一个理由就算不错,这个人却一下子说有对自己有三个方面的帮助?
“首先,我想这部电影可以算是你的转型。你最近几年接拍的电影,大部分都是以反面角色出现的。非常嫌疑犯,极度恐慌,七宗罪,一直到最近的洛城机密,才算是稍微有了些转变,但是依然是在表演反面角色向正面角色的转变。这部电影的定位相似,对于你的形象扭转有所帮助。你也知道,在好莱坞总是演反面角色不是什么好事,这限制了你的戏路,适当的转变对你来说很重要。”“这是一个方面。”凯文史派西点点头,确实,从洛城机密开始,他已经对自己的形象有所注意了。演反面角色太多了,就很少有人愿意给他正面角色演了。他本来就不是特别喜欢商业大制作的人,在剩下的电影中,温情片,励志片又都不是什么需要反派人物的电影,把这些再去了,他能演的也就没有什么了。拓宽自己的戏路,是凯文史派西的想法之一,这个导演能够看出来,算是不错。
而且这部电影也确实合适:威斯勒的角色,恰到好处的反映出来了一个人从反派到正派的变化,用来给自己转型,再好不过。
“其次,这也算是帮你打开欧洲的市场。你的演技很好,可是因为拍片子的路数限制,在欧洲你的名声不算太大。欧洲电影不如美国发达,但是在艺术追求上,他们更胜一筹。错过了欧洲,也就错过了很多好电影。在那里打开知名度,对你的事业很有帮助。”这个倒也不假。这部电影虽然是美国片,可拍摄的是德国的故事。史派西知道,柏林电影节一向都对政治题材的电影比较敏感,这又是触动到了德国人的神经的作品,这部电影只要拍的水平尚可,就肯定会在柏林大受关注的,这一方面,确实是对自己有帮助的。史派西不是很在意欧洲电影圈,他也不认为欧洲电影里面有什么角色给了他,他能够演得很出彩,不过能够和欧洲电影产生一些交集,总不是坏事。多一个选择,有何不好的呢?
虽然大部分的欧洲片子,都是有些思维诡异的,可是也得承认,欧洲是个出产大师的地方。
“而第三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你是个老演员了,你能够靠着你的表演,展现出来极为复杂的心情,展现出来多个层次的想法,这很好。不过,老演员演戏,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演戏演得太好,能够模仿的表情太多,到了需要真正的纯粹的情感流露的时候,反而不容易表现了。这部电影,我希望你能够做出来的突破,就是试着在电影中表现出来一些你的真情实感。演技再好的演员,如果不能够投入感情,都是飘在戏外的。这部戏的重点,就在于你的情感爆发的桥段,我希望你能够在这部戏中做出来一些突破,这对你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进步。”
演员们表演,很多人都喜欢讨论方法派和体验派的争辩。其实,简单的来说,方法派更注重表演方式,讲台词的抑扬顿挫,眼波流转的路线和角度,四肢运动的弧度等等这些东西他们看得很重。而体验派更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他们不死扣细节,不去死死的纠结一个动作该怎么做,而是从人物心境出发自己创造动作。
这两者虽然有着很大的争论,但是有些东西还是一致的:方法派也得分析人物思想,不然动作就用不对地方,体验派也得知道各种动作含义,创造动作总得让人看得懂才行。抛开这些上层的争论不提,只说表演能力,台词,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变化,这些东西,每个演员都得学。演技不是天生的,没有人生下来就会演戏,如何提升自己的演技,也是每个演员苦恼的事情。
对于老演员们来说,在表现上,并不存在问题,他们可以轻松的模仿任何一种心情,任何一种神态。只是,模仿得太好,真情实感就不容易表现,如何把戏从假的演真了,这才是老演员们需要解决的。
塞隆在一旁听着,也有些说不出来话:她现在连最基本的基本功都没有掌握,距离这个地步差的还很远呢。
“你说了三条,前面两条都是次要的,这一条才真的是让人激动的呢。”凯文·史派西直接鼓起了掌,“那么,这部电影,我接了。”
“这么简单?”
“顶级的剧本,顶级的思路,再加上一个即将成为顶级的导演。”凯文史派西看了一眼利维,神情有几分调侃,“那么,要是没有我这样的顶级的演员,岂不是缺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看看我们是不是能够拍摄出来顶级的电影。”
“你还漏了一个。”利维提醒道,“还有顶级的美女。”
“当然,顶级的美女。”史派西微微欠身算是道歉了,“我们的电影准备了这么多,想必,我们的电影,会拍摄的非常出色的!”
-----------------
离开了史派西的家,利维和塞隆两个人,没有再立即坐车回公司去。坐在车上,利维就已经发现,塞隆的胳膊支在车窗上,两眼望着窗外,任由风吹散了头发,一句话都不说。他知道,塞隆肯定是有心事,因此,也就直接把车停了下来。
“你有什么想要说的么?”利维开口问道。
“没什么……不,有是有,就是……不太好说。”塞隆想了想,还是开了口,“我有些不理解,你为什么要带我见史派西?听了你们的对话,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没有信心。我从来没有想过,当一个演员,也需要那么努力,那么刻苦,听了这些话,我觉得自己很差……”
“你觉得自己学不会?”
“我不知道。”她有些茫然,“我从小学舞蹈,长大了当模特,做演员,我基本上没有做过。我现在才突然发现,我自己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做演戏,那些表演课,从来没有教过我,应该像那样读剧本,我不知道,现在开始学,是不是晚了。”
利维扭过头,看看塞隆的表情五味陈杂,忍不住笑了出来。
塞隆恼怒的回过了头,利维却伸出手指,制止了她开口,“你问我,我带你来见史派西,为的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现在想这得,是灰心丧气,不学表演了,还是想要从头开始,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塞隆马上就接了口,“哪有那么轻易就放弃的道理!”
“那么,恭喜你,你已经知道我的目的是什么了——这就是我的目的,你是个很倔强的人,让你看到什么才是好演员,你就会自己努力向着那个方向努力的。”
“你认为我能成为好演员?”
“你说呢?”
当然能……塞隆想要说出口,却没有说出来。她发现利维的眼神带着些许戏谑,想必他也想到了自己的答案。
这个人,倒是真的相当读的懂自己呢。而且,他带自己出来,本来就是为了培养自己——遇到这样的导演,对自己来说,真的是最大的幸运呢。
车子再次启动,塞隆再次把头朝向了窗外,只是这一次,她是想让冷风,尽快吹散了自己脸上的红晕。
---------------------
ps:好演员的真情更不易流露,是李安的话。
第六十五节万事俱备
通过史派西来告诉塞隆演戏该怎么演,也是利维在此之前,就已经想过了的。塞隆是个很有潜力的演员,但是潜力不是能力。现在的她刚刚步入演艺圈没有多久,对于如何演戏,如何筹备,都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通过老演员,告诉她该怎么样西,这也是个最快的办法。
作为导演,拍出好电影的同时,指导演员演戏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好的导演没有几个不懂得如何让演员演戏的,利维既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史派西,也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塞隆走出成功的第一步。
当然,这也的是塞隆自己有这份决心。如果换上一个人,看到那么辛苦的筹备过程就吓傻了,那么,利维的心思也就白费了。好在,塞隆没有让利维失望。这个脾气有些执拗的女人,果然是被激起了更大的求知欲望。
这样就好,这样一来,她就在电影里,更加听话,而且更能够拍好了电影了。
这也算是利维为自己的未来做个考虑:多多的和好演员结交,能够有了更好的关系,在以后拍电影的时候,需要让他们演出一些比较跌身份的小角色的时候,才有更大的可能性。利维一直很羡慕库布里克拍摄电影时,那种把明星当成龙套用的作风,如果以后有机会,他也很想试试。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这一部戏,她能够演好了自己的角色就好。
史派西的同意,对于电影来说,是向前走了一大步。而在此时,另外一些角色,克拉克也都已经敲定了人选。在电影中的文化部长这个人选,克拉克找到了鲍勃·冈顿来出演。这个演员参演过不少电影,而且45年生人的他今年50岁出头,年级颇为合适,稍微下垂的眼角,化妆之后,扮演一个腐化的官员可以说是正好。而局长的角色,克拉克则选择了大卫·休里斯来演。这个英国演员利维倒是也有些印象,现在也算是小有名气,拍摄过不少的细分了,扮演这个戏份较多的角色正好。
而再有戏份比较多的,就是剧作家的记者朋友——这个角色杰克已经预定了,利维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了。
只是除了杰克,这两个演员,片酬都不算低,好在凯文·史派西确定了要拍摄利维的电影,使得利维的电影一下子就找到了主心骨,也大方的同意了使用它们两个。能够有重量级的演员加盟,对于电影的未来发展,总不是坏事。而且,凯文·史派西不仅同意了出演电影,在派经纪人来签约的时候,还自己主动削减了片酬,在片酬上相当大度的表示自己的片酬有五百万就行,比利维原来设想的千万少了很多。
“我不需要太多的钱……你把钱留着,去找更好的演员和我搭戏,这才是我想要的。”
对此,利维也颇为赞叹:有些好演员在拍戏上,确实是为了电影肯做出牺牲的。不仅是片酬,利维还听说,现在他正在拍摄的这部《洛城机密》,因为是有悬疑内容,导演为了不让人过早知道凶手,把主演的史派西安排在了演员表很靠后的位置上——史派西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这样的处理,让利维赞叹导演安排用心的同时,也对史派西的做法很佩服。
只是,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的拍摄,史派西也提出来了自己的要求。洛城机密还没有杀青,所以,他就算是加入剧组,也得等到电影杀青之后。而且,到了六月,电影上映的时候,他说不定也需要参加一些宣传活动,因此,他也提出来,至少在八月之前,他是不肯离开洛杉矶的。
“这个没有任何问题。”利维的时间正好也是到五月份才空下来,“我们可以五月份先开始拍室内部分的戏,等到室内的戏拍完了,我们再去德国拍摄外景。”这个回答让史派西相当满意,而他在同意了之后,马上也给利维推荐了新的人选,来拍摄这部电影。
他推荐的是德莱曼的演员——电影除了剧作家莱德曼,其他的角色也就都商量定了。而这个角色,利维希望找个比原作中更好一些的演员:原作中的演员表演有些太拘束,而且也不够潇洒,没有把一个内心充满激情和反叛的文艺工作者表现得很好,魅力有些不足,这也是让利维不满的,既然他拍摄,那么,他也希望是有个更加有魅力,能够把人物变化表现出来的人来演。
这个角色也算是主角,利维自然也找的比较认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