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本大唐-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召回来担任太子,毕竟在剩下的皇子之中,能称的上德才兼备的,也只有李愔了,这点连李恪都比他弟弟差一些。

不过李世民在听到萧瑀的话后,却是微微一笑道:“宋国公言之有理,这几日朕也一直在考虑立太子的事,不过几个皇子却都十分优秀,所以才一时拿不定主意,不过今天却总算下定决心,将太子的人选给定了下来!”

李世民的话一出口,立刻让下面的十几人精神一振,目光‘唰’的一声全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不过唯有长孙无忌却是面带微笑,好像早就知道结果一般。

“咳~,陛下,不知新任太子是哪位皇子?”房玄龄这时总算站出来问道。他虽然对李愔十分满意,但李愔却不愿回长安,所以房玄龄无奈之得选择了中立,对立储相关的事从来都不表达看法,直到现在大事已定,这才出来问了一句,同时其他大臣的耳朵也全都竖了起来。

而李世民则微笑着说道:“晋王虽然年幼,但素来聪慧,而且性情宽厚,与诸皇子相处时,从来不与人争执,再加上又是皇后嫡出,所以朕决定,立晋王为太子!”

李世民的话一落定,站在房玄龄身后的长孙无忌长出了口气,脸上也露出几分笑容,虽然他早就知道了这个结果,但是直到李世民在文武大臣面前宣布之后,这件事才算是真正定下来,再想改也不可能了,也只有到了这时候,他才算是真正放心。

而萧瑀听到太子竟然是晋王时,脸上的神色也是一黯,默默的退回了文臣之列,而在场的十几人中,有至少一半的人都在心中暗叹了口气,他们都是看好李愔的人,可惜李愔自己不愿意回来,他们也没任何办法。

李世民早就观察着下面众臣的神色,现在看到有一半的人都露出不愉之色,他心中同样也是叹息一声,若是有可能的话,他当然也想让李愔回来,可是李愔志不在此,再加上李愔在外面发展的势头正劲,他这个做父亲的,也不好再把儿子拖回来做太子吧?

萧瑀这些人需要安抚一下,但李世民心中所想的话却不能明说,不过他事先早有准备。只见李世民双手虚按,让众大臣安静下来后,这才开口道:“其实朕之所以立晋王为太子,除了刚才说的原因外,我还特意征求了一下六郎的意见,结果他对立晋王为太子也十分支持,这不,朕刚刚收到他的回信,就将这件事给定下来了!”

李世民说着,从书案上拿起已经开了封的书信,信封上字迹丑陋,正是李愔的亲笔信。看到封信,萧瑀等人的脸上却都露出一丝苦笑,原来立晋王为太子的事,远在登州的李愔也有参与,这下他们真的没话可说了。

长孙无忌看到萧瑀等人的表情变化,嘴角上的那丝微笑更加明显,立晋王为太子的事李愔也支持,这下萧瑀他们就再也没话说了吧?

不过长孙无忌忽然又想到,当初自己与李愔面谈时,对方事先给自己敲的警钟,那句‘我允许你做诸葛孔明,但是千万不要想做司马懿’的话犹在耳边,这让他心中格外的不舒服。

李世民却是又看了看李愔的信,这封信上的内容并不仅仅是支持立李治为太子,信中还向他提出几个建议,要对李治这个大唐未来的接班人进行一番‘改造’,只不过这改造的内容却是残酷了点。

第四百一十章 军校少年班

李世民与众大臣朝议的第二天,正式颁布立储召书,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入主东宫。这个消息一付出,虽然让不少人有些失望,但若是从嫡庶之分来看,却又在情理之中,所以倒也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反对。

不过在立太子召书颁布的同时,李世民又下了一道圣旨,命东宫的崇文馆与军校合作,成立一个军校少年班,这个军校班招收的都是勋贵世家的一些十几岁的少年,他们将和李治、李贞等几个皇子一起,共同在军校班学习,课程安排的也很简单,上午在崇文馆学文,下午则到军校学武。

不过当这个军校少年班的消息刚一传出,却立刻遭到孔颖达和于志宁等一些大儒们的反对,因为在他们看来,太子身负江山社稷的重任,自然从小就要受圣人的教诲,根本没必要去军校学那些武夫之技。

孔颖达这些大儒们的话一出口,自然引得李靖等一帮武将的不满,纷纷出言与对方吵了起来。现在的大唐还是文武并重,武将们在朝堂上虽然一般不发表看法,但并不代表他们的话没有分量,这点与后世宋明之时的重文轻武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于孔颖达这些儒家之人的话,李世民自然是不屑一顾,从本质上说,他也是武将出身,而且身为一个帝王,若是不知兵的话,那么绝对不是个合格的帝王。也正是因为如此,李世民根本没理会反对者的话,而是以‘太子年幼体弱,去军校历练一番,至少可以强健一下体魄’为由,强行将这件事定了下来。

关于让李治去军校这件事,正是出自李愔之手,不过他在信上只是简单的提了一下,希望李世民可以让李治到军校里历练一番,毕竟军队是最磨炼人的地方,若是李治能在那里生活一段的话,应该可以增强自身的意志,改掉有些懦弱的性格。

李世民就是军队中出来的,自然知道军中生活虽然坚苦,但却也最磨练人,因此对于李愔的建议,自然十分赞同,不过他考虑到李治身份的特殊,而且军校里的一般班级也不适合李治,所以最后想了个单独成立一个少年班的办法,选拔一些贵族少年与太子一起学习,如此一来,李治身边都是同龄人,也能更好的学习,而且这些贵族少年若是能学有所成的话,日后也会成为李治登基后的一大助力。

东宫李治的寝宫之内,李治身上穿着军校送来的学员制服,这套制服的设计李愔也参与其中,大体就是后世那种分成上衣和裤子的军训服,只不过在其中加入了一些唐代服装的特色,看上去虽然有些怪异,但军校之中的学员成天摸爬滚打的,穿这样的衣服不但方便,而且也极为英武。

李治站在镜子前面扭扭看看,虽然他的身子瘦弱,但是这套学员制服却设计的极为合体,这让他整个人看上去少了几分稚嫩,而多了几分英武挺拔之气。

“八哥,你看我穿上这身衣服是不是显得大了几岁?”李治兴致勃勃的对旁边喝茶吃点心李贞问道。其实除了李贞外,比李治小一点的李慎也在,他们两个同样穿着军校的学员制服,以后将和李治一起,进入到军校学习。

李贞没好气地瞪了正在臭美的李治一眼,语气不善的道:“你再大又能怎么样,反正是一辈子都得呆在长安,说起来还是七哥运气好,竟然提前去泉州当他的刺史去了,倒是不用再上什么劳什子的军校,早知道我也到外地之官了。”

李贞的抱怨自然也有他的道理,本来他今年十四岁,明年就可以到外地之官一年。而李贞一向最佩服李愔,早就想像李愔在登州那样,治理出一个兴旺繁荣之地,可是现在李治做了太子,他倒没什么意见,毕竟无论怎么算,太子都不会落到他头上,可惜接着父亲李世民要成立军校少年班,命他也要进去学习,这下还不知道要学多长时间,他想要到外地大干一场的愿望自然是落空了。

李贞的话音刚落,同样正在整理衣服的李慎却是大笑道:“八哥,你想到外地之官的目的恐怕没那么单纯吧,我可是听说,你府上住着应国公家的三小姐,长相是国色天香,而且与八哥你情投意合,现在就等着成婚呢,若是你到外地之官的话,恐怕兄弟们就得先喝你的喜酒了吧?”

李慎这家伙的年纪虽然不大,但却十分早熟,说的话也一下子说到了点子上,李贞外出之官虽然是抱着一展抱负的目的,不过他和武美娘早就情投意合,甚至杨夫人也不反对他们成婚,不过李愔却并不想让他们结那么早的婚,说是对身体不好。这让李贞十分无奈。在他看来,美娘都已经十三岁了,而自己也马上十五了,身边像他们这么大结婚的人多的是,根本一点也不早,可惜李愔说服了武媚娘,两人都一起反对,这让李贞十分无奈。

不过李贞也不笨,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李慎刚才说的,若是他到外地之官的话,那么按规矩是要先成婚的,有这个正当理由在,想必六哥想反对也没有理由了,李贞被李慎一语道破了心事,当下脸色一红,上去敲了敲李慎的小脑袋气道:“小孩子懂什么,我与美娘是总角之交,相识相知这么多年,早就该成婚了,若不是六哥……”

说到这里时,李贞猛然闭嘴,李愔之所以能插手他的婚事,主要是因为有武媚娘在,但是武媚娘的身份却见不得光,李愔虽然是他兄长,但却也就没有插手他婚姻的理由,正是想到这一点,所以他才忽然停下来。

不过李治的耳朵极尖,听到后丢下镜子笑问道:“八哥,你成婚怎么又和六哥扯上了关系,难不成六哥还能阻止你成婚吗?”

要不是六哥阻止,说不定我现在连孩子都有了。

李贞心中咕哝一声,不过他却不敢这么说,只是开口搪塞道:“怎么和六哥没有关系,当初他建议父皇,让我大唐的公主要十八岁才能出阁,再加上报纸上又宣传太早成婚的坏处,结果现在无论是民间还是贵族圈中,都是风气大变,一般女子最少也要等到十六才出阁,而美娘现在才十三岁,估计我还得再等三年!”

李贞说话之时,还半真半假的露出满脸的苦笑,这倒是让李慎面露同情。不过他毕竟年纪还小,对男女之情了解的不多,所以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倒是李贞听后也在心中叹了口气,心中也想起分别半年有余的采儿,也不知道他在六哥那里过得怎么样?个子是不是又长高了?不过听说海边的太阳很毒,千万不要把皮肤晒黑了才好。

“皇后驾到!”正在李治在想着心事时,忽然外面的太监喊道,紧接着两个小黄门打头,后面跟着两排宫女,最后则进来一位身着宫装的中年贵妇,正是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

虽然长孙皇后盛装而出,但是脸上却难掩一股憔悴之色,甚至在乌黑的发丝之中,还隐约可见一丝丝银发。长孙皇后贵为一国之母,平时保养的极好,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了,但平时看上去也只有三十许,不过在最近两个月,她却老的极快,不但皮肤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连白头发也开始出现了。

看到长孙皇后进来,李治三人急忙站起来行礼道:“儿臣参见母后!”

长孙皇后看到李贞和李慎也在这里,倒也不觉得意外,以前李治不是太子时,他们三兄弟的感情就很好,所以时常走动,长孙皇后对此也十分赞同,现在见到李贞二人,倒也在意料之中。

“起来吧,贞儿和慎儿你们也要到军校里学习,不过我听说那里有许多训练可是十分困难,你们三兄弟到时可要互相帮助,千万不要丢了咱们皇家的脸!”长孙皇后笑呵呵的将三人搀扶起来道。

“母后放心,我是他们的兄长,谁要是敢欺负两个弟弟,我非把他的腿打断不可!”只见李贞笑嘻嘻站起来道。不过长孙皇后听后却是哭笑不得,她叮嘱的意思是让他们三兄弟在训练时,要互相扶持,不能落于人后,可是李贞这个好斗的小子却理解偏差,听他的意思,好像到军校就是为了与别人打架一般。

长孙皇后身为所有皇子的嫡母,看到李贞如此没正形的样子,自然免不了教训几句。李贞虽然大胆,但却不敢对长孙皇后不敬,只得装出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表示自己进到军校后,绝对不主动找人打架。言外之意若是有人惹到他,那就只能打了。不过看到李贞被训,李治和李慎却都是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就差笑出声来了。

长孙皇后训斥了李贞几句后,又夸李慎书读的不错,小小年纪就比几个哥哥都强,结果这惹得李贞和李治都对李慎怒目而视。不过到最后时,长孙皇后忽然话锋一转道:“贞儿、慎儿,你们先回避一下,我找雉奴有些话要说!”

第四百一十一章 忐忑的李治

“儿臣告退!”李贞和李慎狐疑的对视一眼,这才躬身说道,然后两人又看了一眼李治,转身离开了东宫。

看到李贞和李慎离开后,李治却有些畏惧的站在一边,不知该上前说什么。他虽然是长孙皇后最小的儿子,平时也居住在宫,但是这些年长孙皇后的身体不好,再加上又要为李承乾和李泰两个大一些的儿子操心,所以平时对李治的关心就少了些,导致母子两人相处时,李治对她这个亲生母亲竟然有些畏惧。

看到李治的样子,长孙皇后却是叹了口气,上前拉过儿子的手,让他在自己身边坐下道:“雉奴,这几年为了你大哥和四哥的事,为娘对你的关心还比不上你父皇,你不会怪母后吧?”

听到母亲如此说,李治自然是连连摇头道:“母后说哪里话,您要帮父皇管理后宫,又要管教兄弟姐妹,自然事情要多一些。而且当初大哥和四哥不和,母后要忙着为他们调解,这一切儿臣都看在眼里,只是心中暗恨儿臣年幼,无法帮母后分担,不过母后放心,儿臣日后肯定不会像两个哥哥那样惹母后伤心!”

听到小儿子说出如此贴心的话,长孙皇后也是十分感动,搂过李治的头放在自己胸口,眼泪却止不住流下来。而李治却也没想到母亲竟然会做出如此亲密的举动,从他懂事起,长孙皇后就再也没有抱过他,这让他在惶恐之余,却也感觉到一股从未有过的温馨。

长孙皇后与李治感觉着这难得的母子亲情,过了好一会儿,长孙皇后这才抹着眼泪道:“雉奴,你大哥被贬出长安,你四哥又说出那种蠢话,现在你皇后已经决定将你四哥也贬到外地,如此一来,能留在为娘身边的,就只有你一个了!”

长孙皇后说到这里,眼泪又开始涌了出来。做为一国之母,长孙皇后本来不应该在人前如此失态,哪怕对方是她的亲生儿子。不过这段时间以来,她却是接连受到打击,先是大儿子李承乾谋反被贬,这已经让她伤够了心,之后李泰又说出什么杀子传弟的话,更让长孙皇后又气又恨。

以长孙皇后的政治智慧,自然可以看出李泰话中的虚实,既然他能在他父亲面前说出这种话,那么日后若是真的让李泰登基,恐怕自己这个小儿子就要难逃一死了,而想要杀他的,却正是他的亲哥哥。不过万幸的是,自己的丈夫却还不至于宠爱到李泰是非不分的地步,将李泰排除在太子人选之外,这让她这个当娘的总算放下心来,毕竟皇位虽然重要,但她却更不希望看到,日后两个儿子骨肉相残的惨剧。

李治虽然早慧,但毕竟年纪还小,并不能完全了解长孙皇后的心中所想,不过事先他早就得到了舅舅长孙无忌的指点,让他这段时间多陪陪母亲,哪怕是没有什么事,也要去立政殿坐一会,陪母亲聊聊天。因为长孙无忌知道,自己妹妹的心情会很不好。

出于母子天性,也出于长孙无忌的嘱咐,李治在长孙皇后面前表现得十分乖巧,尽量挑一些她喜欢听的话说,长孙皇后虽然也看出儿子在讨自己的欢心,但却依然十分高兴,毕竟李治的年纪这么小,就已经如此懂事,光是这份心意就让她这个当娘的感动。

母子两人说了好长时间的话,最后长孙皇后严肃的交待道:“雉奴,这次你父皇亲自下旨在军校成立了一个少年班,虽然其中有锻炼你的原因,不过最主要的,却还是让你培养一批心腹之人,等你和他们一起长大,那些少年班的学员将是你最大的助力,所以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一定要多拉拢一些人才!”

“雉奴知道!”李治十分认真的点了点头道。他身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儿子,对于这些政治上的事有天生的敏锐,自然知道成立少年班的主要目的。

看到儿子如此听话,长孙皇后高兴的点了点头,接着再次开口道:“另外你们也将在军校内上课,这就让你们有机会接触到那些真正的军校学员,这些人都是咱们大唐军方一系的中坚力量,所以你平时若有机会,也要对他们多多留意,最好能通过一些熟识的人,与军校中的学员打好关系,这些事情很重要,雉奴一定要认真对待!”

李治知道母亲说的这些话虽然不如关心的话好听,但对他却十分重要,所以依然重重点了点头道:“儿臣明白,军校里有不少都是儿臣的旧识,等有机会了,我就让他们帮我代为引见一些军校的学员!”

接下来长孙皇后又对李治交待了一些事,几乎都是关于他成为太子后应该注意的事,本来这些事并不需要长孙皇后亲自提点,不过出于对儿子的关怀,长孙皇后还是一一向他点明,若是李治有什么不明白的,她还会耐心的讲解其中的厉害。

晚上长孙皇后又和李治吃了顿晚饭,然后这才回到太极宫中。不过李治看着母亲离开后,脸色却变得有些忐忑不安起来,他在皇子中排行第九,除了早夭的二哥外,还有七个哥哥,所以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太子之位竟然会落到自己头上,甚至在刚入主东宫的前几天,他还感觉一切都像是做梦一样。

不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长孙无忌等一帮人就接连不断地来拜访,特别是舅舅长孙无忌,他对自己叮嘱了许多,话中还暗示了他在自己被立为太子这件事上,出了多大的力。不过李治却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之所以能被立为太子,第一是因为六哥李愔不愿意争,第二是六哥向父皇推荐了自己。可以说,自己这个太子之位,其实就是六哥李愔让给自己的。

另外李治也知道,舅舅他们也在立太子一事上出了许多力,所以现在才急着上前表功,为的就是让他在心中记得这份功劳,本来这也无可厚非。但是现在立下最大功劳的六哥却什么话也没有说,反而是功劳小的在请功,这让李治对舅舅长孙无忌等人感觉有些厌恶。

可是再怎么厌恶,李治却也明白,包括长孙无忌在内,无数人都将希望放在自己身上,今天连母后也来向自己交待事情。这让李治忽然感觉到一种压力,他担心自己做不好太子,担心会让父皇和母后他们失望,也担心做错事会受到舅舅等人的指责等等,虽然这一切都还没有发生,但却已经给了李治一种绝大的压力,这种压力让年仅十三岁的他实在有些承受不起。

也正是在这种压力下,李治忽然想到了六哥李愔,想到当初六哥在长安时,他们两个的关系就特别好,有什么事情,六哥都会帮他出头,他也习惯在六哥的保护下生活。可是现在六哥把太子让给自己,他自己却在外面打拼,这让李治忽然发现,自己以后将再也找不到依靠的人,也不能再得到六哥的保护,因为他是大唐的太子,这个身份已经让他明白,以后的一切都将由他自己处理,而且也必须由他自己去处理,这也是让李治感觉到压力的地方之一。

想到远在登州在六哥李愔,李愔心中也是长叹一声,当初他就羡慕六哥在海外的自由自在,甚至上次六哥他们去台湾时,他还怂恿七哥和八哥,希望能带上他们一起去,可惜因为他年纪太小,最后反倒是七哥和八哥去海外见识了一番,自己却是无缘,现在他又做了(W//RS/HU)太子,恐怕到海外游览只能当做一个美好的梦想了。

李治在东宫中羡慕着李愔的自由自在,甚至到了半夜也没能睡差,不过他却不知道,李愔这时候却也没能睡觉,甚至整个王府的人也都在忙碌个不停,其中最兴奋的除了李愔外,就是王府的大总管高重了。

“无量道尊,佛祖保佑,一定保佑武嬬人为殿下生下一个小王子!”高重一边招呼着下人们忙前忙后,嘴里还一边低声念叨着,他是个阉人,又是看着李愔从小长大的,再加上李愔对他又极是亲厚,所以早就把全部感情都投到王府里。

不过现在王府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可以继承王位的小王子,可惜王妃一直没有生育,上次王嬬人好不容易怀孕了,却生下一个女儿,虽然李愔很高兴,但高重却感觉空欢喜了一场,本来他将希望寄托到那位还没过门的崔嬬人身上,但万幸的是,殿下在外面还有了一个见不得光的武嬬人,而且在去年还怀孕了,这让高重总算了松了口气,现在正求神拜佛,希望这次武媚娘能一举得男,也好了了他这桩心愿。

相比于高重急于要男孩的心思,李愔却根本不在乎男女,反正他身体又没问题,而且他和文心几人都这么年轻,以后还有的是机会,所以他现在只求能让武媚娘顺利生下孩子就行。可是武媚娘是从下午就进到产房里,到现在都半夜还没生出来,而武媚娘的惨叫声却越来越无力,这让他都快急死了,在产房门口不停地转悠,若不是文心和惜君拦着,他早就冲进去了。

第四百一十二章 乳名澳洲

李愔在外面急的要命,产房里也同样忙碌个不停,其中稳婆和医婆都是李愔从长安带来的,当初也在医学院开设的引产班学习过,足以应付孩子出生时遇到的各种状况。

“杨嬬人用力,孩子马上就要出来了!”站在床尾的稳婆满头大汗的高叫道,同时将武媚娘身下的染血纱布抽出,并飞快的换上几层干净。站在旁边的医婆也在为武媚娘施针,这种催产的针炙之术是她从医学院里学来的,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用,只是这次的胎儿太大,出生有些困难,所以才不得不用。

产床上的武媚娘发丝凌乱,整个人都已经被汗水打透,脸上满是痛苦之色,不过尽管如此,武媚娘还保持最后的一丝神智,听从稳婆的吩咐,时不时的全身绷紧,拼命地想把孩子生出来,只是每次用力,她都感觉自己像是要被撕裂了一般。

不过最后随着武媚娘的一声尖叫,床尾的稳婆终于惊喜的高叫道:“生了生了,是位小郡王!”

嬬人不是正妃,生下来的儿子虽然也有可能继承亲王的王位,但那却是在王妃无子的情况下。不过一般来说,亲王的儿子最少也是个郡王,更何况武媚娘生的还是庶长子,比一般的庶子要尊贵一些,所以稳婆才会如此大惊小叫。

陡然觉得全身一松的武媚娘听到是个儿子,整个人只感觉一股极大的幸福感从心底涌出,不过紧接着她就感觉眼前一黑,然后就不省人事了。这下把医婆吓了一跳,急忙上前查看,直到发现只是因为劳累过度晕过去时,这才放下心来。

房门外的李愔正像只无头苍蝇似的来回走动,忽然听到产房里稳婆惊喜地叫声,紧接着一声嘹亮的哭声传出,这下总算让他松了口气,好不容易又耐着性子等了一会,稳婆才出来向李愔道喜,当听到武媚娘母子平安时,他整个人一下子松下劲来,一屁股坐到旁边的椅子上喘了口气,随后就冲进产房去看刚出生的儿子了。

武媚娘母子这时已经被抬到了里面的暖床之上,身上也换了件干净的衣服,脸上虽然被擦洗了一遍,但是额头上却还是在不停地冒虚汗。不过尽管如此,武媚娘却早已经疲惫不堪的睡去了,估计要很过段时间才会醒。

而在武媚娘的身边,一个被襁褓包裹着的小婴儿躺在那里,正瞪着两支乌黑的眼睛,四处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不过小家伙的眼睛虽然漂亮,但是却和当初丑丑出生时一样,脸上皱巴巴的,而且皮肤也是红粉粉的,只是他可比当初丑丑大多了,听稳婆说足有九斤,不过也正是这种胖乎乎的样子,让他看上去像只刚出生的小猪。

“杨妹妹真厉害,不但一举得男,而且刚出生就这么胖,以后肯定是个健康活泼的小家伙!”文心也陪着李愔一起走进来,看到武媚娘身边躺着的小婴儿时,十分羡慕地说道。不过话刚说完,她就感觉心里有些酸溜溜的,毕竟她才是王妃,可是惜君和媚娘都有孩子了,就她自己还没有。

李愔伸手抱过儿子,想好好看看他,可惜也不知为何,这小家伙的大眼睛瞪着李愔好一会,忽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怎么都哄不住。

看到这种情况,有带孩子经验的惜君笑着接过孩子道:“夫君,还是我来抱吧,看你抱孩子的怪样子,孩子不哭才怪呢?”

不过惜君的话说的有些满了,小家伙被她抱过去后,的确停止了哭声,但还没过一会,却又开始大哭起来,而且这次哭起来就没完,连奶娘来哄都哄不住。幸好武媚娘睡的很沉,所以倒没有把她吵醒。

正当李愔他们手足无措时,正在自伤的文心忽然开口道:“夫君,要不让我抱抱吧?”

现在孩子又传到了李愔手里,他听到文心的话,立刻把小婴儿塞到文心怀里,说来也怪,这小家伙刚才还哭的要命,但是当看到文心时,哭声渐渐的止住了,紧接着只见他抽动着小鼻子,两只眼也慢慢闭上,竟然就这么睡着了。

“咦!看来这孩子和姐姐有缘,否则我们谁都哄不住,偏偏一到姐姐手里就睡着了。”只见惜君有些惊奇地说道。文心一听也显得十分高兴,抱着婴儿摇晃了几下,这才将对方慢慢的放到床上,并叮嘱奶娘,一会别忘了给孩子喂奶。

李愔看到文心在吩咐这些事时,脸上多了一层不一样的光彩,看上去有一种难言的母性,看来自己这个儿子对文心的亲近,已经激起她心中的那份母爱,不过这孩子再好,却也是武媚娘生的,看来自己应该努努力,让文心也尽快有自己的儿女。一想到晚上文心那种宜喜宜嗔的神态,李愔心中就禁不住涌起一丝火热。

武媚娘一直到第二天一早才醒来,虽然她在昏睡前听到是个男孩,但醒来时却还感觉如在梦中,直到亲自把孩子抱过来查看了一下,这才喜极而泣,当李愔赶来时,她正亲自给孩子哺乳呢。

“媚娘,不是有安排的奶娘吗,怎么你亲自给孩子喂奶?”看到武媚娘一脸宠爱的表情,李愔笑呵呵的走过去道。昨天虽然忙到半夜,不过晚上他却还是到文心那里休息了,结果文心受到刺激,一向对房事都有些羞答答的她竟然第一次主动起来,虽然李愔累的不轻,但却有种食髓知味的感觉,看来这几天要多去文心那里几次才是。

武媚娘看到丈夫满面春风的走进来,只道他是看到自己生了儿子,王府从此有后,所以才会如此高兴,当下心中更是欢喜,只见她娇声笑道:“夫君,咱们儿子已经生下来了,您是不是该给他起个名字了?”

“又要起名?”刚才还满脸笑容的李愔立刻有些头痛起来,不过他紧接着想起一件事,急忙开口道,“去年咱们在倭国的时候不是已经定下名字了吗,而且还是你提议的,男孩就叫李启,象征着为夫海外事业的真正开启,我看这个名字就不错了,又好听又有意义!”

不料武媚娘听后却是不满的道:“夫君,你说的那是正名,不过孩子出生,一般都要有个乳名,比如丑丑,不就是个乳名吗?所以咱们启儿也要有个乳名!”

李愔听到是乳名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