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本大唐-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挤他,结果一辈子也没能再升官。

另外除了这些参与谋反的人外,其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东宫属官根本对谋反之事一无所知,比如张玄素、于志宁等人,不过他们做为辅佐太子之臣,身负着教导太子的责任,现在太子做出谋反之事,他们也有责任,所以大部分都被贬了官,只有张玄素等少数几人因为时常劝谏,所以才被免于处罚。

太子党羽被清算之后,最后就剩下太子李承乾还没有被定罪,说起来也有些可笑,谋反的主犯还好好的在东宫里呆着,可是一帮从犯却杀的杀贬的贬。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朝堂上为如何处置李承乾的问题,而吵翻了天,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谋反是罪无可恕,无论什么人都要被处死,哪怕是太子也不例外。

不过也有一部分大臣认为,太子虽然有谋反之意,但却并没有真正谋反,所以可以法外开恩,免除一死,不过太子之位却是要收回,而且还要给予相应处罚。持这种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其中以长孙无忌为首,毕竟再怎么说他也是李承乾的亲舅舅,平时虽然不喜欢对方,但这时候却也不想让这个外甥身死,否则他妹妹长孙皇后还不知道会有多伤心。

对于这两种观点,李世民自然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毕竟他本来就是个护短的人,当初最不喜欢的儿子李佑起兵造反,他也没杀了对方,现在这个从小就受自己器重的大儿子也犯下相同的过错,难道就因为他太子的身份,就要被处死吗?

不过李世民虽然不想处死儿子,但却又不好明着支持长孙无忌,所以只好就这么拖着,最后那些要求处死太子的人也看出这里面的玄机,再加上又实在不好再拖着了,所以只得妥协。最后结果是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被废,并且被贬为庶人。

本来李世民还想故伎重施,也把李承乾给送到李愔那里,但是李承乾毕竟是太子,身份不是李佑可比的,李世民的这个想法一经提出,立刻遭到大部分朝臣的反对,认为废太子不能离开大唐境内,以免再出什么事端。不过李世民的脑子转的倒挺快,大臣不让把李承乾送到李愔那里,结果他立刻改口,把这个大儿子发配到正在兴建中的上海,那里是大唐的国土,而且现在归李恪管理,以前又是一片荒滩,发配到那里也勉强说得过去。

随着李承乾被发配到上海,整个谋反案也终于落下帷幕,不过这件事虽然结束,却是另外一件事的真正开端,那就是太子之位究竟该由谁继承?

本来这个问题好像并没有什么可讨论的,当初就属李泰和李承乾争位争的凶,现在李承乾被贬,那么太子这个位子,理所应当落到李泰头上,至少李泰本人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事情并不像李泰想像的那么简单,李承乾被贬后,虽然他百般表现,父亲李世民也的确有立他为太子的心思,但是朝中的文武重臣却与他的关系不太好,对魏王接替太子的位子都不太满意,虽然李世民身为皇帝,但太子日后还要靠这些臣子辅佐,所以这些臣子们的意见也十分重要,也正是因为如此,让李世民对是否立李泰为太子一事上,表现出几分犹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朝堂还是民间,对于再立太子的事也都是议论纷纷,而且大部分人竟然都提出将远在泗沘的李愔召回来,由他接任太子,毕竟相比李承乾和李泰这两个哥哥,李愔无论在哪方面都比他们要强的多。

虽然当初李愔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争位,但现在情况特殊,将他召回做太子,不但可以得到大部分豪门贵州和百官的支持,而且连民间也会鼎力支持,可以说只要李愔一回来,现在因太子谋反而动荡的朝政和人心就会立刻安定下来。

李世民对于召回李愔的建议也十分心动,毕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众多儿子之中,李愔无疑是最适合接替自己的人。但是他也知道,李愔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很可能对这个太子之位并不感兴趣,哪怕自己这个做父亲的主动要求,他也可能会拒绝,所以李世民对此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早在太子谋反事发的第二天,得到消息的王子豪就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通过飞鸽传书,远在泗沘的李愔也很快接到这个消息。只不过他在接到这个消息时,却是忽然长叹一声,语气幽幽的低声道:“大哥啊大哥,看来你还是没能逃过历史赋予你的使命!”

第四百零四章 李愔的态度

金秋九月,正是湖中鱼肥之时,泗沘城王宫的后苑之中,坐落着几池面积不小的湖水,这段时间没事之时,李愔就会驾着小船,在湖面上垂钓,以前他钓鱼的技术极差,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与学习,倒是上涨了一大截,再加上湖中鱼也多,所以每次都能满载而归。

“殿下,这湖中的鱼虽多,但是与长安王府内的那个小湖相比,却还是有些差距,至少王府里的鱼要比这里肥的多。”王安将一条上钓的鲤鱼取下,一边放到旁边的水桶里一边笑着对李愔道。

王安将倭国的大体局面稳定下来后,就将剩下的事交给其他王府官吏了,毕竟李愔现在地盘扩张太快,日后还会有更多的地方需要人管理,只靠他和陆洪、赵复等几人可管不过来,所以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尽量将一些事交给下面的官吏去做,希望以此能培养出一批可用的人才来。

李愔听到王安的话却是大笑道:“王傅你也太贪心了,长安王府里的鱼都是让王妃给喂肥的,不过那边王府不比这里的王宫,光是这后苑之中,就有五六个湖泊,王妃虽然喜欢养鱼,但却也没时间把几个湖的鱼都养了,所以这湖里的鱼虽然不比长安的肥,但却也是野生的,味道要比那家养的强一些!”

李愔说完之后,仍然十分专心的钓鱼,不过旁边的王安却满腹心事的看了他一眼,发现李愔没什么特别的反应时,目光中也露出一丝无奈之色。

正在这时,李愔忽然感觉手上的钓杆一沉,鱼已经上钩了,而且从手上的力道感觉,这鱼还不小。当下急忙站起来,然后顺着鱼的劲道慢慢收线,不一会的功夫,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黑鱼就被提到了船上。

这时王安也跑来帮忙,两人一起把鱼从钩上取下,然后放到桶里,黑鱼是种食肉鱼,肉质十分鲜美,李愔并不怎么喜欢吃鱼,不过这种黑鱼却还是能吃一些的。

王安看到李愔钓到的是条黑鱼,也露出一脸笑容道:“殿下今天的手气真好,竟然钓到这么大的一条黑鱼,说起来能把黑鱼做得好的,还要数长安城曲江池畔的一家老店,虽然那家的店面不大,而且店中也只有店主一家三口在操持,不过那店主却有一手烧鱼的好手艺,若是这黑鱼能让他操弄一番,必然是难得的美味,只可惜现在相隔万里,再难到曲江池畔品尝那新鲜的肥鱼了!”

听到王安的感慨,李愔终于从中听出了一些其他的意味,略一思量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当下大笑道:“王傅,你今天几次说话都往长安方面引,若是陆洪他们也就罢了,难道连你也想劝我回长安争那个皇位吗?”

自从李承乾谋反的事传到泗沘后,李愔手下的那些人一下子来了精神,虽然当初李愔主动提出退出皇位之争,但是现在情况特殊,太子因谋反被废,剩下的一个魏王却不得人望,再加上朝野上对李愔的呼声极高,若是他能在这时候赶回长安的话,那么极有可能得到太子之位。

也正是出于这种打算,文官以陆洪和赵复为主,武将则以苏定方、陆青为主,远的上书阵情,近的当面劝说,虽然说的都十分婉转,但是意思都是一样,就是希望他能考虑一下回长安的可能,毕竟若是真的得到太子之位,那就是日后的大唐皇帝,而他们这些人,将来更是有着更加远大的前途。

不过李愔却是自家有苦自家知,他可不想回去困守在长安城中,哪怕真的坐了皇帝,可想要实现他的理想,就必须先对大唐进行各方面的改革,以大唐的广阔,若是他想要完全改革成功的话,这辈子的时间也不知道够不够用,更别说在改革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一不小心的话,可能连皇帝的位子都坐不稳,所以若非被逼到最后一步,他是绝对不会去坐大唐的皇位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愔对于下面这些人的劝说,一向都是含糊其辞的搪塞过去,而陆洪这些人也不敢把话说得太明白,所以也没有办法,不过前两天,陆洪和虎力等人去见了文心,希望让她劝说李愔,不过文心对这种事并不上心,只是和李愔提了一下,见李愔没正面回答后,也就不再提了。

不过萧皇后却不知从哪里得到这个消息,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几天一直明里暗里的提醒他回长安,李愔又不好明说不去,无奈之下只得躲着萧皇后,所以这几天只要有一空,他就泛舟湖上钓鱼,没想到今天王安主动来陪自己,竟然也有意往长安的话题上引,按说王安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理想和处境的人,最不应该劝自己回长安才是。

王安一听李愔的话却也是苦笑道:“殿下,现在王府属官无论文武,都在极力劝说您回长安一趟,我身为王傅,若是再无动静的话,那日后可就不好相处了。”

王安的话一出口,李愔立刻露出了解的神色,王府中人人都在劝他,王安身为他们中的一员,而且还是身具教导之责的王傅,自然应该在这时候表个态,否则若是表现的太过特立独行的话,那日后就不太好相处了。

不过王安看到李愔脸上露出释然的表情时,紧接着又说道:“另外长安为了立太子之事,已经是暗流涌动,所以老臣认为,殿下也不太适合在这种时候回去,不过殿下不回去,却不代表着应该对这件事袖手旁观,毕竟日后我们与大唐还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太子之位的人选,却也事关重大,所以殿下是不是应该早做准备?”

王安的话倒是深得李愔之心,其实别说长安了,整个大唐都被太子之位的人选而搅的不得安宁,若是这时候他回去话,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甚至说不定还会重演上次在黄河遇刺的事,毕竟大唐那边可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看到他回去。

当然太子之位的人选,对于李愔也十分重要,李愔最希望的当然是由三哥李恪坐上太子之位,一来两人是亲兄弟,而且关系极好,二来李愔也熟知对方的性子。所以若是他能登上皇位的话,那么以后李愔仍然可以从大唐获得极大的支持。

不过有些事并不是李愔希望就可以办到的,李恪虽然不错,而且父亲李世民也对他比较看重,但是李恪和他一样不是嫡出,而且又没有像自己这样的影响力,所以哪怕李世民心中想立李恪为太子,恐怕也会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对,比如长孙无忌肯定是第一个反对的人。再加上李恪在朝中又没有什么人脉,不会像李愔那样,有一帮文武重臣帮他说话,所以除非奇迹出现,否则李恪绝对坐不上太子之位。

想到三哥李恪,李愔也是暗叹一声,自己这个做兄弟的,在这件事上可帮不上忙。不过李恪坐不上太子之位没关系,早在当初李愔表示自己不会争位时,就与长孙无忌有过一段谈话,对方也和他一样,对李承乾和李泰都不看好,所以将目光转向年纪更小的李治,对此李愔并没有反对,甚至还默许了长孙无忌的行为,不过在事先却也警告了对方一番,让他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

想到当初与长孙无忌的谈话,李愔故作神秘地对王安笑道:“王傅,对于立太子这件事,其实并不需要我们去做什么,当初我已经与一个人谈过,下面的事他会帮我们去做的。”

王安听到李愔早有安排,心中也是一惊,本来他以为自己对李愔十分了解,可是没想到在太子之位这件事上,李愔竟然早就料到有这一天,这让他在对李愔佩服之余,心中也多了一丝敬畏,脸上的神情也越发恭敬。

不过李愔倒没注意王安的表情变化,而是又想到另外一件事,当下开口道:“王傅,我记得大哥被贬上海,那么他是走的水路还是陆路?”

王安一听立刻会意,躬身回答道:“启禀殿下,据长安传来的消息,废太子走的是黄河水道,然后乘海船到达上海,所以中间肯定会经过登州,若是殿下想见一见废太子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几天就要动身回登州,毕竟算算日子,他也快到黄河入海口了。”

李愔听后点了点头,虽然当初李承乾与他的关系并不算太好,但对方毕竟是他的大哥,现在虽然被贬,但若是从登州经过的话,那他无论如何也要见一见对方,这倒不是他想向世人表现自己重视兄弟之情,以此来买名,而是真的有些话想与李承乾谈一谈。

就在李愔准备回登州等着发配李承乾的船队时,长安城太极宫内,也正有一件影响大唐历史走向的大事在发生,只是谁都没有想到,大唐的历史会因为某人的一句话而改变。

第四百零五章 好一句杀子传弟!

太极宫甘露殿内,这里是李世民的寝宫,偶尔也会举行一些宴会,不过平时除非是特别亲近的人,否则绝对不会被召进甘露殿里。

现在的甘露殿中,李世民与李泰相对而坐,两人正在手谈一局。李世民的棋艺极高,朝中大臣极少有人是他的对手,而李泰不但文学方面的造诣极深,在围棋一道上也十分精通,平时与父亲李世民下棋,虽然也是输多赢少,但若是哪天思路清晰的话,也能将李世民杀的连连溃败。

今天李世民显然不在状态,已经连输了三盘,而且正在下的这盘棋局也已经露出颓势,眼看又要输。不过李世民却好像并不在意,有些心不在焉的随手下了一子,然后抬头看了看身材肥胖的李泰,忽然开口说道:“青雀,我听说前段时间你大哥离开长安时,你们几兄弟去给他送行了?”

自从李承乾被定罪后,李世民就再也没去看过这个儿子,连李承乾离开长安时,乞求再见他一面,可是也被李世民拒绝了,甚至他还禁止长孙皇后去送李承乾。这在别人看来,正是李世民对儿子万分失望的表现。

李泰本来也如上面那样想,以为父亲再也不会提起大哥李承乾,可是没想到现在父亲却主动问起送行时的事,这让正在专心下棋的李泰先是一愣,然后这才开口回道:“启禀父皇,那天我和几位弟弟的确去送大哥了,只是三哥和五弟不在长安,所以一切都是由我主持的。”

李世民听后点了点头道:“青雀,城中你的几位弟弟还小,就数你最大,所以一切你都要多用点心,平时也要多照顾一下几个弟弟妹妹!”

李泰听到父亲让他照顾弟弟妹妹的话,眼睛立刻一亮,他已经从中听出一些别有意味的东西。当下立刻激动地道:“父皇放心,大哥离开长安,三哥又不在,那么儿臣就相当于众位弟弟妹妹的大哥,一定会好好照顾他们!”

“嗯!”李世民看似随意的点了点头,接着又好像漫不经心地问道,“对了,你大哥走的时候,有没有说过什么话?”

李泰听后脸色一僵,脸上也闪过一丝尴尬之色,不过紧接着立刻开口道:“启禀父皇,当日大哥离开长安时,心情有些郁结,所以儿臣和几位弟弟就开解了大哥几句,只是大哥却不知为何,冲着儿臣发了一通火,让人好生着恼!”

李泰的话不尽不实,那天他和李贞、李治等几个弟弟去给李承乾送行时,李泰一开始就做出一副胜利者的得意表情,结果更让李承乾恼恨不已,最后干脆破罐子破摔,不但指着李泰大骂起来,甚至还准备动手,幸好被旁边的人给拉开了。

本来李泰并不想将自己与大哥发生冲突的事告诉李世民,但他却也知道,那天身边有那么多的人,而且几个弟弟又都在,所以根本瞒不过父亲,所以他才将大概的事情讲了一遍,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却是能省则省,尽量让事情听起来全都是李承乾的错。

而李世民听到李泰的禀报后,神色淡然的点了点头,却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拈着一颗棋子,双眼盯着棋盘,好像在思考该在哪里落子一般。

其实对于那天送行的事,李世民知道的比谁都清楚,甚至连每个儿子说的每一句话都知道。而之所以问李泰,其实就是想试探一下对方,结果李泰回答的虽然不尽不实,但大概经过却也讲了出来,没敢怎么隐瞒,虽然他把责任都推到了大哥李承乾身上,但这也算是人之常情,李世民并不太在意,所以他对李泰的回答还算满意,只是若是旁边有个明眼人的话,肯定可以看出李世民对李泰的偏爱。

又下了几子之后,李世民放下棋子认输,不过他却显得很高兴,毕竟作为一个父亲,总是希望看到儿子强过自己。李泰正是明白这一点,所以每次下棋都会全力以赴。

下了几盘棋后,李世民也感觉有些累了,让宫人奉上两盏清茶。李世民品了一口茶后,看了李泰一眼,忽然开口问道:“青雀,你大哥被废,现在太子之位空悬,为父想在你们兄弟之中立一人为太子,可是却又担心为父百年之后,新太子即位,会对其他兄弟下手,所以心中十分犹豫。”

李世民说到这里,目光一直盯着李泰,看着这个自己宠爱的儿子脸上露出兴奋之色时,这才暗叹了一声道:“不过你是为父最喜欢的儿子之一,现在父皇问你,若是你为太子的话,那该如何避免兄弟相残的惨剧发生?”

李世民之所以问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受玄武门之变的影响,当初他为了自保,不得不走上弑兄杀弟之路,虽然最后他成功了,但心中却背上沉重地道德枷锁,可以说几十年来,他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不希望儿子们也走上自己的老路,所以他在决定是否立李泰为太子之前,向对方问出这个问题,借此试探一下对方。

李泰听到父皇终于正式提到立自己为太子的事,虽然还没有确定,但只要自己回答得好,那么太子之位就是自己的了。想到这里,李泰也禁不住激动起来,不过紧接着他又强迫自己冷静一下,考虑了好一会这才说道:“启禀父皇,儿臣自小便学习孔孟之道,深知仁爱孝悌,再加上平时对各位兄弟感情深厚,所以若是我为太子,绝对不会发生兄弟相残之事!”

李世民听心中却是一沉,李泰的这个回答他并不满意,毕竟他深知在权力面前,什么仁爱、感情都是虚的。不过虽然不满,但李世民的脸上却没有显露出来,而是接着又问道:“好,就算是你可以一辈子不与各兄弟相残,但假设你死之后,你的儿子即位,那又该如何避免他与各位叔父们发生矛盾呢?”

听到父亲如此追问,李泰也感觉有些措手不及,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见他皱眉着眉头低下头,苦思了好一会后,终于抬起头说了一句狗屁不通的话:“启禀父皇,儿臣若是即位,当杀子传弟,立九弟李治为太子!”

假设李愔听到李泰这种回答的话,估计会眼前一黑,然后感觉一万只草泥马飞奔而过。李世民问这种问题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试探李泰对兄弟们的态度,可是现在他倒好,竟然说出杀子传弟这种话。退一万步说,哪怕李泰说这句话是真心的,可一个连自己亲生儿子都敢杀的人,难道你还指望他对几个兄弟仁慈?

可惜李世民是唐朝人,并不知道草泥马是何物,否则肯定也是和李愔一样的反应。不过即便如此,李世民听到儿子的回答后,却也是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看向儿子的目光中也变得十分复杂,因为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这个一向十分宠爱的儿子,竟然会说出这种昏话来,难道他真的以为自己会相信这种鬼话?

偏偏李泰并没有读懂父亲的表情,只是看到父亲的脸色一变,还以为自己这个惊世骇俗的回答让父皇十分满意,这让他对拿到太子之位又多了几分信心,目光中也不禁露出得意之色。

将李泰的反应都看在眼里的李世民失望之极,感觉全身上下的力气都被抽空一般。毕竟从感情上来说,他真的希望能让李泰成为大唐的新太子,可是今天这个希望终于破灭了,怪不得朝中文武都反对李泰成为太子,原来他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皇位继承者。

想到这里,李世民勉强对李泰笑了一下,然后就让对方退下了。而李泰还没搞清楚状况,不知道父皇到底是什么意思?对自己的回答是否满意?若是满意的话,那么立自己为太子的诏书是不是应该现在就下呢?

抱着满肚子的疑问,李泰出了甘露殿,不过他越想越不对劲,总感觉父皇的态度好像很奇怪,可是却又找不到哪里奇怪?能感觉到这一点,说明李泰还没有笨到无可救药。不过以他的情商,也只能感觉到这些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离开了。

而李世民则在甘露殿中呆了好长时间,最后派人将长孙无忌给叫了过来,虽然长孙无忌一直被李世民刻意压制,但他仍然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特别是在立储这种事上,谁也比不上长孙无忌这个国舅有发言权。

对于长孙无忌,李世民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将之前自己试探李泰的话全都讲了一遍,结果长孙无忌在听到李泰的那句杀子传弟时,差点被这个亲外甥给气乐了,虽然他在立储这件事上不看好李泰,但却也没想到,自己妹妹怎么会生出这么一个活宝,竟然拿这种话来糊弄大唐的皇帝陛下?若是李世民真的相信的话,那他就不是那个杀伐果断、英明神武的李世民了。

不过正在回魏王府的李泰可能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正是他的一句昏话,将本来唾手可得的皇位给推了出去!

第四百零六章 太子谁属?

甘露殿内的李世民无力垂坐,尽管已经将李泰从太子之位上排除出去,但对方毕竟是他最宠爱的儿子之一,所以还是禁不住心中难过,只是在这难过之中,却又搀杂着几分愧疚和无奈。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从小一起长大,当初高祖李渊起兵之时,长孙无忌也竭尽全力的辅佐李世民,所以对他的性子自然是了若指掌,看到现在李世民的样子,当下也不禁叹了口气道:“陛下,您若真的宠爱魏王,那么就不应该将皇位传给他!”

“为何?”李世民听后立刻抬起头来,面带惊愕地问道。这也就是长孙无忌,若是换成另外一个人敢对他说这种话,估计还没等对方辩解,就会被李世民大声呵斥了。

只见长孙无忌不慌不忙的答道:“魏王好文才,却非治世之才,所以若是您真的宠爱他,那就不该将皇位传给他,否则不但对国无益,甚至还可能为他惹来杀身之祸!”

长孙无忌说到这里时,忽然犹豫了一下,接着又低声道:“况且现在齐王在外,而魏王一直与众兄弟不和,若是他即位,定然与齐王发生矛盾,若是万一两人因此兴兵,虽然那时魏王拥有全国之兵,但是以陛下对两位皇子的了解,最后会谁胜谁负?”

长孙无忌的后面的话可就有些诛心了,毕竟好端端的,竟然假设两个皇子生死相争,若是放在其他帝王身上,估计早就把他拿下问罪了。不过李世民听后却没有丝毫不愉之色,因为他现在并没有把长孙无忌当成臣子,而是当成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而且也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对他说这些不太顺耳的话。

只见李世民沉思了一会,忽然长叹了口气,长孙无忌说的都是实话,他虽然宠爱李泰,但却也知道,李泰和几个兄弟相处的都不太愉快,甚至连一母同胞的李治都不喜欢这位四哥,更别说其他人。

现在李愔在外发展,虽然还要依靠大唐的支持,但是现在李愔的实力增长极快,已经打下了几块自己的地盘,人口虽然还有所欠缺,但只要有自己的支持,再加上他的才能,肯定能从大唐吸引不少人到他那里定居。

算一算自己正当壮年,最少还有十几年要活,以李愔的发展速度,到时肯定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若是真的与大唐发生战争,而皇帝又是李泰的话,那么以李世民在心中的估算,李泰几乎可以说是必败无疑。这与两方的实力关系不大,光是从两人的才能和用人上,哪怕是三个李泰也比不上李愔,所以败局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不过李世民却并不担心李愔回反过来对大唐不利。一来李愔性情宽厚,与大部分兄弟都能相处得很好,而且就算是关系不太好,但以他的性子,也不会太为难对方,比如他另一个不省心的儿子李佑,以前就与李愔关系恶劣,甚至还发生过冲突,但李佑现在却在李愔那里做着什么总督,虽然没实权,但却也是锦衣玉食。

所以不论将来谁即位,只要对方不主动对李愔不利,那么李愔就会一直对大唐友好,而且还会帮着自己的兄弟将大唐发展的更加繁荣,甚至若是国中有人敢对李氏江山不利的话,那么在外的李愔也会是一个极强的威慑,必要之时还可带兵帮大唐平乱,可以说李愔正是李世民为大唐江山传承打下一个坚强后盾。

另外李愔手中的力量主要来自大唐,而且又与大唐内部的各豪门贵族利益相关,而这些豪门贵族则是以大唐为根本,所以大唐的稳定才是李愔最希望看到的,无论如何,他都不会主动挑起与大唐的纷争,否则与他利益相关的那些人,则很有可能站在他的对立面,到时不用别人做什么,李愔手中的力量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这种蠢事李愔是绝对不会做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愔若是真的想要大唐的江山,以他现在的人望与影响力,任何一个皇子都不是他的对手,甚至连李世民也希望让他继承自己的位子,可是他却对此表现得十分淡漠,所以恐怕谁都不会相信,以后李愔会为了皇位而与他的兄弟们发生战争。

就这么一会的功夫,李世民就想了许多东西,而且大部分都与李愔有关。一想到这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他心中总算有了一些安慰,虽然大儿子不孝谋反,四儿子李泰又急着争位,李贞和李治等几人年纪又太小,但至少自己还有李愔这个懂事的儿子,另外李恪也不错,听说那座上海城已经建成大半,而且十分繁华,想必等到建成之后,肯定又是一座登州。

李世民想到李恪,忽然心中一动,在几个成年的儿子之中除了李愔之外,就数李恪最有才能,而且在性格行事上,也最像自己,若是立他为太子的话……想到立李恪为太子,李世民也颇为心动,当下沉声对长孙无忌道:“无忌,青雀就不用再提了,他只可为王,却不可继承大统,这点我已经看清了。本来最适合做太子的是六郎,但他心不在此,所以也只能作罢,不过你看恪儿如何?他与六郎一母同胞,而且又有兄长之风,若他日后为皇,定能与六郎等几兄弟和睦相处,再加上他的才能出众,若是为帝的话,对我大唐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幸事!”

听到李世民先夸李愔,接着又提到想立李恪为太子,这让长孙无忌的目光一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