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满花香-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沈珩在车上,还兀自咳着。

    小喜这时候才敢开口,担心道:“公子,您的身子……”

    沈珩一边咳着,一边抬手,指了指丰穗去的方向,苦笑道:“和她家那三丫头一模一样。”

    说着,又指了指李花儿,道:“她家那三丫头,和你一模一样,所以这小丫头,也学了个尖嘴利舌,不饶人。”

    李花儿心中还念着刚才的疑惑。

    她坚信丰穗对沈珩的恨意,不会是没来由的。

    是以,一听他又说自己和关三小姐相似的话,就沉着脸,冷笑道:“人好歹算是个忠仆,而且,似乎也没冤枉了七公子吧?”

    沈珩刚被丰穗骂完,现在又被李花儿噎了一句,不由多看了她一眼。

    李花儿看着他那模样,也说不好到底是怒还是恨,到最后,只能板着脸,自怀中掏出了五两碎银子,递给小喜。

    “大哥先带着你家公子去客栈吧。”她闷闷地说。

    小喜也不知道怎么李花儿又生气了,但没有接银子,而是摇头道:“我有钱的,只是……妹子你这是怎么了?”

    李花儿直白地说:“不高兴了,不想见你家公子,所以要回家去。房子的事情,等我高兴了再来找你们吧。”

    说罢,她将那五两银子掷进了车内,看也不看沈珩,赶着牛车就走了。

    沈珩和小喜主仆二人并一匹马,都看着她的背影,愣在了那儿。

    尤其是小喜,一脸的茫然,回头问自家公子:“这是怎么了?难不成她这是……给关大小姐不平?”

    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气得沈珩差点儿背过气去。

    “她们恨我,你也来堵我?”沈珩怒道。

    小喜顿时就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道:“公子别气,是小的错了。”

    沈珩瞪了他一眼,放下帘子道:“去医馆,看看章爷爷。”

    小喜这才松了一口气,但依旧想不明白方才的事情。

    最后,赶着马车的他,自言自语了一句:“许是这天下的女子,都是一心的,听见有些事情,都会物伤其类吧。”

    偏这句话,又让车内的沈珩听见了。

    他又好气又好笑。

    连自己身边,对自己最不离不弃的人,内心深处都觉得是他错得离谱,更何况她身边的人呢?

    想着,沈珩用自己的好腿踢了踢车厢的前面,道:“胡说些什么呢,快走吧。”

    ……

    直到出了城,快要到村子的时候,李花儿心中的那点儿怒意,才算是消了。

    回头想想方才,又觉得自己似乎态度生硬了些。

    但她不后悔,不管今生沈珩帮了自己多少,在她心目中,沈珩到底是欠了她一条命。

    前世姐姐的命。

    那一世之事,不能都以今生之人来报,但是前世之恩怨情仇,想要忘了,也是不可能。

    不过沈珩回来了,到底算是好事情。

    而且,她心中藏了很久的那些谜团,也终于有机会,在沈珩身上寻到答案了。

    只是眼下这些不是重点。

    因为现在,最让李花儿头疼的,只有两个事情:柴氏的阴谋,丰穗的态度。

    事情好像,又开始向着自己最不喜欢的方向去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二章 村民们

    待李花儿回到村子的时候,时候已经不早了,天也略阴沉了下来,起了风,似是要下雨那般。

    李花儿整理好心情,赶着牛车入村,一直走到了村中间的树下。

    恰好撞见李果儿、张玉儿并一群大的、小的孩子们,在那儿嬉笑玩耍。

    如今逐渐入夏,清河村正是春花尚荣,夏花渐开的时候,女孩子的头上都带着花,看着花团锦簇的,很是好看。

    张氏则抱着福宝,和几个村中的妇人们在旁边说着话。

    看见李花儿的牛车过来了,李果儿先跑了过去:“姐姐怎么去了这么久?害怕姐姐赶上雨呢。”

    李花儿停了牛车,笑道:“铺子里有些事情,迟了些。”

    “那姐姐这几天,还去铺子吗?”她刚停下车,李果儿已经顺势坐到了车后,两只脚悬在下面,笑问。

    “端午之前都不用去了,”李花儿答道,“前几天不是有个南边国来的杂耍队吗?说是端午之前都在咱们县里撂地,到时候我们去看看。”

    李果儿还没说好呢,张玉儿先跃上了车,翻着车后的木箱寻吃的,口中道:“我也去,我也去,姐姐也带我去吧。”

    虽然订了亲事,岁数也大了,但张玉儿的性子,还是和小时候一般。

    “左边数第二个抽屉里有两盒新买的花样点心,别翻乱了,分给人一起吃。”李花儿叮嘱道,“想去就去嘛,顺便你也该添置些东西了。”

    她故意玩笑道。

    张玉儿的脸腾地一下红了,探着身子打了李花儿一下。

    李花儿笑着躲开了。

    而有几个和张氏好的妇人,看见李花儿过来,也都和张氏不住口地称赞:

    “还是李家妹子有福气,这两个女儿养得也好,比其他人家的小子还强些。”

    张氏轻轻拍着趴在她肩上的福宝,宠溺地看着李花儿和李果儿,柔柔地说:“是呀,好多事情,也亏了这个丫头。”

    “丫头片子就是丫头片子,哪里就比得过了小子了。”旁边,大王氏翻了个白眼,小声地嘟囔了一句,又笑问张氏,“这花儿的亲事,如今可定下来了?”

    张氏只当没听见她那句挑衅意味十足的话:“还在寻呢,她还小。”

    大王氏只差没将眼珠子翻在脑后了,道:“哪里还小,及笄都一年多了吧?哎呀,我们家小五可都要说上媳妇了,而且,还要跟着兰船主,往南边跑生意了。”

    自从开了海禁通商,这一带就多了不少大客商,这兰船主,就是其中一支。

    有几个平日就嫉恨李花儿家的妇人,听见这话,都嘲笑了起来。

    张氏的脸红了。

    她不是一个会和人拌嘴的人。

    坐在那儿补衣服的汤娘子扑哧笑出声,斜眼睛看着大王氏,道:“嫂子就是再说两车这样的话,人家也看不上你们小子的。”

    这次,轮到大王氏红了脸皮:“呸!我还看不上她呢。”

    汤娘子理了理头发,低头继续补着衣服,笑道:“也得你敢看上人家。”

    大王氏跳起来,挽袖子就要来打人。

    其他妇人见状,急忙过来拦着,把人劝走了。

    被人推走的大王氏,还在那儿不停地说着什么:“一个下堂的破鞋,看我不撕了她的嘴!”

    冯娘子推了汤娘子一下,劝道:“都是村中住着的,你理她做什么。”

    汤娘子一笑:“就是看不上那样子。”

    说着,她看向似是没听见这面争吵,正和一群孩子说笑的李花儿,羡慕道:“我要是有那么个闺女,或者自己也有那样的本事,就不至于落到今天的地步了。”

    张氏本心谢她出口相助,听见她这么说,心中也难受了起来,忙道:“妹子也别这么说,总会好的。”

    她有个事情要说给汤娘子听的,但是想想事情没定,便欲言又止,只能安慰她。

    其他的妇人见这样,也纷纷说:“罢了罢了,这个时候,可该回去做饭了,不然那些汉子回来,灶还是冷的呢。”

    说完,便都各唤各家的孩子,往家去了。

    汤娘子也收拾了东西,和张氏道别,回家去了。

    张氏这才抱着福宝过来,对李果儿道:“你姐姐累着呢,下来自己走吧。”

    李花儿笑道:“娘也上来坐吧,也不是我累。”

    她说完了这句话,前面那只大青牛,还应景地闷哼了一声。

    逗得母女几个人都笑了。

    张氏坐上了车,李花儿赶着牛车,一起往回走。

    “娘,”李花儿问道,“我那天恍惚听见你和爹说汤婶子的事情,是什么?”

    张氏拍着福宝,道:“不是你这个丫头该打听的话。”

    李花儿一笑:“不说我也知道,你和爹是想给方校尉与汤婶子做媒人了,对不对?”

    李果儿是第一次听见这话,忙靠在张氏身上,笑问:“娘,真的?”

    张氏嗔怪道:“这丫头,怎么还学着听墙根儿了?”

    李花儿笑道:“可不是墙根儿听见的,那次你和爹在院子说话,我在厨房蒸糕的时候听见的。”

    张氏叮嘱她们姐妹:“这话可别往外说,对你们婶子不好的。”

    “晓得的。”李果儿应声后,又问,“可是,汤婶子不是比方校尉大了几岁吗?”

    张氏笑道:“女的大些也有大些的好处。好了,小孩子家,别打听了。”

    娘几个说着话,就到了家。

    恰好李大比她们早了片刻进屋,如今刚刚换下了铠甲,正倒水擦脸呢。

    看见她们一起从外面回来了,李大手里拎着湿漉漉的抹布,笑问:“去城里逛了?”

    张氏也是两三日没见他了,忙下了车,柔柔地笑着:“当心别冷到,去和人说话了,花儿是从城里回来的。”

    李大憨憨地笑着,虽然神色疲惫,不过显然心情不错。

    只是问到李花儿的时候,语气中就都是担心了:“听说前几天铺子有人生事?”

    那天王五来闹的时候,有人都跑到瓮城去寻人告诉了,瓮城和军屯之间又多有来往,所以李大自然会知道。

    李花儿跳下车,解了牛往后院的牛棚牵,口中笑道:“早都没事了,爹放心吧。”(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三章 有个防备

    李大也知道后来的事情,不过如今听李花儿亲口说了,才算是安心。

    他擦干净了手,问李果儿话的时候,还向着张氏伸手,要抱福宝。

    福宝正趴在张氏肩膀上,依旧昏昏欲睡的。

    而李大这一抱,福宝顺势躺在了李大的肩膀上,继续睡着,一滴长长的口水,就流在了李大的肩上。

    众人都笑了,只福宝浑然不觉的。

    一家人和和睦睦地说了会儿话,等到做饭的时候,张氏把她们姐妹赶回了屋子,又和李大窃窃私语地,想必还是在说那汤娘子和方校尉的事情。

    “方山是愿意,只是不知道汤家妹子什么意思。”偶尔,李大的话飘了过来。

    李花儿和李果儿都在屋子里偷乐。

    只不过那夫妻二人说着,就又说到了李花儿的身上。

    这次,李花儿笑不出来了,李果儿则抱着肚子,笑得躺在地上。

    李花儿打了她两下,小声道:“就你是没良心的。”

    李果儿躺在她的腿上,笑得更开心了。

    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

    李花儿是食不言寝不语的,又装着心事,就只听人说话。

    而那话说着,就说到了军屯里的事情。

    此时,李花儿已经吃好了,放下碗,开口问道:

    “爹,听说咱们新县令去军屯上对账了,可还顺利?”

    李大捧着碗道:“顺利得很,县令大人说回去奏报朝廷,而且听县令大人的意思,想是要在咱们县的各处村子里,多建军屯。”

    李花儿听说,微微皱眉道:“那会不会有人使坏,占了乡亲们的地?”

    李大摇摇头:“说是要开荒的,咱们这儿往南,还有不少无主的地呢,只是偏着些。我看咱们这个新县令,很不错的。”

    张氏听他们说得开心,也笑道:“从小看到大的不错,也是吴大太太的福气。”

    吴家待他们还是不错的,所以张氏对吴大太太也有些好感。

    李大感慨道:“那可是咱们州府独一份的探花呢。”

    夫妻二人又赞又叹地说了半天,却触动了张氏的心肠,忽然不说话了。

    “怎么了?”李大关切地问道。

    张氏叹气道:“她三婶娘昨儿过来了,不知怎的就说起了金宝,如今看她们姐妹都能识文断字的,金宝要是还在,想必也是能读书的。”

    李花儿心中一紧,马上打叠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琢磨着心中的话,要如何说给他们听。

    而李大听见这话,眼神也是一暗。

    那毕竟是他今生无缘得见的孩子。

    只是神色一暗之后,他又皱眉问道:“她说这个做什么?”

    全是怕张氏吃亏的语气。

    张氏忙挤出了笑容,道:“就是说闲话罢了。”

    李大放下了碗:“你莫要瞒我,这两年有些话,也不是第一次听了,福宝生下来的时候,不还气了一场吗?”

    福宝出生的时候,因为是个女儿,村中自然就有人要说闲话,本家的族人们,更是没好话。

    一次一个李家的族叔,和人嘲笑“李大媳妇是不会下蛋的母鸡”时,恰好被李大听见呢。

    从来好脾气的李大,当着人就给了那人一拳。

    那之后,闲话虽然还有,但也没人敢说在自家眼前了。

    张氏无奈,只得道:“她三婶娘只是说招来的女婿,到底不如儿子好,我没理她的。”

    李大脸色依旧不太好,坐在那儿生闷气。

    李果儿想着昨儿和李花儿的议论,也不说话,嘟着嘴坐着。

    倒是李花儿,嗤笑道:“三婶娘也真有意思,突然间说这个闲话做什么?”

    张氏知道李花儿不喜欢柴氏,事情还关系到她的事情,自然更气。

    她忙安慰道:“真的就是闲话,况且她能说出什么来,我也是知道的,不会让她诓骗了去。”

    李花儿故意装傻道:“那娘给我说说,她能说出什么不好的话来?”

    张氏只是笑道:“娘这么大年纪,晓事的。”

    李花儿直白道:“未必,爹娘都是好性子的人,耳根子都软。”

    张氏听见,抬手点了一下她的额头:“这丫头,说什么呢。”

    倒是李大,在那儿呆坐了半天,忽然开口道:“我自己都不急的事情,他们急什么?”

    张氏忙道:“大郎,你也别生气……”

    李花儿连忙抢在张氏之前,笑道:“可不是急嘛,如今咱家也是好大的家业呢。娘,你说,他们是不是打算过继谁来?”

    张氏推了推她,道:“花儿。”

    “我不同意,他们也不能逼我。”李大用力吃了两口糕,像是打算把怒气发泄在吃上一样。

    “那我在县里听说,还有人家因为媳妇没生儿子,就纳妾什么的,还有休妻的。”李花儿赶在张氏拦自己的话之前,一股脑将话都说了。

    如今那些小人的主意都打在自家身上了,她也顾不得什么礼不礼的。

    反正一家子关上门说话,李大夫妻又老实,总要直白一点儿,他们才能当事情。

    这下,张氏也不推她了,而是愣愣地坐在那儿。

    这样的事情,也是常有的。

    汤娘子当年下堂的理由之一,不也是这个吗?

    李大腾得就红了脸,反反复复就是一句:“反正我不同意,谁也不能逼我。”

    张氏的神色,这才好了很多,便又推了李花儿一下:“这丫头越来越疯了,嘴里都是些什么话?”

    李花儿冲着她做了个鬼脸,笑道:“为了咱们家好的好话。”

    她并没说起自身招婿的事情。

    她一怕本家塞人过继,二怕李大真个中了什么不好的圈套。

    唯独不怕的,就是自身的事情。

    用李大的话说,她不同意,便是爹娘,也不敢逼她的。

    只是想起这事情的时候,有一张脸,渐渐地浮现在了她的脑海中。

    可是还没等完全浮上来,就被李花儿打压下去了。

    如今而言,不但身份是天差地别的不合适,就算……

    没听过谁家探花郎,会给人当赘婿。

    还是那块帕子惹的祸,早知道两年前,就该丢开的。

    她想了这么一番后,就将事情抛在脑后了。

    如今李大夫妻对柴氏有了防备,她也安心了一半。

    马上,就要过端午节了呢。(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四章 看戏

    端午节前的这几天,李花儿难得不操心铺子的事情,整日在家中与家人一起,甚是快乐。

    且说端午节的头一天,李果儿在家中待得有些烦了,正缠着李花儿要去县里。

    正好张玉儿来了,一进门就问李花儿那在县城撂地的南边国杂耍团的事情。

    两个小丫头,一左一右,抱着李花儿的胳膊撒娇,定要去看看才好。

    李花儿本在那儿缠百索,被她二人缠得没法,只好笑道:“虽说是在城里撂地,但今天去,未必就能看见。”

    李果儿笑道:“那去逛逛也是好的。”

    李花儿只好去和张氏说了。

    彼时,张氏正坐在厨房门口,守着那灶上的粽子,顺便给李大新做靴子。

    听见她们要出去,她只笑说了一句:“只爱逛,也不让你姐姐在家里好好歇歇。”便也就允了。

    “正好再扯些花布回来,我给你们做两件新衣服。”张氏对李花儿道。

    给自家女儿们做衣服,是张氏极大的爱好。

    李花儿应了是,又套好了车,让李果儿和张玉儿并排坐在车后,自己则在前面赶着车,向县里去了。

    一路之上,两个小丫头在车后面嬉闹玩耍,说着村中的新鲜事,又靠在车架上,翻花绳玩儿。

    如今正是端午佳节的时候,县内很是热闹非凡,尤其是东西两条商街的大集市,都是人来人往的。

    李花儿小心翼翼地赶着牛车,好容易挤到了县中间的广场之上,果然就见不少人围在了那儿。

    不但有猴戏、古彩戏、耍把式卖艺、说书的,竟然还有围坐下棋的。

    看着很是热闹。

    “哎,姐姐,那不是南边国的杂耍团?”张玉儿一过来,就抻长了脖子寻找,果然就看见了那南边国来的杂耍团。

    李花儿将车子停在人群之外,坐在车上向里边看。

    “我们就在这儿看吧,别进去和人挤了。”李花儿叮嘱道。

    李果儿和张玉儿都坐在车边,刚好就看那杂耍团的人,拿了一只金黄色的大蛇,正耍着呢。

    那蛇身竟然有自家吃饭的木碗那般粗细,吐着信子,看起来骇人极了。

    四周的人群都发出了惊呼之声,而李果儿一见,也吓得抱着张玉儿的胳膊,想看,又怕看。

    张玉儿则搂着李果儿,脸上又兴奋又害怕,回头对李花儿道:

    “花儿姐,他们这好厉害,那么大的蛇,我还是第一次见呢。”

    清河村依山旁水的,蛇自然也有不少,不过多是细长的蛇,颜色也多以青、红、白、灰这些。

    就连前世在京城,见识过南边国到京中纳贡时,火舞表演的李花儿,都是第一次见那金色的大蛇。

    只看了一眼,李花儿就捂住了眼睛。

    “吓死人了,早知道不来了。”她抱怨了一句。

    她不怕死蛇,但很害怕活着的蛇。

    尤其是那蛇扭曲摆动的,还能随着那耍蛇人的笛声动作,看起来十分诡异。

    清远县的人也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表演,都发出了阵阵惊呼。

    李花儿则别过眼睛去,不看他们,而是看向了一旁耍古彩戏法的摊子。

    就见那人,一下子就把一缸鱼变没了。

    李花儿自前世就挺爱看这些的,前世的时候还琢磨过,却怎么都没琢磨明白,这些人是怎么一下子就把东西变没了的。

    前世还因着身份之限,她也接触不到这些三教九流的人物,能见到的,也都是在宫里挂了名号的,她也不可能缠着人去学。

    她在这儿津津有味地看着变古彩戏法的,后面张玉儿还在和李果儿对着那南边国杂耍团嘀咕呢。

    “连他们的人,都和我们长得不太一样。”张玉儿小声道,“都是黑黑的。”

    李果儿一本正经地说:“听说是因为他们那儿比咱们这儿热的缘故,还有说那海外的地方,还有长蓝眼珠子的人呢。”

    张玉儿震惊地看着李果儿:“真的?”

    “真的,二囡姐姐和岳芳姐姐也说见过的。”

    冯二囡和岳芳如今都是跟着商队出门的,在这些女孩子中,算是相当见多识广的。

    张玉儿兀自不信:“那成什么样子?不就成了戏里面说的妖怪?”

    李果儿在一旁笑道:“天生万物不同,想必天生各人也不同,咱们看他们怪,他们看咱们这黑眼珠子的,想必也是怪的。”

    张玉儿听见这话,越想越有道理:“看来确实是那样的,果然还是出了门,才能长见识,可恨我爹不长进,不然我也能跟着出去看看了。”

    李花儿不想这两个小丫头看个耍蛇,还看出这等道理了,不由笑了起来。

    “妹夫将来出息了,说不好你也能出去看看。”李花儿笑道。

    张玉儿听见她又说起这个来,又不好意思起来,对着她做了个鬼脸。

    李果儿一边担心地看着耍蛇人将蛇缠在了身上,一边叹气道:“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能多出去走走,亲眼看看就好了。”

    行万里路,是李果儿心中最深的愿望。

    李花儿正要说话,忽而又过来了一群人。

    李花儿的牛车被这一挤,差点儿就动了。

    她怕伤了人,慌忙就要用力拉紧缰绳。

    不过就在这时,一只手也拉住了缰绳,这才稳稳地定住了牛车,没让人群给冲了。

    李花儿正要谢那人,结果顺着手看过去,就见书生打扮的吴灵均,被人挤得东倒西歪地站在牛车前。

    “大人?”李花儿不想这样子还能撞见他,颇有些惊讶。

    又和两年前一样了,次次进城,总要遇见一二熟人,碰见三两事情。

    吴灵均这才站好,扶了扶头上挤歪了的冠帽,扯了扯皱了的衣服,问道:“你没事吧?”

    因为最近的一些事情,李花儿有些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不过想了想,还是决定如常待之。

    “我没事,多谢大人。”还是那样有礼的态度。

    吴灵均“哦”了一声,正要再说什么,忽然就见人群里又探出个脑袋,偏着身子,嬉皮笑脸地看向李果儿:

    “果儿,你也要出去玩儿吗?”

    正是吴小少爷,穿了身很是显眼的葱绿衣服,神采飞扬,看着李果儿的那双眼睛,都弯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些小尴尬

    “吴小少爷安。”李果儿见是他,便笑着问好,又道,“我不是出去玩,是出去长见识的。”

    吴小少爷才不管是玩还是长见识呢,只要李果儿和他说话,他就很开心。

    搬到县里有什么好的?他都不能经常去找李果儿玩儿了。

    “那你将来出去长见识的时候,带着我一同去,好不好?”吴小少爷满脸期待。

    李花儿很少因为谁头疼,不过每次遇见吴小少爷,她就头疼。

    而李果儿心思纯真,只当他也喜欢行万里路,便笑道:“好呀,姐姐给讲过一本书,叫《海内记》,到时候我们可以照着书上说的地方,先把咱们大雍朝的地方走一遍。”

    这可是要走好几年呢!

    也就是说要和李果儿一起,待好几年呢。

    吴小少爷一脸称愿的样子,伸手就要和李果儿拉钩:“好,那我们说好了。”

    不过,还没等他催着李果儿和自己勾手指,吴灵均已经拿了扇子,照着他头上打了一下。

    “看光景都堵不住你的嘴,是不是?”吴灵均淡淡道。

    吴小少爷捂着头,对着他做了个非常难看,但也非常有趣的鬼脸。

    不过到底不和李果儿勾手指了。

    逗得李果儿和张玉儿都笑了。

    张玉儿是个即便定了亲事,也懵懵懂懂的;李果儿对感情之事,不过止于“姐姐将来会招个怎样的姐夫”之上。

    所以纵然吴小少爷每次心思都写在了脸上,她二人也只当是同村的人,彼此高兴罢了。

    不过也幸亏如此,省了李花儿一番唇舌。

    如今吴家,跟着高中探花、做了六品官的吴大少爷一起,那叫一步登天。

    这门户之论压人,吴小少爷再怎么心思写在脸上,吴家也会把这心思拍死的。

    而吴小少爷那从小看到大的性格,李花儿真担心他干出什么过激的事情。

    聘妻奔妾,这种事情,她才不会允许呢。

    所以,她看向吴小少爷的眼神,有些冷漠。

    看得吴小少爷都不舒服了,脸上的光彩,也渐渐消失了。

    “李花儿?”吴灵均生怕自家弟弟再当众说出点儿惊世骇俗的话,又见李花儿这样,便咳了一声,叫道。

    李花儿回过神来,这才道:“大人有事?”

    吴灵均看着她,突然问了一句:“你也喜欢看古彩戏吗?”

    他之前就看见了,别人都看那杂耍团,只有李花儿,看古彩戏法看得高兴。

    李花儿不好不答:“回大人,只是觉得有趣。”

    吴灵均点点头,又问:“那你会变吗?”

    这下,李花儿觉得奇怪了,摇头道:“不会。”

    吴灵均又“哦”了一声,双手背在后面,站在那儿出神。

    吴小少爷本来被李花儿瞪得心虚,忽然见大哥这样,细细一想,捂着嘴扑哧笑了出来。

    把李花儿笑得莫名其妙的。

    这对兄弟今天,怎么一个赛一个的古怪?

    吴小少爷见状,立刻指着吴灵均道:“傻花儿,我哥他要……”

    吴灵均甩过去一道冰冷的目光。

    吴小少爷将后半段的话吞了下去,不过他也不怕吴灵均,只是冲着李花儿挤眉弄眼的。

    李花儿更莫名了。

    “大人是遇见了什么事情,也和戏法有关吗?”见左右也没人注意他们,所以李花儿就压低了声音,问了一句。

    吴灵均摇摇头:“不要紧,我问他们就好了。”

    他刚说完,吴小少爷就很不给面子地笑了出来。

    笑完之后,他又怕吴灵均打他,侧着身子就跑到了李果儿侧面。

    吴灵均实在受不了这弟弟了,奈何大庭广众之下,又不好发作。

    李花儿更觉得莫名了。

    难道这位县令大人遇见了什么棘手的案子,和戏法有关?还是说那变戏法的人,有问题?

    “这个戏法班子常在平水州各县走的,人也都是平水州人,老板姓徐,听说话还挺厚道的。”李花儿真以为他是为了暗喜,就将自己知道的事情说给了他听。

    吴小少爷在后面听着,只差没笑断肠子了。

    一对傻子。

    他在心中给了个定论。

    吴灵均不想李花儿说得那么正经,想笑又不敢笑,只好硬生生改了话题,脱口而出:“你不用叫我大人。”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