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满花香-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花儿的脸色都变了。

    李果儿听见李大的话,却打了个哆嗦,惊恐地看着李花儿。

    那……吴大少爷还能安全得把太子送走吗?

    李大见李花儿的脸色不好,以为她是害怕,忙安慰道:“花儿不用担心的,南面水上的事情,哪里真就能跑到我们这儿了?所以就是查查就是了,等过了这两天,还不是照样过日子。”

    李花儿暗中握着拳头,挤出了笑脸看着李大:“是,爹说得是,爹还得搜查吧?先去忙吧,这个时候别人拿了把柄,我没事儿的,睡一觉就好了。”

    李大也是担心女儿心切,才偷空跑了回来。如今见她脸色还好,就也略微放了心,道:“那,那爹先出去了。你先好好休息着。”

    张氏送了李大出门,而屋中的李果儿,则过来低声问李花儿:“姐姐昨天去见的,是什么人?”

    李花儿看着李果儿恐惧的表情,知道她是误会了。

    只怕这个小妹妹以为,李花儿救的,就是要杀太子的劫匪吧。

    李花儿忙笑道:“你这傻丫头,想什么呢?那人真的是好人。”

    李果儿认真地看着李花儿,问:“姐姐当真?”

    李花儿点头:“是,自然当真。”

    李果儿一贯相信李花儿的话,是以她不再疑惑,而是捂着眼睛,坐在了床前。

    过了一会儿,她才小声问道:“姐姐,那公主呢?”

    她曾经和温奴公主相处过一段时间,很喜欢温奴。

    李花儿因着自己生病,不好抱着李果儿,怕过了病气,就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抚道:

    “果儿放心,再过段日子,就都平安了。”

    李果儿的肩膀微微颤抖着,显然这些事情对于这个小丫头而言,有些超出了她的承受范围。

    “好,我信姐姐的。”李果儿喃喃道。

    ……

    太子出事的消息,在清河村就和那平地惊雷一样,炸响了。

    这一天守军们都在四处搜罗着,家家户户都闭门闭户的,只邻居邻居之间,悄悄地说着消息。

    李花儿心中知道,南面水上出事的“太子”是沈珩。

    不知道沈珩到底怎么样了。

    而在清河村旁边的丛林里,还藏了个真太子。

    现在,吴大少爷也没可能给她传递什么消息了,不知道之前的计划,是不是还能顺利执行。

    所以这一天一夜,本就带病的李花儿,睡得就不太安好。

    而第二天,就是吴大少爷要赴京赶考的时候了。

    张氏不许李花儿出去,李花儿却执意要去看看。

    “去河边走走,搞不好病就好了呢。”李花儿撒娇道。

    张氏坳不过她,偏偏刚才,隔壁童氏让她去帮忙做些事情。

    是以,她就让李花儿穿了厚厚的衣服,又嘱咐李果儿道:“果儿,你好好跟着你姐姐,早些回来。”

    李果儿答应了。

    姐妹二人,一起去了岸边。

    因为太子出事的事情,所以一贯爱热闹的清河村人,都待在家里。

    而这河边上,除了驻扎的守军、吴家人、里正乡老之外,剩下的,也都是些不知道愁的孩子了。

    李花儿站在河岸上,远远地,就看见渡口旁,吴家大娘子正拿帕子擦着眼泪,口中叮嘱着吴大少爷什么话。

    吴大少爷则是一身浅绿色的单衣,扎着文生公子巾,身后,依旧背着那个书箱。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李花儿觉得今天渡口的这个吴大少爷,比之前多了些意气风发的样子。

    李花儿看向吴大少爷身后的那艘小船。

    忽然间,她就看见船舱那半开的窗子里,探出了一只手,在那窗棱之上,点了一点,复而又收了回去。

    那是太子的手。

    李花儿心中,登时放心了,觉得自己的病体,也没之前那么沉重了。

    这里如此多的守军,太子还能上了船,就说明没人怀疑他的身份。

    此刻,吴大少爷还在轻声安慰着吴大太太,里正则在和吴家大老爷说话。

    有些话语顺着风飘过来,说的是:“大少爷这一去,定能高中,定能高中。”(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章 送别

    吴大老爷是个很精神的中年人,如今送子赴京赶考,又听见别人这样夸赞自己的儿子,自然很是高兴,还要忙不迭地回礼,道:

    “多谢,多谢诸位乡里。”

    吴大少爷安慰过了吴大太太,也向着里正和河岸上的几个村民,一一作了个揖。

    “多谢各位乡亲。”他言道,语气里依旧是那样的温厚,不带傲气。

    待礼到李花儿所在的方向的时候,他对着李花儿,灿然一笑。

    李花儿垂首回礼。

    颇有些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思。

    待吴大少爷礼过了之后,就到了那上京的吉时。

    吴大太太又是一阵呜呜咽咽的,送吴大少爷上了船,用帕子擦着脸上的泪。

    随着船工的一声号子,吴家的两艘大商船走在了前面,引着吴大少爷的小船,一路向着北面去了。

    李花儿站在岸上,远远地看着那船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一去,只望船上的人一路平安,早日入京。

    同样也祝吴大少爷,金榜高中,衣锦还乡。

    终归都是好事,才好。

    河岸上本就不多的村民,看着那船走了之后,也就散得差不多了。

    吴大太太还是擦着眼泪,自顾自地难受,吴大老爷则在一旁低声劝着,和众家人一起,回家去了。

    李果儿看人都走了,又担心李花儿的病情,就对她道:“姐姐,咱们回去吧。”

    李花儿又出了一回神,这才点点头:“嗯,走吧。”

    二人刚一转身,没走两步,吴小少爷突然蹿了出来。

    李花儿吓了一跳。

    “从哪儿冒出来的?”她嗔了一句。

    一段日子没见,吴小少爷个子比之前高了不少,模样也比之前少了些孩童气,但举止表情,却和以前一样。

    他先对着李花儿吐了吐舌头,而后又靠向李果儿笑道:“果儿,我听人说,你现在在家里念书,还能教别人了?”

    李果儿听见他说自己读书的事情,颇为骄傲:“嗯,不过都是姐姐教给我的。”

    吴小少爷没听李果儿的这句话,而是依旧看着李果儿。

    月余不见,李果儿也长得更高了些,模样也更好看了。

    吴小少爷看得有些呆了。

    书中的颜如玉,大概就是李果儿的模样吧?

    “果儿今年,是不是九岁了?”吴小少爷愣愣地问了一句。

    “过了生日就九岁了,姐姐说了,就是九岁的男孩子,也很少有比我读书好的。”李果儿答道。

    吴小少爷在心中盘算着。

    等李果儿十五岁的时候,自己十九岁,快是弱冠之年了。

    真好。

    李花儿吴小少爷直白的眼神,又瞥了一眼李果儿。

    这个傻妹妹,还等着吴小少爷称赞她读书的事情呢。

    李花儿当真觉得又惊恐又无奈。

    前世她看惯了沈珩和姐姐,今生又天天看着吴小少爷和李果儿。

    合着她才是红娘的命。

    “小少爷。”李花儿咳了一声,道。

    吴小少爷这才回过身了,红了脸,欲盖弥彰地看着李花儿:“你病了?好些没有?”

    李花儿淡淡地说道:“好多了。”

    带着对吴小少爷的诸多不满。

    吴小少爷尴尬地嗯了一声,左右看了看,见没有人,就从袖笼里拿出了李花儿的那柄弩,塞给了李花儿。

    “我哥让我给你的。”说罢,他对着李果儿又是一笑,转身就跑了。

    李花儿弩接在了手里,就见那弩槽里,白花花的,似是藏了东西。

    她取了出来,却发现还是吴大少爷那条帕子。

    李花儿将帕子打开,就看见在那绣竹一旁的空白处,多了工整的楷体写的四个字。

    “万请珍重。”

    李花儿发了会儿呆,回过头,又看了那江面上一眼。

    如今那船队早已经远去,江面波光粼粼的,平静得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不过有些东西,可能真的已经发生了,只是人不自知吧。

    李花儿转过头,将帕子和弩箭一起,袖了起来。

    永远对这些事情很迟钝的李果儿,看见那柄弩,心中早有了疑惑。

    她还以为李花儿把弩,给了那天在村外看见的人呢。

    想着,她开口问道:“姐姐这弩,怎么到了吴大少爷那儿?”

    李花儿浅笑:“就是那么到了他那儿吧,别说了,我们先回去吧。”

    李果儿无所谓地道了声“是”,牵着李花儿的手,要往家走去。

    不过,姐妹二人刚走到了清河村的界碑之处,一拐过去,就看见陶大少爷叼着个细草,靠在一棵大榕树下,冷眼看着她们。

    李花儿皱着眉头。

    这位陶大少爷每每看见自己,都是这样的眼神。

    只不过今天这股冷漠,更厉害了点儿。

    完全的莫名其妙。

    李果儿一看见他,表情就垮了下来。

    李花儿则不搭理他,绕到另一侧,进了村子。

    就听见陶大少爷在她们身后,恶狠狠地啐了一口,冷言道:“不要脸。”

    李果儿听见,不高兴了,停下脚步,回头就看着陶大少爷。

    “你说什么呢?”

    陶大少爷冷笑一声,却不看李果儿,而是瞪了李花儿一眼,将口中的细草,吐在了地上。

    然后,高昂着头,走了。

    李果儿气坏了,却也被陶大少爷这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行为,搞晕了。

    她抬起头,问李花儿:“姐姐,这人是怎么了?”

    李花儿隐隐约约好像明白了陶大少爷的意思,却又觉得这个念头,非常令人惊悚。

    她摇摇头,将这个可怕的想法甩在了脑后,冷笑道:“许是疯了吧,没事儿,我们先回去吧。”

    从现在起,到太子安全回京之间的这段时间,才是最危险的。

    那些胆敢行刺的人,定然觉得计成,所以很可能做出一些丧心病狂的事情。

    所以,她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实在是没有闲心,同陶大少爷耍花腔。

    而她的这个想法,在她病好,重新回到南北杂货铺的时候,也就得了印证。

    “也就是说,那修补库房的事情,不用我们了?”李花儿端着茶碗,坐在铺子里,笑问柯掌柜。

    柯掌柜本就很圆的脸,气得更鼓了一些。

    “是,陶县丞将那珍宝斋的掌柜介绍给了翁县令,那是京城来的匠人,翁县令就把其他的事情,都交给他们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一章 开始

    李花儿病了这五天没来,柯掌柜经过的事情,倒和过了好几辈子一样。

    先是珍宝斋更大手笔地招揽了当地的七八个商队。

    紧接着又是衙门来了人,说那补库房和县衙的家什重做,都给了珍宝斋。

    而突然间,柯掌柜在州府的铺子,来了几个地痞闹事,那边的大伙计正处理呢,突然就死了一个。

    闹出了人命,事情可就大了。

    本该柯掌柜忙着去解决的,谁知道柯掌柜的娘子并子女,吃坏了东西,上吐下泻了三天,都倒在床上起不来了。

    和这几个事情比起来,其他铺子诸如错了税款、库房失火之类的事情,都不算大事了。

    柯掌柜也不是傻子。

    这分明就是有人冲着他们铺子去的嘛。

    是以,柯掌柜让齐伙计到了州府,去处理那官司,而自己则在这里,安排其他的事情。

    不过现在,柯掌柜确实有些左支右拙的。

    太子在了他们这儿出事,柯掌柜的那点儿当官的人脉,也是首当其冲的,分不出那精力来帮他。

    所以这几天的功夫,柯掌柜忧心地,都比以前更虚胖了两三圈。

    不过李花儿听见柯掌柜的话,反而很冷静,只是端了茶碗,抿了一口,笑道:“想到了。”

    柯掌柜听见李花儿如此说话,愣了一下,问道:“这话怎么说?”

    李花儿浅笑:“太子要是真个有了三长两短,那就是朝中各方势力攻守易势了,那些以为太子出事,自己就能得利的人,可不得跳出来闹腾一番吗?”

    李花儿说得很平静,可是听在柯掌柜的耳朵里,却和惊雷一样。

    惊的不是这话,而是说这话的人,是李花儿。

    一个乡野小丫头,倒是敢说!

    “大侄女,这等乡语,可要慎言,慎言呀!”柯掌柜小声道。

    李花儿一笑:“既然是乡语村言,有什么可怕的?”

    柯掌柜无言以对。

    说着,她放下茶碗,道:“伯父家中的事情,您不用担心,州府的事情,您也不用担心,其他铺子的事情眼下也都算小事了,您也不用担心,倒是……这船队商队的,柯掌柜还是想办法收一支自己的吧。”

    柯掌柜听她说得这么简单,更愣住了。

    “花儿,你是有什么注意吗?”他忙问。

    李花儿笑道:“掌柜的知道仁心医馆,新来的那个坐馆大夫吗?姓章的那个?”

    柯掌柜道:“自然知道。”

    李花儿笑道:“那是个有本事的,请他去给家里看看,再请他到州府去,那地痞的事情,应该也就可以结了至于船队商队的,将来真个开了海禁,伯父总要有自己的商队船队,也不会受制于人吧?”

    柯掌柜一愣:“如今南面河上的盗贼,连太子都敢杀,那开海禁的事情,怎可能还成?”

    李花儿却笑了:“太子查着军饷案,勾出了水匪,结果就被水匪害了,掌柜的觉着,当今的皇帝,能不给儿子报仇吗?依我看,不出一两个月,大概就要剿匪了。”

    柯掌柜的又呆住了。

    这番话说得,还真是有道理。

    他仔仔细细地打量了李花儿一阵,才问道:“这些,都是你自己想到的?”

    李花儿笑着看向柯掌柜的,反问道:“怎么?伯父不信是我自己能想到的?”

    柯掌柜苦笑一声:“你倒是说说,让我怎么信?”

    李花儿依旧笑着,起了身:“反正主意就是这些主意,您要是信我,我就先去仁心医馆一趟,再回县衙工地上看着。”

    柯掌柜又问他:“你又怎么知道,那章大夫去了,地痞的事情就能解决?”

    李花儿看着柯掌柜的眼神,仿佛他问了一句很蠢的话一样:“掌柜的也是咱们州府大商贾了,这些小伎俩的事情,还用我说吗?寻个好些的大夫,去看了不就知道了嘛?”

    柯掌柜皱眉道:“再好的大夫,人不信,只一口咬定是和我串通的,那可怎么办?”

    李花儿摇摇头,笃定道:“没事儿的,章大夫去了,他们怎么都得信。”

    柯掌柜看着李花儿,一咬牙,道:“好,那这事情,我就托付在你身上了。”

    ……

    离开了铺子之后,李花儿就先到了仁心医馆。

    那王大夫正举着本医书,站在柜里,摇头晃脑地看着。

    李花儿走过去,礼道:“王大夫。”

    那王大夫放下书来,打量了她一番,问道:“看病还是抓药呀?可有方子?”

    李花儿笑道:“不看病也不抓药,我寻那个章太医,他可在吗?”

    王大夫听见她对章太医的称呼,略微变了脸色。

    “你……哦,我记起来了,你是不是就是清河村那个姓李的丫头?”王大夫仔细看了她两眼,问道。

    李花儿点点头:“是,正是小女,”

    王大夫一笑,拿出了一张纸条,递给了李花儿。

    “我师兄说,如果你来的话,就把这张纸条给你。”

    李花儿忙接了过来,恭敬道:“多谢王大夫。”

    说罢,她就打开了那张纸条。

    只见上面写道:“所求之事尽晓,将勉力为之,还救吾徒之义。”

    李花儿笑了,将纸条收好,又对王大夫道:“多谢王大夫,如此,小女先走了。”

    王大夫点点头,继续举着医书,摇头晃脑地读了起来。

    ……

    这第二天,柯掌柜就对着李花儿,千恩万谢的。

    “那章大夫将他们都治好了,”柯掌柜说着,有些咬牙切齿的,“却不想家里,竟然还藏了那样的人在灶上,要不是那章大夫去指认了出来,还不一样会如何呢。”

    李花儿笑着听他说。

    那毕竟是专门给仁德皇帝看病的太医,本事当然不一般了。

    “如此,就算了了一件心事,只是那个下毒的人,掌柜的怎么处置了?”李花儿问。

    柯掌柜冷笑道:“当然是扭送了官府,此时那些人还不知道如何憋着拿我的错处呢,我又怎么会让他们得逞?”

    李花儿满意极了。

    别看如今事情紧急,但是柯掌柜也当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还能不被人乱了手脚。

    “那就好了,其他的事情,柯掌柜先处置着吧,我先去县衙了。”

    李花儿起身施礼,向着县衙去了。

    如今这县衙里,还有一个人可以用呢。(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二章 县衙后院的事情

    接下来的这段日子里,李花儿每天就和以前一样,官府、家里,两处走。

    平水州各县的守军,就差没将平水州翻过来了,却一直没有太子的下落。

    城门上天天戒严,所以李花儿每天进出城门的时候,比往日也要麻烦一些。

    李大看起来,更是日渐消瘦的,兼之每天都要寸步不离地守在城门上,所以连家都回不了。

    张氏心疼李大,就给李大或熬汤、或温热酒、或做点心吃食、或新做了厚衣厚袜、被辱软垫之物,或者李花儿送去,或自己送去。

    李花儿去给李大送东西的时候,就发现他的神色,不但有疲惫,还有惊恐。

    有好几次,李花儿都觉得李大有事情要交待自己,却看了自己很长时间,还是生生忍住了。

    甚至又一次,张氏去见李大的时候,李花儿听见李大低声给张氏说了些什么。

    有半句话飘在了李花儿的耳中:“又一个死在这儿了……”

    那天往回走的时候,张氏的脸色都是惨白的。

    李花儿揣测,关于大伯的那些事情,张氏也是知道的。

    不过这个要紧的时候,李花儿也没办法定要问这对夫妻之前的事情,只能多多出言安慰。

    除了要挂心李大之外,李花儿还在担心着那在路上的太子和吴大少爷,还有沈珩和小喜。

    她已经很久没有看见小喜了。

    再有一个让李花儿挂在心上的,便是翁小姐了。

    自从出了事情之后,李花儿见过翁小姐三次,就发现她的脸色,一次比一次苍白了。

    显然是内心充满了惊恐。

    和李大与张氏的样子,像,又不像。

    李大和张氏是受人之托,不肯轻易将秘密说出来,以防秘密落在恶人之手;

    而翁小姐,则是一直认为,自己掌握的东西,可以威胁他人。

    但当她发现,自己掌握的东西,非但威胁不了别人,反而可能害死自己的时候,自然就怕极了。

    李花儿默默地观察着翁小姐,想找个机会,同这位小姐好好说些事情。

    ……

    且说这一天,李花儿依旧在县衙里监工了一天,及晚上要离开的时候,因着要解手,所以晚了些。

    结果,她刚收拾利索,还没走出县衙三堂后面小花园,忽而就听见了陶县丞的说话声。

    “小姐,这么急着,是要去做什么?”他的声音里,带着戏谑。

    “我……我没要做什么……”翁小姐的声音颤抖着,带着无限的恐惧。

    李花儿闪身躲在了半月门之后的树林中,探出头,借着树荫遮挡,偷偷地看着。

    就看见陶县丞捏住了翁小姐的下巴,强迫她看着自己。

    “小姐说的话,我怎么不信呢?”陶县丞继续问。

    翁小姐此刻,连甩开陶县丞手的胆量都没有了。

    “我……什么都不会说的,你信我……”翁小姐吓得直要哭。

    李花儿隐隐约约就看见,陶县丞的眼神里,明显带着什么令人厌恶的东西。

    “你要我信你,可又该怎么信你呢?我又不是什么气宇轩昂的书生。”他漠然道。

    翁小姐到底还是个小姑娘,又被吓傻了,哪里还能明白他的意思?

    李花儿觉得更恶心了。

    翁小姐虽然聪明反被聪明误地蠢了一点儿,但是也不应该被陶县丞这样的恶人,如此欺负。

    就在李花儿想着要怎么阻止陶县丞的时候,一抬头,看见那墙沿之上,趴着只黑白相间的大花猫,正昏昏欲睡的。

    李花儿拿定主意,捡了根树枝,伸过去,用力捅了一下那只猫。

    那只猫被人搅了睡意,当下“喵”地一叫,从墙上蹿了下去。

    李花儿连忙重新躲回到了树林里。

    外面的两个人,被那猫一叫唤,气氛立刻就变了。

    陶县丞以为有人来了,忙往猫的方向张望。

    而翁小姐也终于反应了过来,连忙挣脱开陶县丞,就往李花儿这面跑了。

    陶县丞本来还想过来抓她,却被前面传来的一阵鸣冤鼓响打断了。

    “呸!早晚都要落在我手上。”陶县丞无法,只得啐了一口,甩着袍袖,往外去了。

    ……

    此时,翁小姐已经跑过了半月门,见陶县丞没有追过来,才略微松了一口气。

    然后,这位大小姐就地一蹲,捂着嘴,开始哭了。

    全然不顾那新作的锦罗裙子,就拖在了小路旁的水洼子里,染脏了。

    突然间,又有一只手,抓住了她的胳膊,把她往树林里拖。

    翁小姐吓得差点儿叫了出来,却被人捂住了嘴。

    “嘘,别说话。”李花儿低声道,“那只猫可是我赶过去的,你现在要是叫出来,我们可能都难活了。”

    翁小姐看见是她,登时来了脾气:“呸!你是什么东西,也敢在这儿鬼鬼祟祟的。”

    横眉竖目的脸上还挂着泪,看起来不吓人,反倒很狼狈。

    李花儿冷然一笑:“我是什么东西,我自己清楚,但是翁小姐有几斤几两重,可真的自知?”

    翁小姐本来还想骂人,可是想起来刚才陶县丞的样子,打了个哆嗦,不敢说话了。

    她如今也算明白了,自己大约……真的不自知吧。

    李花儿见她的表情,就知道她想明白了,冷然一笑,道:“好了,那现在,翁小姐可以给我说说,你到底知道了什么秘密吗?”

    翁小姐嘴唇颤抖了一下,旋即满脸的疑惑。

    “你……你怎么知道的?”她问。

    “从见你第一面的时候,我就知道了,”李花儿笑容里带着淡淡的嘲讽,“也只有翁小姐这样自视甚高的人,才没发现陶县丞看你的眼神,真是恨不能让你死呢。”

    听见陶县丞的名字,让翁小姐更瑟缩了。

    “那……那我为什么要告诉你?告诉了你,我更要死了。”翁小姐打了个哆嗦。

    李花儿说得慢条斯理地:“一个人知道的秘密,那知道的人恐怕真要死了,但是如果很多人知道的秘密,那或许,就都死不了了。”

    翁小姐现在的头脑很乱,全然绕不明白李花儿这话中的意思。

    可当她听见李花儿说“死不了”的时候,就像是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样,眼前一亮。(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三章 给个主意

    翁小姐抓住了李花儿袖子。

    “你是不是能帮我?”她急切地问,“你既然知道这么多,还认识公主,又不怕他,是不是因为你能帮我?”

    这时候,倒看出聪明了。

    李花儿不置可否:“你先说事情吧。”

    翁小姐依旧抓着李花儿的袖子,小声地说:

    “我……我只是知道,他们用陶家的船往外运好多的银子……开始我只以为是陶家有钱,还是军饷案子爆出来了之后,我才知道他们运的可能是什么。他们有个账册子的,我见过的,每年春秋运两次,四艘船,三个往京城去,一个往南去的。”

    她一边说,一边还在偷偷看着周围,生怕被人偷听去。

    李花儿听罢,仔细打量了眼前这位翁小姐一番。

    这消息,探听得真是很全了。

    她在心中忖度一番,又问翁小姐:“那军饷案出来了之后,你为什么不告诉翁县令?告到太子那儿,可是大功一件呢。”

    翁小姐脸上起了飞红。

    她低着头,半天才扭捏道:“我本来想着,能诈他们些银子呢。”

    李花儿没有想到,是这么个答案,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这位养在深闺的大小姐,竟然还打着如此与虎谋皮的主意。

    更神奇的是,那样一个和事老般的翁县令,竟然能生下这么个胆大包天、异想天开的女儿……

    这算不算造化之功?

    李花儿看着翁小姐的表情,冷笑问道:“那,翁小姐如今赚了钱吗?”

    翁小姐的脸,绯红成了紫红,撇着嘴,竟然还有些不服气的样子。

    “看来,还真赚了些压箱底的嫁妆钱?”李花儿问道。

    “七百两……我爹四年多的俸银呢……”翁小姐嘟嘟囔囔地说,“他又不是你们这些商贾的,好多钱拿。”

    李花儿突然觉得,并不想继续和这个翁小姐说话了。

    她吐了一口气,静静心,道:“如今翁小姐要是真个想活,也只剩一个办法。”

    翁小姐听见,忙问:“怎么说?”

    李花儿道:“去和翁大人说了实话吧,再让他带着你,去佟将军处,把事情说了吧。”

    佟将军是如今清远县关隘上的守将。

    翁小姐愣住了,想了半天才道:“怎……怎么可能,说了之后,不是更要死了?他们,他们连太子都敢杀呢……”

    李花儿摇摇头:“就因为现在太子这等境况,所以整个平水州很多人恐怕都憋着劲儿,想找替死鬼呢。”

    翁小姐听见这个话,打了个寒噤:“那这时候我去,岂不是……更糟糕?”

    李花儿看着她的样子,觉得好气又好笑。

    刚觉得她有点儿不着调的小聪明,这又糊涂上了。

    她开口问道:“翁小姐知道小沈公子吗?”

    翁小姐点点头:“知道……就是那个发配来的人……”

    李花儿笑道:“除此之外呢?”

    翁小姐说:“说是老东海公的孙子,不过不是已经逐出门墙了吗?”

    李花儿道:“逐不逐出门墙的,看怎么说。现在小沈公子……很可能是和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