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福满花香-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喜点点头:“好,这内鬼,我帮你查查。”
“大哥有办法能查?”李花儿忙问。
小喜问:“那天看大梁的,有几个人?”
“四个。”李花儿答道。
小喜笑道:“才四个人而已,太好查了。”
“可是时间有些紧,大哥一人,好查吗?”李花儿又问。
小喜胸有成竹地说道:“好查的,越是这等普通人的事情,越是好查,只从钱查就知道了。”
“什么意思?”李花儿忙问,“大哥教教我。”
小喜给李花儿解释道:“就是先看谁最近乍富,或者谁家最近出了事情又被平了,一般来说,六七成的事情从这查,都能查出眉目来。”
李花儿明白了是怎样的主意,也觉得很好,就又叮嘱道:“果然好办法,那大哥千万要小心。”
小喜一笑:“你放心,不过几个木匠而已。”
说着,他又问:“不过现在这情况,书册库的事情,你打算怎么查?”
李花儿摇摇头,很诚实地说:“暂时没有好办法,因为不知道他们到底毁的是什么证据。”
因为说得太实诚了,小喜就不知道该如何接话了。
就听李花儿继续说道:“一件件来吧,先想办法把贾木匠除了去,再压压陶县丞的气焰,到时候办法也就有了。再不济,还有一个翁小姐的线索可以跟跟。”
小喜沉思片刻,皱眉道:“那个翁小姐才最不好跟,一个丫头家,每日出门就是金银铺、胭脂铺,怎么都不像有事儿的。”
李花儿听罢,突然想起一句顶要紧的话。
“几万两银子,”李花儿拍了拍脑门儿,道,“都是我,那天气糊涂了,忘了翁小姐和陶县丞说过什么几万两,清远县这一带,能涉及到几万两这种大事儿的,会是什么。”
李花儿说的是问话,语气却是很肯定的。
小喜立刻就明白了。
“军饷案子。”小喜喃喃道,“别是这事情里,还混了这么个无官无品的县丞?”
地方文武分治,翁县令都插不进军饷案子里,怎么陶县丞,却能插进去?
翁小姐又是怎么知道的?
小喜左思右想都不通。
李花儿却因为李大的事情,有些想明白了。
“怎么就不混不进去了?大哥你想,我爹可是独丁入伍,这只怕是在户籍上被人做了手脚呢。”她道。
小喜想着,大概也只有这一途了,不由叹了口气:“来之前,公子就说清远县水深,现在看……还真是妖魔横行。”
李花儿浅笑:“妖魔横行,打掉就好。”
小喜没有李花儿这样的自信,只觉得自家公子的危险,一日深过一日。
不过这话,他又不能对李花儿说得太多,就只对李花儿道:“我再紧着查查吧,你就先家去吧,我等会儿再走。”
李花儿“嗯”了一声,起身刚要离开,小喜又叫了她一句。
“大妹子。”他叫道。
李花儿回过头:“大哥还有吩咐?”
小喜顿了顿,才道:“如今你们家里也团圆了,有些事情,你不要陷得太深,书册库的事情,还是我自己查吧。”
李花儿看了他片刻,笑问:“大哥这话,是自己要对我说的,还是您家公子要和我说的?”
“我家公子是这个意思,我也是这个意思。”小喜认真道。
李花儿屈膝施礼:“那我先多谢大哥和你家公子了,但事不就我,修县衙这事情,是他们要找上柯掌柜和我的,哪里是我能躲得开的。”
小喜沉默片刻,叹了口气,再不说话。
李花儿刚要再嘱咐他一两句的平安,却突然听见自家的院子里,隐约传来的喧闹之声。
就听见李果儿在外面,哭着喊:“姐姐!姐姐!”
不多时,又是孙三贤的声音:“花儿!花儿你在吗?”
李花儿一惊,连忙对小喜道:“我家好像出事了,大哥先回去吧,只是千万要小心平安。”
小喜也听见了外面的声音,就打住了之前的话,道:“如果有事情,来和我说。”
“是。”李花儿说着,提着裙子就往外走。
……
一掀帘子,就看见温寡妇靠着门,正对着自家的方向,笑呢。
看见李花儿出来了,温寡妇幸灾乐祸的意思更浓了:“哎哟,你们家好容易消停了这十来天,又闹了。”
说着,尖刻地笑了两声。
李花儿顾不上瞪她,只是跑出了温家院子。
只见孙三贤正将倒在地上的李果儿扶了起来。
“这是怎么了?”李花儿慌忙过来,也扶起了李果儿,问道。
李果儿拉着李花儿道:“姐姐,娘出事了!”
“怎么回事儿?”李花儿问着话,看着的却是孙三贤。
孙三贤立刻道:“你舅舅跑到田上,对你娘说了一堆有的没的话,把婶子气晕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事的人
李花儿听见这话,一下子就明白发生了什么。
自阖家团圆后,张氏一直不说回张家看看的话。
李花儿知道,亲大哥不顾体统,把她从一对女儿身边抓走,又要卖掉这事儿,是张氏内心一辈子的痛。
结果现在,他竟然还敢先找上门来!
李花儿二话不说,立刻跑回家,将自己的弓箭和李大给自己做的弩,全都带上了。
出来之后,她对孙三贤道:“三贤,帮我照顾一下果儿。”
说罢,就往田地的方向跑。
孙三贤在她后面应了一声,也带着李果儿往田地走。
温寡妇看见了,就觉得真是合自己心意的热闹,便也要跟去。
却被小喜的一声咳嗽,给镇停了步子。
小喜冷哼,见外面没了人,也往外走了。
只是在走到温寡妇身边的时候,他小声说了一句:“别忘了,你还有人命官司捏在我们手里,所以今后,对人客气些。”
温寡妇眼睛都气红了,却不敢说话。
小喜出了院子,避开人群,也往田地方向去了。
他得去看看,免得李花儿吃了亏。
……
等到了田地,李花儿就看那杜娘子半跪在地上,扶着张氏,口中道:
“你男人如今都回来了,又那么有出息,你怎么还不硬气起来?又理这不要脸的做什么?”
她说着话,眼睛却瞪着对面站着的一个精瘦男人。
张氏捂着嘴,只顾垂首哭着,半句话都说不出来。
善堂的人都护着张氏,而旁边的李家族人,并一群村民,则都远远地看着。
李家族人阴森森地幸灾乐祸,周围的村民则又是同情又是兴奋地看着。
就说这李家的热闹,不会断的。
前那半个月没了热闹看,大家还甚是想念呢。
只见那精瘦男子一脸凶相,手里还提着个扁担,理直气壮地指着杜娘子,道:“你是个什么东西!我家的事情,要你管?”
说着,就又要过来拉张氏:“我把你个不贞的浪荡妇人!我让你同我回去,听见没有?”
张氏拼命往后躲,善堂里的人都把她们围得更严实了。
不过,那善堂里,不是妇人就是幼童,再不就是残疾或病人,那男子哪里害怕?舞着扁担就要往前。
李花儿见状,立刻在后面挽弓搭箭,口中怒道:“住手!”
那精瘦男子一愣,回过头就见李花儿以弓箭对着自己,吓得手一哆嗦,扁担就掉了。
“花儿,你,你要造反吗?!我是你舅舅!你敢拿弓箭对着我?”张大舅色厉内荏地对李花儿吼道。
此时,孙三贤已经带着李果儿跑了过来。
李果儿一见张氏倒在那儿的样子,立刻哭着跑了过去,口中道:“娘!娘你怎么了?”
张氏看见两个女儿都来了,哭得更厉害了。
她抱住李果儿,哭道:“没事儿,果儿,娘没事儿。”
李花儿依旧拉着弓箭,瞪着张大舅怒道:“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今天你要敢动我娘一根汗毛,我就杀了你。”
张大舅听见这话,立刻上了火气。
他依旧当这一家子还是之前那一家子,还当李花儿是那个动弹不得的病人。
“你敢!你这等不义不孝,逆着族……”
还没等他说完,李花儿已经一箭射在了他的脚下。
张大舅吓了一跳,把后面的话硬生生憋了回去。
周围的人,也发出了一声惊呼。
李花儿再次上箭弯弓,眼睛看着的,却是站在那看戏的柴氏。
她冷笑道:“是他们让你来的?说的话都是一套子的,难道我那三叔三婶没有告诉你,我真的说到做到吗?”
张大舅听见这话,脖子一挺,再要说话的时候,李花儿的第二只箭,已经又射了出去。
在场的所有人,都往后退了退。
而这一箭,正好就钉在张大舅的鞋尖之前的地上。
张大舅发出了一声杀猪样的嚎叫,坐在了地上。
“滚。”李花儿压着声音,从喉咙里说出了一个字。
张大舅终于知道,李花儿还真是说到做到的。
李五太爷说得是,现在的李花儿可与以前的李花儿不一样了。
可是他不甘心!
他恶狠狠地瞪了一眼李花儿,又回头瞪着张氏。
张氏打了个寒战,下意识地将李果儿护在怀里。
“别以为他回来了,你就好了,早晚还得死,早晚都让你们落在我手里!呸!”张大舅丢下一句话。
说完了,他站起身,却不敢靠近李花儿,低着头,灰溜溜地走了。
他最后的那句话,人人都当不过是狠话,但在李花儿听来,却在心中有了疑问。
同样一个意思的话,她连着听了两次了。
上次是在陶大少爷那儿。
想着,她不再理张大舅,而是走过去,将弓箭重新背在背上,把张氏扶了起来。
“娘,我们先回家吧。”
张氏抬起头,看了一眼张大舅的背影,眼神里带着深深的惊恐和担忧。
李花儿看着张氏的表情,就觉得事情还有不对。
张氏明显藏了心事。
“娘……”李花儿又唤了她一声。
张氏这才回过神来,随着李花儿起身,哽咽道:“花儿,娘让你担心了。”
李花儿摇摇头,回身将钉在地上的箭捡了起来,又扶着张氏。
张氏腿有些麻了,所以脚步有些踉跄。
杜娘子一见,忙也过来扶了一把。
“我搜你们回去吧。”她道。
李花儿忙称了声谢:“是,多谢婶子。”
……
杜娘子和李花儿一人一侧扶着张氏,李果儿则拉着李花儿的手,边走边哭。
杜娘子一路走着,口中都是劝张氏的话。
“大妹子你有什么可想不开的?这事儿又不是你的错处,你本夫都回来了,他还敢再卖你不成?”
张氏垂着头,轻声哭道:“大郎能护住我,可我……可我担心爹娘……”
话没说完,张氏就猛地住了口。
只见李大背上背着东西,两手也提满了东西,站在了门外,看着她们。
“爹。”李花儿没想到李大这么早就回来了。
张氏见丈夫回家了,自己这个样子还被她看见了,不由更难过了,就捂着脸,呜呜地哭着。半天,李大才缓缓开口道:
“是大舅子找来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气的李大
张氏依旧垂着泪,只是点点头,不答话。
李果儿过去拉着李大的袖子,委委屈屈地叫了一声“爹”。
杜娘子也不说话了。
她虽然亲历过李大如何把张氏接回家的,却不知道这夫妻二人究竟如何,自然不好多言。
她之所以会送张氏回来,也是和她相处日久,知道她不善言辞,怕李大回来,难以说明白今天的事情。
只李花儿平静些,开口问道:“爹,今日回来的怎么这么早?”
李大对着她一笑,将手中的东西提了提:“今日发粮饷了。”
说着,他又对张氏道:“进屋说话吧,别让客人在门口站着。”
态度和平时一样,敦厚温和,就和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
倒让附近探头探脑看热闹的人——比如温寡妇——失望得很。
有李家族人兴冲冲地过来了,看见李大只这个样子,就在那儿啐了一口,骂了一声:
“窝囊废。”
李花儿只将外间的一切当成不存在一样。
她跟在张氏后面,看着张氏进了屋子,才轻轻一拦李大,低声道:“爹……”
没等她说完,李大就打断了她:“爹都知道的,你先进去,陪你娘待会儿。”
李花儿了然,回到了屋中。
李大则在门口站了片刻。
而后,他先转身进了厨房,将背回来的饷粮、买回来的酱肉、酒、蔬果之物,都堆在了厨房里。
他是个能干活的人,想着张氏如今心情不好,就又把东西粗粗地收拾一番,这才回到屋中。
杜娘子还在安慰张氏,看见李大进屋,就又住了口。
李大坐到张氏的旁边,将买回来的布匹给张氏看。
“发粮饷了,”他笑得憨厚,“你总念叨她们姐妹没新鲜衣服穿,我就给你们都扯了红绿的布,你们娘三个,都做衣裳。”
依旧是当方才无事发生一样。
张氏听见这话,抬头看着李大,语气里带着委屈:“大郎,我……”
她此刻心中愁肠百转千回,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所以说了一半话,就呆在那儿了。
别说杜娘子,就是李花儿这个做女儿的,都有些气结了。
这娘亲的性子,真够绵软了。
方才的事情,又不是张氏的错,有什么不能说的?
李大态度依旧温柔,见她这样,就将剩下的饷银,都放在了张氏的手里。
他是督卫,如今又管着城门上,是个肥差事。所以一个月各种进项合起来,有三两银子之多,去了买布买粮的,还剩下二两。
张氏木愣地将银子握在手里,半天才说了一句:“你买的料子真好看。”
说完了,夫妻两个人并肩而坐,半天都不说话。
屋子里,飘过一阵不合时宜的安静。
若不是时机不对,李花儿就要被这对夫妻给逗笑了。
前世母亲早逝,她只见过祖父祖母如何相处。
与李大和张氏是完全的不同。
祖父在朝为相、祖母为一品诰命,关起门来却都是顽童的性格,那些老夫老妻之间的体己话,经常都说。
祖父甚至到了七十岁上,离家两日,都还给祖母写情深义重的书信呢。
也是到今天,她才知道原来夫妻相处,还有李大和张氏这种不言不语的。
想着,李花儿低着头,开始数地席上的格子。
等她数到了快一百个的时候,就听见李大缓缓道:“大舅哥要是再来寻,你就让他到城门上,直接给我说。”
顿了一下,他又跟了一句:“他是大哥,要如何待自己家人,我管不着,但如何待我媳妇,我能管。”
本已经平静了的张氏听见这话,眼圈一红,眼泪又掉下来了。
不过情绪,明显因为这句话好了一些。
杜娘子听见李大如此说,就推了推张氏,笑言:“好了,你男人都这么说,你还委屈什么?是他同你一辈子,又不是那不着调的。”
李花儿深以为然。
张氏也不知道被那张大舅捏住了短处,就怕成那样。
李大方才一心记挂妻子,这时候才惊觉失了待客的礼数,不由不好意思起来。
“多谢杜大姐帮我照料家里。”他抱了抱拳。
杜娘子见他们夫妻无事了,就起了身,说道:“这哪里值得谢?你们这家子做的事情,才该我们谢呢。”
说罢,就要往外走。
张氏见状,慌忙擦了泪:“杜姐姐留下吃过饭再去吧。”
杜娘子一摆手:“地里好些人呢,我得先回去了。”
说着,不能他们再留第二次,就已经出了门。
……
李果儿依旧留在屋中陪张氏,李大和李花儿一起,将杜娘子送到了院门外。
目送着杜娘子走远了,李大才小声问李花儿:“花儿,到底怎么了?”
李花儿一五一十地将事情说了。
“我就怀疑,这事情是有人撺掇的,”她把临近看热闹的李家族人的事儿,都说了,言语带了气。
李大皱了眉头:“你舅舅没来咱们家,直接去了地里?”
李花儿道:“是,而且还好有杜婶子他们在,如果就是娘一个人,还不知道要如何呢。”
李大听罢,难得地从鼻子里发出了一声冷哼。
李花儿第一次看见,李大那张一贯忠厚老实的脸上,浮现出了那么露骨的鄙夷和嘲弄神色。
吓了她一跳。
“什么要如何,我谅他也不敢把之前的事情,再做一次。”李大说话的声音,都是满满的鄙夷,“拿着自家爹娘折腾威胁自家妹子,又不是第一次了。”
李花儿听见这话,这才知道为什么自家娘亲那么害怕这个张大舅。
原来是因为夹着外祖父、外祖母。
真是个不孝不义的,她心想。
而且,方才张大舅临走前的那句话……
她依旧很介意。
按理说,李大如今好歹也是个小兵头,这次回来之后,就是孙家那般有些本事的人,对李大的态度都变得有些恭敬了起来。
就是柯掌柜,对自己的态度也更好了一些。
张大舅又怎么会说出那样的话?
说着,李大回头看了一眼屋内,眼神带了心疼,小声说:“他前几日还到城门上找我了。”
李花儿愣了神。
这事情没听李大说过。(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起回娘家
只听见李大不高兴地嘀咕:“和人吃酒赌输了钱,跑来问我要了几次钱了,开口就十两、二十两的要,还说你如今也出息,能赚大钱了。我女儿有出息,凭什么供养他去吃酒赌钱?没想到在我这儿没讨到好,就来找你娘了。”
他说着,又开始抱怨自己:“早知道就该先说了,她心里也有个防备。回家至今,我怕你娘委屈,都忍气躲着,谁知一个两个,都拿我当软柿子捏。”
李花儿抬头,看着李大说这话时候的表情,听着李大的语气,心中替张氏高兴之余,终于想通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李大给她一直以来,给她的别扭感觉。
自从记起前事之后,在她心目中,李大就是憨厚的、被人算计了的、挣扎求生的老实人。
等李大回来之后,李花儿又把这一切,当成了李大的幸运。
殊不知能每一次都“幸运”的人,本身就是本事。
李大出身贫寒,父母被赶出了家族,还被人算计着征了丁,在军中也差点儿死了。
可是他回来了,带了不小的功劳和军职,四肢健全、健健康康地回家了。
所以,从她起,到那些要害李大的人,都看走眼了。
就如李大所说,一个两个,都拿他当软柿子捏。
李大反抗不了朝廷律法,反抗不了一些上位者的权势,有段时间还被人切断了和家里的联系,但能在那样凶险的地方,凭着“幸运”二字活下来,就可见其能耐了。
面上忠厚老实,内心其实什么事情都明镜一样。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让大伯托付大事。
李花儿想到这儿,更“同情”一些人了。
老实人生气,也是很厉害的呢。
而且,李大还是个嘴严的老实人。
李花儿想着李大手中可能握有的证据,又犯难了。
别人吃亏是好的,可是她,又怎么才能从李大嘴里打听出消息呢?
“对了,花儿,你的手怎么了?”她正胡思乱想的时候,李大突然问,“我今儿见你没进城,就觉得家里可能出事儿了,才提前了些回来。”
李花儿抬起自己被包扎的手,无所谓地笑道:“没事儿的,在工地里摔了一跤,擦伤了手,所以今天没进城。”
她说得轻松,李大听见,还是吓了一跳。
“去医馆看过了?”他忙问。
李花儿点点头。
李大还是不放心,叮嘱道:“别碰水……你昨日出城的时候,该早和我说,军中有上好的伤药了,你是个丫头家,留下疤就不好了,唉,我就说那粗木工的事情,大人都难周全,怎么是小孩子好去的,早知道……”
李花儿连忙打断了李大的絮叨:“爹,我真的没事儿。”
李大还是加了一句:“以后还得小心才是,好好在家休息吧。”
李花儿点头称是。
李大这才丢开这话。又嘱咐了一句:“方才我给你说的话,你先别告诉你娘。”
李花儿再次笑着点点头。
李大的脸上,终于有了些如常的笑模样,打算回屋去看看张氏。
只是没走出两步,李大就和想起了什么一样,对着隔壁孙家道:“孙家大哥在家吗?”
不多时,孙发财自屋子里走出来,道:“大郎有事情?”
李大问说:“明儿我想去岳母家看看,能不能想借你家牛车用用?”
孙发财早就知道了方才的事情,但也做出一副不知情的样子,只是道:“好。”
李大抱了一下拳:“谢过。”说着忙忙地进厨房,将自己今日新买的酒拿出一壶,递给孙发财:“新得的好酒,大哥也尝尝。”
孙发财有些不好意思地推拒,最后还是接在手里,道:“这如何好意思?”又对屋内道,“大贤,去把牛喂好了。”
屋里的孙大贤应了一声,这借车的事情,就算定了下来。
李大这才轻手轻脚地回了屋。
李花儿见状,对着屋子里叫了一声:“果儿。”
不多时,就见李果儿跑了出来,还将门带上了。
隐隐地,李花儿听见李大问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周围有什么人在。
紧接着,就是张氏委委屈屈、断断续续地说着当时的情况。
再又是李大的细语安慰:“……明儿恰好我休息,我们回峡村,看看爹娘吧。”
张氏从已经哭哑了的嗓子里,发出了一声“嗯”。
李花儿听了一会儿,这才对李果儿道:“果儿,今晚我们做饭吧。”
李果儿此时心情也好多了,跟着李花儿进了厨房。
不知道如今,自家的家具做到什么程度了,李花儿在心中想着。
毕竟这对恩爱夫妻,总不能老是只跟着这对小姐妹住吧。
很不方便呢。
……
次日清晨,一家子起得都比平时还早些。
张氏想念家人,却又畏惧哥哥,所以一夜没睡好,眼眶子都黑了。
李大又劝了张氏几句,也不用张氏动手,只自己将昨日买的东西,分出一部分来,装上牛车。
张氏带着李花儿姐妹两个坐在车上,李大驾车,就往峡村去了。
李花儿坐在车上,内心还有些犹疑,不知道该用怎么样的状态去面对。
反正上次回李家祖宅,是吵得全村都看了热闹的。
那张大舅显然不是善茬,不知道会不会又吵一架。
不过李大在,估计也不用她多口。
可又怕李大顾念张氏,反而不好说太多,倒助了张大舅的气焰。
不过张氏也不是懦弱、不识好歹的人。
只看她逃上香炉寺一节,就知道了。
李花儿左思右想的,心中叹了气。
她宁愿出去和十个陶县丞斗智斗勇,也不想在这些亲戚的事情犯难。
也是因为自己前世的亲人们都不错,所以她那点子聪明才智,都被祖父教得去学权谋之术了。
制衡外人,她会,比如张大舅,在她看就是外人。
但一旦涉及到自家亲眷,李花儿就为难了。
她正想着,牛车就经过了一个货郎。
恰好李花儿此刻抬头,和那货郎打了个照面。
李花儿本来心思正重呢,乍一看见那个货郎,差点儿咬了舌头。
竟然是乔装改扮的小喜。
也不知道他在脸上抹了什么东西,本来带着几分脂粉气的脸上,此时黝黑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四章 凑在一起
小喜乍然在这地方看见李花儿,也先是一愣,再露出一口白白的牙齿,高声道:“胭脂、头油、绒花、耳铛喽。”
简简单单的几个词,让他念得带了婉转,还真有走街过巷货郎的感觉。
李花儿更忍不住想笑了。
李果儿靠在张氏身上,有些好奇地看着小喜。
她在温奴公主处的时候,见过几次小喜。
但是她也想不到小喜会乔装打扮,只是觉得这个货郎好像有些眼熟,却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姐姐,这个货郎第一次见呢,就是看着眼熟。”李果儿转头对李花儿道。
张氏听见,以为李果儿想买东西,就道:“果儿想买绒花了?”
李果儿忙摇摇头:“不要,姐姐会用新鲜花的给我插头。”
说着,对着李花儿讨好地一笑。
李花儿戳了一下她的额头:“就你会支使人。”
她心里却明白,这时候在这里看见小喜,大约就是要追查的事情,涉及到峡村的人了。
挺好,凑在一处,刚好她也能出一份力了。
李果儿依旧靠在张氏怀里,开心地笑着。
张氏见一双女儿这样子好,之前因着要回娘家,面对亲兄的烦忧,略微好了点儿。
如果金宝如今还在……张氏想着,心中又是一酸。
这时候,车子已经进了峡村地界,第一眼看见的峡村人,却是正准备去奉山打猎的岳茂和岳芳。
岳芳乍然看见李花儿,眼睛都亮了。
如今太子一行人又重新回了州府,所以岳芳自然也就回家了。
岳芳一从温奴处回来,就去寻了李花儿。
谁知李花儿家里事情多,又有县衙的事情,所以岳芳连着来了李花儿两次,都错过了。
而春天时候,打猎的季节,岳家作为这附近有名的猎户,也有些忙乱。
所以小姐妹二人,一直没能碰面,却不想在这时候遇见了。
岳芳忙跑过来,先对着李大和张氏问了一声好。
以往岳芳年纪小,不记得李大。
而等她长大了之后,也只见过张氏被人带回家的样子。
到了如今,李大回来,成了这一带的传奇了,连自家父母兄嫂说起来,都啧啧称奇,所以岳芳的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