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福满花香-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衣服是李花儿昨天自县里回来后,赶着做出来的。
李花儿也不累,将要带给张氏的包袱背在身上,看见李果儿的样子,不由笑道:“妹妹这样很好看的。”
李果儿局促不安地问:“姐姐,娘看见了这个样子,会喜欢吗?”
李花儿这次没有揉乱她的头发,而是牵了她的手,笑道:“娘见了你,当然会很喜欢的。”
……
感谢xulj_2002的平安符~~
继续求推荐收藏评论打赏~爱大家~
第七十五章 渡口见闻
清水河上距离李花儿家最近的渡口,是在出了清河村之后,还要往南走些的地方。
因为早上的时候有些雾气,自北面奉山一直向南的河上,都笼罩在了雾气之中。
自河上向对岸看过去,山水乡村都笼在雾气之下,看着倒是格外好看了。
虽则为了可以赶上最早的渡船,李家姐妹两个出门的时间很早,不过等到了这河岸边上,才发现岸上已经很热闹了。
如今,李果儿的心情已经从忐忑变成了小小的激动,再看岸上如此,就瞪大了眼睛,兴致勃勃地看着热闹。
渔家的船都靠在岸边,有那船工正在补舢板、船底,也有人坐在船舷之上打呵欠。
更有许多来来往往的货船停在码头之上,穿着绸缎衣服的船家,上上下下地,引着一群衙门的官差,不住口地说着什么。
看到这样的情景,李花儿越发感慨了。
这平水州上下,还真是重视那要来的朝廷大员呢。
更有趣的,待姐妹二人到了渡口的时候,才发现渡口已经被封了,有穿着官服的人拿了尺子,在渡口上比量着,后面有拿着纸笔的人,其后还跟着手托砚台的人,一边走一边记,记好了还要同那专管渡口的小吏吩咐。
专管渡口的小吏不停地点头,也不知道都被吩咐了什么了事儿。
几个等待过河的乡民,都站在渡口的边上,小声议论着。
李花儿轻轻皱了眉头,过去对那守着渡口的衙役施礼道:“官爷康泰。”
那官差打量了李花儿一下:“过河?”
李花儿点点头:“是。”
那官差也不屑和个小丫头唇舌,摆摆手:“等着吧,量完了就能渡河了。”
李花儿要的就是这句话,忙谢了一句,回来拉着李果儿笑说:“等下就好了,我们去那儿茶铺里坐坐。”
说罢,带着李果儿坐到了渡口旁的茶铺里,要了壶茶。
茶铺里坐了几个与那量码头的人着一般服色的官差,很是无聊地坐在那儿,剔牙喝茶,吃着茶果子。
茶水很是淡而无味,李花儿没喝几口,李果儿从不在意这些,喝了两口后,就偷偷看了一眼那几个官差。
她有些怕,便靠近李花儿小声问:“姐姐,是因为大人物要来,才这样的吗?”
李花儿点点头:“是,只怕还是来头不小的人。”
她也被这架势震撼到了。
来的别是什么皇亲国戚吧?
此刻,茶铺里一个头头模样的官差,冲着小二喊了一声,要添水。
小二连忙过去,忙乎了好一阵子,见几个官吏停了闲话,便赔着笑脸,插空问道:“几位大人却面生。”
那头头笑道:“我们是太守大人派来的,你当然面生。”
李花儿这才知道,这些人是州府来的。
更大的阵仗!
那小二也吓了一跳,忙更加殷勤地给添了茶,恭维说:“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大人们辛苦了……这次来的京里大官到底是哪个?竟然让大人们如此奔波?”
那茶小二顿了顿,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
只问了这句后,附近的乡民们纷纷竖起来了耳朵听着。
这话,自周围村落的人被征去修城墙的时候,大家就想问了!
那官吏喝了口茶,嗐声道:“别说你,老子也不知道!只听说京里往十八个省道派了二十多个巡差,谁知道到我们这儿的是哪个?反正都是大官,好生伺候就是了。”
李花儿听了这话,内心突然漏跳了一拍。
好像有些什么想法,想抓住,却又溜走了。
李果儿没听明白:“姐姐,他说的什么意思?”
她一贯觉得,自己听不懂的事情,姐姐一定懂。
“就是来的人不一般。别怕,我们只别往上凑就好了。”李花儿小声叮嘱道。
就算李花儿不说这句话,李果儿也是万万不敢向上凑的。
她紧紧握着茶杯,还向着李花儿靠了靠,怕极了的样子。
李花儿见她这样,沉吟片刻?
她可不希望李果儿这样畏畏缩缩的。
是以,她又笑了:“不过,这样子的热闹,咱们这辈子都见不到一两次的,如今见了,也长长见识,挺好的。”
李果儿听说,听话地点点头,但依旧是有些瑟缩,只靠着李花儿,看人丈量渡口,盼着早些时候渡河,去见娘亲。
倒是那几个官吏,听见李花儿的话,就看了她们姐妹一眼。
忽而,自河上又有两艘货船过来,有几个正坐在岸边说话的苦力模样的人,见那货船过来,连忙都站起了起来,到了渡口边。
“来了来了。”几个人叫着。
李花儿一抬眼,就看见陶大老爷带着微笑,自货船上走了下来。
李花儿微微皱了眉头。
那茶铺的一个官吏小声道:“那人就是姓陶的。”
那头头模样的人冷笑一声,起了身:“走,会会他们去。”
说罢,几个人就出了茶铺。
李花儿微微一愣。
怎么像是故意去找麻烦的?
还没等她想明白,那渡口之上衡量的官吏已经下了来,渡船的船家忙将船靠在了码头上,对着外面喊了一声:“渡河的客人们,上船了!”
声高嘹亮,和号子一样。
李花儿见状,忙放下茶钱,拉着李果儿往码头上走去。
只在往码头去的时候,陶大老爷和官吏的说话声,有几句飘在了李花儿的耳朵里:
“这……一贯都是如此的。”陶大老爷的语气里带着恭敬。
“我可不知道你们这儿的如此,太守大人那儿,可不是这个如此。”小吏的声音带着不屑。
果然是来寻事儿的。
李花儿浅浅一笑。
一物降一物,这天下的衙役,也不都是和陶家有亲的。
陶大老爷继续同那官差说着,那差人一脸忠于职守的样子,只不过李花儿再听不清楚他们说的话罢了。
“姐姐。”李果儿小声叫了她一句。
李花儿顺着李果儿的眼睛看过去,就看见陶大少爷拄着拐,和几个小厮走到了岸边,也不知道笑什么,笑得很是开心。
那陶大少爷的目光一偏,就落在了渡口之上,李家姐妹的方向。
陶大少爷的笑容僵硬了一下。
随即,陶大少爷就将收回了眼神,好似没看见一般。
……
继续求各种~爱大家~
第七十六章 渡河
李花儿只是看了陶大少爷一眼,就将眼神收了回来。
“今天是去见娘的好日子,我们不能带着气去。”李花儿小声笑道。
李果儿瘪了一下嘴。
毕竟在清水河边看见陶家人,不管是李花儿还是李果儿,都更容易生气或者低落。
李花儿笑着将她头上的小髻扶正了一些,又指着河对岸:“看那边,不看他们就好了。”
看那官差,只怕一时半刻不会放过陶家人。
这不是好事儿吗?
所以她才不生气呢。
李果儿见李花儿这个样子,自己也转过身,不再看河岸,深深吸了一口气,对着李花儿一笑。
渡口的十多个人,如今依次都上了船。
船家不疾不徐地,站在码头,又喊了几声。
李花儿带着李果儿,特意坐在了背对陶家人的一侧,让李果儿抱着包袱,自己则将李果儿揽在了怀里。
李果儿难得有些坐不住,晃着肩笑道:“姐姐,怪热的……怎么还不开船?”
李花儿笑道:“如今是在船上,你安生些。可不许胡说话。”
船家忌讳多,一句话话说错了,可是要糟糕的。
李果儿年纪虽然小,却也知道厉害,笑道:“嗯,我晓得的。”说吧,果然安静了许多。
姐妹二人侧头看着清水河上的景色。
清水河向北的河道是渐渐变窄的,而在更远处则开阔了些;向南的河道,却在极远处轻轻地一折。
那一折的地方,据说还有许多支流,最大的那条支流,就通向平水州府。
河水两侧,往北看青山环绕,乡村点缀,往南看又是沃野千里。
如今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有些人家已经开始在地里收东西了。离得河岸最近的那片地,一群人分了两侧,从田地两头对着向内,收着今年的收成。
如众人所料,还真是好年景呢。李花儿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叹了一口气。
可惜她和李果儿如今没田,想忙都难。
这些日子,她一直盘算着买粮过冬的事情。她和李果儿年纪小,但家里总也要放个百斤的粮食,才能心安。
但粮价这样的事情,只清河村一处收成如何是没用的,也要看整个平水州、乃至全天下的收成如何。
到底还是没底。
李果儿见李花儿对着田地叹气,还以为姐姐在琢磨买地的事儿。
于是她凑近李花儿,小声道:“姐姐,那片地就是陶家的,你再往南边看,那个立牌子的地方,就是陶家和吴家的地界。他们一定不会卖地的,今年夏天姐姐还病着的时候,我在吴家还听说他们想要再买些地呢。”
李花儿顺着李果儿手指的方向,果然就看见了一个什么都没写的木牌子。
李花儿点点头:“怪道都说他们有钱呢。”
盛世之年,乡村人总爱要多买地屯粮。
李果儿想了想,指着河岸上远处的一个水车,道:“姐姐看见那个水车的地方没有?”
李花儿早就看见了那水车,只不过这样的农田处,有水利太正常了,就没有往心里去。
却听见李果儿道:“姐姐不记得了?那个水车就是爹做的,旁边就是咱家的地。能引水进田的,可好玩了。”
说着,李果儿又不开心了,也跟着叹了口气:“那水车爹修出来,也不光是咱家用,就连邻村的人都用的,可惜咱们再用不到了。”
李花儿心中一惊。远远地看着那水车的方向。
天下农事为重,自然甚重视水利之事。
可她万没想到,李大还有这等福泽乡里的手艺和气度!
偏偏那样一个人,生死不明;偏偏他的家人,如今落到这等地步!
李花儿看着那片地的方向,偶尔也能看见人头攒动。
不知道是李家的谁,如今占了那片地。
她暗中握紧了拳头,喃喃道:“会拿回来的。”
李果儿靠在李花儿怀里,听着姐姐笃定的语气,又叹了一口气,不说话。
此刻,船家又喊了一声开船的号子,渡船缓缓地摇动起来。
“开船了。”李果儿抛开方才的小愁怨,道。
李花儿收拾了心情,不再看那岸边。
谁想到,渡船离了渡口后,却在不远的地方打了个转。
本来背对着陶家人的李家姐妹,这时候就成了正对着陶家人。
偏偏最早的这渡船人少,稀稀疏疏的十几个人,间插着坐开,连个挡的人都没有。
岸上的情景,看得一清二楚。
陶大老爷还在和那个官吏说着什么,脸上还是陪着笑容。
那官差的心情似乎好了一些,但还是倨傲地站在那儿,指着货船,不知道说些什么。
那陶大少爷如今已经走到了岸边,拄着拐杖就站在陶大老爷身边,因着被那官差挡住半边了,所以看不清表情。
李花儿和李果儿对视一眼,双双将头转向了一侧。
总转着头不舒服,但比看见陶家人强。
所以,这姐妹二人,谁都没看见岸边之上,陶大少爷的眼神,突然就落在她们姐妹的身上。
带着莫名而又复杂的怒气。
……
船家是个四十多岁的黑皮汉子,带着一个二十多岁,肤色同样黝黑的青年郎君。
二人分站船头船尾,摇着船,兴致甚是高,到了江中心的时候,还唱着船歌。
船家的歌是这一带的土话唱的,李花儿听不太懂,只能通过一些词儿,知道这船歌的意思大约是赞美这清水河的。
李果儿听了一会儿,碰碰李花儿,小声道:“姐姐,真好听。”
李花儿也点头:“是,好听。”
船随着船歌南行,渐渐靠上了河对岸的渡口。
还没等靠岸呢,就能看出这边码头的热闹,不比清河村处差。
不过好在官差虽多,但没有封了码头。
李花儿和李果儿下了船,回身问那船家:“船家,这晚上的渡船是到什么时候?”
“申时末刻。”正招呼这边岸上渡客上船的船家,应了一句。
他唱歌的时候用的是土话,答话的时候,则是带着些口音的官话。
李花儿笑着谢过。
待姐妹出了渡口之后,因着辨不明方向,李花儿先到了渡口边的茶摊处。
“这位婶子。”李花儿对着卖茶的妇人一笑,“请问,香炉山要怎么去?”
……
感谢那一季的平安符。
感谢大家的推荐与收藏。
在继续努力码字中~爱大家~
第七十七章 善堂
妇人正扇着火,脸上被黑烟熏着,抬眼打量了她们一番,问了句:“是去拜佛的吧?”
“是去山上寻人的。”李花儿笑道。
妇人听见如此说,眼神略微有些变化,指着东南处那隐隐露出的山头道:“喏,要往那边去,十多里的路呢。”
李花儿向那边看了看,还真是有些远。
那妇人看了下她的表情,笑道:“那边有车马店,租辆牛车吧,还轻省些。”
李花儿忙谢过她,下了渡口,便往那车马店前,询问了牛车的价格。
恰好还有几个人也是到香炉山拜佛的,几个人就凑了一辆车的钱,一起向着香炉山的方向去了。
待到了香炉山之后,只站在山下,仰头望着香炉寺,就觉得气势非凡。
辉煌的寺庙悬在半山之上,依山而建,巍峨矗立;山道之上,香客络绎不绝。
难怪张氏会躲在这里。
除非吃拧的人,才敢跑到这地方来抓人。
这寺庙的规模,定然属于官寺。
李花儿心中一边感慨,一边向前去。
近山门处,立着两个一人多高的石碑,右侧是行书写成“香炉寺”三个大字;左侧的石碑则是朱红大字写成:“佛门净地,普度众生”。
字里行间,古意盎然。
李果儿用力仰着头,看那山顶,小声与李花儿咋舌道:“姐姐,这庙真大!”
李花儿一笑:“大了才好救人……我们上山去。”
……
姐妹二人随着香客的人群向山上移动着,待近了这山寺之后,四处都是烟气缭绕,诵经之声不绝于耳。
她们不知张氏究竟在何处,李花儿沉吟片刻,索性先带着李果儿,到了大雄宝殿之前。
这寺庙的香客虽然极多,但那大雄宝殿却并不许寻常香客进去,所以大多数的香客,都是在殿外焚香祈福。
李花儿跪倒在大雄宝殿之外的蒲团上,拜了几拜。
她并不知道本来的自己和本来的李花儿如何,但是如今种种,都已经是匪夷所思至极,所以不管原本信不信,现在入了佛寺,一谢佛祖神灵的慈悲为怀,也是应当的。
待拜完了佛,李花儿就拦住了寺内一个正在扫地的小和尚,施礼问道:“这位小师父。”
那扫地小和尚吸了吸鼻涕,道:“施主要问经解惑的话,到侧殿寻大师父们就可以了。”
李花儿忙笑道:“不是,小师父我是想问,贵寺可有来避难的女客?”
那小和尚听见李花儿穿得虽然像个乡下人,但说话文绉绉,不由好奇地多看了两眼,才道:“阿弥陀佛,施主你寻错了,我们佛寺不留女客的。施主,是要寻来躲难的人吗?”
李花儿点头称是。
那小和尚听见,指着侧面的一影壁道:“施主从这边出去,绕过佛寺,顺路往西去,半山处有个善堂,若是寻女客的,到那儿找找吧。”
李花儿听说,忙合十称谢,带着李果儿,出了香炉寺。
那小和尚看着二人的背影,用袖子擦了擦鼻涕,继续打扫起来。
……
李花儿依着那小和尚的话,出寺院向西,果然看见了一条石板路台阶,顺着那弯弯折折的台阶走出了不知多远,果然看见前面错落有致的木屋宅院依山势而修,院门之上,挂着个木牌子,楷书写着“善堂”二字。
那善堂之下,是一片并不很肥沃的梯田,善堂之上,又是崖壁古树。
孤零零、却又因着人声而热闹闹,看着有些奇怪。
李花儿牵着李果儿的手,就到了庭院之前,向内看去。
本来有几个穿补丁衣服的孩子在山道玩耍,看见李花儿姐妹过来,忙都跑了进去。
院子里,晾着许多的补丁衣服,一些或年迈的老者、或未至总角的孩童、或眇目身残之辈、或二三十岁消瘦的妇人,在院子中间,三三两两地坐着,做活或者发呆。
因着方才那几个孩子跑了进去,所以众人的目光,也都向院子外瞥了一眼。
就看见两个不足年岁的小女孩,站在院门口。
众人只看了一眼,随机就收回了目光,自己做自己的事儿了。
李花儿见状,握了握李果儿的手,笑道:“就要看见娘了。”
李果儿到了这里,又有些紧张了,她抬头看着李花儿,问道:“娘真的会在这里吗?”
李花儿点点头:“岳姐姐打听到的,应该不会有假。”
李果儿深吸了一口气,反而更急切地拉着李花儿向内走。
二人踏进善堂之后,小心翼翼地四下寻摸着。
方才那几个衣衫褴褛的小孩子,藏在柱子后面,好奇地看着她们。
这时,一个看不出岁数,矮小消瘦的妇人突然从那晾着的衣服后面转了出来。
李花儿吓了一跳,忙笑道:“这位婶子。”
矮小妇人手中拿着个拍子,用力打了几下那晾着的衣服。
那晾衣服的架子有些松动,随着妇人的动作,用力地摇晃了几下。
那妇人拍好了衣服,才看向李花儿,从眼神到声音都很是冷硬,问道:“找人?”
李果儿害怕地藏在李花儿身后。
李花儿笑道:“是,这位婶子,我想寻一位姓张的娘子。”
那矮小妇人听说,嗤声笑道:“我们这儿姓张的可多了,你找的是哪个姓张的?”
李花儿笑道:“是峡村出身的张氏,嫁在清河村李家的那个张氏。”
那矮小妇人听说,眼神儿立刻起了变化,连附近的人都抬了头,打量她们姐妹。
矮小妇人难得一笑:“你们两个……不会是她女儿吧?”
李花儿忙道:“我们正是。”
那矮小妇人连忙将拍子扔在地上的木盆里,仔仔细细打量一番,笑道:“啧啧,长得确实像。你娘还整日里念叨你们,现在看来,你们过得倒是不错,她也应该放心了。”
说着,她指了指后面那要上台阶的屋子:“走吧,你娘在那上面做饭呢,我们上去寻她。”
说罢,矮小妇人转身在前面带路。
李花儿这才发现,这妇人竟是个跛子。
她忙带着李果儿跟了过去。
这台阶之上,是四间依山而建的木屋,都有炊烟飘出。
矮小妇人刚一上台阶,就高喊了一声:“张家妹子,李张氏,有人找你。”
……
今儿双更回报大家~~十分钟后见~么么哒~
第七十八章 终于见了面(加更)
就见其中一间屋子里,有人应了一声:“来了。”
带着沙哑的声音刚落,炊烟里就有人探出了半个身子,手中还拿着个勺子。
还没等那矮小妇人再说话,李果儿突然就喊了一声“娘”,迈步跑过去,扑在了张氏的怀里,嚎啕大哭起来。
炊烟之下,张氏因着那一声娘,呆在了当场。
李花儿背着包裹,看着愣在那儿的张氏。
比之她以前印象中那个柔美的妇人,眼前的张氏消瘦了很多,苍白了很多,眼下是乌着的黑眼圈,头上也多了些白发。
昔日那个说话温柔的乡下美妇人,如今竟然已经成了这样憔悴的模样。
有那么一瞬间,李花儿心中有个地方,狠狠地一疼。
疼得发闷。
张氏哪里能想到,竟然会是自己日夜挂念的两个女儿来看自己了。
她愣了很久,哆嗦的手才轻轻地抚上了李果儿。
有些干枯的头发,一摸上去都是骨头的胳膊,还有那就在耳边的哭声。
是真的,真的是自己在梦中梦见了许多次的女儿。
而院子中间,站着她那苦命的大女儿。
在她离开的时候,她的花儿只能躺在那儿,活死人一样。
而现在,大女儿虽然消瘦了很多,但个子似乎高了些。
大女儿身子好了。
两个女儿还都穿了新鲜颜色的衣服。
甚至,两个人女儿还能来探望自己了。
李家没有骗她。
李家说了,只要她离开,他们会好好照拂两个女儿的。
张氏心中最牵挂的一个心事,在这一刻有了答案。
她抖着嘴唇,轻轻叫了一声:“花儿……果儿……”
李花儿站在那儿,心中的情绪,随着张氏的这一声呼唤,顿时爆发了出来。
“娘,我们来看你了。”她的声音颤抖着,变得不像她自己的声音了。
就仿佛是那已经死在冰冷的清水河里的李花儿,在这一刻重回人世,将心中压抑着的话,终于说出来了一样。
张氏再也忍不住,蹲下身子,将李果儿紧紧地抱紧,放声大哭起来:“娘如今见了你们,马上就死了都心甘呀!”
李花儿带着泪快步走过去。她蹲下身子,将瘦弱的张氏和瘦小的果儿,一起抱住。
明明自己也很瘦小,可是在抱住这对母女的时候,李花儿却觉得,自己是如今这世上,最能护住她们的人。
那么多的情绪袭上了心头,让李花儿再一次陷入了回忆之中。
“我娘在我七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以前觉得难过,不过现在也好,省得她经历这些。”少女的声音压抑着哀愁,“你呢?”
另一个女孩儿的声音轻轻地说着自己的事情。
离家的父亲,死去的亲人,被带走的母亲和妹妹,被卖掉后逃跑的日子,是李花儿正在经历,或者应当经历的事情。
“……所以,我再也见不到娘了……”女孩儿的声音格外的苦闷。
“……我都会替你寻回来的。”少女的声音格外坚定。
“大小姐当真?”
“当真。若将来我得救,必佑你一家团圆,护你家人一生无忧。”
昔日的誓言,那些藏在记忆中的断章,在李花儿的心头萦绕盘旋,没有头尾,却蕴含着力量。
这是她对李花儿的承诺。
此生以李花儿的名字再来过,必守的承诺。
……
母女三人这样抱头痛哭,自然引了许多人出来看着。
有知道的人,小声和别人说:“李家的两个女儿,来看娘的。”
这善堂里住着的,都是这附近无家可归的可怜人,对彼此家中的那点子事情也都很了。
所以看见张氏得以与女儿重见,这些人觉得心酸,同样也觉得开心。
那矮小的妇人本是个心肠已经冷硬的人,如今却也因着这一幕,落了会眼泪。
哭了一阵子,她一瘸一拐地走过来,自张氏手中劈手夺过勺子:“哭什么哭?如今母女团圆了,是天大的好事情,不抓紧时间好好地说两句话,倒在这儿抱头哭,难道让两个侄女今夜在这儿过夜不成?”
张氏本来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可是听这妇人的话,顿时觉得有理,忙用力控制住情绪,支撑着站起身,道:“是,你们婶子说得对,你们来一次也不易,走,我们去屋子里说话。”
李果儿如今哪里肯再放开张氏?只抱着张氏的胳膊,哭得头晕目眩。
待张氏这一起身,她以为张氏又要被人带走了,抱得更紧了,大声哭道:“不走!娘哪儿都不去!”
张氏被她这一喊,心里更难过了。本想要将李果儿抱起来,奈何如今她经历了太多世事变化,身子大不如从前,哪里还能抱得动?
还是李花儿比这母女二人冷静些。
她蹲下身子,忍着泪问李果儿:“果儿,姐姐在家同你怎么说的?”
李果儿哭得昏昏沉沉的,也记不住李花儿说过什么,如今听见李花儿说话,又抓着李花儿的衣袖,哭道:“姐姐,娘要被人带走了。”
李花儿见状,生怕李果儿迷了心智,忙将自己怀中的包袱递给了张氏:“娘,这个您拿着。”
张氏连忙接过来。
李花儿再次蹲下身子,将李果儿抱住,轻声安慰着:“果儿乖,没人再能带走娘了。”
李果儿迷迷糊糊地,被李花儿抱在怀里,闻见了李花儿身上淡淡的清香,才觉得自己在娘亲和姐姐身边,安全得很。
李花儿又哄了好久,李果儿这才放开了张氏,将手抱在了李花儿的脖子上。
李果儿虽然瘦小,但李花儿也并不高大,尤其是刚才那样多的情绪和回忆袭来,让李花儿也是心绪难平,所以抱李果儿的时候,就颇有些吃力。
张氏连忙从后面扶了李花儿一下。
李花儿对着张氏一笑。
张氏见状,非但没笑,反而捂着嘴,眼泪掉得更凶了。
李花儿柔声道:“娘别哭了,我们去好好说会子话,等下我和果儿还要下山去呢。”
张氏一边哭一边擦了擦眼泪,点点头:“我知道,我都知道的。想必你们婶娘还在山下等你们吧?”
李花儿微一怔,才反应过来。
原来张氏还以为今天他们过来,是李家人送过来的。
她叹了口气,轻声道:“等下再说吧。”
第七十九章 本事
张氏带着她们进了一间屋子。
屋门已经松动,关不太牢靠。屋内是大大的一张地席,有二十多个被褥,都甚是陈旧,好在没有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