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夺宋-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剑,准许他剌败方一剑,你两个也不必争了,这番最是公道,赶紧的说吧!”
就这么一折腾,花蕊和秦桧就供出了600百多万贯的私钱,还真是花蕊略胜了一筹,秦桧脸都白了,当一名悍军拔剑给了花蕊时,秦桧吓的都尿了出来,“娘娘饶命,娘娘饶命……”尖叫声中,剑搠胸而入。
……
衙内在霸王娇处出现时,飞燕早把午席做下了,只等着衙内老爷来呢,霸王娇趴在榻上望眼欲穿的。
见衙内迈入来时,眼圈只便一红,委屈的就哭了,“……你这狠心的冤家,恼我便不要来看……”
“那我走了……”衙内做势转身时,霸王娇也顾不得什么羞涩和疼楚了,早飞身下床把他揪住,“不要……”衙内也回过身伸臂将她操起横抱在怀中,笑道:“做了错事还敢耍娇拿俏的?不敢我再抽你?”
霸王娇紧紧缠定他颈项,娇声道:“下遭再不敢了,只那昏君要耍我,我心里一直放不开这一节。”
放了她在榻上,衙内叹了口气,“乖乖趴好了,我给你涂抹些药,白生生一个肥腚揍成这般,唉!”
霸王娇幽幽瞅他一眼,“我挨抽时也没见你说半句情来,如今假惺惺的抹药,心下必还恼着我?”
“自是恼着你的,待你伤势好些,便唱你一出后庭秀狠狠出出气。”衙内故意恶恶瞪了她一眼。
飞燕在一边噗哧就笑,霸王娇也不难为情,嗔她一眼道:“你丫头还笑的出来?先拿你腚眼子开刀!”
三个人正说笑着,素娇和清照便来了,把内掖宫中诈出六百万贯的事向衙内一说,他不由大笑起来,大赞素娇耍的好手段,又闻那秦桧给花蕊一剑结果了,不由微微一叹,心说,千古大奸就样嘎屁了?
后晌燕青传来了消息,耿南仲一伙东宫党的全数拿下过了刑,一一实招,堂供也给衙内呈上来看。
夜间,衙内唤来了宋恽,在皇帝御朝的紫宸殿与郑后一起见他,三个人谈了这桩大事,宋恽也知不好做,郑后更是看衙内意思,衙内一时间也不说,他在殿中踱了三五个圈,最后似下了什么决心一般。
“民怨要起,这番下去还不如直接立国造反扳翻腐宋来的更妥呢,最后落个逆臣篡政,却叫人耻笑了,若再因此起了血战,涂炭了开封百余万庶民,我于心不忍,大宋这个破摊子就留给赵桓罢了,宋大人,这一半日你点齐禁军,能拉走的全数拉了走,回建康立国去,本衙内不陪这个小太子耍了,费我精力!”
郑后一惊,“啊……那、那本宫如何自处?”她心说你拍拍屁股走了,我可咋办啊?总不能留下吧?
“娘娘也跟着走吧,这捞子什么太后不当也罢,当着也不舒心,去江南过好日子吧,真正的大战还在后面,辽金使臣我也懒的应付,任他们折腾去,京房情报还保留,其它都撤空,舟事补给司也撤掉……”
衙内怕赵桓报复,殃及了补给司,故这般打算,“临行前我欲与折、种两家经帅见个面,宋大人安排吧。”
一连三两日,禁军整备停当,只欠启程了,暗中也与禁军将领们摆明了实话,愿意走的跟着,不愿意的留下,就这样,除了原本一万余人,又有两万多禁军愿跟着去,这些人大都是外籍,自不愿留在京中。
这日朝廷降了旨,太后谕天下,还政给钦宗,自辞离宫,不过问宋廷之事,宋恽也辞了枢府军使,安敬也辞了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旨意下来的前夜,起了两万余精兵已奔河南应天府了,赵佶也给带走了。
等赵桓在他一干东宫党人护拱下入了内宫禁中探看时,早空空无一人了,如此一来他倒懵了头。
耿南仲死里脱生,感慨万千,也顾不得许多,就招入了种、折等四路经略帅议事,必竟这邦子人手握兵权,耿南仲也是个手毒心狠的人物,心里谋划着定他们兵权,先一步就入了枢府掌大令,赵桓也信得过他,倒是张商英、候蒙等人暗皱眉锋,李恪非也走了,吏部尚书不干了,不走待何?自已还须追随女婿。
这种形势下,张商英、候蒙皆心灰意冷,当日辞官要致仕,赵桓听信耿南仲之言,也都一一准了,种师道、折可求、种师中三路经略帅也于当日领兵走了,只说边境空虚,怕辽、夏做乱,不敢在京师久驻。
不过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刘正彦瞅出了上位的机会,便与耿南仲暗勾,随后鹿延路的刘延庆也来了。
宋钦宗的班底也在末世重新搭建起来,但种师道、折可求他们对这个残破的朝廷也采取了观望姿态。
第168章 立国
公元1115年冬,神策府君安文恭在江南正式称帝,号神策天威万圣大帝,建立神策帝国!
神策帝国置六路地方政权,分为:江南路、两浙路、淮南路、山东路、河北路、河东路。
路治最高行政长官为:路政使(总领一路政务:财赋、民政、农工、商贸、矿冶、水盐、治安等)
路治下设州治、县治;路治所在州城称‘府’,路治首府行政长官必须由路治副职兼领。
州治最高行政长官为:州政使(总领一州政务:财赋、民政、农工、商贸、矿冶、水盐、治安等)
县治最高行政长官为:县政使(总领一路政务:财赋、民政、农工、商贸、矿冶、水盐、治安等)
路治、州治、县州实施军政分制,政不涉军,军不胁政,路治驻军长官兼领‘路参议’职,州治驻军长官兼领‘州参议’,县治驻军长官兼领‘县参议’;(参议:参于政事决策;现代人理解的话等同:常委)。
由于立国之初,缺乏大量治才,不得已只能在各州县旧官中挑选良吏,但军权牢牢控制在中央。
神策帝国废除了‘三省六部’等旧制,颁布了新政体制,称为:神策新制。
神策新制:最高统治机构为:神策军政议事会;下设‘国政参议院’‘军事参议院’‘吏事组织院’‘廉政监察院’‘文宣统战院’‘卫戌综治院’六大院,另置两大独立院:神策司法院、神策律检院。
按照衙内的设想,总体架构就这个样子,国政参议院等同国务院,军事参议院等同军委,吏事组织院等同组织部,文宣统战院等同宣传统战部,卫戌综治院等同中央政法委,司法院同法院、律检院同检察院。
要说比现代还少些构机的话就是人大、政协和其它一些组织了,封建残余太严重,设人大也没意义。
国政院:下设外事部、国防部、财税部、民政部、戌治部、育才部、工冶部、农水部、商贸部、交运部、土建部、医疫部、国土部、审计部、帝国银庄;(基本必要机构,其它诸部暂时设立也没什么用处)。
军事院:下设六大部、六大军;四大部为:参军部、政工部、战备部、军勤部、陆军部、海军部;六大军为:河东军、河北军、山东军、淮南军、江南军、两浙军;军部驻路治首府,每军辖6个‘虎威师’,各师部分驻路境内六大军事州城,每师辖6个‘基战团’,各团驻州境内军事要冲。另置:军咨讲武院。
吏事院:置‘路吏司’‘州吏司’‘县吏司’三级,受总部和地方双重领导,另置育吏之‘吏学府’。
廉监院:置‘路监司’‘州监司’‘县监司’三级,受总部和地方双重领导,(监察纪检职能)
宣统院:置‘路宣司’‘州宣司’‘县宣司’三级,受总部和地方双重领导,(等同宣传统战职能)
戌治院:置‘路戌司’‘州戌司’‘县戌司’三级,受总部和地方双重领导,(行使警察职能)
神策军政议事会:设军政参议长1名(空置不授,帝君兼领),军政副参议长2名,(国政院2员、军事院长官分领),军政参议若干(国政院副职、军事院副职、吏、监、宣、戌四院长官分领);最高核心层。
国政院:设国政卿1员,国政少卿4员,国政参议4员;国政院使1名、副院使4名(领院务)。
军事院:设帝国元帅1员(帝君兼领),神策军帅2员,军事参议若干(六大部、大军区长官、军事院使),军事院使1名,副院使6名(领军事院日常院务),(帝君领国帅,为了更好的掌控军事大权)。
吏、监、宣、戌四院:各置卿1员,少卿4员,参议若干,路、州、县三级所制与国制相若。
路州县制:置‘使’1员、少使4员(第一少使兼领地方政务府长官,称:路卿、州卿、县卿),参议若干(吏、监、宣、戌四司长官、地方政务府少卿2员),(地方政务府下设各司与国政院下设各部相同)。
路、州、县三级各置司法院、律检院,(两院受地方和上级院双重领导,重案大案进行合议监审)。
立国初大大提升妇女地位,废除妾婢通买通卖旧制,帝国不禁妇女参政议政,另设‘妇权议会’。
另外最大的一项轰动性举措就是:打土豪分田地,由于各地刚刚归属,富户地主土霸王都怕给新夺权的神策军灭了九族,收田收地没人敢吱声,没抄没他们的家产就够意思了,各人半夜烧香磕头的感激零涕。
穷苦老百姓都得到了田地,家家欢喜,户户相庆,大赞神策帝制,由此收获了巨大的民心,不到一个月时间,荆湖路、广南路、成都路纷纷举旗投了神策帝国,1116年春第二次扩制时,中原基本置于神策帝国的统治下了,大宋朝的版图只剩下京畿道和陕西一部分了,而京畿道庶民日夜四下迁流,反宋风潮狂卷。
因为那一项打土豪分田地的良制,庶民老百姓不想再受大宋朝的压榨了,为了活命只有逃迁一途。
衙内刚立国,收获大片版图,但也顿感压力,来投的州府地方官员,好多自愿献田的,他们也是聪明人,大宋亡国在即,迟一天给神策帝国打过来,现在交出田地还能留条后路,说不定还能谋个地方官当当。太多人都报着这样的想法,天下几大书院的士子文生蜂涌朝建康汇集,东京太学的人都跑的差不多了。
不说是太京那些学生了,好些没权没势的吏员都纷纷南逃,等大宋朝廷发生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时,东京受损的程度就能提了,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在一个月多的时间内,居然逃走了40余万人,赵桓懵了。
……
大势已去,天下归心,以张商英为首的致仕旧臣,包括候蒙、蔡厚居、范致虚、刘正夫、俞栗、赵野等人,于公元1116年正月抵达建康府,看到建康的盛世繁华,百姓安居,诸人皆服,安子有治世之才啊!
建康各条大街上都能看到软甲披挂的戌治司军警,整齐划一的巡街,偶尔有街头上疯跑戏闹的小娃摔倒,这些军警也会亲切的扶娃子起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全日12个时辰军警巡视,谓之安平盛世。
这一年神策帝安敬定年号为安盛元年(1116年),昔日丹阳城成了神策治政之所,对外开放……
即便是冬日的建康,也不似北方那般寒冷,张商英等一行人在一队神策卫的护送下,安步当车步入了有‘政城’之称的丹阳城,建康城中有明令,禁止策马行进(马车除外,实因马车是唯一交运工具)。
领队的年轻小将一边带路,一边应答张商英、候蒙、蔡居厚等人问话,“……莫非神策大帝也常步行?”
“……不错,大帝时常在市井中巡视,城里城外、埠港码头,哪都可能遇上他,诸位记着一条,神策新制废除了不少旧礼,如臣见君时的跪礼,万万不可再跪了,抱拳做礼便可,呶,前面又是帝君出巡了。”
一众人等不由抬眼望去,改着玄黄缎袍的安敬仍是那付朴素衣着,披发束巾,不拘于俗礼,袍服亦不绣龙,只团暗纹花色,乍看也看不出他就是大帝,身周一众人青一色藏青袍服,这是神策新制的官服。
“……帝君叫军中实施短发制,的确是不错的建议,最初不甚习惯,如今各人交口赞好,有些都剔光了。”
“不错,发长易纳垢,整梳洗浴又费事,作训操练还不便,诸多弊端,只是一个个秃瓢多似和尚般。”
众人哈哈大笑,气氛浓郁,君臣相融,安大帝却笑道:“先从军人做起,逐发向政官推广,须知洗一遭头要浪费多少水?还费许些事?洗过了还须象妇人一般梳理,太也烦人,不过政官不许秃瓢,须留寸许长。”
一行人也往这边行,那年轻将官忙上前抱拳,“……禀大帝,小将奉命接来了东京宋廷旧官一行人等!”
衙内转过头时看见了张商英、候蒙、蔡居厚、范致虚、刘正夫等一堆‘老朽’,不过就是这一堆老朽,眼下正对衙内有助益,他大喜过来,一一与之握手,蔡居厚忘了差点又跪下,衙内揪着他笑道:“蔡大人勿行跪拜,在我神策帝国不兴这一套了,此礼以永世废除,人无贵贱,不分三六九等,诸位都是国之柱臣,但神策新制与旧制大是不同,我欲聘请诸位为神策帝国做些事,但却须让诸位把新制熟掌于胸,国政院下设有‘吏学府’,专为育官而设,诸位修习三月,便赴各路出任路治长官,眼下最缺的就是路治长官。”
略为顿了顿又道:“……辽国天祚帝欲起雄兵数十万与金国阿骨打决一雌雄,此战若败,辽必亡也!”
候蒙蹙眉,拱手恭声道:“……听大帝所言,似断定辽国必败?不如由何断论,候元功甚是迷惑。”
“候大人,辽朝一如大宋,内忧外患,分崩在即,朝中诸系夺权,士心不齐,各怀私念,天祚帝又恃势狂傲,没把阿骨打放在眼里,却不知金国只余死战死拼一途,再无退路可寻,一方立志死战,一方内忧外患,优劣之势可见,辽虽势众,却系乌合,金人虽寡,却以一当百,此役只须崩开辽军一角,则可乘胜痛击,必致辽军一溃不振,千里之堤溃于蚊穴,辽国只有破而后立一途,绝然不可幸免于今春一战!”
张商英等人皆愕然,又听他说的坚决,也都信了几分,眼前的安敬必竟是建立神策帝国的开朝鼻祖,他若没有些真才实学,如何能创建下这偌大帝国?前时安家小郎在大宋出任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时,这些人也觉得太过儿戏,但此时他自已立了国,看法又自不同,立国于登基继位完全是两回事,不可同日而语。
随后又引介神策帝国重臣高宠、石秀、公孙胜等人,“……眼下神策帝国不缺军事战将,只缺治世文臣,我军政分治,互不统属,再说深一些,每一次战事的发动也必是政治利益的延伸,若无法攫取政治上的利益,战争将没有任何意义,我不会叫我的军士流无谓的血,丢无谓的命,文治盛世须尽快展开,农工矿冶、水利河渠、商贸交运、草粮盐食等诸事繁冗,立国难、守国更难,天下庶民要吃饭呐,有劳诸公了!”
言罢,衙内朝张商英等人抱拳做了一礼,可把这堆人吓坏了,纷纷拱手还礼,“愿为大帝效死力!”
“诸位,神策帝国不姓安,它是天下万民的帝国,你等不是为‘大帝’效力,而是为了天下庶民,民富国自强,国盛民亦安,谁都能吃饱饭,谁乐意蹲在山头上当劫匪?老婆孩子热炕头,才是他们的归属。”
“大帝圣明,我等愿为神策帝国尽忠尽力……”候蒙等人必竟都曾是治国的人才,能着眼于全局,比自已身后这帮人要厉害,衙内心里清楚,非这些人不能底奠立国之根本,因为他们在万民心中威望也高。
……
1116年2月,阿骨打以2万大军大败辽国70万人马于护步答岗,此战后辽国大伤元气,一蹶不振。
安盛元年4月,帝国中枢领导核心才真正敲定下来,安大帝的治国方略分明,军政必然要分治。
神策军政参议会:参议长由大帝安敬兼领、副参议长候蒙(国政卿)、副参议长宋恽(神策军帅)、军政参议高宠(神策军帅)、石秀(国政少卿)、张商英(国政少卿)、李恪非(吏事卿)、俞栗(廉监卿)、蔡居厚(宣统卿)、呼延娇(戌治卿);整个帝国核心中枢权力层共10人,军国大事由众人研讨决策。
神策帝国大帝、神策军政参议长、帝国元帅安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帝王之位可由亲子继承)。
国政卿候蒙、国政少卿:石秀、张商英、李清照、范致虚;国政院使邓怀、国政院副使……
神策军帅宋恽、高宠;军事参议……(六大部、大军区长官、军事院使);参军部长高宠(兼)、政工部长宋恽(兼)、战备部长公孙胜、军勤部长呼延明(呼延庆堂兄)陆军部长关胜(兼)、海军部长李俊。
大军区长官:江南军镇军使韩世忠、两浙军镇军使石宝、淮南军镇军使林冲(淮南王庆寇军整编为师)、荆湖军镇军使徐宁(以龙武军一厢为基底扩建)、广南军镇军使李应(以独龙团一部为基底扩建)、成都军镇军使花荣(以清风团为基础扩建,成都路新归,非重将坐镇不可)、山东军镇军使栾廷玉、河北1军镇军使卢俊义(西路)、河北2军镇军使史文恭(东路)、河东1军镇军使呼延庆(南路)河东2军镇军使呼延平(呼延庆之弟);河北、河东与辽国接攘,故各置2军以镇之,(每团3600人,36团近13万人马)。
此时在河北、河东两路已屯26万大军,而且全是衙内的精锐,神策13军不可能全建起来,除了河北、河东、山东、淮南、成都五路各军实编之外,其它各路‘军’实施三三制(军辖3师、师辖3团)。
另外就是强大的海军建制,铁皮战舰扩充为500艘,精锐陆战兵扩充为4团,具备较强悍的战力。
安盛元年3月,第一次吏试,选拔出400多名习过新制的士子文生,政策放的宽,20至50岁之间的现职吏员或非吏员皆可应试,只这一批人才大大缓解了文治压力,衙内乐的笑,登第的首名竟是宗泽!
文科另出赵野、李纲、宇文虚中、李光、宗颖、折彦质、种泟、赵鼎等人,武科头一名赫然是相州汤阴县的岳飞(岳爷爷终于出世了),另有呼延灼、杨志、武松、鲁达等人,群英荟萃,让衙内心里更乐。
年近六旬的宗泽精神状况极佳,剔了个寸许上的短头,在宏武殿朝帝时站在那里都属他惹眼。
“……现颁发神策军政参议令,授文科第一宗泽为山东路路政使,权领一路务治,授赵野为河北路路政使、授宇文虚中为淮南路路政使、授李纲为荆湖路路政使、授李光为广南路路政使、授赵鼎为成都路政使。”
“授武科第一岳飞(19岁)河东2军4师3团征讨使;授呼延灼为河北1军3师4团征讨使;授杨志为河东2军3师5团证讨使;授武松、鲁达为河北2军2师3团、4团征讨使;即日赴任,不得有误!”
安盛元年,5月,金使完颜宗弼出使神策帝国,一路所见令他十分震惊,一行大金文臣皆被新国神策所治震慑,他们无法想象神策帝国短短不过半年多就把地方治理的井井有理了,商贸繁盛、民安世平,入了建康府更感受到这里的大气象,尤其参观了数处操军武场、海军基地,那一刻,宗弼生出了异样感觉。
衙内故意不见他们,只叫人领着他们四处兜转、参观,到六月时才在政城丹阳宫紫宸大殿见他们。
“小使拜见大帝……”宗弼不想丢了金国威风,昂首不跪,事后才知帝国早废除了跪叩旧礼。
“……朕日理万机,完颜宗弼你有话便直说,你叔叔阿骨打也算一代雄主,叫你来做什么?”
宗弼望着年仅21岁的安大帝,上上下下看了多眼,无法想象这个神策帝国是这么个年轻人缔造的?
“……小使受我主金帝嘱托,特来与贵国交涉燕云一十六州境务,然辽国大败于护步答岗,大金歼灭辽军数十万,金国威甚,此来奉告大帝,贵国若不出军夺取燕云之地,一但为我金国占领,嘿……”
“哈……宗弼,你大金于马背上立国,百废待兴,万事从头,有何资颜在朕面前大放獗词?神策帝国若出军助辽国某皇族贵胄称帝再建新辽,大金想一统北方草原还有可能吗?燕云十六迟一日拿回,哼!”
第169章 统(尾章)
几日后,辽国派来李处温出使,此人不光是天祚帝的代表,更是萧奉先的代表,辽朝出使帝国而不是大宋,显然他们看出大宋完蛋了,河北、河东绵是神策版图,更驻扎重兵、虎视眈眈,北辽岂能不惧?
他和完颜宗弼一样,被一路所见极度的震惊了,路过大宋帝都开封时,再看不到盛世繁华了,京畿路民变杀官,又是大逃亡,宋军严禁民变逃亡,实施了军戒,结果引发了兵变,数县揭竿又反,烽烟又起。
李处温也是来与帝国结盟的,本来准备口气硬些以燕云十六州做为交换条件让帝国出兵灭金,哪知他连大帝的影子都没见到,只是国政院下外交部一个少卿就把他给打发了,出兵别指望,燕云十六迟早拿回。
李处温气的大骂,结果给痛责了40大杖,轰出了建康,随行辽从还想耀武扬威一番,皆给揍的鼻青脸肿,最后打入囚车木笼押送出境,李处温差点没气死,两个月后他回了辽朝向天祚哭诉,天祚则哀叹一声。
七月,神策帝国向大宋发出神策诏令:限大宋朝皇帝赵桓三十日内退位,编修宋史,以免刀兵灾祸!
同月,陕西路、泾原路、永兴军路三帅投诚神策帝国,安大帝自是大喜望外,宋朝已经走到尽头了。
东京,开封府,皇城,紫宸殿,赵桓坐在龙座上,眼神痴痴发呆,绝计想不到自已是大宋之末帝。
辅佐他的一干大臣只剩下耿南仲、王孝迪、蔡懋、吕颐浩、朱胜非等几个了,武臣也就是刘正彦和刘延庆两个人,所谓的禁军七零八落散的也差不多了,这两位经帅的鹿延路、熙河路早给神策帝国兼并了,事实上他们率兵离开本路之后就再未回去,可是那些兵将家眷皆在本路,结果逃的逃、叛的叛,快散光了。
“……陛下,京畿道四处叛乱,贼匪丛生,禁军逃兵皆是,如今京师兵不满万,将不过百了……”
“朕便是那亡国之君吗?啊?耿南仲,你说,朕是不是亡国之君?朕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于地下?”
耿南仲等人跪了一地,一个个悲愤而泣,“……陛下,大势已去,陕西路种师道、泾原路折可求、永兴军路种师中皆投诚了,大宋完了……大宋完了……”紫宸殿上,君臣痛哭流涕,一片凄哀气氛,闻之令人心酸。
一宫监跨入殿来,“……禀陛下,陕西路种师道上表疏奏在此……”又一宫监接过去呈上来。
赵桓展折看罢,红着眼更落了泪,“种氏忠心,以死明志,可叹我大宋却不懂重用这等贤良臣子……”
原来种师道以陕西路投诚神策,他本人却自刎全忠‘……为陕西路万千庶民计,种氏审时度势,不得已投诚神策帝国,大宋亡于苛赋酷税诸多弊处,臣恨不能尽力,今降则为民,臣惟一死以报朝廷恩泽……’
……
刚刚与种湥С苫榈暮粞踊⑿×娇冢脖恢质Φ赖乃勒鹁耍譀劇⒅譁'当场晕厥,种氏之忠令无数人汗颜,无数投诚忠臣莫不默然泪垂,大宋开国百余年,至今亡败,有如繁华一梦,建康府士气不由低落。
这日神策大帝升殿,文武百官皆至,安敬心头也是沉重,他知道这个时候必须要做一种姿态了。
“……种氏师道耿耿忠心可鉴天日,为天下黎民计,更令朕油然生出敬意,即日起,神策帝国,上至帝君,下至黎民,为千古名臣种氏师道挂孝三日,陕西路建立种氏忠陵,以供后人瞻仰祭奠,所耗款银由财政部特拔,建康府城南紫金山上兴建‘国陵’,日后凡神策帝国为国捐躯和有功臣子皆以国礼待丧!”
群臣山呼‘大帝仁治’,安大帝又道:“……朕欲亲至河东坐镇,开启抑金助辽战略,顺道祭奠种陵,三日后开拔,国朝大事由军政参议诸员协调商议决策,有难解之处,可以灵隼传书给朕,此计可安北乱,休养我帝国生息,三二年后,帝国势强,辽金等国不战自降,若其执迷不悟,帝国再起精锐讨灭……”
“臣有奏……”候蒙出班,朗声道:“西夏又于西陲生乱,似瞅着旧朝欲灭、新国不强的空隙扰我国民,夺我疆域,成都军(辖秦凤路、利州路)镇军使花荣皆上疏请战,为西陲黎民计,祈大帝圣裁之……”
安大帝微微颌首,“西夏朝不知我神策帝国厉害,欲试锋锐,不灭其威风也不知我帝国厉害,责成军事院参军部做详细西夏战役计划,传令花荣备战,开战前参军、陆军、战备部长官亲赴成都检验备战情况。”
高宠、公孙胜、关胜一齐应诺,安敬缓了缓又道:“……大宋散制在即,即日成立中京路准备接管。”
……
1116年8月,赵桓诏告天下退位,耿南仲奉诏修宋史,辉煌了一百多年的大宋朝就这么崩塌了!
1116年10月,神策成都军,起2军72个基战团,计26万精锐,分数路突袭西夏……是月西夏缴械。
安大帝率一众军事大员在陕西路京兆府祭奠了种师道忠陵,11月,辽国西京大同府兵变,耶律大石夺权,腐朽魏王耶律淳伏诛,文妃萧瑟瑟、太子敖卢斡以清君侧、诛逆臣起事,并与神策帝国联议,借兵50万(河东、河北、陕西诸路大军)收拾阵国残局,神策大军以风卷残云之势全面北上,攻城秘武利器‘黑雷炮’轰的辽金两国军队一楞一楞的,耶律余堵在南京析津府起事,会同神策军北上东进,锐不可挡。
天祚帝震惊,萧奉先震惊,辽国震惊,12月,神策兵与辽国诛逆军下中京、分兵两路北袭上京临潢、东进东京辽阳,金国本弱,兵不足五万,遭逢此大变,紧紧收束,退守黄龙府,12月,兵围黄龙府。
1117年,耶律敖卢斡在辽国称帝,废天祚,并与神策帝国结永世之好,称神策子国,世代与中原盟好、通婚,并修两国盟议,子国只建戌治1军(警察),不得擅治武备,两国无边境,实际被神策囊括,但许其自治,耶律贵族得以保全,神策在子国派驻军,护其边境,卫其子民,对于萧瑟瑟来说,这是最好收场。
阿骨打在黄龙府派出使臣与神策帝国讲和,愿以黄龙府以东之地自治,与神策帝国修永世之好。
这无非是他援兵之计,借时想休养生息,如何瞒得过安大帝?结果安大帝没搭理他,摆出围三阙一的阵势,困金兵精锐于黄龙府一月之久,只打来援之敌,最终阿骨打放弃了黄龙府,从阙口率众突围,神策大军集齐数万铁骑追杀千里,杀的金兵再不满万方收了兵,这就是安大帝的策略,阿骨打也死于追杀中。
1117年3月,神策水师登陆高丽,源源不断继兵达30余万,3个月后灭高丽,高丽惨败,称奴国。
此时黑水金国被围于一隅,再于退路,又被神策精锐铁骑连番扫荡,不仅没养过生息,连连损失巨大,终在8月递了降书,效仿高丽,愿为奴属一族,永世为神策当东北牧民,签了禁械协议后,才平了战火。
两年时间不到,安大帝建下丰功伟绩,大宋退位、西夏剿灭,辽邦称子、高丽、金国为奴属……
也在这一年,吏事府首席陆蕴逝世,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